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2025人教版歷史必修上冊同步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2025人教版歷史必修上冊同步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5人教版歷史必修上冊
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A組必備基礎鞏固
題組1 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
1.“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拿獨任丞相的胡惟庸開刀,說他謀反,一口氣株連了三萬余人……胡惟庸一倒,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將宰相制度廢掉,提升六部的規格。”這從本質上反映了(  )
A.君主專制的強化
B.中央集權的加強
C.宰相制度的廢除
D.內閣制度的建立
2.下面是有關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圖示。據此圖可得出明朝(  )
A.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約因素
B.宦官專權問題突出
C.君主專制體制的弊端凸顯
D.內閣首輔限制著皇權膨脹
3.明朝宦官魏忠賢有“九千歲”之稱,“自內閣,六部,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這種情況出現的根源在于明朝(  )
A.皇帝專權被嚴重削弱
B.君主專制更趨強化
C.宦官凌駕于皇帝之上
D.明太祖廢宰相制度
4.明代的廠衛組織擁有偵緝、審判、執行的權力,甚至可以干預行政、軍事、立法事務,他們直接對皇帝負責,除了皇帝之外,不受任何部門制約。廠衛制度(  )
A.體現了君臣共治、分權制衡
B.徹底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C.行使了與內閣相同的權力
D.通過特務制度加強封建皇權
題組2 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
5.鄭和船隊每次出海都配備醫官、醫士,這些醫務人員向東南亞地區傳播了先進的中醫知識,同時帶回了當地出產的珍貴藥材。據此可知,鄭和下西洋(  )
A.建立起中外平等關系
B.穩定了東南亞的局勢
C.傳播了農業科技文化
D.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6.衛所制是明朝的軍事制度,衛是衛所制下最高的軍事戰術單位。下表是明朝初年部分地區設置衛所的情況。這些衛所的設立主要是為了(  )
衛的數量 駐地
11衛 山東沿海
14衛 浙江沿海
9衛 福建沿海
8衛 廣東沿海
A.配合鄭成功收復臺灣
B.防范蒙古人南下
C.抵御英國的殖民擴張
D.抗擊倭寇的騷擾
7.16世紀,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海盜、奸商等與倭寇勾結,進行走私活動,出沒沿海,燒殺搶掠,造成巨大破壞;葡萄牙人以晾曬貨物為由,賄賂香山縣地方官獲得了在濠鏡澳的租住權;稍晚東來的荷蘭和西班牙,分別占據了臺灣島南部和北部。這反映出(  )
A.明朝海防出現新問題
B.明朝政府主權意識淡薄
C.中外經濟聯系的加強
D.東南沿海商品經濟發展
題組3 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
8.(2024廣東肇慶期末)下面為明代北邊(北方)之外軍鎮設置表。明代軍鎮的設置(  )
軍鎮 時間 將領 將印 資料來源
兩廣 建文四年 韓觀 征南將軍 《明太宗 實錄》卷19
江西 永樂元年 李浚 無 《明太宗 實錄》卷19
湖廣、 貴州 永樂十四年 梁福 無 《明太宗 實錄》卷174
A.有利于國家軍事重心轉移
B.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據的隱患
C.助推國家軍事效率的提高
D.有助于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
9.永樂年間,明成祖設立奴兒干都司,作為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奴兒干都司的設立(  )
A.完善了地方監察體制
B.加強了中央對邊疆的管理
C.改變了中央行政體制
D.緩解了中央與地方的對立
10.據記載,明朝初期,曾有宦官以欽差的身份多次巡視奴兒干及其附近地區,賞賜當地人“以衣服、器用,給以谷米,宴以酒饌”。這一記載表明,明朝(  )
A.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 
B.對東北地區加強管理
C.與邊疆地區友好交往 
D.東南沿海形勢的不穩
B組關鍵能力提升
11.下面是我國古代兩個朝代的國家機構設置示意圖,其變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權制度建立
B.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C.地方行政機構精簡
D.宰相權力不斷增強
12.從1405年至1433年,鄭和率領龐大船隊七次下西洋,歷時28年,遠航至東南亞、印度洋,最遠到達紅海與非洲東海岸,遍訪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發展同廣大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
B.溝通與亞非國家間的貿易交流
C.“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D.建立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
13.永樂年間,明政府制定了西藏的僧官制度,分為法王、西天佛子、大國師、國師、禪師、都綱、喇嘛等級。各級僧官由朝廷授予不同的品級和職位。法王是最高的僧侶,奉朝廷敕命,行使地方職權。這說明明朝(  )
A.加強了與西藏的經濟文化聯系
B.有效地對西藏行使管轄權
C.在西藏建立了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度
D.不干涉西藏的地方管理
14.崇禎年間,陜西大旱,官員馬懋才上書崇禎皇帝,“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地方官員“嚴為催科(嚴征苛捐雜稅)”,僥幸活下來的百姓“轉相逃則轉相為盜”。這一材料反映明末(  )
A.天災人禍交織
B.土地兼并嚴重
C.邊防危機四起
D.君主不理政事
C組學科素養創新
15.明朝,中國傳統政治體制發生了重要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內,仍元制,設中書省,綜理機務……行之一紀,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遂設四輔官。又仿宋制,置殿閣大學士,而其官不備,其人亦無所表見。燮理無聞,何關政本,視前代宰執,迥乎異矣。成祖簡翰林官直文淵閣,參預機務,有歷升至大學士者。其時章疏直達御前,多出宸斷。儒臣入直,備顧問而已。
——摘編自(清)張廷玉等《明史》
材料二 閣臣至仁宣,以部院職、兼公孤銜地位驟顯。也以票擬之預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權力運行過程中之裁決權、執行權間構成一中介程序。仁宣以來,閣臣多進士資格,翰林起身,識達大體,諳熟政令。且綜理庶務,少摻雜各部門本位之偏狹,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較為公允貼切之意見,其緩沖君主個人意志與國家機構職能之對立,調整國家機器合理運行之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摘編自姜德成《明代內閣制淺議》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進的基本特點,結合相關史實加以說明。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明朝內閣閣臣地位的變化及其參政優勢,分析其對明朝政治建設的積極意義。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朝中央官制的發展趨勢。
第四單元 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1.A 明初宰相擅權,威脅皇權,故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權歸六部,加強了皇權,故選A項。
2.A 從圖示可知,內閣首輔和司禮監大太監在皇權下存在著一定的制約關系,有利于政體的穩定,A項正確,C項錯誤;圖示顯示的是內閣首輔和司禮監大太監之間權力的平衡,并不是“宦官專權”,B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限制皇權,D項錯誤。
3.B 明朝宦官魏忠賢之所以專權亂政,根源在于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導致皇帝只信任宦官,而宦官則借助皇帝的權威專權亂政,故選B項。
4.D 根據題干材料,廠衛組織屬于代行皇權,因而廠衛組織行使權力越大越體現皇權的加強,D項正確。
5.D 根據材料可知,鄭和下西洋向東南亞地區傳播了中醫知識,同時帶回了當地出產的珍貴藥材,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故選D項。
6.D 根據材料可知,這些衛所都集中在東部沿海,與防備倭寇有關,D項正確;鄭成功是明末清初的人物,A項錯誤;防范蒙古南下的設施是長城,B項錯誤;明朝初年,英國還未侵略中國沿海,C項錯誤。
7.A 中國古代邊患主要是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族政權,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東南沿海出現了倭寇和歐洲殖民者,這是明朝海防出現的新問題,A項正確。
8.D 兩廣、江西、湖廣、貴州都是少數民族比較集中的地區,明代軍鎮的設立有利于中央對上述地區的控制,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D項正確。明代國家軍事重心一直在北方,A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軍鎮實力的大小,不能說明軍鎮的設立與地方割據有關,B項錯誤。分散的軍事布置不利于軍事效率的提高,C項錯誤。
9.B 奴兒干都司是明朝設置的管轄邊疆地區的行政機構,不是地方監察機構,它的設立加強了中央對邊疆的管理,故A項錯誤,B項正確;奴兒干都司是中央在地方設置的機構,沒有改變中央行政體制,故C項錯誤;奴兒干都司的設置有利于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管理,而不是緩解了中央與地方的對立,故D項錯誤。
10.B 據材料可知,中央多次派官員對奴兒干地區巡視,說明明朝加強了對東北地區的管理,故選B項;材料主旨是宦官代表中央對東北的奴兒干地區進行巡視,體現的是中央加強對地方的管理,而非宦官專權,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加強管理,而非友好交往,排除C項;奴兒干地區屬于東北地區,而非東南沿海,排除D項。
11.B 題干中示意圖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明朝宰相制度被廢除,唐朝三省相互牽制,加強了皇權,而明朝廢除了宰相,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上,表明君主專制不斷強化,故選B項。
12.C 材料反映的是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揚國威,故選C項;發展同廣大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排除A項;鄭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貿易交流只是客觀作用,排除B項;鄭和下西洋并未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排除D項。
13.B “僧官制度”是明朝統治西藏的重要特色,各級僧官實際上是明朝的地方官吏,表明明朝在西藏有效地行使管轄權,B項正確。
14.A 明朝末期,陜西大旱,官府照舊催逼雜稅,天災人禍交織,故選A項;材料與土地兼并無關,排除B項;材料說明天災人禍使盜賊四起,而不是邊防危機四起,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君主不理政事,排除D項。
15.參考答案 (1)基本特點:制度傳承和體制創新相結合。說明:傳承了宋朝殿閣制和元朝中書省制;革中書省(廢宰相、權分六部),設內閣。
(2)地位變化:擁有票擬權,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優勢:大多具有進士資格,政治素養高(顧全大局,熟悉政令),處事能力強,協調能力好。積極意義:緩沖皇帝與國家機構的矛盾,保障國家機器正常運行;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3)趨勢:君主專制不斷強化(中央各部權力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台市| 牡丹江市| 寿宁县| 什邡市| 台南县| 抚松县| 神池县| 揭东县| 天柱县| 宁城县| 郓城县| 吴旗县| 澄迈县| 荆门市| 林甸县| 磐石市| 阳高县| 广河县| 赤水市| 浦江县| 太白县| 林周县| 开化县| 德格县| 阿拉善右旗| 永安市| 巴里| 新余市| 庆城县| 尉氏县| 红原县| 班玛县| 华池县| 谢通门县| 安国市| 米林县| 防城港市| 延寿县| 广元市| 天台县|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