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人教版歷史必修上冊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A組必備基礎鞏固題組1 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1.1911年,全中國約有500家報社,包括北京50家、上海15家、漢口6家。1914年,北京的報社數量銳減至20家左右,上海減至5家,漢口則只剩下2家。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袁世凱的獨裁統治B.南京臨時政府致力于革新C.張勛復辟帝制失敗D.民族資本主義遭遇了挫折2.1916年,袁世凱去世后,漫畫家馬星馳發表《今日始撒手長往乎》。畫中老者將鼎丟下,似乎有些舍不得撒手。該漫畫( )(鼎上三只足分別刻有“行政”“司法”“立法”字樣,其中刻有“立法”和“司法”的雙足已然殘缺)A.抨擊軍閥割據混戰的時局B.表達了國民黨對民主共和的向往C.諷刺了袁世凱的倒行逆施D.揭示了民主政治的實現缺乏根基題組2 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3.民國初年,大小政黨團體六百余家參加國會選舉,對此,當時評論家黃遠庸曰:“既已聚千奇百怪之人而相率為黨……乃復演為千奇百怪之崇拜政黨論,或毀謗政黨論,以相攻于一隅。”他抨擊了( )A.皇權專制的腐敗B.軍閥混戰的動蕩C.思想觀念的保守D.政黨政治的亂象4.“帶著辮子沒法混,剃了辮子怕張勛。總統皇帝同時在,百姓難知哪頭沉。”這首民謠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移風易俗作用有限B.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局動蕩不安C.“府院之爭”引發了思想混亂D.袁世凱復辟帝制不得民心題組3 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5.下圖是20世紀初中國某商店貼出的標語,對這一行為的認識正確的是( )A.反映了民國政府抵制日本經濟侵略的決心B.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體現了清朝晚期實業救國的思潮D.是帝國主義列強爭奪中國市場矛盾尖銳的表現6.下面是民國初年外資在華創辦工廠數量變化圖,其反映的這種現象( )A.改變了中國經濟的結構B.有利于民族工業的發展C.催生了“實業救國”的思潮D.改變了民族工業的布局7.辛亥革命后,勸禁纏足的工作從未停止過,但1928年統計的婦女纏足比例顯示,湖北為59%,河北為50%,山西為18%,察哈爾為53%,且此時“舊式婚姻居十之七八”。這些現象反映( )A.辛亥革命歷史作用微弱B.南方改革程度高于北方C.國民政府忽視婦女地位D.社會習俗變革艱難曲折題組4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8.下面為20世紀初的一幅漫畫《這把交椅能坐幾個人》,該漫畫表明( )A.革命任務任重道遠B.袁世凱的復辟違背民意C.列強干涉中國革命D.民主共和理念得到傳播9.1916年10月,陳獨秀發表《駁康有為致總統總理書》,稱“孔教與帝制,有不可離散之因緣”。可見其反對儒學是基于( )A.反對專制的需要B.發展教育的目的C.世界潮流的感召D.反對改良的立場10.(2024廣東東莞期末)下表中的史實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史實1 南京臨時政府頒布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史實2 1912年12月榮氏兄弟創辦福新面粉公司,之后不斷發展史實3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A.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B.社會風俗的近代化C.民國初年的新氣象 D.新文化運動的擴展B組關鍵能力提升11.“大總統為國之元首,總攬統治權”“行政以大總統為首長,置國務卿一人贊襄之”“參政院應大總統之咨詢,審議重要政務”,以上內容最有可能出自( )A.《欽定憲法大綱》B.《清帝遜位詔書》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中華民國約法》12.1916年6月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兩人在國務院秘書長人選、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等問題上發生激烈爭執,因一方為總統府,一方為國務院,史稱“府院之爭”。該狀況的出現,起源于實施了( )A.民主共和制B.三權分立制 C.君主立憲制D.責任內閣制13.1912—1919年,被稱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短暫的春天”。這一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狀況是( )A.工業獲得獨立發展B.輕工業發展迅速C.輕重工業發展平衡D.重工業發展迅速14.20世紀初,一批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理性地認識到中國復興的關鍵不在器物,也不在制度,而在于國民素質,要從文化心理層面進行啟蒙,改變國人傳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鑒于此,他們大力提倡( )A.自強、求富 B.實業救國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學C組學科素養創新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學者馬勇在《重尋近代中國》中寫道:如何評估1928年之前的中華民國史,過去的言說,不論是中國共產黨,還是國民黨,都將這一時間段看作是“北洋軍閥反動統治”,即便中性表述,也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或“北洋時期”。如果從大歷史視角觀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華民國是中國歷史的正統。繼續妖魔化這段歷史,其實是對中國歷史的不尊重。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并評述學者馬勇關于“北洋時期”的主要觀點。(要求:觀點明確,持論有據,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第六單元 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1.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當時辛亥革命的果實落入袁世凱手中,袁世凱實行獨裁統治,許多報社被袁世凱政府查封,故選A項。2.C 從材料信息看,漫畫諷刺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失敗,作者認為這是違背歷史潮流的倒行逆施,C項正確。3.D 由兩個“千奇百怪”和“崇拜政黨論,或毀謗政黨論,以相攻于一隅”可知,這是對當時大小政黨團體六百余家參加國會選舉結果的一種嘲諷,因而是在抨擊政黨政治的亂象,故選D項。4.B 據材料“總統皇帝同時在”可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發生了張勛復辟帝制,出現了總統與皇帝同在的局面,反映了當時政局動蕩不安,故選B項。5.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中國人民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了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有力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故選B項。6.B 材料反映了1913—1915年,西方列強在華投資辦廠數量呈減少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西方列強忙于歐戰,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這有利于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故B項正確。7.D 根據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盡管政府勸禁纏足,但很多地區仍有較多的纏足現象,且舊式婚姻占絕大部分,這些現象表明社會習俗變革艱難曲折,故選D項。8.A 由材料“20世紀初”并結合漫畫可知,材料說明20世紀初,窺竊皇帝寶座的大有人在,打倒封建勢力、根除封建思想的反封建任務任重道遠,A項正確。9.A 據題干材料可知,陳獨秀認為袁世凱借助儒學進行復辟帝制的準備,要維護民主共和就必須反對孔教,故選A項。10.C 材料列舉了民國初年經濟、思想和社會生活方面的變革,都屬于民國初年的新氣象,C項正確;A、B、D三項都包含表格中的一個方面,都不全面,排除。11.D 從材料內容可知,該法律規定總統權力很大,國務卿、參政院都完全聽命于總統,體現了專制的色彩,D項正確;《欽定憲法大綱》不可能有總統、國務卿的職位,A項錯誤;《清帝遜位詔書》并不涉及政治體制問題,B項錯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的總統權限較小,C項錯誤。12.D 袁世凱死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得到恢復,實行責任內閣制,總統黎元洪的權力受到國務總理段祺瑞的制約,矛盾逐漸激化,形成“府院之爭”,D項正確。13.B 1912—1919年,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狀況是紡織業和面粉業等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有所發展,故選B項。14.D 據材料可知,20世紀初,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掀起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反對封建禮教,啟迪民眾覺悟,故選D項。15.參考答案 學者馬勇認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是中國歷史的正統,不應將這一時期妖魔化。示例一:這一觀點肯定了北洋政府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認為這一時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階段。評述: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進一步發展,工業化進程進一步推進,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政治上,北洋軍閥統治保留了共和國、國會、內閣等民主的形式;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維護民主共和不斷斗爭;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思想上,新文化運動興起、馬克思主義傳播、新三民主義的提出,都促進了民主思想的發展。外交上,為爭取國際地位,抑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展,中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方面,為取得勝利作出貢獻;戰后出席巴黎和會,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捍衛了國家主權。社會生活上,新文化運動推動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口號的提出,有利于新習俗、新風尚的推廣。綜上所述,北洋政府時期,中國的工業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示例二:這一觀點忽視了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的腐朽和混亂,將北洋時期的社會發展完全歸因于北洋政府的貢獻,觀點錯誤。評述:經濟上,封建經濟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工業化進程緩慢,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政治上,共和國名存實亡,北洋政府專制獨裁,軍閥割據混戰,政治上分崩離析,民不聊生。思想上,缺乏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大多數國民的頭腦仍被專制和愚昧牢牢束縛。綜上所述,北洋政府的統治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國近代化,是中國歷史上的黑暗統治時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