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人教版歷史必修上冊第20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A組必備基礎鞏固題組1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從巴黎和會決議的禍害中,產生了一種令人鼓舞的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使他們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動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边@次“民族覺醒”指的是(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中共一大舉行 D.國民革命2.1919年10月,李大釗指出:“五四運動……排斥侵略主義,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斯世有以強權壓迫公理者,無論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應排斥之!”這體現了五四運動( )A.對日本侵略者的極度仇恨B.反帝愛國救亡的訴求C.源于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D.實現了正義公理愿望3.1918年,毛澤東與蔡和森等人在長沙發起組建新民學會,成立之初確立“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的宗旨。1921年1月,新民學會多數會員將“改造中國與世界”作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達到此目的。影響上述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B.馬克思主義的傳播C.工人運動蓬勃發展D.民族危機空前嚴重4.1920年,陳望道在《勞動界》雜志上發表《平安》一文。他在文中指出,勞工并沒有得到平安,他們的生活既是不平的也是不安的,甚至提出了“我們向那(哪)里去找‘平安’”的疑問。陳望道發表該文意在( )A.喚醒工人階級的反抗意識B.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影響C.揭露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D.壯大中國共產黨的力量題組2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5.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工人和先進知識分子紛紛舉辦“五一”紀念活動。這些活動( )A.促進工人生產生活條件改善B.為中國共產黨誕生作了準備C.引領世界無產階級運動潮流D.是國人救亡圖存愿望的體現6.“一葉紅船,從南湖岸邊駛來,擺渡著,十位書生模樣的青年。黑云低沉逼近水面,壓不住,激揚文字指點江山。”這首歌詠一百多年前重大歷史事件的《一葉紅船》反映了( )A.資產階級反對專制,締造共和B.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天辟地C.國共合作打倒軍閥,北伐戰爭D.革命紅軍被迫長征,戰略轉移7.(2024廣東廣州期末)中共二大發表的宣言說,中國的廣大農民有極大的革命積極性,是革命運動中的最大要素;小資產階級因遭受極大痛苦會加入革命的隊伍里來,工人階級將會變成推倒在中國的帝國主義的革命領袖軍。由此可知,中共二大( )A.強調了農民階級的領導地位B.認為資產階級是革命的敵人C.對國情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D.正式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題組3 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8.1924—1927年的這場革命,其直接斗爭目標就是“打倒列強,除軍閥”,北伐戰爭即為這場革命最具體的實現手段。這場革命的實質是( )A.反帝反封建運動 B.思想解放運動C.收回利權運動 D.農民革命運動9.北伐戰爭這一軍事統一行動,從一個側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國社會民族主義觀念廣泛發酵,多數社會大眾對國家統一運動明顯抱以期待和歡迎的態度。材料反映了北伐戰爭( )A.實現了國家統一B.實現了民族獨立C.得到了群眾支持D.推翻了軍閥統治10.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對中國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逮捕、大屠殺,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民革命失敗。大批優秀中華兒女倒在了反革命的血雨腥風之中,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中國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多人。由此我們得出的教訓是( )A.必須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B.把反封建作為革命首要任務C.表明第一次國共合作已失敗D.開辟以農村為主的革命道路B組關鍵能力提升11.中共一大通過的第一個決議規定,黨在當前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要派黨員到工會去工作。這說明,中國共產黨成立時( )A.注意建立與工人階級的密切聯系B.確定走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C.重視發動工人參加國民革命運動D.正確分析了中國的基本國情12.某學者認為,中共二大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殊國情相結合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標志著“中國特色理論形態”雛形的形成,成為早期“中國化”的歷史起點。這一評論主要基于中共二大( )A.明確黨的奮斗目標B.決定領導工人運動C.制定最低革命綱領D.提出與國民黨合作13.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章程規定,農講所設立“三民主義”“國民黨史”“帝國主義與中國革命”“農民運動理論及策略”“中國農民運動及其趨勢”等28門課程及軍事訓練。這些規定( )A.促進了國共合作的實現B.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開展C.有助于國民革命的進行D.適應了團結抗戰的需要14.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420人;1925年中共四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994人;1927年中共五大召開時,全國有黨員57 967人。這種變化的背景是( )A.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B.國民革命的發展C.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D.土地革命的興起C組學科素養創新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大會。下表為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況。姓名 出生年份 籍貫 備注何叔衡 1876年 湖南 秀才,新民學會會員董必武 1886年 湖北 秀才,曾加入中國同盟會,曾留學日本李達 1890年 湖南 曾留學日本,《共產黨》月刊主編李漢俊 1890年 湖北 曾留學日本毛澤東 1893年 湖南 師范畢業,新民學會組織者,《湘江評論》主編陳潭秋 1896年 湖北 師范畢業,武漢共產主義早期組織發起者之一王盡美 1898年 山東 師范畢業,在濟南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鄧恩銘 1901年 貴州 中學生,在濟南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劉仁靜 1902年 湖北 北京大學學生——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等編制(1)根據材料,歸納中共一大代表群體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時代背景。第七單元 第20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B 根據材料可知,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索,這場運動是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促進了民族覺醒,故選B項。2.B 根據材料可知,李大釗指出五四運動并非專門針對日本人,而是反對“侵略主義”和“以強權壓迫公理者”,這體現了五四運動反帝愛國救亡的訴求,故選B項。3.B 材料反映了新民學會宗旨的變化,從推動社會改良到進行社會革命,1918—1921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推動了新民學會宗旨的變化,B項正確;1921年1月,中國共產黨尚未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工人運動蓬勃發展,A、C兩項錯誤;1918—1921年,“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表述錯誤,D項錯誤。4.A 根據材料“勞工并沒有得到平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工人階級的處境不好,只有斗爭才能改善境遇,只有探索才能找到出路,陳望道發表該文意在喚醒工人階級的反抗意識,故選A項。5.B “五一”是勞動節,工人和先進知識分子一起舉辦勞動節紀念活動,反映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條件,B項正確。6.B 根據材料“一葉紅船,從南湖岸邊駛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B項正確。7.C 材料中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小資產階級是革命隊伍的一員,說明中國共產黨已經認識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對國情認識較為清楚,C項正確,B項錯誤;材料中,中國共產黨認為工人階級是革命領袖,A項錯誤;正式提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是中共三大,D項錯誤。8.A “打倒列強”的本質就是反帝,“除軍閥”的本質就是反封建,國民革命實質上是一次反帝反封建運動,A項正確。9.C 材料“多數社會大眾對國家統一運動明顯抱以期待和歡迎的態度”反映了北伐戰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得到了群眾支持,故選C項。10.A 面對汪精衛的反革命屠殺,中國共產黨因為沒有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不能進行有效地反抗,A項正確。11.A 根據材料可知,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就已注意到要深入工人階級中去,故選A項;材料側重要與工人階級建立聯系,并非革命道路的探討,排除B項;中共一大召開是在1921年,國民革命是從1924年開始,排除C項;材料只涉及加強與工人階級的聯系,并非國情分析,排除D項。12.C 所謂的“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理論,中共二大準確分析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提出了黨的最低綱領,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殊國情結合起來,故選C項。13.C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述三民主義和國民黨史,說明當時仍然處于國共合作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推動了國民革命的進行,故選C項。14.B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23—192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急劇增長,結合所學可知,1924—1927年是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革命的發展推動了中國共產黨隊伍的壯大,故選B項。15.參考答案 (1)中共一大代表多來自南方,特別是兩湖地區;都是知識分子,多是青年知識分子;都初步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程度有差別。(2)中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中國革命呼喚新的階級和政黨;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無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歷史舞臺;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