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單元戰爭與文化交鋒測評--2025人教版歷史選擇性必修3同步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單元戰爭與文化交鋒測評--2025人教版歷史選擇性必修3同步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5人教版歷史選擇性必修3
第五單元測評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1.有學者指出,通過遠征,亞歷山大大帝“向四面八方播撒(古)希臘的公正與和平”,以建立一個開放的完美融合古埃及文化與波斯文化的古希臘,而不是單邊的、強制性的希臘帝國。這表明亞歷山大遠征的主要目的是 (  )
A.傳播希臘的公正和平     B.學習東方的先進文明
C.創立多元文化的國家 D.建立希臘主導的帝國
2.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遠征以前,埃及文明和兩河流域文明對古希臘的影響較大;公元前323年之后,亞歷山大征服過的廣大地區,出現了持續長達300年的“希臘化時代”。由此可見,古代(  )
A.文明地域性特征尤為明顯 B.亞非歐文明的交流從未間斷
C.文明中心逐漸向西歐轉移 D.世界區域文明曾經長期互動
3.有學者指出,“希臘化時代”這樣一個帶有濃厚的希臘中心主義色彩的用語并沒有充分反映出這一時代文化的特點,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相互融合,創造出了博采眾長的文化。這一觀點意在強調(  )
A.希臘文化優于東方文化 B.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C.亞歷山大遠征的進步性 D.文化交流的雙向性
4.在希臘化世界,希臘文成為各地通用的官方語言,當地原來的語言文字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西亞的楔形文字等逐漸被棄而不用。這表明希臘化時期(  )
A.西亞北非傳統文明遭到毀滅 B.啟動了全球化進程
C.政治權力深刻影響文化走向 D.民族交融逐漸深入
5.蒙古征服基輔羅斯公國后,認識到封建割據不利于統治,便將中國古代行政管理體制的內容帶到基輔羅斯,扶持“弗拉基米爾”作為代理人。這使基輔羅斯大公嘗到了專制權力的甜頭,刺激了基輔羅斯大公攫取專制特權的野心,推動了基輔羅斯國家的統一。這可用來說明蒙古西征(  )
A.推動了基輔羅斯政治體制的演變 B.開啟了亞歐大陸的民族交流
C.傳播了蒙古開明的民族政策 D.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
6.在18世紀中期之前,北美各殖民地存在下表所示狀況。據表可知(  )
項目 北美英屬殖民地 北美法屬殖民地
立法 機構 有民選的立法議會 不存在難以駕馭的民選機構
行政運 行規則 委任的總督只能請求和慫恿民選的立法議會采取某種行動步驟 所有官員均由巴黎任命,命令會被部下嚴格執行
A.殖民地延續了宗主國政治傳統
B.殖民方式不同影響當地經濟發展
C.分權制衡的理念得到了貫徹
D.資本原始積累促進當地民主進程
7.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初期,法國經歷了長時間的動蕩和內亂之后,人民已經在戰爭中鍛煉出了一種能夠對抗敵人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驅使法國人發現本民族和歐洲其他民族之間的差異。這表明當時法國的戰爭 (  )
A.促進了啟蒙思想的傳播 B.激發了極端的民族主義
C.催生了歐洲統一的認同 D.傳播了英國革命的精神
8.19世紀初,普魯士詩人海因里希·海涅夢想著一場全德起義,令法蘭西戰爭不斷;教育家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楊在柏林發起了一場體操運動,其成員不僅要求健康柔韌,還須是熱愛自由的民族主義者。這說明,在德意志(  )
A.軍國主義思想逐漸萌芽 B.拿破侖的征服政策激發民族意識
C.啟蒙思想得到廣泛傳播 D.民眾渴望結束分裂建立統一國家
9.晚清時期,最先將反纏足思想帶入中國的是傳教士,但在中國影響不大。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人對纏足的態度卻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這一變化表明中國(  )
A.維新變法達到高潮 B.關注女性的身心利益
C.民族意識的覺醒 D.跟上了世界潮流
10.一是它首次為印度各地的人們提供了一種共同的語言和一種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產生政治上的自覺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過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歐洲的思想意識攻擊英國的統治,并組織了一個民族主義運動。由此可知,英國的殖民(  )
A.客觀上促進了文化重構 B.破壞了被殖民地的傳統文明
C.有利于民族獨立運動 D.推動了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
11.20世紀初,以德國杜里舒(1867—1941)、法國柏格森(1859—1941)等為代表的哲學家,從生物科學實踐立場,反對唯物主義所提倡的理性,進而提倡用意志、情感充實理性的作用,這一思想在當時流傳甚廣。這表明 (  )
A.理性主義遭到全面批判 B.戰亂與危機引發人文反思
C.自然科學出現理論創新 D.唯心主義有著強大生命力
12.1919年是世界革命運動頻發的一年。下表為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革命運動,據此可知(  )
1918年11月—1919年5月 德國人民起義,推翻了德意志帝國,資產階級成立魏瑪共和國
1919年3月 匈牙利共產黨領導推翻了資產階級統治,建立了蘇維埃共和國
1919年3月 埃及爆發以開羅學生反英示威為起點的反英大起義
1919年4月 印度人民因英國制造的“阿姆利則慘案”開展反英獨立運動
1919年5月4日 中國發生“五四運動”
A.東西方的革命運動遙相呼應 B.十月革命影響了各國革命斗爭
C.國際環境助推了革命的爆發 D.革命運動推動殖民體系的崩潰
13.有美國軍事評論家表示,越戰失敗后,(美國)被迫放棄在巴拿馬的重大利益……從巴拿馬撤退和降旗,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會被作為美國是紙老虎的新證據。這一觀點反映出(  )
A.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 B.西方陣營的分化
C.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動 D.第三世界的合作
1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拉丁美洲地區成為西方文明的“延伸地帶”,文化也隨之迅速變化。墨西哥作家巴斯康塞洛斯認為,由于種族構成、文化混雜和政治環境,墨西哥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是畫等號的。其觀點得到相當一部分拉丁美洲文人的推崇。這些現象反映出(  )
A.世界殖民體系走向了崩潰 B.拉丁美洲民族文化的生存困境
C.拉丁美洲為世界文明貢獻重大 D.拉丁美洲政治獨立還任重道遠
15.印度獨立以后,把英語和印地語共同作為官方語言。后來印度國內曾有過廢除英語官方地位的意見,但因為印地語在印度國內的接受程度始終不高,如果把英語廢除,印度會面臨國內沒有真正通用語的局面。這一現象反映出印度(  )
A.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意識高漲 B.被英國殖民擴張改變了族群結構
C.民族文化認同的迫切性 D.由受過英式教育的上層精英統治
16.韓國原屬東亞儒家文化圈,近代以來先后融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等外來文化,形成了韓國經濟翻身的特殊精神動力,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連續多年保持了7%—9%的GDP增長,創造了世界奇跡。據此可知,戰后新興民族國家(  )
A.多元文化融合促進現代化進程 B.通過發展經濟維護民族獨立
C.發展經濟是獨立后的主要任務 D.致力于民族民主意識的傳播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17.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文明之間的碰撞、交流與融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
材料一 13世紀,蒙古一系列擴張戰爭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許多地區的生產力因此遭到嚴重破壞,長期無法恢復。
蒙古統治者在被征服地區廣修道路、橋梁,建立完善的驛站制度。商隊得到軍隊保護,商業稅得以降低……商品、人員甚至思想等都有了較大范圍的交流和溝通。……出現過如馬可·波羅這樣的大旅行家。
這一時期,文化借助廣大的歐亞大陸商貿網絡得以廣泛傳播。……中國的山水畫技法傳播到伊利汗國,形成了新的風格,并最終影響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藝術。伊利汗國的藍色顏料群青也被應用到元朝的瓷器制作中,產生了青花瓷的新品種。……隨著蒙古鐵騎的西征和伊斯蘭教的傳播,金帳汗國、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都信奉了伊斯蘭教。……16世紀,金帳汗國敗于俄羅斯,但俄羅斯文化中也大量繼承了蒙古的因素。
——摘編自《歷史讀本·世界史》
材料二 歐洲商人從陸路上穿越蒙古帝國的領土進行貿易,最遠可至中國。然而隨著蒙古帝國的分崩離析和鼠疫的傳播,絲綢之路的旅行不再像從前那么安全了。貨物經由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輸送到西歐,價格往往已經漲得很高,而歐洲人對亞洲商品特別是香料的需要又是數量巨大的。……如果能繞開阿拉伯中間商,找到通向亞洲市場的直接途徑,將會給歐洲商人帶來巨大利潤。
——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明交流的方式及其表現。(6分)
(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蒙古帝國擴張對文明發展的影響。(10分)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文明交流的認識。(4分)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
材料一 從遠征意大利開始,拿破侖就宣布:意大利的國民們,法國軍隊是來切斷諸君枷鎖的!作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國在歐洲各地推廣國民的自由。對于法國占領地區的人們來說,雖說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其發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侖率領的軍隊終歸是占領軍,各地逐漸意識到要團結一致對抗法國侵略者。作為一種民族主義的先驅形式,在法軍占領的普魯士所出現的運動就是明顯的例證。拿破侖以兩面手段占領了歐洲各地,廣泛傳播了在19世紀高揚的民族主義原型的思想和態度。也正因如此,最終他不得不失敗。
——摘編自[日]福井憲彥《近代歐洲的霸權》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把東方各族人民卷入國際政治生活,幫助他們加深了對帝國主義的認識,民族意識和民族危機感大大增強。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轉向求助于蘇俄政府,他們也演變為初步的共產主義者。在列寧、斯大林領導下的共產國際幫助指導下,各國紛紛建立共產主義團體或政黨。迄至20世紀20年代末,共產黨組織在中國、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國陸續建立,它們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本國革命相結合,領導或推動國內反帝反封建斗爭。
——摘編自余建華《本世紀第一次民族主義浪潮的
背景與特征》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拿破侖對被征服地區統治的“兩面手段”,并分析拿破侖戰爭對歐洲政治文化重構的影響。(10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主義浪潮的特征。(8分)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 19世紀80年代初,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在北京會見新上任公使的意見:
以下事例表明,采取行動,使中國政府保障“容忍條款”的貫徹落實,是多么地迫切。
……
(6)山東巡撫連續幾次拒絕為傳教士解決麻煩。
……
(8)山西省的學政告誡省學的教授和學生們,如果有人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將被取消學位。
(9)湖北省德安府的知府為近萬人參加的三年一次的鄉試出了以下兩個論文題目:“民之所好,好之”(出自《大學》或《偉大的學問》),以及“攻乎異端”(出自《論語》)。
……
一位美國領事告訴我,有個道臺對他說,他將嚴格遵守道光帝頒布的《大清律例》。這就意味著,他不考慮與外國簽訂的各種條約,而只遵守在此之前的中國法律。
——摘編自《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
根據材料,評析李提摩太會見新上任公使的意見。
第五單元測評
1.C 根據材料可知,亞歷山大是要建立一個開放的完美融合古埃及文化與波斯文化的古希臘,創立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C項正確;傳播希臘的公正和平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對東方先進文明的學習,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建立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并不是建立希臘主導的帝國,排除D項。
2.D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埃及文明和兩河流域文明曾影響希臘,而亞歷山大遠征開啟“希臘化時代”后,埃及和兩河流域又長期受到希臘文化的熏染,可見,古代世界區域文明曾長期互動,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不是文明的區域性特征,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地中海區域文明的相互影響,不是亞非歐文明不間斷的交流,排除B項;在希臘化時代,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排除C項。
3.D 根據材料可知,有學者認為“希臘化時代”這一用語帶有希臘中心主義色彩是不準確的,“希臘化時代”的文化是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相互融合,而非僅僅是希臘文化影響東方,可見這一觀點意在強調文化交流的雙向性,D項正確;“希臘文化優于東方文化”說法錯誤,排除A項;材料中學者強調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相互融合,而非存在差異,排除B項;僅從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相互融合是亞歷山大的遠征推動的,排除C項。
4.C 希臘化世界中,政府大力推廣希臘文化,使得埃及和西亞的原有文字棄而不用,希臘文成為官方語言,這說明當時政治權力深刻影響文化走向,C項正確;A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全球化進程開始于新航路開辟,排除B項;希臘文成為官方語言,埃及、西亞原有文字棄而不用,這并非交融的體現,而是前者取代了后者,排除D項。
5.A 根據題意可知,蒙古西征對基輔羅斯政治體制的演變起到了推動作用,A項正確;“開啟了”的說法與題意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蒙古的民族政策,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西方的文化傳播到東方,所以并不是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創造條件,排除D項。
6.A 據表格內容可知,北美英屬殖民地的立法機構和行政運行規則與英國相同,北美法屬殖民地的立法機構和行政運行規則與法國相近,說明殖民地延續了各自宗主國的政治傳統,A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殖民方式對殖民地經濟發展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分權制衡理念,排除C項;材料與資本原始積累無關,排除D項。
7.A 啟蒙運動提倡民主、自由、平等、法制,還包含了民族主義的主張,材料中反映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對外戰爭,促進了啟蒙思想在法國的傳播和發展,A項正確;當時法國的民族意識并不是極端的民族主義,排除B項;材料強調“法國人發現本民族和歐洲其他民族之間的差異”,不是法國人對歐洲統一的認同,排除C項;材料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
8.B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初,拿破侖征服了歐洲大部分地區,德意志在對法戰爭中失敗,激發了德意志民族意識,B項正確。
9.C 根據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戰爭以后,國人意識到纏足陋習是國家落后的反映,強烈要求廢纏足,反映了民族意識的覺醒,C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維新變法達到高潮,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民族意識的覺醒,并非關心女性的人權與身心利益,排除B項;廢纏足不代表已經跟上世界潮流,排除D項。
10.A 根據材料可知,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促進了印度統一文化的發展,即客觀上促進了印度文化的重構,A項正確。
11.B 20世紀初,西方哲學界出現了一種從自然科學視角出發,反思自然理性,倡導情感意志作用的思想,且產生一定影響力。這說明面對不斷加劇的貧富分化和不斷出現的戰亂,思想界開始系統反思理性主義帶來的問題,B項正確;哲學家們立足自然科學,只是反對理性主義某些觀念,并非全面否定,排除A項;材料中的思想是哲學理論的一種創新,排除C項;就生命哲學的基本觀念而言,不能單純說其為唯心主義哲學,排除D項。
12.C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激發了歐洲、亞洲、非洲等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20世紀第一次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潮出現,說明國際環境助推了革命的爆發,C項正確;當時東西方的革命運動并沒有相互配合,排除A項;十月革命雖然影響很大,但也不是影響了“各國”的革命斗爭,排除B項;殖民體系崩潰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D項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
13.C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三世界國家維護本國國家主權的斗爭取得了很大勝利,力量不斷壯大,美國全球擴張戰略受阻,國際力量的對比發生了變動,C項正確。
14.B 根據材料可知,西方文明的影響不利于拉丁美洲國家文化的本土性,說明拉丁美洲民族文化陷入生存困境,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西方文化對拉丁美洲地區的沖擊,而非殖民體系的崩潰,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西方文明的影響而非拉丁美洲地區的貢獻,排除C項;材料主要涉及拉丁美洲文化受西方文明沖擊,而不是政治獨立,排除D項。
15.C 材料體現的是受英國殖民影響,印度本土語言在國內通用度并不高,強調的是民族文化認同的迫切性,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印度自身的民族文化認同問題,并非民族意識高漲,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印度族群結構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與印度的統治階層無關,排除D項。
16.A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儒家文化、佛教和基督教等外來文化在韓國并存,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借鑒融合,使韓國呈現多元文化特征,形成了韓國“經濟翻身”的特殊精神動力,所以,多元文化融合促進了現代化進程,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韓國發展經濟的目的和在國家事務中的地位,排除B、C兩項;材料只涉及了儒學、佛教、基督教文化,不涉及民族民主意識的傳播,排除D項。
17.參考答案 (1)和平方式:絲綢之路開通;經濟貿易往來。
暴力方式:蒙古西征;亞歷山大遠征;羅馬帝國擴張。
(2)引發大規模民族遷徙;促進跨區域經濟交流與發展;客觀上推動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客觀上推動西歐新航路的開辟;影響區域文明發展進程;給被征服地區帶來災難(或造成人口減少,破壞生產)。
(3)尊重文明多樣性;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文明間和平交流。
18.參考答案 (1)“兩面手段”:廢除封建貴族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傳播啟蒙思想;壓迫被征服地區、掠奪財富、攤派兵役。
影響: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傳播啟蒙思想;民主、獨立、自由成為歐洲普遍的政治訴求;促進了歐洲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有利于歐洲各民族國家的建立;為近代民族主義走向極端民族主義、加劇對外侵略擴張準備了條件。
(2)特征: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得到蘇俄政府和共產國際的積極援助;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統治;全球范圍內廣泛興起;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構成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19.參考答案 李提摩太希望公使要求清政府保障西方傳教。
隨著西方侵略不斷加深,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加劇。部分清政府官員抵制基督教傳教行為,傳教士與民眾的矛盾日益激化。在此背景下,李提摩太向公使尋求幫助。該意見為西方文化在中國進一步傳播與滲透作鋪墊,加劇了文化沖突,其實質是為西方侵略提供借口。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简阳市| 淳安县| 楚雄市| 阿图什市| 浦县| 章丘市| 滦平县| 江永县| 太谷县| 安阳县| 富宁县| 繁峙县| 阳东县| 武鸣县| 林周县| 临沧市| 玉林市| 潢川县| 崇仁县| 勃利县| 河津市| 水富县| 湖北省| 浏阳市| 张北县| 曲水县| 株洲县| 麟游县| 宿迁市| 宁陕县| 巴彦县| 台北市| 天镇县| 赣州市| 偃师市| 青岛市| 鄂托克旗| 昌图县| 家居| 遵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