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學情調研5.(唐)杜佑《通典》記我:“西通河洛,南達江準…其交、廣、荊、益、揚、越等州,運清商旅,往來不絕。”材料反映大運河的開通()七年級歷史試題A.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B.有利于中外經濟往來一、選擇題(本大題30小愿,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選項C.加強了南北地區聯系D.維護了社會秩序安定符合題目要求)6.唐太宗認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與這一理念吻合的是()1.讀下圖,能準確解讀該圖的一項是A進一步完善中央機構B。虛心納諫,從善如流C.注重文教,編修經籍D.減輕人民田租和勞役西魏→北周7.唐朝江南的常、宜、歙等諸多產茶州靠框茶生利,茶園眾多,出現了大量販賣茶葉的商人。安史之北朝:北魏→亂后,唐朝曾經以茶葉換取回鴨、吐蕃、契丹等地戰馬等。據此推知,唐朝時期()東魏→北齊(589年)人茶葉種植是國家支柱產業B飲茶之風盛行于南北各地南朝宋→齊→粱→陳C.貞觀之治使社會空前繁榮D.茶葉貿易受制于民族交融A民族大交融B.從分裂到統一C.分封制盛行D.經濟蓬勃發展8.唐朝草市大都位于水路交通要道或鄰近城郭的地方。唐詩中不乏對草市的記載,王建詩曰“草市迎2布場帝出征遼東,“興百余萬眾,饋運(運送糧食)者倍之”。觀察下圖,若從大運河中心向江貨,神橋稅海商”。李嘉祐“草市多樵客,漁家足水腐”。隋唐時期草市的發展,反映出了此時()逐那(今北京)運糧運兵,需經過大運河的()A商品經濟的發展B.海外貿易的繁菜C.詩人對經商的向往D.市坊制度的破壞逐B(北京)9唐朝的“廣州通海夷道”從廣州起航,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途經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因際航線。這條航線的出現()A.得益于各民族之間深入交融B.推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C表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D.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10.唐都長安約有百萬人口,其中有來自中亞、波斯、大食、新羅等地的商人、使節、留學生數千人。河5滑成做州)很多外商在西市開設貨棧,買賣貨物。這反映出()A.水濟渠C.通濟渠B.江南河。D.邢溝A唐朝政治制度完備B.長安城布局嚴整對稱3。據記載,筒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鍵以竹簡,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材料C唐朝民族關系和睦D.長安是國際性大都市說明筒車(),11.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以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下表中屬于B.節省人力,提高效率研究隋唐科技和文化的第一手史料是()A。材質堅硬,利于深耕C.溝通河道,利于水運一D.滑行自如,利于拔秧A.《詩仙李白》歷史劇B.活字印刷術稿殘頁密4.隋末起義軍在發布的檄文中,痛斥隋楊帝“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南盡”。這反映C.敦煌發現的《金剛經》D.《唐本草》的譯注本出附朝滅亡的原因是()12.唐玄宗統治后期,追求享樂,任人唯親,導致唐朝爆發了持續八年之久的戰亂,對杜會經濟造成極A.統治者的暴政B.持續的自然災害C.外族大規模入侵:D.國家分裂戰亂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使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此戰亂是()A泣淵之盟B黃巢起義C.藩鎮割據D.安史之亂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