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定值電阻在電學實驗中的作用目標要求 1.理解定值電阻在實驗中的作用。2.在不同實驗中會根據需要把定值電阻放在電路中合適的位置。一、保護作用1.定值電阻有分壓或分流作用,可以起到保護電表的作用。2.定值電阻與電源串聯,防止其他部分短路時,流過電路的電流過大,起保護電源的作用。例1 (2025·四川南充市???已知有如下器材,需用伏安法測定Rx的阻值(約為10 kΩ),現有下列器材:A.電壓表V1(量程0~1 V,內阻約10 kΩ)B.電壓表V2(量程0~10 V,內阻約100 kΩ)C.電流表A1(量程0~1 mA,內阻約30 Ω)D.電流表A2(量程0~0.6 A,內阻約0.05 Ω)E.電源(電動勢E1約1.5 V,額定電流0.5 A,內阻不計)F.電源(電動勢E2約20 V,額定電流2 A,內阻不計)G.滑動變阻器R1(阻值范圍0~10 Ω,額定電流2 A)H.滑動變阻器R2(阻值范圍0~10 kΩ,額定電流2 A)I.定值電阻R3=5 ΩJ.定值電阻R4=10 ΩK.開關、導線若干(1)為測量盡可能準確且使電壓值從0開始增大,電壓表選用 ,電流表選用 ,滑動變阻器選用 ,電源選用 ,定值電阻選用 (均填器材前的字母代號); (2)在虛線框內畫出測量Rx阻值的實驗電路圖;(3)該同學選擇器材、連接電路和操作均正確,從實驗原理上看,待測電阻測量值會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 二、測量作用已知電壓的定值電阻相當于電流表,已知電流的定值電阻相當于電壓表,主要有如圖所示兩種情況:圖甲中流過電壓表V2的電流I2=;圖乙中電流表A2兩端的電壓U2=(I1-I2)R。例2 (2024·天津市北辰區三模)某興趣小組根據以下器材想要精確測量電壓表V1的內阻,該電壓表量程為3 V,內阻大約為2 kΩ,除此以外提供的器材有:A.電源E(電動勢9 V,內阻忽略不計)B.電壓表V2(量程15 V,內阻約為5 kΩ)C.滑動變阻器R1(阻值范圍為0~10 Ω)D.定值電阻R2=5 kΩE.定值電阻R3=500 ΩF.開關一個,導線若干(1)實驗過程中為了減小實驗誤差,需多次測量且要求電表示數至少要達到量程的,則定值電阻應該選_________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代號); (2)請在虛線框內畫出實驗電路圖;(3)將電壓表V1的示數記為U1,將另一個電壓表的示數記為U2,將所選定值電阻的阻值記為R,在獲得多組U1、U2的值后建立直角坐標系,繪制U1-U2圖像,擬合得到線性圖像的斜率為k,則電壓表V1的內阻為 (用k和R表示)。 三、擴大作用(1)測量電路中電壓或電流較大,而實驗所提供的、量程較小,可通過串聯或并聯定值電阻擴大電表的量程。(2)當待測電阻過小時,可串聯定值電阻用來擴大待測量,從而減小測量誤差。①若待測電阻Rx阻值較小,與Rx串聯定值電阻R0,所測量值為Rx+R0;②若待測電源的內阻r較小,則與電源串聯定值電阻R0,可使示數有較大的變化范圍,電源內阻r=||-R0。例3 (2025·湖南長沙市開學考)某物理學習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電路來測定電源E的電動勢和內電阻。E為待測電源:電動勢為3~6 V,內電阻較小A為電流表:量程為0~0.6 AR為滑動變阻器R0為5.0 Ω的定值電阻靈敏電流計G:滿偏電流Ig=1.0 mA,內阻Rg=2.0 kΩ電阻箱R1:最大阻值9 999.9 ΩS為開關(1)將靈敏電流計G和電阻箱R1連接改裝成量程為6 V的電壓表,在圖甲虛線框中應將G表與電阻箱____________(填“串”或“并”)聯;并將電阻箱阻值調整為 Ω。 (2)閉合開關S前,將R的滑片滑至最 (填“左”或“右”)端。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從初始位置滑向另一端的過程中,小組同學發現開始電流表示數變化很小,當滑片即將滑至另一端點時電流表示數突然變大超過量程,造成這樣的原因可能是 。 A.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太小B.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太大C.電流表A量程太小D.電流表A量程太大(3)更換適當的滑動變阻器后,正確實驗得到多組電流表A示數I1及對應的靈敏電流計G的示數I2如下表:次數 1 2 3 4 5 6I1/A 0.10 0.20 0.30 0.40 0.50 0.60I2/mA 0.79 0.68 0.56 0.45 0.35 0.24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乙上描點,繪制I2-I1關系圖線。(4)根據繪制I2-I1關系圖線,求得電源E的電動勢為 V,內電阻為 Ω(均保留2位有效數字)。 (5)寫出一條該實驗中定值電阻R0在電路中的作用: 。 1.(2025·湖北襄陽市開學考)某同學欲測量某電熱絲的電阻率ρ。(1)用多用電表粗測該電熱絲Rx的電阻值:多用電表選擇開關旋至“×100”擋,并進行歐姆調零,將紅、黑表筆連接到電熱絲兩端,多用電表指針位置如圖(a)所示,此時讀數為 Ω。 (2)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電熱絲不同位置的直徑,某次測量的示數如圖(b)所示,該讀數為d= mm。多次測量后,得到直徑的平均值恰好與d相等。 (3)為精確測量該電熱絲的電阻Rx,設計了如圖(c)所示的實驗電路圖。現有實驗器材:電池組E,電動勢為15 V,內阻忽略不計;電壓表V(量程為3 V,內阻為RV=3 kΩ);電流表A(量程為12 mA,內阻比較小);定值電阻R0(阻值可選用3 kΩ和9 kΩ);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為50 Ω;開關、導線若干。①要求電熱絲兩端的電壓可在0~12 V的范圍內連續可調,應選用阻值為 (填“3 kΩ”或“9 kΩ”)的定值電阻R0; ②閉合開關S,調節滑動變阻器R,使電壓表V和電流表A的示數盡量大些,讀出此時電壓表V和電流表A的示數分別為U、I,則該電熱絲電阻的表達式為Rx= (用U、I、R0、RV表示,不得直接用數值表示); ③多次測量得到電熱絲的電阻Rx的平均值,計算得出電熱絲的電阻率。2.(2025·遼寧省部分學校聯考)某同學要測量某電壓表的內阻,可利用的實驗器材有:A.待測電壓表V1(量程為3 V,內阻不到2 kΩ);B.標準電壓表V2(量程為6 V,內阻約為3 kΩ);C.電源E(電動勢為6 V,內阻很小);D.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為10 Ω);E.定值電阻R0(阻值為3 kΩ);F.開關S,導線若干。(1)請根據實驗電路圖甲補全如圖乙所示的實物連線。(2)當待測電壓表V1的示數為U1時,標準電壓表V2的示數為U2,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經過多次測量,得到多組U1、U2的數值,以U2為縱坐標,U1為橫坐標,畫出的U2-U1圖像是斜率為3的直線,則待測電壓表V1的內阻RV= Ω。 (3)把待測電壓表V1改裝成量程為15 V的電壓表,需要 (填“串”或“并”)聯一個阻值R'= Ω的定值電阻。 (4)把改裝后的電壓表跟標準電壓表進行校對,發現改裝后的電壓表示數總是比標準電壓表示數大,說明在改裝電壓表時選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 (填“偏大”或“偏小”)。 3.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利用太陽光直接發電的光電半導體薄片,又稱為“太陽能芯片”或“光電池”,主要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把光能轉化成電能。某同學要測量光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根據實驗室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方案。①光電池(電動勢約為6.0 V,內阻約為1 Ω)②電壓表V(量程15 V,內阻RV約為10 kΩ)③電流表G(量程1 mA,內阻RG=20 Ω)④電流表A(量程3 A,內阻約為0.5 Ω)⑤滑動變阻器R1(0~20 Ω)⑥滑動變阻器R2(0~500 Ω)⑦電阻箱RM(0~9 999.9 Ω)⑧定值電阻R0=1 Ω⑨開關S和導線若干(1)因電壓表V的量程太大,現將電流表G改裝成量程為6 V的電壓表,電阻箱的阻值需要調至RM= Ω。 (2)為了準確測出電池組的電動勢和內阻,設計電路如圖甲所示,實驗中應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是 (填寫器材前的編號)。 (3)該同學利用上述實驗原理圖測得相關數據,并作出相應的圖像如圖乙所示,根據圖像可求出光電池的電動勢E= V,光電池的內阻r= Ω(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答案精析例1 (1)B C G F J (2)見解析圖 (3)大于解析 (1)Rx的阻值約為10 kΩ,若電源電動勢為1.5 V,電路中最大電流為Im= mA=0.15 mA可知回路中電流過小,電流表偏轉較小,故電源應選用電動勢E2約20 V的電源,即F;電壓表應選用量程0~10 V的電壓表,即B;選用電動勢E2約20 V的電源,電路中最大電流為Im'= mA=2 mA為減小誤差,電流表應選用量程0~1 mA的電流表,即C;為使電壓值從0開始增大,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應選用阻值較小的,即G;為保護電表,定值電阻應與滑動變阻器串聯,根據分壓關系可得UV==10 V可得R定=10 Ω故定值電阻選用R4,即J。(2)為使電壓值從0開始增大,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Rx的阻值遠大于電流表的內阻,電流表采用內接法,測量Rx阻值的實驗電路圖如圖所示。(3)由于電流表的分壓作用,電壓表的示數大于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流過待測電阻的電流為準確值,根據歐姆定律,待測電阻測量值會大于真實值。例2 (1)D (2)見解析圖 (3)解析 (1)要測量電壓表V1的內阻,該電壓表量程為3 V,內阻大約為2 kΩ,由于器材中沒有電流表,所以可以用定值電阻與V1串聯,將量程更大的電壓表V2與它們并聯,為了使電表示數至少要達到量程的,定值電阻應該選R2,即選D。(2)由于滑動變阻器阻值遠小于待測電壓表內阻,則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式接法,實驗電路圖如圖所示(3)根據歐姆定律可得U2=(RV1+R)整理可得U1=U2可知U1-U2圖像的斜率為k=解得電壓表V1的內阻為RV1=。例3 (1)串 4 000.0 (2)右 B(3)見解析圖 (4)5.4 1.6 (5)增大I2-I1圖線的斜率絕對值,減小測量誤差解析 (1)將靈敏電流計G和電阻箱R1連接改裝成量程為6 V的電壓表,在題圖甲虛線框中應將G表與電阻箱串聯,并將電阻箱阻值調整為R1=-Rg=4 000.0 Ω(2)閉合開關S前,將R的滑片滑至最右端以保護電路。當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太大時,會出現“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從初始位置滑向另一端的過程中,電流表示數變化很小,當滑片即將滑至另一端點時電流表示數突然變大超過量程”的現象。(3)根據要求描點作直線,如圖所示(4)由于I2遠小于I1,可認為I1為干路電流,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得E=I2(Rg+R1)+I1(R0+r)可得I2=-·I1+根據I2-I1圖像可得=0.9 mA,解得電動勢為E=5.4 V內電阻為r=1.6 Ω(5)定值電阻R0在電路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大I2-I1圖線的斜率絕對值,減小測量誤差。跟蹤訓練1.(1)1 500 (2)0.640 (3)①9 kΩ?、?br/>解析 (1)多用電表選擇開關旋至“×100”擋,指針指向15刻度,則讀數為1 500 Ω。(2)螺旋測微器的精確度為0.01 mm,讀數為0.5 mm+14.0×0.01 mm=0.640 mm(3)①實驗要求電熱絲兩端的電壓可在0~12 V的范圍內連續可調,需要將電壓表改裝成量程至少為12 V的電壓表,則R0= kΩ-3 kΩ=9 kΩ即定值電阻選用9 kΩ。②根據歐姆定律有I=解得Rx=。2.(1)見解析圖 (2)1 500(3)串 6 000 (4)偏小解析 (1)根據滑動變阻器的分壓式接法,結合實驗電路圖甲補全實物連線,如圖(2)由電路圖,結合歐姆定律可知U2=U1+R0=(1+)U1以U2為縱坐標,U1為橫坐標,畫出的U2-U1圖像是斜率為k=1+=3解得待測電壓表V1的內阻RV=1 500 Ω(3)根據串聯分壓的關系,可知把待測電壓表V1改裝成量程為15 V的電壓表需要串聯的定值電阻阻值為R'=RV=×1 500 Ω=6 000 Ω(4)改裝的電壓表與標準電壓表進行校對,兩表是并聯連接,發現改裝后的電壓表讀數總是比標準電壓表示數大,說明改裝后的電壓表通過的電流偏大,根據并聯電路電流的分配與電阻成反比可知,改裝表串聯的定值電阻阻值偏小。3.(1)5 980 (2)⑤ (3)6.00 1.20解析 (1)根據電壓表改裝原理U=IG(RG+RM)=6 V故電阻箱的阻值需要調至RM=5 980 Ω(2)為調節方便,改裝后的電壓表示數變化明顯,滑動變阻器應選擇阻值較小的,故實驗中應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是⑤。(3)根據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E=U+(R0+r)且U=I(RG+RM)整理得·圖像的縱截距為b==1.00×103解得光電池的電動勢E=6.00 V圖像的斜率為k=×103解得光電池的內阻r=1.20 Ω。(共44張PPT)第十章物理大一輪復習恒定電流微點突破7定值電阻在電學實驗中的作用目標要求1.理解定值電阻在實驗中的作用。2.在不同實驗中會根據需要把定值電阻放在電路中合適的位置。一、保護作用1.定值電阻有分壓或分流作用,可以起到保護電表的作用。2.定值電阻與電源串聯,防止其他部分短路時,流過電路的電流過大,起保護電源的作用。(2025·四川南充市???已知有如下器材,需用伏安法測定Rx的阻值(約為10 kΩ),現有下列器材:A.電壓表V1(量程0~1 V,內阻約10 kΩ)B.電壓表V2(量程0~10 V,內阻約100 kΩ)C.電流表A1(量程0~1 mA,內阻約30 Ω)D.電流表A2(量程0~0.6 A,內阻約0.05 Ω)E.電源(電動勢E1約1.5 V,額定電流0.5 A,內阻不計)F.電源(電動勢E2約20 V,額定電流2 A,內阻不計)G.滑動變阻器R1(阻值范圍0~10 Ω,額定電流2 A)H.滑動變阻器R2(阻值范圍0~10 kΩ,額定電流2 A)例1I.定值電阻R3=5 ΩJ.定值電阻R4=10 ΩK.開關、導線若干(1)為測量盡可能準確且使電壓值從0開始增大,電壓表選用 ,電流表選用 ,滑動變阻器選用 ,電源選用 ,定值電阻選用 (均填器材前的字母代號);BCGFJRx的阻值約為10 kΩ,若電源電動勢為1.5 V,電路中最大電流為Im= mA=0.15 mA可知回路中電流過小,電流表偏轉較小,故電源應選用電動勢E2約20 V的電源,即F;電壓表應選用量程0~10 V的電壓表,即B;選用電動勢E2約20 V的電源,電路中最大電流為Im'= mA=2 mA為減小誤差,電流表應選用量程0~1 mA的電流表,即C;為使電壓值從0開始增大,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應選用阻值較小的,即G;為保護電表,定值電阻應與滑動變阻器串聯,根據分壓關系可得UV==10 V可得R定=10 Ω故定值電阻選用R4,即J。(2)在虛線框內畫出測量Rx阻值的實驗電路圖;答案 見解析圖 為使電壓值從0開始增大,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Rx的阻值遠大于電流表的內阻,電流表采用內接法,測量Rx阻值的實驗電路圖如圖所示。(3)該同學選擇器材、連接電路和操作均正確,從實驗原理上看,待測電阻測量值會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大于由于電流表的分壓作用,電壓表的示數大于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流過待測電阻的電流為準確值,根據歐姆定律,待測電阻測量值會大于真實值。二、測量作用已知電壓的定值電阻相當于電流表,已知電流的定值電阻相當于電壓表,主要有如圖所示兩種情況:圖甲中流過電壓表V2的電流I2=;圖乙中電流表A2兩端的電壓U2=(I1-I2)R。(2024·天津市北辰區三模)某興趣小組根據以下器材想要精確測量電壓表V1的內阻,該電壓表量程為3 V,內阻大約為2 kΩ,除此以外提供的器材有:A.電源E(電動勢9 V,內阻忽略不計)B.電壓表V2(量程15 V,內阻約為5 kΩ)C.滑動變阻器R1(阻值范圍為0~10 Ω)D.定值電阻R2=5 kΩE.定值電阻R3=500 ΩF.開關一個,導線若干例2(1)實驗過程中為了減小實驗誤差,需多次測量且要求電表示數至少要達到量程的,則定值電阻應該選 (填器材前的字母代號);D要測量電壓表V1的內阻,該電壓表量程為3 V,內阻大約為2 kΩ,由于器材中沒有電流表,所以可以用定值電阻與V1串聯,將量程更大的電壓表V2與它們并聯,為了使電表示數至少要達到量程的,定值電阻應該選R2,即選D。(2)請在虛線框內畫出實驗電路圖;答案 見解析圖 由于滑動變阻器阻值遠小于待測電壓表內阻,則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式接法,實驗電路圖如圖所示(3)將電壓表V1的示數記為U1,將另一個電壓表的示數記為U2,將所選定值電阻的阻值記為R,在獲得多組U1、U2的值后建立直角坐標系,繪制U1-U2圖像,擬合得到線性圖像的斜率為k,則電壓表V1的內阻為 (用k和R表示)。根據歐姆定律可得U2=(RV1+R)整理可得U1=U2可知U1-U2圖像的斜率為k=解得電壓表V1的內阻為RV1=。三、擴大作用(1)測量電路中電壓或電流較大,而實驗所提供的 、 量程較小,可通過串聯或并聯定值電阻擴大電表的量程。(2)當待測電阻過小時,可串聯定值電阻用來擴大待測量,從而減小測量誤差。①若待測電阻Rx阻值較小,與Rx串聯定值電阻R0,所測量值為Rx+R0;②若待測電源的內阻r較小,則與電源串聯定值電阻R0,可使 示數有較大的變化范圍,電源內阻r=||-R0。(2025·湖南長沙市開學考)某物理學習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電路來測定電源E的電動勢和內電阻。E為待測電源:電動勢為3~6 V,內電阻較小A為電流表:量程為0~0.6 AR為滑動變阻器R0為5.0 Ω的定值電阻靈敏電流計G:滿偏電流Ig=1.0 mA,內阻Rg=2.0 kΩ電阻箱R1:最大阻值9 999.9 ΩS為開關例3(1)將靈敏電流計G和電阻箱R1連接改裝成量程為6 V的電壓表,在圖甲虛線框中應將G表與電阻箱_____(填“串”或“并”)聯;并將電阻箱阻值調整為 Ω。串4 000.0將靈敏電流計G和電阻箱R1連接改裝成量程為6 V的電壓表,在題圖甲虛線框中應將G表與電阻箱串聯,并將電阻箱阻值調整為R1=-Rg=4 000.0 Ω(2)閉合開關S前,將R的滑片滑至最 (填“左”或“右”)端。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從初始位置滑向另一端的過程中,小組同學發現開始電流表示數變化很小,當滑片即將滑至另一端點時電流表示數突然變大超過量程,造成這樣的原因可能是 。A.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太小B.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太大C.電流表A量程太小D.電流表A量程太大右B閉合開關S前,將R的滑片滑至最右端以保護電路。當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太大時,會出現“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從初始位置滑向另一端的過程中,電流表示數變化很小,當滑片即將滑至另一端點時電流表示數突然變大超過量程”的現象。(3)更換適當的滑動變阻器后,正確實驗得到多組電流表A示數I1及對應的靈敏電流計G的示數I2如下表:次數 1 2 3 4 5 6I1/A 0.10 0.20 0.30 0.40 0.50 0.60I2/mA 0.79 0.68 0.56 0.45 0.35 0.24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乙上描點,繪制I2-I1關系圖線。答案 見解析圖根據要求描點作直線,如圖所示(4)根據繪制I2-I1關系圖線,求得電源E的電動勢為 V,內電阻為 Ω(均保留2位有效數字)。5.41.6由于I2遠小于I1,可認為I1為干路電流,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得E=I2(Rg+R1)+I1(R0+r)可得I2=-·I1+根據I2-I1圖像可得=0.9 mA,解得電動勢為E=5.4 V內電阻為r=1.6 Ω(5)寫出一條該實驗中定值電阻R0在電路中的作用: 。增大I2-I1圖線的斜率絕對值,減小測量誤差定值電阻R0在電路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大I2-I1圖線的斜率絕對值,減小測量誤差。跟蹤訓練1.(2025·湖北襄陽市開學考)某同學欲測量某電熱絲的電阻率ρ。(1)用多用電表粗測該電熱絲Rx的電阻值:多用電表選擇開關旋至“×100”擋,并進行歐姆調零,將紅、黑表筆連接到電熱絲兩端,多用電表指針位置如圖(a)所示,此時讀數為 Ω。1 500多用電表選擇開關旋至“×100”擋,指針指向15刻度,則讀數為1 500 Ω。(2)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電熱絲不同位置的直徑,某次測量的示數如圖(b)所示,該讀數為d= mm。多次測量后,得到直徑的平均值恰好與d相等。0.640螺旋測微器的精確度為0.01 mm,讀數為0.5 mm+14.0×0.01 mm=0.640 mm(3)為精確測量該電熱絲的電阻Rx,設計了如圖(c)所示的實驗電路圖?,F有實驗器材:電池組E,電動勢為15 V,內阻忽略不計;電壓表V(量程為3 V,內阻為RV=3 kΩ);電流表A(量程為12 mA,內阻比較小);定值電阻R0(阻值可選用3 kΩ和9 kΩ);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為50 Ω;開關、導線若干。①要求電熱絲兩端的電壓可在0~12 V的范圍內連續可調,應選用阻值為________(填“3 kΩ”或“9 kΩ”)的定值電阻R0;9 kΩ實驗要求電熱絲兩端的電壓可在0~12 V的范圍內連續可調,需要將電壓表改裝成量程至少為12 V的電壓表,則R0= kΩ-3 kΩ=9 kΩ即定值電阻選用9 kΩ。②閉合開關S,調節滑動變阻器R,使電壓表V和電流表A的示數盡量大些,讀出此時電壓表V和電流表A的示數分別為U、I,則該電熱絲電阻的表達式為Rx= (用U、I、R0、RV表示,不得直接用數值表示);根據歐姆定律有I=解得Rx=。③多次測量得到電熱絲的電阻Rx的平均值,計算得出電熱絲的電阻率。2.(2025·遼寧省部分學校聯考)某同學要測量某電壓表的內阻,可利用的實驗器材有:A.待測電壓表V1(量程為3 V,內阻不到2 kΩ);B.標準電壓表V2(量程為6 V,內阻約為3 kΩ);C.電源E(電動勢為6 V,內阻很小);D.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為10 Ω);E.定值電阻R0(阻值為3 kΩ);F.開關S,導線若干。(1)請根據實驗電路圖甲補全如圖乙所示的實物連線。答案 見解析圖根據滑動變阻器的分壓式接法,結合實驗電路圖甲補全實物連線,如圖(2)當待測電壓表V1的示數為U1時,標準電壓表V2的示數為U2,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經過多次測量,得到多組U1、U2的數值,以U2為縱坐標,U1為橫坐標,畫出的U2-U1圖像是斜率為3的直線,則待測電壓表V1的內阻RV= Ω。1 500由電路圖,結合歐姆定律可知U2=U1+R0=(1+)U1以U2為縱坐標,U1為橫坐標,畫出的U2-U1圖像是斜率為k=1+=3解得待測電壓表V1的內阻RV=1 500 Ω(3)把待測電壓表V1改裝成量程為15 V的電壓表,需要 (填“串”或“并”)聯一個阻值R'= Ω的定值電阻。串根據串聯分壓的關系,可知把待測電壓表V1改裝成量程為15 V的電壓表需要串聯的定值電阻阻值為R'=RV=×1 500 Ω=6 000 Ω6 000(4)把改裝后的電壓表跟標準電壓表進行校對,發現改裝后的電壓表示數總是比標準電壓表示數大,說明在改裝電壓表時選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 (填“偏大”或“偏小”)。改裝的電壓表與標準電壓表進行校對,兩表是并聯連接,發現改裝后的電壓表讀數總是比標準電壓表示數大,說明改裝后的電壓表通過的電流偏大,根據并聯電路電流的分配與電阻成反比可知,改裝表串聯的定值電阻阻值偏小。偏小3.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利用太陽光直接發電的光電半導體薄片,又稱為“太陽能芯片”或“光電池”,主要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把光能轉化成電能。某同學要測量光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根據實驗室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方案。①光電池(電動勢約為6.0 V,內阻約為1 Ω)②電壓表V(量程15 V,內阻RV約為10 kΩ)③電流表G(量程1 mA,內阻RG=20 Ω)④電流表A(量程3 A,內阻約為0.5 Ω)⑤滑動變阻器R1(0~20 Ω)⑥滑動變阻器R2(0~500 Ω)⑦電阻箱RM(0~9 999.9 Ω)⑧定值電阻R0=1 Ω⑨開關S和導線若干(1)因電壓表V的量程太大,現將電流表G改裝成量程為6 V的電壓表,電阻箱的阻值需要調至RM=________ Ω。5 980根據電壓表改裝原理U=IG(RG+RM)=6 V故電阻箱的阻值需要調至RM=5 980 Ω(2)為了準確測出電池組的電動勢和內阻,設計電路如圖甲所示,實驗中應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是 (填寫器材前的編號)。⑤為調節方便,改裝后的電壓表示數變化明顯,滑動變阻器應選擇阻值較小的,故實驗中應選用的滑動變阻器是⑤。(3)該同學利用上述實驗原理圖測得相關數據,并作出相應的圖像如圖乙所示,根據圖像可求出光電池的電動勢E= V,光電池的內阻r= Ω(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6.001.20根據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E=U+(R0+r)且U=I(RG+RM)整理得·圖像的縱截距為b==1.00×103解得光電池的電動勢E=6.00 V圖像的斜率為k=×103解得光電池的內阻r=1.20 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章 微點突破7 定值電阻在電學實驗中的作用.docx 第十章 微點突破7 定值電阻在電學實驗中的作用.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