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臨渭區2025年高三質量檢測試題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題共6頁,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監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第Ⅰ卷(選擇題 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2024年,張家口新廟莊遺址5號地點發現了“石器初級加工場”,發掘出海量的石制品及保存完整的“熱處理石料”窯爐,生動呈現出距今約1.8萬—1.5萬年前人類的石器制造工藝流程和場景。據此推知,當時該地區( )A. 勞動分工漸趨復雜 B. 磨制石器大量生產C. 階級分化日益明顯 D. 國家重視石器加工2. 漢代史家把六經作為鑒別史料及判斷史料價值的標準。司馬遷取舍史料的標準就是“考信于六藝”“折中于夫子”。這表明漢代史學( )A. 深受主流思想影響 B. 注重義和理的闡發C. 主動適應社會現實 D. 缺乏研究的可信性3. 據史書記載,221年魏文帝以谷貴罷五銖錢。227年魏明帝復行五銖錢。在此期間,河北地區民間仍以谷帛為市,甚至在曹魏諸帝恩賞該地區主官的記錄中僅有賜帛,未有賜錢的記載。這反映出當時該地區( )A. 政權更迭頻繁 B. 貨幣體系紊亂 C. 門閥勢力壯大 D. 經濟恢復緩慢4. 如表為兩則唐人墓志。這些信息( )白居易墓志 樂天幼好學,長工文,累進士、拔萃、制策三科……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釋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風月、歌詩琴酒樂其志。劉府君墓志 上元三年,遷秘書少監,又奉敕兼知國史事……古今未有此比,文學者用為美談。A. 反映了唐代儒釋道融合 B. 有賴于學者闡釋其價值C. 可與傳世文獻相互印證 D. 真實描述了墓主人生平5. 從嘉靖年間開始,在南北二京及許多新興的工商業市鎮中,聚集了眾多因退休、趕考、交游而閑居的士人,他們使不同的學術和政見得以交流;還聚集了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富商大賈,他們以財富的力量沖擊著傳統禮制和風俗。這些材料可用于說明( )A. 明末思想文化活躍的背景 B. 市民文化興起的社會環境C. 明清時期社會轉型的條件 D. 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原因6. 清代專門發明了“晷度”概念作為新的疆域書寫方式,其所用的元素有南北里差、東西里差、晝長與夜長、節氣時刻等,可以明確記錄疆域范圍和邊界。其主要目的是( )A. 證實晝夜與節氣的準確度 B. 構建新的疆域大一統觀C. 奠定現代中國版圖的基礎 D. 繪制較精確的全國地圖7. 甲午戰后,中國一部分傳統知識分子背棄得“一官半職”以“光宗耀祖”的心理,提出“實業救國”和“商戰”口號,從事工商業;還有大量新式知識分子投身于新聞、出版、金融、公司企業、商行等新式行業。這一轉變表明( )A. 科舉制沒落引發士人職業轉型 B. 經濟近代化導致社會流動加速C. 民族危難激發知識界使命擔當 D. 社會轉型加快促進就業多元化8. 下表為1920年、1936年中國交通運輸業產值估計(單位:萬元),這反映了( )1920年 1936年鐵路運輸 22374 48342汽車運輸 7102輪船運輸 6003 19140木帆船運輸 25594 48800人畜力運輸* 4332 10822航空運輸 514郵政 1523 4278電信 1111 2661合計 60937 141659注:*指含車站碼頭搬運A. 區域經濟聯系加強 B. 政府重視基礎設施建設C. 列強放松經濟侵略 D. 人民生活方式的近代化9. 抗日戰爭時期,昆明廣播電臺是中國發射功率最大的廣播電臺,占全國總功率的40%,電波遍及整個東半球,其“新聞匯述”欄目以北方官話、廣州話、潮州話、廈門話、客家話。以及英、法、日、越、緬、泰、馬來等語言播報中國抗戰情形。此舉旨在( )A. 創新電臺的播報形式 B. 尋求國際的同情支持C. 凝聚廣泛的抗日力量 D. 提高云南的抗戰地位10. 1951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宣傳工作會議上,胡喬木提出:“在一切群眾活動場所,例如工作產所、娛樂產所、游覽產所、交易產所等,進行適合群眾的經常性的宣傳,使我們的國家整個變成一所偉大的學校。”這表明當時宣傳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A. 促進國民經濟恢復與發展 B. 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C. 增強群眾對新中國的認同 D. 落實過渡時期總路線11. 1978-1988年,國家招工的農民為1110萬,而在各類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民達到9000多萬人。1990年后,呈現出農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動和內地人口向沿海地區流動趨勢。據此可知( )A. 農村勞動力滿足了市場需求 B. 改革開放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C. 移民方向主要由邊緣到中心 D. 小城鎮成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12. 古城西帕爾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屬于古巴比倫時期的140多個土地買賣合同的泥板文書,這些土地買賣合同的基本格式如下,據此可知,古巴比倫時期( )(1)土地面積的大小、位置和鄰接的土地。(2)買方和賣方——“從A手中,B買下了它”。(3)土地的價格。(4)對交易完成儀式的描述-“木杵被傳遞,交易結束”。(5)聲明對交易滿意,將來任何一方不得對交易提出爭議,訴訟。(6)起誓、證人、日期。A. 商品經濟高度發達 B. 訂立契約成為普遍現象C. 土地私有大量存在 D. 土地租賃關系相當成熟13. 14世紀中葉,英國頒布了教職選舉規章,規定英國教士的選舉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國解決;1516年法國國王同教皇締結“波倫亞協定”,明確規定國王有權任命本國教會的高級教職,有權向教士征稅等。這表明英法( )A. 拉開宗教改革序幕 B. 努力實現教會民族化C. 封建王權高于教權 D. 民族國家已初步形成14. 進入19世紀以后,英國在倫敦和其他城鎮、城市和鄉村,開始普及專業的警務。從政府領取薪水的職業警察替代了受害人或治安官的扈從,逐漸成為主導調查和抓捕罪犯的主力。這反映出( )A. 社會管理體現權力制衡 B. 工業革命改善國家治理C. 國家破壞地方自治傳統 D. 司法實踐強調結果正義15. 19世紀中葉以后,多種傳染病在英屬非洲殖民地流行。歐洲殖民者宣稱,“傳染病的流行,是非洲人‘不道德’導致的,只有‘進步的’西方生物醫學能夠拯救‘原始的、疾病橫生的’非洲大陸”,并通過強制性傳染病診治、社會衛生運動及限制非洲人進入城鎮等方式進行傳染病防治。上述言論和做法( )A. 促進了非洲民族意識的覺醒B. 服務于西方的殖民統治C. 激化了與非洲殖民地矛盾D. 推動了非洲社會的進步16. 2024年,“金磚國家”的擴容增強了“全球南方”的力量,9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達成50項合作成果,涉及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新興領域。此外,全球南方國家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聯合提出“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中爭取到更多話語權。這一系列現象表明( )A. 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 B. 全球治理體系向多元共治轉型C. 發展中國家開始登上國際政治舞臺 D. 發達國家已不再主導國際政治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4小題,共52分)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陽明在江西南贛地區推行鄉村治理的總綱領——南贛鄉約。南贛鄉約是王陽明鄉村治理思想的集中體現。南贛鄉約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諭民文告,說明了訂立鄉約的目的和意義。王陽明指出,“民俗之善惡”既由“積習使然”,“亦由我有司治之無道,教之無方”,終致“憤怨相激,狡偽相殘,故遂使之靡然日流于惡”,“故今特為鄉約,以協和爾民”。二是具體條文,共十六款,內容包括:(1)組織形式:設約長、約副、約正、約史、知約、約贊若干,由約眾推舉產生。(2)約眾義務:約眾必須交納會費并定期赴約,無故違約者,登記在案并處罰款。(3)道德評判機制。“置文簿三扇:其一扇備寫同約姓名,及日逐出入所為,知約司之;其二扇一書彰善,一書糾過,約長司之。”(4)糾紛調解機制。“凡有危疑難處之事,皆須約長會同約之人與之裁處區畫,必當于理、濟于事而后已”,問題如不能通過約會解決,則“率同約之人鳴之官司”,由司法機關裁處。(5)權益維護機制。若遇差吏下鄉擾民、索求財物等侵犯村民權利的行為,則由“約長率同呈官追究”。(6)例會程序,等等。——摘編自郭楊《南贛鄉約與王陽明鄉村治理思想》材料二 中國古代鄉村治理研究的主要分歧在于中國古代社會是“皇權一統到底”還是“皇權不下縣”,鄉村治理是否存在“自治”色彩或干脆就是“自治”。由此形成了三大類觀點:一、皇權對鄉村進行直接治理;二、皇權管控與鄉村自治并行;三、鄉村自治是古代鄉村治理的主要模式。——摘編自任軍《中國古代鄉村治理研究的學術回顧》(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王陽明的鄉村治理思想。(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對中國古代鄉村治理的認識。(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前,電力供應能力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電網多是以大城市為供電中心的孤立電廠和相應的低壓供電,全國無電人口占80%以上。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黨中央把電力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工業和基礎產業優先發展,我國電力工業艱苦創業并初步建成較完備的電力工業生產與設備制造體系,形成以省級電網、城市電網為主的電網,全國大多數人口都用上了電,但電網省際間聯系少,缺電、限電現象仍比較嚴重。——摘編自《70年滄桑巨變電力工業成就輝煌》等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在“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和“因地、因網制宜”方針指導下,中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到2018年,發電量連續8年位列世界第1,占世界26.7%,全國電網形成六個大型區域交流同步電網,華北電網和華東電網建有1000KV特高壓工程,電力平均供電可靠率達99.820%。電力投資領域逐漸向“低碳能源發電傾斜”,2018年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完成投資占比71.3%。核電技術瞄準世界前沿,自主攻克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溫氣冷堆技術,中國主導制定的特高壓、新能源并網等國際標準成為全球規范。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電力對外投資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電力對外合作規模不斷擴大。——摘編自白玫《新中國電力工業70年發展成就》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趨勢。(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電力工業取得巨大成就的意義。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發展歷史階段 概況形成初期 (1840—1870) 鴉片戰爭后,隨著加州“淘金熱”的影響,大量中國移民開始以勞工身份前往美國,參與“太平洋鐵路”的建設,在舊金山建立起第一處唐人街。發展與挑戰(1870—1940) 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限制華人移民,唐人街面臨著種族歧視和法律限制的雙重壓力。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摧毀了唐人街大部分建筑,在華人的努力下,重建后的唐人街融入了更多中國元素,以吸引游客。繁榮與轉型(1940—2000) 隨著二戰的爆發,1943年《排華法案》被廢除,更多華人移民來到唐人街。唐人街逐漸發展成為中華文化的展示區和旅游目的地。現代化與多元化(2000年至今) 隨著城市的發展,唐人街受到現代化和商業化的影響,一些傳統行業逐漸萎縮,但唐人街仍然保持著獨特的文化魅力。——摘編自周敏《唐人街——深具社會經濟潛力的都市族裔聚居區》等材料二 舊金山唐人街見證著華人在美國的奮斗歷程,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時間過去了100多年,美國唐人街誕生的緣由被人們遺忘,與之相應的是全球華人遷移,世界各地陸續誕生了新的唐人街。如今,唐人街的街巷似乎不那么像中國城鎮,也誕生了獨屬于自己的餐飲風格、文化特色。它見證了地理變遷、人世更迭,記錄了美國逐漸走向開放包容、同時經歷起伏的過程。在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路上,唐人街是永不消退的文化符號。——摘編自冀思宇《舊金山唐人街:永不消退的文化符號》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中期以來舊金山唐人街演變時代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美國唐人街的文化意義。20.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如果說發展是20世紀人類所創造出的世界歷史的主題,那么代價則是這一主題下難以割舍的衍生物。發展的輝煌與代價的深重造成了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中最令人瞠目的巨大反差。發展與代價是一對孿生雙胞胎,在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中它們已表現出一種從非同步運動到同步運動的發展趨勢。發展與代價成為貫穿20世紀世界歷史的主線,20世紀世界歷史正是以發展與代價這對矛盾的同步運動過程展現在21世紀人類的回眸與反思的視野中。——摘自程洪《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發展與代價的同步運動》根據材料并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提取材料中的任意一種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臨渭區2025年高三質量檢測試題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題共6頁,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監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第Ⅰ卷(選擇題 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題答案】【答案】A【2題答案】【答案】A【3題答案】【答案】D【4題答案】【答案】C【5題答案】【答案】A【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C【8題答案】【答案】A【9題答案】【答案】C【10題答案】【答案】C【11題答案】【答案】B【12題答案】【答案】C【13題答案】【答案】B【14題答案】【答案】B【15題答案】【答案】B【16題答案】【答案】B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4小題,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1)思想:①認為民俗善惡受積習和官府治理影響,訂立鄉約旨在協和民眾;②強調組織建設,設多種職務并由約眾推舉產生;③注重道德評判,設文簿記錄善惡;④建立糾紛調解機制,先由約長會同眾人處理,解決不了再交司法機關;⑤維護村民權益,對侵犯村民權利行為向官府追究。(2)觀點:中國古代鄉村治理是皇權管控與鄉村自治并行。 闡述:一方面,皇權對鄉村有一定管控。古代王朝通過推行鄉里制度,如秦漢的鄉里制、唐朝的鄉里村坊制等,設置鄉官里正等,負責傳達政令、征收賦稅、維持治安等,將國家權力延伸到鄉村。國家還會頒布法律規范鄉村秩序,保障皇權在鄉村的權威。另一方面,鄉村存在一定自治色彩。宗族在鄉村治理中作用重大,通過族規家訓約束族人行為,處理族內糾紛,維護宗族秩序。鄉紳作為鄉村的精英階層,也積極參與鄉村事務,如興修水利、辦學、救濟等公益事業,在鄉村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像王陽明推行的南贛鄉約,就是借助民間力量進行鄉村治理的體現。所以,中國古代鄉村治理并非單純的皇權直接治理或鄉村自治,而是皇權管控與鄉村自治相互配合,共同維護鄉村社會的穩定與發展。【18題答案】【答案】(1)趨勢:電力供應能力:從新中國成立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改革開放后發電量連續多年位列世界第一,電力供應能力不斷增強。電網建設:從以大城市為供電中心孤立電廠和低壓供電,發展為形成多個大型區域交流同步電網,且部分電網建有特高壓工程,電網規模不斷擴大,結構逐漸優化。能源結構:電力投資領域逐漸向“低碳能源發電傾斜”,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投資占比不斷提高,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技術與國際影響力:核電技術瞄準世界前沿,自主攻克高溫氣冷堆技術,主導制定特高壓、新能源并網等國際標準,電力對外投資和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2)意義:經濟發展:電力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和基礎產業,其發展為其他產業提供了穩定的能源保障,推動了工業、農業等各行業的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增長。社會生活:全國大多數人口用上電,且供電可靠性不斷提高,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能源轉型:清潔能源投資占比提高,有利于推動能源結構優化,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促進可持續發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科技進步:核電技術的突破和特高壓等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了我國電力科技的進步,提升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國際合作與影響力:電力對外投資和合作規模擴大,提高了我國在國際電力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推動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加強了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和友好往來。【19題答案】【答案】(1)背景: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擴張與工業革命影響;美國對華人的法律政策及調整;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二戰后美國經濟繁榮、社會多元化;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性的發展。(2)意義:傳播和發展中華文化;促進了美國文化的多元化;推動中美文化交流;豐富了世界文化。【20題答案】【答案】示例一:觀點:發展是20世紀世界歷史的主題,代價是其衍生物。論述:發展是20世紀世界歷史的主題,具體表現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及二戰后現代科技的發展使生產力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自我調節,實現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亞非拉地區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世界殖民體系徹底瓦解,新興國家在政治獨立后,在現代化建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發展的這一主題下,代價是難以割舍的衍生物。例如20世紀上半葉,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這一時期的發展是以犧牲亞非拉地區為代價的。此外,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對外擴張引發了帝國主義之間矛盾,最終釀成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空前嚴重的災難。經濟發展帶來的能源危機、生態環境破壞十分嚴重。20世紀后半期,世界還發生了冷戰以及多次局部戰爭,還存在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殖民主義侵略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民族矛盾等。總之,20世紀世界的歷史,人類社會在發展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值得21世紀人類的深刻反思。示例二:觀點:20世紀世界歷史的發展與代價表現出從非同步運動到同步運動的發展趨勢。論述:20世紀上半葉世界歷史進程中的發展與代價表現出非同步運動的特點,即發展在前,代價在后。例如,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生產力出現前所未有的大發展,隨后,環境污染、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紛至沓來,此外,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帝國主義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使得帝國主義的各種矛盾和摩擦加劇,并最終釀成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到了20世紀下半葉,世界歷史進程則表現出發展與代價同步運動的特點,即同時并存,相生相伴。例如,二戰結束后,雖然沒有發生新的世界大戰,但美蘇冷戰導致世界的緊張局勢、局部戰爭。二戰結束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雖然在高科技的推動下迅速發展,但社會不平等在不斷加大、對黑人、婦女的歧視依舊存在等。再放眼社會主義國家,其建設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體制的弊端突出,最終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運動在這一時期遭遇嚴重挫折。二戰后,伴隨著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新興民族國家盡管在現代化建設領域獲得了顯著成就,但發展中國家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如不平等的國際舊秩序、人口過快增長、社會兩極分化等。綜上所述,整個20世紀,發展與代價是一對孿生兄弟,相伴而生,由不同步到同步。(如學生有其他論題如:20世紀前半期世界歷史發展與代價呈現非同步或后半期呈現同步趨勢或20世紀世界歷史發展與代價是一對孿生兄弟等皆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