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高三年級第二次適應性檢測歷史試題2025.05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圖是二里頭文化分布示意圖。這反映了該時期●二里頭文化遺址口二里頭風格的陶禮器L0于米A.禮制初步形成B,權力相對集中C.制陶技術傳播D.征服領域擴大2.司馬遷在《史記》中專設《循吏列傳》,他認為“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奉職循吏,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這表明司馬遷強調循吏應該A.為政以德B.無為而治C.崇德奉法D.克己奉公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O夸克掃描王 極速掃描,就是高效3.唐元和八年(813年),宰相李吉甫編纂《元和郡縣圖志》。他在序言中強調“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勢勝之利,示形束壤制之端”。據此可知,《元和郡縣圖志》的編纂旨在A.實現政治抱負B.保障邊疆安全C.加強國家治理D.維護君主集權4.宋初,除田賦外,政府還將“丁口之賦”納入到法定賦稅中。丁口賦并非全國普遍存在的一般賦稅,而是主要集中于南方,尤其是東南山區的地方性稅種。宋初丁口賦的征收A.反映了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B,體現了因地制宜的理政策略C.減輕了北方地區人民的負擔D,順應了民族交融的歷史潮流5.下表是1840一1870年不同時期英、法、美、俄在華新設進出口洋行數量統計表(單位:個)。據此推知,②是國家①①⑤④時期1840一1850年28351851一1860年3121861—1870年8>A.英國B.俄國C.法國D,美國6.下圖是晚清官宦子弟孫寶誼的日記摘錄。這反映了當時(1893年)“一介遷腐,本無知識,客歲,以邊事起,略涉洋務書,稍知大要?!?br/>(1897年)“愚未居今世而言學問…貫古今,化新舊,渾然于中西?!?br/>(1900年)“滿洲不可救矣,相公曷留此身以救中國!”A.政府改革重心的調整B,民族意識的逐步覺醒C.中體西用內涵的擴展D.民眾精神世界的豐富7.1922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彭湃換上粗布衫,拿著旱煙袋,到農村組織農民運動。1924年,中國共產黨黨員惲代英強調“我們去農村工作,不能直接就要求人家推倒泥菩薩,禁止裹小腳”。這A.旨在建立勞農專政的革命政權B.反映出黨的中心工作的轉移C.推動農村土地革命運動的開展D.有利于擴大革命的群眾基礎8.1938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陸續在抗日根據地舉辦農產品、紡織、工礦、衛生等各種展覽會,宣傳“民族”“新人”“建設”等內容。這旨在A.貫徹黨的群眾路線B.動員民眾參與經濟建設C.推動民族民主革命D.創新民族文化宣傳方式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 Q夸克掃描王極速掃描,就是高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