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豐臺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綜合練習(二)高三歷史2025.05本試卷共9頁,100分。考試時長9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選擇題本部分共15道小題,每題3分,共45分。1.湖北省天門市的石家河文化遺址距今約5900-3800年,遺址中發現了氣勢宏偉的古城,城中有祭祀場所、宮殿建筑、手工作坊等,城外有人工水渠和大量稻田遺存,遺址還出土大量精美玉器,制作工藝與龍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有共同之處。石家河遺址①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②是中國最早的稻作文明的發源地③進入母系氏族公社階段④反映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西周時“以邑為鄉”,血緣宗親居住在一起,“禍災相恤,資喪比服”。春秋時,管仲“定民之居”,立“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鄉長要定期向國君匯報工作,國君要親自過問鄉里事務。這一變化A.標志著中央集權制度正式確立B.促進了世卿世祿制度的迅速瓦解C.促使鄉成為最基層的行政機構D.推動了血緣政治向地緣政治轉變3.646年,唐太宗親臨靈州(今寧夏境內)會見歸附的少數民族首領,諸首領請求“于回紇以南、突厥以北開一道,謂之參天可汗道(見下圖)”,太宗應允,并置驛六十八處。參天可汗道唐代草原絲綢之路示意①展現了唐太宗開放的對外政策②成為溝通歐亞大陸的重要商路③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④便利中原與北方游牧民族交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高三歷史第1頁(共9頁)4.北宋王巖叟,狀元及第,歷任欒城縣主簿、監察御史、中書舍人等職,踐行儒家“仕以行道”的理念,關心民生,訂立鄉約,推行禮治。后人為他和寇準、蘇軾等人建“十賢祠”。這反映北宋A.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B.注重教化,使鄉約逐漸帶有強制力C.完善制度,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D.發展儒學,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5.明初,戶部侍郎郭桓勾結地方盜竊庫糧,朱元璋下令迅速審理案情,清查罪犯,“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系死者數萬人”。但因株連太多,為平息民怨,朱元璋又將案件主審處以極刑。下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A.廢除宰相削弱了政府的效率B.明代的科道監察官員位高權重C.明初君主治國手段非常嚴酷D.地方官員的查處權歸行御史臺6.1913年北洋政府出臺了《文官甄別法草案》,對“未經文官考試任命之官吏”通過檢驗畢業文憑、考查學識和工作經驗等方式決定升職、留任或免官。該法案的出臺①有利于將不合格的舊官吏淘汰出去②標志著文官制度的成熟③目的為保證行政系統內官員的素質④推動了民主政治的發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1928年,國民政府頒布了《海關進口稅則》,規定進口貨物分級征稅,稅率從7.5%至27.5%不等,此后又先后三次頒布了新的國定稅則,由過去值百抽五的協定關稅改為有等差的國定關稅。這一行為①標志著中國真正收回關稅自主權②有利于增加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③促進了民族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④實現了國內關稅和國境關稅統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下表為山東陽信縣土地改革前后各階層土地占有情況統計。對其意義解釋正確的有數八項目土改前(1946年)土改后(1952年)量階層耕地(畝)人均占有(畝)耕地(畝)人均占有(畝)雇貧農2741502.27406829.023.51中農4478333.88549271.023.76官農759917.9526521.993.55地主5964110.9312556.082.6①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積極性②解放了當地農村的生產力③確立了土地的集體所有捌④標志著社會主義革命完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③④高三萬史第2頁(共9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