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近代歷史發展中,報刊傳媒是“開民智”的重要工具,閱報社紙始于1898年潮北漢口,隨后,各地閱報社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下表是清末閱報社參與者身份的統計表,對此說法最為準確的是清末閱報社參與者身份統計表(單位:%)名校交流2025屆高三第六次聯考官吏政府機構土培民甸杜團市民18.9316.5738.4718.937.10歷史A.區域分布極不平衡B戌成維新影響深遠C官辦性質占據主導D.參與者群體平民化考生注意:8.抗戰初期,陳云以自我為例講述個人成長歷程:“拿我自己來說,我…在國民革命后開始相信共產主義”:徐特1.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立的看法也較為接近,“1924年我由歐洲回國,結交了一些共產黨員,這時我不了解共產主義”,“我加入共產黨么.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逸擇通每小題選出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月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鑒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城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是大革命失敗后一個月”,從中最可以看出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A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B大革命警示中共要掌獨立武裝3.本卷命題范國:高考國。C,革命理念需要在具體實毀中檢驗D.國民革命培養了后期的骨干力量9.在1939年夏到1940年初,日軍將華北和東北的一些隊伍進行集中,依托鐵路、公路等交通線,在華北地區有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劃的對八路軍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推行“強化治安”。為改變局勢,敵后戰場組織了一次大型戰斗,在正1.據呂氏春秋記裁:“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日微子啟,其次日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太路等重要線路和地區打破了敵人的防線。這場戰斗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司馬遷也說:“帝乙長子日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A打跋日軍速亡中國的狂妄計劃B.成為國共合作抗戰的典型戰役正后,辛為剛。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這說明商代C,取得防御階段抗戰的最大勝利D.改變了日軍對中國戰場的看法A宗法制雄系了家族內和諧B.開始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度10.1952年12月,我國與錫蘭(斯里蘭卡)簽訂了關于橡膠和大米的5年貿易協定,規定5年內我國每年向錫蘭出C,已經具有較強的嫡庶戲念D.原始的禪讓民主遭到破壞售大米27萬噸,錫蘭每年向我國出售橡膠5萬噸。1951年至1952年我國從緬甸主要進口汽車輪胎、汽油、馬2.如圖是甘肅致煌莫高窟323窟的初唐壁畫《張賽出使西城》:右上角的畫面,描繪了甘泉宮達卡車等。我國與上述回家的貿易內,立著兩尊佛像,漢武帝正帶若群臣禮拜,后人解凌為“此則佛道流通之漸也”。該壁畫A見證了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功績A.促使進出口貿易總額持續增長B.適應了國內農業商品化的需要B.屬于研究漢代歷史的第一手史料C.利于沖擊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D.豐富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涵C,有關佛教史實錯誤故無史料價值11,法國學者布瓦松納評論道:“在大地主保護之下,就形成了一整套領地主人和自由仆從的階級體系,其條件就是D.充分說明漢武帝對佛教特別尊崇相互交換服務和將稱為采邑或思賜地的地產給與陪臣。這意味著,法蘭克的各級封臣被授予了完全的、甚至是3據《新唐書記載,“唐興,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爽稍稍內屬…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世襲的莊園(采邑)支配權,就是國王及其代理人均不得干預的封建領主特權,”這反映了部,然聲數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于令式(令式:章程)”。這表明唐朝A莊園制是西歐封建土地制的物化形態B中古西歐莊園具有自給自足的特點A.是古代疆域最為廣園的王朝B.開始設置機構管理民族事務C農奴對領主形成的人身依附關系減弱D.領主世襲統治權易使中央集權強化C,實現對邊弧地區的直接管錯D.實行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12.“在他身上,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歷史的進步需要創新1他的邏輯是這樣的:地是國的。既然地是圓的,所以,往4.據宋史·食貨志記載:“紹興六年(1136年),知泉州連南夫奏請:諸市舶綱首能招誘舶舟、抽解物貨、累價及五東走,可以到東方(印度):往西走,也可以到東方…但是,他算錯了地球的周長!他把地球算小了很多很多,萬貫十萬貫者,補宮有差。大食蕃客羅辛販乳香直三十萬緡,綱首蔡景芳招誘舶貨,收總錢九十八萬緡,各補承這更堅定了他往西走到達東方的信念!“他”的航行信郎”(市舶綱首就是出海商隊的商人首領)。該現象折射出A開辟了橫跨太平洋的航線B.到達了關洲的巴哈馬群島A.北宋海外貿易繁榮發展B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C.完成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D在東方實現了“黃金夢”C南宋稅收結構發生變化D.選官制度出現實質轉變13.下表是法國18世紀中前期,政府“默許”出版發行的書籍數量,表中的各類信息最能說明當時法國5.佛教“世俗化”的說法似乎暗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是佛教不斷衰落的過程,但是結合中國佛教的性質而言,佛教時間(年)默許出版因書(種)說明在適應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并未失去大乘佛教的基礎教理以及佛教的基本品格。這說明1718-1747713A佛教的中國化不等于世俗化B.佛教傳人后不斷走向衰落默許出反,是官方為避免替有同惡的書篇承組貴任面采取的一種策路。對714C,中國文化已經完全同化佛教D.官方哲學對佛教并不包容1750-1760眾多在想想上具有宗數和政治敏銳性的啟蒙書籍來說,這種變化的重要性6.1853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后,首先公布了《待百姓條例》,其中規定:不要錢漕,但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每年1760-1763468不言面喻。許多偉大著作是默許而得以出版的,其標注的出:地點是阿姆1763-17661088斯特丹、倫敦、日內瓦甚至北京,但出版地事實上是巴黎所得米粒,全行歸于天王收去,每月大口給米一擔,小口減半,以作養生之資。這反陜了太平天國A完善了《天朝田畝制度》B.實現了均田均富的革命設想A,啟蒙運動的社會沖擊力顯現B.政府本質上支持新思想傳播C,嚴重脫離了農民實際需求D,對當時社會進行了初步改造C默許出版物增長速度不明顯D.書籍出版行業秩序比較混亂【歷史試題卷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