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射洪中學高 2023 級高二下期半期考試 生物試題參考答案1-5:ACABD 6-10:DADDC 11-15:CDCDD 16:DA【詳解】A、大量引入外來物種容易破壞當?shù)厣鷳B(tài)平衡,A錯誤。C【詳解】A項描述為生態(tài)足跡而非碳足跡(課本P82);B海洋面積不屬于碳足跡(課本P83),D遠程辦公時辦公場所和通勤耗能都減少了,增加了非通勤相關出行耗能、家庭耗能。A【詳解】A、多種微生物參與了腐乳的制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確; B、家庭制作果醋時,發(fā)酵液表面產生的菌膜由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B錯誤;C、乳酸菌(細菌)對抗生素敏感,所以家庭制作酸奶時,不能加入抗生素,C錯誤;D、制作果酒過程中,定時擰松瓶蓋是為了排出CO2,D錯誤。B【詳解】①雙手使用酒精進行消毒,⑤巴氏消毒法適用于對牛奶等物質的消毒,對接種室、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首先噴灑石炭酸或煤酚皂等溶液以增強消毒效果,然后使用紫外線進行物理消毒。D【詳解】由圖可知,②中拔出棉塞后應握住棉塞上部;⑥中劃線時不能將培養(yǎng)皿的皿蓋完全拿開,應只打開一條縫隙;⑦中劃線時第5次的劃線不能與第1次的劃線相連;⑧中平板應倒置培養(yǎng)。D【詳解】A、步驟⑤接種環(huán)畫線前后都要進行灼燒,至少灼燒6次,A錯誤;B、步驟②充分振蕩培養(yǎng)的目的是為了使土壤顆粒與無菌水充分混勻,B錯誤:C、④是稀釋涂布平板法,可用以微生物的分離、純化與計數(shù),⑤是平板劃線法,不能用以微生物的計數(shù),C錯誤;D、每克土壤中的菌數(shù)為160÷0.1×104=1.6×107,即10克土樣中的菌株數(shù)約為1.6×108個,D正確。A【詳解】B、根瘤菌肥作為微生物肥料,不是農藥;C、單細胞蛋白本身就是微生物;D、酵母菌代謝物的生成主要在主發(fā)酵階段完成。D【詳解】A、外植體進行消毒處理,A錯誤;B、外植體也受內源激素調控,B錯誤;C、脫毒苗常選擇頂端分生區(qū)附近(如莖尖)作為外植體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含病毒,但不能抵抗病毒侵染(脫毒苗≠抗毒苗),D錯誤。D【詳解】A、步驟②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A錯誤;B、不可能有AB型菌株,B錯誤;C、高溫滅活使原生質體AA僅能生存而無法繁殖,所以無法觀察到AA菌落,C錯誤。C【詳解】A、去壁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A錯誤;B、滅活病毒誘導法是動物細胞融合所特有的技術,B錯誤;D、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的比值適中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D錯誤。C【詳解】C、卵裂期細胞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但細胞的總體積并不增加。D【詳解】ES細胞來源于早期胚胎細胞,在功能上,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能形成各種功能的細胞,在特定環(huán)境下能形成生物個體,iPS細胞是人工誘導的多能干細胞,動物本身不具有,能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C【詳解】A、剛排出的卵母細胞不具備受精的能力,需要培養(yǎng)到M II期才能完成體外受精,A錯誤;B、馬的胚胎進入子宮時已經發(fā)育到囊胚階段,故其在進入子宮時發(fā)育程度最高,豬胚胎發(fā)育程度最低,B錯誤;C、胚胎移植時,為提高移植后胚胎的發(fā)育率和妊娠率,應選擇桑椹胚或囊胚階段的胚胎移植到相應受體,C正確;D、在胚胎移植前可取滋養(yǎng)層的個別細胞做染色體分析,進行性別鑒定,D錯誤。D【詳解】D、將抗原A注射到小鼠體內,可從脾臟中獲得能產生特定抗體的B淋巴細胞,但不能直接獲得單克隆抗體,D錯誤;D【詳解】A、切割產生①片段的限制酶,識別的堿基序列為-CTGCAG-,由6個堿基對構成,A錯誤;B、限制酶主要是從原核細胞中分離純化出來的,作用的化學鍵為磷酸二酯鍵,B錯誤; C、兩個③片段屬于平末端, EcoliDNA連接酶連接具有平末端的DNA片段的效率比T4DNA連接酶低,C錯誤;D、圖中①④具有相同的黏性未端,可被DNA連接酶連接。D【詳解】D、沒有融合的細胞和同種核融合的細胞都不能在3中的培養(yǎng)基生長,D錯誤。17:(1)土壤微生物 協(xié)調(2)直接、間接 復合式生態(tài)浮床植物與藻類是競爭關系,且能有效遮擋陽光,使光線不足,從而抑制藻類的繁殖。(3)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建立緩沖帶、廢水處理、點源和非點源污染控制、動植物物種引進18.(1)聚乙烯 將聚集的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yǎng)基表面(課本P13)(2)蠟蟲腸道內的細菌為厭氧菌,通入氧氣會抑制其生存(3)待分解塑料的種類及性質;微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微生物的環(huán)境條件;微生物對環(huán)境的危害和程度。(4)配置高鹽、高PH的培養(yǎng)基 雜菌在高鹽濃度、高PH條件下難以生長繁殖,但該菌株可持續(xù)生長發(fā)酵。19(1)超數(shù)排卵處理(2)受精作用 顯微操作(3)內細胞團(4)XX或XY或YY(5)遺傳物質相同,可以排除由于基因不同導致的個體差異20(1)蔗糖濃度過低不能給細胞提供足夠的碳源和能源,過高會造成滲透壓過高細胞失水死亡。(2)人參(3)①補充未知的營養(yǎng)物質 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②給藥后腫瘤體積/給藥前腫瘤體積5-fu和Rg3均能抑制腫瘤生長;5-fu和Rg3聯(lián)合用藥比單獨使用效果更好21(1)限制酶和DNA連接酶 Sph I和Kpn I Hind III和Kph I(2)有一個至多個限制酶切割位點;能在宿主細胞內進行自我復制或整合到受體DNA上;含有標記基因;對宿主細胞無害(3)四環(huán)素 氨芐青霉素射洪中學高2023級高二下期半期考試生物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題號的位置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生物多樣性喪失是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之一。下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通過大量引入外來物種防止因農業(yè)和林業(yè)品種單一化而導致的遺傳多樣性喪失B.通過建立生態(tài)保護走廊將某些野生動物碎片化的棲息地連接在一起,實現(xiàn)就地保護C.通過建立植物園、動物園以及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等保護即將滅絕的物種,實現(xiàn)易地保護D.通過規(guī)定禁漁區(qū)和休漁期控制海洋魚類資源捕撈程度,踐行“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護”2.科研人員探究遠程辦公對氣候減排的影響,其研究對象每天與工作相關活動產生的碳足跡相對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碳足跡即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B.海水和其中的綠色植物均會吸收二氧化碳,全球的海洋面積屬于碳足跡的一部分C.完全遠程辦公的員工其碳足跡顯著降低,戊、己組員工的碳足跡無顯著差異D.遠程辦公僅減少了辦公場所的碳足跡,僅增加了非通勤相關出行的碳足跡3.人類利用微生物發(fā)酵制作食品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酵母菌、毛霉、曲霉等多種微生物參與了腐乳的制作B.家庭制作果醋時,發(fā)酵液表面產生的菌膜由乳酸菌形成C.家庭制作酸奶時,加入少量抗生素可以避免雜菌污染D.制作果酒過程中,定時擰松瓶蓋為酵母菌發(fā)酵提供O24.下列有關消毒與滅菌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實驗操作者的雙手使用酒精進行滅菌②培養(yǎng)基常使用濕熱滅菌法進行滅菌③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消毒法是煮沸消毒法④接種環(huán)、接種針等金屬用具常使用灼燒法進行滅菌⑤對接種室、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要使用巴氏消毒法消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④⑤5.微生物平板劃線和培養(yǎng)的具體操作如圖所示,下列操作正確的是A.①②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⑦⑧ D.①③④⑤6.某生物興趣小組完成了“某果園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和計數(shù)”的實驗,具體操作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步驟⑤中,接種環(huán)至少灼燒5次B.步驟②充分振蕩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尿素分解菌的濃度C.④⑤兩種接種方法均可用微生物的分離、純化與計數(shù)D.若步驟④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數(shù)為160個,則10克土樣中的菌株數(shù)約為1.6×108個7.發(fā)酵工程與農業(yè)、食品工業(yè)、醫(yī)藥工業(yè)及其他工業(yè)生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下列對發(fā)酵工程及其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發(fā)酵工程具有生產條件溫和、原料來源豐富且價格低廉等特點B.利用發(fā)酵工程生產的根瘤菌肥作為微生物農藥可以促進植物生長C.用單細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飼料,可通過發(fā)酵工程從微生物細胞中提取D.啤酒的工業(yè)化生產過程中,酵母菌代謝物的生成主要在后發(fā)酵階段完成8.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廣泛應用于工業(yè)廠化生產,下列有關植物細胞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需對培養(yǎng)基和外植體進行滅菌處理B.外植體培養(yǎng)到植株的過程只受外源激素調控,不受內源激素調控C.獲得脫毒苗常用的外植體是成熟的根和莖,脫毒苗具有更強的抗病能力D.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獲得次生代謝產物紫杉醇的過程不需要表達細胞的全能性9.研究人員利用杏鮑菇(具有雙核,AA) 和秀珍菇(具有單核,B) 進行體細胞雜交,以期培養(yǎng)食用菌新品種,流程如圖。已知異源融合子因異源基因相混合而獲得新的遺傳特性,表現(xiàn)出對親株的拮抗作用,能夠在培養(yǎng)基上觀察到一條拮抗帶。異源融合后的菌絲,在進行細胞分裂時,會形成一個喙狀結構,而其它菌絲不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注:高溫滅活使原生質體AA僅能生存而無法繁殖。A.步驟②的實現(xiàn)依賴于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B.促融后形成的融合菌株可能為AAAA、AAB、BB、ABC.在培養(yǎng)基上可以觀察到AA菌落、B菌落以及AAB菌落D.若有喙狀結構和無喙狀結構同時出現(xiàn)在拮抗帶,步驟③應選擇有喙狀結構的菌絲10.科學家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成功獲得了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為了便于雜種細胞的篩選和鑒定,科學家利用紅色熒光和綠色熒光分別標記番茄和馬鈴薯的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其培育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過程①表示用纖維素酶和膠原蛋白酶處理植物細胞獲得原生質體B.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中可以用滅活的病毒對原生質體進行誘導融合C.過程②可以根據(jù)是否發(fā)生質壁分離現(xiàn)象鑒別雜種細胞的細胞壁是否再生D.過程③培養(yǎng)基中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的比值較高有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11.CRlaa和mCRlaa是兩種早期胚胎培養(yǎng)常用的培養(yǎng)液,這兩種培養(yǎng)液中除NaCl濃度不同外,其他成分及濃度均相同。為了比較這兩種培養(yǎng)液對體外胚胎培養(yǎng)的差異情況,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所得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組別 卵裂數(shù) 卵裂率 囊胚數(shù) 囊胚率CRlaa 769 84.9% 189 20.6%mCRlaa 750 83.7% 252 28.1%注:卵裂率(%)=卵裂數(shù)/卵母細胞總數(shù)x100%。囊胚率(%)=囊胚數(shù)/卵母細胞總數(shù)x100%A.mCRlaa培養(yǎng)液更有利于囊胚發(fā)育B.囊胚期細胞逐漸分化,形成內細胞團和滋養(yǎng)層C.卵裂期隨著細胞數(shù)量增加,胚胎的總體積不斷增加D.CRlaa和mCRlaa培養(yǎng)液中可加入適量的抗生素,以防止雜菌污染12.下列關于胚胎干細胞(簡稱ES細胞)和iPS細胞及其應用的說法,正確的是A.ES細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不能分化形成生物個體B.ES細胞存在于成體組織和器官內,能分化成特定的組織C.iPS細胞存在于成體組織和器官內,能分化成特定的組織D.iPS細胞是人工誘導產生的,可誘導分化成為多種組織細胞13.胚胎工程是指對生殖細胞、受精卵或早期胚胎進行多種顯微操作和處理,然后將獲得的胚胎移植到雌性動物子宮內生產后代。自然條件下,不同動物的胚胎進入子宮時,其發(fā)育階段有明顯的差異(見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動物種類 小鼠 綿羊 豬 馬 牛發(fā)育階段 桑椹胚 16 細胞 4~6 細胞 囊胚 8~ 16細胞A.將獲能的精子和剛排出的卵母細胞共同培養(yǎng),以促使它們完成體外受精B.相對來說,在進入子宮時小鼠胚胎發(fā)育程度最高,豬胚胎發(fā)育程度最低C.在進行馬胚胎移植時,應選擇發(fā)育到囊胚階段的胚胎移植到相應受體D.在胚胎移植前可取內細胞團的個別細胞做染色體分析,進行性別鑒定14.雙抗體夾心法是常用的檢測抗原含量的方法,流程如圖所示。其中固相抗體是由固相載體連接后的單克隆抗體。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固相抗體的使用數(shù)量應多于待測抗原的數(shù)量B.酶標抗體的作用是與待測抗原結合并催化指標底物分解C.反應體系中光信號越強(顏色越深),則抗原A含量越高D.將抗原A注射到小鼠體內,可從脾臟中獲得相應單克隆抗體15.以下是幾種不同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部分片段。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切割產生①片段的限制酶識別序列由5個堿基對構成B.限制酶只存在于原核生物,作用的化學鍵為磷酸二酯鍵和氫鍵C.兩個③片段連接形成重組DNA時,EcoliDNA連接酶催化效率更高D.上述能進行連接的兩個黏性片段,其連接后形成的DNA分子是16.某些腫瘤細胞表面的配體(PD-L1)與細胞毒性T細胞表面的受體(PD-1)結合,可以傳導抑制性的信號,使細胞毒性T細胞增殖減弱,從而逃避免疫。實驗人員制備抗PD-L1單克隆抗體,阻斷該信號傳遞,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P細胞是取自小鼠的骨髓瘤細胞B.①和④都需要使用PD-L1作為抗原C.②可采用PEG或滅活的病毒進行誘導D.只有未融合的細胞不能在③中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第II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2分17.(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0分)生態(tài)修復是指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停止人為干擾,利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如增加物質和能量的投入,使遭到破壞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逐步恢復。如圖1為礦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工程流程圖,圖2為濕地生態(tài)恢復工程中常用的復合式生態(tài)浮床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礦區(qū)生態(tài)恢復的關鍵在于植被恢復,以及植被恢復所必需的 (1分)的重建。修復礦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時植被類型的選擇應根據(jù)礦區(qū)的土壤、氣候的條件來確定,這主要遵循了生態(tài)工程的 (1分)原理。(2)復合式生態(tài)浮床能凈化水質,觀光旅游,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的 價值。有人提出,復合式生態(tài)浮床中植物如睡蓮、荷花等,能夠抑制水體藻類的快速繁殖,為什么? 。(3)恢復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時,可以將一定區(qū)域規(guī)劃為自然保護區(qū),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分析,可以保護 (3分);除上述措施外,還可采取哪些措施恢復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1分,寫出一項)18. (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2分)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其主要成分是聚乙烯,不溶于水,被腐蝕會形成微塑料。為了減少微塑料的產生,科學家從嚙噬米袋的蠟蟲腸道內分離出能降解聚乙烯的芽孢桿菌YP1,實驗流程如下。回答下列問題:(1)將蠟蟲腸道液進行選擇培養(yǎng)時,培養(yǎng)基應以 (1分)為唯一的碳源。用平板劃線法純化微生物時,接種環(huán)在固體培養(yǎng)基的表面連續(xù)劃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鑒別培養(yǎng)基中加入白色聚乙烯粉末后,所倒的平板渾濁不透明,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應該在培養(yǎng)基上具有的菌落中挑選目的菌種。將挑選到的目的菌種接種到適宜的培養(yǎng)液中,通入無菌O2并在適宜條件培養(yǎng)10天后,檢測到聚乙烯的降解率幾乎為0,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利用微生物來處理塑料垃圾,在確定處理塑料垃圾的方案時,通常需要考慮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出3點)(4)除降解塑料的微生物菌株的分離提純應用外,開發(fā)新的塑料替代品也是解決“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徑。羥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鹽細菌(菌落呈球形或橢球形、表面光滑,顏色為潔白或淡黃色)合成的一種胞內聚酯,它具有類似于合成塑料的理化特性,且廢棄后易被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無污染的“綠色塑料”。嗜鹽細菌中的脂肪酸酯合成酶系在偏堿性的環(huán)境中具有最佳活性,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不需要滅菌的發(fā)酵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不需滅菌的關鍵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培養(yǎng)基中呈球形或橢球形、表面光滑、顏色潔白或淡黃色的菌落即可初步判定為嗜鹽細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0分)中科院的研究團隊利用細胞工程和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例只有雙母親來源的孤雌小鼠和雙父親來源的孤雄小鼠,實現(xiàn)了哺乳動物的同性繁殖,實驗流程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獲得更多的卵母細胞,研究人員需對母鼠進行 (1分)。(2)圖示①過程中兩細胞的融合相當于 ,②中對卵母細胞去核常用的方法是 。(1分)(3)體外構建孤雌單倍體胚胎干細胞時,可將囊胚的 (1分)用胰蛋白酶處理分散為單個細胞后制成細胞懸液,置于CO2培養(yǎng)箱中進行細胞培養(yǎng)。(4)不考慮致死情況,得到的孤雄小鼠性染色體組成為 (3分) 。(5)利用胚胎分割處理乙得到了多個孤雄胚胎并發(fā)育得到一批孤雄小鼠,這些孤雄小鼠作實驗材料進行醫(yī)學研究的優(yōu)點是 。20. (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0分)人參和西洋參是五加科人參屬的藥用植物,它們含有的人參皂苷具有抗腫瘤等作用。科研人員選用人參和西洋參有性雜交獲得的雜種胚細胞以及人參種子胚、西洋參種子胚的愈傷組織進行懸浮細胞培養(yǎng),建立其單細胞株系并對三者的部分特性進行比較研究,下圖1是主要流程:(1)過程④優(yōu)化懸浮細胞培養(yǎng)體系,最重要的條件是蔗糖濃度的篩選,蔗糖濃度過低和過高均不利于懸浮細胞的培養(yǎng),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研人員研究了三種愈傷組織中的人參皂苷Re、Rg3、Rb1和M-Rb1含量,結果見圖2,其中Re具有治療心肌缺血的功能,Rg3具有抗癌作用。若要獲得具有抗癌作用的藥物應優(yōu)先選擇___________的愈傷組織。(3)科研人員繼續(xù)研究了Rg3和常見的化療藥物5-FU對腫瘤的抑制效果:①首先培養(yǎng)胃癌細胞,培養(yǎng)液中加入胎牛血清的目的是 (1分)。培養(yǎng)條件中5%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溫度為37℃。將準備好的胃癌細胞懸濁液皮下接種小鼠裸鼠,每只裸鼠接種0.1mL細胞懸濁液。接種后2周可見背部長出腫塊,證明接種成功。②將上述40只裸鼠隨機分為四組,生理鹽水組對照組、5-FU組、Rg3組和5-FU+Rg3組(聯(lián)合給藥組)。各組均采用腹腔注射給藥,給藥前測定腫瘤的體積,給藥后每2日測量1次腫瘤體積。請根據(jù)圖3寫出計算腫瘤體積變化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jù)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0分)有些除草劑在使用過程中會殺傷大量農作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培育轉基因抗除草劑作物。圖1表示轉基因抗除草劑玉米培育過程中用到的Ti質粒及多種限制酶識別位點的分布情況,其中Ampr表示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環(huán)素抗性基因。圖2是抗除草劑基因上3種限制酶識別位點的分布情況,下表表示多種限制酶的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請回答下列問題:限制酶 識別序列及切割位點Sph I CGTAC GHind Ⅲ AAGCTTKpn I GGTACC(1)基因工程中,用來完成基因剪接的工具是 ;圖中含有相同黏性末端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為避免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環(huán)化,最好選用__________________(1分)切割目的基因。(2)圖中質粒能作為載體,必須具備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寫兩點)。(3)轉基因技術通常先將目的基因導入農桿菌,再用農桿菌侵染受體細胞。導入農桿菌內后,需要借助標記基因來篩選出含有重組DNA的農桿菌,研究人員通過影印法先將導入后的農桿菌放在含有氨芐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出菌落,然后用絨布輕沾菌落轉移至含四環(huán)素的培養(yǎng)基上,使兩個培養(yǎng)基的相同位置上是同一個菌落,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在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培養(yǎng)基上不能生長,而在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培養(yǎng)基上能生長的菌落屬于目標農桿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生物答案.docx 生物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