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射洪中學高2024級高一下期半期考試
歷史測試試題評分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A B D A D A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D D A
1.【答案】A【解析】在題干內容中主要述及了兩種不同的殖民方式:武力征服和海外殖民,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文明屬性的不同:大陸文明一般依靠武力擴張,海洋文明一般依靠海外殖民,故選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所述國家都處于奴隸社會,其社會性質是相同的,排除B項;風俗習慣主要影響國內居民的生活方式,與“殖民方式”無關,排除C項;統治者的管理水平主要涉及國內,與“對外擴張”無關,排除D項。
2.【答案】D【解析】根據圖片信息,農作物1主要從西亞地區傳入歐洲、南亞和中國,農作物2從西非地區傳入東非、阿拉伯和印度地區,分別符合小麥和高粱的傳播路徑,故選D項;小米和甘薯分別產自于中國和美洲,排除A項;玉米和水稻最早產自于美洲和中國,排除B項;甘蔗和咖啡分別最早產自于熱帶地區和非洲,排除C項。
3.【答案】A【解析】據材料可知,權力會隨著土地的轉移而轉移,這就造成地方權力的擴大,從而使西歐陷于長期的分裂割據,不易形成強有力的集權統治,故選A項;西歐民族國家初步形成表現在王權加強;經濟發展,國內統一市場形成;民族語言形成,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領主與附庸的權利義務各不相同,領主授予土地,附庸效忠領主,主要義務是服兵役,排除C項;
基督教會地位舉足輕重表現在:擁有大量莊園和廣袤土地,向信徒征收十一稅;形成了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整個西歐社會的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教會控制著他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展,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
4.【答案】A【解析】據材料“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傳播儒學經典與辭章之學”可知,10世紀初啊,高麗王朝效仿唐朝制度,學習唐朝的政治、文化,即中國文化深刻影響朝鮮的發展,故選A項;朱熹(1130年—1200年)是南宋理學家,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朝貢貿易是指古代中國的封建王朝與周邊及海外各國建立起來的一種寓政治和經濟為一體的對外政策,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材料是高麗王朝仿效唐朝的制度,14世紀末高麗大將李成桂改國號為朝鮮,排除D項。
5.【答案】B【解析】由材料“12世紀,歐洲掀起了翻譯阿拉伯文獻的熱潮”、“希臘原始文獻經敘利亞文,到阿拉伯文,再被譯成拉丁文”可知12世紀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起,新興市民階層對文化知識的迫切需求興起了大翻譯運動,故選B項;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排除A項;隨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天主教會勢力大大衰落,排除C項;“開始”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
6.【答案】D【解析】由16世紀至17世紀《西歐小麥價格指數變化曲線圖》可知,16—17世紀西歐小麥價格直線上升,這是由于隨著新航路開辟及早期殖民擴張,白銀大量流入歐洲,引起了價格革命,造成了物價上漲,故選D項;A.B.C選項不符合材料主旨。
7.【答案】A【解析】據材料“人類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啟發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領導者”可知,盧梭主張“天賦人權”,號召人民向不合理的封建制度開戰;提出“主權在民”(即社會契約,人民主權)的主張,當人民的權力被篡奪并被運用以壓迫和奴役人民時,人民就有權通過暴力手段推翻它,故①正確;據材料“不大的一塊田地……小樹林”可知,盧梭認為把理性視為人類行為的向導是不可靠的,應當依靠情感、聽任本能和情緒辦事,被認為是“浪漫主義之父”,故②正確;孟德斯鳩是資產階級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奠基者,提出三權分立學說,故③錯誤;文藝復興的先驅是意大利詩人但丁,他的代表作是長詩《神曲》,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
8.【答案】D【解析】據材料“在所有被征服的地區,拿破侖廢除封建制度和農奴制,承認所有公民平等,實施其著名的《法典》”,可知拿破侖廢除了被征服地區的封建統治,宣傳了自由平等思想,故選D項;1787年憲法早于拿破侖法典,排除A項;拿破侖建立的是獨裁統治,排除B項;材料只提到拿破侖廢除被征服地區的農奴制,無法得出率先,排除C項。
9.【答案】A【解析】據材料可知,國家的首都不能設立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和反對由各州支付國會議員薪酬,其目的是防止各州對聯邦的制約,以確立聯邦政府的權威,故選A項;兩人的主張防止內部勢力威脅國家安全,而不是外部勢力,排除B項;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與“國家的首都不應當……各州支付國會議員薪酬的決定”不符,排除C項;1787年憲法將黑人奴隸按五分之三來折合計算南方人口的總數,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南方大種植園主的利益,調和了南北之間的矛盾,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
10.【答案】B【解析】根據圖示內容可知,新航路開辟推動了殖民擴張,西葡等國的擴張加強了各大洲之間的貿易往來,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擴擴展,大量白銀、商品流入歐洲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殖民地的擴張推動市場進一步擴大,但工場手工業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因此開始了工業革命,提高了生產效率,故選B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是工業革命后,排除A項;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運動高漲,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11.【答案】C【解析】由題干中的“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和“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等可知,這位名人是馬克思,其對歷史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使得社會主義理論由空想發展到科學,故選C項;領導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是巴黎公社,不是馬克思,排除A項;實現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大聯合的是第一國際,而不是馬克思,排除B項;促進了歐洲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是工業革命以來工人力量的不斷增強,不是馬克思,排除D項。
12.【答案】D【解析】據材料可知,荷蘭、英、法等國陸續舉辦了呈現殖民地風俗風貌的“殖民博覽會”,說明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博覽會成為歐洲各個殖民帝國間較勁的場域,即歐洲列強間殖民競爭激烈,故選D項;殖民地國際地位低下,排除A項;材料強調呈現殖民地風俗風貌的“殖民博覽會”,而非宗主國與殖民地的交流,排除B項;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有電力、內燃機、飛機、汽車等,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
13.【答案】A【解析】材料中強調的是現代化改革運動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說明現代工業文明并不能模式化,故A項正確;材料說明現代化模式發展問題,不能說明西方殖民文化善于顛倒黑白,排除B項;材料沒有強調“西方文明中心論”,排除C項;唯物史觀強調的是經濟基礎的作用,材料屬于現代化史觀,排除D項。
14.【答案】D【解析】左邊漫畫說明美國對英國進行援助;右邊的漫畫說明英國、美國在傳遞自由火炬,而蘇聯被鐐銬鎖住,但是巨手朝向火炬的方向,意味著英美和蘇聯有共同的訴求,即二戰時期反法西斯國家同仇敵愾,維護自由,故選D項;美國援助英國,說明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下降,并不能操縱世界,排除A項;蘇聯巨手朝向火炬方向,說明英美和蘇聯有共同的訴求,即此時處于二戰時期,而非冷戰時期,排除B項;遏制蘇聯是在二戰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
15.【答案】D【解析】根據表格信息,1932—1937年蘇聯農莊機耕率、谷物機播率和機械收割率都出現了大幅增長,反映了農業機械化的水平不斷提升,主要原因是農業集體化的推行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故選D項;農村生產機械化的推廣反映的是工業生產技術的進步,排除A項;1932—1937年蘇聯處于“二五計劃”時期,以工業化為經濟建設的中心,排除B項;1932—1937年蘇聯處于“二五計劃”時期,實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農輕重比例逐漸失調,排除C項。
16.【答案】A【解析】據材料可知,卡德納斯支持工農運動,允許各黨派自由活動,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改造革命黨,這獲得了工農、各黨派的肯定與支持,擴大了執政的群眾基礎,故選A項;1917年,墨西哥就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材料中措施推動了護憲運動的發展,排除B項;社會主義革命指無產階級領導勞動人民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和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而卡德納斯改革屬于資產階級革命范疇,排除C項;19世紀20年代墨西哥獨立推翻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排除D項。
二、非選擇題
17.【答案】(15分)
(1)《吉爾伽美什》。(2分)
特點:世界各文明之間有相似性;存在明顯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影響。(6分)
(2)特點:歐洲逐步稱霸全球,成為世界的中心。(2分)
演變: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實力削弱,美國實力上升,對歐洲產生巨大沖估計,形成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4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作為戰爭主戰場,西歐各國元氣大傷,戰后美蘇實力和國際地位及影響力提升,新的國際體系——雅爾塔體系實質是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體系,國際格局從以歐洲為中心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轉變。(4分)
(3)挑戰: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發達經濟體需求萎縮、經濟復蘇乏力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南北差距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任答一點給2分,共4分)
理解:“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一方面是中國根據古絲綢之路留下的寶貴經驗提出的;另一方面著眼于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夢想。(3分)
【解析】(1)第一小問名稱,據材料一“有類似的洪水傳說,其源頭是蘇美爾神話”說明蘇美爾流傳洪水神話,據所學《吉爾伽美什》記載了洪水與方舟的傳說并被希伯來人繼承可知《吉爾伽美什》。第二小問特點,據材料一“四大文明古國及希臘、瑪雅人民族的神話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滅世的傳說”分析可知世界各文明之間有相似性;從材料 一“原因和過程不盡相同”得出存在明顯多元性;由材料一“古代希伯來人繼承,并傳到古希臘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傳至今的洪水傳說”可得出不同文明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影響。
(2)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二“1763年至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全球主人的時期”說明歐洲逐步稱霸全球,成為世界的中心。第二小問影響,據所學美國的參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由所學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政治、軍事強國,蘇聯軍事政治十分強大,擁有很高的威望,歐洲在二戰中遭受致命打擊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格局從以歐洲為中心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轉變。
(3)第一小問挑戰,據所學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即可得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發達經濟體需求萎縮、經濟復蘇乏力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南北差距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第二小問理解,植根于歷史,據所學兩條絲綢之路帶來中西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可知一方面是中國根據古絲綢之路留下的寶貴經驗提出的;面向未來,據材料三“中國在國際經濟格局重塑的趨勢下,深度參與并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轉型的必由之路”可分析另一方面著眼于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夢想。
18.【答案】(12分)
示例一:工場手工業時代,開啟了經濟全球化進程(2分)
認識: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相對孤立的狀態,促進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往來,推動了人口的遷移和動植物的交流。新航路開辟后,海路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形成了大西洋貿易、太平洋貿易和傳統的印度洋貿易齊頭并進的態勢,促進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伴隨著西歐國家早期的殖民擴張,海外市場得到不斷開拓,歐洲出現了商業革命,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8分)
由此可見,新航路開辟以后,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開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2分)
示例二: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2分)
認識:20世紀90年代,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市場經濟體制得到普遍認可。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迅猛發展,使各國的生產活動密切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連成一體。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是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的重要表現,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進入21世紀,隨著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輪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進一步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8分)
因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2分)
(說明:學生若從材料整體角度表達經濟全球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然后從不同階段說明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或從不同階段說明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影響也可。)
【解析】首先閱讀材料,弄清題目要求: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一個時期的發展進程,談談你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認識。然后閱讀材料從材料中選取一個或多個的階段結合材料確定論題,例如根據材料“工場手工業時代……全球聯系初步建立”得出工場手工業時代,開啟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也可根據材料“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得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其次聯系所學從原因和內涵兩個層面來說明論題,例如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論證工場手工業時代,開啟了經濟全球化進程,從兩極瓦解、跨國公司、第三次科技革命角度論證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最后對論證進行總結,升華論題,論證時注意題目要求: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明確寫出進程,史實準確,表達清晰,史論結合。
的政治經濟模式。這在當時的情況下使蘇聯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也為后來取得衛國戰爭與反法西撒戰勝的勝利創造了物質條件,為蘇聯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但由于其排斥市場經濟,片面發展重工業,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值得汲取教訓。最后總結,“斯大林模式”取決于當時蘇聯相對落后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落后國家實現工業化的可行方式,實踐也給予了充分的證明。
19.【答案】(15分)
(1)B—④,D—⑧,E—③
(2)配對1主題———文學藝術反映戰爭與和平的現狀
C.小說《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①拿破侖入侵俄國
E.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③美國內戰
G.小說《永別了,武器》海明威—⑥第一次世界大戰
H.歌曲《黃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⑤抗日戰爭
配對2主題———文學藝術反映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
B.歌曲《國際歌》鮑狄埃、狄蓋特—④巴黎公社革命
D.電影《我的1919》顧維鈞—⑧巴黎和會
E.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③美國內戰
H.歌曲《黃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⑤抗日戰爭
配對3主題———文學藝術反映社會發展狀況
B.歌曲《國際歌》鮑狄埃、狄蓋特—④巴黎公社革命
E.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③美國內戰
F.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洪常青、吳清華—⑦海南椰林寨戰斗
H.歌曲《黃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⑤抗日戰爭
配對4主題———文學藝術一定程度上體現國際秩序的演變
C.小說《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①拿破侖入侵俄國
D.電影《我的1919》顧維鈞—⑧巴黎和會
G.小說《永別了,武器》海明威—⑥第一次世界大戰
H.歌曲《黃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⑤抗日戰爭
配對5主題———文學藝術展現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概況
A.詩歌《西里西亞紡織工人》1884年發表—②1848年歐洲革命
B.歌曲《國際歌》鮑狄埃、狄蓋特—④巴黎公社革命
D.電影《我的1919》顧維鈞—⑧巴黎和會
F.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洪常青、吳清華—⑦海南椰林寨戰斗射洪中學高2024級高一下期半期考試
歷史試題
(考試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題號的位置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16小題,滿分48分。
1.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王國直接把征服地區變成本國統治地,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也都把被征服地區變成行省,而古希臘人卻在海外建立了獨立于母國的城邦,并未形成統一的帝國。產生這兩種不同殖民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文明屬性的差異 B.社會性質的不同
C.風俗習慣的迥異 D.管理水平的高低
2.圖1所示的是兩種農作物的傳播路徑,這兩種作物是(  )
圖1
A.小米和甘薯 B.玉米和水稻 C.甘蔗和咖啡 D.小麥和高粱
3.有學者認為,權力是跟著土地走的,一旦一塊土地分封出去,無論它是大是小,權力就從封主那里轉移出去,轉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這是西歐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點。在這種制度下(  )
A.不易形成強有力的集權統治 B.西歐民族國家初步形成
C.領主與附庸的權利義務相同 D.基督教會地位舉足輕重
4.10世紀初,新羅人建立統一政權,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將地方分為十道,推行土地國有,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廣為傳播儒學經典與辭章之學。這表明(  )
A.中國文化深刻影響朝鮮的發展 B.朱熹思想在朝鮮影響廣泛
C.朝貢貿易推動朝鮮向中國學習 D.朝鮮王朝仿效唐朝的制度
5.12世紀,歐洲掀起了翻譯阿拉伯文獻的熱潮。希臘原始文獻經敘利亞文,到阿拉伯文,再被譯成拉丁文。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哲學著作、歐幾里得和托勒密的科學著作,開始為歐洲人所熟悉。這次大翻譯運動的主要背景是(  )
A.文藝復興在歐洲不斷擴展 B.歐洲城市商品經濟發展迅猛
C.天主教會勢力大幅度衰落 D.東西方交流的渠道開始打通
6.下圖為16世紀至17世紀《西歐小麥價格指數變化曲線圖》。下列選項能夠正確反映這一變化主要原因的是(  )
A.早期殖民擴張促進了食物交流 B.西歐國家對小麥需求不斷增加
C.西歐各國的小麥產量逐漸減少 D.新航路的開辟引發了價格革命
7.沒有巨富與極貧,“ 不大的一塊田地,宅旁有一座花園,一個水聲潺潺的泉眼,再加上一片小樹林”,是他宣示的社會理想。社會底層的生活,使他對大部分國家的政府持批判態度,他認為人類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啟發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領導者。閱讀其作品,感受其思想,他稱得上是(  )
①人民主權捍衛者 ②浪漫主義之父
③資產階級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奠基者 ④文藝復興先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拿破侖使法國的疆界越過萊茵河伸展到呂貝克,越過阿爾卑斯山脈伸展到羅馬,在所有被征服的地區,拿破侖廢除封建制度和農奴制,承認所有公民平等,實施其著名的《法典》。由此可見,拿破侖(  )
A.實施了西方最早法典 B.建立起近代民主政體
C.率先廢除封建農奴制 D.傳播了法國革命原則
9.在美國1787年制憲會議上,弗吉尼亞州的代表梅森主張國家的首都不應當設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如紐約、費城等;北方的康涅狄格州代表埃爾思沃斯反對由各州支付國會議員薪酬的決定。兩人主張的共通之處是,通過憲法(  )
A.確立聯邦政府的權威 B.防止外部勢力威脅國家安全
C.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 D.調和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矛盾
10.右圖為某同學制作的歷史學習演示文本。該同學探究的主題是(  )
A.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 B.“蒸汽時代”的到來
C.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漲 D.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11.右圖是位于倫敦的某位名人的墓碑,上面鐫刻著:“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和“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兩句話。墓主人對歷史的最重要貢獻是(  )
A.領導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 B.實現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大聯合
C.使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發展到科學 D.促進了歐洲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12.1883年,荷蘭第一次以殖民地為展題舉辦了“殖民地與技術產品世界博覽會”,英、法等國也陸續舉辦了呈現殖民地風俗風貌的“殖民博覽會”。這可以反映出(  )
A.殖民地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B.宗主國與殖民地交流加強
C.工業革命的成果突飛猛進 D.歐洲列強間殖民競爭激烈
13.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非拉的現代化改革運動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即這些區域的現代化進程即使在同一時代條件下,因長期的歷史、民族、文化、宗教、心理、習俗的不同,在改革的目標、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仍表現出自己的特色。上述觀點(  )
A.認為現代工業文明并不能模式化 B.反映西方殖民文化善于顛倒黑白
C.是非常典型的“西方文明中心論” D.從唯物史觀的視角審視民族主義
14.右圖漫畫名為《援助之手與自由火炬》。左邊的漫畫上方有一個人,他正在用力搖動閘門的卷軸,升起的閘門上寫著:美國對英國的援助。右邊的漫畫中自由女神將象征著世界自由的火炬傳遞給羅斯福和丘吉爾,在他們身后的帶有鐐銬的巨手象征著蘇聯。該漫畫的寓意是(  )
A.美英兩個大國操縱了世界局勢
B.冷戰格局下意識形態尖銳對立
C.美國援英實則遏制蘇聯
D.反法西斯國家同仇敵愾
15.表2為1932~1937年蘇聯農業發展狀況表。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當時蘇聯(  )
表2
農莊機耕率 谷物機播率 機械收割率
1932年 19% 20% 10%
1937年 71% 54.3% 43.8%
A.農村生產技術的進步 B.以農業建設為中心
C.工農業比例漸趨均衡 D.農村生產關系調整
16.20世紀30年代,卡德納斯任墨西哥總統期間支持工農運動,取消言論限制,允許各黨派自由活動,并且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還將墨西哥革命黨改造成以消除政治分裂、實現國家統一為目標的統一戰線性質的組織。這些措施(  )
A.擴大了執政的群眾基礎
B.推動了制憲運動的發展
C.屬于社會主義革命范疇
D.推翻了美國的殖民統治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
17.放眼世界的歷史進程,有助于我們加深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5分)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國及希臘、瑪雅人民族的神話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滅世的傳說,只是原因和過程不盡相同。古代希伯來人和古代希臘人也有類似的洪水傳說,其源頭是蘇美爾神話。在蘇美爾人的泥版文書上,人們發現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過史詩《①》被古代希伯來人繼承,并傳到古希臘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傳至今的洪水傳說。中國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話傳說,但顯然與上述神話差異較大。
——摘編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1763年至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全球主人的時期,在世界歷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歐洲的霸權不僅在政治領域——以大殖民地帝國的形式表現得很明顯,而且在經濟和文化領域也表現得很明顯……到1914年時,歐洲已稱霸全球。這是一個漫長過程的非凡頂峰,這一漫長過程從500年前葡萄牙船長開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進時就開始了。現在,隨著權力的史無前例的集中,歐亞大陸的一個半島已成了世界的中心。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現代全球治理模式的框架形成,主要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發達國家的利益主導。這一框架歷經70多年的發展與演變,由最初的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為制度基礎,逐漸發展成發達國家主導的超主權經濟合作和治理決策機制……這種治理機制,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一帶一路”合作機制通過其開放性、包容性和共贏性的制度選擇,成為中國在國際經濟格局重塑的趨勢下,深度參與并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轉型的必由之路。
——摘自隋廣軍、查婷俊《全球經濟治理轉型:基于“一帶一路”建設的視角》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寫出①的名稱,并概括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點?(8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18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國際格局的特點?(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具體說明兩次世界大戰對國際格局演變的影響?(10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4分)有學者認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植根于歷史,更面向未來”,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該觀點的理解?(3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經濟全球化的歷史發展進程
時期 發展進程
工場手工業時代 (15世紀末—18世紀后期) 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全球聯系初步建立。
工業革命時代 (18世紀后期一20世紀初) 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
二戰后初期 金融、投資和貿易領域的國際協調得到加強,世界經濟進一步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 世界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出現了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國際組織。
請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一個時期的發展進程,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認識。(要求:觀點明確,明確寫出進程,史實準確,表達清晰,史論結合)。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表1
Ⅰ.文學藝術作品 創作者或作品人物 Ⅱ.相關歷史事件
A.詩歌《西里西亞紡織工人》1884年發表 B.歌曲《國際歌》1888年發表 C.小說《戰爭與和平》 D.電影《我的1919》 E.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年發表 F.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G.小說《永別了,武器》1929年發表 H.歌曲《黃河大合唱》1939年發表 海涅 鮑狄埃、狄蓋特 托爾斯泰 顧維鈞 斯托夫人 洪常青、吳清華 海明威 光未然、冼星海 ①拿破侖入侵俄國 ②1848年歐洲革命 ③美國內戰 ④巴黎公社革命 ⑤抗日戰爭 ⑥第一次世界大戰 ⑦海南椰林寨戰斗 ⑧巴黎和會
(1)從表中的Ⅰ欄中B、D、E三項信息與Ⅱ欄中的歷史事件進行正確配對。文學藝術作品與創作者或作品人物是對應的。(已配對參照示例:A—②,C—①,F—⑦,G—⑥,H—⑤)(3分)

(2)從材料中提煉3個不同的主題。(要求:明確列出每個主題的信息來源,來源為3個及3個以上的配對的完整信息)(1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凉市| 郑州市| 涿鹿县| 平昌县| 大荔县| 靖江市| 连城县| 慈溪市| 德惠市| 凉城县| 平谷区| 托里县| 麻栗坡县| 讷河市| 杭锦旗| 车致| 岳阳市| 漳浦县| 府谷县| 顺昌县| 玉树县| 突泉县| 桐柏县| 广安市| 甘孜| 贡山| 察哈| 育儿| 龙胜| 施秉县| 峨眉山市| 邹平县| 长葛市| 白城市| 和政县| 洞头县| 大冶市| 东兰县| 禄丰县| 喀什市|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