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二歷史答案選擇題 D D C C A B C C B D C A D A B16、(1)抗美援朝 (1 分)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被稱為抗美援朝精神。(1分)(2)武漢長江大橋(1 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國家制定了一五計劃 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答 2 點給 2分)橋梁見證了歷史的發展,是研究歷史發展的重要史料橋梁工程體現了人民群眾巨大創造力和智慧橋梁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彰顯了民族精神(答 2 點給 2 分)(3)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打通西藏連接云南、新疆的國道主干線,初步建立西藏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答 2 點給 2 分)密切了祖國內和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答 2 點給 2 分)(4)B (5)C (6)A(7)交通建設的發展離不開黨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交通建設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變遷。(答 1 點給 1 分)17、(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 分)充分發動農民的力量實現當家做主,把放手群眾同用黨的政策去武裝群眾、引導群眾結合起來(答 2 點給 2 分)(2)( A ) (3)( B )(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 分)符合社會主義集體原則;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土地和生產率;促進鄉鎮企業的出現;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答 2 點給 2 分)(5)共享(1 分) (6)提供資金、技術等方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答 2 點給 2 分)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黨和國家的優惠政策;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答 2 點給 2分) (7)政策的制定要與時俱進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符合國情的政策推動國家的發展(答 1 點給 1 分)18(6 分)(觀點正確 1 分,兩個史實闡述合理、完整各 2 分,結論 1 分)政權的鞏固有利于國家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科學的理論引領中國的發展 祖國統一有利于促進國家的發展 言之有理的觀點皆可2 0 2 4 -2 0 2 5 學年度下期期中測試初 2 0 2 6 屆 歷史 題 卷(滿分 50 分,與道德與法治共用 90 分鐘)命題人: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5 小題,共 15 分。請按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1、對下面數字的解讀表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具有( )“54”與 56% “54”是指當時的與會代表來自于 54 個學派團體。662 名代表中,黨外人士約占總人數的 56%“16+2”中國共產黨與民盟、民革的代表名額相同,均為 16 名正式代表加 2名候補代表,也就是“16+2”A強制性 B平等性 C特殊性 D全民性2、下面是初二同學在“史料學史”活動中展示的圖片,這兩幅圖片可以用來研究( )1951,青海回族農民在土改中分 1953 年,湖南農民領取的土地產權證得地主的土地A社會主義公有制在我國建立 B我國工業落后面貌的改變C農村對先進農具的合理使用 D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的廢除3、以下資料充分證明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來源于( )在抗美援朝期間,“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面”,工人們喊著“工廠即戰場,機器即槍炮”的口號,醫務工作者組織大批醫療隊支援前線。A志愿軍的英勇作戰 B正確的戰略戰術C全國人民上下一心 D國際社會的大力援助4、下面是同學們從論從史出的方法制作的知識卡片,其中處應補充的內容是( )論點 論據“ 一 五 “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工業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 100 年前;一大計劃” 批舊中國沒有的現代工業部門開始建立起來;1957 年鋼產量比 1952 年( 增長 296%,原煤產量增長了 98.5%;發電量增長了 164%)A使得我國工業布局漸漸合理 B確定了發展重工業的戰略初 2026 屆 歷史科 第 1頁 共 6頁C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面貌 D實現了教育事業的現代化5、歷史實物承載著史學信息。這張選民證可以用來學習( )袁老伯回憶到:“1953 年我剛被分配到金山縣供銷社,社里一連幾天都在討論這件事。沒多久就是選舉的日子,從沒見過劇場里能有那么多人,一個個拿著選民證排隊。進了劇場就給你的證上敲個章,說明已參加選舉。”袁功釪的第一張選民證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優越性 D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6、歷史課堂上,老師繪制了如下結構圖幫助學生學習。據此可知,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關系是( )“ 一 化 三 改 造” 社 會 主 義 工業化 發展生產力 適應 社 會 主 義 使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 成為社會唯一的經濟基礎改革生產關系改造A互為因果,繼承發展 B相輔相成,目標一致C兩不相擾,獨立發展 D相互矛盾,方向背離7、下面是鄧小平在 1978 年召開的一次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鄧小平的這段講話( )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A實現了黨工作重心的轉移 B為農民致富開辟了一條新路C推動了思想領域的撥亂反正 D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重塑8、周群之,黨的二十大代表,鳳陽縣小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帶領小崗村探索“股田制”改革經驗做法,積極拓展旅游產業,通過發展研學旅行、民宿經濟、電商經濟等方式,近三年實現旅游總收入 2.6 億元。以下材料表明( )A小崗村不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周群之對小崗村的發展起決定作用C小崗村多種經濟齊頭并進,發展態勢好D小崗村此前的改革為現在的發展奠基9、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隨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1984 年,我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廣州等 14 個沿海開放城市。這說明( )A特區的建立為改革提供了示范 B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同步進行C改革開放呈現“點線面”的格局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全國建立10、下圖反映了 1992-2012 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全體居民消費水平變化初 2026 屆 歷史科 第 2頁 共 6頁情況,圖中變化的原因是( )A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完善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11、根據教材構建“中國共產黨百年探索歷程”思維導圖。這一歷程體現了( )中國共產黨 成立 井岡山革命 根據地創建 新中國成 立 中 共 十 一 屆 三中全會 中共二十大1921 年 1927 年 1949 年 1978 年 2021 年A經濟建設市場化 B現代中國工業化C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D社會生活信息化12、我們黨領導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正確道路。正是沿著這條光明大道,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實現了歷史性飛躍。這表明( )A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 B中國實現了第一百個奮斗目標C中國夢需要依靠人民來實現 D中國道路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13、如下圖片反映的事件所產生的共同影響是(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 中葡交接儀式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推動了港澳文化交流C極大削弱了英葡兩國的實力 D祖國統一大業邁出重要一步14、據統計,98%臺灣民眾祖籍在大陸。2023 年 4 月 1 日,73 歲的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第一次回到大陸湖南祭祖。他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是我們中國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表明( )A兩岸人民同根同源 B兩岸認同“和平統一”方案C臺灣當局堅持“九二共識” D兩岸文化交流頻繁15、“中國的統一,不會損害任何國家的正當利益包括其在臺灣的經濟利益,只會給各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只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這表明中國的統一( )A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 B為世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C推動民族地區的發展 D有助于提高中國國際地位二、非選擇題:第 16 題 15 分,第 17 題 14 分,第 18 題 6 分,共 35 分。請按要初 2026 屆 歷史科 第 3頁 共 6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16、中國交通是一張靚麗的中國名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 分)材料一雄赳赳,氣昂昂,路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打敗美帝野心郎!—《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鴨綠江斷橋照片(1)以上照片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斷橋”和“戰歌”體現出中國人民志愿軍有哪些品質?(2 分)材料二 長江中的橋墩呵!像舉起有力的手,她以智慧和力量拖住幸福的長橋,讓我們奔向社會主義的車輪風馳電掣而過。—《長江中的橋墩》(2)根據材料以及所學知識 這座橋的名稱是?此橋勝利落成的原因有哪些?以上兩座橋梁承載什么歷史價值?(5 分)材料三 1954 年 12 月 25 日,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將雪域高原與內地緊密的聯結在一起,在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決策下,繼“兩路”通車后,雪域高原上又相繼打通了西藏連接云南、新疆的國道主干線,修筑了區內省道和縣鄉公路,初步建立了西藏現代交通運輸體系。—《通向世界屋脊的幸福大道》(3)根據材料指出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交通建設成就,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成就帶來的影響。(4 分)材料四 在青藏鐵路修成以前,進出西藏的物資主要依賴公路為主體的運輸通道。公路運輸能力有限,周期長,成本高,嚴重制約了西藏經濟的發展。西藏地處青藏高原,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然而閉塞的交通條件和高昂的運輸成本,使西藏的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經濟優勢。內地的各類生產、生活用品等物資的運輸也面臨著困難。內地和西藏的地方人員往來交流也受到一定限制。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后,運輸條件改善,運輸成本降低,吸引了很多企業來投資。西藏的豐富資源也能走向全國和世界。西藏人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便捷。青藏鐵路給西藏人民帶來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親切地稱為“吉祥的天路”。以下結論是從材料中得出的,請在題目對應括號里填 A,違背材料意思的,請在題目對應括號里填 B,以上材料沒涉及的,請在題目對應括號里填 C(3 分)初 2026 屆 歷史科 第 4頁 共 6頁(4)西藏修建鐵路前沒有任何運輸方式。 ( )(5)青藏鐵路的修建遇到了凍土、高原缺氧等困難。 ( )(6)青藏鐵路的修建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便捷了人們的生活。 ( )(7)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交通發展的認識。(1 分)17、治國有常,利民為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 分)材料一 在全國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的條件下,黨強調土地改革必須有領導、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一方面,新區土改仍然是一場階級斗爭,必須貫徹群眾路線,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使廣大農民充分發動起來,在打倒地主階級的斗爭中提高覺悟,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當家作主。另一方面,對群眾運動又不能放任自流,必須把放手群眾同用黨的政策去武裝群眾、引導群眾結合起來。—《1952 年 土地改革運動》(1)結合所學知識,土改所依據的政策法規是什么? 根據材料內容解讀中國共產黨在“新區土改”中采取的措施。(3 分)材料二 全國范圍內的土改完成后,農業生產力獲得很大的解放,但小農經濟分散落后,力量薄弱,增產緩慢。中國中央號召農民組織起來,從而我國農村的互助合作運動發展起來,到 1952 年底,參加互助組的農戶占全國的 40%。1953 年,各地普遍試辦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 1954 年底,參加互助合作的農戶占 60.3%。1955 年底,全國掀起了農業合作化的高潮,到 1956 年底,加入農業合作社的農戶占 96.3%,其中參加高級社的占 87.8%,基本實現了農業合作化。—張豈之《中國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卷》以下結論是從材料中得出的,請在題目對應括號里填 A,違背材料意思的,請在題目對應括號里填 B(2 分)(2)我國的農業合作化經歷了由互助組、初級農業合作社到高級農業合作社的過程。 ( )(3)從 1952 到 1956 年我國已經完全實現了農業合作化。 ( )材料三 “包產到戶”是社會主義制度下責任制的一種形式,沒有違背集體所有的原則,它將農戶生產努力與其土地收益掛鉤,極大提高了農戶生產積極性和土地生產率。隨著這一政策的實施,農村出現了大量富余勞動力,大批農民開始從事獲利較高的工商業和服務業。在這種情況下,鄉鎮企業在農村出現。(4)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這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政策被稱為?根據材料概括這一政策的優越性。(3 分)材料四 毛南族是我國 28 個人數較少的民族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近年來,國家投入巨大資金,讓 2 萬名村民搬出大山、解決千百年的飲水難題、改造升級電網、使當地的特色產業覆蓋率達 100%。2020 年 5 月,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印證了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初 2026 屆 歷史科 第 5頁 共 6頁(5)結合所學知識“脫貧攻堅”主要體現了什么新發展理念?(1 分)(6)根據材料黨和國家為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采取哪些措施?毛南族為什么會脫貧?(4 分)(7)綜合以上材料你得出什么認識。(1 分)18、小論文(6 分)請從表格中選出兩個或兩個以上史事,并結合所學,自擬一個觀點,并加以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成就時間 事件1950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1951 年 西藏和平解放1953 年 中國人民志愿軍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1954 年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956 年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78 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997 年 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香港回歸祖國1999 年 澳門回歸祖國2017 年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初 2026 屆 歷史科 第 6頁 共 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二歷史答案.docx 重慶市江津中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