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哈32中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一歷史試題考試范圍:《中外歷史綱要》下冊適用班級:高一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4分,共80分)1.某古代文明的中心區域是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中的部分島嶼,城邦制度發展,涌現出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偉大哲學家。這一文明是()A.古埃及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代西亞文明D.古希臘文明2.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獨立培育出的農作物是()A.水稻B.粟C.玉米D.小麥3.阿拉伯最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一千零一夜》,廣泛吸收印度、波斯、希臘等地的故事。這表明阿拉伯文化()A.排斥外來文化B.融合東西方文化C.保護傳統文化D.否定本土文化4.在世界歷史上,5-15世紀一般被稱為“中古時期”。這一時期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封君封臣制②莊園與農奴制③教會地位顯赫④人民當家作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通過《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逐漸確立了()A.封建專制制度B.君主立憲制度C.封君封臣制度D.民主共和制度6.美國1787年憲法不承認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權,這體現該憲法的局限性是()A.種族歧視B.性生別歧視C.文化歧視D.地域歧視7.印第安人認為:“他把歐洲強盜帶到了美洲,破壞我們的文化,掠奪我們的財富,是一個惡魔。”歐洲人則認為:“他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帶入文明時代,是一個功臣。”這里的“他”是指A.迪亞士B.達·伽馬C.哥倫布D.麥哲倫8.新航路的開辟使歐亞大陸的馬、牛等家畜進入美洲,美洲的馬鈴薯、煙草等作物流向世界各地。這表明新航路開辟促進()A.物種交換B.奴隸貿易C.貨幣貶值D.人口遷移9.意大利詩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直言不諱地抨擊教會“是黑暗的監獄,是充滿欺騙的場所”。該作品體現的核心思想是()A.禁欲主義B.人文主義C.理性主義D.自由主義10.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得到鞏固和擴展。美、俄兩國分別廢除了本國的奴隸制和農奴制,其共同之處是()A.由對外戰爭失敗激化社會矛盾引起B.都爆發了內部叛亂C.為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D.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11.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A.《共產黨宣言》的發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C.《資本論》的發表D.十月革命的成功12.下列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的是()A.蒸汽機是當時最偉大的發明B.工廠的出現C.火車成為新的交通工具D.汽車飛機的出現13.進入21世紀,國際局勢總體趨于緩和,當今時代的主題是A.和平與發展B.戰爭與和平C.競爭與發展D.合作與競爭14.下列對俄國十月革命的評價,不正確的是()A.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B.打破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成功地將社會主義從理想變成現實C.開創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D.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15.為了解決國內戰爭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1921年3月蘇俄政府決定實行()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社會主義工業化”D.“農業集體化”16.甘地認為:“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惡,既然邪惡只能靠暴力來維持,那么對邪惡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義,就是指為了不與邪惡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罰。”甘地的思想被稱作()A.以暴制暴思想B.非暴力不合作思想C.門羅主義D.杜魯門主義17.1942年1月,美、蘇、中、英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這標志著()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B.聯合國成立C.第二次世界大戰出現轉折D.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18.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A.區域化趨勢的擴大B.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C.單極世界格局的出現D.多極化趨勢的增強19.圖片是1945年雅爾塔會議后英國漫畫家繪制的漫畫《TAKEMEIN,MISTER?》(帶我進去吧,先生?)該漫畫意在揭示雅爾塔會議()A.加速了美蘇利益沖突B.激化了盟國內部矛盾C.凸顯了大國主導地位D.違背了世界和平潮流20.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倡導()A.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B.成立亞太經合組織C.建立區域性經濟集團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二、非選擇題(共20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業都受到科學的影響。......大量生產的兩種主要方法是在美國發展起來的,第一種方法是制造標準的、可互換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勞動把這些零件裝配成完整的單位......第二種方法出現于20世紀初,是設計出裝配線......在美國,農業機械的發明也得到了促進......與這些新機械同樣重要的是高糧倉、罐頭食品制造廠、冷藏車、船和迅速的運輸工具,它們導致一個不僅提供工業成品、也提供農業成品的世界市場。一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金字塔頂端的是少數幾個歐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其底端是處于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廣大亞非拉美落后國家。這時,世界上形成了兩大類國家;一類是幾個歐美資本主義工業制成品生產,另一類是以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主的農礦業生產國。一千枝松《科技革命與國際分工》(1)依據材料一說明19世紀晚期,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及流通方面有怎樣的進步?(8分)(2)依據材料二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了怎樣的國際分工?(2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人類由分散隔絕狀態逐漸進入整體發展,全球化是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1)根據所學知識填寫全球化形成過程中的標志性事件(6分)全球化開始全球化形成全球化加強(2)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開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觀察下列兩幅圖片,指出它們分別代表當今世界的哪兩大區域經濟集團?(2分)適應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中國于2001年12月加入了哪個國際組織?(2分)哈32中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一歷史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4分,共80分)1 2 3 4 5 6 7 8 9 10D C B A B A C A B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D A D B B A B C A二、問答題(共20分)21.(1)進步:工業生產的方法有重大改進;農業機械的發明有相當進展;發明了新交通工具;形成了世界市場。(8分)(2)分工: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占據工業制成品市場,廣大的亞非拉美落后國家成為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供應地。(2分)22.(1)(6分)全球化開始 新航路開辟全球化形成 工業革命全球化加強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2)歐盟、亞太經合組織(2分)世界貿易組織(WTO)(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