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一試題7.一位學者繪制了16世紀的世界貿易示意圖,如下圖所示,“⑦”箭頭表示的貿易路線上出現的大宗物品可能是(。)歷史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3A.白銀、絲綢B.瓷器、棉布一、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要求)C.香料、玉米D.小麥、槍支1.最初上、下埃及的國王王冠分別是白色和紅色。約公元前3000年前后,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在8.從15世紀到16世紀,歐洲黃金數量從大約55萬公斤激增至119萬公斤,白銀數量從700萬公滅掉下埃及完成統一后,有時戴白色王冠,有時戴紅色王冠,有時兩冠合戴。其目的主要是()斤飆升至2140萬公斤;同時英國、法國和德國的物價平均上漲超過2倍。這緣于(.)A.標榜其文治武功B宣揚君權神授A價格革命的影響B.西歐商業貿易范圍不斷擴大C.爭取民眾的認同D.建立多元文化C.工業革命的驅動D.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2.在羅馬帝國早期,皇帝經常在處理重大事務時,須同元老院成員進行討論,決策過程相對謹9.有人這樣描述歐洲人精神風貌的變化:他們從野蠻變得優雅,從對一切漠不關心到充滿熱情,慎;到了帝國晚期,皇帝更多依據身邊近臣的建議作出決策,元老院很多時候成為皇帝政令的“橡從自覺身份低微到感到身為人類的高貴,從對世界了解的模糊到漸漸清晰,從苦悶壓抑到充滿想皮圖章”。這一變化反映出羅馬(象力的生活。這一變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是()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B.社會性質的轉型加速A.科學革命形成新的世界觀B.民主共和思想廣泛傳播C.近臣勢力控制帝國政權D.中樞決策機制的調整C.新興資產階級新文化興起D.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3.11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征服英國的過程中,諾曼公爵威廉將舊貴族的土地合并為若干大地產10.《圣經》中記載了諾亞為了延續地球生命,每種動物都挑選雌雄一對帶上方舟。18世紀中期分配給大貴族,這些大貴族的領地雖然龐大,卻分散于各地而不相連,從而形成相互分割交錯的地編訂的《科學、美術與工藝百科全書》中對諾亞方舟故事做了解釋,“諾亞方舟一定很大很大。它不產占有格局。威廉此舉()只是容納歐洲所有成雙成對的動物,兩頭羊不可能足夠,要養活那對獅子勢必得有數百頭羊”。由A.實現了對各地的垂直管理B.擴大了統治的階級基礎此可見,此書(C.有利于強化對貴族的控制D.促進了土地商品化進程A.鼓勵運用理智獨立思考B.利用科學否定宗教信仰4.12世紀以來,西歐的領主越來越發現應該對市民“采取一種親善的態度”,因為城市可以擴大C.宣揚新教倫理改造社會D.借助信仰構建理性價值稅源,同時城市急需貨幣,而自己又掌握著貨幣儔造權,通過鑄幣可以取得鑄幣廠的收入。由此可11.下面是高一年級學生制作的某學者思想資料卡片,與該學者這一主張最相近的是()推知,當時()●人的理性威力無窮A西歐商品經濟得到發展B.封建王權不斷擴大●主張完全的徹底的民主●強調自然權利學說C.城市已獨立于封建主外D.莊園經濟日益蕭條●私有財產是人類社會不平等的根源5.國徽是國家的象征,往往帶有該國歷史元素,也是不同文明成果的映射。津巴布韋國徽的中●推崇民主共和政體央繪有石頭城遺址圖案和捻角羚,有關這一國徽中的石頭城遺址,說法正確的是(·)A.開明專制B.主權在民A是班圖人創造的文明成就B.位于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島C.三權分立D.自由競爭C.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D.是印加帝國文明的一部分12西方國家在政治民主化進程中采取了不同的道路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因此,它們的政治民6.跨撒哈拉貿易圈是溝通西非與地中海地區的重要商路,先后由加納、馬里和桑海控制。這一主化各有特點:明智妥協、政局相對穩定;自下而上、契約建國;起步較晚、舊勢力頑固。與上述特貿易圈在15世紀末受到歐洲國家的沖擊。率先沖擊這一貿易圈的歐洲國家是()點相對應的國家,分別是A.意大利B.葡萄牙A英、德、美B英、美、德C.西班牙D.荷蘭C.法、德、英D.美、法、英高一歷史共8頁.第1頁高一歷史共8頁第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