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講 專題:多物體平衡問題共點力平衡的臨界與極值問題考點一 多物體平衡問題對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組成的系統的平衡問題,分析外力對系統的作用時,宜用整體法;而在分析系統內各物體(或一個物體各部分)間的相互作用時常用隔離法。對一些較復雜的問題,通常需要多次選取研究對象,交替使用整體法和隔離法。例1 如圖所示,一輕繩跨過光滑的定滑輪,一端與質量為10 kg的吊籃相連,另一端被站在吊籃里質量為50 kg的人握住,整個系統懸于空中并處于靜止狀態。重力加速度g=10 m/s2,滑輪兩側的輕繩均處于豎直方向,則該人對吊籃的壓力大小為( )A.150 N B.200 NC.300 N D.350 N[答案] B[解析] 設輕繩的拉力為F,以人與吊籃組成的整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條件有2F=(m+M)g,將m=10 kg、M=50 kg代入解得F=300 N;再對人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條件有F+FN=Mg,解得FN=200 N,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該人對吊籃的壓力大小為200 N,故B正確,A、C、D錯誤。例2 (2025·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高三上一模)如圖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上放有橫截面為圓的柱狀物體A,A與墻面之間放有表面光滑的圓柱形物體B,A、B均保持靜止。若將A向左移動少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對A的作用力不變B.墻面對B的作用力不變C.地面對A的摩擦力不變D.地面對A的支持力不變[答案] D[解析] 對物體B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墻面對B的作用力N和A對B的支持力N′的作用,如圖1所示。當A向左移動少許后,N′的方向向右上方偏轉,根據圖1可知N′和N都減小,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B對A的作用力減小,故A、B錯誤;對A、B整體受力分析,受到總重力G、地面的支持力FN、地面的摩擦力f和墻面的作用力N的作用,如圖2所示。根據平衡條件,有f=N,FN=G,故地面的支持力不變,地面的摩擦力f隨著墻面對B的作用力N的減小而減小,故C錯誤,D正確。考點二 共點力平衡的臨界與極值問題1.臨界問題臨界問題常見的種類:(1)由靜止到運動,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2)繩子恰好繃緊,拉力F=0。(3)剛好離開接觸面,彈力F彈=0。2.極值問題在力的變化過程中存在力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解決共點力平衡中的臨界問題和極值問題的方法(1)極限法:首先要正確地進行受力分析和變化過程分析,找出平衡的臨界點和極值點;臨界條件必須在變化中去尋找,不能停留在一個狀態來研究臨界問題,而要把某個物理量推向極端,即極大或極小。(2)物理分析法:根據物體的平衡條件,作出力的矢量圖(力的平行四邊形或力的矢量三角形),通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在力的矢量圖上進行動態分析,確定最大值或最小值。(3)數學分析法:通過對問題的分析,依據物體的平衡條件寫出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或畫出函數圖像),用數學方法求極值(如求二次函數極值、公式極值、三角函數極值)。例3 (2024·山東高考)如圖所示,國產人形機器人“天工”能平穩通過斜坡。若它可以在傾角不大于30°的斜坡上穩定地站立和行走,且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則它的腳和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不能小于( )A. B.C. D.[答案] B[解析] 設斜坡的傾角為θ,機器人“天工”的質量為m,它的腳和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因為它可以在斜坡上穩定地站立和行走,根據共點力的平衡條件有mgsinθ=f靜,又靜摩擦力f靜≤μmgcosθ,聯立得μ≥tanθ,由題意知θ≤30°,則μ≥tan30°=,即它的腳和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不能小于,故選B。例4 如圖所示,一根細線系著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細線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給小球施加力F,小球平衡后細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30°。現改變F的方向,但仍要使小球在圖中位置保持平衡,即θ角不變,則F的最小值為( )A. B.C.mg D.2mg[答案] B[解析] 對小球受力分析,其受到自身的重力mg、細線的拉力T以及外力F,由圖解法可知,三個力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幾何關系可知,F的方向與細線垂直時有最小值,且最小值為Fmin=mgsinθ=,故選B。例5 (2025·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上開學聯考)如圖所示,用一根輕質細繩將重為10 N的畫框對稱懸掛在豎直墻上,畫框上兩個掛釘間的距離為0.5 m。若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10 N,要使繩不會被拉斷,繩子的最短長度為( )A. m B.0.5 mC. m D.1.0 m[答案] C[解析] 對畫框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受到重力G和大小相等的兩根細繩的拉力F1、F2的作用,當F1=F2=Fmax=10 N時,對應于細繩不被拉斷的最短長度L,設此時F1和F2與豎直方向的夾角都為θ,由平衡條件知2Fmaxcosθ=G=10 N,解得cosθ=0.5,設畫框上兩個掛釘間的距離為d,則繩子的最短長度為L=×2=== m,故選C。課時作業[A組 基礎鞏固練]1.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水平桌面上,通過定滑輪懸掛一個重為10 N的物體B,且已知物體A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4 N。要使A靜止,需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1,則力F1的取值可以為( )A.3 N B.7 NC.15 N D.17 N答案:B解析:對A受力分析,當A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水平向左時,力F1最小,此時F1min+Ff=mBg,解得F1min=6 N;當A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水平向右時,力F1最大,此時F1max-Ff=mBg,解得F1max=14 N,所以力F1的取值范圍是6 N≤F1≤14 N,故A、C、D錯誤,B正確。2.(2025·浙江省嘉興市高三上9月基礎測試)(多選)如圖所示,用三根相同細線a、b、c將重力均為G的兩個燈籠1和2懸掛起來。兩燈籠靜止時,細線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細線c水平。則( )A.a中的拉力大小為GB.c中的拉力大小為GC.b中的拉力小于c中的拉力D.b中的拉力大于c中的拉力答案:AD解析:將兩燈籠看作一個整體,對整體受力分析,如圖1所示,根據平衡條件可得Facos30°=2G,Fasin30°=Fc,解得Fa=G,Fc=G,故A正確,B錯誤;對燈籠2受力分析,如圖2所示,根據平衡條件和勾股定理可得Fb=>Fc,故C錯誤,D正確。3.碗內部為半球形,半徑為R,碗口水平。生米粒與碗內側的動摩擦因數為μ,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靜止于碗內的生米粒與碗口間的最小距離d為( )A.R B.RC.R D.R答案:D解析:設生米粒的質量為m,當生米粒受到碗的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時,靜止于碗內的生米粒與碗口的距離最小,設此時碗對生米粒的支持力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作出生米粒的受力分析示意圖如圖所示,根據平衡條件有mgcosθ=fm,FN=mgsinθ,又fm=μFN,聯立解得μ=,則sinθ=,根據幾何關系有sinθ=,可得d=R,故D正確。4.如圖所示,帶有孔的小球A套在粗糙水平直桿上,與正下方的小球B通過輕繩連接,處于靜止狀態,給小球B施加水平力F使其緩慢上升,直到小球A剛要滑動。在此過程中( )A.水平力F的大小先增大后減小B.桿對小球A的支持力增大C.輕繩對小球B的拉力增大D.桿對小球A的摩擦力先變小后變大答案:C解析:對小球B受力分析,受水平力F、重力mg和輕繩的拉力FT,根據平衡條件,三個力可以構成首尾相連的矢量三角形,如圖所示,可知F=mgtanθ,FT=,其中mg保持恒定,隨著小球B緩慢上升,θ逐漸增大,則水平力F增大,輕繩對小球B的拉力FT增大,故A錯誤,C正確;對A、B兩球整體受力分析,受重力G總、水平力F、桿的支持力FN和靜摩擦力f的作用,根據平衡條件,在豎直方向有FN=G總,在水平方向有f=F,隨著小球B緩慢上升,G總保持不變,水平力F增大,則桿對小球A的支持力不變,摩擦力增大,故B、D錯誤。5.(2024·湖北高考)如圖所示,兩拖船P、Q拉著無動力貨船S一起在靜水中沿圖中虛線方向勻速前進,兩根水平纜繩與虛線的夾角均保持為30°。假設水對三艘船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大小均為f,方向與船的運動方向相反,則每艘拖船發動機提供的動力大小為( )A.f B.fC.2f D.3f答案:B解析:設纜繩上的拉力大小為T,每艘拖船發動機提供的動力大小為F。在水平面內,對S受力分析如圖1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2Tcos30°=f,解得T=f;在水平面內,對P受力分析如圖2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F沿運動方向的分力大小Fx=f+Tcos30°,F沿垂直運動方向的分力大小Fy=Tsin30°,且F=,聯立解得F=f,故B正確。6.(2025·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上10月一診)(多選)如圖所示,半徑相同、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E和半圓柱體M靠在一起,E、M之間無摩擦力,E的重力為G,M下表面粗糙,E、M均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現過E的軸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可緩慢地將E拉離地面一直滑到M的頂端,整個過程中,M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從E離開地面一直滑到M頂端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面所受M的壓力逐漸增大B.地面對M的摩擦力逐漸減小C.拉力F的大小從2G逐漸減小為0D.E、M間的壓力從2G逐漸減小到G答案:BD解析:圓柱體E在重力G、拉力F和半圓柱體的支持力N的作用下處于動態平衡狀態,這三個力構成封閉的矢量三角形,如圖所示,設N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由幾何關系可知,F=Gtanθ,N=,在E離開地面一直滑到M頂端的過程中,θ從60°逐漸減小到0°,可知拉力F的大小由G逐漸減小到0,E、M間的壓力從2G逐漸減小到G,故C錯誤,D正確;以E和M整體為研究對象,由平衡條件可知,地面對M的支持力大小等于E和M的重力之和,地面對M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F的大小,所以地面對M的摩擦力隨拉力F的減小而減小,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地面所受M的壓力不變,故A錯誤,B正確。7.(2021·湖南高考)質量為M的凹槽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內壁為半圓柱面,截面如圖所示,A為半圓的最低點,B為半圓水平直徑的端點。凹槽恰好與豎直墻面接觸,內有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用推力F推動小滑塊由A點向B點緩慢移動,力F的方向始終沿圓弧的切線方向,在此過程中所有摩擦均可忽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推力F先增大后減小B.凹槽對滑塊的支持力先減小后增大C.墻面對凹槽的壓力先增大后減小D.水平地面對凹槽的支持力先減小后增大答案:C解析:對滑塊受力分析,設推力F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凹槽對滑塊的支持力為N,由平衡條件有F=mgsinθ,N=mgcosθ,滑塊從A點緩慢移動到B點的過程中,θ由0°增大到90°,則推力F逐漸增大,支持力N逐漸減小,A、B錯誤;對凹槽與滑塊整體受力分析,墻面對凹槽的壓力為FN=Fcosθ=mgsinθcosθ=mgsin2θ,則θ由0°增大到90°的過程中,墻面對凹槽的壓力FN先增大后減小,C正確;水平地面對凹槽的支持力為N地=(M+m)g-Fsinθ=(M+m)g-mgsin2θ,則θ由0°增大到90°的過程中,水平地面對凹槽的支持力N地逐漸減小,D錯誤。8.如圖所示,小球A、B大小相同,質量分別為2m和3m,A、B之間用細絲線相連,再用細絲線將A豎直懸掛。現整個裝置受到水平向右的風力影響,且A、B兩球受到的風力大小相同,絲線不受風力的作用,則兩球達到平衡后的位置可能是( )答案:B解析:設A、B球受到的風力大小均為F風,將兩球看成一個整體,根據平衡條件可得,上邊絲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滿足tanθ=;以B球為研究對象,根據平衡條件可得,下邊絲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α滿足tanα=,則有tanθ>tanα>0,即θ>α>0,故選B。9.在樓房維修時,為防止重物碰撞陽臺,工人經常使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提升重物。跨過光滑定滑輪的a繩和b、c繩連結在O點,工人甲拉動a繩的一端使重物上升,工人乙在地面某固定位置用力拉著b繩的一端,保證重物沿豎直方向勻速上升,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繩的拉力先變大后變小B.b繩的拉力越來越小C.工人乙對地面的壓力越來越大D.工人乙對地面的摩擦力越來越大答案:D解析:如圖所示,重物沿豎直方向勻速上升時,O點受到c繩的拉力的大小始終等于重物的重力,a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變大,b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變小,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可知a、b繩中的拉力都變大,A、B錯誤;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工人乙受到的b繩拉力沿豎直方向的分量越來越大,根據平衡條件可知地面對乙的支持力越來越小,結合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工人乙對地面的壓力越來越小,C錯誤;由于a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越來越大,a繩的拉力也越來越大,所以其水平方向上的分力越來越大,對重物和工人乙整體分析,根據平衡條件可知工人乙水平方向上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等于a繩沿水平方向的分力,所以工人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越來越大,結合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工人乙對地面的摩擦力越來越大,D正確。[B組 綜合提升練]10.(2024·湖南省婁底市高三下一模)如圖所示,用輕質網兜將一質量均勻的球體懸掛在豎直木板的A點,輕繩與木板之間的夾角為α=30°,將木板以底端為軸順時針緩慢轉動直至木板水平,轉動過程中繩與木板之間的夾角保持不變,忽略一切摩擦,球體的重力為9 N,設木板對球體的支持力為FN、繩上的拉力為FT,在木板轉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N的最小值為3 NB.FN的最大值為9 NC.當木板轉動60°時,FN是FT大小的三倍D.當木板轉動30°時,FN與FT大小相等答案:D解析:當木板轉過的角度為θ時,球體的受力如圖1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FT、FN和mg可以構成首尾相接的矢量三角形,如圖2所示,根據正弦定理可得==,其中α=30°,得FT=mg,FN=mg。在木板轉動過程中,θ由0°逐漸增大到90°,α+θ從30°逐漸增大到120°,可知木板對球體的支持力FN先增大后減小,且θ=0°時FN最小,最小值為FNmin=mg=3 N,A錯誤;當木板轉動60°即θ=60°時,α+θ=90°,此時FN最大,最大值FNmax=mg=6 N,此時FT=mg=3 N,則FN是FT大小的二倍,B、C錯誤;當木板轉動30°即θ=30°時,FT=mg=9 N,FN=mg=9 N,則FN與FT大小相等,D正確。11.(多選)筷子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標志之一,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曾夸贊說:“筷子如此簡單的兩根木頭,卻精妙絕倫地應用了物理學杠桿原理。”如圖所示,用筷子夾住質量為m的小球,兩根筷子均在豎直平面內,且筷子和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θ。已知小球與筷子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為g,小球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筷子對小球的最小壓力是B.當θ增大時,筷子對小球的最小壓力一定增大C.當θ減小時,筷子對小球的最小壓力一定增大D.要想用筷子夾住小球,必須滿足μ>tanθ答案:BD解析:對小球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小球受力平衡,豎直方向有:2fcosθ=mg+2Nsinθ,f≤fmax=μN,解得:N≥,故筷子對小球的最小壓力為,A錯誤;根據Nmin=,可知當θ增大時,筷子對小球的最小壓力一定增大,故B正確,C錯誤;要想用筷子夾住小球,則Nmin=>0,則μcosθ-sinθ>0,即必須滿足μ>tanθ,故D正確。12.(2024·江蘇省南通市高三下模擬預測)如圖所示,山上一條輸電導線架設在兩支架間,M、N分別為導線在支架處的兩點,P為導線最低點,MP部分導線重力較大,則這三處導線中的張力FM、FN、FP大小關系是( )A.FM>FN>FP B.FM>FP>FNC.FN>FP>FM D.FN>FM>FP答案:A解析:由題意可知,P點為導線的最低點,所以P點的切線沿水平方向。對MP部分導線受力分析如圖1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FM=,對PN部分導線受力分析如圖2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FN=,又GMP>GPN,可得FM>FN>FP,故選A。[C組 拔尖培優練]13.質量為m=10 kg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它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取g=10 m/s2,其受到一個與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的拉力F,如圖所示,為使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F的最小值以及此時θ分別是( )A.50 N 30° B.50 N 60°C. N 30° D. N 60°答案:A解析:解法一:對木箱受力分析,木箱受重力mg、拉力F、地面的支持力N和滑動摩擦力f作用,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平衡條件得:Fcosθ=f,Fsinθ+N=mg,又f=μN,聯立解得:F==,其中tanα==,α=60°,由數學知識可知,當θ+α=90°,即θ=30°時F有最小值,且最小值為:Fmin== N=50 N,故A正確,B、C、D錯誤。解法二:四力平衡轉化為三力平衡,再結合圖解法分析。f與N的合力F合方向不變,木箱在F合、重力mg和拉力F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當F的方向與F合的方向垂直時,F最小,如圖所示。設F合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β,則tanβ==μ,β=30°,Fmin=mgsinβ=mg=50 N,此時θ=β=30°,故選A。13(共44張PPT)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4講 專題:多物體平衡問題共點力平衡的臨界與極值問題目錄123考點一 多物體平衡問題考點二 共點力平衡的臨界與極值課時作業考點一 多物體平衡問題對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組成的系統的平衡問題,分析外力對系統的作用時,宜用整體法;而在分析系統內各物體(或一個物體各部分)間的相互作用時常用隔離法。對一些較復雜的問題,通常需要多次選取研究對象,交替使用整體法和隔離法。解析 設輕繩的拉力為F,以人與吊籃組成的整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條件有2F=(m+M)g,將m=10 kg、M=50 kg代入解得F=300 N;再對人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條件有F+FN=Mg,解得FN=200 N,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該人對吊籃的壓力大小為200 N,故B正確,A、C、D錯誤。例1 如圖所示,一輕繩跨過光滑的定滑輪,一端與質量為10 kg的吊籃相連,另一端被站在吊籃里質量為50 kg的人握住,整個系統懸于空中并處于靜止狀態。重力加速度g=10 m/s2,滑輪兩側的輕繩均處于豎直方向,則該人對吊籃的壓力大小為( )A.150 N B.200 N C.300 N D.350 N解析 對物體B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墻面對B的作用力N和A對B的支持力N′的作用,如圖1所示。當A向左移動少許后,N′的方向向右上方偏轉,根據圖1可知N′和N都減小,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B對A的作用力減小,故A、B錯誤;對A、B整體受力分析,受到總重力G、地面的支持力FN、地面的摩擦力f和墻面的作用力N的作用,如圖2所示。根據平衡條件,有f=N,FN=G,故地面的支持力不變,地面的摩擦力f隨著墻面對B的作用力N的減小而減小,故C錯誤,D正確。考點二 共點力平衡的臨界與極值問題1.臨界問題臨界問題常見的種類:(1)由靜止到運動,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2)繩子恰好繃緊,拉力F=0。(3)剛好離開接觸面,彈力F彈=0。2.極值問題在力的變化過程中存在力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解決共點力平衡中的臨界問題和極值問題的方法(1)極限法:首先要正確地進行受力分析和變化過程分析,找出平衡的臨界點和極值點;臨界條件必須在變化中去尋找,不能停留在一個狀態來研究臨界問題,而要把某個物理量推向極端,即極大或極小。(2)物理分析法:根據物體的平衡條件,作出力的矢量圖(力的平行四邊形或力的矢量三角形),通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在力的矢量圖上進行動態分析,確定最大值或最小值。(3)數學分析法:通過對問題的分析,依據物體的平衡條件寫出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或畫出函數圖像),用數學方法求極值(如求二次函數極值、公式極值、三角函數極值)。課時作業[A組 基礎鞏固練]1.如圖所示,物體A放在水平桌面上,通過定滑輪懸掛一個重為10 N的物體B,且已知物體A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4 N。要使A靜止,需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1,則力F1的取值可以為( )A.3 N B.7 NC.15 N D.17 N解析:對A受力分析,當A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水平向左時,力F1最小,此時F1min+Ff=mBg,解得F1min=6 N;當A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水平向右時,力F1最大,此時F1max-Ff=mBg,解得F1max=14 N,所以力F1的取值范圍是6 N≤F1≤14 N,故A、C、D錯誤,B正確。4.如圖所示,帶有孔的小球A套在粗糙水平直桿上,與正下方的小球B通過輕繩連接,處于靜止狀態,給小球B施加水平力F使其緩慢上升,直到小球A剛要滑動。在此過程中( )A.水平力F的大小先增大后減小B.桿對小球A的支持力增大C.輕繩對小球B的拉力增大D.桿對小球A的摩擦力先變小后變大6.(2025·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上10月一診)(多選)如圖所示,半徑相同、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E和半圓柱體M靠在一起,E、M之間無摩擦力,E的重力為G,M下表面粗糙,E、M均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現過E的軸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可緩慢地將E拉離地面一直滑到M的頂端,整個過程中,M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從E離開地面一直滑到M頂端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面所受M的壓力逐漸增大B.地面對M的摩擦力逐漸減小C.拉力F的大小從2G逐漸減小為0D.E、M間的壓力從2G逐漸減小到G7.(2021·湖南高考)質量為M的凹槽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內壁為半圓柱面,截面如圖所示,A為半圓的最低點,B為半圓水平直徑的端點。凹槽恰好與豎直墻面接觸,內有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用推力F推動小滑塊由A點向B點緩慢移動,力F的方向始終沿圓弧的切線方向,在此過程中所有摩擦均可忽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推力F先增大后減小B.凹槽對滑塊的支持力先減小后增大C.墻面對凹槽的壓力先增大后減小D.水平地面對凹槽的支持力先減小后增大8.如圖所示,小球A、B大小相同,質量分別為2m和3m,A、B之間用細絲線相連,再用細絲線將A豎直懸掛。現整個裝置受到水平向右的風力影響,且A、B兩球受到的風力大小相同,絲線不受風力的作用,則兩球達到平衡后的位置可能是( )9.在樓房維修時,為防止重物碰撞陽臺,工人經常使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提升重物。跨過光滑定滑輪的a繩和b、c繩連結在O點,工人甲拉動a繩的一端使重物上升,工人乙在地面某固定位置用力拉著b繩的一端,保證重物沿豎直方向勻速上升,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繩的拉力先變大后變小B.b繩的拉力越來越小C.工人乙對地面的壓力越來越大D.工人乙對地面的摩擦力越來越大解析:如圖所示,重物沿豎直方向勻速上升時,O點受到c繩的拉力的大小始終等于重物的重力,a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變大,b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變小,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可知a、b繩中的拉力都變大,A、B錯誤;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工人乙受到的b繩拉力沿豎直方向的分量越來越大,根據平衡條件可知地面對乙的支持力越來越小,結合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工人乙對地面的壓力越來越小,C錯誤;由于a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越來越大,a繩的拉力也越來越大,所以其水平方向上的分力越來越大,對重物和工人乙整體分析,根據平衡條件可知工人乙水平方向上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等于a繩沿水平方向的分力,所以工人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越來越大,結合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工人乙對地面的摩擦力越來越大,D正確。[B組 綜合提升練]10.(2024·湖南省婁底市高三下一模)如圖所示,用輕質網兜將一質量均勻的球體懸掛在豎直木板的A點,輕繩與木板之間的夾角為α=30°,將木板以底端為軸順時針緩慢轉動直至木板水平,轉動過程中繩與木板之間的夾角保持不變,忽略一切摩擦,球體的重力為9 N,設木板對球體的支持力為FN、繩上的拉力為FT,在木板轉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N的最小值為3 NB.FN的最大值為9 NC.當木板轉動60°時,FN是FT大小的三倍D.當木板轉動30°時,FN與FT大小相等12.(2024·江蘇省南通市高三下模擬預測)如圖所示,山上一條輸電導線架設在兩支架間,M、N分別為導線在支架處的兩點,P為導線最低點,MP部分導線重力較大,則這三處導線中的張力FM、FN、FP大小關系是( )A.FM>FN>FPB.FM>FP>FNC.FN>FP>FMD.FN>FM>F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講 專題:多物體平衡問題 共點力平衡的臨界與極值問題.docx 第4講 專題:多物體平衡問題 共點力平衡的臨界與極值問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