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理第講 牛頓第二定律的綜合應用(對應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相關內容及問題) 第四章第5節,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可以研究哪兩類問題?提示: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和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 第四章[復習與提高]A組T9(1)。提示:標注如圖所示。以加速度的方向向上為正,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mg=ΔF=ma,即a=g=g,式中G=1.0 N。若指針指在C處,則F=0.9 N,ΔF=-0.1 N所以a=-1.0 m/s2。因為彈簧彈力隨彈簧伸長量均勻變化,所以加速度隨彈簧伸長量均勻變化,加速度的刻度等間隔均勻分布。 第四章[復習與提高]B組T1。提示:應用牛頓運動定律求瞬時加速度,理解彈簧的形變是一個漸變過程。在剪斷細繩的瞬間,彈簧的彈力不變,而細繩對小球A的拉力突變為0。考點一 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問題1.兩種模型物體的加速度與其所受合力具有因果關系,物體的加速度總是隨其所受合力的變化而變化,具體可簡化為以下兩種模型:2.求解瞬時性問題的一般思路例1 如圖所示,物塊1的質量為3m,物塊2的質量為m,兩者通過一輕質彈簧相連,整個系統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處于靜止狀態。現將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設抽出后的瞬間,物塊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有( )A.a1=0,a2=g B.a1=g,a2=gC.a1=0,a2=4g D.a1=g,a2=4g[答案] C[解析] 抽出木板前,對物塊1受力分析可知,彈簧對物塊1的彈力F=3mg,方向豎直向上;對物塊2受力分析可知,彈簧對物塊2的彈力大小為3mg,方向豎直向下。抽出木板的瞬間,彈簧的彈力不變,物塊1所受的合力仍然為零,則其加速度a1=0;物塊2受重力和彈簧向下的彈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a2==4g,故C正確,A、B、D錯誤。例2 (2025·浙江省金華金麗衢十二校高三上第一次聯考)如圖所示,用輕彈簧將質量為4m和2m的A、B兩個小球相連,B的上端通過輕繩懸掛于天花板,兩小球均處于靜止狀態。重力加速度為g,若將輕繩剪斷,則剪斷瞬間A和B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 )A.g,g B.0,2gC.3g,0 D.0,3g[答案] D[解析] 剪斷輕繩前,對A受力分析,由平衡條件可知F彈=4mg,若將輕繩剪斷,由于彈簧的彈力不發生突變,所以剪斷瞬間A還是處于平衡狀態,加速度大小為0,對B,由牛頓第二定律有2mg+F彈=2maB,解得B的加速度大小aB=3g,故選D。考點二 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1.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確定物體的受力情況。2.解決兩類基本問題的方法以加速度為“橋梁”,由運動學公式和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體邏輯關系如圖: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的解題步驟例3 (2025·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高三上模擬)人類從事滑雪活動已有數千年歷史,滑雪愛好者可在雪場上輕松、愉快地滑行,飽享滑雪運動的樂趣。如圖所示,一名滑雪愛好者以v0=1 m/s的初速度沿山坡勻加速直線滑下,山坡的傾角為θ=30°。若人與滑板的總質量為m=60 kg,受到的總阻力為f=60 N,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滑雪愛好者加速度的大小;(2)3 s內滑雪愛好者下滑位移的大小;(3)3 s末滑雪愛好者的速度大小。[答案] (1)4 m/s2 (2)21 m (3)13 m/s[解析] (1)設滑雪愛好者加速度的大小為a,在沿山坡方向,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gsin30°-f=ma解得a=4 m/s2。(2)由運動學公式得,t=3 s內滑雪愛好者下滑位移的大小x=v0t+at2解得x=21 m。(3)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t=3 s末滑雪愛好者的速度大小v=v0+at解得v=13 m/s。例4 (2025·云南省紅河州、文山州高三上復習檢測)滑梯是游樂園中常見的游樂設施,圖a為某游樂園中的大型滑梯,其滑板部分可簡化為圖b所示。滑板長L=6 m,其頂端距地面的高度h=3.6 m,底端與具有防護作用的水平地墊平滑連接。一質量m=30 kg的小孩從滑板頂端沿滑板由靜止滑下,到達底端時的速度大小v=4 m/s。已知小孩與水平地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8,g取10 m/s2。求:(1)小孩沿滑板下滑的加速度大小;(2)小孩與滑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3)為確保小孩的人身安全,水平地墊至少應為多長?[答案] (1) m/s2 (2) (3)1 m[解析] (1)設小孩沿滑板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a,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與位移的關系可得v2-0=2aL解得a= m/s2。(2)設小孩與滑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滑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垂直于滑板方向,根據平衡條件可知,小孩所受支持力FN=mgcosθ則小孩所受滑動摩擦力f=μFN沿滑板方向,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sinθ-f=ma又根據幾何關系有sinθ=,cosθ=聯立解得μ=。(3)小孩滑到水平地墊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小孩與水平地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小孩在水平地墊上滑行時加速度大小為a′,滑行距離為L′,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ma′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0-v2=-2a′L′聯立解得L′=1 m可知水平地墊長度至少為1 m。動力學多過程問題的解題步驟 (1)將“多過程”分解為許多“子過程”,各“子過程”間由“銜接點”連接。 (2)對各“子過程”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必要時畫出受力圖和過程示意圖。 (3)根據“子過程”“銜接點”的模型特點選擇合理的物理規律列方程。 (4)分析“銜接點”速度、加速度等的關聯,確定各“子過程”間的時間關聯、位移關聯,并列出相關的“過程性”與“狀態性”輔助方程。 (5)聯立方程組,分析求解,對結果進行必要的驗證或討論。考點三 動力學的圖像問題1.常見的動力學圖像v t圖像、a t圖像、F t圖像、F a圖像等。2.圖像問題的類型(1)已知物體的受力、速度或加速度的變化圖像,分析物體的運動或受力情況。(2)由已知條件確定某物理量的變化圖像。3.解題策略(1)分清圖像的類別:即分清橫、縱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確圖像的物理意義。(2)注意圖像中的特殊點、斜率、面積所表示的物理意義:圖線與橫、縱坐標軸的交點,圖線的轉折點,兩圖線的交點,圖線的斜率,圖線與坐標軸或圖線與圖線所圍面積等所表示的物理意義。(3)明確能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把圖像與具體的題意、情境結合起來,應用物理規律列出與圖像對應的函數表達式,進而明確“圖像與公式”“圖像與過程”間的關系,以便對有關物理問題作出準確判斷。例5 (2023·全國甲卷)(多選)用水平拉力使質量分別為m甲、m乙的甲、乙兩物體在水平桌面上由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兩物體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甲和μ乙。甲、乙兩物體運動后,所受拉力F與其加速度a的關系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A.m甲m乙C.μ甲<μ乙 D.μ甲>μ乙[答案] BC[解析] 對物體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μmg=ma,整理可得F=ma+μmg,則可知F a圖像的斜率為m,縱截距為μmg;由題圖可看出,m甲>m乙,μ甲m甲g=μ乙m乙g,則μ甲<μ乙,故B、C正確。例6 一質量為m的乘客乘坐豎直電梯下樓,其位移s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0~t1時間內,v增大,FN>mgB.t1~t2時間內,v減小,FNC.t2~t3時間內,v增大,FND.t2~t3時間內,v減小,FN>mg[答案] D[解析] 由于s t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t1時間內,速度v不斷增大,即乘客做豎直向下的加速運動,處于失重狀態,則FNmg,C錯誤,D正確。課時作業[A組 基礎鞏固練]1.(2025·新疆普通高考適應性檢測高三上第一次模擬)2024年9月1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朱雀三號可重復使用垂直回收試驗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10公里級垂直起降返回飛行試驗。該火箭的質量將近70噸,在起飛后的大推力上升階段,火箭加速上升5公里,速度達到160 m/s,不考慮空氣阻力,則這個階段的平均推力最接近( )A.2×105 N B.9×105 NC.2×106 N D.9×106 N答案:B解析:火箭大推力上升階段,只考慮推力和重力作用,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mg=ma,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v2-0=2ah,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代入數據解得平均推力F=8.792×105 N≈9×105 N,故選B。2.(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四章第5節[練習與應用]T1改編)(多選)一個原來靜止的物體,質量是2 kg,受到兩個大小都是50 N且互成120°角的力的作用,此外沒有其他的力,關于該物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受到的合力為50 NB.物體的加速度為25 m/s2C.3 s末物體的速度為75 m/sD.3 s內物體發生的位移為125 m答案:AC解析:兩個夾角為120°的50 N的力,其合力仍為50 N,加速度a==25 m/s2,3 s末速度v=at=75 m/s,3 s內位移x=at2=112.5 m,故A、C正確,B、D錯誤。3.(2024·貴州高考)某研究人員將一鐵質小圓盤放入聚苯乙烯顆粒介質中,在下落的某段時間內,小圓盤僅受重力G和顆粒介質對其向上的作用力f。用高速相機記錄小圓盤在不同時刻的位置,相鄰位置的時間間隔相等,如圖所示,則該段時間內下列說法可能正確的是( )A.f一直大于G B.f一直小于GC.f先小于G,后大于G D.f先大于G,后小于G答案:C解析:由題圖可知,相等時間間隔內鐵質小圓盤的位移先增大后減小,可知鐵質小圓盤下落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以向下為正方向,則鐵質小圓盤的加速度a先正后負,設鐵質小圓盤的質量為m,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G-f=ma,可知f先小于G,后大于G,故選C。4.(2024·山東省濟南市高三下三模)某同學將排球墊起,排球以某一初速度豎直向上運動,然后下落回到出發點。已知排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大小恒定,豎直向上為正方向,下列描述排球的速度v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答案:B解析:設排球的質量為m,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為f,上升過程和下降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上和a下,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g+f=ma上,mg-f=ma下,解得a上=g+>a下=g-,由v t圖像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上升過程中圖像的斜率比下降過程中圖像的斜率大;又由于排球最終落回出發點,可知排球上升過程和下降過程的位移大小相等,由v t圖像中圖線與t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t軸上、下方圖線與t軸圍成的面積大小應相同。綜上所述,B可能正確,A、C、D錯誤。5.(2024·江蘇省泰州市高三下期初一模調研)如圖所示,半球形容器內有三塊不同長度的滑板AO′、BO′、CO′,其下端都固定于容器底部O′點,上端擱在容器側壁上,已知三塊滑板的長度BO′>AO′>CO′。若三個滑塊同時從A、B、C處開始由靜止下滑(忽略阻力),則( )A.A處滑塊最先到達O′點 B.B處滑塊最先到達O′點C.C處滑塊最先到達O′點 D.三個滑塊同時到達O′點答案:D解析:設半球形容器的半徑為R,滑板的傾角為θ,滑塊的質量為m,下滑時的加速度大小為a,則滑板的長度為L=2Rsinθ,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gsinθ=ma,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有L=at2,聯立解得t=2,可知滑塊從靜止釋放到滑到O′點所用的時間t與滑板的傾角θ和板的長度均無關,故三個滑塊同時到達O′點,故選D。6.(2025·四川省內江市高三上一模)如圖,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足夠長的斜面傾角為30°,其底端有一質量為2 kg的小物體,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經過一段時間t0后撤去拉力F,此后,小物體繼續沿斜面運動,再經過2t0返回到斜面底端,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拉力F的大小是( )A.14 N B.18 NC.20 N D.24 N答案:B解析:設拉力F作用時,小物體的加速度為a1,撤去拉力F后,小物體的加速度為a2,撤去拉力F瞬間,小物體的速度為v,取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撤去拉力F前,小物體的位移x=a1t,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gsin30°=ma1,從撤去拉力F至返回斜面底端,小物體的位移為-x=v·2t0+a2(2t0)2,其中v=a1t0,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gsin30°=ma2,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F=18 N,故選B。7.(2025·八省聯考陜西卷)如圖,質量均為m的兩個相同小球甲和乙用輕彈簧連接,并用輕繩L1、L2固定,處于靜止狀態,L1水平,L2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A.L1的拉力大小為mgB.L2的拉力大小為3mgC.若剪斷L1,該瞬間小球甲的加速度大小為gD.若剪斷L1,該瞬間小球乙的加速度大小為g答案:C解析:對甲和乙整體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L1的拉力大小為T1=2mgtan60°=2mg,L2的拉力大小為T2==4mg,故A、B錯誤。若剪斷L1,該瞬間彈簧的彈力不變,則小球乙所受的合力不變,仍為零,加速度為零;對小球甲受力分析,甲受到L2的拉力,豎直向下的重力mg和彈簧豎直向下、大小為mg的拉力,且在沿L2方向受力平衡,在垂直L2的方向,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小為a==g,故C正確,D錯誤。8.(2024·陜西省榆林市高三下一模)一個質量為2 kg的箱子靜止放在水平面上,箱子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5,給箱子一個水平恒定拉力,使箱子從靜止開始運動,經過2 s,箱子的位移為20 m。重力加速度g=10 m/s2,已知sin37°=0.6,cos37°=0.8,空氣阻力不計。(1)求拉力的大小;(2)若拉力大小不變,把拉力的方向改為與水平面成37°角斜向上,使箱子從靜止開始運動1 s后撤去拉力,求箱子運動的總位移。答案:(1)30 N (2)18.975 m解析:(1)設箱子的質量為m,箱子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水平拉力的大小為F,箱子的加速度大小為a,已知運動時間為t=2 s時位移為L=20 m,由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可知L=at2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μmg=ma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F=30 N。(2)以箱子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設拉力F作用時箱子的加速度為a1,運動時間為t1,拉力撤去后,箱子的加速度為a2,運動時間為t2。拉力F作用時,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cos37°-f=ma1其中滑動摩擦力f=μFN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FN=mg-Fsin37°剛撤去拉力時的速度v=a1t1位移L1=a1t撤去拉力后的運動過程,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ma2由運動學公式有0=v+a2t2勻減速階段箱子運動的位移L2=vt2+a2t箱子運動的總位移L′=L1+L2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L′=18.975 m。[B組 綜合提升練]9.(多選)如圖甲所示,一質量為1 kg的滑塊在一個沿斜面向下的外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其 t圖像如圖乙所示(x為滑塊運動的距離,t為滑塊運動的時間),斜面足夠長且始終保持靜止不動,且若撤去外力F,滑塊可沿斜面向下勻速運動,斜面傾角為37°,且sin37°=0.6,cos37°=0.8,則( )A.外力F的大小為2 NB.滑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75C.t=2 s時滑塊的速度大小為4 m/sD.t=2 s時滑塊的位移大小為8 m答案:BD解析:設滑塊的質量為m,滑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滑塊滑動過程所受支持力大小為FN,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在外力F作用下加速度大小為a,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x=v0t+at2,可得=v0+t,結合題圖乙可知,0~2 s內有=2 m/s2,解得a=4 m/s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mgsin37°-f=ma,若撤去F則滑塊受力平衡,有f=mgsin37°,又f=μFN=μmgcos37°,聯立解得μ=tan37°=0.75,F=4 N,故A錯誤,B正確;t=2 s時滑塊的速度大小v=at=8 m/s,位移大小x=at2=8 m,故C錯誤,D正確。10.(2024·陜西省西安市高三下一模)如圖,將光滑長平板的下端置于鐵架臺水平底座上的擋板P處,上部架在橫桿上。橫桿的位置可在豎直桿上調節,使得平板與底座之間的夾角θ可變。將小物塊由平板與豎直桿交點Q處靜止釋放,物塊沿平板從Q點滑至P處所用的時間t與夾角θ的大小有關。若θ由60°逐漸減小至45°,物塊的下滑時間t將( )A.逐漸減小 B.先減小后增大C.逐漸增大 D.先增大后減小答案:A解析:設物塊的質量為m,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gsinθ=ma,解得物塊下滑時的加速度大小為a=gsinθ,設P、Q的水平距離為d,由幾何關系可得,物塊下滑的距離為L=,由運動學公式有L=at2,解得t==,由數學知識可知,當θ由60°逐漸減小至45°時,sin2θ逐漸增大,則物塊的下滑時間t將逐漸減小,故選A。11.(2024·福建省寧德市高三上質優生聯考一模)(多選)如圖甲所示,輕質彈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疊放著兩個物體A、B,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用豎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體A上,使A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以系統靜止時的位置為坐標原點,豎直向上為位移x正方向,得到F隨x的變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物體A的質量m=2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物體B的質量為12 kgB.物體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1 m/s2C.F作用瞬間,A、B之間的彈力大小為8 ND.彈簧的勁度系數為80 N/m答案:BD解析:設物體B的質量為M,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物體A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靜止時彈簧壓縮量為x0,由胡克定律有kx0=(m+M)g,A、B分離之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k(x0-x)-(m+M)g=(m+M)a,整理得F=kx+(m+M)a,所以F隨x的變化圖像的斜率等于彈簧的勁度系數,結合圖乙可得k= N/m=80 N/m,故D正確;x=0時,有F=12 N=(m+M)a,A、B分離后,對A由牛頓第二定律得22 N-mg=ma,聯立解得a=1 m/s2,M=10 kg,故A錯誤,B正確;施加拉力F的瞬間,設A、B之間的彈力大小為FN,對A,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mg+FN=ma,其中F=12 N,解得FN=10 N,故C錯誤。[C組 拔尖培優練]12.(2024·廣東高考)如圖所示,輕質彈簧豎直放置,下端固定。木塊從彈簧正上方H高度處由靜止釋放。以木塊釋放點為原點,取豎直向下為正方向,木塊的位移為y,所受合外力為F,運動時間為t。忽略空氣阻力,彈簧在彈性限度內。關于木塊從釋放到第一次回到原點的過程中,其F y圖像或y t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答案:B解析:從木塊開始釋放到與彈簧剛接觸的過程中,即0≤y≤H的過程,木塊所受合外力為木塊的重力,即F=mg,則F保持不變;從木塊接觸彈簧到下落至最低點的過程中,即y>H的過程,根據力的合成和胡克定律有F=mg-k(y-H),則隨著y增大,F先均勻減小到0,后反向均勻增大;同理分析可知,上升過程的F y圖像與下落過程的F y圖像相同,故A錯誤,B正確。結合上述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在木塊下落H高度之前,木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逐漸增大,所以y t圖像斜率逐漸增大;從木塊下落H高度到下落至最低點的過程,木塊先向下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后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速度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小到0,所以y t圖像的斜率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小到0,到達最低點后,木塊向上運動,因為木塊下落過程與上升過程具有對稱性,所以其y t圖像如圖所示,故C、D錯誤。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講 牛頓第二定律的綜合應用.docx 第2講 牛頓第二定律的綜合應用.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