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慶市巴蜀中學教育集團初2026屆初二(下)半期歷史試卷(開卷本卷共兩個大題,滿分50分,與道德與法治學科共用9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按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1.歌曲是文學藝術的重要形式,許多歌曲也反映了歷史。歌曲《走進新時代》唱到:“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開始于()A.新解放區土地改革完成B.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可以參觀“震撼世界的較量”“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朝鮮戰場上的地下長城”“血戰上甘嶺”“鏖戰長津湖”等專題展覽。在“血戰上甘嶺”展廳,我們可以看到的展示圖片是(A.BD.3.下表所示為中國與印度、美國的鋼產量和發電量的比較。此表可以用于研究一五計劃實施的()項目中國印度美國(1952年產量)(1950年產量)(1950年產量)鋼產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發電量(人均)2.76千瓦時10.9千瓦時2949千瓦時A.目標B.成就C.背景D.意義4.老照片是歷史的見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下圖所示是拍攝于1954年的一張老照片,該會議的召開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是(A.實現了祖國大陸的統一B.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會議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D.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5.流行語是時代的腳印,從中我們能看出時代、社會與文化的變遷。下列符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流行語是(A.未來產業、人工智能B.招商引資、市場經濟C.抗美援朝,保家衛國D.“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初二歷史第1頁(共6頁)縱觀47年改革開放歷程,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請回答第6、7題。6.厘清歷史時序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基本方法。下圖為中國實行對外開放重大戰略示意圖。其中①②兩處對應的對外開放大事件分別是()1978年1980年1990年1992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①②南方談話A.設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江城市B.加入世貿組織、中共十四大召開C.設立經濟特區、建立浦東開發區D.建立浦東開發區、加入世貿組織7.下圖為《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該圖(A.展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全部歷程B.顯示了從農村到城市的開放特點C.體現了對外開放逐步擴大的特征D.反映了由北向南逐步開放的特征8.202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70年來新疆與祖國同奮進共成長,天山南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疆經濟總量從1952年的7.91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2萬憶元,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增長了200倍,年均增長8.3%;人均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166元,增長到2018年的4.9萬元,增長了37.7倍,年均增長5.7%。以上材料說明了()A.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C.新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矚目成就D.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促進民族地區發展9.1979年新年伊始《告臺灣同胞書》呼吁海峽兩岸和平統一;2009年6月30日,臺灣當局開放大陸資本赴臺投資;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晤,開創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以上信息旨在說明(A.兩岸經濟貿易往來得到持續不斷的增長B.海峽兩岸同心協力為兩岸創造美好未來C.兩岸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交往障礙得以根除D.“一國兩制”的構想已經在臺灣成功實施10.下圖是某同學在學習了“新中國外交的發展歷程”后繪制的思維導圖。這一發展歷程反映出中國()初二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