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屆高三年級月份臨考沖刺卷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C.儒家治國理念影響政府決策注意事項:D.黃老學說推動社會經濟發展4.如表是三國兩晉南北朝各地水利工程數量表,這體現了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地區陜河山河甘四江安浙江福湖云題卡上。西南國北肅蘇藏江西建北南合計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三國210111133224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兩晉4122312116南北朝138421120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A.社會環境整體趨向穩定B.人民勞役負擔逐漸加重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C南方農業經濟不斷發展D.政府加強對水患的治理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5.當代史學大師陳寅格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指出,“進士試雖設于隋代,而其時特見尊重,以為全國人民出仕之唯正途,實始于唐高宗之代,即武曌(武則天)專政之時。”即唐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高宗時期,武后專政之時,進士科才成為文人進人仕途的唯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一正途。據此可知,唐政府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求的。A.繁榮詩歌藝術B.改革選官制度1,考古發現顯示,陶寺文化采取更廣泛的“熔合”策略,核心C.發揚光大儒學D.打擊門閥政治內容包括:吸收“萬邦”的優秀文明成果,“熔合”為更成熟6.康熙帝對西方科學尤其是數學很感興趣。他以多位來華的禮儀制度;以核心引領者的地位推動“萬邦”一體化進傳教士為師,向他們虛心學習數學知識。他勤于練習,善程;以“光被四表”式的文化懷柔為一體化的基本方略。于思考,從歐幾里得定律證明到立體幾何求解,從平方到據此可知,陶寺的領導者很可能開方,從繪圖到計算,無不精通。甚至撰寫數學論文《三A.胸懷“協和萬邦”的政治理想并付諸實踐角形推算法論》。這一現象反映出B.欲初步構建中央集權式的理想的中國A統治者推崇“西學東源”B.中國社會在醞釀轉型C.建立中國歷史上卓期統一的奴隸制國家C.西學東漸的繼續發展D.西方科技革命的影響D.推動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最初的中國”7.咸豐十年(1860年11月),奕 等奏請成立“總理各國事2據《史記·周本紀》載:周武王滅商后,封紂王之子武庚務衙門”,專理對外事務,并表示“俟軍務肅清,外國事務(祿父)于殷,同時“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較簡,即行裁撤,仍歸軍機處辦理,以符舊制”。可事實是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周公二次總理衙門不僅沒裁撤,反而越辦越龐大,越辦越規范,最東征之后,又“以微子開(帝紂之庶兄)代殷后,國于宋”。終在清末新政中發展為外務部。其主要原因是西周統治者此舉旨在A.民族矛盾的激化B.外重內輕的影響A.強化血緣等級關系B.鞏固官僚政治統治C.漢族官僚的崛起D.國家治理的需要C.推廣周代禮樂制度D.彰顯天下共主地位8.1903年,近代中國啟蒙先驅梁啟超先生在《新民叢報》上3.公元前81年,在漢帝國的京城,舉行了一次歷史上非常發表《論尚武》一文指出:“夫當日羅馬之智識程度,豈不著名的辯論大會,史稱“鹽鐵會議”。會上,賢良文學60高出于蠻族萬萬哉?然柔弱之文明,卒不能抵野蠻之武多人與以御史大夫桑弘羊為首的政府官員展開了激烈爭力。然廁尚武者國民之元氣,國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論。賢良文學全面抨擊了漢武帝時制定的經濟政策:要賴以維持者也。鳴呼!生存競爭,優勝劣敗,吾望我同胞求“罷鹽鐵、酒榷、均輸,認為實行鹽鐵等官營政策是“寫練其筋骨,習于勇力,無奄然頹憊以坐廢也!”據此可知,民爭利,提出“外不障海澤以便民用,內不禁刀幣以通民梁啟超先生發表上述觀點的主要意圖是施”的放任主張。會議結果,廢除了全國的酒類專賣和關A.學習西方進行變法以圖強內鐵官。這表明B.要求國人健身強志以救國A.西漢鹽鐵官營政策弊大于利C.恢復昔日尚武的文化傳統B.工商業者的政治影響力提高D.激勵社會各界以救亡圖存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福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