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2024-2025學年度泉州市初中畢業班模擬考試(二)初三歷史2025.05(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考試形式:閉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表1良渚文化與陶寺文化信息表(部分)名稱良渚文化陶寺文化國家形態早期國家或復雜首邦早期國家雛形農業稻作農業為主粟作農業為主蒸葬反山墓地:九座大墓分等級大墓隨葬彩陶、禮器:平民墓僅陶器表1說明,當時A.中華文明初步發展B.等級界限難以逾越C.跨地域文化交流互鑒D.農業技術領先于世界2.圖1~圖2為商代婦好墓出土的背銅器代表。這反映子商代A.王權與神權結合B.未形成中央集權C.具備較成熟的文字系統圖1婦好雞尊圖2婦好青鋼餓D.相對發達的手工業技術3.戰國時期,齊國學宮的祭酒(主管)由眾人推舉各學派名流來擔任,且齊國國君不直接干預教學與學術研究。這說明稷下學宮A.思想自由B.尊崇儒術C.崇尚權威D.依附權貴4.秦朝推行“半兩錢”,“重如其文”(錢文重量與錢重一致),要求鑄造工藝高度規范,難以仿制。這一舉措旨在A.提高后世錢幣的鑄造工藝B.規范銅錢的輕重和大小C.鞏固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D.確立外圓內方錢幣形制初三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5、公元123年,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繼續行使管迎西域的職權。這裘明,東漢A.采取朝貢外交模式B.始終乘承天期上國觀念C.推行郡國并行惻度D.維護對西域的有效治理6.七夕節成型于漢朝,到南北朝時,各朝都有舉行慶祝七夕節的盛大活動,南朝是全民乞巧,而北朝還會舉辦騎射活動。這反映了A.民族文化不斷交融B.邊境貿易日趨繁榮C.胡服騎射成為時尚D.傳統節日種類繁多7.南北朝時期,荊楚地區已有“五月五日競波,俗為屈原投汨羅日”的活動。唐代,競波成為規模盛大的祈福活動,有“大夫沉楚水,千祀國人哀”之說。據此可知,該活動A.提升民眾生活質量B。推崇競技體育之美C:促進唐朝詩歌繁榮D.弘揚愛國主義精神8.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有宋五嫂魚羹、王媽媽茶腳、王小姑酒店等以女性命名的著名店輔。對此理解正確的是,宋代A.城市的商業功能十分完備B.男尊女卑的觀念已被摒棄C.女性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D.坊市發展已打破時空限制9.據記載,(朱元璋)洪武十七年(1384年)丸月十四日至口十一日,他共處理奏章1160件,涉及事項3291件,平均每天要決斷400多件政務,即使他勤政不輟,仍力不從心。這可用來說明明朝A,擴大六部權限,分散決策壓力B.恢復丞相制,分理朝政C.建立新的中央輔政體制必要性D.推行“票擬”制度意義10.自金瓶掣簽制度確立以來,共有11位達賴、班禪轉世,其中有5位經當時中央政府特批免簽,其余6位均由金瓶樂簽認定。這A.促進了古代選官制度變革B.平定擾亂地方的分離勢力C.維護國家對西藏的管軸權D.體現了民族區域自治原則11.《資政新篇》主張興辦近代交通運輸、銀行、保險等,鼓勵和保護科技發明,這與中國傳統“重農抑商”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說明《資政新篇》A.脫離實際缺乏可行性B.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C.扭轉太平天國的危局D.維護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初三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