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龍華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調研測試試題說明:1.答題前,請將學校、班級和姓名用規定的筆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好。2.全卷共6頁??荚嚂r間90分鐘,滿分100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寫在本試卷或草 稿紙上,其答案一律無效。3.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歷 史(2025.5)一、單項選擇題 。 (17小題,每小題2分,共 34分 。 )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只有一項符合題意。 請你選出正確選項, 并用 2B 鉛筆在答題卡上將該題相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1、深圳大梅沙遺址發掘出了新石器時代遺存和青銅時代遺存,在這里的10座春秋戰國時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些青銅器(如圖1所示),包括短劍、 長矛、 短矛、 鉞等。 這反映出當時( )。A.青銅制造技術高超B.階級分化非常明顯C.戰爭攻伐比較頻繁圖 1D.農業文明高度發達2祖沖之在圓周率研究中延續劉徽“割圓術”的極限思維,以正六邊形為起點, 逐步計算到正24576邊形, 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 并創造性提出“密率”355/113這一高效分數近似值。 這體現出祖沖之( )。A. 依賴個人毅力突破計算極限B. 重視實用技術忽略理論研究C. 繼承了前人成果并有所創新D.在天文歷法方面的成就巨大3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下列詩詞中描述這一節日的是( )。A.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B.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C.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D.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4 某同學在進行中國古代史復習時繪制了一條如下的時間軸,他正在復習的內容是( )。隋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創立 完善 發展 僵化 廢除A. 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c. 科舉制 D. 行省制5 在中國、 越南、 馬來西亞、 柬埔寨四國的語言中, 存在一批發音或含義“神同步” 的詞匯,如豆腐、 交通、 龍 眼、 清明等。 這表明( )。A. 亞洲語言起源于共同原始語系B. 中外長期往來促進了文化交融C.現代互聯網技術推動語言趨同D. 自然地理環境會影響語言演變6張謇在經營大生紗廠時, 因招股失敗被迫接受“官商合辦” , 一戰后受外資擠壓虧損嚴重,最終因債務危機被官僚資本接管。 這些經歷說明( )。A. 實業救國潮流已經蔚然成風B.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艱辛C. 早期近代化的初步探索失敗D. 民族企業家充滿了家國情懷7. 1941 年 6月蘇德戰爭爆發后, 中共中央迅速指示東江抗日游擊隊開展國際友人營救工作,先后救出英國、 美 國、 印度等國的111 人 。 這一行動體現出( )。A.中國共產黨積極參與反法西斯合作B. 敵后戰場已成為抗日戰爭主要戰場C. 國際統一戰線推動了中國抗戰進程D. 抗 日戰爭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支持8 下表中列出了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部分著作。 這些著作共同探討的是( )。時間 毛澤東同志著作 主要內容1928年 10月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提出“工農武裝割據” 理論1930年 1 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1935年 12月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構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框架1938年 5月 《論持久戰》 提出持久戰總方針1945年 4月 《論聯合政府》 提出 “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主張A. 工農武裝割據的實踐嘗試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C. 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探索 D. 社會主義改造的路徑選擇9 在 某校藝術節展演上, 九 (1) 班 同學準備合唱一首歌曲, 下圖為該歌曲的前幾句樂譜 。同學們演唱時應具有的情緒狀態為( )。111 厚 G5 3. 2 1 2 - 3 3 3 555 6. 豆13 2 -雄糾 糾 , 氣 昂 昂 , 跨 過鴨 綠 江 , 保和 平, 衛祖 國 , 就 是保 家 鄉。A.慷慨悲涼 B. 激昂豪邁C. 輕松舒緩 D. 甜蜜喜悅10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王進喜、 雷鋒 、錢學森、 鄧稼先、 焦裕祿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們身上共同的精神特質是( )。A. 艱苦奮斗,甘于奉獻 B.樂于助人,熱 心公益C.銳意改革,創新突破 D. 帶病工作,堅守崗位|“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 在土地政策方面分別采取了“打土豪, 分 田地”“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不同舉措。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A. 根據農民需求變化來確定土地政策 B.根據生產力發展不同水平改變政策C.根據土地數量的多少采取不同政策 D. 根據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調整政策12李老師用AI搜索歷史學科知識時得到了下面的內容。 她搜索的主題可能是( )。區域文明 地理環境 政治制度 文化特色兩河流域文明 兩河流域 城邦制→君主專制 楔形文字、 《漢謨拉比法典》古埃及文明 尼羅河流域 法老集權制度 象形文字、 金字塔中國文明 黃河、 長江流域 分封制→中央集權制 甲骨文、 絲綢、 陶瓷、 茶葉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 恒河流域 種姓制度 佛教、 梵文、 阿拉伯數字古希臘文明 多山靠海、 島嶼多 城邦民主制 (如雅典) 哲學、 戲劇、 奧林匹克古羅馬文明 意大利半島 共和制→帝制 羅馬法 、 建筑藝術A. 古代社會的交往方式 B.區域文明的多元發展C.文明傳播的主要路徑 D. 人類社會的形態演進13 17世紀末,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可以用數學規律解釋的真理。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評價: “牛頓用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人類理性,從 此我們不再需要依賴神的意志解釋世界。 ”這體現出( )。A. 科學技術引領工業革命發展B. 啟蒙思想引發資產階級革命C. 牛頓為近代物理學發展奠基D.科學理性推動人文精神發展14《共產黨宣言》 指出: “資產階級挖掉了工業腳下的民族基礎。 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并且每天都還在被消滅。 ”下列事件與之相關的是( )。A. 英國憲章運動 B.印度民族大起義C. 日本倒幕運動 D. 中國義和團運動1520世紀初,德國科學家弗里茨·哈伯因發明合成氨技術獲得諾貝爾獎,該技術大幅提高糧食產量,解決了人口增長帶來的饑荒威脅。 但這一技術也被用于制造炸藥,加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破壞力。 這體現出( )。A. 科技進步引發戰爭 B.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C.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 D. 科技使人變得野蠻16在下面這幅漫畫的左側,站立著一位美國總統,他正在閱讀一封別人寫給他的信: “如果你撤出你們在土耳其的基地,我們將撤出在古巴的基地。 ”漫畫反映的時期是( )。A.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C.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D. 冷戰時期17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全球占比均超過60%, 連續9年居全球首位。 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召開期間, 多位專家點贊中國新能源汽車,稱“中國制造”將助力全球實現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這體現出中國( )。A. 產業升級的環保理念 B. 區域協調的均衡布局C. 精準施策的民生情懷 D. 文化傳承的民族根脈二、非選擇題 。 (2大題, 共 36分 。 )18(18分)辣椒原產于美洲,傳入中國后,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今天我們就以“辣椒”為主題,進行一次探究性學習 。探究一 【小辣椒,來中國】材料一:1 月 15 日 星期二 番椒亦名秦椒, 白花,子如禿筆頭,色紅鮮還有一種比胡椒更好的 紅辣椒產 可觀,味甚辣。 椒樹最易繁衍,四月 生花,五月量也很大,埃斯帕尼奧拉島年產量可以 結實, 生青, 熟 紅 。裝載 50艘大船,不管他們吃任何東西, — 徐光啟《農政全書》 (1639年)都要把它當佐料一樣放進去,不放他們 番姜,木本,種 自荷蘭,開花白瓣,綠實尖就無法進食,他們說這種東西對身體非 長,熟時朱紅奪目,中有子,辛辣,番人帶殼啖常好 。 之, 內地名番椒 。— —《哥倫布日 記》 ——《臺灣府志》 (1747年 )(1)指出材料一中三則史料的類型, 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辣椒傳入中國的歷史背景。 (6分)探究二 【小辣椒,功用多】材料二: 辣椒由于 葉綠果紅,非 常美觀,所以從傳入我國之日起就被當作觀賞植物。 作為一種農作物,辣椒對 日照要求不嚴,不論長短均能開花結果,抗旱能力也較強, 對土壤的選擇不苛。 每 100克辣椒含有蛋白質 1.6克 ,比番茄多 0.7克,含維生素C185毫克, 居多種蔬菜維生素C含量之首。 辣椒中還有硫銨素、 核黃素、 尼克酸等營養素,都是人體所必須。辣椒的果實和莖枝還可以作藥用,可以治寒滯腹痛、 嘔吐瀉痢、 消化不良等癥,經常食用辣椒的人很少得凍瘡。摘編自蔣慕東、 王思明《辣椒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2) 根據材料二, 概括辣椒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原因。 (6分)探究三 【 小辣椒,大產業】材料三: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數據, 2000年—2021年 ,全球 30%以上的辣椒在中國種植,2021年 中 國辣椒種植面積占全球種植面積的36.72%,較 2000年增長了 約5.59個百分點,是世界辣椒種植的主要國家。 產量方面,全球及中國辣椒產量近年均大幅增長,其中中國產量占 全球近一半,是全球最大的辣椒主產國 。摘自2023年 10月 7 日《人民日報海外版》(3) 請列舉一道以辣椒為食材的菜肴,并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簡述辣椒對中國的影響。 (6分)1918分 )歷史學科的內容包羅萬象,那么初中三年的歷史學習, 我們究竟需要掌握哪些內容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 。內容一 【掌握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史事】七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上冊 下冊 上冊中國 中國 中國初 歷吏 歷史 歷史中歷(史教 九年級 九年級材 上冊 下冊封 中國 世界 世界面 歷史 歷史 歷史(1) 從上面六張教材封面中任選一張, 依據所學知識指出與之相關的重要史事, 并說明其被選為教材封面的理由。 (6分 )內容二 【了解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聯系】英國 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 俄國日本 第二次工業革命農奴制改革明治維新法國 美啟蒙運動 美國 法國大革命18世紀 南北戰爭獨立戰爭 開始 19世紀 19世紀 20世紀18世紀 60年代 中期 六七十年代 初1755 1757 1765 1775 1783 1789 1840 1842 1856 1860 1861 1865 1868 1894 1895 1900 1901單位:年文字獄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胡中藻案關閉除廣州外其他港口(2) 根據以上時間軸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 (4分)內容三 【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大趨勢】意識形態 上層建筑 制度和設施反作用 決定經濟基礎生產 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力水 勞動者人類 總和 過程利用平的標志 利用 生 中形自然 生 反作用 成的 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生 產生產工具 與改 產 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 關人與造自 力 決定資 加工 系 人之然的料 間的勞動對象 能力 產品分配制度關系(3) 根據以上示意圖提煉一條入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作為觀點, 并結合所學知識展開論述。要求: 觀點明確, 論證充分,史論結合, 價值觀正確,不得照搬材料。 (8分)龍華區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調研測試試題歷史學科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一、選擇題。(17 小題,每題 2 分,共 34 分。)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D C B B A C B A題目 11 12 13 14 15 16 17答案 D B D B C D A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 36 分。)18.(18 分)(1)史料類型:文獻史料或第一手史料。(2分)歷史背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或新航路開辟,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寶島臺灣(每點 2分,共 4分。)(2)原因:辣椒的觀賞性強;辣椒生態適應性強,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辣椒符合人們的飲食需求;辣椒營養豐富;辣椒有藥用價值。(每點 2分,任答其中 3點,6分。)(3)著名菜肴:如辣子雞、辣椒炒肉、剁椒魚頭、虎皮青椒等。(答出一道以辣椒為主要食材的菜肴即可,2分)影響:辣椒的傳入與本土化,改變了中國人的餐桌,塑造了獨特的味覺記憶。辣椒也在農業經濟、地域文化、社會生活層面形成深遠影響。它既是地理環境與飲食適應的產物,也是產業升級與文化創新的載體。(每點 2分,答出其中兩點,4分。)19.(18 分)(1)任選下面其中一個作答,重要史事 2分,原因 4分。【七年級上冊】重要史事:秦朝的建立與統一。原因:秦始皇陵銅車馬展現了秦代高超的青銅制造技術,同時彰顯了秦王掃六合的氣勢,能夠幫助學生感受早期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與歷史魅力。【七年級下冊】重要史事:北宋繁華的都市生活。原因:《清明上河圖》生動展現了北宋都城東京的經濟繁榮景象,是理解宋代經濟文化的視覺載體,也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素材。【八年級上冊】重要史事:辛亥革命(或武昌起義)。原因: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首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1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八年級下冊】重要史事:新中國成立(或開國大典)。原因:新中國成立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天安門作為標志性場景,直觀體現這一開辟新紀元的歷史時刻。【九年級上冊】重要史事:古埃及建造了金字塔。原因:金字塔是古代世界文明的杰出代表,象征古埃及高超的建筑技術,是世界古代文明起源部分的重要內容,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早期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九年級下冊】重要史事:俄國十月革命。原因: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是俄國十月革命的標志性象征。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在人類歷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2)① 外部原因:西方列強完成工業革命后,為拓展商品市場與原料產地,憑借強大武力對中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破壞中國領土、關稅、司法等主權,將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② 內部原因:清朝時采取各種措施不斷強化封建君主專制,極力禁錮人們的思想,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國家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這種狀況使中國難以抵御列強侵略,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2分)(3)參考示例觀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論證:① 戰國時期,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諸侯國統治者紛紛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 求富國強兵。由此可見,生產力對生產關系具有決定作用。② 在當時各國變法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成效最大。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而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生產關系的調整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生產力。結論:生產力對生產關系具有決定作用,適當調整生產關系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只有不斷深化改革, 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才能不斷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8分)233(3)評分細則如下。檔位 分值 要求①結構完整(觀點、論證 2 個、結論齊備);②史論結合,論證充分(2 個論據);8 分 ③無史實錯誤;④邏輯嚴密;⑤拓展升華充分合理。第一檔 ①結構完整(觀點、論證 2 個、結論齊備);(觀點 ②史論結合,論證充分(2 個論據);完全切 7 分 ③無史實錯誤;合題目 ④邏輯嚴密;主旨) ⑤拓展升華不夠充分合理。①結構完整(觀點、論證 2 個、結論齊備);②史論結合,論證充分(2 個論據);6 分 ③有史實錯誤,但不影響論證;④邏輯較為嚴密;⑤拓展升華不夠充分合理。第二檔 5 分 ①結構完整(觀點、論證 2 個、結論齊備);(觀點 ②史論結合,論證較為充分(2 個論據);部分切 ③有史實錯誤,但不影響論證;合題目 ④邏輯較為松散;主旨) ⑤拓展升華不夠充分合理。4 分 ①結構比較完整(觀點、論證 1 個、結論齊備);②史論結合,僅有 1 個論據切合主題;③有史實錯誤,但不影響論證;④邏輯較為松散;⑤拓展升華不夠充分合理。3 分 ①結構不完整;②論述較為簡單,無法完全體現主題;③有史實錯誤,但不影響論證;④邏輯較為松散;⑤拓展升華不夠充分合理。第三檔 2 分 ①結構不完整;(觀點 ②論述較為簡單,無法完全體現主題;完全偏 ③有明顯史實錯誤,且影響論證;離題目 ④邏輯較為松散;主旨) ⑤拓展升華缺失。1 分 主題完全偏離,或完全照搬材料,未加以論述,或有與歷史相關的文字表述,可根據具體表述判斷賦分。0分卷 0 分 空白卷;有非法、不當、無關言論或圖案的問題卷。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