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二生物試題答題卡考號(班號)填涂區 考號:姓名: 班級: 考場:座號:一、選擇題(共 20 題,滿分:45 分。1-15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6-20 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 3 分,選對但不全得 1分,有選錯得 0 分。)1 6 11 2 7 12 3 8 13 4 9 14 5 10 15 16 17 18 19 20 高二生物答題卡 第 1 頁(共 2 頁)二、非選擇題(共 5 題,滿分:55 分)21.(9 分)(1)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9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2 分)(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4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1 分)(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高二生物答題卡 第 2 頁(共 2 頁)(3)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二生物試題一、單選題(本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下列對發酵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谷氨酸的發酵生產中,發酵液的pH應控制為酸性B。不能從自然界中篩選用于發酵工程的性狀優良的菌種C。利用發酵工程生產的井岡霉素可作為微生物農藥用于生物防治D。啤酒發酵過程中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謝物的生成都在后發酵階段完成2.秸稈還田可增加土壤肥力,緩解環境污染。為分離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菌種,實現廢物的資源化利用,研究人員設計了“土壤取樣+選擇培養+梯度稀釋·涂布平板挑選菌株”的實驗流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選擇培養時,應使用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B。進行梯度稀釋時,應在酒精燈火焰旁完成各種操作C。平板劃線操作時,接種環在酒精燈火焰灼燒后即可伸入菌種試管中挑取少許菌種D。配制培養基時,應在高壓蒸汽滅菌之前調節pH3.。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若a、b分別對應骨髓瘤細胞和B淋巴細→有性雜交后代胞,則d能產生單克隆抗體是b的遺傳物質→體細胞無性雜種植林選擇性表達的結果→單克隆抗體細胞融合B.若d形成有性雜交后代,則a和b融合形成d的過程叫受精作用C.若d形成無性雜種植株,則采用了細胞工程中的動物細胞核移植技術D.若d形成無性雜種植株,由于雜種細胞具有雙親葉綠體,則可能培育出比有性雜交品種光合作用性能更好的植株4.莖尖超低溫療法是一種馬鈴薯脫毒的方法。科學家以單病毒PLRV(馬鈴薯卷葉病毒)感染的馬鈴薯試管苗為實驗材料,對不同大小的莖尖進行超低溫處理后,再生培養,選取培養18周的20棵植株進行檢測以獲得病毒保存率,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說法錯誤的是(注:括號內數字表示檢測陽性樣本量/檢測總樣本量。)A.再生培養時培養基中應加入有機碳源和植物激素等B.莖尖培養獲得的體細胞胚包裹上人病毒類型莖尖大小/mm病毒保存率/%工種皮后可獲得人工種子PLRV0.50(0/20)C.1.5mm的莖尖超低溫脫毒效果優于1.535(7/20)0.5mm的莖尖D.應設置一組未受病毒感染的馬鈴薯試管苗作對照組高二生物第1頁(共8頁)5。近年來由于棲息地喪失和人為捕獵,亞洲黑熊數量驟減,近日動物學家在某林地發現了少量野生亞洲黑熊。他們期望通過體內授精、胚胎移植等方法拯救亞洲黑熊,其過程如下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動物園亞州黑熊♀A野生亞洲黑熊♀B超數排卵②野生亞洲黑熊dC①無核卵母細胞體細胞39o83oas3D。D受體雌性+O。③重構際妊娠分娩妊娠分娩E后代F后代♀A。胚胎工程一般采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處理A使其超數排卵B.A超數排卵排出的細胞必須生長到MII期才能與C的獲能后的精子發生受精C.D受體雌性必須和動物園亞洲黑熊?A、野生亞洲黑熊B同期發情處理D.E后代遺傳性狀與A和C一致,F后代遺傳性狀與B一致6??贵w藥物偶聯物(ADCs)是由細胞毒素通過一個化學鍵與單克隆抗體連接而成的,是一類新興的抗癌治療藥物,此類藥物借助單克隆抗體的特異性,定向運送細胞毒素到腫瘤部位,這一新技術可以提高化學治療的療效,降低或消除細胞毒素分子對非靶組織、非靶細胞的毒性。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DCs細胞毒素人入單克隆抗體A.要實現ADCs精準殺傷腫瘤細胞需腫瘤細胞受體介導的內吞表面受體能對其特異性識別細胞毒素細胞毒素B.。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單克隆抗體,則介導的。細胞調亡內體可以對腫瘤細胞進行定向的放療游離胞毒素C.ADCs在溶酶體酶的作用下釋放出細胞毒素,容酶體由細胞毒素直接殺死腫瘤細胞D。制備單克隆抗體時,至少需經過兩次篩選才能得到分泌所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7。關于早期胚胎發育,正確的是A。解化前。細胞平均體積在不斷減少,胚胎所含的有機物總量不斷降低B。受精卵發育為桑葚胚的過程是在透明帶內完成的,解化后進入囊胚期階段C。不同動物的胚胎移植的最佳時期均是桑椹胚及之前D。胚胎分割時,應選擇發育良好、形態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因為此時細胞還未分化8。甘加藏羊是甘肅高寒牧區的優良品種,是季節性發情動物,每年產羔一次,每胎一羔。繁殖率較低。為促進畜牧業發展,研究人員通過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等胚胎工程技術提高藏羊的繁殖率,流程如下圖。下列敘述輯誤的是高二生物第2頁(共8頁)2024-2025 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二生物試題答案1-15:CCCCB CABBB DACDB 16-20:ACD BC BCD ABD ACD21、(9 分)(1)唯一碳源 傳代培養 稀釋涂布平板 菌落數目穩定(2)增加培養液中的氧含量,使菌種和培養液混勻(或答增加溶解氧、或使空氣和發酵液充分混合、提高原料利用率)(3)雜菌因失水過多而死亡,酶變性失活(4)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 氧氣(溶解氧)22、(9 分)(1)使機體產生更多能分泌抗癌胚抗原的抗體(特定抗體)的 B 淋巴細胞動物細胞融合 動物細胞培養(2) 滅活的病毒 聚乙二醇(PEG) 既能大量繁殖,又能產生特異性抗體 5(3) 篩選能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篩選產生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4) 注射到小鼠腹腔內增殖23、(12 分)(1) 接觸抑制 促性腺(激素) 紡錘體一染色體復合物 第一極體/極體(2)MⅡ期 細胞質中含有激發細胞核體現全能性的物質,體積大易操作,營養物質豐富(3)桑椹胚或囊胚 胚胎分割 無性繁殖 取滋養層細胞做 DNA 分析性別鑒定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環境條件下空間位置的轉移 猴和人體共用一套密碼子24、(14 分)(1)E.coliDNA 連接酶 T4DNA 連接酶 (2)再分化 需要(3)便于重組 DNA 分子的篩選 PCR(4)BamHⅠ和 BglⅡ切割 DNA 片段后,產生相同的黏性末端,會導致目的基因正向和反向連接于質粒中25、(11 分)(1)5'端 RNA 聚合酶(2) 顯微注射法, 花粉管通道法, 農桿菌轉化法,抗原-抗體雜交(3) SacⅡ EcoRⅠ (4)脫水四環素 頭孢霉素 (5)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docx 答題卡.docx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八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