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密★考試結束前溫州市普通高中2025屆高三第三次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卷 2025.5考生須知:1.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考生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卷上。3.選擇題的答案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卷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要改動,須將原填涂處用橡皮擦凈。4.非選擇題的答案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寫在答題卷上相應區域內,答案寫在本試題卷上無效。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某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基礎,一度成為戰國顯學,但其理論對于當時的政治原則和秩序改變過大,很難從國家層面普遍實行。該學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漢書·薛宣朱博傳》載:“宣考績功課,簡在兩府(丞相、御史府),不敢過稱以奸欺誣之罪?!迸c此記載直接相關的制度是A.郡縣制 B.上計制 C.刺史制 D.察舉制3.他們與希臘人一樣,生活在半島上,建立了眾多城市國家;在與舊世界隔絕的情況下,獨立地創造了自己高度發達的文化,為人類文明寶庫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材料,因此被譽為“新世界的希臘人”?!八麄儭弊钣锌赡苁?br/>A.蘇美爾人 B.印加人 C.瑪雅人 D.西班牙人4.他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從批判哲學的角度,審查理性,探究道德本質,提出“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他是A.伏爾泰 B.亞當·斯密 C.康德 D.恩格斯5.提高人民的營養水平和生活標準、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并保證人類免于饑餓是人類共同的追求,將此作為宗旨并努力實踐的國際組織是二、選擇題II(本大題共13小題,每小題3分,共39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6.漢初對秦法嚴酷的一面有所改革:惠帝四年,廢除法令中某些嚴酷條款,取消挾書律;文帝、景帝又相繼廢除了黥、劓等肉刑,減輕了笞刑。這折射出漢初A.知識分子以經注律 B.律例合編C.以鄉約教化鄉里 D.治國理念應時而變7.詩歌蘊含歷史信息。唐中后期《莊居野行》載:“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居人盡東西,道路侵壟畝······”據此可知①土地兼并嚴重 ②農民生活較為困苦③中央集權削弱 ④賦稅制度存在弊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②④8.下圖為我國某朝代的海上航路示意圖,該朝代是A.漢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9.清人徐揚的一幅畫作中,蘇州人流密集,懷胥橋邊一家名為“香水浴堂”的公用澡堂,成為商人洗浴、交換貨品信息、結識商業伙伴的重要場所。據此可推知A.江南城市商業繁榮 B.交通改變影響城市的發展C.重農抑商政策瓦解 D.集鎮為集體活動提供便利10.1897年《點石齋畫報》刊登了《寶鏡新奇》,其中有下列文字“(蘇州)博習醫院西醫生柏樂文,聞美國新出一種寶鏡,可以照人肺腑,固不惜千金購運至蘇······自得此鏡,視人疾病即知患之所在,以藥投之,無不沉疴立起······”。據此可知第10題圖①西式醫院已在通商口岸建立 ②放射技術最早由美國發明③西醫的診療方法與中醫迥異 ④傳媒推動新技術廣泛傳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11.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有農工商部官員上奏道:“于衛生、消防關系最要,迭經商民在臣部察請承辦,······為京師切要之圖,亟宜設法籌辦?!睋送茢?,籌辦的是A.京師大學堂 B.輪船招商局 C.自來水公司 D.中國通商銀行12.1921年,陳獨秀在《婦女問題與社會主義》一文中指出:婦女問題雖多,總而言之,不過是經濟不獨立,而經濟不獨立不平等,乃是“社會制度”造成的,如果把婦女問題分得零零碎碎去討論,是不行的,必要把社會主義作唯一的方針才好。這說明陳獨秀致力于A.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 B.動員女性積極參加國民大革命運動C.揭示婦女解放的意義 D.運用馬克思主義尋找婦女問題出路13.抗戰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召開擴大會議,會議指出:“(一)盧溝橋的挑戰和平津的占領,不過是日寇大舉進攻中國本部的開始。(二)南京政府在日寇進攻和人心憤激的壓迫下,已經開始下定了抗戰的決心。······(五)今天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痹摃h召開于A.1931年 B.1935年 C.1937年 D.1941年14.1965年,毛澤東在聽取有關編制第三個五年計劃以及長遠規劃的匯報時說:有三個方面需要納入規劃之中。一是要關心普通民眾的生活,不讓民眾感到失望;二是要注重與戰爭相關的事務;三是要考慮到災荒可能產生的影響。與此直接相關的是A.“米棉之戰” B.三線建設C.鄉村振興戰略 D.《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15.1571年起,某航海家帶領船隊開始對西印度群島和中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進行多次襲擊和掠奪。他于1580年完成了環球航行,南美洲和南極洲設得蘭群島之間的海峽以他的名字命名。這位航海家應是A.麥哲倫 B.哥倫布 C.巴倫支 D.德雷克16.拿破侖當政期間,改革舊的官員制度,制定法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公務員條例》,建立起以才能為標準的官員選拔制度以及官員等級、薪金和培訓等相關制度。他還創辦了綜合性技術學校,對官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這些舉措A.徹底廢除了封建貴族特權 B.構建起西方最早的文官制度C.初步建立了國民教育制度 D.有利于提升國家的治理水平17.1782年,移居美國的法國人克雷夫科爾在《一位美國農夫的信札》中寫道:“(在這里)來自不同國家的個人都被融化成一個人類的新種族······他們把所有古老的偏見和習慣拋諸腦后,而從他們所具有的新的生活方式中,他們所遵從的新政府中,以及他們所在的新的社會階級中,接受了嶄新的風俗習慣?!边@一描述最能反映當時美國A.傳統的偏見與習慣差異得以消弭 B.工業化浪潮加速不同族群的融合C.民主共和推動社會階層趨向平等 D.移民群體共同構建新的民族認同18.民國時期,一位學者指出“此項辦法,尚以人民之福利與發展為前提”,然“協約國處分敵領,不欲居瓜分之名,而取其統治之實權?!逼渌u論的是A.片面最惠國待遇 B.委任統治制度C.“機會均等”原則 D.“大國一致”原則非選擇題部分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19題12分,20題12分,21題12分,22題15分,共51分)19.茶:中華文化的符號之一。(12分)材料一由文成公主輸入西藏之文物,就《唐書》所記為“服飾禮儀之美”,“紈綺”,“詩書”,“蠶種”,“酒、碾、硙、紙、墨、諸工匠”······藏史《西藏政教史鑒》云:“松贊干布之孫,始自中原輸入茶葉”。松贊之孫,即杜松孟波,先文成公主一年卒。則茶葉,亦自文成公主時輸入藏土也。唐時呼茶曰“槚”,今藏語亦曰“槚”?!ぁぁぁぁぁて渌卣Z讀音與我國古音相同者尚多。要皆足為文成公主輸入此種物品確定此種名詞之證。--摘自《文成公主下嫁考》材料二《明史·食貨志》云:“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茶在蒙藏等民族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明朝嘉靖年間,邊茶已經加工成磚形,磚茶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茶葉的容積,也便于長途運輸。明朝政府為了取得所需的戰馬,建立了完備的茶馬交易體系,在嚴禁茶葉走私的同時,對前來朝貢的藏邊僧侶、商隊等夾帶私茶采取寬容的態度。到了清朝前期,文獻已明確記載飲茶習俗已在衛藏地區普及。--摘編自劉志揚《邊茶貿易與中華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1)根據材料一,請對“文成公主是否帶茶入藏”這一問題提出您的觀點,并提取材料信息予以論證。結合所學,概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5分)(2)根據材料二,簡析“飲茶習俗已在衛藏地區普及”的原因。綜合本題信息,概括茶葉在中國古代漢藏民族交往中扮演的角色。(7分)20.環游地球新錄。(12分)材料一由滬開行,船為明輪······地形如球,環日而行,日不動而地動。我中華明此理者固不乏人,而不信是說者十常八九。圭初亦頗疑之······經日本,越大東洋,抵美國西土······再乘車東行抵美國東土費城······再由費城涉大西洋,東抵英國倫敦······再由英東行出馬塞???,過蘇爾(伊)士運河,歷紅海,渡印度洋,抵香港而回上海。--整理自李圭《環游地球新錄》(1877年)材料二光緒二年(1876年),李圭代表清政府赴美參加費城博覽會,他將所見所聞“詳細記載,帶回中國,以資印證”,認為“其所以周詳者無他,亦欲敦交誼,廣人才,冀收利國利民之效也”,將“善法良策,分別采擇”寫成《環游地球新錄》,李鴻章也為其作序。李圭在參觀英國本館時說:“至屬地物產,如印度國、澳大利亞島(俗稱新金山)并阿非利加屬土,亦皆分別陳列”,其次他指出:“澳大利亞產金極旺”,最后他還談到了保護華人的問題:“他如澳大利亞、馬六甲、爪哇、檳榔各島,諸華人雖尚未聞有他故,亦恐未必能久安無事也?!?br/>--摘編自劉亮《從晚清官吏李圭《環游地球新錄》看中澳的經濟文化交流》等(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概括李圭“環游地球”的交通條件。(4分)(2)閱讀材料二,以關鍵詞概括李圭對“澳大利亞”的初步印象。綜合材料一、二,從書寫意圖和影響的角度,簡要評價《環游地球新錄》。(8分)21.倫敦:城與事。(12分)材料一 近代早期英國王室政府倫敦住房問題治理大事記1580年 倫敦人口激增,“見縫插針”的建造活動成為普遍選擇。伊麗莎白一世禁止在倫敦城3英里內新建住房,私搭亂蓋必須拆除。1619年 詹姆士一世頒布公告,對建筑材料、樣式、墻厚度、窗戶等問題做出標準化規定,并要求各級官員嚴格執行。拆除窮人住房,允許貴族建造住房。1666年 倫敦大火,超半數建筑被烈火吞噬。議會圍繞重建方案激烈辯論,與王室意見相左。最終,查理二世頒布較為折中的《重建法令》,規范重建住房的建筑材料及樣式,還對住房細節提出具體要求。1670年 倫敦重建工作基本完成,重建后住房高度一致,街道整齊劃一。但“郊區貧民窟”初具雛形。--整理自柴彬《近代早期英國王室政府對倫敦住房問題的治理》材料二16-17世紀,倫敦木材價格飛漲,貧民依賴煤取暖。······煤生產出了鐵,鑄造機器和工廠,然后,煤又提供了動力,供這些機器和工廠運轉。煤氣點燃了一盞盞燈,照耀著工人們在井下起早貪黑地艱苦勞作。煤燒出了這個城市的一磚一瓦,也侵蝕了工人們的皮膚和衣服。19世紀,倫敦霧霾頻發,能見度極低,被稱為“霧都”。--摘自[美]弗里茨《黑石頭的愛與恨:煤的故事》(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概括近代早期英國王室政府治理倫敦住房問題的背景及特點。(6分)(2)英國工業革命期間,有一生產技術史上的飛躍與煤緊密相關。結合所學,寫出這一飛躍。根據材料二,簡述近代倫敦對煤的使用所帶來的影響。(6分)22.人類物質生活。(15分)材料一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這種新的需要的產生是第一個歷史活動。--引自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材料二《改變歷史進程的50種植物》中有咖啡、棉花、水稻、小麥、馬鈴薯、玉米等;《改變歷史進程的50種礦物》中有青銅、白銀、黃金、石油、鋼、硝石、玉等;《改變歷史進程的50種機械》中有史蒂文森火箭號鐵路機車、格拉姆發電機、福特T型車、尤尼梅特1900工業機器人、IBM5150型個人電腦、摩托羅拉掌中寶手機等。這三本書從不同視角講述這些與我們一同造就歷史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1)材料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哪一學說?農業和畜牧業是“生產物質生活本身”的重要表現,結合所學,簡述它們如何推動人類進入文明社會。(3分)(2)閱讀材料一、二,從材料二中選擇或補充物品(不超過兩個),圍繞其與人類一同“造就歷史”,結合所學撰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自擬標題,史實例舉充分,觀點陳述正確,結論合理)(12分)機密★考試結束前溫州市普通高中2025屆高三第三次適應性考試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 1 2 3 4 5答案 C B C C C二、選擇題II(本大題共13小題,每小題3分,共39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D A A B C D C B D題號 16 17 18答案 D D B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19題12分,20題12分,21題12分,22題15分,共51分)19.(1)認為帶茶入藏:有藏史記載文成公主時茶葉輸入西藏;今藏語“茶”的讀音與唐朝時茶的讀音一樣。認為沒有帶茶入藏:《唐書》和《西藏政教史鑒》未明確記載;論證不充分(須結合其他材料進一步論證)。(觀點1分,論證2分,如答無法判斷,需從兩方面進行解釋。)意義:促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或推動了藏族地區的發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2分)(2)原因:茶本身的功用,制茶工藝改進,茶馬貿易,寬容攜帶私茶(貢賜亦可)。(4分)角色:民族交往的載體,經濟交流的媒介(重要商品),共同的文化符號(文化聯系的象征)。(3分)20.(1)交通條件:輪船、火車等現代交通工具出現;全球海路大通(寫具體海上航線也可);鐵路成為陸路交通的主干(太平洋鐵路完工,陸路角度即可);蘇伊士運河開通(4分)(2)初步印象:英國屬地(殖民地),新金山(金礦資源豐富),有華人移民。(3分)評價:書寫意圖:為了發展外交關系,培養人才,利國利民。(任答兩點給2分,照抄原文給1分)影響:積極--向西方學習,促進思想解放;開闊國人視野(豐富國人現代時間觀念、地理知識等);(2分)消極--影響有限(未能挽救國家、官僚身份。)(1分)(1)背景:王權強大;議會向國王施加壓力;住房問題突出(圈地運動人口激增、私搭亂蓋問題亟需治理等);重大災難后重建的需要。(任答3點給3分)特點:王室政府主導;法制化(公告與法令相結合);標準化(精細化);有等級區別。(任答3點給3分)(2)飛躍:蒸汽機。(2分)影響:積極--加速生產力發展、推動工業化進程(提供能源和動力、助推相關產業發展等);推動城市化進程;(任答2點給2分)消極--一定程度造成工人階級苦難深重;環境污染嚴重。(4分)22.(1)學說:唯物史觀。(1分)如何: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推動生產力發展,產品有了剩余,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人類社會的生產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亦可)。(任答2點2分)(2)【評分標準】標題:有就給1分,除非太離譜、不正確的不給,有價值判斷的再給1分。論述:A、史論有其一,2-3分;史論都有4-6分;論證充分7-8分。B、三對史論共6分,一個1分,可以分開寫。行文邏輯2分結論:有總之/綜上所述1分,有升華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