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屆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第六章 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3講 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應(yīng)用(課件 學(xué)案,共2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屆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第六章 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3講 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應(yīng)用(課件 學(xué)案,共2份)

資源簡介

物理
第講 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應(yīng)用
(對應(yīng)人教版必修第二冊相關(guān)內(nèi)容及問題)
 第八章第4節(jié)閱讀“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部分內(nèi)容,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什么?
提示: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
 第八章第4節(jié)[練習(xí)與應(yīng)用]T6。
提示:每層樓高度按3 m計算,在噴管噴水口處,設(shè)經(jīng)過Δt的時間噴出水的質(zhì)量為Δm,噴射速度為v,則Δm=ρπvΔt,水從離開噴口至最高點的過程中,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Δmgh=Δmv2,Δt時間內(nèi)電動機做功完全轉(zhuǎn)化為水的動能時,有PΔt=Δmv2,計算得電動機最小輸出功率P=4.6×105 W。
 第八章[復(fù)習(xí)與提高]B組T6。
提示:A受到的拉力是B受到的拉力的兩倍,A上升。當(dāng)A上升hA=h時,B下降hB=2h,設(shè)此時A、B的速度分別為vA、vB,則vB=2vA。再根據(jù)A、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得mghB=mghA+mv+mv,解得vA=。
考點一 機械能及機械能守恒定律
一、機械能
重力勢能、彈性勢能與動能都是機械運動中的能量形式,統(tǒng)稱為機械能。表達式為E=Ek+Ep。通過重力或彈力做功,機械能可以從一種形式轉(zhuǎn)化成另一種形式。
二、機械能守恒定律
1.內(nèi)容: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tǒng)內(nèi),動能與勢能可以互相轉(zhuǎn)化,而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2.常用的三種表達式
(1)守恒式:E1=E2或Ek1+Ep1=Ek2+Ep2。E1、E2分別表示系統(tǒng)初、末狀態(tài)時的總機械能。
注意:初、末狀態(tài)必須用同一零勢能面計算勢能。
(2)轉(zhuǎn)化式:ΔEk=或ΔEk增=ΔEp減。表示系統(tǒng)動能的增加量等于勢能的減少量。
注意:應(yīng)用時關(guān)鍵在于分清勢能的增加量或減少量,可不選零勢能面而直接計算初、末狀態(tài)的勢能差。
(3)轉(zhuǎn)移式:ΔEA=-ΔEB或ΔEA增=ΔEB減。表示系統(tǒng)只有A、B兩物體時,A增加的機械能等于B減少的機械能。
注意:常用于解決兩個或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問題。
1.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物體的機械能一定守恒。(  ) 2.物體的速度增大時,其機械能可能減小。(  ) 3.物體除受重力外,還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則物體的機械能一定守恒。(  ) 答案:1.× 2.√ 3.√
機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斷方法
(1)用機械能的定義判斷(直接判斷):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可以看物體系統(tǒng)機械能的總和是否變化。
(2)用做功判斷:若物體系統(tǒng)只有重力或系統(tǒng)內(nèi)彈力做功,雖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則機械能守恒。
(3)用能量轉(zhuǎn)化來判斷:若物體系統(tǒng)中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而無其他形式的能的轉(zhuǎn)化,則物體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例1 (多選)如圖所示,下列情景中,運動的火箭、物體、小球,其中機械能守恒的是(  )
[答案] CD
[解析] 火箭升空過程中,火箭做加速運動,火箭的重力勢能增大,動能增大,機械能增大,故A錯誤;力F拉著物體勻速上升過程中,物體的重力勢能增大,動能不變,機械能增大,故B錯誤;小球在水平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動能不變,重力勢能不變,小球機械能守恒,故C正確;小球在光滑的碗里做復(fù)雜的曲線運動,只有重力對小球做功,小球機械能守恒,故D正確。
判斷機械能守恒應(yīng)注意的“兩點” (1)機械能守恒的條件絕不是合力的功等于零,更不是合力為零;“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或彈力作用”。 (2)對于一些繩子突然繃緊、物體間碰撞等情況,除非題目特別說明,否則機械能必定不守恒。
考點二 單物體的機械能守恒問題
求解單個物體機械能守恒問題的基本思路
(1)選取研究對象——物體及地球構(gòu)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定律研究的是物體系統(tǒng),如果是一個物體與地球構(gòu)成的系統(tǒng),一般只對物體進行研究。
(2)根據(jù)物體所經(jīng)歷的物理過程,進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
(3)選取方便的機械能守恒定律方程形式(Ek1+Ep1=Ek2+Ep2、ΔEk=-ΔEp)進行求解。若應(yīng)用方程Ek1+Ep1=Ek2+Ep2,則首先要選取合適的參考平面,確定研究對象在過程的初、末狀態(tài)時的機械能。若應(yīng)用方程ΔEk=-ΔEp,則不用選取參考平面。
(4)解方程,必要時對結(jié)果進行討論,避免出現(xiàn)與實際不符的情形。
例2 (人教版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第4節(jié)[練習(xí)與應(yīng)用]T3改編)(多選)如圖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拋出質(zhì)量為m的物體,拋出后物體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為零勢能面,而且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力對物體做的功為mgh
B.物體在海平面上的重力勢能為mgh
C.物體在海平面上的動能為mv-mgh
D.物體在海平面上的機械能為mv
[答案] AD
[解析] 從地面到海平面重力對物體做的功為mgh,故A正確;地面為零勢能面,所以物體在海平面上的重力勢能為-mgh,故B錯誤;物體在地面上的機械能為mv,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物體在海平面上的機械能也為mv,故D正確;物體在海平面上的動能為mv-(-mgh)=mv+mgh,故C錯誤。
例3 (2025·天津市西青區(qū)高三上模擬)(多選)如圖所示,勁度系數(shù)為k的豎直輕彈簧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彈簧正上方高h處自由下落,當(dāng)彈簧的壓縮量為x時,小球到達最低點。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此過程中(  )
A.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B.當(dāng)彈簧的壓縮量為時,小球的動能最大
C.小球最大動能為mg
D.彈簧最大彈性勢能為mg(h+x)
[答案] BD
[解析] 當(dāng)小球與彈簧接觸后,彈簧的彈力對小球做負功,小球的機械能減少,彈簧的彈性勢能增加,小球的機械能不守恒,故A錯誤;當(dāng)小球的加速度為0時,小球的動能最大,此時有mg=kΔx,解得彈簧的壓縮量為Δx=,設(shè)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1,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此時小球的動能為Ek=mg-Ep1,故B正確,C錯誤;當(dāng)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小球的動能為零,彈簧的形變量最大,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設(shè)為Ep2,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Ep2=mg(h+x),故D正確。
考點三 多物體的機械能守恒問題
1.速率相等情境:如圖所示,輕繩連接的A、B兩物體系統(tǒng)。
兩點提醒
(1)用好兩物體的位移大小關(guān)系或豎直方向高度變化的關(guān)系。
(2)對于單個物體,一般繩上的力要做功,機械能不守恒;但對于繩連接的系統(tǒng),機械能則可能守恒。
2.角速度相等情境:如圖所示,輕桿連接的A、B兩物體系統(tǒng)。
兩點提醒
(1)用桿連接的兩個物體,若繞某一固定點做圓周運動,根據(jù)角速度ω相等確定兩物體線速度v的大小關(guān)系。
(2)桿對物體的作用力并不總是沿桿的方向,桿能對物體做功,單個物體機械能不守恒。
3.某一方向分速度相等情境(關(guān)聯(lián)速度情境):如圖所示,兩物體沿繩或沿桿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4.含輕彈簧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問題
(1)彈簧發(fā)生形變時會具有彈性勢能,若系統(tǒng)除重力、彈簧彈力以外的其他力不做功,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2)彈簧兩端物體把彈簧拉伸至最長(或壓縮至最短)時,兩端的物體具有相同的速度,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
(3)對同一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由彈簧的形變量完全決定,彈簧的伸長量和壓縮量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相等。
(4)物體運動的位移與彈簧的形變量或形變量的變化量有關(guān)。
例4 如圖所示,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球A、B用不可伸長的細軟輕線連接,跨過固定在地面上、半徑為R的光滑圓柱,A的質(zhì)量為B的兩倍。當(dāng)B位于地面上時,A恰與圓柱軸心等高。將A由靜止釋放,B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
A.2R B.
C. D.
[答案] C
[解析] 設(shè)小球B的質(zhì)量為m,則小球A的質(zhì)量為2m,小球A剛落地時,兩球速度大小都為v,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得2mgR=×(2m+m)v2+mgR,A落地后,小球B繼續(xù)上升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可得-mgh=0-mv2,聯(lián)立解得h=,小球B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R=,故選C。
例5 (2025·河南省信陽市高三上一模)如圖所示,輕質(zhì)的粗轉(zhuǎn)軸上沿直徑固定兩根輕桿,輕桿上固定兩個小球A、B,轉(zhuǎn)軸的半徑和桿的長度均為R,在粗轉(zhuǎn)軸上纏繞有輕繩,輕繩下端與小球C相連,A、B、C三球質(zhì)量相同,且都可看作質(zhì)點。初始時系統(tǒng)處于靜止,忽略一切摩擦,且A、B兩球在水平線上,輕繩伸直但無拉力,現(xiàn)釋放小球C使其從靜止開始下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兩球組成系統(tǒng)的機械能不變
B.A球第一次轉(zhuǎn)到最高點過程中輕桿對A球不做功
C.C球下落高度為R時,A球的速度大小為
D.C球下落高度為R時,C球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 D
[解析] 分析可知,A、B兩球的重力勢能之和始終保持不變,釋放小球C后,小球C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A、B、C的動能,則A、B兩球組成系統(tǒng)的機械能增大,故A錯誤;小球A第一次轉(zhuǎn)到最高點過程中,重力對小球A做負功,小球A的動能增大,由動能定理可知輕桿對A球做正功,故B錯誤;C球下落高度為R時,根據(jù)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guān)系有ω===,對小球A、B、C組成的系統(tǒng),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R=mv+mv+mv,解得vA=,vC=,故C錯誤,D正確。
例6 (多選)如圖所示,兩根圈定的光滑豎直桿與光滑水平桿交于O點,質(zhì)量均為1 kg的小環(huán)P、Q分別套在兩桿上,兩小環(huán)用長L=1 m的輕直桿連接,將兩小環(huán)從輕直桿與水平方向夾角為53°時同時由靜止開始釋放,當(dāng)輕直桿與水平方向夾角為37°時,P、Q速度大小分別為vP1、vQ1;當(dāng)P剛要到達O點前瞬間,P、Q速度大小分別為vP2、vQ2。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53°=0.8,cos53°=0.6,兩小環(huán)均可視為質(zhì)點,不計空氣阻力,則(  )
A.vP2=4 m/s B.vQ2=3 m/s
C.vP1=1.6 m/s D.vQ1=1.2 m/s
[答案] ACD
[解析] P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P、Q的動能,當(dāng)輕直桿與水平方向夾角為37°時,對P、Q和輕直桿組成的系統(tǒng),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Lsin53°-Lsin37°)=mv+mv,由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可知,vP1sin37°=vQ1cos37°,得vP1=1.6 m/s,vQ1=1.2 m/s,故C、D正確;當(dāng)P剛要到達O點前瞬間,對P、Q和輕直桿組成的系統(tǒng),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Lsin53°=mv+mv,此時vP2與輕直桿垂直,沿桿方向的速度分量為0,由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可知vQ2=0,得vP2=4 m/s,故A正確,B錯誤。
多物體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問題的分析方法 (1)正確選取研究對象,合理選取物理過程。 (2)對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要注意判斷物體運動過程中,系統(tǒng)的機械能是否守恒。 (3)注意尋找用輕繩、輕桿或輕彈簧相連接的物體間的速度關(guān)系和位移關(guān)系。 (4)列機械能守恒方程時,從三種表達式中選取方便求解問題的形式。
考點四 機械能守恒定律與動能定理的綜合應(yīng)用
1.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能定理的比較
機械能守恒定律 動能定理
物理意義 重力或系統(tǒng)內(nèi)彈力做功的過程是動能與勢能轉(zhuǎn)化的過程 合力對物體做的功是動能變化的量度
關(guān)注角度 能量守恒的角度 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
適用情況 只有重力或系統(tǒng)內(nèi)彈力做功 無任何條件限制
2.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能定理的選擇
(1)單個物體只受重力作用時,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表達式在變形后相同。
(2)對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當(dāng)機械能守恒時,應(yīng)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較方便。
(3)對有摩擦力或其他力做功的情況,只能用動能定理來解題。
例7 如圖為一幼兒園的可調(diào)臂長的蹺蹺板的示意圖,O為蹺蹺板的支點。開始時一質(zhì)量為m的小朋友坐在蹺蹺板的A端,此時A端恰好著地,蹺蹺板與水平地面的夾角為θ=30°?,F(xiàn)有一質(zhì)量為4m的老師坐在蹺蹺板的B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蹺蹺板到達水平位置。已知OA=2L,OB=L,不計空氣阻力和蹺蹺板的質(zhì)量,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小朋友與老師均可視為質(zhì)點,則(  )
A.此過程中小朋友的機械能守恒
B.此過程中小朋友與老師的速度大小之比為1∶2
C.蹺蹺板處于水平位置時,老師的速度大小為
D.此過程中蹺蹺板對小朋友做的功為mgL
[答案] D
[解析] 此過程中小朋友的速度增大,動能增大,重力勢能增大,則小朋友的機械能增大,A錯誤;小朋友與老師的角速度總是相等,由于小朋友與老師繞O點轉(zhuǎn)動的半徑之比為2∶1,根據(jù)v=ωr可知此過程中小朋友與老師的速度大小之比為2∶1,B錯誤;蹺蹺板處于水平位置時,設(shè)老師的速度大小為v,則小朋友的速度大小為2v,對老師、小朋友和蹺蹺板組成的系統(tǒng),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4mg·Lsin30°-mg·2Lsin30°=m·(2v)2+·4mv2,解得v=,C錯誤;對小朋友,根據(jù)動能定理可得W-mg·2Lsin30°=m·(2v)2-0,解得此過程中蹺蹺板對小朋友對物體做功W=mgL,D正確。
課時作業(yè)
[A組 基礎(chǔ)鞏固練]
1.如圖所示,曲面體P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塊Q自P的上端由靜止釋放。Q與P的接觸面光滑,Q在P上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Q對P做功為零 B.Q對P做正功
C.物塊Q的機械能守恒 D.物塊Q的機械能增加
答案:B
解析:Q在P上運動的過程中,Q對P的作用力斜向左下,則P相對地面向左運動,Q對P做正功,P的機械能增加,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Q的機械能減少,故B正確,A、C、D錯誤。
2.(2021·海南高考)水上樂園有一末段水平的滑梯,人從滑梯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后落入水中。如圖所示,滑梯頂端到末端的高度H=4.0 m,末端到水面的高度h=1.0 m。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將人視為質(zhì)點,不計摩擦和空氣阻力。則人的落水點到滑梯末端的水平距離為(  )
A.4.0 m B.4.5 m
C.5.0 m D.5.5 m
答案:A
解析:設(shè)人從滑梯頂端由靜止滑到滑梯末端的速度為v,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H=mv2,解得v=4 m/s,從滑梯末端水平飛出后做平拋運動,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jù)h=gt2可知落水時間為t== s= s,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人的落水點到滑梯末端的水平距離為x=vt=4× m=4.0 m,故選A。
3.如圖所示,光滑細桿AB、AC在A點連接,AB豎直放置,AC水平放置,兩個相同的中心有小孔的小球M、N,分別套在AB和AC上,并用一細繩相連,細繩恰好被拉直,現(xiàn)由靜止釋放M、N,在運動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M球的機械能守恒 B.M球的機械能增大
C.M和N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D.繩的拉力對N做負功
答案:C
解析:細桿光滑,故M、N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M向下運動時N向左運動,繩的拉力對N做正功、對M做負功,則N的機械能增加,M的機械能減少,故C正確,A、B、D錯誤。
4.內(nèi)壁光滑的環(huán)形凹槽半徑為R,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長度為R的輕桿一端固定有質(zhì)量為m的小球甲,另一端固定有質(zhì)量為2m的小球乙?,F(xiàn)將兩小球放入凹槽內(nèi),小球乙位于凹槽的最低點,如圖所示,由靜止釋放后(  )
A.下滑過程中甲球減少的機械能總是等于乙球增加的機械能
B.下滑過程中甲球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等于乙球增加的重力勢能
C.甲球可沿凹槽下滑到槽的最低點
D.桿從右向左滑回時,乙球一定不能回到凹槽的最低點
答案:A
解析:環(huán)形凹槽內(nèi)壁光滑,甲、乙兩球組成的系統(tǒng)在運動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下滑過程中甲球減少的機械能總是等于乙球增加的機械能,甲球減少的重力勢能等于乙球增加的重力勢能與甲、乙兩球增加的動能之和,故A正確,B錯誤;若甲球沿凹槽下滑到槽的最低點,則乙球到達與甲球的初始位置等高處,由于乙球的質(zhì)量比甲球大,此時甲、乙兩球的機械能增加,明顯違背機械能守恒定律,故甲球不可能下滑到槽的最低點,故C錯誤;由于機械能守恒,當(dāng)兩球動能均減為零時,系統(tǒng)的勢能應(yīng)該不變,故桿從右向左滑回時,乙球一定能回到凹槽的最低點,故D錯誤。
5.質(zhì)量分別為2 kg、3 kg的物體A和B,系在一根不可伸長的輕繩兩端,細繩跨過固定在傾角為30°的斜面頂端的輕質(zhì)定滑輪上,此時物體A離地面的高度為0.8 m,如圖所示,斜面光滑且足夠長,始終保持靜止,g取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A落地的速度為4 m/s
B.物體A落地的速度為 m/s
C.物體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為0.68 m
D.物體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為0.96 m
答案:B
解析: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A下降過程中,物體A、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設(shè)物體A落地的速度為v,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Agh-mBghsin30°=(mA+mB)v2-0,解得v= m/s,故A錯誤,B正確;根據(jù)題意可知,物體A落地瞬間B沿斜面上滑的距離為x1=h=0.8 m,設(shè)物體A落地之后B沿斜面上滑的距離為x2,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Bgx2sin30°=mBv2,解得x2=0.16 m,則物體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離為x=x1+x2=0.96 m,物體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為hB=xsin30°=0.48 m,故C、D錯誤。
6.如圖所示,粗細均勻、兩端開口的U形管內(nèi)裝有同種液體,管中液柱總長度為4h,開始時使兩邊液面高度差為h,后來讓液體自由流動,當(dāng)兩液面高度相等時,右側(cè)液面下降的速度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液柱移動時,除了重力做功以外,沒有其他力做功,故機械能守恒。此題等效為原右側(cè)高的液柱移到左側(cè)(如圖所示),其重心高度下降了,減少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液柱整體的動能,設(shè)液體的總質(zhì)量為4m,則有mg·=(4m)v2,解得v=,A正確。
7.一輕繩系住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懸掛在O點,在最低點先給小球一水平初速度,小球恰能在豎直平面內(nèi)繞O點做圓周運動,若在水平半徑OP的中點A處釘一枚光滑的釘子,仍在最低點給小球同樣的初速度,則小球向上通過P點后將繞A點做圓周運動,當(dāng)小球到達最高點N時繩子的拉力大小為(  )
A.0 B.2mg
C.3mg D.4mg
答案:C
解析:小球恰能在豎直平面內(nèi)繞O點做圓周運動,則在最高點有mg=,解得v=,從最低點到最高點,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v=2mgR+mv2,解得初速度v0=;若在水平半徑OP的中點A處釘一枚光滑的釘子,設(shè)小球到達最高點N時速度為v′,從最低點到N點,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v=mgR+mv′2,在N點有T+mg=,聯(lián)立解得T=3mg,故C正確。
8.(2024·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三模)蹦極是一項非常刺激的戶外運動。一質(zhì)量為m的體驗者(可視為質(zhì)點),綁著一根原長為L、勁度系數(shù)為k的彈性繩從高臺上墜下。已知彈性繩的彈性勢能Ep和形變量x的關(guān)系為Ep=kx2。若不計空氣阻力、體驗者的初速度和繩的質(zhì)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下落過程中該體驗者的機械能守恒
B.當(dāng)彈性繩伸長量等于時,彈性繩的勢能達到最大值
C.體驗者的最大速度為
D.體驗者下落的最大距離為
答案:C
解析:下落過程中,彈性繩的彈力對該體驗者做負功,該體驗者的機械能不守恒,故A錯誤;當(dāng)體驗者所受合力為0時,加速度為0,體驗者的速度最大,此時kx1=mg,彈性繩伸長量x1=,對體驗者和彈性繩組成的系統(tǒng),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L+x1)-kx=mv,解得vm=,故C正確;體驗者下落至最低點時,速度為零,體驗者的動能、重力勢能均為最小值,對體驗者和彈性繩組成的系統(tǒng),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彈性繩的勢能達到最大值,有mg(L+x2)=kx,解得此時彈性繩伸長量為x2=,體驗者下落的最大距離為s=x2+L=L+,故B、D錯誤。
9.(2025·遼寧省大連市高三上期中)(多選)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nèi)有光滑軌道ABCD,其中AB是豎直軌道,CD是水平軌道,AB與BC相切于B點,BC與CD相切于C點。一根長為2R的輕桿兩端分別固定著兩個質(zhì)量均為m的相同小球P、Q(視為質(zhì)點),將輕桿鎖定在圖示位置,并使Q與B等高?,F(xiàn)解除鎖定釋放輕桿,輕桿將沿軌道下滑,重力加速度為g,則(  )
A.小球P、Q和輕桿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B.P球到達B點時,P球的速度大小為
C.P球到達C點前,P、Q兩球的速度大小始終不相等
D.P球到達C點時Q球的速度大小為2
答案:AB
解析:在下滑的過程中,小球P、Q和輕桿組成的系統(tǒng)只有重力做功,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故A正確;P球到達B點時,P球下降了2R,Q球下降了R,由幾何關(guān)系知,此時輕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由速度的合成與分解可知vQcos30°=vPcos60°,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2R+mgR=mv+mv,解得P球的速度大小為vP=,故B正確;P球到達C點前,由速度的合成與分解可知小球P、Q的速度滿足vQ′cosθ=vP′sinθ(θ為輕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則當(dāng)θ=45°時P、Q兩球的速度大小相等,由幾何關(guān)系可知,桿的長度2R>,θ=45°的情況可以實現(xiàn),故C錯誤;P球到達C點時,P球下降了3R,Q球下降了R,P、Q兩球速度相等,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3R+mgR=2×mv2,解得Q球的速度大小為v=2,故D錯誤。
10.(多選)如圖所示,在長為L的輕桿中點和端點分別固定一質(zhì)量為m、2m的小球A、B,桿可繞光滑的軸O轉(zhuǎn)動,將桿從水平位置由靜止釋放。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兩球均視為質(zhì)點,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dāng)桿轉(zhuǎn)到豎直位置時,兩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B.當(dāng)桿轉(zhuǎn)到豎直位置時,B球的速度大小為
C.桿在轉(zhuǎn)動的過程中,A球的機械能守恒
D.桿從水平位置轉(zhuǎn)到豎直位置的過程中,桿對B球做的功為mgL
答案:BD
解析:兩球同軸轉(zhuǎn)動,角速度相等,由于B球運動軌跡的半徑為A球的2倍,根據(jù)v=ωr可知,當(dāng)桿轉(zhuǎn)到豎直位置時,B球的速度大小為A球的2倍,A錯誤;在桿轉(zhuǎn)到豎直位置的過程,對A、B球和桿組成的系統(tǒng),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2mgL=m+×2m(ωL)2,此時B球的速度大小vB=ωL,解得vB=,B正確;設(shè)桿從水平位置轉(zhuǎn)到豎直位置的過程中,桿對B球做的功為W,則有2mgL+W=×2mv-0,解得W=mgL,D正確;根據(jù)D項分析,桿對B球做正功,B球的機械能增大,由于A、B球和桿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可知桿在轉(zhuǎn)動的過程中,A球的機械能減小,C錯誤。
[B組 綜合提升練]
11.(2025·八省聯(lián)考陜西卷)(多選)如圖,傾角為30°且足夠長的光滑斜劈固定在水平面上,P、Q兩個物體通過輕繩跨過光滑定滑輪連接,Q的另一端與固定在水平面的豎直輕彈簧連接,P和Q的質(zhì)量分別為4m和m。初始時,控制P使輕繩伸直且無拉力,滑輪左側(cè)輕繩與斜劈上表面平行,右側(cè)輕繩豎直,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彈簧勁度系數(shù)為k,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F(xiàn)無初速釋放P,則在物體P沿斜劈下滑過程中(  )
A.輕繩拉力大小一直增大
B.物體P的加速度大小一直增大
C.物體P沿斜劈下滑的最大距離為
D.物體P的最大動能為
答案:AD
解析:釋放物體P前,對Q根據(jù)平衡條件有mg=kx1,可得彈簧的壓縮量x1=,設(shè)物體P沿斜劈下滑的最大距離為xmax,根據(jù)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可得4mg·xmaxsin30°=mg·xmax+k(xmax-x1)2-kx,解得xmax=,故C錯誤;設(shè)物體P向下運動過程中,彈簧的壓縮量為Δx(當(dāng)彈簧伸長時Δx<0),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對P有4mgsin30°-T=4ma,對Q有T-mg+kΔx=ma,可得物體P的加速度a=,輕繩拉力T=mg-kΔx,結(jié)合C項分析知,Δx的最大值Δxmax=x1=,最小值Δxmin=-(xmax-x1)=-,即隨著Δx減小,物體P的加速度a從大于0逐漸減小到小于0,即其加速度大小先減小后增大,輕繩拉力T大小一直增大,故A正確,B錯誤;當(dāng)P的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動能最大,此時根據(jù)平衡條件,對P有4mgsin30°=2mg=T′,對Q有T′=kx′+mg,解得彈簧伸長量x′=,由于x′=x1,則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初始狀態(tài)相等,設(shè)此時P的動能為Ek,根據(jù)動能表達式及P、Q的質(zhì)量關(guān)系可知Q的動能為,對P、Q組成的系統(tǒng),根據(jù)動能定理有4mg(x′+x1)sin30°-mg(x′+x1)=Ek+-0,解得Ek=,故D正確。
12.如圖所示,不可伸長細繩的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系著一金屬小球,小球的質(zhì)量為m,細繩長為l。將細繩拉直,讓細繩從偏離水平方向30°的位置由靜止釋放小球,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求:
(1)細繩剛伸直時小球的速度大??;
(2)小球運動到最低點A時細繩受到的拉力。
答案:(1) (2)3.5mg
解析:(1)小球先做自由落體運動,設(shè)細繩剛伸直時小球的速度大小為v1,小球下降的高度
h=2lsin30°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v
解得v1=。
(2)細繩伸直后瞬間,設(shè)小球在垂直細繩方向的速度為v2,根據(jù)運動的分解得
v2=v1cos30°=
設(shè)小球運動到最低點A時的速度為v3,以過A點的水平面為零勢能面,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v+mgl(1-sin30°)=mv
聯(lián)立解得v3=
小球在最低點,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T-mg=m
解得細繩對小球的拉力T=3.5mg
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小球運動到最低點A時細繩受到的拉力為3.5mg。
[C組 拔尖培優(yōu)練]
13.如圖所示,滑塊a穿在固定的光滑豎直桿上,滑塊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b通過鉸鏈用剛性輕桿連接。將a從距地面一定高度處由靜止釋放,a、b均可視為質(zhì)點,在a著地前的運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滑塊a的機械能先減小后增大
B.滑塊a的動能先增大后減小
C.輕桿對a的作用力先增大后減小
D.滑塊a的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答案:A
解析:開始時b的速度為零,由于受到桿的推力而加速;在a著地時,根據(jù)a、b沿桿方向的速度相等,由速度的分解可知,b的速度也為零,所以在整個過程中,b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對a和b組成的系統(tǒng),只有重力做功,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則a的機械能先減小后增大,故A正確。在a下滑過程中,b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在b的速度由0到最大的過程,設(shè)輕桿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根據(jù)速度關(guān)系有vacosθ=vbsinθ,所以va=vbtanθ,這個過程中vb增大,θ增大,所以a的速度增大,則a的動能增大;b的速度由最大減小到0的過程中,b的動能減小,a的重力勢能減小,由a、b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可知,a的動能增大,所以在a著地前的運動過程中,滑塊a的動能一直增大,故B錯誤。在整個過程中,b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則桿對b先做正功,后做負功,因此桿對b的作用力先是推力后是拉力,桿對a的作用力先是推力后是拉力,所以桿對a的作用力有一個先減小后增大的過程,故C錯誤。由C項分析可知,開始時桿對a的彈力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向上,a的加速度小于g,當(dāng)b的速度最大,桿的彈力為零時,a的加速度等于g,此后桿對a的彈力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向下,則a的加速度大于g,在此期間,a的加速度增大;而a著地時桿對a的彈力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為零,故a的加速度為g,所以滑塊a的加速度有一個先增大后減小的過程,故D錯誤。
1(共64張PPT)
第六章 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3講 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應(yīng)用
目錄
1
2
3
教材閱讀指導(dǎo)
考點一 機械能及機械能守恒定律
考點二 單物體的機械能守恒問題
考點三 多物體的機械能守恒問題
考點四 機械能守恒定律與動能定理的綜合應(yīng)用
課時作業(yè)
4
5
6
教材閱讀指導(dǎo)
(對應(yīng)人教版必修第二冊相關(guān)內(nèi)容及問題)
第八章第4節(jié)閱讀“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部分內(nèi)容,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什么?
  第八章第4節(jié)[練習(xí)與應(yīng)用]T6。
提示: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
第八章[復(fù)習(xí)與提高]B組T6。
考點一 機械能及機械能守恒定律
一、機械能
__________、__________與動能都是機械運動中的能量形式,統(tǒng)稱為機械能。表達式為E=Ek+Ep。通過______或______做功,機械能可以從一種形式轉(zhuǎn)化成另一種形式。
二、機械能守恒定律
1.內(nèi)容: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tǒng)內(nèi), _______與_______可以互相轉(zhuǎn)化,而總的機械能__________。
重力勢能
彈性勢能
重力
彈力
動能
勢能
保持不變
2.常用的三種表達式
(1)守恒式: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E1、E2分別表示系統(tǒng)初、末狀態(tài)時的總機械能。
注意:初、末狀態(tài)必須用同一零勢能面計算勢能。
(2)轉(zhuǎn)化式:ΔEk= _______或ΔEk增= _______。表示系統(tǒng)動能的增加量等于勢能的減少量。
注意:應(yīng)用時關(guān)鍵在于分清勢能的增加量或減少量,可不選零勢能面而直接計算初、末狀態(tài)的勢能差。
(3)轉(zhuǎn)移式:ΔEA=_______或ΔEA增=_______。表示系統(tǒng)只有A、B兩物體時,A增加的機械能等于B減少的機械能。
注意:常用于解決兩個或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問題。
E1=E2
Ek1+Ep1=Ek2+Ep2
-ΔEp
ΔEp減
-ΔEB
ΔEB減
1.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物體的機械能一定守恒。(  )
2.物體的速度增大時,其機械能可能減小。(  )
3.物體除受重力外,還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則物體的機械能一定守恒。(  )
×


機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斷方法
(1)用機械能的定義判斷(直接判斷):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可以看物體系統(tǒng)機械能的總和是否變化。
(2)用做功判斷:若物體系統(tǒng)只有重力或系統(tǒng)內(nèi)彈力做功,雖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則機械能守恒。
(3)用能量轉(zhuǎn)化來判斷:若物體系統(tǒng)中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而無其他形式的能的轉(zhuǎn)化,則物體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例1 (多選)如圖所示,下列情景中,運動的火箭、物體、小球,其中機械能守恒的是(  )
解析 火箭升空過程中,火箭做加速運動,火箭的重力勢能增大,動能增大,機械能增大,故A錯誤;力F拉著物體勻速上升過程中,物體的重力勢能增大,動能不變,機械能增大,故B錯誤;小球在水平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動能不變,重力勢能不變,小球機械能守恒,故C正確;小球在光滑的碗里做復(fù)雜的曲線運動,只有重力對小球做功,小球機械能守恒,故D正確。
判斷機械能守恒應(yīng)注意的“兩點”
(1)機械能守恒的條件絕不是合力的功等于零,更不是合力為零;“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或彈力作用”。
(2)對于一些繩子突然繃緊、物體間碰撞等情況,除非題目特別說明,否則機械能必定不守恒。
考點二 單物體的機械能守恒問題
求解單個物體機械能守恒問題的基本思路
(1)選取研究對象——物體及地球構(gòu)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定律研究的是物體系統(tǒng),如果是一個物體與地球構(gòu)成的系統(tǒng),一般只對物體進行研究。
(2)根據(jù)物體所經(jīng)歷的物理過程,進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
(3)選取方便的機械能守恒定律方程形式(Ek1+Ep1=Ek2+Ep2、ΔEk=-ΔEp)進行求解。若應(yīng)用方程Ek1+Ep1=Ek2+Ep2,則首先要選取合適的參考平面,確定研究對象在過程的初、末狀態(tài)時的機械能。若應(yīng)用方程ΔEk=-ΔEp,則不用選取參考平面。
(4)解方程,必要時對結(jié)果進行討論,避免出現(xiàn)與實際不符的情形。
考點三 多物體的機械能守恒問題
1.速率相等情境:如圖所示,輕繩連接的A、B兩物體系統(tǒng)。
兩點提醒
(1)用好兩物體的位移大小關(guān)系或豎直方向高度變化的關(guān)系。
(2)對于單個物體,一般繩上的力要做功,機械能不守恒;但對于繩連接的系統(tǒng),機械能則可能守恒。
2.角速度相等情境:如圖所示,輕桿連接的A、B兩物體系統(tǒng)。
兩點提醒
(1)用桿連接的兩個物體,若繞某一固定點做圓周運動,根據(jù)角速度ω相等確定兩物體線速度v的大小關(guān)系。
(2)桿對物體的作用力并不總是沿桿的方向,桿能對物體做功,單個物體機械能不守恒。
3.某一方向分速度相等情境(關(guān)聯(lián)速度情境):如圖所示,兩物體沿繩或沿桿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4.含輕彈簧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問題
(1)彈簧發(fā)生形變時會具有彈性勢能,若系統(tǒng)除重力、彈簧彈力以外的其他力不做功,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2)彈簧兩端物體把彈簧拉伸至最長(或壓縮至最短)時,兩端的物體具有相同的速度,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
(3)對同一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由彈簧的形變量完全決定,彈簧的伸長量和壓縮量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相等。
(4)物體運動的位移與彈簧的形變量或形變量的變化量有關(guān)。
例6 (多選)如圖所示,兩根圈定的光滑豎直桿與光滑水平桿交于O點,質(zhì)量均為1 kg的小環(huán)P、Q分別套在兩桿上,兩小環(huán)用長L=1 m的輕直桿連接,將兩小環(huán)從輕直桿與水平方向夾角為53°時同時由靜止開始釋放,當(dāng)輕直桿與水平方向夾角為37°時,P、Q速度大小分別為vP1、vQ1;當(dāng)P剛要到達O點前瞬間,P、Q速度大小分別為vP2、vQ2。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53°=0.8,cos53°=0.6,兩小環(huán)均可視為質(zhì)點,不計空氣阻力,則(  )
A.vP2=4 m/s
B.vQ2=3 m/s
C.vP1=1.6 m/s
D.vQ1=1.2 m/s
多物體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問題的分析方法
(1)正確選取研究對象,合理選取物理過程。
(2)對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要注意判斷物體運動過程中,系統(tǒng)的機械能是否守恒。
(3)注意尋找用輕繩、輕桿或輕彈簧相連接的物體間的速度關(guān)系和位移關(guān)系。
(4)列機械能守恒方程時,從三種表達式中選取方便求解問題的形式。
考點四 機械能守恒定律與動能定理的綜合應(yīng)用
1.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能定理的比較
機械能守恒定律 動能定理
物理意義 重力或系統(tǒng)內(nèi)彈力做功的過程是動能與勢能轉(zhuǎn)化的過程 合力對物體做的功是動能變化的量度
關(guān)注角度 能量守恒的角度 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
適用情況 只有重力或系統(tǒng)內(nèi)彈力做功 無任何條件限制
2.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能定理的選擇
(1)單個物體只受重力作用時,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表達式在變形后相同。
(2)對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當(dāng)機械能守恒時,應(yīng)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較方便。
(3)對有摩擦力或其他力做功的情況,只能用動能定理來解題。
課時作業(yè)
[A組 基礎(chǔ)鞏固練]
1.如圖所示,曲面體P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塊Q自P的上端由靜止釋放。Q與P的接觸面光滑,Q在P上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Q對P做功為零
B.Q對P做正功
C.物塊Q的機械能守恒
D.物塊Q的機械能增加
解析:Q在P上運動的過程中,Q對P的作用力斜向左下,則P相對地面向左運動,Q對P做正功,P的機械能增加,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Q的機械能減少,故B正確,A、C、D錯誤。
2.(2021·海南高考)水上樂園有一末段水平的滑梯,人從滑梯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后落入水中。如圖所示,滑梯頂端到末端的高度H=4.0 m,末端到水面的高度h=1.0 m。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將人視為質(zhì)點,不計摩擦和空氣阻力。則人的落水點到滑梯末端的水平距離為(  )
A.4.0 m B.4.5 m
C.5.0 m D.5.5 m
3.如圖所示,光滑細桿AB、AC在A點連接,AB豎直放置,AC水平放置,兩個相同的中心有小孔的小球M、N,分別套在AB和AC上,并用一細繩相連,細繩恰好被拉直,現(xiàn)由靜止釋放M、N,在運動過程中,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M球的機械能守恒 B.M球的機械能增大
C.M和N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D.繩的拉力對N做負功
解析:細桿光滑,故M、N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M向下運動時N向左運動,繩的拉力對N做正功、對M做負功,則N的機械能增加,M的機械能減少,故C正確,A、B、D錯誤。
4.內(nèi)壁光滑的環(huán)形凹槽半徑為R,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
長度為R的輕桿一端固定有質(zhì)量為m的小球甲,另一端固
定有質(zhì)量為2m的小球乙?,F(xiàn)將兩小球放入凹槽內(nèi),小球乙
位于凹槽的最低點,如圖所示,由靜止釋放后(  )
A.下滑過程中甲球減少的機械能總是等于乙球增加的機械能
B.下滑過程中甲球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等于乙球增加的重力勢能
C.甲球可沿凹槽下滑到槽的最低點
D.桿從右向左滑回時,乙球一定不能回到凹槽的最低點
解析:環(huán)形凹槽內(nèi)壁光滑,甲、乙兩球組成的系統(tǒng)在運動
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下滑過程中甲球
減少的機械能總是等于乙球增加的機械能,甲球減少的重力勢
能等于乙球增加的重力勢能與甲、乙兩球增加的動能之和,
故A正確,B錯誤;若甲球沿凹槽下滑到槽的最低點,則乙球到達與甲球的初始位置等高處,由于乙球的質(zhì)量比甲球大,此時甲、乙兩球的機械能增加,明顯違背機械能守恒定律,故甲球不可能下滑到槽的最低點,故C錯誤;由于機械能守恒,當(dāng)兩球動能均減為零時,系統(tǒng)的勢能應(yīng)該不變,故桿從右向左滑回時,乙球一定能回到凹槽的最低點,故D錯誤。
12.如圖所示,不可伸長細繩的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系著一金屬小球,小球的質(zhì)量為m,細繩長為l。將細繩拉直,讓細繩從偏離水平方向30°的位置由靜止釋放小球,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求:
(1)細繩剛伸直時小球的速度大小;
(2)小球運動到最低點A時細繩受到的拉力。
[C組 拔尖培優(yōu)練]
13.如圖所示,滑塊a穿在固定的光滑豎直桿上,滑塊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b通過鉸鏈用剛性輕桿連接。將a從距地面一定高度處由靜止釋放,a、b均可視為質(zhì)點,在a著地前的運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滑塊a的機械能先減小后增大
B.滑塊a的動能先增大后減小
C.輕桿對a的作用力先增大后減小
D.滑塊a的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解析:開始時b的速度為零,由于受到桿的推力而加速;
在a著地時,根據(jù)a、b沿桿方向的速度相等,由速度的分解
可知,b的速度也為零,所以在整個過程中,b的速度先增大
后減小,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對a和b組成的系統(tǒng),只有重力
做功,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則a的機械能先減小后增大,故A正確。在a下滑過程中,b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在b的速度由0到最大的過程,設(shè)輕桿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根據(jù)速度關(guān)系有vacosθ=vbsinθ,所以va=vbtanθ,這個過程中vb增大,θ增大,所以a的速度增大,則a的動能增大;b的速度由最大減小到0的過程中,b的動能減小,a的重力勢能減小,由a、b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可知,a的動能增大,
所以在a著地前的運動過程中,滑塊a的動能一直增大,
故B錯誤。在整個過程中,b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動能先
增大后減小,則桿對b先做正功,后做負功,因此桿對b的
作用力先是推力后是拉力,桿對a的作用力先是推力后是拉力,所以桿對a的作用力有一個先減小后增大的過程,故C錯誤。由C項分析可知,開始時桿對a的彈力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向上,a的加速度小于g,當(dāng)b的速度最大,桿的彈力為零時,a的加速度等于g,此后桿對a的彈力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向下,則a的加速度大于g,在此期間,a的加速度增大;而a著地時桿對a的彈力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為零,故a的加速度為g,所以滑塊a的加速度有一個先增大后減小的過程,故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穗县| 洛浦县| 太保市| 涿州市| 日土县| 建阳市| 阿图什市| 那坡县| 昆山市| 咸丰县| 阿拉尔市| 公安县| 庐江县| 台山市| 偃师市| 蓬莱市| 汉寿县| 壶关县| 尚义县| 陕西省| 金坛市| 铜梁县| 襄汾县| 涟源市| 甘谷县| 绥棱县| 民县| 高碑店市| 灵川县| 天水市| 和龙市| 大田县| 安陆市| 桑植县| 万安县| 肇东市| 民勤县| 宜黄县| 汉中市| 宝山区|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