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單元核心考點速記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1)、時間:1949年9月;(2)、地點:北平;(3)、主要內容:①、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并通過了《共同綱領》;②、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a、定都:改北平為北京;b、國旗:以五星紅旗為國旗;c、國歌: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作詞:田漢;作曲:聶耳);d、紀年法:采用公元紀年;④、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2、《共同綱領》的性質是什么?(起臨時憲法的作用)3、新中國是什么時候成立的?其成立的標志是什么?①、時間:1949年10月1日(10月1日為國慶節);②、標志:開國大典。4、新中國的成立有何偉大歷史意義?(1)國內:①、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新紀元:指的是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②、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③、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站起來了:指的是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④、標志著中國現代史的開端。(2)國際: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5、中國參加抗美援朝的原因有哪些?①、朝鮮內戰爆發,美國侵入朝鮮,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②、美軍飛機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③、美第七艦隊侵人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④、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6、中國軍隊入朝作戰的時間、目的、司令員以及部隊名稱分別是什么?①、時間:1950年10月;②、目的: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③、司令員:彭德懷;④、部隊名稱:中國人民志愿軍:7、抗美援朝中的著名戰役有哪些?上甘嶺戰役8、抗美援朝中涌現的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跡分別是什么?黃繼光——堵機槍;邱少云——嚴守紀律,烈火燒身9、抗美援朝戰爭是什么時候結束的?結束的標志是什么?有什么歷史意義?①、結束時間:1953年7月;②、結束標志: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③、歷史意義:a、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b、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c、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10、(1)中國人民志愿軍被稱為什么?(“最可愛的人”)(2)人民為什么這樣稱呼他們?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及國際主義精神,鑄就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11、土地改革運動的起止時間是什么時候?依據以及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①起止時間:1950年—1952年底;②法律依據:1950年6月,頒布《土地改革法》③主要內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性質沒改變,仍然為私有制)12、土地改革有什么歷史意義?(1)政治上:a、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地主”從此退出中國歷史舞臺)b、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c、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2)經濟上: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13、新中國為了鞏固新生政權,采取了哪些措施?(1)對內:a、西藏和平解放;b、土地改革;(2)對外:抗美援朝;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與地點分別是什么?a時間:1954年; b地點:北京;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憲法)是在哪次會議上頒布的?其性質是什么?①、會議名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②、性質: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3、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在哪一次會議上確立的?它的有何意義?①、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②、會議名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③、意義: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4、“一五”計劃實行的背景是什么?我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低,基礎薄弱,門類不全5、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起止時間、目的以及基本任務分別是什么?①、起止時間:1953—1957年;②、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③、基本任務:a、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b、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c、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6、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意義分別是什么?(1)成就:a、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b、二鐵:寶成鐵路、鷹廈鐵路;c、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d、四廠: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2)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7、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起止時間。1953年至1956年8、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內容是什么?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9、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有哪些?①、農業、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②、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10、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意義?a、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b、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1、中共八大召開的時間與地點、內容以及影響分別是什么?①、時間與地點:1956年 北京;②、內容:a、分析了國內的主要矛盾;b、指出了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③、影響: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良好開端,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國從此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2、我國社會主義探索時期出現的失誤有哪些?a、經濟領域: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b、政治領域:文化大革命;13、歸納我國1959年至1961年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的原因。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②、三年自然災害;14、評價“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①、積極: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②、消極: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15、中共中央為克服1959年至1961年經濟困難局面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16歸納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與意義分別是什么?(1)成就:①、工業:a、建立了武漢鋼鐵公司、包頭鋼鐵公司;b、建設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并實現了石油自給;c新興的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②、交通: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③、科技: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2)意義: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17、“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什么?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1973年,袁隆平培育秈型雜交水稻。18、歸納馬澤東思想的重要指導意義。①、毛澤東思想既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②、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③、毛澤東思想不僅在新民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揮了重要作用。19、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被譽為“鐵人”的是誰?我們從他身上可以學到什么精神?①、鐵人——王進喜;②、精神:鐵人精神——愛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20、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被譽為“解放軍好戰士”的是誰?我們從他身上可以學到什么精神?2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被譽為“黨的好干部”的是誰?我們從他身上可以學到什么精神?①、黨的好干部——焦裕祿;②、精神:焦裕祿精神——清正廉潔、無私奉獻、一心為民、艱苦奮斗22、被譽為“兩彈元勛”的科學家是誰?鄧稼先23、什么是“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24、從“文化大革命”中,我們可以獲得什么啟示?①、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②、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③、重視教育和人才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地點、內容以及意義分別是什么?①、時間:1978年12月; ②、地點:北京;③、內容:a思想上:確立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b政治上: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c組織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④、意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列舉出20世紀30年代和20世紀70年黨的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兩次會議并歸納其共同點。(1)兩次會議: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2)共同點:①、都形成了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核心;②、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③、都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3、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曾遭受三次重大挫折,糾正三次失誤。(1)第一次挫折:國民革命失敗。糾正:發動南昌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井岡山道路;(2)第二次挫折: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長征。糾正: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3)第三次挫折:文化大革命。糾正: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4、撥亂反正的表現是什么?1980年劉少奇冤案,得到平反5、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6、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開端、目的、時間、典型、形式分別是什么?①、開端:農村; ②、目的: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③、時間:1978年;④、典型:安徽鳳陽小崗村;⑤、形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7、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普遍實行是什么時候?1983年8、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有什么意義?①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②推動了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9、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節和改革重點是什么?①、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②、改革重點:國企改革。10、1980年我國先后建立的經濟特區有哪些?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2、“我國近代第一批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現代第一批主動開放的經濟特區”請問與此有關的事哪個城市? 廈門13、最早最典型的,被譽為“對外窗口”的經濟特區是哪座城市?深圳14、我國給予經濟特區哪些優惠政策?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15、我國設立經濟特區產生了什么影響?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6、國形成了怎樣的對外放開格局及其特點。(1)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2)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17、簡要評價鄧小平。 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18、簡述鄧小平理論形成的過程。①、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②、中共十三大:闡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③、1992年,南方談話——解放思想;④、中共十四大: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⑤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19、毛澤東和鄧小平作為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領導人,那么他們分別帶領中國人民走了一條什么樣的道路?我們從中獲得什么啟示?(1)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鄧小平: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2)啟示:①、立足國情;②、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20、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產生了什么影響 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1、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時間和會議是什么?1992年,中共十四大22、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中央于哪次會議提出了何文件?①會議: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②文件:《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議》23、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何意義?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4、鄧小平理論的意義。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2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哪些構成?①、中共十五大: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②、中共十六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③、中共十八大: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④、中共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實現第一個百年(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27、概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成就。(1)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2)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了絕對貧困。28、概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意義。(1)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2)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3)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4)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可供選擇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9、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和歷史經驗分別是什么?(1)歷史意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2)歷史經驗:明確十個堅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30、什么是中國夢?中國夢的奮斗目標是什么?怎樣實現中國夢?(1)基本內涵: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2)奮斗目標:實現兩個一百年;(3)措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新發展理念。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1、什么叫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何地位?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3、目前我國存在的民族自治區有哪些?內蒙古自治區(最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有什么意義?a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b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c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5、實現民族團結的目標和方式分別是什么?(1)目標: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方式:共同繁榮發展。6、“一國兩制”提出的時間、人物以及評價分別是什么?①、提出時間:改革開放新時期后;②、人物:鄧小平;③、意義: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為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開辟了途徑;④、評價:被譽為“天才的構想”。7、香港和澳門分別是什么時候回歸的?港澳的回歸有何意義?a香港回歸時間:1997年7月1日;b澳門回歸時間:1999年12月20日;c、港澳回歸的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8、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的原因有哪些?a根本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b一國兩制的提出9、簡述臺灣問題的由來。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內政問題)10、簡述黨和政府對臺灣政策的演變。a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提出武裝解放臺灣;b、50年代中期:毛澤東提出和平解放臺灣;c、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11、歸納海峽兩岸交往的表現有哪些?a、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b、1990年—1991年,海基會與海協會的相繼成立;c、1992年,提出“九二共識”。d、1995年江澤民提出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e、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f、2008年,兩岸實現“三通”;g、2015年,習馬會面。12、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有何影響?打破隔絕狀態、發生歷史性變化13、“九二共識”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14、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有何影響?兩黨最高領導人時隔60年后再次握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15、2015年,習馬會面有何影響?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16、臺灣回歸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有哪些?并談談你對祖國統一大業的認識。(1)不利因素:①、臺獨勢力的存在;②、國際反華勢力的干涉;(2)有利因素:①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密切;②兩岸人民渴望統一;③港澳的回歸為臺灣的回歸樹立了榜樣;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3)認識:①、祖國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心愿;②、我們應自覺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義務。17、“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有何歷史意義?(1)洗雪了中華民族百年國恥,表明各國可以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中國人民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2)證明這一方針的正確性,具有強大生命力。(3)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1、新中國成立后奉行怎樣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間、會議名稱以及意義分別什么?①、時間:1971年10月; ②、會議:第26屆聯合國大會;③、意義: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3、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是什么時候?中美又是什么時候正式建交的?①、正常化時間:1972年; ②、正式建交的時間:1979年;4、歸納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②、1972年中日建交;③1972年,尼克松訪華;④1979年,中美建交。5、新中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我們從中獲得哪些啟示?①原因:a、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b、 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中國采用靈活務實的外交政策;②啟示:a提升綜合國力;b走和平發展的道路;c創造友好和平的外部環境6、分別概括近、現代外交特點?從中可以得出哪些歷史認識?(1)特點:a、近代:被迫、屈辱的外交; b、現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認識:①、弱國無外交;②、綜合國力決定國際地位;7、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時間、提出者、內容、推廣情況以及影響分別是什么?①提出時間:1953年;②提出者:周恩來;③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④推廣:1954年,中、印、緬三國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雙方關系的基本原則。⑤影響: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b、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8、歸納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意義。堅定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尊嚴,支持和援助世界上被壓迫民族解放事業、新獨立國家建設事業和各國人正義斗爭,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的屈辱外交。9、我國陸軍、海軍、空軍分別成立于什么時候?a陸軍:1927年8月1日;b海軍:1949年4月23日;c、空軍:1949年11月11日10、新中國的第一支海軍部隊叫什么?華東軍區海軍11、我國的第一艘航母的名稱是什么?遼寧艦12、第二炮兵部隊建立時間、更名時間以及更名后的名稱分別是什么?①建立時間:1966年;②更名時間:2015年;③更名后的名稱:火箭軍。13、新時代我國軍制改革后的五大軍區、五大軍種分別是什么?①、五大軍區: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②、五大軍種: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14、概括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外交政策以及取得的外交成就。(1)外交政策: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成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第六單元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1、什么叫“兩彈一星”?核彈(原子彈和氫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2、兩彈一星”研制成功有什么意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3、我國第一枚近程導彈叫什么?何時發射成功的?①、導彈名稱:東風一號; ②、發射時間:1960年4、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什么時候爆炸成功的?①、原子彈:1964年; ②、氫彈:1967年;5、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什么時候發射成功的?1970年6、袁隆平的主要貢獻及其榮譽稱號分別是什么?①、主要貢獻:培育了秈型雜交水稻;②、稱號:雜交水稻之父。7、屠呦呦的主要成就及其所獲榮譽。①主要成就:發現了青蒿素; ②榮譽: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8、歸納新中國成立后在文化方面實行的方針及其方針的表現。(1)方針:雙百方針;(2)方針表現:a藝術上:百花齊放;b學術上:百家爭鳴9、歸納新中國成立后和改革開放后的文化成就。(1)新中國成立后:《紅巖》、《東方紅》、《青春之歌》;(2)改革開放后:《平凡的世界》、《絲路花雨》。10、文化事業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基礎。11、歸納中國社會生活的演變呈現出了怎樣的特征?民生凋敝——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明顯改善12、改革開放后我國居民日常生活變化的表現有哪些?a衣:由色彩單調,政治氛圍濃厚——豐富多彩,展示個性;b食:由追求溫飽——追求健康;c住:由住房擁擠——住房環境改善;d行:由交通落后——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e、通信:由通信難到通信方便快捷;f、娛樂:由單調到豐富多彩。13、截至2010年底,我國鐵路營運里程居世界第幾位? 第二位14、截至2020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幾位? 第一位15、改革開放后我國電信網絡規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第幾? 第一位16、改革開放后我國通信事業的發展和通信方式的變遷產生了什么影響?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