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講 運動的描述1.(2025·河南周口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參考系不能任意選擇B.只有靜止的物體才能被選作參考系C.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擇不同的參考系,得出的結論是相同的D.人們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是以地球為參考系2.(2025·江蘇南京期末)如圖所示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女排決賽的比賽場景,以下可將排球視為質點的是( )A.研究排球的運動軌跡B.研究排球的發飄球技術C.判斷排球是否擦網D.判斷排球落地點是否出界3.關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動車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B.子彈射出槍口時的速度大小為5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C.某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會百米半決賽的成績是9.83 s,則他沖刺時的速度大小一定為10.17 m/sD.某列車在通滬鐵路跑出的最高時速為220 km/h,指的是瞬時速度大小4.(2025·浙江衢州模擬)如圖是高速上某一“區間測速”的標牌,該路段全長66 km,全程限速100 km/h,一輛汽車通過監測起點和終點的速度分別為95 km/h和90 km/h,通過測速區間的時間為30 min。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全長66 km表示位移B.通過起點的速度95 km/h表示瞬時速度C.該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2.5 km/hD.該汽車沒有超速5.(2025·重慶長壽期中)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式a=,下列關于加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速度越大,物體的加速度越大B.速度變化量越大,物體的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的負號代表著物體一定在做減速運動D.物體的速度變化量為負時,加速度也一定為負6.(2025·安徽蕪湖開學考試)如圖所示,2024年8月1日21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運載火箭剛點火時還沒有運動,其加速度一定為零B.運載火箭升空過程速度變化越大,其加速度就越大C.運載火箭升空過程速度變化越快,其加速度就越大D.運載火箭離開地面的瞬間,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很小7.(2025·廣西桂林期末)根據下列四幅圖片中所描述的物體運動過程信息,可以判斷出物體加速度最大的是( )A.甲圖中我國“殲20”戰斗機在空中以600 m/s的速度勻速飛行B.乙圖中我國“永久”牌自行車從靜止開始下坡經過4秒速度變為12 m/sC.丙圖中我國096“唐”級核潛艇沿直線進入軍港,速度在2分鐘內從36 km/h減速到0D.丁圖中動車行駛進入桂林站,速度在10秒鐘內從72 km/h減速到08.(2025·甘肅天水一模)蹦床是運動員在一張繃緊的彈性網上蹦跳、翻滾并做各種空中動作的運動項目。一個運動員從高處自由落下,以大小為8 m/s的豎直速度著網,與網作用后,沿著豎直方向以大小為10 m/s的速度彈回。已知運動員與網接觸的時間為Δt=1.2 s,那么運動員在與網接觸的這段時間內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別為( )A.15 m/s2,向上B.15 m/s2,向下C.1.67 m/s2,向上D.1.67 m/s2,向下9.(2025·四川宜賓模擬)如圖所示,在氣墊導軌上安裝有兩個光電計時裝置A、B,A、B間距離為L=30 cm,為了測量滑塊的加速度,在滑塊上安裝了一個寬度為d=1 cm 的遮光條,現讓滑塊以某一加速度通過A、B,記錄遮光條通過A、B的時間分別為0.010 s、0.005 s,滑塊從A到B所用時間為0.200 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滑塊通過A的速度為1 cm/sB.滑塊通過B的速度為2 cm/sC.滑塊的加速度為5 m/s2D.滑塊在A、B間的平均速度為3 m/s10.(2025·福建福州模擬)一輛小車沿一條直線運動,車上放著盛水的滴漏,滴漏距離地面很近,每隔2.0 s滴一滴水,水在車行駛的路面上留下水滴的痕跡如圖所示,圖中還放著一把刻度尺,其零刻度線與O點對齊,若從滴下水滴O開始計時,則當滴下水滴G時,小車經過AH段的時間為 s,AH段的平均速度為 m/s(計算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11.(2025·安徽安慶開學考試)一籃球從高h1=3.9 m處由靜止開始下落,經t1=1 s落到地面時速度為v1=8 m/s,籃球與地面碰撞的時間為Δt=0.1 s,然后以v2=6 m/s的速度反彈,經t2=0.5 s到達最高點h2=1.5 m處。求:(1)籃球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2)籃球與地面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3)籃球從開始下落到反彈至最高點,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12.(2025·江蘇南通期中)圖甲是超聲波測速示意圖,測速儀發射并能接收所發出的脈沖信號,圖乙中的p1、p2、p3是固定的測速儀每隔T0時間發出的脈沖信號,T0足夠小,n1、n2、n3是p1、p2、p3經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各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如圖乙所示,則( )A.汽車正在遠離測速儀且速度保持不變B.汽車正在遠離測速儀且速度逐漸變大C.汽車正在靠近測速儀且速度保持不變D.汽車正在靠近測速儀且速度逐漸變大第1講 運動的描述1.D 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可根據研究問題的需要任意選取,故A、B錯誤;選取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物體的運動,觀察的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C錯誤;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是以地球為參考系,故D正確。2.A 研究排球的運動軌跡時,排球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不計,可以將排球看成質點,故A正確;研究排球的發飄球技術時,排球的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不可以將排球看成質點,故B錯誤;判斷排球是否擦網時,排球的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不計,不可以將排球看成質點,故C錯誤;判斷排球落地點是否出界時,排球的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不計,不可以將排球看成質點,故D錯誤。3.D 電動車限速20 km/h,指的是瞬時速度不超過20 km/h,A錯誤;子彈射出槍口時的速度大小為500 m/s,指的是子彈離開槍口時的瞬時速度大小,B錯誤;運動員百米成績是9.83 s,可得他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0.17 m/s,但他經過終點線的瞬時速度大小未知,C錯誤;最高時速 220 km/h ,指的是瞬時速度大小為220 km/h,D正確。4.B 全長66 km表示路程,故A錯誤;通過起點和終點的速度均是瞬時速度,故B正確;因位移未知,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故C錯誤;由v=可知,平均速率為v==132 km/h,大于全程限速100 km/h,則該汽車超速,故D錯誤。5.D 加速度與速度沒有必然的聯系,速度越大,物體的加速度不一定越大,A錯誤;a=為加速度的定義式,加速度的大小與速度變化量無關,故B錯誤;加速度的負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當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時,加速度為負物體做加速運動,故C錯誤;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式a=可知物體的速度變化量為負時,加速度也一定為負,D正確。6.C 運載火箭剛點火時速度為零,加速度不為零,故A錯誤;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運載火箭升空過程速度變化越快,其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度的大小與其速度變化的大小無關,故C正確,B錯誤;加速度與速度沒有必然的聯系,運載火箭離開地面的瞬間,火箭的速度很小,加速度不一定很小,故D錯誤。7.B 甲圖中戰斗機在空中以600 m/s的速度勻速飛行,可知戰斗機的加速度為0;乙圖中自行車從靜止開始下坡經過4秒速度變為12 m/s,可知自行車的加速度為a 自= m/s2=3 m/s2;丙圖中核潛艇沿直線進入軍港,速度在2分鐘內從36 km/h減速到0,可知核潛艇的加速度大小為a艇= m/s2= m/s2;丁圖中動車行駛進入桂林站,速度在10秒鐘內從72 km/h減速到0,可知動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動= m/s2=2 m/s2,所以乙圖中自行車的加速度最大。故選B。8.A 取豎直向下為正方向,則v1=8 m/s,v2=-10 m/s,則a== m/s2=-15 m/s2,負號說明加速度的方向與正方向相反,即向上,選項A正確。9.C 滑塊通過A的速度為vA==1 m/s,故選項A錯誤;滑塊通過B的速度為vB==2 m/s,故選項B錯誤;滑塊的加速度為a==5 m/s2,故選項C正確;滑塊在A、B間的平均速度為v==1.5 m/s,故選項D錯誤。10.14.0 2.14解析:從滴下水滴O到滴下水滴G共有7個時間間隔,每個時間間隔為2.0 s,則總時間為14.0 s,AH段的位移為x=30.0 m,小車經過AH段的時間為tAH=14.0 s,根據平均速度公式=得AH段的平均速度為=2.14 m/s。11.(1)3.9 m/s,豎直向下 (2)140 m/s2,豎直向上(3)1.5 m/s,豎直向下解析:(1)籃球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3.9 m/s,方向豎直向下。(2)籃球與地面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為a==140 m/s2方向豎直向上。(3)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5 m/s,方向豎直向下。12.A 汽車接收脈沖信號p1時距離測速儀的距離x1=,汽車接收脈沖信號p2時距離測速儀的距離x2=v脈沖,汽車接收脈沖信號p3時距離測速儀的距離x3=v脈沖可知汽車距離測速儀越來越遠,汽車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前進的距離與接收到p2、p3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前進的距離相等,均為Δx1=,且汽車每次接收信號的時間間隔均為T0+,即相同時間通過的路程相同,則汽車正在遠離測速儀且做勻速運動,故選A。3 / 3第1講 運動的描述參考系 質點1.參考系(1)定義: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假定 的物體。(2)選取原則:可任意選取,但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所選的參考系不同,對它運動的描述可能會 。通常以 為參考系。2.質點(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 的點。(2)物體可看作質點的條件: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時,物體的 和 對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位移 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體 ,用從 指向 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體運動 的長度,是標量。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體的位移與發生 所用時間的比值,即=,其方向與 的方向相同,是矢量。(2)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 或某一 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并指向前進的一側,是矢量。(3)速率: 的大小,是標量。(4)平均速率: 與 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加速度1.定義:速度的 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 的比值。2.定義式:a=。3.方向:與 的方向相同,是矢量。4.物理意義:描述物體 快慢的物理量。1.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只能選擇靜止的物體作為參考系。( )2.體積很大的物體,不能視為質點。( )3.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4.某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零,其平均速率不一定為零。( )5.加速度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來越大。( ) 1.〔多選〕(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第1節“練習與應用”T2改編)下列對參考系的理解正確的是( )A.“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河岸為參考系B.“地球的公轉”是以太陽為參考系C.“鐘表的時針在轉動”是以分針為參考系D.“太陽東升西落”是以地球為參考系2.(2024·浙江1月選考2題)杭州亞運會順利舉行,如圖所示為運動會中的四個比賽場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將運動員視為質點的是( )A.研究甲圖運動員的入水動作B.研究乙圖運動員的空中轉體姿態C.研究丙圖運動員在百米比賽中的平均速度D.研究丁圖運動員通過某個攀巖支點的動作3.(2024·江西高考3題)一質點沿x軸運動,其位置坐標x與時間t的關系為x=1+2t+3t2(x的單位是m,t的單位是s)。關于速度及該質點在第1 s內的位移,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速度是對物體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6 mB.速度是對物體位移變化快慢的描述;6 mC.速度是對物體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5 mD.速度是對物體位移變化快慢的描述;5 m4.〔多選〕(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第4節“練習與應用”T2改編)下列說法中可能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卻不等于0B.兩物體相比,一個物體的速度變化量比較大,而加速度卻比較小C.物體具有向東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卻向西D.物體的速度在減小,加速度則不可能增大考點一 對質點、參考系和位移的理解質點 對質點的三點說明(1)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2)物體能否被看作質點是由研究問題決定的,并非依據物體自身大小和形狀來判斷。(3)質點不同于幾何“點”,質點是忽略了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的有質量的點,而幾何中的“點”僅僅表示空間中的某一位置。【練1】 (2025·河南信陽開學考試)關于質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點一定是體積、質量很小的物體B.計算火車過橋所用的時間時,火車可以看成質點C.雖然地球很大,也有自轉,但是研究地球的公轉時,仍可將地球視為質點D.研究自由體操運動員表演時可以把他看成質點參考系1.參考系的“四性”標準性 不管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一旦被選為參考系,物體就被看成是靜止的任意性 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以觀測方便和使物體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為原則,如不特別說明,一般以地面為參考系差異性 同一物體的運動,相對于不同的參考系一般是不同的同一性 比較多個物體的運動或同一個物體在不同階段的運動時,必須選擇同一參考系2.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但應以觀測方便和描述運動簡單為原則,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通常選地面為參考系。【練2】 (2025·浙江三模)C919是中國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中程干線客機。在下列運動的描述中,以C919飛機作為參考系的是( )A.C919從跑道起飛B.C919平穩地降落C.C919上的乘務員走向前排D.C919穿過云層飛向藍天位移和路程的對比1.位移與路程的比較項目 位移 路程區別 描述質點的位置變化,是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 描述質點實際運動軌跡的長度區別 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 標量,有大小,無方向由質點的初、末位置決定,與質點運動路徑無關 既與質點的初、末位置有關,也與質點運動路徑有關聯系 (1)都是描述質點運動的空間特征的物理量 (2)都是過程量 (3)一般來說,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應的路程,只有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2.位移與路程的計算方法(1)找出研究過程的初位置和末位置,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就是位移。(2)畫出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運動軌跡示意圖,實際路徑的總長度就是路程。【練3】 如圖所示,某人沿著傾角為45°的樓梯從一樓A位置走到了二樓B位置,如果樓梯間的寬度為L,則人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別為( )A.2L,L B.2L,(1+2)LC.L,2L D.L,(1+2)L考點二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1.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對比比較項目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定義 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完成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 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速度定義式 v=(x為位移) v=(Δt趨于零)標、矢性 矢量,平均速度方向與對應時間段內物體位移方向相同 矢量,瞬時速度方向與物體對應時刻運動方向相同,沿其運動軌跡切線方向實際應用 物理實驗中通過光電門測速,把遮光條通過光電門時間內的平均速度視為瞬時速度2.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時速度(1)方法概述: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當Δx、Δt都非常小,趨向于極限時,這時的平均速度就可認為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2)選用思路:當已知物體在微小時間Δt內發生的微小位移Δx時,可由=粗略地求出物體在該位置的瞬時速度。(2023·福建高考1題)“祝融號”火星車沿如圖所示路線行駛,在此過程中揭秘了火星烏托邦平原淺表分層結構,該研究成果被列為“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首。“祝融號”從著陸點O處出發,經過61天到達M處,行駛路程為585米;又經過23天,到達N處,再行駛路程為304米。已知O、M間和M、N間的直線距離分別約為463米和234米,則火星車( )A.從O處行駛到N處的路程為697米B.從O處行駛到N處的位移大小為889米C.從O處行駛到M處的平均速率約為20米/天D.從M處行駛到N處的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0米/天嘗試解答(2025·吉林長春一模)如圖,齊齊哈爾到長春的直線距離約為400 km。某旅客乘高鐵從齊齊哈爾出發經哈爾濱到達長春,總里程約為525 km,用時為2.5 h。則在整個行程中該旅客( )A.位移大小約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60 km/hB.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60 km/hC.位移大小約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210 km/hD.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210 km/h嘗試解答〔多選〕(2025·湖南郴州模擬)如圖所示,物體沿曲線軌跡的箭頭方向運動,AB、ABC、ABCD、ABCDE四段曲線軌跡運動所用的時間分別是:1 s、2 s、3 s、4 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1 m/sB.物體在ABC段的平均速度為 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體處于A點時的瞬時速度D.物體在B點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嘗試解答總結提升用極限法求瞬時速度由平均速度v=可知,當Δt→0時,平均速度可以認為等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測出物體在極短時間Δt內發生的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時速度,這樣瞬時速度的測量便可轉化為極短時間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測量。考點三 加速度的理解與計算速度、速度變化量和加速度的對比比較項目 速度 速度變化量 加速度物理 意義 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狀態量 描述物體速度改變的物理量,是過程量 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狀態量定義式 v= Δv=v-v0 a= =單位 m/s m/s m/s2方向 與位移x同向,即物體運動的方向 由Δv=v-v0或a的方向決定 與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決定,而與v0、v的方向無關(2025·四川成都統考)關于速度、速度變化量、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速度變化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加速度增大時,物體運動的速度一定增大C.某時刻物體的速度為零,其加速度一定為零D.速度很大的物體,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為零嘗試解答誤區警示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加速度間的六個不一定(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沒有必然聯系。(2)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變化量也不一定大。(3)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為零;速度為零,加速度也不一定為零。(2025·江蘇南通模擬)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中,假設接觸球拍前乒乓球的速度是90 km/h,選手將乒乓球反方向擊回后速度大小變為126 km/h,設球與球拍的作用時間為0.002 s。對于此次擊球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乒乓球的速度變化大小為10 m/sB.乒乓球的速度變化大小為60 m/sC.乒乓球被擊打時的加速度大小為5 000 m/s2D.乒乓球被擊打時的加速度大小為3 000 m/s2嘗試解答如圖甲所示,這是我國“復興號”高鐵,考慮到旅客的舒適程度,高鐵出站時,速度在10分鐘內由0增大到350 km/h;如圖乙所示,汽車以108 km/h的速度行駛,急剎車時能在2.5 s內停下來。若以車輛前進的方向為正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5 s內汽車的速度變化量為-30 m/sB.10分鐘內“復興號”高鐵速度變化量為350 m/sC.汽車速度變化比“復興號”高鐵慢D.“復興號”高鐵的加速度比汽車的大嘗試解答判斷質點做加速直線運動或減速直線運動的方法〔多選〕(2025·河南鄭州期末)一個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加速度從某一值逐漸減小到零,則在此過程中,下列關于該物體的運動情況的說法中可能正確的是( )A.物體速度不斷增大,加速度減小到零時,物體速度最大B.物體速度不斷減小,加速度減小到零時,物體速度為零C.物體速度不斷減小到零,然后物體反向做加速直線運動D.物體速度不斷增大,然后速度逐漸減小嘗試解答借助傳感器與計算機測速度【方法闡述】 (1)確定汽車兩次接收到波的位置:根據發出和接收波的時間差t,可知反射波運動的時間為t,求出車在接收到波時到測速儀的距離x1和x2。 (2)確定汽車兩次接收到波之間運動的距離:Δx=x2-x1。 (3)確定汽車兩次接收到波之間運動的時間:求汽車兩次接收到波的時刻t3和t4,Δt=t4-t3。 (4)求汽車速度:v=。(2025·安徽合肥期末)如圖是用超聲波測速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B發出和接收超聲波信號,并記錄了不同時刻發射和接收波的情況。在t=0時刻,B第一次發出超聲波,t=0.4 s時刻,收到汽車的反射波。t=1.6 s時刻,B第二次發出超聲波,t=2.2 s時刻,再次收到反射波。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v=340 m/s,汽車是勻速行駛的。求:(1)汽車在第一次接收到超聲波時到B的距離?汽車在第二次接收到超聲波時到B的距離?(2)汽車的速度?嘗試解答第1講 運動的描述【立足“四層”·夯基礎】基礎知識梳理知識點11.(1)不動 (2)不同 地面 2.(1)質量 (2)大小 形狀知識點21.(1)位置的變化 初位置 末位置 (2)軌跡2.(1)這段位移 位移 (2)時刻 位置 (3)瞬時速度(4)路程 時間知識點31.變化量 時間 3.速度變化 4.速度變化易錯易混辨析1.× 2.× 3.× 4.√ 5.×雙基落實筑牢1.ABD “鐘表的時針在轉動”是以表盤為參考系,故A、B、D正確,C錯誤。2.C 研究甲圖運動員的入水動作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此時運動員不能看為質點,故A錯誤;研究乙圖運動員的空中轉體姿態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此時運動員不能看為質點,故B錯誤;研究丙圖運動員在百米比賽中的平均速度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能夠忽略,此時運動員能看為質點,故C正確;研究丁圖運動員通過某個攀巖支點的動作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此時運動員不能看為質點,故D錯誤。3.C 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即物體的空間位置隨時間變化的快慢,B、D錯誤;根據x與t的關系式可知,t=0時,質點位于x=1 m處,t=1 s時,質點位于x=6 m處,因此質點在第1 s內的位移為5 m,A錯誤,C正確。4.ABC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卻不等于0,故A正確;物體速度變化量比較大,若Δt較大,則a可能比較小,故B正確;物體向西做減速直線運動時,物體的加速度向東,而速度方向向西,故C正確;物體的速度減小,若速度減小得越來越快,則加速度增大,故D錯誤。【著眼“四翼”·探考點】考點一【練1】 C 當物體的形狀、大小在研究的問題中可以忽略不計時,物體可以看成質點;質點不一定是質量很小的物體,故A錯誤;計算火車過橋所用的時間時,火車的形狀、大小不能忽略不計,火車不可以看成質點,故B錯誤;雖然地球很大,也有自轉,但是研究地球的公轉時,地球的形狀、大小可以忽略不計,可將地球視為質點,故C正確;研究自由體操運動員表演時,運動員的形狀大小不可以忽略,不可以把運動員看成質點,故D錯誤。【練2】 C A、B、D選項都是描述C919的運動,都是以別的物體為參考系,故A、B、D錯誤;C919上的乘務員在飛機上走動,則以飛機為參考系,故C正確。【練3】 D 根據幾何關系可知,由A位置到B位置的水平位移為L,豎直位移為2L,因此總的位移的大小為=L,人的路程為實際運動軌跡的總長度,所以路程為L+2=(1+2)L,故選D。考點二【例1】 D 由題意可知從O到N處的路程為sON=sOM+sMN=585 m+304 m=889 m,故A錯誤;位移的大小為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O、M、N三點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則從O到N處的位移大小為xON=xOM+xMN=463 m+234 m=697 m,故B錯誤;平均速率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故從O行駛到M處的平均速率為== 米/天≈9.60 米/天,故C錯誤;平均速度大小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則從M行駛到N處的平均速度為==米/天≈10米/天,故D正確。【例2】 B 位移是起點到終點的有向線段,則在整個行程中該旅客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v== km/h=160 km/h,故選B。【例3】 ABC 由=可得平均速度=1 m/s,= m/s,故A、B均正確;所選取的過程離A點越近,其階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點的瞬時速度,故C正確;由A經B到C的過程不是勻變速直線運動過程,故B點雖為中間時刻,但物體在B點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D錯誤。考點三【例4】 D 物體運動的速度變化量很大,但不知道改變所用時間,故不能得到加速度很大的結論,故A錯誤;加速度增大時,物體運動的速度不一定增大,如果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增大時,速度減小,故B錯誤;速度為零的物體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如豎直上拋的物體在最高點時速度為零,而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故C錯誤;速度很大的物體,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為零,如勻速飛行的飛機,速度很大,但加速度為零,故D正確。【例5】 B 以末速度方向為正方向,乒乓球被擊打過程的速度變化量為Δv=v2-v1= m/s=60 m/s,故A錯誤,B正確;加速度大小a== m/s2=30 000 m/s2,故C、D錯誤。【例6】 A 2.5 s內汽車的速度變化量Δv1=0-v1=-108 km/h=-30 m/s,A正確;10分鐘內“復興號”高鐵速度變化量為Δv2=v2-0=350 km/h≈97.2 m/s,B錯誤;汽車和高鐵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1==12 m/s2,a2=≈0.16 m/s2,所以汽車速度變化比“復興號”高鐵快,“復興號”高鐵的加速度比汽車的加速度小,C、D錯誤。【例7】 ABC 當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物體做加速運動,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當加速度減小為零時,速度達到最大,故A正確,D錯誤;當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運動,可能加速度減小為零時,速度恰好減為零,故B正確;當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運動,物體速度減為零時,加速度還未減為零,然后物體反向做加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聚焦“素養”·提能力】【典例】 (1)68 m 102 m (2)20 m/s解析:(1)汽車兩次接收到超聲波信號的位置分別在P、Q兩處,兩次接收到回波的時間分別為t1=0.4 s,t2=2.2 s-1.6 s=0.6 s,P、Q到B的距離分別是x1=v×=340× m=68 m,x2=v×=340× m=102 m。(2)汽車兩次接收到超聲波信號之間運動的距離為Δx=x2-x1=34 m,汽車兩次接收到超聲波的時刻分別是t3==0.2 s,t4=1.6 s+ s=1.9 s,兩列波到達汽車的時間差Δt=t4-t3=1.7 s,汽車運動的速度為v== m/s=20 m/s。7 / 7(共80張PPT)第1講 運動的描述高中總復習·物理目 錄01立足”四層”·夯基礎02著眼“四翼”·探考點03聚焦“素養”·提能力04培養“思維”·重落實概念 公式 定理立足“四層”·夯基礎參考系 質點1. 參考系(1)定義: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假定 的物體。(2)選取原則:可任意選取,但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所選的參考系不同,對它運動的描述可能會 。通常以 為參考系。不動 不同 地面 2. 質點(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 的點。(2)物體可看作質點的條件: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時,物體的 和 對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質量 大小 形狀 位移 速度1. 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體 ,用從 指向 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體運動 的長度,是標量。位置的變化 初位置 末位置 軌跡 2. 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體的位移與發生 所用時間的比值,即=,其方向與 的方向相同,是矢量。(2)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 或某一 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并指向前進的一側,是矢量。(3)速率: 的大小,是標量。(4)平均速率: 與 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這段位移 位移 時刻 位置 瞬時速度 路程 時間 加速度1. 定義:速度的 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 的比值。2. 定義式:a=。3. 方向:與 的方向相同,是矢量。4. 物理意義:描述物體 快慢的物理量。變化量 時間 速度變化 速度變化 1. 研究物體的運動時,只能選擇靜止的物體作為參考系。 ( × )2. 體積很大的物體,不能視為質點。 ( × )3. 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 )4. 某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零,其平均速率不一定為零。( √ )5. 加速度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來越大。 ( × )×××√×1. 〔多選〕(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第1節“練習與應用”T2改編)下列對參考系的理解正確的是( )A.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河岸為參考系B. “地球的公轉”是以太陽為參考系C. “鐘表的時針在轉動”是以分針為參考系D. “太陽東升西落”是以地球為參考系解析: “鐘表的時針在轉動”是以表盤為參考系,故A、B、D正確,C錯誤。√√√2. (2024·浙江1月選考2題)杭州亞運會順利舉行,如圖所示為運動會中的四個比賽場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將運動員視為質點的是( )A. 研究甲圖運動員的入水動作B. 研究乙圖運動員的空中轉體姿態C. 研究丙圖運動員在百米比賽中的平均速度D. 研究丁圖運動員通過某個攀巖支點的動作√解析: 研究甲圖運動員的入水動作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此時運動員不能看為質點,故A錯誤;研究乙圖運動員的空中轉體姿態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此時運動員不能看為質點,故B錯誤;研究丙圖運動員在百米比賽中的平均速度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能夠忽略,此時運動員能看為質點,故C正確;研究丁圖運動員通過某個攀巖支點的動作時,運動員的形狀和體積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此時運動員不能看為質點,故D錯誤。3. (2024·江西高考3題)一質點沿x軸運動,其位置坐標x與時間t的關系為x=1+2t+3t2(x的單位是m,t的單位是s)。關于速度及該質點在第1 s內的位移,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 速度是對物體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6 mB. 速度是對物體位移變化快慢的描述;6 mC. 速度是對物體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5 mD. 速度是對物體位移變化快慢的描述;5 m√解析: 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即物體的空間位置隨時間變化的快慢,B、D錯誤;根據x與t的關系式可知,t=0時,質點位于x=1m處,t=1 s時,質點位于x=6 m處,因此質點在第1 s內的位移為5 m,A錯誤,C正確。4. 〔多選〕(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第4節“練習與應用”T2改編)下列說法中可能正確的是( )A. 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卻不等于0B. 兩物體相比,一個物體的速度變化量比較大,而加速度卻比較小C. 物體具有向東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卻向西D. 物體的速度在減小,加速度則不可能增大√√√解析: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卻不等于0,故A正確;物體速度變化量比較大,若Δt較大,則a可能比較小,故B正確;物體向西做減速直線運動時,物體的加速度向東,而速度方向向西,故C正確;物體的速度減小,若速度減小得越來越快,則加速度增大,故D錯誤。題型 規律 方法著眼“四翼”·探考點考點一 對質點、參考系和位移的理解質點 對質點的三點說明(1)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2)物體能否被看作質點是由研究問題決定的,并非依據物體自身大小和形狀來判斷。(3)質點不同于幾何“點”,質點是忽略了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的有質量的點,而幾何中的“點”僅僅表示空間中的某一位置。【練1】 (2025·河南信陽開學考試)關于質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質點一定是體積、質量很小的物體B. 計算火車過橋所用的時間時,火車可以看成質點C. 雖然地球很大,也有自轉,但是研究地球的公轉時,仍可將地球視為質點D. 研究自由體操運動員表演時可以把他看成質點√解析: 當物體的形狀、大小在研究的問題中可以忽略不計時,物體可以看成質點;質點不一定是質量很小的物體,故A錯誤;計算火車過橋所用的時間時,火車的形狀、大小不能忽略不計,火車不可以看成質點,故B錯誤;雖然地球很大,也有自轉,但是研究地球的公轉時,地球的形狀、大小可以忽略不計,可將地球視為質點,故C正確;研究自由體操運動員表演時,運動員的形狀大小不可以忽略,不可以把運動員看成質點,故D錯誤。參考系1. 參考系的“四性”標準性 不管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一旦被選為參考系,物體就被看成是靜止的任意性 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以觀測方便和使物體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為原則,如不特別說明,一般以地面為參考系差異性 同一物體的運動,相對于不同的參考系一般是不同的同一性 比較多個物體的運動或同一個物體在不同階段的運動時,必須選擇同一參考系2. 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但應以觀測方便和描述運動簡單為原則,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通常選地面為參考系。【練2】 (2025·浙江三模)C919是中國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中程干線客機。在下列運動的描述中,以C919飛機作為參考系的是( )A. C919從跑道起飛 B. C919平穩地降落C. C919上的乘務員走向前排 D. C919穿過云層飛向藍天√解析: A、B、D選項都是描述C919的運動,都是以別的物體為參考系,故A、B、D錯誤;C919上的乘務員在飛機上走動,則以飛機為參考系,故C正確。位移和路程的對比1. 位移與路程的比較項目 位移 路程區別 描述質點的位置變化,是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 描述質點實際運動軌跡的長度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 標量,有大小,無方向由質點的初、末位置決定,與質點運動路徑無關 既與質點的初、末位置有關,也與質點運動路徑有關聯系 (1)都是描述質點運動的空間特征的物理量 (2)都是過程量 (3)一般來說,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應的路程,只有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2. 位移與路程的計算方法(1)找出研究過程的初位置和末位置,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就是位移。(2)畫出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運動軌跡示意圖,實際路徑的總長度就是路程。【練3】 如圖所示,某人沿著傾角為45°的樓梯從一樓A位置走到了二樓B位置,如果樓梯間的寬度為L,則人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別為( )A. 2L,LB. 2L,(1+2)LC. L,2LD. L,(1+2)L√解析: 根據幾何關系可知,由A位置到B位置的水平位移為L,豎直位移為2L,因此總的位移的大小為=L,人的路程為實際運動軌跡的總長度,所以路程為L+2=(1+2)L,故選D。考點二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1.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對比比較項目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定義 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完成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比值 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過某一位置時的速度定義式 v=(x為位移) v=(Δt趨于零)比較項目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標、矢性 矢量,平均速度方向與對應時間段內物體位移方向相同 矢量,瞬時速度方向與物體對應時刻運動方向相同,沿其運動軌跡切線方向實際應用 物理實驗中通過光電門測速,把遮光條通過光電門時間內的平均速度視為瞬時速度2. 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時速度(1)方法概述: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當Δx、Δt都非常小,趨向于極限時,這時的平均速度就可認為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2)選用思路:當已知物體在微小時間Δt內發生的微小位移Δx時,可由=粗略地求出物體在該位置的瞬時速度。(2023·福建高考1題)“祝融號”火星車沿如圖所示路線行駛,在此過程中揭秘了火星烏托邦平原淺表分層結構,該研究成果被列為“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首。“祝融號”從著陸點O處出發,經過61天到達M處,行駛路程為585米;又經過23天,到達N處,再行駛路程為304米。已知O、M間和M、N間的直線距離分別約為463米和234米,則火星車( )A. 從O處行駛到N處的路程為697米B. 從O處行駛到N處的位移大小為889米C. 從O處行駛到M處的平均速率約為20米/天D. 從M處行駛到N處的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0米/天√解析:由題意可知從O到N處的路程為sON=sOM+sMN=585 m+304 m=889m,故A錯誤;位移的大小為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O、M、N三點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則從O到N處的位移大小為xON=xOM+xMN=463 m+234 m=697 m,故B錯誤;平均速率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故從O行駛到M處的平均速率為== 米/天≈9.60 米/天,故C錯誤;平均速度大小為位移與時間的比值,則從M行駛到N處的平均速度為==米/天≈10米/天,故D正確。(2025·吉林長春一模)如圖,齊齊哈爾到長春的直線距離約為400 km。某旅客乘高鐵從齊齊哈爾出發經哈爾濱到達長春,總里程約為525 km,用時為2.5 h。則在整個行程中該旅客( )A. 位移大小約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60 km/hB. 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160 km/hC. 位移大小約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210 km/hD. 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210 km/h√解析:位移是起點到終點的有向線段,則在整個行程中該旅客位移大小約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約為v== km/h=160 km/h,故選B。〔多選〕(2025·湖南郴州模擬)如圖所示,物體沿曲線軌跡的箭頭方向運動,AB、ABC、ABCD、ABCDE四段曲線軌跡運動所用的時間分別是:1 s、2 s、3 s、4 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1 m/sB. 物體在ABC段的平均速度為 m/sC. 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體處于A點時的瞬時速度D. 物體在B點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解析:由=可得平均速度=1 m/s,= m/s,故A、B均正確;所選取的過程離A點越近,其階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點的瞬時速度,故C正確;由A經B到C的過程不是勻變速直線運動過程,故B點雖為中間時刻,但物體在B點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D錯誤。總結提升用極限法求瞬時速度由平均速度v=可知,當Δt→0時,平均速度可以認為等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測出物體在極短時間Δt內發生的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時速度,這樣瞬時速度的測量便可轉化為極短時間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測量。考點三 加速度的理解與計算速度、速度變化量和加速度的對比比較項目 速度 速度變化量 加速度物理 意義 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狀態量 描述物體速度改變的物理量,是過程量 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狀態量定義式 v= Δv=v-v0 a= =比較項目 速度 速度變化量 加速度單位 m/s m/s m/s2方向 與位移x同向,即物體運動的方向 由Δv=v-v0或a的方向決定 與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決定,而與v0、v的方向無關(2025·四川成都統考)關于速度、速度變化量、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運動的速度變化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 加速度增大時,物體運動的速度一定增大C. 某時刻物體的速度為零,其加速度一定為零D. 速度很大的物體,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為零√解析:物體運動的速度變化量很大,但不知道改變所用時間,故不能得到加速度很大的結論,故A錯誤;加速度增大時,物體運動的速度不一定增大,如果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增大時,速度減小,故B錯誤;速度為零的物體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如豎直上拋的物體在最高點時速度為零,而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故C錯誤;速度很大的物體,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為零,如勻速飛行的飛機,速度很大,但加速度為零,故D正確。誤區警示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加速度間的六個不一定(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沒有必然聯系。(2)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變化量也不一定大。(3)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為零;速度為零,加速度也不一定為零。(2025·江蘇南通模擬)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中,假設接觸球拍前乒乓球的速度是90 km/h,選手將乒乓球反方向擊回后速度大小變為126 km/h,設球與球拍的作用時間為0.002 s。對于此次擊球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乒乓球的速度變化大小為10 m/sB. 乒乓球的速度變化大小為60 m/sC. 乒乓球被擊打時的加速度大小為5 000 m/s2D. 乒乓球被擊打時的加速度大小為3 000 m/s2√解析:以末速度方向為正方向,乒乓球被擊打過程的速度變化量為Δv=v2-v1= m/s=60 m/s,故A錯誤,B正確;加速度大小a==m/s2=30 000 m/s2,故C、D錯誤。如圖甲所示,這是我國“復興號”高鐵,考慮到旅客的舒適程度,高鐵出站時,速度在10分鐘內由0增大到350 km/h;如圖乙所示,汽車以108km/h的速度行駛,急剎車時能在2.5 s內停下來。若以車輛前進的方向為正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2.5 s內汽車的速度變化量為-30 m/sB. 10分鐘內“復興號”高鐵速度變化量為350 m/sC. 汽車速度變化比“復興號”高鐵慢D. “復興號”高鐵的加速度比汽車的大√解析:2.5 s內汽車的速度變化量Δv1=0-v1=-108 km/h=-30 m/s,A正確;10分鐘內“復興號”高鐵速度變化量為Δv2=v2-0=350 km/h≈97.2m/s,B錯誤;汽車和高鐵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1==12 m/s2,a2=≈0.16 m/s2,所以汽車速度變化比“復興號”高鐵快,“復興號”高鐵的加速度比汽車的加速度小,C、D錯誤。判斷質點做加速直線運動或減速直線運動的方法〔多選〕(2025·河南鄭州期末)一個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加速度從某一值逐漸減小到零,則在此過程中,下列關于該物體的運動情況的說法中可能正確的是( )A. 物體速度不斷增大,加速度減小到零時,物體速度最大B. 物體速度不斷減小,加速度減小到零時,物體速度為零C. 物體速度不斷減小到零,然后物體反向做加速直線運動D. 物體速度不斷增大,然后速度逐漸減小√√√解析:當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物體做加速運動,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當加速度減小為零時,速度達到最大,故A正確,D錯誤;當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運動,可能加速度減小為零時,速度恰好減為零,故B正確;當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物體做減速運動,物體速度減為零時,加速度還未減為零,然后物體反向做加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現實 科技 應用聚焦“素養”·提能力借助傳感器與計算機測速度【方法闡述】 (1)確定汽車兩次接收到波的位置:根據發出和接收波的時間差t,可知反射波運動的時間為t,求出車在接收到波時到測速儀的距離x1和x2。 (2)確定汽車兩次接收到波之間運動的距離:Δx=x2-x1。 (3)確定汽車兩次接收到波之間運動的時間:求汽車兩次接收到波的時刻t3和t4,Δt=t4-t3。 (4)求汽車速度:v=。(2025·安徽合肥期末)如圖是用超聲波測速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B發出和接收超聲波信號,并記錄了不同時刻發射和接收波的情況。在t=0時刻,B第一次發出超聲波,t=0.4 s時刻,收到汽車的反射波。t=1.6 s時刻,B第二次發出超聲波,t=2.2 s時刻,再次收到反射波。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v=340 m/s,汽車是勻速行駛的。求:(1)汽車在第一次接收到超聲波時到B的距離?汽車在第二次接收到超聲波時到B的距離?答案: 68 m 102 m 解析: 汽車兩次接收到超聲波信號的位置分別在P、Q兩處,兩次接收到回波的時間分別為t1=0.4 s,t2=2.2 s-1.6 s=0.6 s,P、Q到B的距離分別是x1=v×=340× m=68 m,x2=v×=340× m=102 m。(2)汽車的速度?答案: 20 m/s解析: 汽車兩次接收到超聲波信號之間運動的距離為Δx=x2-x1=34 m,汽車兩次接收到超聲波的時刻分別是t3==0.2 s,t4=1.6 s+ s=1.9 s,兩列波到達汽車的時間差Δt=t4-t3=1.7 s,汽車運動的速度為v== m/s=20 m/s。培養“思維”·重落實夯基 提能 升華1234567891011121. (2025·河南周口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參考系不能任意選擇B. 只有靜止的物體才能被選作參考系C. 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擇不同的參考系,得出的結論是相同的D. 人們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是以地球為參考系√解析: 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可根據研究問題的需要任意選取,故A、B錯誤;選取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物體的運動,觀察的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C錯誤;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是以地球為參考系,故D正確。1234567891011122. (2025·江蘇南京期末)如圖所示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女排決賽的比賽場景,以下可將排球視為質點的是( )A. 研究排球的運動軌跡B. 研究排球的發飄球技術C. 判斷排球是否擦網D. 判斷排球落地點是否出界√123456789101112解析: 研究排球的運動軌跡時,排球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不計,可以將排球看成質點,故A正確;研究排球的發飄球技術時,排球的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不可以將排球看成質點,故B錯誤;判斷排球是否擦網時,排球的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不計,不可以將排球看成質點,故C錯誤;判斷排球落地點是否出界時,排球的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不計,不可以將排球看成質點,故D錯誤。1234567891011123. 關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電動車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B. 子彈射出槍口時的速度大小為5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C. 某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會百米半決賽的成績是9.83 s,則他沖刺時的速度大小一定為10.17 m/sD. 某列車在通滬鐵路跑出的最高時速為220 km/h,指的是瞬時速度大小√123456789101112解析: 電動車限速20 km/h,指的是瞬時速度不超過20 km/h,A錯誤;子彈射出槍口時的速度大小為500 m/s,指的是子彈離開槍口時的瞬時速度大小,B錯誤;運動員百米成績是9.83 s,可得他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0.17m/s,但他經過終點線的瞬時速度大小未知,C錯誤;最高時速 220 km/h ,指的是瞬時速度大小為220 km/h,D正確。1234567891011124. (2025·浙江衢州模擬)如圖是高速上某一“區間測速”的標牌,該路段全長66 km,全程限速100 km/h,一輛汽車通過監測起點和終點的速度分別為95 km/h和90 km/h,通過測速區間的時間為30 min。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全長66 km表示位移B. 通過起點的速度95 km/h表示瞬時速度C. 該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2.5 km/hD. 該汽車沒有超速√123456789101112解析: 全長66 km表示路程,故A錯誤;通過起點和終點的速度均是瞬時速度,故B正確;因位移未知,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故C錯誤;由v=可知,平均速率為v==132 km/h,大于全程限速100 km/h,則該汽車超速,故D錯誤。1234567891011125. (2025·重慶長壽期中)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式a=,下列關于加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速度越大,物體的加速度越大B. 速度變化量越大,物體的加速度越大C. 加速度的負號代表著物體一定在做減速運動D. 物體的速度變化量為負時,加速度也一定為負√123456789101112解析: 加速度與速度沒有必然的聯系,速度越大,物體的加速度不一定越大,A錯誤;a=為加速度的定義式,加速度的大小與速度變化量無關,故B錯誤;加速度的負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當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時,加速度為負物體做加速運動,故C錯誤;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式a=可知物體的速度變化量為負時,加速度也一定為負,D正確。1234567891011126. (2025·安徽蕪湖開學考試)如圖所示,2024年8月1日21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運載火箭剛點火時還沒有運動,其加速度一定為零B. 運載火箭升空過程速度變化越大,其加速度就越大C. 運載火箭升空過程速度變化越快,其加速度就越大D. 運載火箭離開地面的瞬間,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很小√123456789101112解析: 運載火箭剛點火時速度為零,加速度不為零,故A錯誤;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運載火箭升空過程速度變化越快,其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度的大小與其速度變化的大小無關,故C正確,B錯誤;加速度與速度沒有必然的聯系,運載火箭離開地面的瞬間,火箭的速度很小,加速度不一定很小,故D錯誤。1234567891011127. (2025·廣西桂林期末)根據下列四幅圖片中所描述的物體運動過程信息,可以判斷出物體加速度最大的是( )A. 甲圖中我國“殲20”戰斗機在空中以600 m/s的速度勻速飛行B. 乙圖中我國“永久”牌自行車從靜止開始下坡經過4秒速度變為12 m/sC. 丙圖中我國096“唐”級核潛艇沿直線進入軍港,速度在2分鐘內從36km/h減速到0D. 丁圖中動車行駛進入桂林站,速度在10秒鐘內從72 km/h減速到0√123456789101112解析: 甲圖中戰斗機在空中以600 m/s的速度勻速飛行,可知戰斗機的加速度為0;乙圖中自行車從靜止開始下坡經過4秒速度變為12 m/s,可知自行車的加速度為a 自= m/s2=3 m/s2;丙圖中核潛艇沿直線進入軍港,速度在2分鐘內從36 km/h減速到0,可知核潛艇的加速度大小為a艇=m/s2= m/s2;丁圖中動車行駛進入桂林站,速度在10秒鐘內從72 km/h減速到0,可知動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動= m/s2=2 m/s2,所以乙圖中自行車的加速度最大。故選B。1234567891011128. (2025·甘肅天水一模)蹦床是運動員在一張繃緊的彈性網上蹦跳、翻滾并做各種空中動作的運動項目。一個運動員從高處自由落下,以大小為8 m/s的豎直速度著網,與網作用后,沿著豎直方向以大小為10 m/s的速度彈回。已知運動員與網接觸的時間為Δt=1.2 s,那么運動員在與網接觸的這段時間內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別為( )A. 15 m/s2,向上 B. 15 m/s2,向下C. 1.67 m/s2,向上 D. 1.67 m/s2,向下√123456789101112解析: 取豎直向下為正方向,則v1=8 m/s,v2=-10 m/s,則a== m/s2=-15 m/s2,負號說明加速度的方向與正方向相反,即向上,選項A正確。1234567891011129. (2025·四川宜賓模擬)如圖所示,在氣墊導軌上安裝有兩個光電計時裝置A、B,A、B間距離為L=30 cm,為了測量滑塊的加速度,在滑塊上安裝了一個寬度為d=1 cm 的遮光條,現讓滑塊以某一加速度通過A、B,記錄遮光條通過A、B的時間分別為0.010 s、0.005 s,滑塊從A到B所用時間為0.200 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滑塊通過A的速度為1 cm/sB. 滑塊通過B的速度為2 cm/sC. 滑塊的加速度為5 m/s2D. 滑塊在A、B間的平均速度為3 m/s√123456789101112解析: 滑塊通過A的速度為vA==1 m/s,故選項A錯誤;滑塊通過B的速度為vB==2 m/s,故選項B錯誤;滑塊的加速度為a==5m/s2,故選項C正確;滑塊在A、B間的平均速度為v==1.5 m/s,故選項D錯誤。12345678910111210. (2025·福建福州模擬)一輛小車沿一條直線運動,車上放著盛水的滴漏,滴漏距離地面很近,每隔2.0 s滴一滴水,水在車行駛的路面上留下水滴的痕跡如圖所示,圖中還放著一把刻度尺,其零刻度線與O點對齊,若從滴下水滴O開始計時,則當滴下水滴G時,小車經過AH段的時間為 s,AH段的平均速度為 m/s(計算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14.0 2.14 123456789101112解析:從滴下水滴O到滴下水滴G共有7個時間間隔,每個時間間隔為2.0s,則總時間為14.0 s,AH段的位移為x=30.0 m,小車經過AH段的時間為tAH=14.0 s,根據平均速度公式=得AH段的平均速度為=2.14 m/s。12345678910111211. (2025·安徽安慶開學考試)一籃球從高h1=3.9 m處由靜止開始下落,經t1=1 s落到地面時速度為v1=8 m/s,籃球與地面碰撞的時間為Δt=0.1 s,然后以v2=6 m/s的速度反彈,經t2=0.5 s到達最高點h2=1.5 m處。求:(1)籃球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答案: 3.9 m/s,豎直向下 解析: 籃球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3.9 m/s,方向豎直向下。123456789101112解析: 籃球與地面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為a==140m/s2方向豎直向上。(3)籃球從開始下落到反彈至最高點,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答案: 1.5 m/s,豎直向下解析: 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5 m/s,方向豎直向下。(2)籃球與地面碰撞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答案: 140 m/s2,豎直向上 12345678910111212. (2025·江蘇南通期中)圖甲是超聲波測速示意圖,測速儀發射并能接收所發出的脈沖信號,圖乙中的p1、p2、p3是固定的測速儀每隔T0時間發出的脈沖信號,T0足夠小,n1、n2、n3是p1、p2、p3經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各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如圖乙所示,則( )A. 汽車正在遠離測速儀且速度保持不變B. 汽車正在遠離測速儀且速度逐漸變大C. 汽車正在靠近測速儀且速度保持不變D. 汽車正在靠近測速儀且速度逐漸變大√123456789101112解析: 汽車接收脈沖信號p1時距離測速儀的距離x1=,汽車接收脈沖信號p2時距離測速儀的距離x2=v脈沖,汽車接收脈沖信號p3時距離測速儀的距離x3=v脈沖可知汽車距離測速儀越來越遠,汽車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前進的距離與接收到p2、p3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前進的距離相等,均為Δx1=,且汽車每次接收信號的時間間隔均為T0+,即相同時間通過的路程相同,則汽車正在遠離測速儀且做勻速運動,故選A。123456789101112THANKS演示完畢 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講 運動的描述 練習(含解析).docx 第1講 運動的描述.docx 第1講 運動的描述.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