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三明市初中畢業班第二次教學質量監測歷史(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器友情提示:1.本試卷共8頁,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p2.考生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及所有答案均填寫在答題卡上。3.答題要求見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坦一、選擇題:本題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相傳堯年老時召開部落聯盟議事會議,經推舉和長期考察,確認舜才德出眾,將首領位置讓給舜;舜老時,如法炮制,傳位于禹。這種推舉首領的制度與A.包含原始民主色彩B.反映了原始農業的出現C.體現首領世代繼承D.表明奴隸制國家的形成p2.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墨子主張“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韓非子主張“嚴刑重罰之可以治國也”。這些主張體現了A.商周時期的禮樂制度B.春秋時期的經濟變化C.戰國時期的治國方略D.秦漢時期的文化建設煤3.右圖所示內容可用于佐證漢朝A.與匈奴的和戰B.實施“推恩令抓C.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2024年西安出土波斯銀幣與D.推行尊崇儒術五銖錢共存窖藏 4.漢代時椅子從西域傳入,漢靈帝“好胡坐,京都貴戚皆競為也”;唐朝以后,椅子才杯e成為常用坐具,它使人們的生活習慣從席地而坐發展到垂足而坐。這反映了吶A.民族交融影響生活方式B.君主專制改變人民喜好C.席地而坐成為唐朝時尚D.西域文化全面融入漢朝5.科舉制度確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懷牒(證件)自列于州縣”的自由報考原則,不論貴族和貧民皆可參加公開考試。據此可知,科舉制A.加強了地方管理B.推動了階層流動eC.鞏固了門閥地位D.改變了社會性質6.“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詩句A.肯定了大運河的歷史作用B.分析了隋朝滅亡的原因C.指出了隋朝承上啟下特征D.描述了隋朝洛陽的繁榮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7.下表所示內容表明宋代宋代經濟發展狀況(部分)紡織業江浙地區絲織業發達:棉紡織業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制瓷業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景德鎮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造船業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發達,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A.娛樂生活豐富B.農業成就突出C.海外貿易發達D.經濟重心南移8.為研究“歷代政府與西藏關系”,某歷史學習小組已收集《步輦圖》“宣政院印”和“駐藏大臣令牌”等史料。此外,最適合入選的是A.《平定準噶爾圖卷》B.《欽定藏內善后章程》C.《臺灣府志》D.《尼布楚條約》9.唐朝詩歌盛行,宋朝詞大放異彩,元朝散曲風靡一時,明清小說極受歡迎。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趨勢是A.單一化B.貴族化C.通俗化D.古典化10.《南京條約》有關條款規定:英商在五個通商口岸應納進出口貨物,必須“秉公議定責例”,實際上就是確定中英雙方協議訂立稅率的原則,而且中國必須聽從英方的意見。這一規定使清政府喪失了A.領事裁判權B.關稅自主權C.地方管理權D.司法管轄權11.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先后創辦了近20家軍事企業、40家以上的民用企業,創辦的新式學校培養了大批科技、軍事、翻譯人才。據此可知,洋務運動A.改變中國積弱積貧的狀態B.逐步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C.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D.動搖了封建專制統治的地位12.“它(辛亥革命)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因而也觸動了傳統社會的各條神經,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這表明,辛亥革命A.動搖封建禮教統治地位B.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C.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D.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13.下表作家所評述的歷史事件是作者評述中國作家魏巍是地球上的一條紅飄帶,一頭連著黃土高原,一頭連在瑞金城外。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令人振奮的一場美國作家素爾茲·伯里生存大博弈。僅僅從統計數值中就可以明白紅軍所作出的犧牲有多么重大。A.北伐戰爭B.紅軍長征C.抗日戰爭D.解放戰爭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2024-2025 學年三明市初中畢業班第二次教學質量監測歷史試題答案及評分參考評分說明:1.本試卷非選擇題答案僅供參考。若考生的作答與本答案不同,可根據試題的考查要求比照本評分參考,制定相應的評分細則。2.學科專業術語、專有名詞寫錯不給分。外國人名、地名的書寫,除特定和約定俗成的之外,只要與其音譯相符即可。一、選擇題:本題 28 小題,每小題 2分,共 56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A C C A B A D B C B C D B C題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B C D D A B D B A D D B D C二、非選擇題:共 4題,共 44 分。29.(8 分)說明:圖 1反映的是 1953-1957 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史實。當時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4分)表 1反映的是 1953-1956 年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的史實。到 1956 年底,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4分)30.(12 分)(1)歷程:從雕版印刷術到活字印刷術。(2分)特點:發展性、繼承性、創新性、先進性。(4分。1點 2分,任答 2點即可)(2)原因:政治上,宋朝采取重文輕武政策和科舉制的發展,有利于出版業的發展。經濟上,唐宋以來,經濟發展為出版業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技術上,唐朝雕版印刷術的發展、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等為出版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民族關系上,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推動了出版業的發展。個人成就方面,畢昇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為出版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6分。1點 2分,任答 3點即可)31.(12 分)(1)聯系:以法國里昂工人起義為代表的工人運動在歐洲蓬勃興起,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和實踐基礎;(2分)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第一次實踐。(2分)(2)作用:認清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明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指導中國共產黨團結農民階級,形成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成果;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建立新中國。(6分。1點 2分,任答 3點即可)歷史答案及評分參考 第 1頁(共 2頁)(3)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怎樣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特點是什么;怎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分。任答 1點即可,其它符合題意即可)32.(12 分)(1)19 世紀 60 年代至 20 世 30 年代(近現代)中外大事記(部分);19 世紀 60 年代至 20 世 30 年代(中外近現代)圖片中的歷史。(2分。任答 1點即可,其它符合題意即可)(2)【示例一】圖片 1: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炮廠;(1分)圖片 2: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1分)主題: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或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2分)論述: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炮廠圖反映了洋務運動時期為學習西方技術開始了中國自強御侮的早期近代化探索之路,洋務運動雖然沒能達到自強求富的目標,但經過 30 多年建設,中國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3分)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圖反映了近代以來,以張謇為代表的實業家主張“實業救國”,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3分)【示例二】圖片 1:明治維新時期的課堂;(1分)圖片 2:福特時期的汽車流水線。(1分)主題: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2分)論述:明治維新時期的課堂圖片反映了明治維新時期實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廢藩置縣、殖產興業等,促進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3分)福特汽車公司的生產流水線反映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步入工業化強國的行列,它們的社會結構、基礎設施、大眾教育、生活環境等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推動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3分)【示例三】圖片 1:楊靖宇;(1分)圖片 2:甘地。(1分)主題:民族解放運動(2分)論述:楊靖宇圖反映的是九一八事變后,以楊靖宇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東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抵抗日軍侵略,體現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的決心。(3分)甘地圖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甘地在印度領導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一運動持續到 20 世紀 30 年代,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分)歷史答案及評分參考 第 2頁(共 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三明市中考二模歷史答案.pdf 2025年三明市中考二模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