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題型06 熱點情景解題技巧題型解讀|模板構建|真題演煉熱點情景題通常結合生活實際、社會熱點或科技前沿,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和分析能力。以下是解題技巧和策略,結合常見熱點情景進行分析:1. 生態環境保護∶命題分析 結合生態系統知識分析政策 意義 用生物學原理解釋技術的應用 分析污染源、推斷生態修復的措施 解釋政策的科學依據,提出個人環保的具體措施等高頻考法 ①垃圾分類 ②碳中和 ③瀕危物種保護 ④生物入侵 ⑤塑料講解微生物 ⑥新能源開發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問題與所給信息間的聯系。(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政府鄭重承諾,2060年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排放量相等,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金魚藻和 BTB溶液進行相關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BTB 溶液可以檢測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隨二氧化碳濃度升高,BTB 溶液由藍綠色變成黃色。(1)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本實驗設置的變量是 ,為控制單一變量,對甲、乙裝置內金魚藻的要求是 、 基本一致。(2)實驗一: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將實驗裝置放到暗處一晝夜,BTB溶液由藍綠色變成黃色的錐形瓶是 ,說明該錐形瓶內的金魚藻進行呼吸作用產生 ,產生的場所是細胞中的 。(3)實驗二:將暗處理后的實驗裝置放到光下照射數小時后, BTB 溶液由黃色變成藍綠色的錐形瓶是 ,原因是 。(4)根據實驗分析,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們可以做什么 (答出兩點)2. 健康與生活∶命題分析 判斷傳染病的類型及防控的措;用免疫的原理解釋疫苗的作用;分析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設計對照實驗探究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解釋安全用藥原則;提出健康生活的建議高頻考法 ①近視防控、肥胖與飲食 ②心理健康 ③艾滋病的預防 ④心肺復蘇、海姆利克急救法 ⑤抗生素濫用與超級細菌 ⑥傳染病的治療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問題與所給信息間的聯系。(2024·安徽·中考真題)《健康安徽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實施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癌癥防治和傳染病防控等行動,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1)青少年用眼過度,可能會出現 的曲度變大,看不清遠處的物體等癥狀,可以通過用眼一段時間后遠眺幾分鐘、認真做好眼保健操等方式來緩解,以減少近視的發生。(2)適當控制飲食,減少糖類, 等高能量物質的攝入,同時適度進行體育鍛煉,可降低肥胖及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3)與正常體細胞相比,癌細胞具有 快、容易擴散轉移等特點,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不吸煙、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等有助于預防癌癥。(4)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多種,如通過接種卡介苗使人體產生相應的 來預防結核病;不與他人共用牙刷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可切斷艾滋病病原體的 ,減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3.農業與食品安全∶命題分析 分析食品中的營養成分;食物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設計食譜;有害物質的運輸與代謝等高頻考法 ①轉基因食品 ②基因編輯食品 ③“三聚氰胺” ④“染色饅頭” ⑤“毒膠囊”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問題與所給信息間的聯系。(2025·甘肅酒泉·一模)在追求速度與效率的時代,預制菜的便利贏得了廣大人群的喜愛,但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卻一直是民眾關注的焦點。2024年3·15晚會曝光的“梅菜扣肉預制菜”里面的扣肉原料竟是“槽頭肉”(“槽頭肉”含有大量的淋巴結、脂肪瘤等),更是引發民眾對預制菜的廣泛討論。此外3·15晚會還曝光了深受兒童、青少年喜愛的果汁、奶茶等飲料,長期飲用此類飲品,對人體肝腎功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梅菜扣肉選擇肥肉相間的五花肉口感最好,其中的蛋白質首先在 中初步消化,進入小腸后會在酶的作用下最終分解為 。(2)“槽頭肉”上淋巴較多,會含有一些病毒和細菌,產生的毒素高溫加工也無法分解。人體攝入后,殘留的毒素會在小腸被吸收入血液,隨血液循環最先到達心臟的 。(3)某人長期食用預制菜導致牙齦出血,可能是預制菜缺乏 ,可增加果蔬類食物來補充。(4)某同學特愛長期大量喝此類飲料,導致腎臟受損,出現蛋白尿現象,原因可能是腎單位中的 和腎小囊內壁的通透性過大。4. 農業與糧食生產∶命題分析 利用課本知識解釋各種培育新品種的現代育種方法;分析圖表中展示的植物改良或培育的技術,結合基因的表達與性狀的關系解釋有關的糧食生產過程等高頻考法 ①袁隆平團隊海水的研發 ②航天育種 ③植物栽培技術 ④農作物抗病改良 ⑤節水灌溉技術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問題與所給信息間的聯系。(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閱讀分析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24年4月25日,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十八號飛船,與天宮空間站實現對接,此次航天任務之一是實現太空養魚。研究人員將斑馬魚和金魚藻共同放在一個密閉透明的箱體中,在太空環境建立一個小型自循環水生生態系統,持續觀察在微重力環境條件下斑馬魚的生存狀態。(1)在水箱內金魚藻能通過光合作用持續為斑馬魚提供有機物和 ,而斑馬魚則通過呼吸作用產生 ,為金魚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從而實現生態系統內部 平衡。(2)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來看,為使這個小型生態系統能相對穩定運行,在水箱內除了植物和動物以外,還需要補充 等生物;在空間站內保證植物光合作用最需要的條件是 。(3)此次實驗是繼太空培育擬南芥和水稻這樣的種子植物,飼養家蠶這樣的無脊椎動物之后,首次進行太空培養斑馬魚這樣的 動物。5.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命題分析 聯系課本知識分析技術原理;評價技術的額應用前景;設計實驗探究;解釋圖表中的生物學原理;理性看待科技發展的觀點;從科學和倫理角度分析技術的雙刃刀等高頻考法 ①AI技術 ②仿生機器人 ③基因編輯技術 ④克隆技術 ⑤疫苗的研發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問題與所給信息間的聯系。(2024·山東菏澤·中考真題)擬南芥是一種草本植物,兩性花,高20~35厘米,體細胞中有5對染色體,無性染色體,是遺傳領域中重要的模式生物,被譽為“植物界中的果蠅”,先后多次搭載神舟飛船送至空間站用于遺傳學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擬南芥被選為遺傳學典型研究材料,推測其在生長周期長短、結種子數量多少兩個方面的特點: 。(2)已知擬南芥的早花(植株提前開花)和晚花是一對相對性狀。現將兩株早花擬南芥作為親本(P)進行雜交,子一代(F1)早花∶晚花=3∶1,可推斷晚花為 性狀,F1早花中雜合個體所占比例為 (用分數表示)。取F1中的早花個體和晚花個體各1株,將二者進行雜交,子二代(F2)的性狀表現為 。(3)科研人員測定出擬南芥基因組中有2.5萬多個基因,這些基因位于 條染色體上。(4)科研人員將擬南芥的抗旱基因G成功轉入到野生豌豆(不抗旱)的染色體上,使其獲得抗旱性狀。在轉基因實驗成功后,又做了有關轉基因豌豆雜交實驗:將成功轉入1個抗旱基因G的轉基因豌豆與野生豌豆雜交,子代抗旱∶不抗旱=1∶1;又將成功轉入2個抗旱基因G的轉基因豌豆與野生豌豆雜交,發現子代仍有抗旱∶不抗旱=1∶1的現象出現,仍出現抗旱∶不抗旱=1∶1的原因是由于 ,轉基因豌豆產生了數量相等的兩種生殖細胞。答|題|技|巧類型一: 明確情景,提取關鍵信息 1. 通讀題目,理解背景 快速瀏覽題目情景(如疫情防控、生態環境保護、轉基因技術等),抓住關鍵詞(如“傳染病”“免疫”“生態系統”等)。 示例:情景中提到“接種疫苗后產生抗體”,應聯想到“特異性免疫”知識點。 2. 排除干擾信息 情景可能包含大量描述性內容,需區分有用信息和無關信息。 示例:新冠疫情情景中,“口罩的材質”可能是干擾信息,重點應放在“病毒傳播途徑”和“免疫原理”上。類型二: 聯系教材知識,精準定位考點 1. 將情景與知識點對接 熱點情景常考查核心知識點,如:疫情防控:傳染病的特點、免疫類型、病原體結構;生態環境: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平衡、食物鏈;生物技術:轉基因技術、發酵技術、克隆技術。 示例:情景中提到“魚類死亡”,應聯想到“水體污染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或“食物鏈被破壞”。 2. 注意知識遷移 有些情景可能涉及多個知識點,需綜合運用。 示例:垃圾分類情景中,可能涉及“微生物分解作用”和“環境保護”兩個知識點。類型三: 分步解答,規范答題 1. 選擇題解題技巧 (1)排除法:根據題干關鍵詞排除明顯錯誤選項。 示例:情景中提到“病毒結構”,選項中若出現“細胞核”,可直接排除(病毒無細胞結構)。 (2)代入法:將選項代入情景中驗證是否符合邏輯。 示例:情景中提到“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毒感染”,選項中“無效”是正確的(抗生素對病毒無效)。 2. 簡答題解題技巧 分點作答:按題目要求分點回答,避免冗長敘述。 示例:情景問“如何預防傳染病”,可分點答: 控制傳染源(如隔離患者); 切斷傳播途徑(如戴口罩、消毒); 保護易感人群(如接種疫苗)。 3.結合情景具體化:避免空泛回答,結合題目情景具體分析。 示例:情景中提到“濕地保護”,可答:“濕地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肺’,能凈化水質、調節氣候,應減少污染和過度開發。1.(2024·四川涼山·中考真題)目前,我國已有多個城市進行嚴格的垃圾分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垃圾桶上有如下圖所示的垃圾分類標志,垃圾分類已深入人心,并在全社會踐行。請回答下列問題。(1)某同學在研學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屬瓶應該丟進 (填數字)垃圾桶中。(2)其他垃圾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燒、堆肥等方法處理。其中焚燒法是將垃圾高溫焚燒,使其變為渣滓和灰燼,釋放的熱能可轉換為電能加以利用,但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會導致 增強。(3)為了探究細菌對廚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實驗小組的同學們選取混合均勻的相同廚余垃圾作為實驗材料,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其中A、B、C、D四組垃圾量相同,實驗中所接種細菌的種類和數量相同。一段時間之后,發現只有A組的垃圾腐爛了。實驗步驟 A組 B組 C組 D組一 將四組垃圾進行滅菌處理二 分別滴加 ? 的蒸餾水,使垃圾保持濕潤 將垃圾烘干三 接種細菌后放在溫暖的無菌條件下 不接種細菌并放在溫暖的無菌條件下 接種細菌后放在-10℃的無菌條件下 接種細菌后放在溫暖的無菌條件下四 每日觀察垃圾被分解的情況①細菌是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實驗中“接種”是將少量細菌轉移到 上的過程。②本實驗共可以形成 組對照實驗,則表中“?”處應填入 。③以“有無細菌”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是 (填字母)。④A組與C組是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結論是 。2.(2025·山西·一模)近年來,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開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物種滅絕速度加快。加強國際合作,實現“碳中和”,已成為人類的共識。如圖為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①~④表示生理或生產過程,請據圖回答問題。([ ]中填圖中標號)(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了圖中提到的樹、木蟻、啄木鳥和細菌、真菌外,還應該包括 。寫出圖中包含的一條食物鏈: 。圖中直接影響啄木鳥數量的生物因素是 。(2)綠色植物通過圖中的生理過程[ ] 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有效地維持著環境中的(3)加強國際合作,實現“碳中和”,已成為人類的共識,這是因為 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4)化石燃料的大量開采和使用是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據科學家推測,煤是由古代的 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復雜的變化,逐漸形成的。這類植物的根、莖、葉中有了專門的 組織,能通過產生 繁殖后代。(5)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資源,過度的開發和利用,不僅浪費資源,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為了人類美好的明天,在“護綠”“低碳”上,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做的是 (寫出一種)。3.(23-24七年級上·山東煙臺·期中)在安全主題班會上,班主任向同學們介紹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它是一種專門搶救急性呼吸道被異物阻塞從而引起呼吸困難的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有效搶救方法之一。圖1為人體呼吸系統結構模式圖,圖2是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圖示,圖3是某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請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回答問題。 (1)人體的呼吸系統由 組成。生活中我們提倡用鼻呼吸,這樣可以使到達肺部的空氣變得 。(2)吃飯時食物和空氣都要通過圖1中的結構是[ ] 。正常吞咽時, 會蓋住喉的入口處,避免食物進入喉和氣管,阻塞呼吸道。(3)呼吸道阻塞會影響 之間進行氣體交換,進而使組織細胞通過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的 減少,嚴重時可導致死亡。(4)若呼吸道被異物阻塞,危急情況下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實施救助(如圖2)。據圖分析,對兒童和成年人進行急救時,應快速向后上方擠壓其上腹部,擠壓會導致被救者膈頂上升,胸腔容積 ,肺內氣壓 ,肺內氣體推動阻塞物向外移動,此過程對應圖3曲線 段。4.(2024·貴州貴陽·中考真題)發霉的橘子等水果表面經常出現綠色的“毛毛”,這就是青霉。青霉可以產生青霉素,它是第一種用于臨床的抗生素,可殺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細菌。據圖回答問題。(1)據題干可判斷青霉屬于 (填“細菌”或“真菌”)。(2)據圖2,青霉由菌絲構成,它利用位于直立菌絲上方的 進行繁殖。空氣中的該結構飄散到橘子上的過程相當于培養細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 ;之后在適宜條件下導致橘子發霉。(3)濫用抗生素的現象較為普遍,比如有些人生病時覺得去醫院很麻煩,就直接吃家里留存的抗生素。濫用抗生素的后果是 ,對此你可做的是 (寫出1項即可)。5.(2024·山東德州·中考真題)2024年4月25日是第38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共同行動,接種疫苗,為全生命周期護航”。人類通過預防接種,已抵御和消滅了很多烈性傳染病。(1)預防接種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2)接種的疫苗相當于抗原,進入人體后,能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刺激 產生抗體,獲得免疫力。從免疫的獲得途徑分析,這種免疫屬于 免疫。(3)根據我國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表(圖一),嬰兒出生時需要接種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從傳染病的角度分析,乙肝病毒和結核桿菌屬于 ,兩者在結構上最大的區別是 。(4)目前我國接種的乙肝疫苗,多數是通過含乙肝病毒蛋白基因的酵母菌生產的,科研人員培育這種酵母菌主要用到了 技術。(5)百白破(聯合)疫苗可用于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疾病,請結合圖二解釋其中的原因: 。6.(2024·山東日照·中考真題)水稻體細胞中有24條染色體,非糯性水稻花粉中含有直鏈淀粉,遇碘變藍黑色,糯性水稻花粉含有支鏈淀粉,遇碘變橙紅色。直鏈淀粉含量越低,支鏈淀粉含量越高,糯性越強。現用兩種類型的純種水稻雜交,子一代均為非糯性水稻(相關基因用B、b表示),取子一代的花粉加碘液進行染色,結果如表一。表一親代性狀 子一代花粉類型及數量藍黑色 橙紅色非糯性×糯性 149 151(1)由題可知,水稻糯性和非糯性為一對相對性狀,其中 為顯性性狀。(2)子一代生殖細胞中含有 條染色體,子一代兩種類型花粉比例接近1:1,原因是 。(3)讓子一代水稻自花傳粉,子二代中糯性水稻的比例為 。為了提高糯性水稻比例,科研人員通過轉基因技術將基因N導入圖二植株,含有基因N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該轉基因植株自花傳粉,子代中糯性水稻的比例為 。(4)“基因編輯”通過對自身基因進行修改,也可以提高水稻糯性。科研人員利用該技術培育了甲、乙、丙3個新品種。據表二分析,三者中糯性最強的是 ,依據是 。表二類型 直鏈淀粉相對值野生型 1.0甲 0.6乙 0.8丙 1.47.(2024·廣東·中考真題)李振聲出身貧苦,從小深知糧食珍貴。他大學畢業后響應國家號召前往大西北開展育種研究工作。20世紀50年代,黃河流域的小麥因大面積感染條銹菌而減產嚴重,李振聲為此感到肩上的擔子沉重。“小麥經過數千年的人工栽培,抗病基因逐漸喪失;野草在自然界通過層層篩選,含有非常好的抗病基因。”李振聲創造性地思考:能不能用野草如長穗偃麥草與小麥雜交,培育抗病小麥新品種呢?于是他組建課題組開展攻關。經過20多年的不斷篩選、鑒定,他們終于培育出抗病、高產的“小偃6號”(圖甲)。至2003年,“小偃6號”在全國累計推廣種植3億多畝,增產逾75億公斤。2006年,李振聲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請回答:(1)條銹菌有細胞核并能產生孢子,屬于 (填“細菌”或“真菌”),與小麥的關系是 。(2)圖甲中,長穗偃麥草提供的 和小麥提供的卵細胞結合形成的受精卵,通過細胞的 、生長及分化,發育成種子的胚。(3)結合圖文可知,“小偃6號”高產的原因可能是:從長穗偃麥草遺傳了 基因和 基因,具有籽粒多且不易感染條銹菌的優良性狀,從小麥遺傳了籽粒飽滿的優良性狀。(4)若“小偃6號”的抗病對感病是顯性,由一對基因A、a控制,現有基因組成均為Aa的個體交配,則子代抗病個體的基因組成是 ,抗病個體在子代中的占比是 %。8.(2025·陜西安康·一模)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油和飼料兼用作物,下面是大豆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A圖中的[ ] ([ ]內填序號,橫線上填文字)。(2)生長期的大豆苗長勢迅猛,需要進行合理灌溉,幼苗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3)一般情況下,大豆在開花前就已經完成傳粉,此后,還要經過 ,子房才能進一步發育成E。(4)栽培大豆是由野生大豆經過長期定向選擇、改良馴化而成。在栽培過程中,有許多優良基因“走失”。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嚴重影響大豆產量。科學家從野生大豆里找到該病的抗性基因,為讓“走失”的基因重新回到栽培大豆中,將含有該抗性基因的野生大豆與栽培大豆進行雜交。研究過程及結果如下表:組別 親代雜交組合 子代性狀及數量(株)抗病 感病甲 抗病×感病 128 0乙 抗病×抗病 118 38Ⅰ.科學家通過 的育種方法,將“走失”的大豆抗性基因找回到了栽培大豆的植株體內。Ⅱ.據表分析,若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用R表示,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用r表示,科研人員選擇顯性純合(RR)植株的種子留種用于繼續研究,請你分析選用這類基因型種子留種的原因是 。Ⅲ.我國科學家找回了野生大豆中的優良基因,從根本上豐富了大豆的 多樣性。9.(2025·山東濟南·一模)2025 年 1 月 28 日,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因登上春晚而爆火,穿花棉襖扭秧歌既有趣又充滿創意,將傳統文化與機器人技術融合得恰到好處,而做到這些的秘密武器就是 AI 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圖一是機器人下肢部分結構模擬人體運動的示意圖,表一是某人體不同狀態下血流量數據表,請據圖表回答下列問題:表一 每分鐘血流量休息 扭秧歌 劇烈活動總量 5.5 23 X肌肉 0.9 18 Y(1)機器人抬腿上場時,②模擬人體的下肢骨,在④牽動下圍繞 [⑤] 活動,此時③處于 (收縮/舒張)狀態。(2)舞動過程中 AI 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相當于人體運動由 系統控制。跳舞時需要不斷地進行腿部的屈伸運動,相當于人體以下過程:①相應的骨受到牽引;②骨骼肌收縮;③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刺激;④骨繞關節活動。這些步驟發生的正確順序是 (用序號表示)。(3)人體在活動時,骨骼肌收縮需要的能量來自肌肉細胞的 作用,該過程發生在 (填細胞結構)內;骨骼肌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隨血液至少流經 次心臟后,排出體外。(4)根據表一數據,人體扭秧歌時肌肉血流量比休息時增加,若劇烈活動時強度更大,據此推測表一中 X、Y 合理的數據是______。A.32 26 B.23 19 C.18 15 D.33 1710.(2025·山東德州·一模)在萬眾矚目的2025年春晚舞臺上,一場前所未有的表演震撼了億萬觀眾的眼球——由高科技結晶——先進機器人群組成的舞蹈隊,完美地詮釋了人機和諧共舞的新篇章。這不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時代進步的象征。表演伊始,幾十臺機器人如同接受過千百次訓練的舞者,整齊劃一地展開動作。更令人驚嘆的是,它們能夠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自主調整動作的幅度和速度,甚至在某些高難度的舞步中,展現出超乎常人的協調性和精準度。在與真人舞者交織表演時,它們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和諧與默契。這場表演,不僅是對技術的盛大展示,更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美好憧憬。它告訴我們,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今天,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將創造出更多可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根據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AI機器人跳舞時,其動作的協調依賴預設程序控制電機與傳感器配合,這類似于人類通過 系統傳遞指令,由其他系統配合完成動作;人在運動過程中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的結構是圖乙中的[ ] 。(2)機器人通過電池供電,而人類需要飽餐一頓來補充能量,食物中的淀粉經過消化最終轉變為 ,營養物質主要被消化道中的 吸收。(3)機器人動作流暢堪比真正的舞蹈演員,演員在跳舞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通過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與舒張,實現了肺與外界的 ;空氣中氧氣進入血液后,與血液中的 結合,通過 (填“體循環”或“肺循環”)被輸送到全身各處。(4)表演過程中有迅速縮手的動作,請寫出人被扎后完成縮手反射時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中的傳導途徑: (用圖乙中的數字和箭頭表示)。(5)圖甲中,與血管⑤相比,從血管③流出的血液中,明顯減少的物質有 (至少寫出兩種)。11.(2025·湖南張家界·一模)鐮狀細胞貧血是一種人類遺傳病,由一對基因(A、a)控制。基因組成為Aa的個體性狀表現正常,但不能劇烈運動。在氧氣充足和缺氧條件下,觀察不同基因組成個體的紅細胞形態如下表所示,請回答問題:基因組成氧氣條件 AA Aa aa氧氣充足 圓餅狀 圓餅狀 圓餅狀缺氧 圓餅狀 部分圓餅狀,部分鐮刀狀 鐮刀狀(1)貧血往往與紅細胞異常有關,紅細胞的功能主要是 。當人體缺乏含 的無機鹽時也會出現貧血癥狀。(2)在不同的氧氣條件下,基因組成為aa個體的紅細胞形態不同。這說明紅細胞形態是由 共同作用的結果。(3)一對性狀表現正常的夫婦生過患鐮狀細胞貧血的女兒,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 ,由此也可推斷出鐮狀細胞貧血為 性狀。這對夫婦又生了一個性狀表現正常的男孩,該男孩基因組成為Aa的概率為 。圖一中能正確表示該男孩生殖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組成特點的是序號: 。(4)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發現者。CRISPR—Cas9可用于治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它如同一把“基因剪刀”,能夠精準地對DNA序列進行切割、修飾等操作,從而實現基因編輯。CRISPR—Cas9技術作用的對象是圖二中的[ ] 。12.(2025·甘肅定西·二模)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的高發期。諾如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極易感染學齡兒童及成人,從而引發急性胃腸炎,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疾病當前,我們一同努力,根據所學知識,積極面對。(1)從傳染病角度來看,諾如病毒是引起此病的 。(2)李明同學感染諾若病毒后,聽從醫生囑咐,居家學習,積極服藥治療,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來看,這屬于 。(3)目前,國內共有7款諾如病毒疫苗正在研發并開展臨床試驗。諾如病毒疫苗一旦研發成功,會極大減緩諾若病毒引發的傳染病,從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屬于抗原,它能刺激機體的 產生相應抗體。這種免疫屬于 免疫。(4)對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主要原因是 。13.(2024·山東菏澤·中考真題)阿卡波糖是國外開發的口服降糖藥,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高峰。為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同類型新藥,科研人員研究了植物來源的兩種藥品生物堿(NB)和黃酮(CH)對餐后血糖高峰的影響。為此,利用生理狀況相同的若干小鼠和有關試劑進行實驗,將等量且適量溶于生理鹽水的物質同時灌胃(用灌胃器將溶液由口直接注入到胃中)各組小鼠后,在不同時間檢測其血糖值,實驗設計及結果如下表所示。請據表回答下列問題:組別(每組10只) 處理方式(灌胃) 處理后不同時間的血糖值(mmol/L)0分鐘 30分鐘 60分鐘 120分鐘1 生理鹽水+淀粉 4.37 11.03 7.88 5.042 生理鹽水+淀粉+NB 4.19 7.50 6.82 5.203 生理鹽水+淀粉+CH 4.24 7.28 7.20 5.124 生理鹽水+淀粉+NB+CH 4.36 6.11 5.49 5.03(1)灌胃小鼠后,淀粉在其消化道內最終被分解為 ,該物質由小腸腸腔經過以下部位形成餐后血糖,將這些部位按正確路徑排序: (填字母)。A.血液 B.毛細血管壁細胞 C.小腸絨毛上皮細胞(2)第2、3組與第1組相比,可得出的結論是: 。再將第 組與第 組相比,可進一步得出的結論是:NB和CH二者共同使用比單獨使用降低餐后血糖高峰的效果更好。(3)科研人員為研究生物堿(NB)和黃酮(CH)能否代替阿卡波糖治療糖尿病,還做了一組實驗,該實驗的設計思路為:將等量且適量溶于生理鹽水的 灌胃10只與上述生理狀況相同的小鼠后,在相應的時間檢測其血糖值。14.(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在食品發酵跨學科實踐活動中,如何自制甜美的飲品,是同學們最喜歡的實踐活動。在自主報名的基礎上,老師將學生分成三個項目組:酸奶項目組,米酒項目組、葡萄酒項目組。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項目實施:①項目原理。各項目組使用的菌種均在 條件下,將葡萄糖分解產生乳酸或酒精,乳酸項目組使用的菌種區別于其他兩組菌種的生殖方式是 。②制作流程及分析。A制作培養基,三個項目分別使用牛奶、糯米和葡萄作為培養基材料:B各項目組對設計的裝置進行高溫消毒并冷卻;C項目組各自將牛奶煮沸后冷卻、糯米蒸熟后冷卻、洗凈晾干的葡萄榨成汁液后,分別放入甲、乙、丙裝置內;D甲裝置加入適量酸奶并均勻攪拌;乙裝置將糯米與酒曲均勻攪拌、壓實,中間挖一個凹坑:丙裝置加入酵母菌并均勻攪拌:E按照圖示方式密封后,均放置在30℃恒溫箱中流程分析:A步驟的目的是 ;D步驟,乙裝置挖凹坑的目的是 ;E步驟,將裝置均置入30℃的恒溫箱中,原因是 。③結果及分析。(略)(2)反思與總結:①酸奶的制作可使用 的酸奶替代乳酸菌,更方便,味道更好;②乙、丙裝置設置橡皮管排氣口、可及時排出產生的氣體,并方便檢測氣體成分,檢測的方式是 。15.(2025·山東聊城·一模)“窩窩頭”是民間傳統的面點食品,它歷史悠久,質地黏軟,口味香甜。為探究“口腔對窩窩頭的消化作用”,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方案。請分析回答:(注:窩窩頭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組別 1 2 3 4 5窩窩頭形態 適量窩窩頭碎屑 適量窩窩頭碎屑 適量窩窩頭塊 適量窩窩頭碎屑 適量窩窩頭碎屑唾液/清水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B攪拌程度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 不攪拌 充分攪拌溫度 37℃ 100℃加入碘液 5滴(1)為探究唾液對窩窩頭是否有消化作用,選擇1號和2號試管作為對照,并在2號試管的A處應加入 ,加入碘液后,不變藍的是 號試管,此現象說明 。(2)要探究舌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作用,應選用 號試管進行實驗。(3)如果把5號試管的B條件設置為 ,并把5號試管和 號試管對照,可以用來探究溫度對口腔消化窩窩頭的影響作用。(4)為了讓食物充分消化,日常進餐應提倡的行為習慣是: 。16.(2025·河南駐馬店·一模)學校嚴禁學生帶食品進入教學樓,未吃完的食品散落在教室各角落或垃圾桶,極易滋生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為了讓同學們遵守衛生紀律,認同學校規章制度,生物社團進行了“探究殘留食品的堆積是否會引起細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的實驗,實驗過程如下所示:①備好9套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后,均分為三組,并分別編號1號、2號、3號;②將1、2、3號培養皿分別置于無菌操作臺、無殘留食品堆積的垃圾桶、有大量殘留食品堆積的垃圾桶處,打開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再蓋上蓋子。③然后將培養皿均置于30℃恒溫箱中進行培養,每隔5小時觀察并記錄一次。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該生物社團作出的假設是: 。(2)對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進行高溫滅菌處理的目的是: 。(3)根據科學探究的原則,設置1組的作用是 ,每組設置3套培養皿而并不是1套,目的是 。(4)把培養皿在無菌操作臺和垃圾桶旁打開,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是菌落培養中的 步驟。(5)預測實驗結果: 號培養皿中的菌落數遠遠多于其他兩組,說明殘留食品的積累會引起細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6)結合本實驗,談談你將怎樣更好地遵守學校衛生紀律? 。17.(2025·福建漳州·一模)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是導致食品腐敗變質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能通過在球菌最外層形成生物膜不斷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據研究發現,乳酸菌分泌的細菌素多具有抑菌活性,該物質通常對人體無害且有一定益處。為探究乳酸菌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科研人員進行了以下兩個實驗:實驗一:測定細菌素的最佳抑菌質量濃度配制含有不同濃度細菌素的培養基,在每組培養基表面滴加等量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懸液,培養24小時后觀察,結果如圖1所示。實驗二:探究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將制備好的含有不同劑量細菌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懸液分別注入裝置,以不含細菌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懸液作為對照, 測定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指數,結果如圖2所示。 注:MIC表示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請回答:(1)圖1中設置0mg/mL的實驗目的是 。(2)實驗一探究的問題: ?分析圖1,細菌素的最佳抑菌濃度為 mg/mL。(3)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據圖2可知其影響趨勢是 。若要對生物膜形成80%以上的抑制,需要至少添加的細菌素劑量為 MIC。(4)化學防腐劑雖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但過量使用會危害人體健康。請結合本實驗對食品防腐提出一條可行建議: 。18.(2025·四川·一模)番茄的栽培技術和方法多種多樣,冬春時節,我國不少種植戶采用冬暖式大棚種植番茄。請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番茄增產提質的原理,并結合科研人員提供的資料為番茄種植戶提出改進生產措施的建議。(1)溫室大棚的頂棚一般采用無色玻璃或透明塑料布,原因是 。大棚種植番茄一般要在棚內搭架,將番茄進行立體式培養,你認為這對于番茄的栽培有哪些好處? 。大棚內頂部有時會出現許多水珠,這些水珠一部分來源于土壤中水分的蒸發,一部分是番茄植株葉片進行 (填生理作用)散失的。(2)研究發現北方地區日光溫室栽培過程中,常會出現光照不足的情況,用LED燈人工補光可彌補自然光照不足。為了進一步提高溫室栽培條件下番茄的產量和品質,科研人員以櫻桃番茄為實驗材料進行了如下研究:取數量相等、長勢相同的櫻桃番茄幼苗分別栽種到五個相同的大棚中,在其他條件都相同且適宜的情況下,用LED燈進行人工補光,在每個大棚中分別設白光組、黃光組、藍光組、紅光組和綠光組進行栽培,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光的顏色 白光 黃光 藍光 紅光 綠光單株產量(g) 81.5 61.8 96.0 97.8 77.5維生素C(mg/100 g) 20.8 22.8 25.6 19.3 18.7①本實驗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對番茄果實產量和品質的影響。②據表可知,補光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研究人員將成熟番茄果實的維生素C含量作為番茄果實品質的衡量指標。從單株產量來看,得到的實驗結果是 。這對提高番茄產量有什么啟示? 。19.(2025·云南昆明·一模)水體中的總氮、總磷和氨氮含量是評價水質的重要指標。為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對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某研究小組用挺水植物(莖、葉挺出水面,根生長在水底泥土中的植物)蘆葦、菖蒲、鳶尾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測算植物對污水水樣中總氮、總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實驗處理及結果如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中對照組是 組,變量是 。(2)實驗結果表明,蘆葦、菖蒲、鳶尾對生活污水凈化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對總氮、總磷凈化效果最好的是 。(3)水生植物能增加水體中的氧含量,有助于氨氮的去除。研究顯示,在相同面積水域內,與種植單一植物相比,將挺水植物與浮水植物(葉浮于水面,根生長在水底泥土中的植物)搭配種植,能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從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其中的道理是 。20.(2024·湖南長沙·中考真題)在青少年群體中普遍存在近視、超重/肥胖、脊柱彎曲異常等健康問題,長期使用電子產品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是導致這些健康問題的共同因素。下表為某市青少年體質監測結果,據表回答問題。學段 監測人數(人) 只患近視(%) 只患超重/肥胖(%) 近視共患超重/肥胖(%)四年級~六年級 1877 27.0 22.0 20.7初中 1928 43.6 12.3 24.9高中 1963 56.2 4.7 30.1注:超重/肥胖根據體重指數判斷,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從監測結果可知,該市初中生的近視率為 %;隨著學段的升高,該市青少年近視共患超重/肥胖的比例 。(2)為推廣健康生活方式,興趣小組開展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初中生近視與超重/肥胖的共同影響因素。該小組設計的調查問卷如下所示,請在①、②處補充相應的調查內容。近視與超重/肥胖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一、基本信息 1.性別:A.男B.女 2.年級:A.七年級B.八年級C.九年級 3.視力:A.正常B.近視C.其它 4.身高(米): 5.① 二、生活習慣 1.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為: A.從來不 B.0~1小時 C.1~2小時 D.2小時以上 2.② 3.……① ;② 。21.(2024·寧夏·中考真題)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健康的生活方式尤為重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健康中國,營養先行。2024年“全民營養周”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的主題為:奶豆添營養,少油更健康。根據材料一,回答(1)—(3)小題。(1)日常生活中人們每天攝取的食物中谷類較多,這是因為谷類中所含的 是人體生命活動主要的供能物質。(2)全民營養周科普宣傳時,營養學家建議青少年多吃奶、豆類食品,因為奶、豆類食品能提供蛋白質、鈣等營養素,可促進兒童、青少年骨骼健康。如果兒童時期缺鈣易患 。人體攝入的蛋白質在 中徹底消化,消化后的產物被吸收進入 ,最終被組織細胞利用。(3)青少年水果蔬菜攝入不足容易引起牙齦出血,是因為缺乏 導致的,若油膩的食物攝入過多容易引起肥胖,日常生活中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你的建議是 (答出一點即可)。材料二:學校大課間開展花樣跳繩活動。跳繩不僅能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神經系統的功能也得到加強,從而提高了身體的協調性,有利于身心健康。根據材料二,回答(4)—(6)小題。(4)聽到下課鈴聲,同學們迅速來到操場開始跳繩,這屬于 反射。跳繩時骨骼肌牽動所附著的骨繞 活動。(5)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心跳加快,同時呼吸頻率加快,吸氣時膈肌、肋間肌收縮,胸廓容積 。停止跳繩后,心跳、呼吸逐漸趨于平穩,調節呼吸、心跳的中樞位于 。(6)運動結束后要及時補充水分,喝水有利于體內代謝廢物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濾過和 等過程。人體排尿不僅起到排出廢物的作用,還可以 (答出一點即可)。22.(2024·西藏·中考真題)艾滋病是一種免疫缺陷病(AIDS),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把人體中的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的攻擊目標。自1981年世界首次發現艾滋病以來,到2000年底,全世界共有2200多萬人死于艾滋病,3610萬人感染艾滋病。下圖是我國某市的艾滋病調查結果。 (1)在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中,艾滋病患者屬于 。(2)艾滋病病毒的生活方式是 ,它主要攻擊人體中的 細胞。(3)接種的疫苗相當于 ,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4)分析圖中數據,切斷 途徑可以大幅減少艾滋病的發病率。23.(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去年冬季以來,支原體肺炎和流感頻發,它們傳染性強,都有發熱、咳嗽和喉嚨痛等癥狀。為做好健康防護,小華查閱資料,深入了解這兩種疾病的產生機理及防治措施。資料一: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支原體是目前發現最小的、最簡單的原核生物,沒有細胞壁。支原體肺炎全年均可發病,以冬季多見,主要通過飛沫傳播。資料二: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流感病毒(如圖)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飛沫傳播,與普通感冒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很大。資料三:青霉素是從青霉菌中提取的抗生素,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青霉素主要通過阻止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使細菌膨脹、破裂和融化,從而殺死細菌。(1)與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相比,支原體在結構上的顯著特點是 。根據所寄生細胞的不同對病毒進行分類,流感病毒應屬于 ,它的變異由圖中的結構 (填字母)決定。(2)感染支原體肺炎和流感,均需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治療。其中支原體感染,不能利用青霉素進行治療,理由是 。(3)針對上述疾病的預防,醫生給的建議有:①多休息,多飲水;②勤洗手;③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④出現癥狀及時就醫。以上建議屬于切斷傳播途徑措施的是 (填數字)。除上述建議外,請幫小華再提出一條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4.(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急性傳染病。流感患者表現為身體發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流感患者說話、咳嗽、打噴嚏會噴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飛沫懸浮于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后就有可能患上流感。(1)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體是 ;從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分析,大多數“周圍的人”屬于 。(2)為預防流行性感冒,給“周圍的人”接種流感疫苗屬于 免疫。(3)“OTC”是 藥的標識。(4)小康的弟弟患了流感,問小康:“我想快點兒好,每次吃2片,一天3次,行嗎?”小康說:“不行。”你認為小康會怎樣向弟弟解釋 。25.(2024·吉林長春·中考真題)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特效藥物。傳統生產胰島素的方法是從豬、牛等動物的胰腺中提取。曾經生產供一位糖尿病病人使用一年的胰島素,需要上千頭牛,生產的成本非常高。1978年,科學家把人體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細胞內,利用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2000升細菌培養液能提取胰島素100克,相當于1噸豬胰腺提取的胰島素量,滿足了臨床需求。在進行器官移植時,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對異體器官產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須尋找與患者身體相匹配的器官,還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藥物。1992年,英國科學家將人的基因導入豬胚胎,生出了世界上首例轉基因豬。目前科學家已經開始嘗試將轉基因豬心臟移植給人,若該技術獲得成功,將開創轉基因器官移植的新紀元。(1)轉基因大腸桿菌表現出合成人胰島素的性狀,這說明基因和性狀的關系是: 。(2)根據資料分析,與利用動物胰腺提取胰島素相比,轉基因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的優勢是: (答出一點即可)。(3)進行器官移植手術后,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將植入的器官當作 (填“抗原”或“抗體”)攻擊,該免疫反應屬于 免疫。(4)若將轉基因豬心臟移植入人體,豬心臟四個腔中的 應與人的主動脈相連通。26.(2022·廣東河源·二模)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袁隆平院士和他的雜交水稻享譽世界。請分析以下資料作答。資料一:以袁隆平院士為首的中國雜交水稻專家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水稻雜交,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這一成果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其領銜的科研團隊培育的海水稻具有抗干旱、抗倒伏、抗鹽堿等特點,且營養豐富。資料二:海水稻稻殼頂端有的有芒,有的無芒。科研團隊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無芒的遺傳規律,進行以下兩組雜交實驗。組別 甲組 乙組親代 有芒 無芒 有芒 無芒子一代 全部有芒 有芒和無芒(1)水稻優良品種的培育利用了生物的 多樣性。某科研單位將紅樹林植物中提取的耐鹽堿基因移植到現有水稻中,這種技術是 。(2)水稻種子外面的果皮包被,被稱為 植物,海水稻富含的淀粉主要貯存在種子的 中。海水稻能阻止多余無機鹽進入細胞,這體現了 (填細胞結構)的功能。(3)有芒和無芒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用字母B、b表示),由甲組可以推斷有芒是 性狀,乙組中子一代有芒與無芒的比例是 ,若將甲組中子一代進行交配你獲得子二代,則子二代有芒的基因組成是 。(4)太空育種一直是航天任務之一,神舟十三號飛船在前往中國空間站的時候,也帶了不少中子一同上天。太空育種是利用太空環境誘發種子產生變異,變異原因是種子中的 發生了改變,這種變異屬于 (填“可遺傳”或“不可遺傳”)變異。27.(2025·湖北省直轄縣級單位·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太空番茄是將普通番茄種子搭載于航天衛星,經過太空特殊環境的處理,從而使種子發生變異,返回地面后,經農業專家培育栽種而成的番茄,果肉厚,肉質沙甜,口感風味佳,耐貯運,抗病性強。材料二:紅果番茄的果皮通常為紅色,黃果番茄的果皮通常為黃色。科研人員進行了番茄的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組別 親代的性狀 子代的性狀和株數紅果 黃果一 紅果×黃果 509 491二 紅果×紅果 468 150三 黃果×黃果 0 600(1)果皮完整的番茄保存時間很長,果皮破損的番茄很快腐爛。這說明果皮屬于 組織。(2)在利用顯微鏡觀察“制作番茄果肉細胞臨時裝片”時,物像不太清晰,應調節顯微鏡的 。(3)太空番茄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普通番茄25%。這些可溶性糖類的形成主要在番茄植株葉肉細胞中的 (填結構名稱)合成。(4)上表中,可以推斷出番茄的紅果為顯性性狀的組別是 (選填一組)。(5)第一組中,親代有紅果,子代也有紅果。這在生物學上稱為 現象。若番茄的果皮顏色由一對基因控制,第一組子代紅果番茄的基因組成是 (控制番茄果皮的基因用字母D、d表示)。(6)紅色番茄中番茄紅素相對較多,黃色番茄則含β-胡蘿卜素多。已有研究表明,在高溫和低溫條件下,紅色番茄能合成胡蘿卜素但不能合成番茄紅素,從而發生顏色改變。這說明生物的性狀也受 影響。28.(2025·廣東清遠·一模)試管嬰兒是經人工方法完成體外受精,進行早期胚胎發育后,移植到母體發育和分娩的嬰兒(如圖)。1984年,我國“試管嬰兒之母”張麗珠教授帶領團隊開始自主研究試管嬰兒關鍵技術。他們為開發相應的技術,付出了艱苦的努力。1988年,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成功誕生,這一事件成為我國生殖醫學發展的里程碑。如今,試管嬰兒技術已經成為現代醫學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為不孕不育家庭帶來了福音。請回答:(1)體外受精時,過程①通過手術從圖中的[A] (填名稱)內取出成熟的卵細胞,與精子經過過程②結合形成 。過程③主要經細胞 和分化,形成早期胚胎。(2)胚胎移植時,過程④將早期胚胎移植到圖中的[B] (填名稱),成功著床后胎兒通過臍帶和 從母體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3)該胎兒出生后表現為無酒窩,但其父母都有酒窩,這種親子代之間的差異稱為 。若有無酒窩是由一對基因D、d控制,則這對夫婦的基因組成分別是 。(4)有人說,試管嬰兒就是從試管中出生的嬰兒。結合圖文分析,你認為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29.(2025·山東泰安·一模)冬春季節,支原體肺炎和流感容易在人群中頻發。某生物興趣小組同學查閱資料,了解這兩種疾病的產生機理及防治措施。結合所學,分析回答下列問題:資料一: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支原體是目前發現最小的、最簡單的原核生物,沒有細胞壁。支原體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傳播。資料二: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流感病毒(如圖)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飛沫傳播,與普通感冒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很大。資料三:青霉素是從青霉菌中提取的抗生素,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青霉素主要通過阻止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使細菌膨脹、破裂和融化,從而殺死細菌。(1)與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相比,支原體在結構上的顯著特點是 。根據寄生的細胞不同對病毒進行分類,流感病毒屬于 ,它的變異由圖中的結構[ ] 決定。(2)資料一中的傳染源是 ;資料二中的病原體是 。(3)感染支原體肺炎和流感,均需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治療。其中支原體感染,不能利用青霉素進行治療,理由是 。(4)針對上述疾病,醫生給的建議有:①將相關患者隔離治療;②勤洗手;③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④給健康人注射相關疫苗。以上建議措施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是 (填序號)。30.(2025·江蘇淮安·一模)分析下列資料,回答相關問題:資料一: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結核病是伴隨人類歷史最長、造成人類死亡最多的慢性傳染病,患者多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資料二:2020年多國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型冠狀病毒變異較快,不斷出現新的變種,疫情發生后,許多國家先后開展了封城、隔離以及疫苗的研制等工作,目前我國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疫苗接種工作已經普及展開。(1)從傳染病的角度分析,結核病人和新冠肺炎患者屬于 。從免疫的角度來看,現在普及注射的新冠疫苗屬于 ,通過接種疫苗獲得免疫力,屬于 免疫。(2)為了預防結核病,嬰兒在醫院剛出生,就要接種卡介苗疫苗,該做法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 ;接種疫苗后,能刺激人體內的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 ,抵抗病原體。(3)李兵出差回來出現發熱、咳嗽、喉痛等癥狀,經醫生診斷患上普通甲流而非新冠肺炎。甲流具有 的特點,從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來看,沒有接種甲流疫苗的人屬于 。(4)單位為防止甲流大面積流行,采取了 、開窗通風等措施,這在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上屬于 。除了積極預防外,還因為人體具有保護自身的三道防線,其中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 組成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題型06 熱點情景解題技巧題型解讀|模板構建|真題演煉熱點情景題通常結合生活實際、社會熱點或科技前沿,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和分析能力。以下是解題技巧和策略,結合常見熱點情景進行分析:1. 生態環境保護∶命題分析 結合生態系統知識分析政策 意義 用生物學原理解釋技術的應用 分析污染源、推斷生態修復的措施 解釋政策的科學依據,提出個人環保的具體措施等高頻考法 ①垃圾分類 ②碳中和 ③瀕危物種保護 ④生物入侵 ⑤塑料講解微生物 ⑥新能源開發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問題與所給信息間的聯系。(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政府鄭重承諾,2060年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排放量相等,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金魚藻和 BTB溶液進行相關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BTB 溶液可以檢測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隨二氧化碳濃度升高,BTB 溶液由藍綠色變成黃色。(1)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本實驗設置的變量是 ,為控制單一變量,對甲、乙裝置內金魚藻的要求是 、 基本一致。(2)實驗一: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將實驗裝置放到暗處一晝夜,BTB溶液由藍綠色變成黃色的錐形瓶是 ,說明該錐形瓶內的金魚藻進行呼吸作用產生 ,產生的場所是細胞中的 。(3)實驗二:將暗處理后的實驗裝置放到光下照射數小時后, BTB 溶液由黃色變成藍綠色的錐形瓶是 ,原因是 。(4)根據實驗分析,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們可以做什么 (答出兩點)【答案】(1) 光(光照) 數量、大小(形狀,形態) 生長狀況(生理狀況)(2) 甲乙 二氧化碳 線粒體(3) 甲 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導致甲瓶內二氧化碳減少(4)植樹造林,節約紙張,綠色出行【分析】(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詳解】(1)分析實驗可知,本實驗設置的變量是光,對照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為控制單一變量,對甲、乙裝置內金魚藻的要求是數量、大小、形狀等基本一致。 (2)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將實驗裝置放到暗處一晝夜,在黑暗處金魚藻只能進行呼吸作用,所以BTB溶液由藍綠色變成黃色的錐形瓶是甲和乙,說明該錐形瓶內的金魚藻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的場所是細胞中的線粒體中。(3)將暗處理后的實驗裝置放到光下照射數小時后, BTB 溶液由黃色變成藍綠色的錐形瓶是甲,原因是在光照下,甲中的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導致甲瓶內二氧化碳減少。(4)碳中和是指碳的吸收量和碳的釋放量相等,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們應該采取的措施有多植樹造林,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低碳出行、隨手關燈等。2. 健康與生活∶命題分析 判斷傳染病的類型及防控的措;用免疫的原理解釋疫苗的作用;分析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設計對照實驗探究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解釋安全用藥原則;提出健康生活的建議高頻考法 ①近視防控、肥胖與飲食 ②心理健康 ③艾滋病的預防 ④心肺復蘇、海姆利克急救法 ⑤抗生素濫用與超級細菌 ⑥傳染病的治療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問題與所給信息間的聯系。(2024·安徽·中考真題)《健康安徽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實施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癌癥防治和傳染病防控等行動,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1)青少年用眼過度,可能會出現 的曲度變大,看不清遠處的物體等癥狀,可以通過用眼一段時間后遠眺幾分鐘、認真做好眼保健操等方式來緩解,以減少近視的發生。(2)適當控制飲食,減少糖類, 等高能量物質的攝入,同時適度進行體育鍛煉,可降低肥胖及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3)與正常體細胞相比,癌細胞具有 快、容易擴散轉移等特點,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不吸煙、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等有助于預防癌癥。(4)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多種,如通過接種卡介苗使人體產生相應的 來預防結核病;不與他人共用牙刷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可切斷艾滋病病原體的 ,減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答案】(1)晶狀體(2)脂肪(3)增殖(4) 抗體 傳播途徑【分析】(1)如果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這樣叫近視;近視一般是由于用眼不衛生引起的,長時間看手機或電腦容易導致近視。(2)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屬于傳染病,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詳解】(1)青少年用眼過度,可能會導致眼球的晶狀體曲度變大,因為晶狀體是眼睛的主要調節結構,負責調節焦距。當用眼過度時,晶狀體可能會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導致曲度變大,進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用眼一段時間后遠眺幾分鐘、認真做好眼保健操等。(2)適當控制飲食,減少糖類、脂肪等高能量物質的攝入,有助于控制體重,減少肥胖的風險,因為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同時,適度進行體育鍛煉也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3)與正常體細胞相比,癌細胞具有增殖快、容易擴散轉移等特點。這是因為癌細胞失去了正常的生長和分裂控制機制,導致它們能夠無限增殖并侵犯周圍組織或轉移到其他器官。為了預防癌癥,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不吸煙、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等。(4)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多種,其中接種疫苗是一種有效的手段;例如,接種卡介苗可以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來預防結核病。此外,不與他人共用牙刷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也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措施,因為它可以切斷艾滋病病原體的傳播途徑,減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3.農業與食品安全∶命題分析 分析食品中的營養成分;食物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設計食譜;有害物質的運輸與代謝等高頻考法 ①轉基因食品 ②基因編輯食品 ③“三聚氰胺” ④“染色饅頭” ⑤“毒膠囊”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問題與所給信息間的聯系。(2025·甘肅酒泉·一模)在追求速度與效率的時代,預制菜的便利贏得了廣大人群的喜愛,但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卻一直是民眾關注的焦點。2024年3·15晚會曝光的“梅菜扣肉預制菜”里面的扣肉原料竟是“槽頭肉”(“槽頭肉”含有大量的淋巴結、脂肪瘤等),更是引發民眾對預制菜的廣泛討論。此外3·15晚會還曝光了深受兒童、青少年喜愛的果汁、奶茶等飲料,長期飲用此類飲品,對人體肝腎功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梅菜扣肉選擇肥肉相間的五花肉口感最好,其中的蛋白質首先在 中初步消化,進入小腸后會在酶的作用下最終分解為 。(2)“槽頭肉”上淋巴較多,會含有一些病毒和細菌,產生的毒素高溫加工也無法分解。人體攝入后,殘留的毒素會在小腸被吸收入血液,隨血液循環最先到達心臟的 。(3)某人長期食用預制菜導致牙齦出血,可能是預制菜缺乏 ,可增加果蔬類食物來補充。(4)某同學特愛長期大量喝此類飲料,導致腎臟受損,出現蛋白尿現象,原因可能是腎單位中的 和腎小囊內壁的通透性過大。【答案】(1) 胃 氨基酸(2)右心房(3)維生素C(4)腎小球【分析】(1)蛋白質的消化從胃開始,進入小腸后,在胰液和腸液多種消化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分解為氨基酸。(2)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能過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3)缺乏維生素C易患壞血病。【詳解】(1)蛋白質的消化從胃開始,胃中有胃蛋白酶,能對蛋白質進行初步分解。進入小腸后,在胰液和腸液中多種消化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分解為氨基酸。(2)毒素被小腸吸收后,通過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經腸靜脈→肝門靜脈→肝靜脈→下腔靜脈,最終匯入心臟的右心房(體循環終點),這是毒素首次到達心臟的部位,之后進入肺循環進行氣體交換。(3)牙齦出血是缺乏維生素C的典型癥狀。新鮮的果蔬類食物富含維生素C,長期食用預制菜導致牙齦出血,可能是預制菜中缺乏維生素C。(4)正常情況下,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能過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形成原尿。當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通透性過大時,原本不能濾過的蛋白質就會進入原尿,進而出現蛋白尿現象。4. 農業與糧食生產∶命題分析 利用課本知識解釋各種培育新品種的現代育種方法;分析圖表中展示的植物改良或培育的技術,結合基因的表達與性狀的關系解釋有關的糧食生產過程等高頻考法 ①袁隆平團隊海水的研發 ②航天育種 ③植物栽培技術 ④農作物抗病改良 ⑤節水灌溉技術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問題與所給信息間的聯系。(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閱讀分析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24年4月25日,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十八號飛船,與天宮空間站實現對接,此次航天任務之一是實現太空養魚。研究人員將斑馬魚和金魚藻共同放在一個密閉透明的箱體中,在太空環境建立一個小型自循環水生生態系統,持續觀察在微重力環境條件下斑馬魚的生存狀態。(1)在水箱內金魚藻能通過光合作用持續為斑馬魚提供有機物和 ,而斑馬魚則通過呼吸作用產生 ,為金魚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從而實現生態系統內部 平衡。(2)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來看,為使這個小型生態系統能相對穩定運行,在水箱內除了植物和動物以外,還需要補充 等生物;在空間站內保證植物光合作用最需要的條件是 。(3)此次實驗是繼太空培育擬南芥和水稻這樣的種子植物,飼養家蠶這樣的無脊椎動物之后,首次進行太空培養斑馬魚這樣的 動物。【答案】(1) 氧氣 二氧化碳/CO2 碳-氧(2) 腐生細菌、真菌 光/陽光/光照(3)脊椎【分析】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詳解】(1)綠色植物利用光,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作光合作用;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作呼吸作用;因此,在水箱內金魚藻能通過光合作用持續為斑馬魚提供有機物和氧氣,而斑馬魚則通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為金魚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從而實現生態系統內部碳-氧平衡。(2)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并將太陽能儲存在有機物中;消費者是指直接或間接利用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為食物和能量來源的生物,主要指動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類等;分解者是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腐食性動物;因此,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來看,為使這個小型生態系統能相對穩定運行,在水箱內除了植物和動物以外,還需要補充腐生細菌、真菌等生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故在空間站內保證植物光合作用最需要的條件是光。(3)根據動物的體內有無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無脊椎動物是指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如: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脊椎動物是指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斑馬魚屬于魚類,體內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5.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命題分析 聯系課本知識分析技術原理;評價技術的額應用前景;設計實驗探究;解釋圖表中的生物學原理;理性看待科技發展的觀點;從科學和倫理角度分析技術的雙刃刀等高頻考法 ①AI技術 ②仿生機器人 ③基因編輯技術 ④克隆技術 ⑤疫苗的研發等注意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要抓住問題與所給信息間的聯系。(2024·山東菏澤·中考真題)擬南芥是一種草本植物,兩性花,高20~35厘米,體細胞中有5對染色體,無性染色體,是遺傳領域中重要的模式生物,被譽為“植物界中的果蠅”,先后多次搭載神舟飛船送至空間站用于遺傳學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擬南芥被選為遺傳學典型研究材料,推測其在生長周期長短、結種子數量多少兩個方面的特點: 。(2)已知擬南芥的早花(植株提前開花)和晚花是一對相對性狀。現將兩株早花擬南芥作為親本(P)進行雜交,子一代(F1)早花∶晚花=3∶1,可推斷晚花為 性狀,F1早花中雜合個體所占比例為 (用分數表示)。取F1中的早花個體和晚花個體各1株,將二者進行雜交,子二代(F2)的性狀表現為 。(3)科研人員測定出擬南芥基因組中有2.5萬多個基因,這些基因位于 條染色體上。(4)科研人員將擬南芥的抗旱基因G成功轉入到野生豌豆(不抗旱)的染色體上,使其獲得抗旱性狀。在轉基因實驗成功后,又做了有關轉基因豌豆雜交實驗:將成功轉入1個抗旱基因G的轉基因豌豆與野生豌豆雜交,子代抗旱∶不抗旱=1∶1;又將成功轉入2個抗旱基因G的轉基因豌豆與野生豌豆雜交,發現子代仍有抗旱∶不抗旱=1∶1的現象出現,仍出現抗旱∶不抗旱=1∶1的原因是由于 ,轉基因豌豆產生了數量相等的兩種生殖細胞。【答案】(1)生長周期短、種子數量多(2) 隱性 2/3 既有早花又有晚花(3)10(4)基因突變【分析】轉基因技術是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轉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現出轉基因所控制的性狀。【詳解】(1)擬南芥具有的特點是生長周期短、種子數量多,因此被選為遺傳學研究材料。(2)具有相同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則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所以若將兩株早花擬南芥作為親本(P)進行雜交,子一代(F1)早花∶晚花=3∶1,可推斷晚花為隱性性狀,親本基因組成為Pp和Pp,所以F1早花中雜合個體所占比例為2/3,遺傳圖解為: 取F1中的早花個體,基因組成為PP或Pp,和晚花個體各1株,將二者進行雜交,子二代(F2)的性狀表現為早花和晚花都有。(3)由題干可知,擬南芥體細胞中有5對染色體,因此科研人員測定出擬南芥基因組中有2.5萬多個基因,這些基因位于10條染色體上。(4) 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這會導致基因結構的改變,進而產生新基因;基因控制性狀;故仍出現抗旱∶不抗旱=1∶1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因突變,轉基因豌豆產生了數量相等的兩種生殖細胞。答|題|技|巧類型一: 明確情景,提取關鍵信息 1. 通讀題目,理解背景 快速瀏覽題目情景(如疫情防控、生態環境保護、轉基因技術等),抓住關鍵詞(如“傳染病”“免疫”“生態系統”等)。 示例:情景中提到“接種疫苗后產生抗體”,應聯想到“特異性免疫”知識點。 2. 排除干擾信息 情景可能包含大量描述性內容,需區分有用信息和無關信息。 示例:新冠疫情情景中,“口罩的材質”可能是干擾信息,重點應放在“病毒傳播途徑”和“免疫原理”上。類型二: 聯系教材知識,精準定位考點 1. 將情景與知識點對接 熱點情景常考查核心知識點,如:疫情防控:傳染病的特點、免疫類型、病原體結構;生態環境: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平衡、食物鏈;生物技術:轉基因技術、發酵技術、克隆技術。 示例:情景中提到“魚類死亡”,應聯想到“水體污染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或“食物鏈被破壞”。 2. 注意知識遷移 有些情景可能涉及多個知識點,需綜合運用。 示例:垃圾分類情景中,可能涉及“微生物分解作用”和“環境保護”兩個知識點。類型三: 分步解答,規范答題 1. 選擇題解題技巧 (1)排除法:根據題干關鍵詞排除明顯錯誤選項。 示例:情景中提到“病毒結構”,選項中若出現“細胞核”,可直接排除(病毒無細胞結構)。 (2)代入法:將選項代入情景中驗證是否符合邏輯。 示例:情景中提到“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毒感染”,選項中“無效”是正確的(抗生素對病毒無效)。 2. 簡答題解題技巧 分點作答:按題目要求分點回答,避免冗長敘述。 示例:情景問“如何預防傳染病”,可分點答: 控制傳染源(如隔離患者); 切斷傳播途徑(如戴口罩、消毒); 保護易感人群(如接種疫苗)。 3.結合情景具體化:避免空泛回答,結合題目情景具體分析。 示例:情景中提到“濕地保護”,可答:“濕地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肺’,能凈化水質、調節氣候,應減少污染和過度開發。1.(2024·四川涼山·中考真題)目前,我國已有多個城市進行嚴格的垃圾分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垃圾桶上有如下圖所示的垃圾分類標志,垃圾分類已深入人心,并在全社會踐行。請回答下列問題。(1)某同學在研學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屬瓶應該丟進 (填數字)垃圾桶中。(2)其他垃圾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燒、堆肥等方法處理。其中焚燒法是將垃圾高溫焚燒,使其變為渣滓和灰燼,釋放的熱能可轉換為電能加以利用,但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會導致 增強。(3)為了探究細菌對廚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實驗小組的同學們選取混合均勻的相同廚余垃圾作為實驗材料,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其中A、B、C、D四組垃圾量相同,實驗中所接種細菌的種類和數量相同。一段時間之后,發現只有A組的垃圾腐爛了。實驗步驟 A組 B組 C組 D組一 將四組垃圾進行滅菌處理二 分別滴加 ? 的蒸餾水,使垃圾保持濕潤 將垃圾烘干三 接種細菌后放在溫暖的無菌條件下 不接種細菌并放在溫暖的無菌條件下 接種細菌后放在-10℃的無菌條件下 接種細菌后放在溫暖的無菌條件下四 每日觀察垃圾被分解的情況①細菌是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實驗中“接種”是將少量細菌轉移到 上的過程。②本實驗共可以形成 組對照實驗,則表中“?”處應填入 。③以“有無細菌”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是 (填字母)。④A組與C組是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結論是 。【答案】(1)④(2)溫室效應(3) 原核 培養基 3/三 等量 AB 低溫抑制細菌對廚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分析】(1)如今我國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2)對照實驗是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詳解】(1)可回收物是指生活產生的適宜回收和可循環再利用的物品;主要類別包括廢紙類、廢塑料、廢玻璃、廢金屬、廢織物、廢舊木材等。某同學在研學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屬瓶屬于可回收物,應丟進④可回收物垃圾桶中。(2)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形成“溫室效應”。(3)①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是原核生物。接種就是把已有的菌種,用某種方式取少量的菌種,接到培養基上的過程。②AB形成對照,變量是細菌的有無,探究細菌是否對廚余垃圾有分解作用;AC形成對照,變量是溫度,探究溫度對細菌分解廚余垃圾的影響;AD形成對照,變量是水分,探究水分對細菌分解廚余垃圾的影響;本實驗共可以形成3組對照實驗,分別是AB、AC、AD。為了控制單一變量,表中“?”處應填入等量,各組分別滴加等量的蒸餾水,使廚余垃圾保持潮濕,形成對照實驗。③以“有無細菌”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是A、B兩組,兩者除細菌的有無外,其余條件均相同。④細菌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A組與C組是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結論是低溫抑制細菌對廚余垃圾的分解作用。2.(2025·山西·一模)近年來,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開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物種滅絕速度加快。加強國際合作,實現“碳中和”,已成為人類的共識。如圖為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①~④表示生理或生產過程,請據圖回答問題。([ ]中填圖中標號)(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了圖中提到的樹、木蟻、啄木鳥和細菌、真菌外,還應該包括 。寫出圖中包含的一條食物鏈: 。圖中直接影響啄木鳥數量的生物因素是 。(2)綠色植物通過圖中的生理過程[ ] 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有效地維持著環境中的(3)加強國際合作,實現“碳中和”,已成為人類的共識,這是因為 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4)化石燃料的大量開采和使用是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據科學家推測,煤是由古代的 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復雜的變化,逐漸形成的。這類植物的根、莖、葉中有了專門的 組織,能通過產生 繁殖后代。(5)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資源,過度的開發和利用,不僅浪費資源,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為了人類美好的明天,在“護綠”“低碳”上,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做的是 (寫出一種)。【答案】(1) 非生物部分/非生物成分 樹→木蟻→啄木鳥 木蟻(2) ①光合 碳—氧平衡(3)生物圈(4) 蕨類 輸導 孢子(5)在生活中可以用騎自行車、乘坐公交車代替乘坐私家車出行(或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向周圍的人宣傳保護環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等等)【分析】(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的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組成。(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3)觀圖可知:圖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③是分解作用,④是化石燃料的燃燒。【詳解】(1)圖中樹屬于生產者,木蟻、啄木鳥屬于消費者,細菌、真菌屬于分解者,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應該添加非生物部分。圖中的食物鏈是:樹→木蟻→啄木鳥。啄木鳥以木蟻為食,因此圖中直接影響啄木鳥數量的生物因素是木蟻。(2)綠色植物通過圖中的生理過程①光合作用不斷地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釋放大量的氧氣,有效維持了生物圈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簡稱碳—氧平衡。(3)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為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4)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并且體內具有專門的輸導組織,用孢子繁殖后代,屬于孢子植物。我們現在利用的煤,主要是由埋藏在地下的古代蕨類植物等的遺體經過漫長的歷史年代形成的。(5)作為中學生我們在護綠、低碳上,應該多植樹造林;低碳出行,可以用騎自行車、乘坐公交車代替乘坐私家車出行;節約資源,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節約用電,隨手關燈等。3.(23-24七年級上·山東煙臺·期中)在安全主題班會上,班主任向同學們介紹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它是一種專門搶救急性呼吸道被異物阻塞從而引起呼吸困難的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有效搶救方法之一。圖1為人體呼吸系統結構模式圖,圖2是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圖示,圖3是某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請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回答問題。 (1)人體的呼吸系統由 組成。生活中我們提倡用鼻呼吸,這樣可以使到達肺部的空氣變得 。(2)吃飯時食物和空氣都要通過圖1中的結構是[ ] 。正常吞咽時, 會蓋住喉的入口處,避免食物進入喉和氣管,阻塞呼吸道。(3)呼吸道阻塞會影響 之間進行氣體交換,進而使組織細胞通過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的 減少,嚴重時可導致死亡。(4)若呼吸道被異物阻塞,危急情況下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實施救助(如圖2)。據圖分析,對兒童和成年人進行急救時,應快速向后上方擠壓其上腹部,擠壓會導致被救者膈頂上升,胸腔容積 ,肺內氣壓 ,肺內氣體推動阻塞物向外移動,此過程對應圖3曲線 段。【答案】(1) 呼吸道和肺 清潔、濕潤、溫暖(2) ①咽 會厭軟骨(3) 肺泡與外界 能量(4) 縮小 升高 BC【分析】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呼吸道是氣體的通道,并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但是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詳解】(1)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鼻腔內有鼻毛可以阻擋住灰塵和細菌,鼻黏膜分泌黏液可黏住灰塵,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清潔;黏液還可使空氣變得濕潤;黏膜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以溫暖空氣。所以,鼻腔對吸入氣體有清潔,濕潤和溫暖作用。(2)咽是食物和氣體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人們吞咽食物時,喉上升,會厭軟骨向后傾斜,將喉門蓋住,避免食物進入喉和②氣管,使食物順利進入食管。(3)當食物阻塞呼吸道,最終會影響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進而使組織細胞通過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的能量減少,嚴重時可導致死亡。(4)若呼吸道被異物阻塞,應使用外力的作用促使肺內氣體沖出阻塞物,因此需要使用外力進行猛力呼氣,呼氣時,膈肌舒張,膈頂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徑縮小,這時,胸廓縮小,肺跟著回縮,肺的容積縮小,肺內氣壓升高,迫使肺泡內的部分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到體外,完成呼氣。圖3中,AB段,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氣體會從外界流向肺內,因此表示的是吸氣;BC段的氣壓大于大氣壓,氣體會從肺內流向外界,因此表示的是呼氣,若呼吸道被異物阻塞,急救時過程對應圖3曲線BC段。4.(2024·貴州貴陽·中考真題)發霉的橘子等水果表面經常出現綠色的“毛毛”,這就是青霉。青霉可以產生青霉素,它是第一種用于臨床的抗生素,可殺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細菌。據圖回答問題。(1)據題干可判斷青霉屬于 (填“細菌”或“真菌”)。(2)據圖2,青霉由菌絲構成,它利用位于直立菌絲上方的 進行繁殖。空氣中的該結構飄散到橘子上的過程相當于培養細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 ;之后在適宜條件下導致橘子發霉。(3)濫用抗生素的現象較為普遍,比如有些人生病時覺得去醫院很麻煩,就直接吃家里留存的抗生素。濫用抗生素的后果是 ,對此你可做的是 (寫出1項即可)。【答案】(1)真菌(2) 孢子 接種(3) 導致細菌抗藥性增強,使其對抗生素的抗性增強 按照醫生的指示正確使用抗生素,不要隨意增加劑量或延長用藥時間(合理即可)【分析】青霉靠孢子繁殖后代,青霉能產生青霉素,它是一種著名的抗生素類藥物,可治療多種細菌性疾病。【詳解】(1)青霉是一種多細胞真菌,它們由許多菌絲構成,這些菌絲可以蔓延并生長在食物或基質上。因此,根據題干描述和青霉的生物學特性,可以判斷青霉屬于真菌。(2)觀察圖2可以發現,青霉由菌絲構成,其中直立菌絲上方有特殊的結構——孢子囊,孢子囊內會產生孢子。這些孢子就是青霉進行繁殖的單位,它們可以飄散到空氣中,并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成新的青霉個體。因此,青霉利用位于直立菌絲上方的孢子進行繁殖。空氣中的孢子飄散到橘子上的過程,相當于培養細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接種步驟。接種是將微生物引入到培養基質中的過程,它使得微生物能夠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和繁殖。在橘子這個例子中,孢子就是微生物,而橘子表面就是培養基質。孢子在橘子表面萌發并生長,導致橘子發霉。(3)抗生素是一種能夠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它們在治療細菌感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濫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的抗藥性增強。當抗生素被過度使用或濫用時,那些對抗生素有抗性的細菌更有可能存活并繁殖,從而導致整個細菌群體對抗生素的抗性增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抗藥性的細菌抗藥性越來越強,導致抗生素的療效逐漸降低甚至失效。因此,濫用抗生素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為了避免濫用抗生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按照醫生的指示正確使用抗生素,不要隨意增加劑量或延長用藥時間;此外,還可以通過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公眾對抗生素的認識和使用意識等方式來減少抗生素的濫用。5.(2024·山東德州·中考真題)2024年4月25日是第38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共同行動,接種疫苗,為全生命周期護航”。人類通過預防接種,已抵御和消滅了很多烈性傳染病。(1)預防接種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2)接種的疫苗相當于抗原,進入人體后,能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刺激 產生抗體,獲得免疫力。從免疫的獲得途徑分析,這種免疫屬于 免疫。(3)根據我國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表(圖一),嬰兒出生時需要接種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從傳染病的角度分析,乙肝病毒和結核桿菌屬于 ,兩者在結構上最大的區別是 。(4)目前我國接種的乙肝疫苗,多數是通過含乙肝病毒蛋白基因的酵母菌生產的,科研人員培育這種酵母菌主要用到了 技術。(5)百白破(聯合)疫苗可用于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疾病,請結合圖二解釋其中的原因: 。【答案】(1)保護易感人群(2) 淋巴細胞 特異性(3) 病原體 乙肝病毒無細胞結構,結核桿菌有細胞結構(4)轉基因(5)接種百白破(聯合)疫苗后,可刺激人體產生針對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病原體的抗體,從而獲得對這三種疾病的免疫力【分析】(1)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2)抗原能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特異性免疫是指人體經后天感染(病愈或無癥狀的感染)或人工預防接種(菌苗、疫苗、類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機體獲得的抵抗感染能力。(3)病原體是能引起人和動植物傳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統稱。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細菌有細胞結構,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只有 DNA 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4)疫苗通常是用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疫苗后,可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詳解】(1)預防接種可以使人體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屬于保護易感人群的措施。(2)抗原能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特異性免疫是指人體經后天感染(病愈或無癥狀的感染)或人工預防接種(菌苗、疫苗、類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機體獲得的抵抗感染能力。由于接種疫苗后產生的抗體具有特異性,只針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所以這種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3)乙肝病毒和結核桿菌能引起人和動植物傳染病,屬于病原體。乙肝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結核桿菌屬于細菌,有細胞結構,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4)轉基因技術是指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由于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體的性狀的可遺傳的修飾。目前我國接種的乙肝疫苗,多數是通過含乙肝病毒蛋白基因的酵母菌生產的,科研人員培育這種酵母菌主要用到了轉基因技術。(5)百白破(聯合)疫苗可用于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疾病,是因為接種百白破(聯合)疫苗后,可刺激人體產生針對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病原體的抗體,從而獲得對這三種疾病的免疫力。6.(2024·山東日照·中考真題)水稻體細胞中有24條染色體,非糯性水稻花粉中含有直鏈淀粉,遇碘變藍黑色,糯性水稻花粉含有支鏈淀粉,遇碘變橙紅色。直鏈淀粉含量越低,支鏈淀粉含量越高,糯性越強。現用兩種類型的純種水稻雜交,子一代均為非糯性水稻(相關基因用B、b表示),取子一代的花粉加碘液進行染色,結果如表一。表一親代性狀 子一代花粉類型及數量藍黑色 橙紅色非糯性×糯性 149 151(1)由題可知,水稻糯性和非糯性為一對相對性狀,其中 為顯性性狀。(2)子一代生殖細胞中含有 條染色體,子一代兩種類型花粉比例接近1:1,原因是 。(3)讓子一代水稻自花傳粉,子二代中糯性水稻的比例為 。為了提高糯性水稻比例,科研人員通過轉基因技術將基因N導入圖二植株,含有基因N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該轉基因植株自花傳粉,子代中糯性水稻的比例為 。(4)“基因編輯”通過對自身基因進行修改,也可以提高水稻糯性。科研人員利用該技術培育了甲、乙、丙3個新品種。據表二分析,三者中糯性最強的是 ,依據是 。表二類型 直鏈淀粉相對值野生型 1.0甲 0.6乙 0.8丙 1.4【答案】(1)非糯性(2) 12 子一代體細胞的基因組成是Bb,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基因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中,因此含B基因的生殖細胞與含b基因的生殖細胞數量相等(3) 1/4 1/2(4) 甲 甲的直鏈淀粉相對值最低【分析】(1)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基因或一個是顯性基因、一個是隱性基因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2)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則親代個體表現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由一對隱性基因控制。【詳解】(1)由題干表述“現用兩種類型的純種水稻雜交,子一代均為非糯性水稻”可知:兩種類型的純種水稻雜交,子一代均為非糯性水稻,說明非糯性為顯性性狀。(2)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數量是體細胞的一半,水稻體細胞中有24條染色體,子一代生殖細胞中含有12條染色體。子一代體細胞的基因組成是Bb,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基因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中,因此含B基因的生殖細胞與含b基因的生殖細胞數量相等,故子一代兩種類型花粉比例接近1:1。(3)子一代水稻(Bb)自花傳粉,子二代糯性水稻(bb)的比例為1/4;遺傳圖解如下圖所示:為了提高糯性水稻比例,科研人員通過轉基因技術將基因N導入圖二植株,含有基因N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該轉基因植株自花傳粉,遺傳圖解如下圖所示:由遺傳圖解可知,子代中糯性水稻的比例為1/2。(4)由題意可知,直鏈淀粉含量越低,支鏈淀粉含量越高,糯性越強。表二中甲品種直鏈淀粉相對值最低,糯性最強。7.(2024·廣東·中考真題)李振聲出身貧苦,從小深知糧食珍貴。他大學畢業后響應國家號召前往大西北開展育種研究工作。20世紀50年代,黃河流域的小麥因大面積感染條銹菌而減產嚴重,李振聲為此感到肩上的擔子沉重。“小麥經過數千年的人工栽培,抗病基因逐漸喪失;野草在自然界通過層層篩選,含有非常好的抗病基因。”李振聲創造性地思考:能不能用野草如長穗偃麥草與小麥雜交,培育抗病小麥新品種呢?于是他組建課題組開展攻關。經過20多年的不斷篩選、鑒定,他們終于培育出抗病、高產的“小偃6號”(圖甲)。至2003年,“小偃6號”在全國累計推廣種植3億多畝,增產逾75億公斤。2006年,李振聲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請回答:(1)條銹菌有細胞核并能產生孢子,屬于 (填“細菌”或“真菌”),與小麥的關系是 。(2)圖甲中,長穗偃麥草提供的 和小麥提供的卵細胞結合形成的受精卵,通過細胞的 、生長及分化,發育成種子的胚。(3)結合圖文可知,“小偃6號”高產的原因可能是:從長穗偃麥草遺傳了 基因和 基因,具有籽粒多且不易感染條銹菌的優良性狀,從小麥遺傳了籽粒飽滿的優良性狀。(4)若“小偃6號”的抗病對感病是顯性,由一對基因A、a控制,現有基因組成均為Aa的個體交配,則子代抗病個體的基因組成是 ,抗病個體在子代中的占比是 %。【答案】(1) 真菌 寄生(2) 精子 分裂(3) 抗病 高產(4) AA和Aa 75【分析】(1)生物圈后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細菌和真菌,其中真菌能夠產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2)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主要包括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寄生關系、共生關系等。捕食關系就是吃與被吃的關系;競爭關系就是不同種生物之間共同爭奪陽光、土壤、營養物質等;寄生關系就是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共生關系就是雙方生活在一起,共同受益。(3)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時,才標志著新生命的起點。受精卵就是一個細胞,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再由這幾種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最后由器官構成完整的植物體。(4)生物的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者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表現的是顯性基因控制的顯性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兩個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隱性性狀才會表現出來。【詳解】(1)細菌細胞的結構一般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等,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通過分裂繁殖后代;真菌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細胞內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條銹菌有細胞核并能產生孢子,可以通過孢子繁殖后代,因此條銹菌屬于真菌。條銹菌以小麥為宿主進行寄生生活,從中獲得營養物質,并導致小麥感染病害,因此條銹菌與小麥的關系是寄生。(2)生物的父本能夠產生精子,母本能夠產生卵細胞,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叫做受精;細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長是生物體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基礎。由圖甲可以看出,長穗偃麥草是父本,能夠提供精子;小麥是母本,能夠產生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通過細胞的分裂、生長及分化,發育成種子的胚,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也是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3)在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父本以精子為“橋梁”把體細胞中一半的染色體和基因遺傳給了子代,母本以卵細胞為“橋梁”把體細胞中一半的染色體和基因遺傳給了子代。通過雜交育種,可以將不同親本的優良性狀組合到一起,李振聲培育的“小偃6號”抗病且高產,而原先的小麥不抗病且減產嚴重。因此,結合圖文可知,“小偃6號”高產的原因可能是:從長穗偃麥草遺傳了抗病基因和高產基因,具有籽粒多且不易感染條銹菌的優良性狀,從小麥遺傳了籽粒飽滿的優良性狀。(4)若“小偃6號”的抗病對感病是顯性,即抗病是顯性性狀,感病是隱性性狀,若由一對基因A、a控制,現有基因組成均為Aa的個體交配,則Aa×Aa,它們的遺傳圖解如下:。由遺傳圖解可以看出,子代抗病個體的基因組成是AA和Aa,抗病個體在子代中的占比是3/4,即75%。8.(2025·陜西安康·一模)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油和飼料兼用作物,下面是大豆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A圖中的[ ] ([ ]內填序號,橫線上填文字)。(2)生長期的大豆苗長勢迅猛,需要進行合理灌溉,幼苗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3)一般情況下,大豆在開花前就已經完成傳粉,此后,還要經過 ,子房才能進一步發育成E。(4)栽培大豆是由野生大豆經過長期定向選擇、改良馴化而成。在栽培過程中,有許多優良基因“走失”。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嚴重影響大豆產量。科學家從野生大豆里找到該病的抗性基因,為讓“走失”的基因重新回到栽培大豆中,將含有該抗性基因的野生大豆與栽培大豆進行雜交。研究過程及結果如下表:組別 親代雜交組合 子代性狀及數量(株)抗病 感病甲 抗病×感病 128 0乙 抗病×抗病 118 38Ⅰ.科學家通過 的育種方法,將“走失”的大豆抗性基因找回到了栽培大豆的植株體內。Ⅱ.據表分析,若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用R表示,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用r表示,科研人員選擇顯性純合(RR)植株的種子留種用于繼續研究,請你分析選用這類基因型種子留種的原因是 。Ⅲ.我國科學家找回了野生大豆中的優良基因,從根本上豐富了大豆的 多樣性。【答案】(1)③胚根(2)蒸騰作用(3)受精(4) 雜交 其后代性狀表現比較穩定,抗病基因可以穩定遺傳 基因【分析】1.題圖中:A是種子(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⑥胚),B是種子萌發,C是幼苗,D是花,E是果實(內含種子)。2.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詳解】(1)種子的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并發育成根。可見,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A圖中的[③]胚根。(2)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會經過根、莖、葉中的導管運輸到達植物各處,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可見,生長期的大豆苗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3)正常情況下,花發育成果實,必須經歷傳粉和受精兩個生理過程。可見,大豆一般在開花前就已完成傳粉,此后還需要經過受精過程(花粉管中的精子與胚珠內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子房才能進一步發育成E果實。(4)Ⅰ:結合題干信息可知,科學家通過雜交的育種方法,將野生大豆中抗病的優良基因與栽培大豆進行基因組合,從而將“走失”的大豆抗性基因找回到了栽培大豆的植株體內。Ⅱ: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性狀是顯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的。所以,根據乙組的遺傳規律(親代:抗病×抗病→子代出現:感病),可推知抗病是顯性性狀(基因組成為RR或Rr),感病是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rr)。感病子代的基因組成是rr,一個r基因來自父方,一個r基因來自母方,因此抗病親代的基因組成為Rr和Rr,遺傳圖解如下:可見,用Rr雜交,得到的子代中會出現約25%的感病個體rr,而抗病植株基因組成則有RR和Rr兩種。RR為顯性純合子,選用顯性純合(RR)植株的種子留種用于繼續研究,原因是其后代性狀表現比較穩定,抗病基因可以穩定遺傳,不會出現性狀分離(如感病個體rr)。Ⅲ: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物種)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我國科學家找回野生大豆中的優良基因,從根本上豐富了大豆的基因多樣性。9.(2025·山東濟南·一模)2025 年 1 月 28 日,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因登上春晚而爆火,穿花棉襖扭秧歌既有趣又充滿創意,將傳統文化與機器人技術融合得恰到好處,而做到這些的秘密武器就是 AI 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圖一是機器人下肢部分結構模擬人體運動的示意圖,表一是某人體不同狀態下血流量數據表,請據圖表回答下列問題:表一 每分鐘血流量休息 扭秧歌 劇烈活動總量 5.5 23 X肌肉 0.9 18 Y(1)機器人抬腿上場時,②模擬人體的下肢骨,在④牽動下圍繞 [⑤] 活動,此時③處于 (收縮/舒張)狀態。(2)舞動過程中 AI 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相當于人體運動由 系統控制。跳舞時需要不斷地進行腿部的屈伸運動,相當于人體以下過程:①相應的骨受到牽引;②骨骼肌收縮;③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刺激;④骨繞關節活動。這些步驟發生的正確順序是 (用序號表示)。(3)人體在活動時,骨骼肌收縮需要的能量來自肌肉細胞的 作用,該過程發生在 (填細胞結構)內;骨骼肌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隨血液至少流經 次心臟后,排出體外。(4)根據表一數據,人體扭秧歌時肌肉血流量比休息時增加,若劇烈活動時強度更大,據此推測表一中 X、Y 合理的數據是______。A.32 26 B.23 19 C.18 15 D.33 17【答案】(1) 關節 舒張(2) 神經 ③②①④(3) 呼吸 線粒體 1/一(4)A【分析】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2.生物的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場所是細胞中的線粒體。 呼吸作用的反應式是: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機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詳解】(1)圖一中,①②模擬骨,③④模擬骨骼肌,⑤模擬關節。當機器人抬腿上場時,②模擬人體的下肢骨,在④(模擬骨骼肌)的牽動下圍繞⑤(關節)進行活動。當抬腿時④收縮,因此此時③(另一塊模擬骨骼肌)處于舒張狀態,以配合完成抬腿動作。(2)在舞動過程中,AI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相當于人體運動由神經系統進行控制。神經系統通過接收和處理信息,協調和控制人體的各種運動。跳舞時需要不斷地進行腿部的屈伸運動,這些運動過程的發生順序是:首先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刺激(③),然后骨骼肌收縮(②),接著相應的骨受到牽引(①),最后骨繞關節活動(④)。因此,正確的步驟順序是③②①④。(3)人體在活動時,骨骼肌收縮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肌肉細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化學過程,發生在細胞內的線粒體中,通過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這些能量隨后被用于驅動骨骼肌的收縮和其他生理活動。骨骼肌等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運輸途徑是:骨骼肌組織細胞→組織周圍的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肺泡→體外。可見,骨骼肌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隨血液流動,至少流經1次心臟后,通過呼吸系統排出體外。(4)根據表一數據,人體在扭秧歌時肌肉血流量比休息時顯著增加。若劇烈活動時強度更大,我們可以推測肌肉血流量也會進一步增加。因此,在表一中X(劇烈活動時總血流量)和Y(劇烈活動時肌肉血流量)的合理數據應該是比扭秧歌時的數據更高的值。通過比較選項A、B、C和D,我們可以發現只有選項A中的X(32)和Y(26)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0.(2025·山東德州·一模)在萬眾矚目的2025年春晚舞臺上,一場前所未有的表演震撼了億萬觀眾的眼球——由高科技結晶——先進機器人群組成的舞蹈隊,完美地詮釋了人機和諧共舞的新篇章。這不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時代進步的象征。表演伊始,幾十臺機器人如同接受過千百次訓練的舞者,整齊劃一地展開動作。更令人驚嘆的是,它們能夠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自主調整動作的幅度和速度,甚至在某些高難度的舞步中,展現出超乎常人的協調性和精準度。在與真人舞者交織表演時,它們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和諧與默契。這場表演,不僅是對技術的盛大展示,更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美好憧憬。它告訴我們,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今天,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將創造出更多可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根據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AI機器人跳舞時,其動作的協調依賴預設程序控制電機與傳感器配合,這類似于人類通過 系統傳遞指令,由其他系統配合完成動作;人在運動過程中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的結構是圖乙中的[ ] 。(2)機器人通過電池供電,而人類需要飽餐一頓來補充能量,食物中的淀粉經過消化最終轉變為 ,營養物質主要被消化道中的 吸收。(3)機器人動作流暢堪比真正的舞蹈演員,演員在跳舞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通過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與舒張,實現了肺與外界的 ;空氣中氧氣進入血液后,與血液中的 結合,通過 (填“體循環”或“肺循環”)被輸送到全身各處。(4)表演過程中有迅速縮手的動作,請寫出人被扎后完成縮手反射時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中的傳導途徑: (用圖乙中的數字和箭頭表示)。(5)圖甲中,與血管⑤相比,從血管③流出的血液中,明顯減少的物質有 (至少寫出兩種)。【答案】(1) 神經 ⑦小腦(2) 葡萄糖 小腸(3) 氣體交換 紅細胞/血紅蛋白 體循環(4)⑤→④→③→②→①(5)尿素、氧氣【分析】圖甲:①肺動脈、②上、下腔靜脈、③腎靜脈、④毛細血管、⑤腎動脈、⑥肺靜脈、1腎小球、2腎小囊、3腎小管;圖乙:①效應器、②傳出神經、③神經中樞、④傳入神經、⑤感受器、⑥腦干、⑦小腦、⑧大腦皮層。【詳解】(1)人類通過神經系統傳遞指令,支配肌肉收縮等,從而完成各種動作,AI機器人通過預設程序控制電機等類似這一過程。人在運動過程中,⑦小腦具有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的功能。(2)淀粉在口腔初步消化,在小腸最終被消化為葡萄糖。小腸是人體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葡萄糖等營養物質主要在小腸被吸收。(3)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與舒張,引起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實現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氧氣進入血液后,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肺循環是血液從右心室出發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后回到左心房,體循環是血液從左心室出發,攜帶氧氣等營養物質運輸到全身各處,所以氧氣通過體循環被輸送到全身各處。(4)反射弧包括①效應器、②傳出神經、③神經中樞、④傳入神經、⑤感受器,縮手反射時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中的傳導途徑是⑤→④→③→②→①。(5)血管⑤是腎動脈,血管③是腎靜脈,血液流經腎臟時,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部分尿素等廢物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同時腎臟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所以與腎動脈相比,腎靜脈流出的血液中氧氣、尿素等明顯減少。11.(2025·湖南張家界·一模)鐮狀細胞貧血是一種人類遺傳病,由一對基因(A、a)控制。基因組成為Aa的個體性狀表現正常,但不能劇烈運動。在氧氣充足和缺氧條件下,觀察不同基因組成個體的紅細胞形態如下表所示,請回答問題:基因組成氧氣條件 AA Aa aa氧氣充足 圓餅狀 圓餅狀 圓餅狀缺氧 圓餅狀 部分圓餅狀,部分鐮刀狀 鐮刀狀(1)貧血往往與紅細胞異常有關,紅細胞的功能主要是 。當人體缺乏含 的無機鹽時也會出現貧血癥狀。(2)在不同的氧氣條件下,基因組成為aa個體的紅細胞形態不同。這說明紅細胞形態是由 共同作用的結果。(3)一對性狀表現正常的夫婦生過患鐮狀細胞貧血的女兒,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 ,由此也可推斷出鐮狀細胞貧血為 性狀。這對夫婦又生了一個性狀表現正常的男孩,該男孩基因組成為Aa的概率為 。圖一中能正確表示該男孩生殖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組成特點的是序號: 。(4)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發現者。CRISPR—Cas9可用于治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它如同一把“基因剪刀”,能夠精準地對DNA序列進行切割、修飾等操作,從而實現基因編輯。CRISPR—Cas9技術作用的對象是圖二中的[ ] 。【答案】(1) 運輸氧氣 鐵(2)基因和環境(3) 變異 隱性 2/3 ②(4)②基因【分析】1.圖二中①表示蛋白質,②表示基因。2.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及子代個體間的差異。【詳解】(1)紅細胞的功能主要是運輸氧氣。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能與氧氣結合,將氧氣輸送到全身各處組織細胞。當人體缺乏含鐵的無機鹽時會出現貧血癥狀。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鐵會導致血紅蛋白合成不足,從而影響紅細胞的功能,引發貧血。(2)由表中信息可知,在不同的氧氣條件下,基因組成為 aa 個體的紅細胞形態不同。在氧氣充足時為圓餅狀,缺氧時為鐮刀狀。這說明紅細胞形態是由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決定了紅細胞的基本形態和結構,但環境因素(如氧氣含量)也會對其形態產生影響。(3)一對性狀表現正常的夫婦生過患鐮狀細胞貧血的女兒,這種親子代之間性狀的差異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變異。因為夫婦性狀表現正常卻生出了患病的女兒,說明父母雙方都攜帶隱性致病基因a,所以鐮狀細胞貧血為隱性性狀,正常為顯性性狀。這對夫婦的基因組成均為Aa,根據遺傳規律,他們生出的孩子基因組成及比例為AA:Aa:aa=1:2:1。其中性狀表現正常的孩子基因組成是AA或Aa,所以性狀表現正常的孩子中基因組成為Aa的概率為。遺傳圖解如圖所示:男孩是男性,其性染色體組成為XY。該男孩性狀表現正常,基因組成可能是AA或Aa。生殖細胞是通過減數分裂形成的,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和基因會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中。所以該男孩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組成可能是A或a ,圖一中能正確表示的是②。(4)CRISPR-Cas9技術能夠精準地對DNA序列進行切割、修飾等操作,從而實現基因編輯。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圖二中②表示基因,所以CRISPR-Cas9技術作用的對象是圖二中的②基因。12.(2025·甘肅定西·二模)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的高發期。諾如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極易感染學齡兒童及成人,從而引發急性胃腸炎,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疾病當前,我們一同努力,根據所學知識,積極面對。(1)從傳染病角度來看,諾如病毒是引起此病的 。(2)李明同學感染諾若病毒后,聽從醫生囑咐,居家學習,積極服藥治療,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來看,這屬于 。(3)目前,國內共有7款諾如病毒疫苗正在研發并開展臨床試驗。諾如病毒疫苗一旦研發成功,會極大減緩諾若病毒引發的傳染病,從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屬于抗原,它能刺激機體的 產生相應抗體。這種免疫屬于 免疫。(4)對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主要原因是 。【答案】(1)病原體(2)控制傳染源(3) 淋巴細胞 特異性(4)抗生素主要針對細菌起作用,對病毒不起作用【分析】1.傳染病是由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有的還具有季節性和地方性的特點。傳染病若能流行起來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因此,控制傳染病的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2.非特異性免疫是生來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對多種病原體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線;特異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線,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對特定的病原體有防御作用,是患過這種病或注射過疫苗后獲得的。【詳解】(1)從傳染病角度來看,病原體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統稱。諾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微生物,因此它是此病的病原體。(2)李明同學感染諾如病毒后,為了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他聽從醫生囑咐,居家學習,積極服藥治療。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來看,這屬于控制傳染源,即減少或消除傳染源對易感人群的傳播機會。(3)疫苗通常是由減毒或滅活的病原體制成的,它們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從免疫的角度看,諾如病毒疫苗一旦研發成功,它作為抗原能刺激機體的淋巴細胞產生相應抗體。這種通過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即針對特定病原體產生的免疫。(4)抗生素是一類能夠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然而,它們對病毒通常沒有作用,因為病毒和細菌的結構和復制方式不同。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而新冠病毒是一種病毒。因此,對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主要針對細菌起作用,對病毒不起作用。13.(2024·山東菏澤·中考真題)阿卡波糖是國外開發的口服降糖藥,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高峰。為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同類型新藥,科研人員研究了植物來源的兩種藥品生物堿(NB)和黃酮(CH)對餐后血糖高峰的影響。為此,利用生理狀況相同的若干小鼠和有關試劑進行實驗,將等量且適量溶于生理鹽水的物質同時灌胃(用灌胃器將溶液由口直接注入到胃中)各組小鼠后,在不同時間檢測其血糖值,實驗設計及結果如下表所示。請據表回答下列問題:組別(每組10只) 處理方式(灌胃) 處理后不同時間的血糖值(mmol/L)0分鐘 30分鐘 60分鐘 120分鐘1 生理鹽水+淀粉 4.37 11.03 7.88 5.042 生理鹽水+淀粉+NB 4.19 7.50 6.82 5.203 生理鹽水+淀粉+CH 4.24 7.28 7.20 5.124 生理鹽水+淀粉+NB+CH 4.36 6.11 5.49 5.03(1)灌胃小鼠后,淀粉在其消化道內最終被分解為 ,該物質由小腸腸腔經過以下部位形成餐后血糖,將這些部位按正確路徑排序: (填字母)。A.血液 B.毛細血管壁細胞 C.小腸絨毛上皮細胞(2)第2、3組與第1組相比,可得出的結論是: 。再將第 組與第 組相比,可進一步得出的結論是:NB和CH二者共同使用比單獨使用降低餐后血糖高峰的效果更好。(3)科研人員為研究生物堿(NB)和黃酮(CH)能否代替阿卡波糖治療糖尿病,還做了一組實驗,該實驗的設計思路為:將等量且適量溶于生理鹽水的 灌胃10只與上述生理狀況相同的小鼠后,在相應的時間檢測其血糖值。【答案】(1) 葡萄糖 CBA(2) 生物堿(NB)和黃酮(CH)能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值 2、3 4(3)阿卡波糖【分析】(1)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2)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詳解】(1)糖類在口腔內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在小腸內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為葡萄糖。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因此,灌胃小鼠后,淀粉在其消化道內最終被分解為葡萄糖,該物質由小腸腸腔經過以下部位形成餐后血糖,將這些部位按正確路徑排序:C小腸絨毛上皮細胞,B毛細血管壁細胞,A血液。(2)1、2形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NB;1和3形成對照實驗,變量是CH;除變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實驗條件保持相同;通過實驗數據分析可知,生物堿(NB)和黃酮(CH)能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值。2、3組和4組形成對照實驗,變量是NB+CH,其他的實驗條件保持相同,分析數據比較可知,NB和CH二者共同使用比單獨使用降低餐后血糖高峰的效果更好。(3)科研人員為研究生物堿(NB)和黃酮(CH)能否代替阿卡波糖治療糖尿病,實驗的變量是添加不同的藥物,其他的條件保持相同,所以將等量且適量溶于生理鹽水的阿卡波糖灌胃10只與上述生理狀況相同的小鼠后,在相應的時間檢測其血糖值。14.(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在食品發酵跨學科實踐活動中,如何自制甜美的飲品,是同學們最喜歡的實踐活動。在自主報名的基礎上,老師將學生分成三個項目組:酸奶項目組,米酒項目組、葡萄酒項目組。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項目實施:①項目原理。各項目組使用的菌種均在 條件下,將葡萄糖分解產生乳酸或酒精,乳酸項目組使用的菌種區別于其他兩組菌種的生殖方式是 。②制作流程及分析。A制作培養基,三個項目分別使用牛奶、糯米和葡萄作為培養基材料:B各項目組對設計的裝置進行高溫消毒并冷卻;C項目組各自將牛奶煮沸后冷卻、糯米蒸熟后冷卻、洗凈晾干的葡萄榨成汁液后,分別放入甲、乙、丙裝置內;D甲裝置加入適量酸奶并均勻攪拌;乙裝置將糯米與酒曲均勻攪拌、壓實,中間挖一個凹坑:丙裝置加入酵母菌并均勻攪拌:E按照圖示方式密封后,均放置在30℃恒溫箱中流程分析:A步驟的目的是 ;D步驟,乙裝置挖凹坑的目的是 ;E步驟,將裝置均置入30℃的恒溫箱中,原因是 。③結果及分析。(略)(2)反思與總結:①酸奶的制作可使用 的酸奶替代乳酸菌,更方便,味道更好;②乙、丙裝置設置橡皮管排氣口、可及時排出產生的氣體,并方便檢測氣體成分,檢測的方式是 。【答案】(1) 無氧 分裂 為細菌和真菌生長繁殖提供營養物質 為酵母菌的生長和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氣 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需要適宜的溫度(2) 市售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分析】(1)微生物的發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應用十分廣泛,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2)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詳解】(1)①制作酸奶時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種厭氧菌,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得奶和菜呈現一種特殊的風味,還不改變其的品質。釀酒時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各項目組使用的菌種均在無氧條件下,將葡萄糖分解產生乳酸或酒精。細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分為二,繁殖速度快。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酵母菌還可以出芽生殖。因此,乳酸項目組使用的菌種區別于其他兩組菌種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②微生物的生殖和繁殖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營養物質和生存空間。所以,A步驟的目的是為細菌和真菌生長繁殖提供營養物質。釀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轉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無氧的條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發酵是不需要氧氣的,但是其生長繁殖是需要氧氣的,D步驟,要在米飯中間挖一個凹坑的主要目的是為酵母菌的生長和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氣。E步驟,將裝置均置入30℃的恒溫箱中,原因是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需要適宜的溫度。 (2)①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可使用市售的酸奶替代乳酸菌,更方便,味道更好。②乙、丙裝置設置橡皮管排氣口、可及時排出產生的氣體,并方便檢測氣體成分,檢測的方式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為二氧化碳遇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生了二氧化碳。15.(2025·山東聊城·一模)“窩窩頭”是民間傳統的面點食品,它歷史悠久,質地黏軟,口味香甜。為探究“口腔對窩窩頭的消化作用”,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方案。請分析回答:(注:窩窩頭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組別 1 2 3 4 5窩窩頭形態 適量窩窩頭碎屑 適量窩窩頭碎屑 適量窩窩頭塊 適量窩窩頭碎屑 適量窩窩頭碎屑唾液/清水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B攪拌程度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 不攪拌 充分攪拌溫度 37℃ 100℃加入碘液 5滴(1)為探究唾液對窩窩頭是否有消化作用,選擇1號和2號試管作為對照,并在2號試管的A處應加入 ,加入碘液后,不變藍的是 號試管,此現象說明 。(2)要探究舌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作用,應選用 號試管進行實驗。(3)如果把5號試管的B條件設置為 ,并把5號試管和 號試管對照,可以用來探究溫度對口腔消化窩窩頭的影響作用。(4)為了讓食物充分消化,日常進餐應提倡的行為習慣是: 。【答案】(1) 2mL清水 1 唾液對窩窩頭有消化作用(2)1、4(3) 2mL唾液 1(4)細嚼慢咽(合理即可)【分析】(1)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2)對照試驗的單一變量原則是控制其它條件不變,而只改變其中一個條件,觀察該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詳解】(1)探究唾液對窩窩頭是否有消化作用,唾液是變量,設置對照實驗探究除了唾液的有無,其他量均相同且適宜。1號試管滴加的是2mL唾液,則2號試管的A處應加入2mL清水。除此之外,為了遵循單一變量原則,1號試管和2號試管其他的條件均應相同且適宜。窩窩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1號試管中加入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將淀粉分解成了麥芽糖,試管中無淀粉,故滴加碘液不變藍;2號試管滴加的是清水,清水不含唾液淀粉酶,不能將淀粉消化為麥芽糖,故滴加碘液后2號試管會變藍。(2)要探究舌的攪拌對窩窩頭的消化作用,1號試管中加入了適量的窩窩碎屑和2mL唾液,充分攪拌,而4號試管中加入了適量的窩窩碎屑和2mL唾液,不攪拌。因此,應選用1號和4號試管進行實驗,探究舌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作用。(3)如果把5號試管的B條件設置為37℃(與人體正常體溫相同),并把5號試管和1號試管對照,就可以用來探究溫度對口腔消化窩窩頭的影響作用。因為1號試管和5號試管的其他條件都相同,只有溫度不同。如果5號試管中的淀粉也被分解了(即加入碘液后不變藍),那么說明在37℃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較高;如果5號試管中的淀粉沒有被分解(即加入碘液后變藍),那么說明高溫破壞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4)該實驗說明,口腔中的消化有兩種類型: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物理性消化主要是通過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將食物磨碎、攪拌,使其與唾液充分混合;化學性消化則是通過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的作用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小分子物質。為了讓食物充分消化,日常進餐應提倡細嚼慢咽的行為習慣,這樣可以增加食物在口腔中的停留時間,使其得到更充分的物理性和化學性消化。16.(2025·河南駐馬店·一模)學校嚴禁學生帶食品進入教學樓,未吃完的食品散落在教室各角落或垃圾桶,極易滋生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為了讓同學們遵守衛生紀律,認同學校規章制度,生物社團進行了“探究殘留食品的堆積是否會引起細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的實驗,實驗過程如下所示:①備好9套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后,均分為三組,并分別編號1號、2號、3號;②將1、2、3號培養皿分別置于無菌操作臺、無殘留食品堆積的垃圾桶、有大量殘留食品堆積的垃圾桶處,打開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再蓋上蓋子。③然后將培養皿均置于30℃恒溫箱中進行培養,每隔5小時觀察并記錄一次。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該生物社團作出的假設是: 。(2)對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進行高溫滅菌處理的目的是: 。(3)根據科學探究的原則,設置1組的作用是 ,每組設置3套培養皿而并不是1套,目的是 。(4)把培養皿在無菌操作臺和垃圾桶旁打開,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是菌落培養中的 步驟。(5)預測實驗結果: 號培養皿中的菌落數遠遠多于其他兩組,說明殘留食品的積累會引起細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6)結合本實驗,談談你將怎樣更好地遵守學校衛生紀律? 。【答案】(1)殘留食品的堆積會引起細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殘留食品的堆積不會引起細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2)防止雜菌干擾實驗/殺滅雜菌(3) 做對照 減少實驗誤差,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4)接種(5)3(6)不在教學樓或教室吃零食/不帶零食到教室/殘留食物不亂丟/實行光盤行動等 (合理即可) 【分析】(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大致為: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2)細菌和真菌一般培養方法:首先要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然后把培養基和所有用具進行高溫滅菌,以防雜菌對實驗的干擾,為防止高溫殺死細菌、真菌,要等冷卻后,再進行接種,接種后放在溫暖的地方進行恒溫培養,最后定期觀察并詳細記錄實驗現象。(3)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是對照組,對照組的作用為作對照。【詳解】(1)假設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生物社團進行了“探究殘留食品的堆積是否會引起細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的實驗,根據該問題可作出假設:殘留食品的堆積會引起細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或殘留食品的堆積不會引起細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2)在進行菌落培養時,需要對培養基和培養皿都進行高溫滅菌處理,防止培養基和培養皿上殘留的細菌和真菌影響實驗結果。(3)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因素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這樣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沒有進行變量處理的一組為對照組,對變量進行處理的一組為實驗組;實驗中1組培養皿沒有進行處理,是對照組,起對照作用。根據科學探究的原則,設置1組的作用是作為對照組,每組設置3套培養皿而并不是1套,目的是減少實驗誤差,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4)接種就是把已有的菌種,用某種方式取少量的菌種,接到培養基上的過程;打開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目的是讓空氣中的細菌落在培養基上,是菌落培養中的接種步驟。(5)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水分、有機物和適宜的溫度,殘留食品給細菌和真菌的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引起了細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實驗現象:3號培養皿的菌落數最多,2號較少,1號無菌落。因此,3號培養皿中菌落遠遠多于其它兩組,說明殘留食品的積累會引起細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6)根據實驗結果,未吃完的食品散落在教室各角落或垃圾桶,極易滋生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導致各種傳染病的流行,因此,為了更好地遵守學校衛生紀律,應該做到:不在教學樓或教室吃零食,不帶零食到教室,殘留食物不亂丟,實行光盤行動等。17.(2025·福建漳州·一模)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是導致食品腐敗變質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能通過在球菌最外層形成生物膜不斷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據研究發現,乳酸菌分泌的細菌素多具有抑菌活性,該物質通常對人體無害且有一定益處。為探究乳酸菌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科研人員進行了以下兩個實驗:實驗一:測定細菌素的最佳抑菌質量濃度配制含有不同濃度細菌素的培養基,在每組培養基表面滴加等量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懸液,培養24小時后觀察,結果如圖1所示。實驗二:探究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將制備好的含有不同劑量細菌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懸液分別注入裝置,以不含細菌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懸液作為對照, 測定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指數,結果如圖2所示。 注:MIC表示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請回答:(1)圖1中設置0mg/mL的實驗目的是 。(2)實驗一探究的問題: ?分析圖1,細菌素的最佳抑菌濃度為 mg/mL。(3)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據圖2可知其影響趨勢是 。若要對生物膜形成80%以上的抑制,需要至少添加的細菌素劑量為 MIC。(4)化學防腐劑雖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但過量使用會危害人體健康。請結合本實驗對食品防腐提出一條可行建議: 。【答案】(1)形成對照(2) 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佳抑菌濃度是多少 17.5(3) 細菌素劑量越高,對金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效果越明顯 1(4)在保鮮劑中添加乳酸菌細菌素提取物【分析】1.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干擾。2.細菌生長受到抑制而形成透明圈,可根據抑菌圈大小判定待測物抑菌效果。通常透明圈越大,說明抑制該細菌的效果越好,若無透明圈,則說明對該細菌沒有抑制作用。【詳解】(1)在圖1實驗中,設置0mg/mL細菌素的組,該組沒有施加細菌素這一實驗變量,而其他組含有不同濃度的細菌素。通過與其他組對比,可清晰看出添加細菌素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的影響,所以其目的是形成對照,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準確說明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的作用。(2)從實驗一的目的“測定細菌素的最佳抑菌質量濃度”及操作“配制含有不同濃度細菌素的培養基,觀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可知,探究的問題是“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佳抑菌濃度是多少?”。分析圖1,隨著細菌素濃度升高,抑菌效果發生了變化,在17.5mg/mL時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落消失,說明此時抑菌效果最佳,所以細菌素的最佳抑菌濃度為17.5mg/mL。(3)觀察圖2,隨著細菌素劑量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指數逐漸降低,這表明細菌素劑量越高,對金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效果越明顯。從圖中數據可知,若要對生物膜形成80%的抑制,則生物膜指數應該是3×(1-80%)=0.6。結合題圖可知,生物膜指數為0.6對應的細菌素劑量為1MIC。可見,若要對生物膜形成80%以上的抑制,需要至少添加的細菌素劑量為1MIC。(4)由于化學防腐劑過量使用危害人體健康,而本實驗表明乳酸菌分泌的細菌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效果,且通常對人體無害。所以在食品防腐方面,可行建議是在保鮮劑中添加乳酸菌細菌素提取物,既利用其抑菌作用防止食品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而腐敗變質,又相對安全,減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18.(2025·四川·一模)番茄的栽培技術和方法多種多樣,冬春時節,我國不少種植戶采用冬暖式大棚種植番茄。請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番茄增產提質的原理,并結合科研人員提供的資料為番茄種植戶提出改進生產措施的建議。(1)溫室大棚的頂棚一般采用無色玻璃或透明塑料布,原因是 。大棚種植番茄一般要在棚內搭架,將番茄進行立體式培養,你認為這對于番茄的栽培有哪些好處? 。大棚內頂部有時會出現許多水珠,這些水珠一部分來源于土壤中水分的蒸發,一部分是番茄植株葉片進行 (填生理作用)散失的。(2)研究發現北方地區日光溫室栽培過程中,常會出現光照不足的情況,用LED燈人工補光可彌補自然光照不足。為了進一步提高溫室栽培條件下番茄的產量和品質,科研人員以櫻桃番茄為實驗材料進行了如下研究:取數量相等、長勢相同的櫻桃番茄幼苗分別栽種到五個相同的大棚中,在其他條件都相同且適宜的情況下,用LED燈進行人工補光,在每個大棚中分別設白光組、黃光組、藍光組、紅光組和綠光組進行栽培,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光的顏色 白光 黃光 藍光 紅光 綠光單株產量(g) 81.5 61.8 96.0 97.8 77.5維生素C(mg/100 g) 20.8 22.8 25.6 19.3 18.7①本實驗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對番茄果實產量和品質的影響。②據表可知,補光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研究人員將成熟番茄果實的維生素C含量作為番茄果實品質的衡量指標。從單株產量來看,得到的實驗結果是 。這對提高番茄產量有什么啟示? 。【答案】(1) 能透光 有利于番茄的光合作用,提高產量、使植株之間的距離縮短,節省空間 蒸騰作用(2) 不同顏色的光源 不同顏色的光源對番茄的產量有影響 恰當的人工補光能夠提高番茄產量,對提高番茄果實產量的效果最佳的是紅光【分析】1、綠色植物在光照條件下,在細胞葉綠體中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2、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詳解】(1)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因此溫室大棚的頂棚一般采用無色玻璃或塑料布,原因是能透光。將番茄進行立體式培養,對于番茄的栽培的好處有:有利于番茄的光合作用,提高產量、使植株之間的距離縮短,節省空間、使植株更直立,便于管理和采摘等。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因此大棚內頂部有時會出現許多水珠,這些水珠一部分來源于土壤中水分的蒸發,一部分是番茄植株葉片進行蒸騰作用散失。(2)①實驗除光源不同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因此實驗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顏色的光源對番茄果實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實驗的變量是不同的光源,故由表格可知,對照組番茄的處理是白光組。②觀察表格中“單株產量(g)”這一列數據,81.5(白光)、61.8(黃光)、96.0(藍光)、97.8(紅光)、77.5(綠光),可知不同光的顏色下番茄單株產量有差異,紅光下產量數值最大,黃光下產量數值最小。得到的實驗結果是:不同顏色的光源對番茄的產量有影響。因為實驗結果顯示紅光下番茄單株產量最高,所以在實際種植番茄時,從提高產量角度考慮,可適當補充紅光。19.(2025·云南昆明·一模)水體中的總氮、總磷和氨氮含量是評價水質的重要指標。為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對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某研究小組用挺水植物(莖、葉挺出水面,根生長在水底泥土中的植物)蘆葦、菖蒲、鳶尾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測算植物對污水水樣中總氮、總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實驗處理及結果如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中對照組是 組,變量是 。(2)實驗結果表明,蘆葦、菖蒲、鳶尾對生活污水凈化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對總氮、總磷凈化效果最好的是 。(3)水生植物能增加水體中的氧含量,有助于氨氮的去除。研究顯示,在相同面積水域內,與種植單一植物相比,將挺水植物與浮水植物(葉浮于水面,根生長在水底泥土中的植物)搭配種植,能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從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其中的道理是 。【答案】(1) 甲 水生植物的種類(2)蘆葦(3)兩類植物搭配種植,可充分利用光照,進行光合作用,使單位面積水生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增加,從而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實驗中設置一個或多個對照組,以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從而更準確地評估實驗變量的效果。在對照實驗中,對照組通常不施加實驗變量,或者施加已知效果的變量,以便與實驗組進行比較。【詳解】(1)在對照實驗中,對照組通常不施加實驗變量,或者施加已知效果的變量,在本題中,對照組是指不種植任何水生植物的污水組,即甲組。本事是為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對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故變量是水生植物的種類。(2)通過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中總氮、總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評估不同水生植物對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實驗結果表明,蘆葦、菖蒲、鳶尾對生活污水凈化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對總氮、總磷凈化效果最好的是蘆葦。(3)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兩類植物搭配種植,可充分利用光照,進行光合作用,使單位面積水生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增加,從而提高氨氮的去除率。20.(2024·湖南長沙·中考真題)在青少年群體中普遍存在近視、超重/肥胖、脊柱彎曲異常等健康問題,長期使用電子產品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是導致這些健康問題的共同因素。下表為某市青少年體質監測結果,據表回答問題。學段 監測人數(人) 只患近視(%) 只患超重/肥胖(%) 近視共患超重/肥胖(%)四年級~六年級 1877 27.0 22.0 20.7初中 1928 43.6 12.3 24.9高中 1963 56.2 4.7 30.1注:超重/肥胖根據體重指數判斷,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從監測結果可知,該市初中生的近視率為 %;隨著學段的升高,該市青少年近視共患超重/肥胖的比例 。(2)為推廣健康生活方式,興趣小組開展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初中生近視與超重/肥胖的共同影響因素。該小組設計的調查問卷如下所示,請在①、②處補充相應的調查內容。近視與超重/肥胖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一、基本信息 1.性別:A.男B.女 2.年級:A.七年級B.八年級C.九年級 3.視力:A.正常B.近視C.其它 4.身高(米): 5.① 二、生活習慣 1.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為: A.從來不 B.0~1小時 C.1~2小時 D.2小時以上 2.② 3.……① ;② 。【答案】(1) 68.5 增加(升高)(2) ①體重(千克) ②調查問題設計合理,調查結果便于統計,參考樣例如下:每天戶外運動的時間為:A.從來不 B.0~1小時 C.1~2小時 D.2小時以上【分析】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詳解】(1)由表格的監測結果可知,該市初中生只患近視的比例為43.6%,近視共患超重/肥胖比例為24.9%,則該市初中生的近視率為43.6%+24.9%=68.5%。對比表格中四年級~六年級、初中、高中各學段的近視共患超重/肥胖的比例可知,隨著學段的升高,該市青少年近視共患超重/肥胖的比例升高。(2)調查問卷應調查清楚視力和體重,并記錄生活方式,故①處補充:體重(千克),②處補充:每天戶外運動的時間為: A.從來不 B.0~1小時 C.1~ 2小時 D.2小時以上。21.(2024·寧夏·中考真題)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健康的生活方式尤為重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健康中國,營養先行。2024年“全民營養周”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的主題為:奶豆添營養,少油更健康。根據材料一,回答(1)—(3)小題。(1)日常生活中人們每天攝取的食物中谷類較多,這是因為谷類中所含的 是人體生命活動主要的供能物質。(2)全民營養周科普宣傳時,營養學家建議青少年多吃奶、豆類食品,因為奶、豆類食品能提供蛋白質、鈣等營養素,可促進兒童、青少年骨骼健康。如果兒童時期缺鈣易患 。人體攝入的蛋白質在 中徹底消化,消化后的產物被吸收進入 ,最終被組織細胞利用。(3)青少年水果蔬菜攝入不足容易引起牙齦出血,是因為缺乏 導致的,若油膩的食物攝入過多容易引起肥胖,日常生活中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你的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中考生物答題技巧與模式(通用版)題型06熱點情景題解題技巧(學生版).docx 2025年中考生物答題技巧與模式(通用版)題型06熱點情景題解題技巧(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