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淮三角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學情調研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你拿到的試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60 分鐘。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3.請務必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是無效的。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5 分)1.隋唐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下是隋唐時期時代特征的是( )A.早期國家的產生 B.開創大一統局面C.繁榮與開放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2.下面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①②③代表的歷史事件是( )A.①建立隋朝 ②滅亡陳朝 ③開鑿運河B.①建立隋朝 ②開鑿運河 ③滅亡陳朝C.①開鑿運河 ②建立隋朝 ③滅亡陳朝D.①滅亡陳朝②建立隋朝 ③開鑿運河3.如果你是隋朝末年的一位官員,現在要將一批糧食通過大運河從余杭郡轉運到洛陽,其先后要經過( )A.江南河→邗溝→永濟渠 B.邗溝→江南河→通濟渠C.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D.江南河→邗溝→通濟渠4.隋朝大運河與秦長城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以下是這兩大工程共同點的是( )A.有利于南北民族交融 B.具有強大的軍事防御功能C.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 D.體現了中央集權的優越性5.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縣的主要官員,其余則由長官自己選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員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將科舉制作為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這一變化( )A.削弱了選官用人的嚴肅性 B.降低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C.關閉了世家子弟入仕途徑 D.加強了用人上的中央集權6.唐太宗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此他實行的措施是( )A.首創科舉,知人善任 B.興修水利,整頓漕運C.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D.注重文教,編修圖籍7.貞觀初年,唐太宗簽署中書省遞交的敕文,文件到門下省未獲通過,又退回中書省。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行省制8.“載初元二月,策問貢人于洛城殿 殿前試人自此始”。“殿前試人”這一考試形式的開創者是( )A.隋煬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9.農業生產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生產工具的進步推動農業生產。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0.白居易的《登觀音臺望城》寫道:“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詩句描述的是唐朝( )A.農業生產的發展 B.生產工具的改進C.手工業的發達 D.長安城布局整齊11.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認為“開元之世,家給人足,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這一說法( )A.客觀指出了楊貴妃的過失 B.全面分析安史之亂的原因C.真實反映重大人物的影響 D.掩蓋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12.五代十國是一個分裂時期,但在這一時期“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這主要是由于( )A.分裂政權能夠和平相處 B.北方經濟發展環境優越C.各地經濟文化聯系密切 D.北方人口出現大量南遷13.唐朝閻立本所繪制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該圖見證了( )A.唐朝與吐蕃的友好交往 B.唐朝對外友好往來C.唐朝加強對西域的管轄 D.吐蕃統一青藏高原14.以下示意圖中①處應為( )A.班超出使西域 B.衛溫到達夷洲C.鑒真東渡日本 D.文成公主入藏15.“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為此日本采取的措施是( )A.與唐朝進行通商 B.多次邀請鑒真東渡C.到唐朝傳播佛教 D.派遣唐使來華學習二、辨析改錯(12 分)16.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答題卷”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1)唐太宗時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擁戴,被尊奉為“天可汗”。【 】 ——————————(2)唐玄宗時,回約首領皮邏閣統一漠北,建立回統汗國。【 】(3)根據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西游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 】(4)唐朝開元年間,西羅馬帝國多次派使臣來華,進貢獅子、羚羊等。【 】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 2 小題,17 題 14 分,18 題 15 分,共 29 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朝以前,淮河以南地區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顯富庶,為了達到對江南富庶地區的控制,也是出于對笙歌月夜的迷戀,曾久居江都的隋煬帝下令開鑿運河,集百萬眾,耗時六年,運河始成。——摘編自袁剛《隋煬帝傳》材料二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皮日休《汴河懷古》材料三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唐·胡曾《詠史詩·汴水》(1)根據材料一,指出隋煬帝下令修建大運河的目的。(4 分)(2)根據材料二、三,指出兩首詩作者觀點的異同之處。(4 分)(3)綜上所述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隋朝大運河的評價。(6 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統治唐太宗 唐玄宗政 治 澄清吏治、知人善任、虛心納諫 整頓吏治、重用賢能經 濟 減輕百姓的田租和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發展生產,改革稅制——據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中國歷史》整理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變化,是當時社會危機難以克服的主要原因。開元初,他注意節儉,反對鋪張浪費。天寶時則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賢,而是專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楊國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劍”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視的人,他都千方百計的將其除掉。面對各種社會問題,玄宗毫無改弦更張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華清宮去過冬。安祿山為了討好玄宗和楊貴妃,在得知玄宗要在華清宮新開浴池的時候,立即在范陽以漢白玉石制成魚龍鳧雁,還有石蓮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悅異常。——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1)唐太宗和唐玄宗統治時期分別出現了什么盛世局面 根據材料一歸納唐朝能夠出現這兩個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6 分)(2)根據材料二,比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統治的不同之處。(4 分)(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玄宗后期統治帶來的嚴重后果。據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認識 (5 分)四、活動與探究(14 分)19.讀圖,完成下列探究活動。(1)上圖中,A、B 兩國分別是 和 。754 年,唐朝高僧 到達 B 國,弘揚了中國文化。(6 分)(2)根據圖 2,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8 分)準三角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學情調研檢測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題號1281011121314答案CADCBCCDDCD二、辨析改錯(12分)16.(1)√。(3分)(2)×(1分):改正:把“皮邏閣”改為“骨力裴羅”。(2分)(3)×(1分);改正:把“《西游記》”改為“《大唐西域記》”。(2分)》(4)×(1分);改正:把“西羅馬帝國”改為“東羅馬帝國”。(2分)》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17題14分,18題15分,共29分)】17.(1)為了鞏固對全國的統治(對江南富庶地區的控制):實現對奢靡生活的追求(出于對笙歌月夜的迷戀)。(4分)》(2)異:材料二對大運河的開通持肯定態度,材料三持否定態度。同:都認為隋朝的滅亡與大運河的開鑿和隋煬帝乘龍舟游江都有關。(4分)(3)積極影響: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繁榮與發展,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消極影響: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是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6分)18.(1)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統治者善于用人、重視經濟發展。(6分)(2)前期:注意節儉、反對鋪張浪費:任人唯賢:勵精圖治。后期: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任人唯親:沉迷酒色、不理朝政。(4分)(3)后果:社會危機嚴重。(或社會矛盾尖銳,爆發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認識:發展經濟,關注民生;要重視人才的培養與任用;對各級官吏要加強監督。(5分)四、活動與探究(14分)19.(1)A:天竺或古印度B:日本高僧:鑒真。(6分)(2)觀點:唐朝中外交往頻繁,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1分)論述:唐朝時期,對外交往十分活躍。陸路方面,玄類西行前往天竺取經,帶回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和文化知識,對中國佛教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海路方面,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了唐朝的文化、藝術、醫學等知識,對日本的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唐朝還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這些交往活動不僅促進了唐朝文化的傳播,也使唐朝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精華,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內涵。(6分)綜上,唐朝中外交往頻繁,對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傳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分)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等3地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卷.docx 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等3地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卷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