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季高三年級五月模擬考歷史試卷考試時間:2025年5月10日上午10:30-11:45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考古發現,襄汾陶寺遺址有觀象臺、宮殿、倉儲區、手工業區等,還發掘了少數大墓和中型墓以及大量的小墓,大墓中隨葬了初步具有禮器性質的石磬、朱繪龍盤等;記事符號也有了新的發展,在原有的抽象符號之外又出現了圖形符號。據此可推斷,當時A.禮制文化己經形成B.傳統農業獲得較大發展C.文明起源多元一體D.孕育新的社會組織形態2.漢高祖劉邦分封諸侯王時強調“天下同姓為一家”,同時以“孝”為宗族紐帶告誠諸王們“慎無反”。景帝時晁錯主張強硬削藩,吳王趁機聯合其他諸侯王以晁錯削藩違背“幸道”為由發動七國之亂。這主要表明當時A,政治文化與倫理觀念密切結合B.宗法制對漢朝統治具有雙重作用C.封國對中央的離心力逐漸增強D.漢初政治受到了主流思想的影響3.647年,唐朝出錢贖回被掠到大漠南北的漢人時,也詔令“其室韋、烏羅護、靺褐三部人為薛延陀所掠者,亦令贖還”,而且對贖還的漢夷人民同樣發放救濟糧。此外,各族官員在地位待遇上不偏不倚,挑選“達蕃情識利害”者擔任邊州長官。由此可見唐朝A.對民族共同體發展做出貢獻B.重視邊疆地區的社會治理C.調整民族政策推動區域發展D.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4.北宋時期逐漸出現了富于文學色彩而比較高雅的館店名稱,如位于東京城內第三條甜水巷的“熙熙樓客店”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之句。此外,在城內新橋東北還有“狀元樓”“登云樓”等。這些店名折射出宋代A,選官制度與商業文化逐漸走向融合B.政府的重農抑商政策出現松弛C.商業的發展推動店家關注營銷手段D.城市商業活動打破坊市的界限5,明代繪畫中的女性形象來源不再是貴族女子而是集中在市民階層,而且女性形象少有對女性道德綱常方面的教化,如陳洪綬作品《斜倚熏籠圖》(圖1)中的女子儼然一副適意地享受生活的情態。這一變化得益于圖1A.經濟發展動搖儒學正統地位B.市民階層已經登上政治舞臺C.心學一定程度推動個性解放D.經世致用思想逐漸得到認同高三歷史試卷(共6頁)第1頁6.晚清外交家薛福成(1838-1894年)既痛惜每年“約計洋商所贏之利,當不下三千萬”,更從中感悟到“以工商為先”正是“西人謀富強”的重要經驗,指出“然則為中國計者,既不能禁各國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務而已”。這反映出A.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沖擊“抑商”觀念B.部分人士對西方富強的認識尚為膚淺C.甲午戰敗助推有識之士深入學習西方D,黃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影響深遠7.1906年起清政府發布了《大清印刷物件專律》等法律,采用注冊制、分級管理等近代法律術語來規范報業,明確禁止刊載“詆毀朝廷”“淆亂政體”“煽動民變”等內容。但1906一1911年,報刊數量從234種增至500余種,其中革命報刊占比超40%。這反映出A.近代傳媒催生新的社會語境B.社會變革瓦解清廷輿論管控能力C.清末新政反向刺激革命動員D.進步思想需要借助媒介影響社會8.1936年2月,楊靖宇等發表《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宣布:凡中國同胞及一切反日武裝軍隊,不論政治派別,不論任何社會團體或個人,只要是抗日救國,我東北抗日聯軍便與行動一致。由此可見東北抗日聯軍的建立A.表明中共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廣泛發動民眾B.·側面反映西安事變改變了國共關系C.論證中共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貫徹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9.1954年10月,周恩來總理陪同印度總理尼赫魯游覽了八達嶺長城。也正是從那時起,八達嶺長城成為我國政府重要的國事禮賓場所。僅在20世紀90年代,登臨八達嶺長城的各國領袖就達到165位。由此可知“長城外交”A.體現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原則性B.見證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C.有助于提升新中國的國際話語權D.發揮推動國家發展的軟實力價值10.下表選取了改革開放40年“湖北之最”的部分事件。據此可知,湖北時間事件1978年12月武漢市洪山區洪山公社的關山大隊、馬湖大隊和十里公社的星火大隊開始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9年9月武漢市與日本大分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大分市成為武漢市第一個國際友好城市1979年10月礫口區工商局核發了漢正街第一批103家個體戶的營業執照。漢正街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小商品市場1986年12月武漢商場股份有限公司(集團)成立,成為國內首家實行股份制的大型零售商業企業1993年1月武漢市人民政府決定從即日起,全面放開全市城鄉糧食購銷;同時,各種糧票(券)、支撥證一律停止流通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正式成為我國首批境外上市公司A.成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B.率先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改革開放的推進伴隨觀念創新D.經營自主權的擴大刺激經濟活力高三歷史試卷(共6頁)第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