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歷史試題(試卷總分: 100分 考試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材料體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涵是A.家國情懷 B.崇德尚賢 C.自強不息 D.和而不同2.有學者認為:“絲綢之路是一條‘絲綢’之路,是‘玉石’之路,是‘香料’之路,是‘佛法’之路。也就是說,絲綢之路說的是一些物品、思想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痹搶W者認為“絲綢之路”A.對外交流注重雙向互動 B.兼具物質和文化的雙重價值C.從事海外貿易區域廣泛 D.是貫通中西文化的重要橋梁3.魏晉南北朝時期和北宋、南宋交替之際北人紛紛南遷,這兩次人口遷移的共同影響是A.改變中國經濟文化格局 B.促進南北經濟文化平衡C.孕育了華夏文明新高峰 D.激化矛盾加深文化隔閡4.飲茶風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了含蓄內斂的東方哲學和嫻靜淡雅的東方美學。16世紀后,俄國上流社會把中國的茶具作為最珍貴的室內擺設;荷蘭許多富裕家庭都設有專門的“茶室”;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國形成了“下午茶”。以上現象反映了A.世界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 B.茶葉成為國際貿易主要商品C.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 D.新航路的開辟溝通全球貿易5.晚清時期,張謇在南通創辦了一系列企業后,又積極投身教育事業。他于1902年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師范學?!ㄖ輲煼秾W校。此外,他還創辦了多所職業學校,如紡織、農業和醫療等職業學校。張謇的實踐反映出近代中國A.民族工業發展推動社會變革 B.維新派對社會變革的探索C.教育救國理念成為社會共識 D.中體西用思想的廣泛傳播6.1924年,清室善后委員會在組織查點清宮物品時,發現了清室復辟的企圖,委員會認為必須迅速成立故宮博物院。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并向平民百姓開放。這表明故宮博物院的成立A.避免了帝制復辟的可能 B.弘揚了民主共和精神C.擔負著文化傳承的使命 D.帶有明顯的政治意圖7.隨著埃及考古的進展,古埃及的早期歷史逐漸褪去神秘的面紗。溫靜、黃慶嬌兩位埃及學學者,走遍埃及,探訪古跡,并整理了最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撰寫了《尼羅河畔的曙光:古埃及文明探源》一書。下列文明成果中,該書會重點涉及的是A.哲學和戲劇成就突出 城邦政治 B.《摩訶婆羅多》 種姓制度C.書寫材料莎草紙 象形文字 D.《吉爾伽美什》 楔形文字8.玄奘對印度的種姓制度曾做如下描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守道居貞,潔白其操。二曰剎帝利,王種也,奕世君臨,仁恕為志。三曰吠奢,商賈也,貿遷有無,逐利遠近。四曰戍陀羅,農人也,肆力疇隴,勤身稼穡。凡茲四姓,清濁殊流,婚娶通親,飛伏異路,內外宗枝,姻媾不雜?!痹谛士磥?,7世紀的印度A.種姓歧視走向崩潰 B.社會階層固化嚴重C.農民社會地位下降 D.職業選定唯種姓論9.公元8世紀中期后,有實力的日本貴族和寺廟神社紛紛擴大私有地,形成了日本的早期莊園。為了爭奪農業資源,保護莊園利益,莊園間經常產生摩擦和糾紛,但莊園農民間的武斗不僅耽誤農時和農活,且戰斗力低下。這一現象的出現A.瓦解了中央集權制度 B.促使日本進入幕府時期C.推動了武士集團形成 D.推動大化改新順利開展10.16世紀初,葡萄牙人在印度、馬六甲、澳門等地建立據點,日本長崎被開發成貿易港。西班牙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建立基地,將亞洲和美洲聯通。1580年,西葡合并后,亞洲各國的商品通過澳門、馬尼拉被運到美洲。這A.反映西葡角逐世界殖民霸權 B.說明亞洲成為列強爭奪焦點C.有利于全球貿易網絡的形成 D.促使多中心的貿易格局形成11.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大學發生變化,推崇將人和一切事物都當作物化的對象來進行研究,以此為主導的教育更強調社會功能和利益,注重知識、智力的發展,追求功用、實用、職業和專業能力。這一變化A.豐富了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 B.順應了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C.擺脫了宗教觀念的長期束縛 D.促進了啟蒙運動進一步擴張12.下表是歐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變化,導致變化的原因是年份 歐洲 美洲 非洲1650年 18.3% 2.4% 18.3%1750年 19.2% 1.6% 13.1%A.工業革命促使人口遷移 B.黑奴貿易的發展和泛濫C.西方國家殖民擴張加快 D.高產作物的引進和種植13.拿破侖戰爭結束后,神圣羅馬帝國成為陳跡,德意志從300多個邦減少到只剩下30多個邦,普魯士也由此開啟了民主改革進程。由此可見,拿破侖戰爭A.客觀上推動了德意志的統一進程 B.促進德意志民族意識興起C.促進了啟蒙思想在世界廣泛傳播 D.鏟除了德意志的封建勢力14.1938年,在13.9萬名申請入境美國的德國猶太人和工會成員中,只有1.95萬人被接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有近80萬東歐人、72.5萬古巴人和25萬來自印度支那國家的難民入境美國。這表明二戰后的美國A.加緊與蘇聯爭奪第三世界 B.順應了勞動力全球流動的趨勢C.經濟發展刺激勞動力市場 D.移民政策服務于國家對外戰略15.下表所列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或更新發布的主要文件。它們共同體現的核心理念是A.完善對文化遺產的認識 B.確保遺產的完整性C.確保文化遺產的真實性 D.維護文化的多樣性16.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為防止甲骨片被持續風化和腐蝕,開啟了運用超越人眼識別的多光譜等超高精度采樣技術,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維圖像技術,通過數字化采集讓古老的甲骨文“活”起來。這反映出A.中國科學技術成就領先世界 B.高新技術拓展文化傳承途徑C.甲骨文的保護和傳承國際化 D.建設甲骨文博物館提上日程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14分)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熱映,引發了大眾對哪吒這一經典形象的關注。有學者指出,哪吒的前世今生背后,實則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流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不同時期文藝作品中的哪吒形象唐朝 《開元傳信記》載:“毗沙門天王第三子哪吒,護持佛法,擁護國土。手持金剛杵,足踏夜叉鬼。”宋元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哪吒為道教神祇:“中壇元帥哪吒,玉帝駕前大羅仙……割肉刻骨還父,蓮花化身現法相?!?br/>明朝 《封神演義》第12 回描寫哪吒自刎:“李靖!我骨肉已交還與你,我與你無相干礙,你為何往翠屏山鞭打我的金身,火燒我的行宮 今日拿你,報一鞭之恨!”清朝 京劇《哪吒鬧海》戲文:“俺本是陳塘關總兵子,七歲敢把龍王欺。乾坤圈打碎水晶殿,混天綾困住老龍皮!”(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哪吒形象從唐至清形象演變體現的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歷程。(4分)(2)根據材料,概括明清時期哪吒形象,并結合所學,分析其原因。(6分)(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文藝作品的史料價值。(4分)18.(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亞歷山大統治期間、試圖以希臘文化為主導,融合埃及和西亞文化。在埃及、他自稱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國正統繼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裝,沿用波斯帝國的制度,任用波斯人為官員、推廣波斯禮儀。他還鼓勵馬其頓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馬其頓的方式訓練波斯士兵。 ———《選擇性必修三》材料二 除了道德和政治因素外,經濟力量也是使奴隸制和奴隸貿易壽終正寢的因素……隨著時間推移,奴隸勞動力的價格一直沒有降下來,而隨時可能出現的叛亂使奴隸主不得不保持耗資巨大的武裝力量。即使沒有反抗,奴隸們也消極怠工,奴隸主還必須照管他的生活……180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廢除奴隸貿易法案》……1833年,美國總統托馬斯·杰斐遜簽署法令廢除奴隸販賣。此后,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制定法律廢除奴隸制。長達400年之久罪惡的跨大西洋奴隸販賣活動宣告終結。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亞歷山大統治的特點和目的。(8分)(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分析19世紀奴隸貿易逐漸被廢除的原因。(6分)19.(12分)閱讀材料,完成以下問題材料 19世紀中葉,英國公共圖書館的興起被視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標志。1850年,英國議會通過《公共圖書館法案》,授權地方議會通過征收地方稅建立公共圖書館,并提供免費借閱服務。這一舉措的推動力源于工業革命后城市人口的激增、工人階級教育需求的提升以及中產階級對社會改革的呼吁。公共圖書館不僅成為知識普及的場所,還被視作“提升道德水平”和“緩解階級矛盾”的工具。至19世紀末,英國已建立數百所公共圖書館,其服務對象逐漸從精英階層擴展至普通民眾,藏書內容也由宗教、經典文獻轉向實用技術和大眾讀物。———摘編自《英國公共圖書館史》(英國文化部編,2005年)(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英國公共圖書館興起與發展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公共圖書館的普及對19世紀英國社會產生的影響。(6分)20.(12分)閱讀以下圖片,回答問題材料一 近代中國人們的衣著服飾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衣著服飾提取材料信息,以“服飾·縮影”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環際大聯考“逐夢計劃”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一、單選題:本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1234567答案BAA0C日題號910111213141516答笨CBCA0DB1.【答案】B【解析】強調通過道德修養達到至善境界,體現了儒家對個人德行的重視,B項正確:2.【答案】B【解析】B項直接對應了題目中學者對絲綢之路的描述,既包含了“絲”、“玉石”、“香斜”等物質層面的內容,也包含了“佛法”等精神嘆文化層面的內容。這充分說明了絲綢之路在物質和文化兩個層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故選B項:3.【答案】A【解析】歡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促使中原人口府近,量去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推動江南地區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類定基礎:南米時期金人南下導致宋室南渡,大量人口、財富和技術南移,最終完:成經濟承心南化,兩次遷移都使南方經濟文化地位顯善提升,徹底改變了以黃河流成為核心的傳統格局,故選項:4.【答米】C【解析】16世紀后中因茶文化傳福至俄國、荷蘭、日本、英國并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體現了茶葉作為商M任企樂流動過程中,帶動了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與合,可見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源舊際化治切相關.故選C項:5.【答米】A【解析】張譽作為民狄企業京,創辦一系列企業后投身教育事業,劍力師范學校與多所職業學校.這體見出民族工業發展促使其認識到人才培養重要性,通過發展教有推動社會變革,位選A項:6.【答米】D【解析】1924年發現清室有復辟企圖后迅速成立故宮博物院,且在1925年向平民百姓開放,這一過程帶有明顯與清京復辟對抗的政治意味,通過開放博物院讓民眾感受新文化,沖擊封建思想,所以帶有明顯政治意圖,故選D項:7.【答米】C【解析】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文化非常半富,除了建筑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及制造木乃伊而聞名天下外,在幾何學、歷法、書寫材料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其象形文字對后世影響很大,C項正確:8.【答米】B【解析】玄奘認為種姓制度下“凡茲四姓,清濁殊流?;槿⑼ㄓH,飛伏異路,內外宗枝,煙嶙不雜”四個種姓,種姓之間區別明顯、界線森嚴,社會不同階層間無法流動,故選B項:9.【答米】C【解析】公元8世紀,由于士地私有制的發展和新開墾士地的增多,日本早期莊園間矛盾增加,沖突與武斗不斯。莊園農民間的武斗會彩響農業生產的穩定,這推動了脫離農業生產、進行職業化軍事訓練的武士:階層的形成與壯火,C項正確。10.【答米】C高二歷史參考答案131第】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河南省駐馬店市環際大聯考”逐夢計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中歷史答案(圖片版).pdf 河南省駐馬店市環際大聯考”逐夢計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中歷史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