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柳林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預測 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柳林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預測 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猜題信息卷(一)
歷 史
注意事項:
1.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面為上海青浦福泉山遺址(距今約5500年)出土的隨葬品數量分布示意圖(M為墓葬編號,其中M139墓葬發現有殉葬的人)。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當時社會出現了貧富分化現象 B.古代尊卑秩序觀念形成并系統化
C.該遺址處于母系氏族公社時期 D.社會勞動分工呈現明確化的特點
2.有學者指出,中國封建時代某一階段的特征是:“華夏大地長時間處于瓜分鼎峙的一種歷史割據狀態,地方政權分裂林立,互不相屬,以至于“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形勢被打破”,匈奴、鮮卑、羯等少數民族大規模內遷。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宦官或外戚集團專權局面初顯 B.商業經濟的持續性發展
C.社會各階層流動性的日益頻繁 D.專制皇權統治相對弱化
3.唐武宗指出:“朕聞三代以前,未嘗言佛······今天下僧尼,不可勝數,皆待農而食,待蠶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云構藻飾,僭擬宮居。晉、宋、齊、梁,物力凋殘,風俗澆詐,莫不由是而致也。”唐武宗這一言論意在
A.促進佛教的中國化 B.推動三教融合
C.探尋南朝興亡之道 D.維護統治秩序
4.元朝在東北的遼陽行省之下,設遼陽路、開原路和征東元帥府等七路一府。為了適應不同部族要求,劃分若干千戶、百戶等,并任命各部首領充任千戶、百戶來負責管理本民族事務。這說明元朝的邊疆治理
A.強調推動不同民族的區域自治 B.注重大一統下的因俗而治
C.凸顯出地方權力的“大而不專” D.照搬照抄內地的治理模式
5.清中期,福建武夷山茶葉聞名中外,“歲產數十萬斤”,其運銷基本為晉幫茶商主導,“水浮路轉,鬻之四方”;饒之瓷器,湖之絲綿,漳之紗絹,松之棉布,“海舶出海時,先向西洋行,行既遠,乃復折而入東海,嗜利走死”。這反映出
A.商幫積極參與政府間朝貢貿易 B.中國被迫卷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商品經濟推動跨區域商業活動 D.清政府閉關自守的政策已被廢弛
6.1865年,一位御史在奏折中提出了“海防亟宜籌畫”的建議,主張要在閩、粵兩省建立水師,造西洋戰艦、水雷等。該建議抄自《海國圖志》,同時刪除了該書提出的允許中國沿海商民興辦廠局、制造船械、其產品“或自用,或出售者聽之”的主張。這可用以佐證
A.魏源開啟了早期現代化的嘗試 B.洋務運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C.民族工業發展的環境大為惡化 D.晚清強國御侮有了新的方向
7.1917年3月,陳獨秀撰文說:“舊道德不適今世,愚所贊同。惟將道德本身根本否認之,愚所不敢茍同者也。······愚固深信道德為人類之最高精神作用,維持群益之最大利器,順進化之潮流,革故更新之則可,根本取消之則不可也。”陳獨秀在此強調了
A.革新社會價值體系的必要性 B.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先進性
C.抵制西方文化侵略的緊迫性 D.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漸進性
8.有學者指出,這一會議的科學內涵主要體現在“實事求是,實踐求真;獨立自主,自主決策;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顧全大局,民主團結;堅定信念,務必求生。”這一會議的精神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現實價值。據此可推知,這一會議
A.建立以國共合作為特征的統一戰線 B.描繪了新中國未來發展宏偉藍圖
C.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偉大轉折點 D.指明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正確方向
9.1949年6月,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中共代表和各界民主人士在發言中紛紛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人民的政治協商會議”“人民的大協商會議”“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會議”等來稱呼新政協。這表明
A.政治協商制度的正式建立 B.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C.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 D.人民當家作主成為時代呼聲
10.下表為1953年至1957年全國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建設的投資情況(單位:億元)。這反映出當時
項目 金額
全國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建設的支出總數 766.4
1.基本建設投資 427.4
1.1工業部門 248.5
1.1.1鋼鐵部門 34.52
1.2農業、林業和水利部門 32.6
1.3運輸和郵電部門 82.1
1.4貿易、銀行和物資儲備部門 12.8
1.5文化、教育和衛生部門 30.8
1.6城市公用事業建設 16.0
1.7其他 4.6
2.其他投資 339.0
A.現代化戰略以工業建設為重心 B.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中心開始發生轉移
C.刺激消費成為國家投資的方向 D.農業生產發展得到了工業成果的反哺
11.依據傳統,婆羅門在不能從事本業的情況下,可以從事吠舍的某些職業,即使撿拾谷穗為生,也不得務農。而在釋迦牟尼時代,婆羅門不僅開始務農,還涉足醫生、車夫、畜牧、為人屠宰家畜等行業。由此可知,釋迦牟尼時代的印度
A.婆羅門教日益勢微 B.各種姓地位趨于平等
C.階層固化有所松動 D.種姓劃分依據被改變
12.彼特拉克在《論統治者應該如何來統治其國家》中強調,政治統治的關鍵在于統治者,是人,而非城墻、軍隊、武器等造就了城邦,作為一位優秀的統治者“必須對德性的寶庫以及對杰出榮耀的美譽有所欲求”。這表明彼特拉克
A.主張擴大世俗君主的權力 B.倡導國家治理中的人文原則
C.強調沖破傳統政治的限制 D.推崇基督教的道德教化作用
13.德意志文學家菜辛(1729~1781)主張,“要使德意志人民真正了解本國的社會生活,就要使戲劇具有民族風格、民族內容”。對此,馬克思評價道,他的出現“結束了德國著作界的貧弱”。馬克思對萊辛的評價主要著眼于其著作
A.成為德意志統一的重要條件 B.揭示了德意志邦聯的弊端
C.助推了德意志民族意識覺醒 D.深受德意志宗教改革影響
14.1903年,英國的資產階級和政治家紛紛認為,“如果英國繼續實行不受限制的進口政策······英國人民將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工資或失去工作”,因此,他們希望在英殖民帝國的內部,“為英國提供一個“無競爭'的市場”。這從側面反映出
A.世界貿易多中心格局逐步形成 B.英國壟斷資本主義逐漸衰微
C.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最終確立 D.金本位制國際地位發生動搖
15.自1960年索馬里獨立后,該國一直致力于實現索馬里民族的統一,然而索馬里人還廣泛分布于埃塞俄比亞、肯尼亞與索馬里臨近的地區。而后索馬里與埃塞俄比亞及肯尼亞發生了邊界沖突,大量難民由此涌入索馬里、吉布提和蘇丹等國,人數一度高達200萬。這反映出
A.霸權主義是非洲動蕩根源 B.殖民主義的影響較為深遠
C.冷戰引發了區域性的熱戰 D.非洲民族獨立意識的覺醒
16.自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出逐年更新的《世界遺產名錄》之后,世界遺產景觀便成為各國郵票發行的一大內容,以致聯合國機構也加入了這一行列。下面是聯合國郵政管理處發行的部分世界遺產郵票,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世界文化遺產具有獨特性和統一性 B.經濟發展促進了文化融合
C.郵票成為物質文化傳播的唯一載體 D.聯合國尊重文明的多樣性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尚書一職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被稱為“掌書”或“主書”。秦統一之后,始稱尚書。《宋書·百官志上》稱:“秦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發書,謂之尚書。尚,猶主也。”《唐六典》也說秦時尚書“掌通章奏”,這同少府中掌管衣食住行的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在工作性質上并無二致。
材料二
據《續漢書·百官志》記載,西漢成帝時初置尚書五人,以士人為之,一人為仆射,余分四曹。常侍曹: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國事;民曾:主下層臣民上書事;容曹:主少數民族事務。后來又加置三公曹,主斷獄。劉秀時,尚書臺置令、仆射各一人,下設尚書六人,分管六曹事務,合稱“八座”。尚書令“主贊奏事,總領紀綱,無所不統”。尚書令的俸祿由原來的六百石增加到千石。東漢時尚書官員多改用由宦官充任,外成梁冀、竇武、何進都曾“錄尚書事”。
-材料一、二均摘編自梁向明《秦漢時期的尚書和尚書臺》
材料三
曹丕即位建魏后,改秘書令為中書令,設中書省,以親信大臣孫資、劉放分為令、監,掌握全國軍政機密。此時尚書臺名義上雖高于中書省,但“若密詔下州郡及邊將,則不由尚書”。《通典》記載:“自魏晉重中書之官,居喉舌之任,則尚書之職稍以疏遠。至梁、陳,舉國機要,悉在中書,獻納之任,又歸門下,而尚書但聽命受事而已。”《通典》卷二載,唐初“尚書省,事無不總······都堂之東有吏部、戶部、禮部三行,每行四司,左司統之。都堂之西有兵部、刑部、工部三行,每行四司,右司統之。凡二十四司,分曹共理,而天下之事盡矣。”
-摘編自部松枝《漢唐時期尚書省的演變》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秦朝尚書的職能及實質。(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至隋唐尚書機構發展所體現的中國古代中樞機構演變規律。(8分)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1912年3月,黃興等人以“開發邊土、增產興業、籌各軍的、社絕帝國凱覦、減輕內地人滿之患”為宗旨成立了拓殖協會,該協會得到孫中山批準立案并獲得30萬元政府撥款支持。到1914年,北洋政府頒布《國有荒地承墾條例》:“凡國有荒地,除政府認為有特別使用之目的外,均準人們按照本條例承墾”。東北各省成立“官地清文局”“墾殖局”測量可耕土地,并為移民提供“旅費、種籽及農具,新墾土地免租免賦”。1928年,山東賑務處把突民送到東三省各縣區,并為出關難民提供食宿幫助,河南到東北去的難民,主要是靠旅平河南賑災會和華洋義賑會及各地河南同鄉會來移送。
-摘編自范立君《近代東北移民與社會變遷(1860~1931)》
材料二
1848年,關墨戰爭結束,墨西哥西北部領土割讓給美國,由此,近8萬名墨西哥人自動成為“美國人”。此后,美墨邊界一直呈開放狀態。20世紀初,墨西哥國內經濟出現下滑,政局動蕩,而美國西南部經濟發展迅速,鐵路的修建推動西南部經濟發展,急需大量勞動力。墨西哥移民美國的數量激增。1915~1920年,墨西哥移民從每年的11000人增至51 000人。1929年起,美國移民歸化局發起移民遺返計劃。至1937年,共有458000墨西哥人被拘捕并強制驅逐出美國。1942年,美墨達成協議,再次允許墨西哥農業工人進入美國西南部從事農業領域的工作。
-摘編自宋鷗《墨西哥人移民美國的歷程》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民國初年關內向東北移民出現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近代墨西哥人移民美國與民國初年關內向東北移民的不同之處。(8分)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1540年,德國地理學家明斯特爾將托勒密古希臘語版的《地理學》翻譯成德語。1544年起,他主編《宇宙志》,介紹托勒密所描述的已知世界的一般情況和地球的主要分區,1575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任命比利時地圖繪制師奧特柳斯為皇家地理學家。1570年,奧特柳斯出版了第一部現代地圖集《世界概貌》;1578年,他又出版了辭典《地理學同義詞》;1598年,奧特柳斯也制作了新的世界地圖。
材料二
17世紀中期,葡萄牙和荷蘭在中國福建爭奪世界茶葉貿易市場主導權,特別希望了解本與道羅區域特征》一書。1650年,瓦倫紐斯出版了第二本地理學理論著作《普通地理學》,繼承了古希臘地理學的傳統,依靠數量來解釋地球及其各部分的狀態,還首次將地理學分為普通地理學和部門地理學。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將瓦倫紐斯拉丁文版的《普通地理學》翻譯成英文出版。17世紀下半葉,因為土星衛星的發現,人們發展了將天文事象用于地圖經度計算的方法、通過測量月球越過子午線的時間計算經度的方法,意大利天文學家卡西尼還創建了“二角測量十天文測量”的地圖制圖方法,使地圖上點的位置表達更加精準。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劉盛佳《地理學思想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16~17世紀地理學發展進步的表現。(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16~17世紀地理學發展進步的歷史條件。(6分)
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
清初,時代主題是懲前悲后,繼往開來,即汲取晚明亡國教訓又以新制度重構社會,所以在兼容并包的清初“新理學”氛圍中,主流思想界注重當下,深入歷史內里。基于民族史觀、制度史觀的史論風起云涌,趙翼在《廿二史禮記》中“重在議論,即在考證的基礎上展開史學批評與歷史評論”,其對宋金議和與明清和議的評論中,無論在視野、嚴密程度還是在圓潤康照帝觀點方面都更勝一籌。基于倫理史觀的史論鼓吹重民思想,批判君主專制弊端,龔自珍明言“但開風氣不為師”;徐繼含盛贊華盛頓建國后不采取君主專制,“幾于天下為公”。
-摘編自王堅《從華夷之辨到大一統:清代史論研究-1640年~1860年》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清代史論主流變遷”,自擬一個論題,并加以闡釋。(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
參考答案
1.A 考查中國文明起源。根據材料可知,該遺址中的M139墓葬隨葬品數量明顯超過其他墓葬,而且M139商周時期開始逐漸形成尊卑秩序觀念,故排除B項;母系氏族尚未有貧富分化,故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社會勞動分工,故排除D項。
2.D 考查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皇權統治。根據材料“華夏大地長時間處于瓜分鼎峙······以至于“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形勢被打破”以及少數民族大規模內遷可知,這一時期處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該時期的各族統治政權,雖說依舊在實施中央集權的皇權專制統治,君主的稱號也稱之為皇帝。但相較于秦漢王朝時期,皇權專制的特點已趨于衰弱之勢,因此中央集權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而言,則呈現出“衰落”的一番景象,故A項;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中國社會商業經濟持續發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B項;社會流動頻繁不是華夏大地長時間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項。
3.D 考查唐朝統治與佛教。根據材料可知,唐武宗認為佛教盛行,僧尼不事生產,導致“物力凋殘,風俗澆故排除A項;唐武宗未提及儒學、道教和佛教的關系,無法得出“三教融合”,故排除B項;唐武宗指出佛教興
4.B 考查元朝的邊疆治理。“在東北的遼陽行省之下,設遼陽路、開原路和征東元帥府等七路一府”是與內地充任千戶、百戶來負責管理本民族事務”,體現出元朝在邊疆治理上注重大一統下的因俗而治,故B項正確。A項;材料并沒有描述地方權力的大,也沒有描述“不專”,故排除C項;比照內地的治理模式僅體現在上中層,基層是因俗而治,故排除D項。
5.C 考查清朝的商業。根據材料可知,福建的茶葉、饒的瓷器、湖的絲綿等各地特色產品通過不同方式進行運項正確。材料反映的不是朝貢,而是民間貿易,故排除A項;材料看不出“被迫”,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在鴉片戰爭后,材料時間為清朝中期,故排除B項;當時中國仍實行閉關自守的政策,故排除D項。
6.B 考查洋務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5年屬于洋務運動時期,“主張要在閩、粵兩省建立水師,造西洋戰艦、水雷等”屬于洋務運動的主張,這些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早已提出,然而此御史卻刪除了魏源“沿海商民興辦廠局”這一鼓勵民間創辦工廠的做法,顯示出洋務運動具有保守性,不愿看到民與官爭利局面,故B項正確。魏源只是提出這些主張,并沒有開始“嘗試”,洋務運動開啟了早期現代化的嘗試,故排除A項;這一時期,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民族工業發展的環境有所改善,故排除C項;材料看不出“新的方向”,當時中國仍然是學習西方技術,故排除D項。
7.A 考查新文化運動。陳獨秀認為不能徹底否定道德本身存在的意義,道德是要有的,因為有利于維護公共馬克思主義尚未在中國廣泛傳播,材料也沒有強調馬克思主義,故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抵制西方文化侵略,故排除C項;舊道德是儒家思想的組成部分,材料中陳獨秀認為需要改造儒家思想中的舊道德,并沒有強調“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漸進性”,故排除D項。
8.C 考查遵義會議。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的會議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典范,它糾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傾錯系的情況下,獨立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軍事和組織問題的成功典范,這體現了遵義會議中獨立自主,自主決策的科學內涵;遵義會議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并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是遵義會議“顧全大局,民主團結”“堅定信念,務必求生”大的轉折點,故C項正確。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的合作正式形成,以國共合作為特征了新中國的大政方針等,故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指明中國革命正確前進方向的是中共一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故排除D項。
稱謂中都包含了“人民”這兩個字,體現出中共代表和民主人士希望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故D項正確。戰爭時期就已存在,故排除B項;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故排除C項。
本建設投資占據投資的一半以上,其中工業及工業部門中的鋼鐵產業投資又占據基本建設投資的絕大部的工作中心的轉移,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排除B項;“一五”計劃期間,國家投資以建設為主要方向,而不是消11.C 考查古代印度文明。根據印度教經典,婆羅門不能從事其他種姓的工作,但在釋迦牟尼時代,婆羅門開的變化,而非婆羅門教日益勢微,故排除A項;材料中未提及不同種姓的社會地位問題,無法得出“地位趨
12.B 考查文藝復興。彼特拉克強調“政治統治的關鍵在于統治者,是人”,并對統治者的德性提出了要求,這些主張符合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要求,故B項正確。材料強調統治者及其德性對政治統治的影響,并未提及擴大君主權力,故排除A項;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未涉及對傳統政治限制的沖破,故排除C項;材料中未提及基督教的道德教化,故排除D項。
辛強調民族文學要有本民族特色;根據材料“結束了德國著作界的貧弱”可知,馬克思評價強調萊辛的著作只是利于德意志民族意識的覺醒,并非德意志統一的重要條件,故排除A項;材料并未說明德意志邦聯政治的弊端,故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德意志宗教改革與萊辛著作風格之間的因果關系,故排除D項。
的經濟和民眾的工作和生活,為此主張在英殖民帝國內部建立“無競爭”的市場,以維護英國的利益。這反映出當時英國的經濟受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沖擊,世界貿易多中心格局逐漸形成,故A項正確。此時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壟斷資本主義正處于發展階段,并非“逐漸衰微”,故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英國D項。
15.B 考查殖民主義與民族獨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殖民主義時期,西方列強在劃分非洲國家邊布在不同國家的情況,進而引發邊界沖突和難民問題,這充分體現了殖民主義的影響較為深遠,故B項正除A項;材料未體現美、蘇兩國對世界的爭奪,故排除C項;材料是索馬里獨立后與周邊國家的沖突,未體現出民族獨立意識覺醒,且非洲民族意識覺醒在20世紀前后早已出現,故排除D項。
16.D 考查世界文化遺產及文明的多樣性。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聯合國發行的世界遺產郵票涵蓋世界各地的人們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文明特色,體現了聯合國對文明多樣性的尊重,故D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化遺產具有獨特性,但是材料體現不出“統一性”特征,故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文化的融合,故排除B項;物質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多種多樣,“唯一載體”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C項。
17.(1)職能:負責收發文書;傳達政令。(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實質:是皇權的附屬機構(或完全服務于皇帝,是鞏固皇權的工具)。(2分,言之有理即可)
來源更加制度化和規范化。(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原因:東北待墾殖的土地多;維護邊境安全的考量;政府的支持和引導;關內災害頻發加劇人口壓力;社會團體的協助。(6分,任答三點即可)
(2)不同之處:移民背景:墨西哥與美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逐漸拉大,對墨西哥勞動力有很大吸引力;民國初墨西哥移民美國是國與國之間的移民;民國初年關內移民東北是國家內部地區性的移民。移民目的:大多關內移民東北是為了尋找生存的希望之地,躲避戰亂。移民規模與方式:墨西哥移民規模持續擴大,多種方
19.(1)表現:著作翻譯與傳播增多;學科體系逐漸完善;地圖繪制技術進步;研究范圍擴大。(6分,任答三點即可)
(2)歷史條件:文化傳承與交流;新航路開辟的推動;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商業貿易競爭的需求;科學技術的進步;地理學家的個人努力。(6分,任答三點即可)
20.示例:
論題:清朝史論主流變遷深受內外因素的影響。(2分)
統史觀為指導的史論躍居橋頭。官方組織修撰大量史書,如《皇輿西域圖志》《大清一統志》等,以彰顯清朝對歷史文獻中的文字、史實等進行細致辨析。在官方的推動和學術發展的影響下,開始出現新大一統史觀,晚期,面對社會危機的加劇,如政治腐敗、經濟衰退、社會矛盾激化等,經世致用思潮再次興起。龔自珍、魏源等思想家以新大一統史觀為指導,關注現實問題,龔自珍提出“但開風氣不為師”論,魏源主張“變古愈盡,便民愈甚”,徐繼畬提出“天下為公”,強調通過改革來解決社會問題;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和西學的傳入,傳統史論受到沖擊,開始出現新的變化。一些有識之士開始關注西方歷史和文化,將中國歷史置于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進行思考,探索中國的救亡圖存之路,史論內容和視角更加多元化。由于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以進化論、民族史觀為指導的史論后來居上。(10分)
(“示例”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南郑县| 临西县| 张北县| 灌云县| 新源县| 武汉市| 安西县| 红安县| 资源县| 綦江县| 蓝山县| 确山县| 望城县| 义马市| 莱西市| 靖宇县| 南皮县| 凤冈县| 南丰县| 陵川县| 吴旗县| 百色市| 焦作市| 读书| 工布江达县| 庆元县| 平泉县| 崇明县| 遂平县| 赣榆县| 谢通门县| 沙洋县| 江安县| 河北区| 怀柔区| 安塞县| 绥化市| 伊金霍洛旗| 婺源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