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考試形式:開卷 試卷滿分:70分 考試時間:70分鐘)※注意事項: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 考生答題時,必須將答案 6.寫在答題卡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請將正確答案涂在答題卡上)1. 文物承載著歷史的信息。下列文物可用于研究A. 早期人類起源 B. 原始農耕生活C. 遠古炎黃聯(lián)盟 D. 早期國家產生2. “諸侯王嫡長子繼嗣王位之外,其余兄弟亦當推恩,均沾先王之福蔭。”材料反映漢武帝實行A. 郡縣制 B.休養(yǎng)生息政策C. “推恩令” D. 鹽鐵專賣3. 某學校圖書館中有一本沒有封面的古代歷史著作,目錄如右圖。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這本史書的名稱是A.《論語》B.《史記》C.《竇娥冤》D.《紅樓夢》4. 某學校歷史社團編演了五幕課本劇(如下),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第一幕: 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第二幕: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第三幕:盛唐氣象第四幕: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五幕: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A.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B.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D.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5. 在歷史故事分享會上,同學們講述了唐朝文成公主入藏、遼宋澶淵之盟、元朝回族的形成等故事。這場故事會最恰當?shù)闹黝}是A.政治互鑒 B..中外交流C.政權并立 D. 民族交融6. 鄭和下西洋,使得中華文明與東南亞、南亞、非洲的沿岸國家形成一個關聯(lián)網(wǎng)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材料表述的是鄭和下西洋的A. 目的 B. 條件C. 經(jīng)過 D. 影響7. 1727年,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以監(jiān)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務;1762年,清朝設立伊犁將軍,為新疆南北兩路的最高軍政長官。以上官職的設置旨在A. 加強海防 B. 安定邊疆C. 發(fā)展交通 D. 繁榮經(jīng)濟8. 下面是五四運動爆發(fā)后社會各界的反應,據(jù)此可知五四運動學生:用切實方法,挽救危亡工人: 自愿全體齊心,即行罷工商人:吾輩犧牲光陰、金錢,純自出良心救國之主張……A.凝聚了民族力量 B.開啟了近代化的歷程C.改變了社會習俗 D.抨擊了舊道德舊文化9. 品讀紅色詩歌,傳承革命精神。與詩句“赤水金沙輾轉渡,雪山草地等閑飛”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南昌起義 B. 紅軍長征C.→平型關大捷 D. 渡江戰(zhàn)役10.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撤銷“文化大革命”中強加給他的種種罪名,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他”是A.彭德懷 B. 劉少奇C. 林彪 D. 江青1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雷鋒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下列屬于雷鋒精神的是A.憂國憂民、愛國主義B.艱苦奮斗、實事求是C.公而忘私、助人為樂D.舍生忘死、尊重科學12.示意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據(jù)如圖推知“ ”處的學習內容應是A.籌備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B.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13.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xiàn)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這充分顯示了A. 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強大力量C. 科技創(chuàng)新的強大力量 D.獨立自主的強大力量14. “它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材料所闡述的思想理論是A.科學發(fā)展觀 B. 毛澤東思想C. 鄧小平理論 D.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5.迄今為止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共有三個重大歷史決議。其中“全面總結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重點總結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和積累的新鮮經(jīng)驗”指的是A.《論十大關系》B.《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C.《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D.《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的決議》二、非選擇題(本題4小題, 16題10分, 17題10分, 18題10分, 19題10分, 共40分)16.我國古代科技成就燦爛輝煌。某歷史興趣小組以“古代中國燦爛的科技成就”為主題整理了一份歷史手抄報。 (10分)古代中國燦爛的科技成就【欄目一】杰出的古代建筑工程 圖1: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 皇家建筑群。【欄目二】偉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夢溪筆談》【欄目三】光輝的科技巨著(1)欄目一中的圖1、圖2分別介紹了我國古代哪兩項建筑工程 (2分)(2)欄目二文字材料中記載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的哪一項發(fā)明 (1分)除此以外,另外三項發(fā)明也為世界文明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為充實欄目二的內容請你推薦其中一項發(fā)明,并說出理由。 (3分)(3)在欄目三的圖片中任選一位人物,并寫出該人物的代表著作。 (2分)(4)綜合上述三個欄目及相關知識,談談你對古代中國燦爛的科技成就的認識。(2分)17. 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爭史、探索史。下面是某班同學以“侵略、抗爭、探索”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的部分成果展板,請你完成展板中的問題。 (10分)展板一【侵略之辱】故事梗概; 時間: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結果:中國軍民雖奮勇抵抗,但戰(zhàn)爭最終以中國戰(zhàn)敗結束。 清政府被迫簽訂的條約:_____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片名:《甲午風云》 故事梗概; 時間:1894年——1895年 直接原因:日本趁朝鮮“本學黨”發(fā)生起義之機,在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蓄意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 清政府被迫簽訂的條約:________影響:_______________(1)同學收集到圖中所示兩部影片海報,請從兩部影片中任選一部,依據(jù)提示把故事梗概填寫完整。 (4分)展板二【抗爭之義】史料一:“有巡撫李鴻章到上海,招集洋鬼,與我交兵……那時洋鬼并不敢與我見仗,戰(zhàn)其即敗。 ”——太平軍將領李秀成史料二:兵法藝,都學全,要平鬼子不費難。……大法國,心膽寒,英美德俄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江山一統(tǒng)靖江山。———《只因鬼子鬧中原》(2)上面兩則史料與近代中國哪兩個運動有關 它們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分)材料三:1982年,他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條富國強民的道路。在達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鄧小平也引領了中國根本轉型,不論它與世界的關系方面,還是本身治理結構和社會方面。———傅高義《鄧小平時代》(3)材料三中“富國強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 (2分)材料四: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情況 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xù)高速增長,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 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到126萬億元,穩(wěn)居世界第二位。 2023年, 我國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 ——改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四中的內容,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哪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分)【未來篇】材料五: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改革開放的認識。 (2分)19.中國現(xiàn)代史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敘述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程,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10分)材料一 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周恩來(1)結合所學回答,材料一中后一個“天安門”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2分)(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新中國成立后為鞏固政權,對外和對內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材料二(3) 請從材料二中任選兩項史實,論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根本保障” (要求:運用史實,論證觀點,條理清晰,6分)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 2024 - 2025 學年八年級下學期 5 月期中歷史試題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B C D D B A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A D D二、非選擇題(共 40 分)16.(10分)(1)圖 1 是都江堰,圖 2 是明長城。(2分)(2)活字印刷術。(1分)推薦造紙術,理由:造紙術發(fā)明前,人們用竹簡、絲綢等記錄信息,竹簡笨重,絲綢昂貴。蔡倫改進造紙術后,紙張輕薄易書寫保存,成本低廉,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為世界文明進步作出重要貢獻。(3分)(3)選擇李時珍,其代表著作是《本草綱目》;選擇宋應星,代表著作是《天工開物》;選擇徐光啟,代表著作是《農政全書》。(2分)(4)古代中國燦爛的科技成就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對中國和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成就與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密切相關,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我們應傳承和弘揚古代科技文化,為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提供借鑒。(2分)17.(10分)(1)選擇《鴉片戰(zhàn)爭》:時間是 1840 - 1842 年,直接原因是林則徐虎門銷煙,結果是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影響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選擇《甲午風云》:結果是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影響是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4分)(2)史料一與太平天國運動有關,史料二與義和團運動有關。共同作用:都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3分)(3)選擇辛亥革命:危機是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封建統(tǒng)治腐朽。轉機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選擇西安事變:危機是日本侵華加劇,民族危機加深,國共兩黨處于內戰(zhàn)狀態(tài)。轉機是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zhàn)到聯(lián)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zhàn)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選擇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危機是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面臨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鎮(zhèn)壓。轉機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開辟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jù)、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選擇遵義會議:危機是紅軍第五次反 “圍剿” 失敗,被迫長征,“左” 傾錯誤在黨內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紅軍面臨嚴重危險。轉機是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分)18.(10分)(1)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jīng)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2分)(2)經(jīng)濟特區(qū) - 沿海開放城市 - 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 - 內地,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分)(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分)(4)經(jīng)濟方面,國內生產總值持續(xù)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在國際貿易中占據(jù)重要地位。(2分)(5)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2分)19.(10分)(1)后一個 “天安門” 指的是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分)(2)對外:抗美援朝;對內:土地改革。(2分)(3)選擇 “一五” 計劃和 “農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 論證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根本保障”。“一五” 計劃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制定了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方針,集中力量進行工業(yè)化建設。1957 年 “一五” 計劃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為國民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農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中,中國共產黨尊重農民的首創(chuàng)精神,推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這一改革激發(fā)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推動了農業(yè)現(xiàn)代化進程,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為農村發(fā)展注入新活力。由此可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五” 計劃和農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就,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根本保障。(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