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莆田市2025年八年級質量調研測試試卷生 物 學(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考試形式:閉卷)注意:本試卷分為“試題”和“答題卡”兩部分,答題時請按答題卡中的“注意事項”要求認真作答,答案填涂或寫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我國科研團隊發現了一個植物新物種———彎管石山苣苔,花期為1~6月,因其花冠筒強烈彎曲的獨特形態而得名。回答1-3題:1.彎管石山苣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2.如圖是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控制彎管石山苣苔花冠獨特形態的遺傳物質分布在A.① B.②C.③ D.④3.彎管石山苣苔所屬的植物類群是A.苔蘚植物 B.蕨類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4.正常情況下,人體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形成多種類型細胞的過程稱為A.細胞生長 B.細胞分化 C.細胞分裂 D.細胞死亡5.虹膜通過改變瞳孔大小控制進入眼球的光線。下列顯微鏡操作中起類似作用的是A.旋轉目鏡 B.調遮光器 C.移動玻片 D.升降鏡筒6.關于動物與其生活相適應的結構特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蛔蟲消化管結構簡單,適于寄生生活B.蚯蚓身體和附肢分節,適于土壤生活C.蜥蜴體表有角質鱗片,適于陸地生活D.家鴿骨骼輕薄而堅硬,適于飛行生活7.醫學家余賀利用噬菌體成功控制綠膿桿菌對燒傷病人的感染,這是我國微生物學界的一項重要成果。下列關于噬菌體和綠膿桿菌的敘述錯誤的是A.綠膿桿菌細胞內有成形的細胞核 B.綠膿桿菌可利用現成有機物生活C.噬菌體可在綠膿桿菌內完成增殖 D.噬菌體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組成鮟鱇魚是棲息在深海的肉食性魚類,第一背鰭向上延伸且頂端特化成一個會發光的“小燈籠”———擬餌,是其引誘獵物的利器。回答8~11題:8.關于鮟鱇魚的擬餌敘述錯誤的是A.擬餌是鮟鱇魚為了引誘獵物而產生的B.擬餌是鮟鱇魚對深海環境的一種適應C.鮟鱇魚的擬餌這種性狀是可以遺傳的D.鮟鱇魚的擬餌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9.下列特征與鮟鱇魚適應水中生活無關的是A.身體呈梭形 B.體表有黏液 C.鰓絲多而密 D.體溫不恒定10.鯨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鯨魚與鮟鱇魚共有的特征是A.用鰓呼吸 B.胎生哺乳 C.體腔有膈 D.有脊椎骨11.食用鮟鱇魚可獲得蛋白質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A可預防A.夜盲癥 B.腳氣病 C.壞血病 D.佝僂病12.柚子通常在3~4月開花,但有時冬季氣溫短時間內驟然回升,柚子會出現反季節開花現象。造成柚子反季節開花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陽光 B.水分 C.溫度 D.空氣13.在草原生態系統中,若狼大量死亡,能正確表示較長時間內兔群數量變化的是14.臘腸樹是莆田常見的行道樹,因果實外形像臘腸而得名。臘腸樹的果實發育自A.花藥 B.花柱 C.子房 D.胚珠15.思思在陽臺進行草莓的無土栽培,配制營養液時需要添加的物質是A.淀粉 B.蛋白質 C.無機鹽 D.脂肪16.香甜的甘蔗是植物的莖,其中糖類的主要來源是A.由葉片光合作用制造 B.由氣孔從空氣中吸收C.由導管從葉運輸而來 D.由根直接從土壤吸收17.小麥種子可加工成面粉,其貯存營養物質的主要結構是A.胚根 B.胚乳 C.胚芽 D.子葉18.人類新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A.① B.② C.③ D.④19.“使用公筷,筷筷有愛”。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看,“使用公筷”屬于A.殺滅病原體 B.控制傳染源 C.切斷傳播途徑 D.保護易感人群20.植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其價值不包括A.為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 B.加劇了地球的溫室效應C.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D.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21.尿液是人體健康的“信號燈”。下列關于尿液形成與排出的敘述錯誤的是A.形成尿液的腎單位由①②③組成B.結構②腎小囊具有重吸收的作用C.與④相比,⑤血液中的尿素減少D.若①病變可能導致蛋白尿的出現22.下列生產實踐中的做法與依據的生物學原理不相符的是A.曬干谷物入倉儲存——減少有機物消耗B.移栽時根部帶土坨——保護幼根和根毛C.移栽時去掉部分枝葉——增強蒸騰作用D.辣椒地里套種小白菜——充分利用光能23.大熊貓的性別決定與人類相同。大熊貓的體細胞中有42條染色體,其精子的染色體組成是A.20條+X B.20條+YC.20條+XY D.20條+X 或20條+Y24.果蠅是研究遺傳學的經典模式生物,其灰身基因(D)和黑身基因(d)位于2號染色體上,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果蠅2號染色體上只有一個基因B.2號染色體由蛋白質和基因組成C.灰身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D.灰身基因和黑身基因所含遺傳信息相同25.生物慢濾技術是通過濾料吸附微生物使濾料表層形成具有粘性的生物濾膜,使濾料間隙減小而截留水中雜質,生物濾膜中的細菌等微生物將雜質中的有機物降解,從而凈化水質(裝置如圖1)。為比較兩種濾料對微污染水(原水)中有機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人員每兩天從某湖中取原水并檢測有機物濃度,經生物慢濾裝置處理后,在出水口位置再檢測水中的有機物濃度,結果如圖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細菌在濾料中通過分裂繁殖參與生物濾膜的形成B.本實驗檢測原水中有機物濃度的目的是形成對照C.相比活性炭,石英砂對原水中有機物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D.濾料吸附能力和微生物降解能力均會影響裝置的凈水效果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9小題,除特殊標注外,每空1分,共50分,[]中填序號。)26.(4分)生物興趣小組制作了眼球結構成像模型,用于演示正常眼的成像,探究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以及矯正方法。判斷下列敘述是否正確。(正確的畫“ ”,錯誤的畫“×”)( )(1)正常情況下,物像落在模擬視網膜的光屏上。( )(2)注射器可以模擬睫狀體對晶狀體的調節作用。( )(3)推動注射器增大水透鏡曲度可以模擬近視眼。( )(4)可以在光源和水透鏡間加凹透鏡矯正遠視眼。27.(5分)春季是花粉過敏的高發期。專家解釋這與城市廣泛種植的柏樹、柳樹等風媒植物在春季產生大量顆粒細小的花粉容易隨風飄散有關。(1)思思春游時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等過敏癥狀。打噴嚏時,肺內的氣體噴射出來依次經過:肺→支氣管→ →喉→咽→鼻。(2)從免疫學的角度看,引起過敏的花粉相當于 (選填“抗體”或“抗原”),侵入人體后會引起免疫反應,此免疫類型屬于 。(3)不少患者未接觸花卻出現花粉過敏,可能的原因是 。為了預防花粉過敏,易花粉過敏的人群可采取的措施是 (寫出一點即可)。28.(5分)從一粒糧到一滴酒的千年技藝,每一步都凝結著古人智慧。(1)制曲是將谷物處理后,形成含有酶和有益微生物的酒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有益微生物可通過 作用分解谷物中的有機物釋放能量,用于生長繁殖。(2)加曲前攤涼降溫的目的是 。加曲相當于發酵過程中的 環節。(3)釀酒過程中將葡萄糖轉化成酒精的微生物是 。封窖后不能經常開窖觀察發酵情況,理由是 。29.(5分)閱讀資料,回答問題。蚜蟲是常見的農業害蟲,屬于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半翅目。春夏季,溫度等條件適宜時,雌性蚜蟲的卵不經過受精即可發育成雌性若蟲,經過4天左右若蟲發育為成蟲。秋季,溫度等條件發生變化,雌性蚜蟲可產出雌性若蟲和雄性若蟲。雌雄蚜蟲交尾后產卵,這些卵度過冬季后可孵化出若蟲。(1)資料中涉及的分類單位中,包含生物種類最多的是 。(2)蚜蟲的發育過程屬于 ,此過程中由于 對生長的限制,需要蛻皮才能發育為成蟲。劃線部分中,蚜蟲的生殖方式屬于 (選填“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3)蚜蟲的翅型有無翅和有翅。研究發現,蚜蟲的翅型分化與溫度、光照、天敵等因素有關,這說明生物的性狀受 的影響。30.(6分)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在光伏板下種植沙米等植物,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植”實現發電、治沙、增收三合一(如圖1)。圖2是騰格里沙漠部分生物間的關系。據圖回答:(1)沙米適于沙漠生活,是固沙先鋒,光伏板的遮擋和清潔光伏板的水有利于沙米的生長,體現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沙米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沙米屬于 。沙米固定的能量可通過食物鏈傳遞給其他生物,請寫出一條與蜥蜴相關的食物鏈: 。蜥蜴和赤狐的關系是 。(3)板下種植可使騰格里沙漠的動植物種類逐漸豐富,提高了沙漠生態系統的 能力。31.(6分)小溪洞杜鵑是杜鵑花屬的一個物種,曾被宣布滅絕。科研人員從原產地引入小溪洞杜鵑的種子和幼苗,在廬山植物園開啟育苗、仿自然生境栽培等遷地保護工作,將其成功“復活”。(1)引入小溪洞杜鵑的種子進行人工種植時,需要加入礫石、珍珠巖等避免土壤板結,目的是為種子的萌發提供 。(2)小溪洞杜鵑幼苗生長過程中需吸收 (填氣體名稱)進行光合作用,圖1 中①適于光合作用的結構特點是 。(3)小溪洞杜鵑每年6~7月開花,其花粉表面有黏絲,利于花粉落到圖3中的[ ] ,因而植株的受粉率高。但研究發現小溪洞杜鵑的結實率低,推測可能的原因是 。(4)科研人員對小溪洞杜鵑進行遷地保護,可保護生物多樣性中的 。32.(6分)2024年12月29日首屆莆田馬拉松鳴槍開跑。圖1~3分別表示人體心臟、耳、右手掌心面骨骼及部分肌肉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1)思思賽前食用了雞蛋,雞蛋中的蛋白質在消化道中被徹底消化成 ,被吸收后經血液循環最先到達圖1中的[ ] 。(2)發令槍響時,思思依靠圖2中[ ] 內相應的感覺細胞感受刺激,并通過神經傳導最終聽到槍聲,迅速起跑。(3)跑步過程中,思思的呼吸頻率加快,將更多的 運送到全身的組織細胞參與呼吸作用。(4)經過激烈角逐,思思成功獲獎。領獎時,思思的拇收肌 ,牽拉骨繞關節運動,參與完成抓握獎牌的動作。抓握動作需要多肌肉、多關節的精密協作,主要在 系統的調節下完成。33.(6分)南瓜的莖有長蔓和無蔓,由一對基因(B、b)控制,科研人員對其遺傳規律進行研究,為南瓜種植提供理論基礎,結果如表:雜交組合 子代南瓜的數量無蔓 長蔓①無蔓×長蔓 79 81②無蔓×無蔓 304 92(1)長蔓南瓜的子代中出現無蔓南瓜,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 。(2)根據表中雜交組合 (填序號),可判斷無蔓為顯性性狀。雜交組合②的子代無蔓南瓜的基因組成是 。(3)為確定某無蔓南瓜的基因組成,可將其與長蔓南瓜進行雜交。若子代 ,則其基因組成為BB;若子代 ,則其基因組成為 Bb。(4)南瓜生長過程中易患白粉病而影響產量。育種工作者利用 技術將西葫蘆中的抗白粉病基因轉入南瓜中,從而得到抗白粉病的南瓜。34.(7分)高糖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引發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為探究青美食蕉對血糖的影響,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一:探究青美食蕉對血糖的影響實驗過程:將60只雄性大鼠隨機平均分為A、B、C、D四組,各組大鼠處理方法如表1。實驗結果:每兩周測定一次大鼠空腹血糖含量,結果如圖1。組別 實驗材料 飼料及灌胃試劑A 正常大鼠 普通飼料+生理鹽水B 正常大鼠 普通飼料+青美食蕉C 糖尿病大鼠 高糖飼料+生理鹽水D 糖尿病大鼠 高糖飼料+青美食蕉表1(1)測定血糖前大鼠應空腹12小時,避免飼料中的淀粉在大鼠的 被徹底分解并吸收進入血液,影響血糖水平。(2)A組與B組對照,說明 ;C組與D組對照,說明 。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均可引起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是指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無法有效發揮作用,人體需分泌更多胰島素以維持血糖穩定,導致胰島細胞功能衰退。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究青美食蕉對血糖的調節機制。實驗二:探究青美食蕉對血糖的調節機制科研人員重復實驗一過程,8周后測定大鼠空腹胰島素水平,計算各組大鼠的胰島素抵抗指數,結果如圖2和圖3。(3)胰島素能夠促進人體組織細胞攝取、利用和儲存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濃度 (選填“上升”或“下降”)。分析實驗結果可知,青美食蕉對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調節機制是 。(2分)(4)近年來,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升高。結合資料,為預防糖尿病,青少年應做到 (寫出一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