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3節第2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必修2:遺傳與進化伴性遺傳213運用結構與功能觀,理解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的物質基礎運用模型分析,歸納總結伴性遺傳的特點基于伴性遺傳的特點,指導生產生活應用,對遺傳病做出預測和預防伴性遺傳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其他伴性遺傳病伴性遺傳與人類紅綠色盲目標一目標二目標三目錄CONTENTS1伴性遺傳回顧:控制果蠅的紅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體上?(1)概念:決定性狀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在遺傳上總是與性別相聯系,這種現象叫伴性遺傳。X染色體Y染色體人類性染色體果蠅性染色體若決定性狀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遺傳與性別無關。注意:并非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體,只有雌雄異體(雌雄異株,植物如:楊、柳)的生物才有性染色體例如:酵母菌,豌豆,玉米,水稻均沒有性染色體(2)人的性別決定人類的性別是由什么決定的?(閱讀教材35頁第一段)女性性染色體男性性染色體(3)性染色體分析①染色體組成:女性的染色體組成:_______;男性的染色體組成:_______。②性染色體特點:Y染色體比X染色體小,很多位于X染色體上的基因,在Y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_________。44+XX44+XY等位基因2人類紅綠色盲(1)紅綠色盲的發現【資料1】1792 年,英國人道爾頓(J. Dalton,1766—1844)在觀察一朵花時發現了十分奇怪的現象:這朵花在白天和晚上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顏色。更令人驚訝的是,只有他和他的弟弟觀察到了這種現象,其他人卻說這朵花始終是粉紅色的。這是怎么回事呢?道爾頓決心弄清楚原因。經過認真分析和比較,他發現自己和弟弟對一些顏色識別不清,原來這是一種色盲現象,為此,他發表了論文《有關色覺的離奇事實——附觀察記錄》,成為第一個發現色盲的人。后來他從事化學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化學史上著名的“原子論”。由此可見,善于發現問題、執著地尋求答案,對于科學研究是多么重要!正常視野色弱紅色色盲藍黃色盲(2)分析人類紅綠色盲1.紅綠色盲基因是顯性基因還是隱性基因?2.紅綠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X染色體?紅綠色盲基因是隱性基因無中生有為隱性2人類紅綠色盲若“紅綠色盲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假說成立的話,請你運用演繹推理預測群體調查的結果應該會呈現什么特點?演繹推理常染色體:與性別決定無關預期結果:人群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人類紅綠色盲若“紅綠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假說成立的話,請你運用演繹推理預測群體調查的結果應該會呈現什么特點?演繹推理項目 女性 男性 基因型表型XBXBXBXbXbXb正常正常(攜帶者)色盲正常色盲XBYXbY預期結果:人群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人類紅綠色盲真實調查1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4所學校的體檢結果對全體學生進行紅綠色盲發病情況的調查,結果如下:實際結果:人群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真實調查2據調查,我國男性紅綠色盲患者近7%,而女性患者近0.5%性狀 表型 校一 校二 校三 校四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色覺 正常 404 398 524 432 436 328 402 298色盲 8 0 13 1 6 0 12 0(2)分析人類紅綠色盲1.紅綠色盲基因是顯性基因還是隱性基因?2.紅綠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X染色體?紅綠色盲基因是隱性基因無中生有為隱性位于X染色體上2人類紅綠色盲核心探究一:假如他妹妹色覺正常,根據資料1,畫出他家庭的遺傳系譜圖,并推理出每位成員的基因型。XBXbXBYXBXB或XBXbX bY道爾頓1.根據上述材料寫出道爾頓家族的遺傳圖解,并計算他的外孫、外孫女和孫子、孫女的發病率分別是多少?2.如果道爾頓的孫女與患病的外孫結婚,后代發病率是多少?核心探究二:道爾頓長大后與正常的女性結婚,生了一對兒女。若干年后,他的兒女都結婚了,兒子娶個色盲女性,女兒嫁給一個正常男性。道爾頓XBYXbYXBXBXBXbXBYXbXbXBXBXBXbXBYXbYXBXbXbYXBXbXbXbXBYXbY④②③⑤IIIIIIIV男→女→男(隔代遺傳)(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遺傳特點:(1)交叉遺傳XBYXbYXBXBXBXbXBYXbXbXBXBXBXbXBYXbYXBXbXbYXBXbXbXbXBYXbY④②③⑤IIIIIIIV女兒患病,父親必患母親患病,兒子必患(3)女患,則其父子必患(用于解題推定)遺傳特點:(隔代遺傳)(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1)交叉遺傳√1.(2023·山東濱州高一期末)下列關于人類紅綠色盲遺傳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遺傳上與性別相關聯,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帶有1個紅綠色盲基因的個體稱為攜帶者C.Y染色體上無相應基因,因此該性狀的遺傳不遵循分離定律D.具有“雙親都患病,子女不一定患病”的隔代遺傳特點2.血友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圖為某家庭的遺傳系譜圖,Ⅱ-3為血友病患者,Ⅱ-4與Ⅱ-5為異卵雙胞胎。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Ⅰ-1不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B.Ⅰ-2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C.Ⅱ-4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D.Ⅱ-5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解析 血友病在男性中沒有攜帶者,A正確,C錯誤;血友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3是血友病患者,而父親和母親均不患病,其致病基因來源于其母親Ⅰ-2,說明母親是血友病攜帶者,B正確;Ⅱ-5的母親是攜帶者,Ⅱ-5有1/2攜帶者的可能性,D正確。√伴性遺傳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其他伴性遺傳病伴性遺傳與人類紅綠色盲目標一目標二目標三目錄CONTENTS1抗維生素D佝僂病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患者由于對磷、鈣吸收不良而導致骨發育障礙。患者常表現為X型(或O型)腿、骨骼發育畸形(如雞胸)、生長緩慢等癥狀。請寫正常人(d)與抗維生素D佝僂病(D)的基因型和表型性別 女性 男性 基因型表 型XDXDXDXdXdXdXDYXdY患者患者(病癥輕)正常患者正常抗維生素D佝僂病患者的腿骨X光片1抗維生素D佝僂病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1)世代相傳(代代有患者)(2)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父親患病,女兒必患兒子患病,母親必患(3)男患,其母女必患遺傳特點:XdYXDXdXDYXdXdXDXdXDXdXDX—核心探究三:分析抗維生素D佝僂病系譜圖,寫出1、2、3、4、5、8、12的基因型并總結遺傳特點。2人類外耳道多毛癥Radhakant Bajpai來自印度,他的耳毛長到了25厘米。獲吉尼斯世界紀錄XXXYA、XYa女性:男性:遺傳病的特點:(1)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體上。(2)致病基因來自雙親中的_______,將來只能傳遞給子女中的_______。即,男性患者的______都是患者。Y父親兒子兒子√3.下列關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人群中,男性患者的數量少于女性患者的數量B.不同的女性患者的基因型可能不同C.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來自其母親D.正常女性與正常男性結婚,生育一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2伴性遺傳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其他伴性遺傳病伴性遺傳與人類紅綠色盲目標一目標二目標三目錄CONTENTS1醫學實踐,指導優生婚 配 生 育 建 議正常男性×患血友病的女性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男性×正常女性根據伴性遺傳的規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從而指導優生患病女性正常男性親代XhXhXHY正常女性患病男性配子XhXHY子代XHXhXhY有一對新婚夫婦,丈夫正常,妻子患有血友病,當他們就如何優生向你進行遺傳咨詢時,你建議他們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正常女性患病男性親代XdXdXDY配子XdXDY子代XDXdXdY患病女性正常男性有一對新婚夫婦,丈夫為抗維生素D佝僂病患者,妻子正常,當他們就如何優生向你進行遺傳咨詢時,你建議他們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拓展延伸 長句特訓 與高考接軌婚配 生育建議 建議依據丈夫正常×妻子患紅綠色盲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丈夫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妻子正常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女孩 該夫婦所生男孩均患紅綠色盲,女孩均不患紅綠色盲(為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 生男孩 該夫婦所生女孩均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男孩均正常2生產實踐,指導育種已知雞的性別決定為ZW型性別決定。雌性個體的兩條性染色體是______,雄性個體的兩條性染色體是______。已知蘆花雞的毛色是由Z染色體上的B基因控制,非蘆花雞的毛色由Z染色體上的b基因控制,怎樣做到根據早期的雛雞的羽毛特征即可判斷雌雄,從而做到多養母雞,多得雞蛋。ZWZZ核心探究四:思考討論育種方案,用遺傳圖解和相關文字來表示。①選擇親本: 。②請寫出遺傳圖解。選擇非蘆花雄雞和蘆花雌雞雜交③選擇子代:從F1中選擇表現型為非蘆花的個體保留√4.家蠶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雄性的性染色體為ZZ,雌性的性染色體為ZW)。正常家蠶幼蟲的皮膚不透明,由顯性基因A控制,“油蠶”幼蟲的皮膚透明,由隱性基因a控制,位于Z染色體上。以下雜交組合方案中,其后代能在幼蟲時期,根據皮膚特征區分幼蟲雌雄的是( )A.ZAZA×ZAW B.ZAZA×ZaWC.ZAZa×ZAW D.ZaZa×ZAW√5.(2023·陜西西安高一月考)人的色覺正常(B)對紅綠色盲(b)為顯性,為伴性遺傳;褐眼(A)對藍眼(a)為顯性,為常染色體遺傳。有一個藍眼色覺正常的女子與一個褐眼色覺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個藍眼患紅綠色盲的男孩,這對夫婦生出藍眼患紅綠色盲男孩的概率和再生出的男孩為藍眼患紅綠色盲的概率分別是( )A.1/4和1/4 B.1/8和1/8C.1/8和1/4 D.1/4和1/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