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昆山市城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第三次月考歷史卷(滿分50分,時間50分鐘)一、選擇題(共24題,每題1分,共2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科舉制度較廣泛地向地方各階層打開了入仕的途徑,因而各地特別是過去所謂的寒門、商人、地主等……通過科舉也取得了高官厚祿,參與到政權中來?!痹摬牧险f明科舉制度( ?。?br/>A.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B.推動教育事業發展C.注重門第地位高低 D.阻止世家子弟入仕2.如表所示的是隋文帝統治時期的數據,這些數據能夠準確反映出隋朝( ?。?br/>時期 隋初 隋盛世時期人口數量/萬 約3600 4600墾田數量/萬頃 1900 5500糧倉 太倉 含嘉倉、洛口倉A.行政效率的提高 B.推行輕徭薄賦C.社會經濟的發展 D.加強中央集權3.唐代時,讀書人感嘆“空有篇章傳海內,更無親族在朝中”,到宋朝時則相信“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A.科舉制度的完善 B.門第觀念的消失C.社會階層的固化 D.商品經濟的發展4.武則天時期科舉年均錄取約23人。北宋淳化三年(992年)錄取進士353人;仁宗時(1022﹣1063年) 則“十有三舉,進士4570人”。這反映了科舉制( ?。?br/>A.擴大了官僚隊伍 B.造成了重文輕武C.減少了財政支出 D.考試內容簡單化5.《唐律疏議》規定:“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閉門鼓后、開門鼓前行者,皆為犯夜”;《大唐六典》要求:“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這主要表明唐朝( ?。?br/>A.統治者重視法治刑法嚴酷B.商業活動有嚴格時間限制C.鼓鉦成為主要的經商工具D.商業經營場所有明確界限6.“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的時候,很多人未必想到會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通過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唐玄宗開啟了一個新時代。”“新時代”即( ?。?br/>A.文景之治 B.開皇之治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7.我國古代涌現出了很多杰出的思想家。柳宗元被歸類為唐朝哪一思想流派的杰出代表?( )A.唯心主義有神論 B.儒家天命觀C.樸素唯物主義 D.佛教因果論8.成語典故房謀杜斷,意指唐太宗根據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的特點,任用二人為左右宰相,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由此可見,唐太宗( ?。?br/>A.勤于政事 B.虛心納諫 C.從善如流 D.知人善任9.據《舊唐書》載:“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筆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筆者,人不以為孝。外夷(指少數民族)入貢,皆別署貨貝(準備??睿?,曰此購柳書?!毕铝杏嘘P“公權”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br/>A.他是隋唐時期最著名的畫家B.他的詩通俗易懂,深受歡迎C.他的字方折竣麗,筆力勁健D.其代表作是《顏氏家廟碑》10.下表反映了唐朝的( )類別 詩歌 書法 繪畫內容(部分) 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名家輩出 名家輩出,最著名的是顏真卿、柳公權和歐陽詢等 題材和類型廣泛,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及宗教畫A.社會習俗 B.中外交往 C.社會經濟 D.文學藝術11.唐朝后期,黃巢率領起義軍,轉戰南北,攻入長安,建立政權。黃巢起義的直接后果是( ?。?br/>A.唐朝形成藩鎮割據局面B.形成了五代十國的格局C.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D.直接推翻了唐朝的統治12.唐朝時,長江流域的商業城市,以揚州、益州(成都)為兩個中心。揚州、益州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洛陽,時稱“揚一益二”。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br/>A.手工業的發展 B.“坊”“市”分離C.商業發展的繁榮 D.中外交往的頻繁13.唐朝的駱賓王曾撰寫聲討武則天的檄文,武則天讀了檄文后,卻惋惜地說:“這么好的人才,沒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過錯!”這說明武則天( ?。?br/>A.打擊敵對官僚貴族 B.大力發展科舉制度C.愛惜人才,求賢若渴 D.重視發展農業生產14.《蔡忠惠公文集》中寫道:“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詞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雖有武臣,蓋僅有也?!边@一現象體現的統治策略是( )A.以法治國 B.重文輕武 C.重農抑商 D.無為而治15.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大臣趙普對宋太祖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睘椤爸破溴X谷”,宋太祖在地方上設置了( )A.知州 B.轉運使 C.通判 D.三司16.史載,宋代帝王“日閱三卷”,以至鄉童“朝誦暮弦”,時人甚至說:“人生至樂無如讀書”。由此可見,宋代( ?。?br/>A.崇文風氣成為社會時尚B.儒家思想開始受到推崇C.地方治理重在文化教育D.國家教育體制十分完備17.北宋中后期國家的軍費、官俸不斷膨脹,在對西夏的軍事中屢戰屢敗,土地兼并不斷,社會危機重重,為了實現富國強兵,擺脫社會危機,北宋采取了什么應對之策( ?。?br/>A.王安石變法 B.張居正改革C.慶歷新政 D.建立行省制度18.下表內容體現了少數民族政權在政策上( ?。?br/>民族 政權 措施契丹族 遼 任用漢人為相,改革契丹風俗習慣和規章制度黨項族 西夏 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女真族 金 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軍政體制A.因循守舊 B.求全責備 C.生搬硬套 D.吐故納新19.元朝在河南、陜西、四川等地設置行省,在西藏地區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并由宣政院直接統轄,在西域地區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軍政事務。這表明元朝( ?。?br/>A.民族關系平等團結 B.專制主義達到頂峰C.邊疆地區實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20.北宋初年,宋太祖將地方精銳編入中央禁軍,規定二十萬禁軍一半駐守京師,一半分駐各地:京師軍隊又分散駐扎城內和城外。這一舉措的主要目的是( ?。?br/>A.強化中央集權 B.提高軍隊戰斗力C.維持邊疆穩定 D.實現全國的統一21.“臨安西潮,士女嬉游,畫舫笙歌……湖山歌舞,幾忘神州陸沉之痛”該詩反映的時代背景是( )A.北宋結束割據 B.遼與北宋并立C.南宋偏安江南 D.元實現統一22.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題。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元朝時管轄西藏地區軍政事務的機構是( ?。?br/>A.西域都護 B.宣政院C.澎湖巡檢司 D.行省23.《元史》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睋牧峡芍ā 。?br/>A.由忽必烈建立B.是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C.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D.實行行省制度24.中國的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傳到國外,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傳播和文明的發展。這兩種印刷術分別在中國出現的時間至少是( )A.唐代前期、南宋 B.唐代后期、北宋C.唐代前期、北宋 D.唐代后期,元代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26分)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分)材料一 太宗虛心征求群臣和顧問的坦率批評,并誠心誠意地利用他們的批評改善政務。他即位不久,就使諫官參加門下和中書兩省大臣們的國事討論,以便有失誤時可及時糾正。他即位初年所自覺遵奉的另一個儒家美德就是節儉。他嚴格地削減了大型公共工程,以減輕民眾的勞役負擔和賦稅。——摘編自《劍橋隋唐史》(1)根據材料一,分析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治世局面的因素。(寫出2點即可)結合所學知識,唐太宗統治期間出現的國力增強,文教昌盛的局面歷史上稱之為什么?(2分)材料二 武則天不簡單,我也覺得她不僅不簡單,簡直是了不起。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女人當皇帝,人們連想也不敢想……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毛澤東(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毛澤東高度評價武則天的原因。(寫出2點即可)(2分)材料三 即位之初,唐玄宗命人燒毀宮內一批珠玉錦繡,表示不再用奢華物品。同時唐玄宗是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使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摘編自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唐玄宗統治前期的改革措施。(寫出2點即可)綜合上述材料,從唐朝前期興盛的史實中,你得到什么啟示?(3分)26.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一:隋文帝正式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初步實行科舉制。隋煬帝創設進士科,正式確立了科舉制??婆e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唐朝貞觀時期,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成為最重要的科目。武則天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首創“殿試”親自面試考生。——張豈之《中國歷史 隋唐遼宋金卷》(1)根據材料一,完善“科舉制的創立與發展”的知識構建并指出這一制度創立的影響。(2分)材料二:(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唐民族交往的方式。(2分)材料三:唐太宗在位20多年,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同時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發展經濟,改革稅制……使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3)根據材料三,歸納“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1分)(4)依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1分)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五代時期的諸鎮節度使,沒有一個不依賴功勛卓著的臣子和武將。據文獻記載,被任命為節度使的文臣,只有暫時鎮守同州的馮道,和暫時鎮守相州、泰寧的桑維翰。材料二:宋初的大將曹翰寫下一首《退將詩》,有“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之句。當時有諺語曰:“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1)根據材料一和二,概括五代十國與宋代政治的突出特點分別是什么?(2分)材料三:宋朝的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長官擔任,而是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纬南鄼啻蠓s,僅負責行政職能……材料四:(宋初)“始置諸州通判”,“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知州》通簽書施行”。﹣﹣﹣《宋史 職官志》(2)根據材料三、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2分)(3)宋太祖的這些措施對宋朝產生了什么影響?(2分)28.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國古代的制度創新體現了中華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7分)材料一:(1)圖1和圖2和圖3分別是哪個朝代的制度?這些制度有什么共同作用?圖2是什么制度,該制度有什么特點。(3分)材料二: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趙普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節度使權勢過大,出現國君相對弱小而大臣太強的局面)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br/>——《七下歷史統編教材》(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針對趙普所說的“權,錢谷,精兵”,分別指的是什么權利?宋太祖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解決以上問題?(2分)材料三:中國地方行政區劃,自秦漢以來,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統治者吸取了漢唐以來地方割據勢力據險對抗中央政府這一教訓,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極力避免某一地區成為地方長官據險稱雄的國中之國。地方區域的設置,人為地使自然區域割開,形成犬牙交錯的局面。——摘編自李孔懷《中國古代行政制度史》(3)根據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區劃的特點,并簡述元朝實此制度的意義。(2分)參考答案1-10 ACAAB DCDCD11-20 CCCBB AADDA21-24 CBBC25.(1)因素:虛心納諫,勤儉治國,減輕勞役負擔和賦稅等。稱之為:“貞觀之治”。(2)原因: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并且知人善任;在她統治時期,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國力不斷增強。(3)措施:勵精圖治,提倡節儉,整頓吏治,裁汰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典等。啟示:人才是重要資源,重用人才有利于國家興盛,應當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完善自身,統治者勵精圖治有利于國家昌盛等。26.(1)內容:①:確立;②: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影響:科舉制度的延續和完善,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使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用人制度逐漸確立。它不僅擴大了統治基礎,對社會階層流動也起到積極作用,還顯著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的文化素養。(2)方式:和親、會盟、冊封、軍事打擊、設置機構等。(3)共同原因:重用人才;減輕百姓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4)時代特征:繁榮與開放。27.(1)特點:五代十國重武輕文;宋代崇文抑武。(2)措施:在中央,分化事權,削弱相權;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設置通判以分知州權力。(3)影響:一方面強化了中央集權和皇權,有利于國家安定;另一方面帶來行政效率低下、財政負擔沉重、軍隊戰斗力削弱等弊端。28.(1)分別是:秦朝;隋朝;元朝。共同作用: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點:相權“一分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牽制和監督。(2)分別是指:行政權、財政權、軍事權。措施:讓文臣擔任地方長官,三年一換;設置通判分知州權利;加強對地方的稅收的控制,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利;設置轉運使,地方財政權歸中央;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等。(3)特點:打破了自然的疆界,人為使自然區域割開,形成犬牙交錯的局面。意義: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為我國省制的開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