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吉林省長春市2025屆高三質量監測 (四)地理試題本試卷共6頁。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聚落建設主要受自然環境的影響, 同時便于生活也是居民考慮的重要因素。圖1示意某區域三種聚落區位選擇模式,模式一位于河畔谷底處,模式二位于山腰緩坡(陽坡)處, 模式三位于河流交匯處。據此完成1~2題。1.模式一聚落靠近道路緊湊布局,這主要是為了A.便于區域行政管理 B.防御洪澇災害威脅C.防御地質災害威脅 D.較少對耕地的侵占2.與模式二相比,模式三聚落的主要優勢有①農田土壤肥沃②農田灌溉便利③采光條件較好④居民聯系便利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近年來,湖北某地政府大力推進“小田變大田”工作,將小塊田地通過土地流轉向種糧大戶集中,并積極探索“智慧農業”與“體驗式農業”相結合的農業模式。據此完成3~4題。3. “小田變大田”可A.提升機械化水平 B.吸引人口大量回流C.推動耕地非糧化 D.降低農產品附加值4.該地布局此農業模式的主導因素是A. 土地 B. 水源 C.勞動力 D.政策南宋時期,贛州古城是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古城建在章江、貢江交匯的三角洲。為了方便與外界聯系,古城在章、貢兩江上先后建造了三座浮橋,其南面是深溝高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章江上的兩座古浮橋因修建公路大橋而被拆除,而貢江上的一座古浮橋——建春門浮橋被保留下來。該浮橋長約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纜繩相連而成。圖2為“贛州市建春門浮橋位置及景觀圖”。據此完成5~6題。5.古代跨河橋梁多為石橋,而贛州古城跨河橋梁為木質浮橋,其主要原因是A.當地石料缺乏,木材豐富 B.河流水位季節變化大C.江面比較寬闊,啟閉方便 D.地形地質條件較復雜6.與另兩座古浮橋相比,建春門浮橋得以保留的原因最可能是A.歷史價值較突出 B.通行需求小 C.抵御洪水能力強 D.拆除難度大伊塞克湖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天山北坡的封閉性山間盆地中,屬內陸咸水湖。1930年流域灌溉面積僅為500平方千米,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灌溉面積增至1540平方千米。圖3示意1960—2017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各分量年代距平(某一系列數值中的某一個數值與平均值的差)。據此完成7~9題。7.圖示期間伊塞克湖水量的變化特點是A.先增加后減少再增加 B.先減少后增加C.先減少后增加再減少 D.總體減少為主8. 1980年以前,伊塞克湖A.水位持續上升 B.受地下水補給C.降水持續增加 D.入湖流量增加9.1960—1986年湖泊水量迅速減少的主導因素是A.灌溉引水 B.氣候變暖C.降水減少 D.蒸發加劇陽宗海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東部的一個高原斷陷湖,主要受西南季風影響,干濕季分明,流域環境對氣候變化敏感。通過對湖泊底部沉積物中炭屑的分析研究,可揭示陽宗海流域過去13000年植被演替、氣候變化和森林火災之間的關系。圖4是陽宗海沉積物分析重建的森林火災和氣候變化關系圖(炭屑含量與森林火災成正相關)。據此完成10~12題。10.關于陽宗海流域13000年以來氣候變化描述正確的是A.氣溫呈下降趨勢 B. 降水逐漸減少C.距今10000年前比如今更濕潤 D.距今5000年前比如今更冷11.由圖文材料可知,陽宗海流域火災發生頻率更高的氣候條件是A.濕氣候條件 B.冷氣候條件C.干氣候條件 D.暖氣候條件12.陽宗海流域在距今13000-11000年期間火災多發的原因可能是A.微生物分解慢 B.植被生長速度快C.大風天氣多 D.雷擊現象多礐石風景區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是典型的花崗巖石蛋丘陵地貌,其花崗巖山體主要分為饅頭山、石蛋山、峰林山三種不同類型(圖5)。據此完成13~14題。13.暑石風景區形成了三種不同的山峰類型,這主要取決于A.巖石物質組成 B.地殼抬升速率C.巖石節理分布 D.風力侵蝕強度14.黃山花崗巖峰林山相對高度大,磬石風景區峰林山相對高度小,其主要原因是暑石景區峰林山①風化速率慢 ②水平和垂直節理同時發育③風化速率快 ④沿垂直節理方向單向侵蝕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印度半島西高止山脈發育連綿的懸崖,崖壁陡峭,頂部與德干高原相連,地勢平緩,平均海拔約1200m。懸崖上的多數植被為短命物種,每年6月植被萌發后,快速吸收養分,生長迅速,9月逐漸枯萎。懸崖上的禾本科物種耐旱能力強,但對養分的吸收能力比短命物種弱,禾本科物種數量在每年10月達到高峰。圖6示意西高止山脈懸崖位置。據此完成15~16題。15.懸崖上的短命物種生長季為6-9月,影響其生長的主要因素是A. 光照 B. 熱量 C. 水分 D. 風速16.該地懸崖上的禾本科物種數量在每年10月達到高峰,主要原因是A.高溫熱浪減少 B.種間競爭減輕C.暴雨侵襲減少 D.土壤養分增多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資料, 回答下列問題。(18分)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鄉方家村曾是多家機械制造業、高耗能企業與民宅交錯布局的地區,流動人口多, 電力、排水等設施老化。近年來, 方家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百姓宜居社區、文旅科創園區、風景優美景區、人間煙火商區。圖7為方家村位置示意圖。方家村甲18號西店記憶文創小鎮地處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是文創、傳媒、互聯網、科技、影視、藝術類企業集聚的新建特色園區。如今, 方家村嘗試在全村城采用智慧管理服務,為區域居民生活、土地利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提供支持。(1)分析方家村西店記憶文創小鎮產業發展的區位優勢。(8分)(2)在地理信息技術中,任選其一,舉例說出其在方家村管理服務中可能的應用。(4分)(3)說明方家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對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6分)18. 閱讀圖文材料, 回答下列問題。(18分)新安江水電站是中國首座自主設計、裝備的大型水電站。新安江以“水清、霧奇”為特色,夏季,水庫開閘放水,常年17℃恒溫的江水從70米深的水庫涌出,在下游江面形成江霧。圖8為新安江流域圖。隨著經濟的發展,新安江流域對水環境要求提高。安徽與浙江實施“水質對賭”,以P值為標準,水質達標則下游補償上游,不達標則上游補償下游。圖9為新安江水質P值一覽表。(1)分析新安江夏季奇霧產生的主要原因。(6分)(2)說明“水質對賭”對安徽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6分)(3)簡述新安江流域“水質對賭”協議對流域協調發展的啟示。(6分)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海洋與大氣之間有復雜的物質和能量交換,海冰的形成對其影響大。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對我國天氣、氣候有重要影響。海水結冰需要三個條件:①氣溫比水溫低;②水溫低于冰點;③海水中有懸浮微粒、雪花等雜質凝結核。渤海由北部遼東灣、西部渤海灣、南部萊州灣、中央淺海盆地和渤海海峽五部分組成,平均水深18米。圖10示意2010年2月13日渤海海冰分布圖。(1)從氣象角度分析冬季渤海有利于海水結冰的條件。(4分)(2)從海水的性質和海灣地形的角度,說明遼東灣幾乎全部結冰的原因。(6分)(3)簡述海冰對海—氣熱交換的影響。(6分)長春市2025 屆高三質量監測(四)參考答案【答案】1. D 2. A【答案】3. A 4. D【答案】5. C 6. B【答案】7. C8. B 9. A【答案】10. C11. B 12. A【答案】13. C 14. B【答案】15. C 16. B17.(1)地處北京城區,文創產業等人才豐富;位于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政府支持力度大;距離快速路、地鐵、機場等較近,對內、對外交通便利;相關企業集聚,擴大知名度,吸引消費者。(2)遙感技術:監測空氣質量、水污染;監測土地利用變化;監測植被覆蓋度等。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精準定位公共設施位置;幫助游客導航快速找到景區和公共服務場所等;實時跟蹤物流配送等。或地理信息系統:為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支持,合理規劃基礎設施的布局;模擬分析不同方案對鄉村空間的影響;輔助指定美麗鄉村建設方案等。(3)優化功能分區;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優化人居環境;增加綠地面積,提升鄉村生態環境質量等。18.(1)水庫涌出的水水溫較低;夏季下游江面蒸發旺盛,空氣中水汽較多;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形成江霧;氣流穩定(或存在逆溫現象)(或微風、風力較小)。(2)安徽獲得生態補償資金;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水質變好,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安徽獲得優良水質得到保障,有利于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的發展)。(3)強化流域協作,加強跨流域合作:完善制度創新和政策法規(答到制度或政策均給分);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強監測與評估。19.(1)冬季,受來自西伯利亞強勁偏北大風和嚴重降溫的影響,使得渤海海水溫度低;當海水溫度低于海水冰點時凝結成海冰;冬季常伴有降雪,雪花作為凝結核。(2)冬季寒冷空氣南下,緯度較高,氣溫低,海水溫度低于冰點就結冰;北部河流淡水注入,使海水鹽度低,易結冰;全部位于太陸架,海水淺易結冰;海灣狹窄,海域封閉,受陸地影響大,降溫快且流動性差,容易結冰。(3)海冰的反照率大,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陽輻射,使到達海洋的太陽輻射顯著減少。海冰的存在減少了海洋向大氣的熱量輸送,海冰使海水傳導對流到大氣的熱量減少;海冰使海洋的蒸發失熱減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