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講 細胞中的無機物、糖類和脂質一、選擇題1.(2024·四川成都七中月考)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100多種化學元素,它們參與了各種生物以及非生物成分的組成。以下關于生物體內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某些微量元素可以參與形成復雜化合物B.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組成人和玉米的化學元素種類及含量均基本相同D.人體活細胞中,數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2.(2024·河南名校聯盟)下列關于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r/>A.高倍鏡下可觀察到花生子葉中被染色的脂肪顆粒B.取成熟香蕉勻漿,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可出現特定顏色C.用碘液檢測淀粉可產生特定顏色D.檢測氨基酸的含量可用雙縮脲試劑進行顯色3.(2024·山東青島模擬)下列關于細胞中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水是極性分子,易與帶正電荷或負電荷的分子結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劑B.水在常溫下維持液體狀態與氫鍵的不斷斷裂和形成有關C.自由水和結合水都能參與細胞內的生物化學反應D.自由水和結合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4.(2024·北京海淀月考)Zn2+是激活色氨酸合成酶的必要成分,缺Zn2+會影響生長素合成導致植物生長受阻,通常會出現節間縮短,葉片變小呈簇生狀,俗稱“小葉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依據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劃分,鋅屬于微量元素B.無機鹽在細胞中含量很少,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C.為探究小葉病是否由缺鋅引起,對照組應使用缺鋅的完全培養液D.該現象說明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5.(2024·鄭州一中檢測)下列關于糖類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多糖的單體不一定是葡萄糖B.等質量的糖原比脂肪儲能多C.少數酶的組成結構中有葡萄糖D.蔗糖、麥芽糖、乳糖都屬于還原糖6.(2024·西工大附中質檢)幾丁質由1 000~3 000個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是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和昆蟲外骨骼中的一種多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從昆蟲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幾丁質與糖原的元素組成相同B.若干個相連的氮原子構成的結構是幾丁質的基本骨架C.可用斐林試劑鑒定幾丁質是否為還原糖D.糖原和幾丁質都是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7.(2024·山東德州期中)相變指物質在液態、固態、氣態間的轉變。不同脂質具有不同的相變溫度,生物膜中脂質的不飽和程度越高,相變溫度就越低,膜的流動性越大。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脂質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其組成元素均含C、H、OB.植物細胞中的三酰甘油的相變溫度比動物細胞中的高C.生物膜中磷脂的脂肪酸鏈不飽和程度越高,越易進行側向運動D.生物膜中脂質的飽和程度會影響細胞的物質運輸、生長、分裂等過程8.(2024·廣東惠州高三一模)研究表明,糖類和脂肪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但是有一定條件的,糖類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類供能不足時,才會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根據這一理論,以下說法或做法正確的是( ?。?br/>A.糖尿病患者因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脂肪分解供能,其皮下脂肪一般會變薄B.只要運動和多吃瘦肉就可以減少脂肪的堆積,從而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C.因為脂肪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必限制脂肪的攝入量D.糖類和脂肪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所以它們的組成元素和單體完全相同9.(2024·東北育才中學調研)在進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有機物活動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 mL樣品中加入5滴碘液來檢測淀粉,出現藍色說明有淀粉B.淀粉酶、核酶都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C.脂肪檢測實驗中滴加50%的酒精是為了溶解脂肪D.甘蔗莖含有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是檢測還原糖的理想材料10.(2024·沈陽模擬)我國歷來有端午食粽的風俗,北方甜粽多由粽葉包裹糯米和紅棗制成。粽葉中有大量的纖維素、葉綠素以及氨基酸等,糯米富含淀粉,而紅棗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粽葉中葉綠素、氨基酸都含有C、H、O、N元素B.纖維素、氨基酸和淀粉均以碳鏈為基本骨架C.糖類在供應充足時,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D.植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葡萄糖等單糖的形式存在二、非選擇題11.(2024·青海二模)蘋果成熟后酸澀度下降,清甜可口。蘋果果實采摘后成熟過程中部分物質的含量變化及細胞呼吸強度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若要驗證蘋果組織中的果糖是還原糖,則可選擇的試劑是 ,蘋果果實細胞中的有機酸主要存在于 中。(2)果實采摘后成熟過程中酸澀度逐漸下降,甜度逐漸增加。據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果肉細胞中 。(3)果實成熟過程中出現呼吸強度突然升高,最后下降的現象,稱為呼吸躍變(標志著果實由成熟階段走向衰老階段)。據此分析,在發生呼吸躍變的過程中,蘋果果實細胞內的自由水/結合水的值的變化情況最可能是 。(4)蘋果幼苗在缺乏某些元素時會表現出植株矮小、葉片黃化的現象。種植人員取若干株長勢相同且良好的蘋果幼苗,分別栽培在完全培養液、相應的缺N培養液以及缺Mg培養液中,其余條件相同且適宜,培養一段時間后,發現A組的蘋果幼苗正常生長,而B、C兩組的蘋果幼苗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植株矮小,葉片黃化。該實驗結果初步說明 。12.(2024·河南洛陽月考)某實驗小組將花生種子置于適宜條件下培養,定期檢測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發育過程中脂肪的相對含量和干重,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在花生種子中,脂肪的主要功能是 。(2)檢測花生種子中的脂肪時所常用的染液是 ,制片過程中常用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 。(3)經檢測,花生種子萌發初期(AB段)糖類含量增加,據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導致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ㄌ睢癘”或“H”)。(4)種子萌發到BC段時,干重反而降低,可能是由于該階段的幼苗 ?。ù鸪?點)。C點以后,幼苗干重增加,必須滿足的外界條件是 (答出2點)。第2講 細胞中的無機物、糖類和脂質1.A 某些微量元素可以參與形成復雜化合物,如Fe是構成血紅素的元素,A正確;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大多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錯誤;組成人和玉米的化學元素種類基本相同,但含量差異很大,C錯誤;人體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數量最多的元素是氫元素,D錯誤。2.D 花生子葉中的脂肪經蘇丹Ⅲ染液染色后,可以在高倍鏡下觀察到花生子葉中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A正確;成熟香蕉含有豐富的還原糖,且接近白色,可以取成熟香蕉勻漿,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可出現磚紅色沉淀,B正確;用碘液檢測淀粉可產生藍色,C正確;氨基酸中沒有含肽鍵的結構,不能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生成紫色,D錯誤。3.C 水分子之間易形成氫鍵,氫鍵易斷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溫下呈液體狀態,具有流動性,B正確;自由水能參與生物化學反應,結合水不能參與生物化學反應,C錯誤。4.C 探究小葉病是否由缺鋅引起,實驗自變量為是否缺鋅,對照組應使用完全培養液,實驗組使用缺鋅培養液。5.A 多糖的單體不一定是葡萄糖,如幾丁質的單體是N-乙酰葡萄糖胺,A正確;與糖原相比,脂肪含有H較多,因此質量相同的脂肪和糖原被徹底分解時,脂肪消耗氧氣多,產生的能量多,故脂肪比等質量的糖原儲能多,B錯誤;酶的本質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其組成結構中都不含葡萄糖,C錯誤;蔗糖不屬于還原糖,D錯誤。6.C 幾丁質由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組成元素包括C、H、O、N,而糖原只有C、H、O,A錯誤;幾丁質是一種多糖,屬于生物大分子,而生物大分子的骨架都是由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B錯誤;斐林試劑可與還原糖水浴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故可通過觀察幾丁質能否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條件下生成磚紅色沉淀,判斷其是否為還原糖,C正確;幾丁質是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和昆蟲的外骨骼中的一種多糖,不是儲能物質,D錯誤。7.B 脂質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其組成元素均含C、H、O,其中磷脂還含有P甚至N,A正確;植物細胞中三酰甘油大多含不飽和脂肪酸,相變溫度低于動物細胞中的三酰甘油,B錯誤;脂肪酸鏈不飽和程度越高,相變溫度越低,膜的流動性越大,越易進行側向運動,C正確;生物膜中脂質的飽和程度會通過影響膜的流動性來影響細胞的物質運輸、生長、分裂等過程,D正確。8.A 糖尿病患者因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脂肪分解供能,脂肪分解增加,其皮下脂肪一般會變薄,A正確;糖類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故若運動和多吃瘦肉的同時不注意糖類的控制,也會引起脂肪的堆積,B錯誤;糖尿病患者的糖類代謝出現障礙,脂肪也可轉化為糖類,故也應限制脂肪的攝入量,C錯誤;糖原的單體是葡萄糖,而脂肪的單體是甘油和脂肪酸,D錯誤。9.A 淀粉遇碘變藍,2 mL樣品中加入5滴碘液來檢測淀粉,出現藍色說明有淀粉,A正確;淀粉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核酶的化學本質是RNA,RNA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B錯誤;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實驗時,滴加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C錯誤;甘蔗莖內含蔗糖較多,所以不適宜用于還原糖的檢測,D錯誤。10.D 葉綠素的組成元素是C、H、O、N、Mg,氨基酸組成元素是C、H、O、N,有的還含有S等元素,A正確;氨基酸是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纖維素和淀粉也以碳鏈為基本骨架,B正確;糖類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C正確;植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多糖的形式存在,D錯誤。11.(1)斐林試劑 液泡?。?)果糖含量上升,有機酸含量下降 (3)先上升后下降 (4)缺N和缺Mg均會引起葉片黃化和植株矮小解析:(1)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通過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的反應觀察是否有磚紅色沉淀出現做出判斷。蘋果果實細胞中的有機酸主要存在于液泡中。(2)圖中顯示,果實采摘后果肉細胞中果糖含量上升,有機酸含量下降,據此可推測,這是果實成熟過程中酸澀度逐漸下降,甜度逐漸增加的原因。(3)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大,細胞代謝就越旺盛,反之細胞代謝越慢。因此呼吸躍變時,呼吸強度先升高后下降,該過程中,自由水/結合水的值最可能先升高后下降。(4)題述對照實驗結果初步說明缺N和缺Mg均會引起葉片黃化和植株矮小。12.(1)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 (2)蘇丹Ⅲ染液 洗去浮色?。?)脂肪轉化為糖類 O?。?)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強度低于呼吸作用強度) 適宜的光照、一定的礦質元素解析:(1)脂肪中氫的比例較高,儲存能量多,在花生種子中,脂肪的主要功能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2)檢測花生種子中的脂肪時所常用的染液是蘇丹Ⅲ染液,可以將脂肪染成橘黃色,為洗去浮色,常用50%的酒精。(3)由題圖可知,花生種子萌發初期,脂肪含量顯著降低,脂肪轉化為糖類,糖類含量增加。脂肪中氧的含量遠低于糖類,轉化為糖類時會消耗很多的氧,導致種子干重增加。(4)種子萌發為幼苗后,其干重的增加依賴于光合作用,當幼苗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強度低于呼吸作用強度時,可出現BC段的變化。幼苗干重的增加(C點后),必須滿足的外界條件有適宜的光照、一定的礦質元素(用于葉綠素、酶等的合成)等。3 / 3第2講 細胞中的無機物、糖類和脂質課程標準1.說出細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構成。2.指出水大約占細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結合水的形式存在,賦予了細胞許多特性,在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3.舉例說出無機鹽在細胞內含量雖少,但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4.概述糖類有多種類型,它們既是細胞的重要結構成分,又是生命活動的重要能源物質。5.舉例說出不同種類的脂質對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有重要作用。6.活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考點一 細胞中的元素和無機物1.組成細胞的元素(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種類和含量上的關系(2)種類:常見有20多種(3)存在形式:大多以 的形式存在。提醒 ①細胞中含量最多的4種元素是C、H、O、N。②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組成生物體的必需元素,但生物體內含有的元素不一定都是必需元素,如人體內可能含有Pb,但Pb不是必需元素。③占玉米細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有機物為糖類),占人體細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含量最多的有機物為蛋白質)。2.細胞中的主要化合物及相對含量3.細胞中的水(1)水的結構和性質【教材拾遺】 (必修1 P20~21小字部分)水分子具有極性的原因是水分子的空間結構及電子的不對稱分布。 (2)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3)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和細胞代謝的關系4.無機鹽的存在形式和功能1.(必修1 P17正文)Ca、Mg、Fe、Mn、Cu是組成細胞的微量元素。( )2.(必修1 P17正文)在人體活細胞中氫原子的數目最多。( ?。?br/>3.(必修1 P21小字部分)由于共價鍵的存在,水具有較高的比熱容。( )4.(必修1 P21正文)仙人掌耐旱是因為其細胞內的水主要是結合水。( ?。?br/>5.(必修1 P22思考·討論)Mg參與構成葉綠體中的各種色素。( )1.(2025·河北石家莊期中)下列有關細胞中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I、Cu、Ca等微量元素雖然含量少,但在細胞中也具有重要作用B.葉綠體中的光合色素都含有Mg,缺Mg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C.只含有C、H、O三種元素的小分子有機物不一定是糖類或脂肪D.RNA和DNA所含的元素種類相同,RNA所含的元素種類一定比蛋白質多題后歸納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及其應用2.(2022·湖北高考1題)水是生命的源泉,節約用水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下列有關水在生命活動中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水是酶促反應的環境B.參與血液中緩沖體系的形成C.可作為維生素D等物質的溶劑D.可作為反應物參與生物氧化過程考點二 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作用1.細胞中的糖類【教材拾遺】 (1)(必修1 P24旁欄思考)糖尿病病人的飲食受到嚴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僅僅是有甜味的糖,米飯和饅頭等主食也都需定量攝取,原因是米飯和饅頭等主食富含淀粉,淀粉經消化分解后可生成葡萄糖。(2)(必修1 P24圖2-3拓展)多糖中的淀粉、糖原、纖維素有相同的組成單位,功能卻相差很大,其原因是它們構成的分子結構不同,結構決定功能。2.細胞中的脂質提醒 與糖類相比,脂肪中C、H含量高,O含量低,同等質量下,脂肪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多,消耗的O2多,產生的H2O多。3.細胞中糖類與脂質的關系【教材拾遺】 (必修1 P27插圖)給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類的飼料,可起到育肥的效果,是因為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動物從體外吸收的多余糖類可以在體內轉變成脂肪。1.(必修1 P23正文)糖類只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br/>2.(必修1 P24圖2-3)構成淀粉、糖原和纖維素的單體都是葡萄糖,但是其中葡萄糖的數量和連接方式不同。( ?。?br/>3.(必修1 P25正文)幾丁質能與溶液中的重金屬離子有效結合,因此可用于廢水處理。( )4.(必修1 P25正文)脂質分子中氧的含量遠遠低于糖類,而氫的含量更高。( )1.(2021·海南高考1題)下列關于纖維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是植物和藍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B.易溶于水,在人體內可被消化C.與淀粉一樣都屬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組成單位不同D.水解的產物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易錯提醒關于糖類的三個易錯點(1)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質,如纖維素、核糖和脫氧核糖不提供能量。(2)水解不同于氧化分解。多糖和二糖水解的終產物是單糖;糖類氧化分解的終產物是CO2和H2O,即參與有氧呼吸后的最終產物。(3)并非所有的糖都是還原糖,如淀粉、纖維素、糖原、蔗糖都是非還原糖,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2.(2020·海南高考1題)下列關于人體脂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組成脂肪與糖原的元素種類不同B.磷脂水解的終產物為甘油和脂肪酸C.性激素屬于固醇類物質,能維持人體第二性征D.維生素D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骨骼發育3.(2025·湖南長郡中學期末)糖類和脂肪都是人體內的能源物質,隨運動強度的變化,人體內脂肪與糖類供能比例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脂肪與糖類都參與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 B.中等強度運動消耗的糖類和脂肪的質量相等C.高強度運動時脂肪供能比例低,不利于減肥 D.糖類代謝發生障礙時,脂肪可以大量轉化為糖類,分解供能考點三 活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1.實驗原理(1)還原糖的檢測還原糖+ 磚紅色沉淀。(2)脂肪的檢測:脂肪+蘇丹Ⅲ染液→ 。(3)蛋白質的檢測:蛋白質+ →紫色。2.實驗步驟(1)還原糖的檢測(2)脂肪的檢測【教材拾遺】 (必修1 P19探究·實踐)脂肪檢測的過程中滴加1~2滴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理是蘇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蛋白質的檢測提醒 ①物質檢測實驗一般不設立對照實驗,若需設立對照實驗,對照組應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質,如驗證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質,對照組可加入稀釋的雞蛋清,實驗中,在加相應試劑之前要留出部分組織樣液,目的是作為對照,以便與鑒定后的樣液顏色作對比,增強實驗的說服力。②三類有機物檢測在操作步驟上的“三個唯一”a.唯一需要水浴加熱——還原糖檢測。若不加熱,則無磚紅色沉淀出現。b.唯一需要顯微鏡——脂肪顆粒的觀察。c.唯一使用酒精——脂肪的檢測,實驗用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洗去浮色。1.某校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生物組織中還原糖檢測的實驗(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實驗材料選擇時,用蘋果比用植物葉片的效果要好B.在進行組織樣液檢測時,加入斐林試劑后就能出現磚紅色沉淀C.用于該實驗檢測的斐林試劑也可用于檢測蛋白質,只是添加試劑的順序不同D.由于斐林試劑不穩定,使用時要先加0.1 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0.05 g/mL的CuSO4溶液2.(2025·吉林白城開學考)酸奶由于口味獨特、營養豐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為檢測市場上銷售的不同酸奶的營養價值,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甲~戊5種品牌原味酸奶進行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不同原味酸奶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含量各不相同B.可利用雙縮脲試劑鑒定不同品牌原味酸奶中是否含有蛋白質C.加入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后,可發現乙種酸奶的磚紅色最淺D.加入蘇丹Ⅲ染液后,丁種酸奶的紅色較其他種類酸奶深易錯警示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檢測的三個易錯點(1)無顏色變化≠無色:進行物質檢測時,有些檢測劑本身帶有顏色,將其加入含有某些化合物的試管中,若不呈現特定顏色反應,表明試管中不含被檢測物質,但不可說成“試管中無色”,此時試管中可顯示試劑本身顏色(如斐林試劑原本為藍色,碘液原本為橙黃色等)。(2)雙縮脲≠雙縮脲試劑:雙縮脲是由兩分子尿素縮合,脫去一分子氨形成的化合物;雙縮脲試劑是由A液0.1 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 g/mL的CuSO4溶液組成。(3)能與雙縮脲試劑呈現紫色反應的化合物不一定是蛋白質:凡是具有肽鍵的化合物均可以與雙縮脲試劑呈現紫色反應。1.(2024·甘肅高考1題)甘肅隴南的“武都油橄欖”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果肉呈黃綠色,子葉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產的橄欖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廣泛用于食品、醫藥和化工等領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較低,不容易凝固,橄欖油在室溫下通常呈液態B.蘇丹Ⅲ染液處理油橄欖子葉,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C.油橄欖種子萌發過程中有機物的含量減少,有機物的種類不發生變化D.脂肪在人體消化道內水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溯源教材(1)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較低,不容易凝固。(見必修1 P26小字部分)(2)脂肪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見必修1 P18探究·實踐)(3)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與一分子甘油反應形成的酯。(見必修1 P26正文)2.(2023·新課標卷1題)葡萄糖是人體所需的一種單糖。下列關于人體內葡萄糖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葡萄糖是人體血漿的重要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調節B.葡萄糖是機體能量的重要來源,能經自由擴散通過細胞膜C.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肝細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轉化為肝糖原D.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人體脂肪組織細胞可轉變為甘油三酯3.(2022·全國甲卷1題)鈣在骨骼生長和肌肉收縮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曬太陽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長,預防老年人骨質疏松。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中有以無機離子形式存在的鈣B.人體內Ca2+可自由通過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C.適當補充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D.人體血液中鈣離子濃度過低易出現抽搐現象4.(2022·重慶高考11題)在一定條件下,斐林試劑可與葡萄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去除沉淀后的溶液藍色變淺,測定其吸光值可用于計算葡萄糖含量。如表是用該方法檢測不同樣本的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樣本 ① ② ③ ④ ⑤ ⑥吸光值 0.616 0.606 0.595 0.583 0.571 0.564葡萄糖含量 (mg/mL) 0 0.1 0.2 0.3 0.4 0.5A.斐林試劑與樣本混合后立即生成磚紅色沉淀B.吸光值與樣本的葡萄糖含量有關,與斐林試劑的用量無關C.若某樣本的吸光值為0.578,則其葡萄糖含量大于0.4 mg/mLD.在一定范圍內葡萄糖含量越高,反應液去除沉淀后藍色越淺5.(2021·全國乙卷3題)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從環境中吸收水。下列有關植物體內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態B.結合水是植物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C.細胞的有氧呼吸過程不消耗水但能產生水D.自由水和結合水比值的改變會影響細胞的代謝活動溯源教材(1)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見必修1 P48圖3-6)(2)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結合。(見必修1 P21正文)(3)細胞內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細胞的代謝就越旺盛。(見必修1 P21正文)(1)某示蹤劑由細胞能量代謝的主要能源物質改造而來,進入細胞后不易被代謝,可以反映細胞攝取能源物質的量,由此可知,該示蹤劑是一種改造過的葡萄糖。(2023·北京高考)( ?。?br/>(2)小腸吸收鈣減少可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明顯下降。 (2023·湖北高考)( ?。?br/>(3)洋蔥勻漿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試劑,溶液即呈磚紅色。 (2023·江蘇高考)( ?。?br/>(4)脂肪對植物細胞起保護作用。 (2022·浙江6月選考)( ?。?br/>第2講 細胞中的無機物、糖類和脂質【破考點·抓必備】考點一知識梳理夯基1.(1)種類 含量 (2)C、H、O、N、P、S、K、Ca、Mg Fe、Mn、Zn、Cu、B、Mo?。?)化合物3.(1)帶電荷 流動性 比熱容?。?)生物化學反應 液體環境(3) 旺盛 差 低 強4. 離子 主動運輸 Fe2+ P 高 低 Na+概念檢測1.× 2.√ 3.× 4.× 5.×典題演練應用1.C 組成細胞的元素中,Ca屬于大量元素,A錯誤;光合色素中的葉綠素含有Mg,類胡蘿卜素不含Mg,B錯誤;只含C、H、O的小分子物質除了糖類和脂肪外,還有其他物質,如乙醇、丙酮酸、乳酸等,C正確;組成核酸的元素只有C、H、O、N、P,核酸包括DNA和RNA,除C、H、O、N外,蛋白質還可能含有S、Fe等其他多種元素,D錯誤。2.C 細胞內的許多生物化學反應在以水為基礎的液體環境中進行,水是酶促反應的環境,A正確;人體血漿中有很多緩沖對,如HC/H2CO3、HP/H2P等,這些緩沖對的形成需要水的參與,B正確;維生素D屬于脂溶性物質,水不能作為維生素D的溶劑,C錯誤;細胞內的許多生物化學反應都需要水的參與,水可作為反應物參與生物氧化過程,D正確。考點二知識梳理夯基1. C、H、O 乳糖 纖維素 麥芽糖 幾丁質2. C、H、O 甘油 不飽和 飽和 磷酸 細胞膜 細胞器膜 血液中脂質的運輸3.供應充足 糖類供能不足 大量概念檢測1.× 提示:幾丁質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2.√ 3.√ 4.√典題演練應用1.D 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藍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錯誤;纖維素不易溶于水,也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只能促進人體腸道的蠕動,B錯誤;纖維素和淀粉均屬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組成單位相同,都是葡萄糖,C錯誤;纖維素的水解產物為還原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D正確。2.C 脂肪和糖原的元素組成都是C、H、O,A錯誤;脂肪水解的終產物是甘油和脂肪酸,B錯誤;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不參與骨骼的組成,D錯誤。3.C 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脂肪與糖類不參與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A錯誤;分析題圖可知,中等強度運動,糖類和脂肪的供能比例相等,但消耗兩者的質量不等,B錯誤;據圖可知,運動強度增大,脂肪供能比例降低,不利于減肥,C正確;糖類能大量轉化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D錯誤。考點三知識梳理夯基1.(1)斐林試劑 (2)橘黃色 (3)雙縮脲試劑2.(1)高 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淀?。?)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A液 B液 紫色典題演練應用1.A 在實驗材料選擇方面,用蘋果比用植物葉片的效果要好,因為植物葉片為綠色,會影響實驗結果的觀察,A正確;在進行組織樣液檢測時,加入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后,才能出現磚紅色沉淀,B錯誤;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成分相同,但濃度不同,所以用于該實驗檢測的斐林試劑不可直接用于檢測蛋白質,C錯誤;使用斐林試劑時,甲液和乙液應等量混合均勻后再加入,D錯誤。2.D 由圖可知,不同原味酸奶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含量各不相同,A正確;雙縮脲試劑可與蛋白質發生紫色反應,故可利用雙縮脲試劑來鑒定不同品牌原味酸奶中是否含有蛋白質,B正確;5種品牌中,乙種酸奶中的還原糖含量最少,加入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后,乙種酸奶的磚紅色最淺,C正確;丁種酸奶中脂肪含量最多,脂肪和蘇丹Ⅲ染液反應生成橘黃色,加入蘇丹Ⅲ染液后,丁種酸奶的橘黃色較其他種類酸奶深,D錯誤。【研真題·扣教材】1.C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較低,不容易凝固,橄欖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通常呈液態,A正確;油橄欖子葉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因此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B正確;油橄欖種子萌發過程中由于細胞呼吸的消耗,有機物的總量減少,但由于發生了有機物的轉化,故有機物的種類增多,C錯誤;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與一分子甘油發生反應而形成的酯,脂肪在人體消化道內水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D正確。2.B 人體血漿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是人體血漿的重要組成成分,葡萄糖的含量受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的調節,A正確;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是協助擴散,葡萄糖不能經自由擴散方式通過細胞膜,B錯誤;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肝細胞后,可被轉化為肝糖原或被氧化分解,C正確;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人體脂肪細胞可轉變為甘油三酯,D正確。3.B 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少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細胞中的鈣有的以離子形式存在,有的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確;人體內的Ca2+不可自由通過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B錯誤;維生素D能有效地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鈣的吸收,C正確;鈣離子濃度過低,會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強,從而使肌肉出現抽搐現象,D正確。4.D 斐林試劑與還原糖混合后50~65 ℃水浴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A錯誤;在一定范圍內,樣本的葡萄糖含量越高,斐林試劑(藍色)與葡萄糖反應越多,反應液去除沉淀后藍色越淺,吸光值越小,若樣本葡萄糖含量一定,斐林試劑用量越多,去除沉淀后藍色越深,吸光值越大,B錯誤,D正確;若某樣本吸光值為0.578,結合表格數據推測其葡萄糖含量為0.3~0.4 mg/mL,C錯誤。5.C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從環境中吸收水,保持其固有的姿態,A正確;細胞中的一部分水是以結合水的形式存在的,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B正確;細胞在有氧呼吸第二階段消耗水,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產生水,C錯誤;自由水和結合水比值的改變會影響細胞的代謝活動,比值越高,細胞的代謝活動越旺盛,D正確。真題重組練?。?)√?。?)× (3)× (4)×9 / 9(共81張PPT)第2講 細胞中的無機物、糖類和脂質高中總復習·生物1. 說出細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構成。2. 指出水大約占細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結合水的形式存在,賦予了細胞許多特性,在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3. 舉例說出無機鹽在細胞內含量雖少,但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4. 概述糖類有多種類型,它們既是細胞的重要結構成分,又是生命活動的重要能源物質。5. 舉例說出不同種類的脂質對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有重要作用。6. 活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課程標準1. 破考點·抓必備2. 研真題·扣教材3. 驗收效·提能力目錄Contents01破考點·抓必備梳理歸納, 鞏固基本知識考點一 細胞中的元素和無機物1. 組成細胞的元素(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種類和含量上的關系(2)種類:常見有20多種(3)存在形式:大多以 的形式存在。化合物 提醒 ①細胞中含量最多的4種元素是C、H、O、N。②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組成生物體的必需元素,但生物體內含有的元素不一定都是必需元素,如人體內可能含有Pb,但Pb不是必需元素。③占玉米細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有機物為糖類),占人體細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含量最多的有機物為蛋白質)。2. 細胞中的主要化合物及相對含量3. 細胞中的水(1)水的結構和性質【教材拾遺】 (必修1 P20~21小字部分)水分子具有極性的原因是水分子的空間結構及電子的不對稱分布。?。?)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3)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和細胞代謝的關系4. 無機鹽的存在形式和功能1. (必修1 P17正文)Ca、Mg、Fe、Mn、Cu是組成細胞的微量元素。( × )2. (必修1 P17正文)在人體活細胞中氫原子的數目最多。 ( √?。?br/>3. (必修1 P21小字部分)由于共價鍵的存在,水具有較高的比熱容。( ×?。?br/>4. (必修1 P21正文)仙人掌耐旱是因為其細胞內的水主要是結合水。( ×?。?br/>5. (必修1 P22思考·討論)Mg參與構成葉綠體中的各種色素。( ×?。?br/>×√×××1. (2025·河北石家莊期中)下列有關細胞中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 I、Cu、Ca等微量元素雖然含量少,但在細胞中也具有重要作用B. 葉綠體中的光合色素都含有Mg,缺Mg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C. 只含有C、H、O三種元素的小分子有機物不一定是糖類或脂肪D. RNA和DNA所含的元素種類相同,RNA所含的元素種類一定比蛋白質多√解析: 組成細胞的元素中,Ca屬于大量元素,A錯誤;光合色素中的葉綠素含有Mg,類胡蘿卜素不含Mg,B錯誤;只含C、H、O的小分子物質除了糖類和脂肪外,還有其他物質,如乙醇、丙酮酸、乳酸等,C正確;組成核酸的元素只有C、H、O、N、P,核酸包括DNA和RNA,除C、H、O、N外,蛋白質還可能含有S、Fe等其他多種元素,D錯誤。題后歸納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及其應用2. (2022·湖北高考1題)水是生命的源泉,節約用水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下列有關水在生命活動中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水是酶促反應的環境B. 參與血液中緩沖體系的形成C. 可作為維生素D等物質的溶劑D. 可作為反應物參與生物氧化過程√解析: 細胞內的許多生物化學反應在以水為基礎的液體環境中進行,水是酶促反應的環境,A正確;人體血漿中有很多緩沖對,如HC/H2CO3、HP /H2P 等,這些緩沖對的形成需要水的參與,B正確;維生素D屬于脂溶性物質,水不能作為維生素D的溶劑,C錯誤;細胞內的許多生物化學反應都需要水的參與,水可作為反應物參與生物氧化過程,D正確。考點二 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作用1. 細胞中的糖類ccccc【教材拾遺】 (1)(必修1 P24旁欄思考)糖尿病病人的飲食受到嚴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僅僅是有甜味的糖,米飯和饅頭等主食也都需定量攝取,原因是米飯和饅頭等主食富含淀粉,淀粉經消化分解后可生成葡萄糖。(2)(必修1 P24圖2-3拓展)多糖中的淀粉、糖原、纖維素有相同的組成單位,功能卻相差很大,其原因是它們構成的分子結構不同,結構決定功能。2. 細胞中的脂質cccccccc提醒 與糖類相比,脂肪中C、H含量高,O含量低,同等質量下,脂肪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多,消耗的O2多,產生的H2O多。3. 細胞中糖類與脂質的關系【教材拾遺】 (必修1 P27插圖)給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類的飼料,可起到育肥的效果,是因為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動物從體外吸收的多余糖類可以在體內轉變成脂肪。ccc1. (必修1 P23正文)糖類只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 ×?。?br/>提示:幾丁質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2. (必修1 P24圖2-3)構成淀粉、糖原和纖維素的單體都是葡萄糖,但是其中葡萄糖的數量和連接方式不同。 ( √?。?br/>3. (必修1 P25正文)幾丁質能與溶液中的重金屬離子有效結合,因此可用于廢水處理。 ( √?。?br/>4. (必修1 P25正文)脂質分子中氧的含量遠遠低于糖類,而氫的含量更高。 ( √?。?br/>×√√√1. (2021·海南高考1題)下列關于纖維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 是植物和藍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B. 易溶于水,在人體內可被消化C. 與淀粉一樣都屬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組成單位不同D. 水解的產物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解析: 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藍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錯誤;纖維素不易溶于水,也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只能促進人體腸道的蠕動,B錯誤;纖維素和淀粉均屬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組成單位相同,都是葡萄糖,C錯誤;纖維素的水解產物為還原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D正確。易錯提醒關于糖類的三個易錯點(1)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質,如纖維素、核糖和脫氧核糖不提供能量。(2)水解不同于氧化分解。多糖和二糖水解的終產物是單糖;糖類氧化分解的終產物是CO2和H2O,即參與有氧呼吸后的最終產物。(3)并非所有的糖都是還原糖,如淀粉、纖維素、糖原、蔗糖都是非還原糖,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2. (2020·海南高考1題)下列關于人體脂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組成脂肪與糖原的元素種類不同B. 磷脂水解的終產物為甘油和脂肪酸C. 性激素屬于固醇類物質,能維持人體第二性征D. 維生素D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骨骼發育解析: 脂肪和糖原的元素組成都是C、H、O,A錯誤;脂肪水解的終產物是甘油和脂肪酸,B錯誤;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不參與骨骼的組成,D錯誤。√3. (2025·湖南長郡中學期末)糖類和脂肪都是人體內的能源物質,隨運動強度的變化,人體內脂肪與糖類供能比例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 脂肪與糖類都參與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B. 中等強度運動消耗的糖類和脂肪的質量相等C. 高強度運動時脂肪供能比例低,不利于減肥D. 糖類代謝發生障礙時,脂肪可以大量轉化為糖類,分解供能√解析: 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脂肪與糖類不參與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A錯誤;分析題圖可知,中等強度運動,糖類和脂肪的供能比例相等,但消耗兩者的質量不等,B錯誤;據圖可知,運動強度增大,脂肪供能比例降低,不利于減肥,C正確;糖類能大量轉化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D錯誤。考點三 活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1. 實驗原理(1)還原糖的檢測還原糖+ 磚紅色沉淀。(2)脂肪的檢測:脂肪+蘇丹Ⅲ染液→ 。(3)蛋白質的檢測:蛋白質+ →紫色。斐林試劑 橘黃色 雙縮脲試劑 2. 實驗步驟(1)還原糖的檢測(2)脂肪的檢測【教材拾遺】 (必修1 P19探究·實踐)脂肪檢測的過程中滴加1~2滴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理是蘇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 (3)蛋白質的檢測提醒 ①物質檢測實驗一般不設立對照實驗,若需設立對照實驗,對照組應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質,如驗證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質,對照組可加入稀釋的雞蛋清,實驗中,在加相應試劑之前要留出部分組織樣液,目的是作為對照,以便與鑒定后的樣液顏色作對比,增強實驗的說服力。②三類有機物檢測在操作步驟上的“三個唯一”a.唯一需要水浴加熱——還原糖檢測。若不加熱,則無磚紅色沉淀出現。b.唯一需要顯微鏡——脂肪顆粒的觀察。c.唯一使用酒精——脂肪的檢測,實驗用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洗去浮色。1. 某校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生物組織中還原糖檢測的實驗(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 實驗材料選擇時,用蘋果比用植物葉片的效果要好B. 在進行組織樣液檢測時,加入斐林試劑后就能出現磚紅色沉淀C. 用于該實驗檢測的斐林試劑也可用于檢測蛋白質,只是添加試劑的順序不同D. 由于斐林試劑不穩定,使用時要先加0.1 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0.05 g/mL的CuSO4溶液√解析: 在實驗材料選擇方面,用蘋果比用植物葉片的效果要好,因為植物葉片為綠色,會影響實驗結果的觀察,A正確;在進行組織樣液檢測時,加入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后,才能出現磚紅色沉淀,B錯誤;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成分相同,但濃度不同,所以用于該實驗檢測的斐林試劑不可直接用于檢測蛋白質,C錯誤;使用斐林試劑時,甲液和乙液應等量混合均勻后再加入,D錯誤。2. (2025·吉林白城開學考)酸奶由于口味獨特、營養豐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為檢測市場上銷售的不同酸奶的營養價值,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甲~戊5種品牌原味酸奶進行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 不同原味酸奶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含量各不相同B. 可利用雙縮脲試劑鑒定不同品牌原味酸奶中是否含有蛋白質C. 加入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后,可發現乙種酸奶的磚紅色最淺D. 加入蘇丹Ⅲ染液后,丁種酸奶的紅色較其他種類酸奶深√解析: 由圖可知,不同原味酸奶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含量各不相同,A正確;雙縮脲試劑可與蛋白質發生紫色反應,故可利用雙縮脲試劑來鑒定不同品牌原味酸奶中是否含有蛋白質,B正確;5種品牌中,乙種酸奶中的還原糖含量最少,加入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后,乙種酸奶的磚紅色最淺,C正確;丁種酸奶中脂肪含量最多,脂肪和蘇丹Ⅲ染液反應生成橘黃色,加入蘇丹Ⅲ染液后,丁種酸奶的橘黃色較其他種類酸奶深,D錯誤。易錯警示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檢測的三個易錯點(1)無顏色變化≠無色:進行物質檢測時,有些檢測劑本身帶有顏色,將其加入含有某些化合物的試管中,若不呈現特定顏色反應,表明試管中不含被檢測物質,但不可說成“試管中無色”,此時試管中可顯示試劑本身顏色(如斐林試劑原本為藍色,碘液原本為橙黃色等)。(2)雙縮脲≠雙縮脲試劑:雙縮脲是由兩分子尿素縮合,脫去一分子氨形成的化合物;雙縮脲試劑是由A液0.1 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 g/mL的CuSO4溶液組成。(3)能與雙縮脲試劑呈現紫色反應的化合物不一定是蛋白質:凡是具有肽鍵的化合物均可以與雙縮脲試劑呈現紫色反應。02研真題·扣教材探究分析, 培養核心技能1. (2024·甘肅高考1題)甘肅隴南的“武都油橄欖”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果肉呈黃綠色,子葉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產的橄欖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廣泛用于食品、醫藥和化工等領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 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較低,不容易凝固,橄欖油在室溫下通常呈液態B. 蘇丹Ⅲ染液處理油橄欖子葉,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C. 油橄欖種子萌發過程中有機物的含量減少,有機物的種類不發生變化D. 脂肪在人體消化道內水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解析: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較低,不容易凝固,橄欖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通常呈液態,A正確;油橄欖子葉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因此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B正確;油橄欖種子萌發過程中由于細胞呼吸的消耗,有機物的總量減少,但由于發生了有機物的轉化,故有機物的種類增多,C錯誤;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與一分子甘油發生反應而形成的酯,脂肪在人體消化道內水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D正確。溯源教材(1)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較低,不容易凝固?!。ㄒ姳匦? P26小字部分)(2)脂肪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ㄒ姳匦? P18探究·實踐)(3)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與一分子甘油反應形成的酯?!。ㄒ姳匦?P26正文)2. (2023·新課標卷1題)葡萄糖是人體所需的一種單糖。下列關于人體內葡萄糖的敘述,錯誤的是( )A. 葡萄糖是人體血漿的重要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調節B. 葡萄糖是機體能量的重要來源,能經自由擴散通過細胞膜C. 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肝細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轉化為肝糖原D. 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人體脂肪組織細胞可轉變為甘油三酯√解析: 人體血漿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是人體血漿的重要組成成分,葡萄糖的含量受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的調節,A正確;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是協助擴散,葡萄糖不能經自由擴散方式通過細胞膜,B錯誤;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肝細胞后,可被轉化為肝糖原或被氧化分解,C正確;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人體脂肪細胞可轉變為甘油三酯,D正確。3. (2022·全國甲卷1題)鈣在骨骼生長和肌肉收縮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曬太陽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長,預防老年人骨質疏松。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細胞中有以無機離子形式存在的鈣B. 人體內Ca2+可自由通過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C. 適當補充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D. 人體血液中鈣離子濃度過低易出現抽搐現象√解析: 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少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細胞中的鈣有的以離子形式存在,有的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確;人體內的Ca2+不可自由通過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B錯誤;維生素D能有效地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鈣的吸收,C正確;鈣離子濃度過低,會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強,從而使肌肉出現抽搐現象,D正確。4. (2022·重慶高考11題)在一定條件下,斐林試劑可與葡萄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去除沉淀后的溶液藍色變淺,測定其吸光值可用于計算葡萄糖含量。如表是用該方法檢測不同樣本的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r/>樣本 ① ② ③ ④ ⑤ ⑥吸光值 0.616 0.606 0.595 0.583 0.571 0.564葡萄糖含量(mg/mL) 0 0.1 0.2 0.3 0.4 0.5A. 斐林試劑與樣本混合后立即生成磚紅色沉淀B. 吸光值與樣本的葡萄糖含量有關,與斐林試劑的用量無關C. 若某樣本的吸光值為0.578,則其葡萄糖含量大于0.4 mg/mLD. 在一定范圍內葡萄糖含量越高,反應液去除沉淀后藍色越淺√解析: 斐林試劑與還原糖混合后50~65 ℃水浴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A錯誤;在一定范圍內,樣本的葡萄糖含量越高,斐林試劑(藍色)與葡萄糖反應越多,反應液去除沉淀后藍色越淺,吸光值越小,若樣本葡萄糖含量一定,斐林試劑用量越多,去除沉淀后藍色越深,吸光值越大,B錯誤,D正確;若某樣本吸光值為0.578,結合表格數據推測其葡萄糖含量為0.3~0.4 mg/mL,C錯誤。5. (2021·全國乙卷3題)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從環境中吸收水。下列有關植物體內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 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態B. 結合水是植物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C. 細胞的有氧呼吸過程不消耗水但能產生水D. 自由水和結合水比值的改變會影響細胞的代謝活動√解析: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從環境中吸收水,保持其固有的姿態,A正確;細胞中的一部分水是以結合水的形式存在的,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B正確;細胞在有氧呼吸第二階段消耗水,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產生水,C錯誤;自由水和結合水比值的改變會影響細胞的代謝活動,比值越高,細胞的代謝活動越旺盛,D正確。溯源教材(1)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ㄒ姳匦? P48圖3-6)(2)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結合?!。ㄒ姳匦? P21正文)(3)細胞內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細胞的代謝就越旺盛?!。ㄒ姳匦?P21正文)(1)某示蹤劑由細胞能量代謝的主要能源物質改造而來,進入細胞后不易被代謝,可以反映細胞攝取能源物質的量,由此可知,該示蹤劑是一種改造過的葡萄糖?!。?023·北京高考) ( √ )(2)小腸吸收鈣減少可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明顯下降?!。?023·湖北高考) ( ×?。?br/>(3)洋蔥勻漿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試劑,溶液即呈磚紅色。?。?023·江蘇高考) ( ×?。?br/>(4)脂肪對植物細胞起保護作用?!。?022·浙江6月選考) ( × )√×××03驗收效·提能力跟蹤訓練,檢驗學習效果一、選擇題1. (2024·四川成都七中月考)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100多種化學元素,它們參與了各種生物以及非生物成分的組成。以下關于生物體內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 某些微量元素可以參與形成復雜化合物B. 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 組成人和玉米的化學元素種類及含量均基本相同D. 人體活細胞中,數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123456789101112√解析: 某些微量元素可以參與形成復雜化合物,如Fe是構成血紅素的元素,A正確;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大多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錯誤;組成人和玉米的化學元素種類基本相同,但含量差異很大,C錯誤;人體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數量最多的元素是氫元素,D錯誤。1234567891011122. (2024·河南名校聯盟)下列關于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 高倍鏡下可觀察到花生子葉中被染色的脂肪顆粒B. 取成熟香蕉勻漿,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可出現特定顏色C. 用碘液檢測淀粉可產生特定顏色D. 檢測氨基酸的含量可用雙縮脲試劑進行顯色解析: 花生子葉中的脂肪經蘇丹Ⅲ染液染色后,可以在高倍鏡下觀察到花生子葉中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A正確;成熟香蕉含有豐富的還原糖,且接近白色,可以取成熟香蕉勻漿,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可出現磚紅色沉淀,B正確;用碘液檢測淀粉可產生藍色,C正確;氨基酸中沒有含肽鍵的結構,不能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生成紫色,D錯誤。√1234567891011123. (2024·山東青島模擬)下列關于細胞中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 水是極性分子,易與帶正電荷或負電荷的分子結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劑B. 水在常溫下維持液體狀態與氫鍵的不斷斷裂和形成有關C. 自由水和結合水都能參與細胞內的生物化學反應D. 自由水和結合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解析: 水分子之間易形成氫鍵,氫鍵易斷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溫下呈液體狀態,具有流動性,B正確;自由水能參與生物化學反應,結合水不能參與生物化學反應,C錯誤。√1234567891011124. (2024·北京海淀月考)Zn2+是激活色氨酸合成酶的必要成分,缺Zn2+會影響生長素合成導致植物生長受阻,通常會出現節間縮短,葉片變小呈簇生狀,俗稱“小葉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 依據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劃分,鋅屬于微量元素B. 無機鹽在細胞中含量很少,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C. 為探究小葉病是否由缺鋅引起,對照組應使用缺鋅的完全培養液D. 該現象說明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解析: 探究小葉病是否由缺鋅引起,實驗自變量為是否缺鋅,對照組應使用完全培養液,實驗組使用缺鋅培養液。√1234567891011125. (2024·鄭州一中檢測)下列關于糖類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多糖的單體不一定是葡萄糖B. 等質量的糖原比脂肪儲能多C. 少數酶的組成結構中有葡萄糖D. 蔗糖、麥芽糖、乳糖都屬于還原糖√解析: 多糖的單體不一定是葡萄糖,如幾丁質的單體是N-乙酰葡萄糖胺,A正確;與糖原相比,脂肪含有H較多,因此質量相同的脂肪和糖原被徹底分解時,脂肪消耗氧氣多,產生的能量多,故脂肪比等質量的糖原儲能多,B錯誤;酶的本質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其組成結構中都不含葡萄糖,C錯誤;蔗糖不屬于還原糖,D錯誤。1234567891011126. (2024·西工大附中質檢)幾丁質由1 000~3 000個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是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和昆蟲外骨骼中的一種多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從昆蟲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幾丁質與糖原的元素組成相同B. 若干個相連的氮原子構成的結構是幾丁質的基本骨架C. 可用斐林試劑鑒定幾丁質是否為還原糖D. 糖原和幾丁質都是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123456789101112解析: 幾丁質由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組成元素包括C、H、O、N,而糖原只有C、H、O,A錯誤;幾丁質是一種多糖,屬于生物大分子,而生物大分子的骨架都是由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B錯誤;斐林試劑可與還原糖水浴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故可通過觀察幾丁質能否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條件下生成磚紅色沉淀,判斷其是否為還原糖,C正確;幾丁質是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和昆蟲的外骨骼中的一種多糖,不是儲能物質,D錯誤。1234567891011127. (2024·山東德州期中)相變指物質在液態、固態、氣態間的轉變。不同脂質具有不同的相變溫度,生物膜中脂質的不飽和程度越高,相變溫度就越低,膜的流動性越大。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脂質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其組成元素均含C、H、OB. 植物細胞中的三酰甘油的相變溫度比動物細胞中的高C. 生物膜中磷脂的脂肪酸鏈不飽和程度越高,越易進行側向運動D. 生物膜中脂質的飽和程度會影響細胞的物質運輸、生長、分裂等過程√123456789101112解析: 脂質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其組成元素均含C、H、O,其中磷脂還含有P甚至N,A正確;植物細胞中三酰甘油大多含不飽和脂肪酸,相變溫度低于動物細胞中的三酰甘油,B錯誤;脂肪酸鏈不飽和程度越高,相變溫度越低,膜的流動性越大,越易進行側向運動,C正確;生物膜中脂質的飽和程度會通過影響膜的流動性來影響細胞的物質運輸、生長、分裂等過程,D正確。1234567891011128. (2024·廣東惠州高三一模)研究表明,糖類和脂肪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但是有一定條件的,糖類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類供能不足時,才會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根據這一理論,以下說法或做法正確的是( ?。?br/>A. 糖尿病患者因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脂肪分解供能,其皮下脂肪一般會變薄B. 只要運動和多吃瘦肉就可以減少脂肪的堆積,從而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C. 因為脂肪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必限制脂肪的攝入量D. 糖類和脂肪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所以它們的組成元素和單體完全相同√123456789101112解析: 糖尿病患者因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脂肪分解供能,脂肪分解增加,其皮下脂肪一般會變薄,A正確;糖類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故若運動和多吃瘦肉的同時不注意糖類的控制,也會引起脂肪的堆積,B錯誤;糖尿病患者的糖類代謝出現障礙,脂肪也可轉化為糖類,故也應限制脂肪的攝入量,C錯誤;糖原的單體是葡萄糖,而脂肪的單體是甘油和脂肪酸,D錯誤。1234567891011129.(2024·東北育才中學調研)在進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有機物活動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2 mL樣品中加入5滴碘液來檢測淀粉,出現藍色說明有淀粉B.淀粉酶、核酶都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C.脂肪檢測實驗中滴加50%的酒精是為了溶解脂肪D.甘蔗莖含有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是檢測還原糖的理想材料√123456789101112解析: 淀粉遇碘變藍,2 mL樣品中加入5滴碘液來檢測淀粉,出現藍色說明有淀粉,A正確;淀粉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核酶的化學本質是RNA,RNA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B錯誤;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實驗時,滴加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C錯誤;甘蔗莖內含蔗糖較多,所以不適宜用于還原糖的檢測,D錯誤。12345678910111210.(2024·沈陽模擬)我國歷來有端午食粽的風俗,北方甜粽多由粽葉包裹糯米和紅棗制成。粽葉中有大量的纖維素、葉綠素以及氨基酸等,糯米富含淀粉,而紅棗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粽葉中葉綠素、氨基酸都含有C、H、O、N元素B.纖維素、氨基酸和淀粉均以碳鏈為基本骨架C.糖類在供應充足時,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D.植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葡萄糖等單糖的形式存在√123456789101112解析: 葉綠素的組成元素是C、H、O、N、Mg,氨基酸組成元素是C、H、O、N,有的還含有S等元素,A正確;氨基酸是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纖維素和淀粉也以碳鏈為基本骨架,B正確;糖類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C正確;植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多糖的形式存在,D錯誤。123456789101112二、非選擇題11. (2024·青海二模)蘋果成熟后酸澀度下降,清甜可口。蘋果果實采摘后成熟過程中部分物質的含量變化及細胞呼吸強度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若要驗證蘋果組織中的果糖是還原糖,則可選擇的試劑是 ,蘋果果實細胞中的有機酸主要存在于 中。斐林試劑液泡123456789101112解析: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通過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的反應觀察是否有磚紅色沉淀出現做出判斷。蘋果果實細胞中的有機酸主要存在于液泡中。123456789101112(2)果實采摘后成熟過程中酸澀度逐漸下降,甜度逐漸增加。據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果肉細胞中 。解析: 圖中顯示,果實采摘后果肉細胞中果糖含量上升,有機酸含量下降,據此可推測,這是果實成熟過程中酸澀度逐漸下降,甜度逐漸增加的原因。果糖含量上升,有機酸含量下降123456789101112(3)果實成熟過程中出現呼吸強度突然升高,最后下降的現象,稱為呼吸躍變(標志著果實由成熟階段走向衰老階段)。據此分析,在發生呼吸躍變的過程中,蘋果果實細胞內的自由水/結合水的值的變化情況最可能是 。解析: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大,細胞代謝就越旺盛,反之細胞代謝越慢。因此呼吸躍變時,呼吸強度先升高后下降,該過程中,自由水/結合水的值最可能先升高后下降。先上升后下降123456789101112(4)蘋果幼苗在缺乏某些元素時會表現出植株矮小、葉片黃化的現象。種植人員取若干株長勢相同且良好的蘋果幼苗,分別栽培在完全培養液、相應的缺N培養液以及缺Mg培養液中,其余條件相同且適宜,培養一段時間后,發現A組的蘋果幼苗正常生長,而B、C兩組的蘋果幼苗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植株矮小,葉片黃化。該實驗結果初步說明 。缺N和缺Mg均會引起葉片黃化和植株矮小解析:題述對照實驗結果初步說明缺N和缺Mg均會引起葉片黃化和植株矮小。12345678910111212. (2024·河南洛陽月考)某實驗小組將花生種子置于適宜條件下培養,定期檢測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發育過程中脂肪的相對含量和干重,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在花生種子中,脂肪的主要功能是 。解析:脂肪中氫的比例較高,儲存能量多,在花生種子中,脂肪的主要功能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123456789101112(2)檢測花生種子中的脂肪時所常用的染液是 ,制片過程中常用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 。解析:檢測花生種子中的脂肪時所常用的染液是蘇丹Ⅲ染液,可以將脂肪染成橘黃色,為洗去浮色,常用50%的酒精。蘇丹Ⅲ染液洗去浮色123456789101112(3)經檢測,花生種子萌發初期(AB段)糖類含量增加,據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導致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O”或“H”)。解析:由題圖可知,花生種子萌發初期,脂肪含量顯著降低,脂肪轉化為糖類,糖類含量增加。脂肪中氧的含量遠低于糖類,轉化為糖類時會消耗很多的氧,導致種子干重增加。脂肪轉化為糖類O123456789101112(4)種子萌發到BC段時,干重反而降低,可能是由于該階段的幼苗 (答出1點)。C點以后,幼苗干重增加,必須滿足的外界條件是 (答出2點)。解析:種子萌發為幼苗后,其干重的增加依賴于光合作用,當幼苗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強度低于呼吸作用強度時,可出現BC段的變化。幼苗干重的增加(C點后),必須滿足的外界條件有適宜的光照、一定的礦質元素(用于葉綠素、酶等的合成)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強度低于呼吸作用強度)適宜的光照、一定的礦質元素123456789101112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講 細胞中的無機物、糖類和脂質.docx 第2講 細胞中的無機物、糖類和脂質.pptx 第2講 細胞中的無機物、糖類和脂質(練習,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