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田025屆江西省高三年級5月聯合測評高三歷史試卷試卷共6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已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發現早期河姆渡、大汶口文化中的石鉞(如圖1)以實用功能為主,而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鉞(如圖2)大多無使用痕跡、不開刃,且良諧貴族墓葬中玉鉞常與象征神權的玉蹤共存。這可以看出當時圖1大汶口雙面刃對穿孔石鉞圖2良褚高古玉神人獸面紋玉鉞A.社會權力結構日益凸顯B.南方經濟較為落后C.區域文化差異不斷擴大D.開始出現權貴階層2.春秋戰國時期,有學派主張通過規范化的禮儀和音樂培養人格,認為“樂者,通倫理者也”;另一派則強調“大音希聲”,倡導回歸樸素本真;還有學派抨擊繁復禮樂“虧奪民衣食之財”,主張實用至上。這些迥然不同的美育觀折射出A.小生產者的審美缺失B.儒家學說缺乏社會基礎C.社會變革的時代特色D.道家學派反對藝術創作高三歷史第1頁(共6頁)3.隋唐推行“四善二十七最”考課法,以德義、清慎、公平、格勤為綱,依職事定優劣。御史臺“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巡察使“歲巡州縣,察戶口、籍賬、賦役虛實”。唐高宗時,考功郎中李乾祐奏“諸司考校,或有阿容,請委御史復核”,遂成定制。隋唐采取這些管理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監察體系B.加強中央集權C.保障行政效能D.增加財政收入4.北宋與遼夏通過“澶淵之盟”“慶歷和議”確立朝貢體系,以榷場貿易推動茶馬絲鹽流通;金元兩代則通過“猛安謀克”“行省制”實現制度融合。西夏仿唐宋官制又創制西夏文,元朝延續漢法治理又實施“四等人制”。這反映出該歷史時期A.華夏認同以繼承中原文化為正統B.民族交融以政治經濟為主C.民族政權在深度融合中走向并立D.民族間互動呈現多樣形態5.明清時期,官府推行“魚鱗圖冊”強化土地登記,但民間“詭寄”“飛灑”以逃稅的現象頻發。晉商通過“永佃契約”在口外(長城以北地區)開墾蒙地,形成“雁行佃戶”群體。徽州佃約中常見“糞草銀”條款,規定佃農須投人肥料改良地力。由此可見,明清土地經營現象的突出特點是A.國家強力管控B.權利分層流轉C.莊園經濟擴張D.人身依附強化6.19世紀中后期,在晉商經營的票號業務中,為清政府匯兌官款的業務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許多票號借此獲得了豐厚利潤,同時與清政府的聯系也愈發緊密。這說明A.清政府財政收支結構發生變化B.重農抑商政策此時已被廢除C.洋務運動中民用企業得到發展D.西方商品大量涌入中國內地7.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這年年底,清廷下旨調整科舉考試安排:“明年會試展至癸卯年;順天鄉試暫借河南貢院舉行;河南鄉試延至十月;次年會試仍用河南貢院。”這一調整主要反映了當時A.河南取代北京成為全國文化中心B.列強侵略直接沖擊傳統政治秧序C.新政推行導致科舉制度走向終結D.科舉制度選拔程序發生重大變革8.表1所示是抗日根據地工業建設的情況。表1工業類型主要措施成效(1941一1943年)軍事工業建立兵工廠、修理所武器產量年均增長200%民用工業發展紡織、造紙、制鹽等紗布產量增長150%,紙張自給率達80%技術引進與國統區、國際力量開展技術合作,培養技術骨千3000余人據表1可知,當時根據地A.打破了國民政府的經濟封鎖B.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工作中心C.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D.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成效顯著2025屆江西省高三年級5月聯合測評高三歷史參考答案1.【終案】A【解祈】根據從“實用坊能”到“無使用痕跡”可知,鉞的功能已從T具轉向禮器,丙結合材料“象征神權”,可反呋出已出現社會分層,即社會權力結構口益凸顯,故遠A項;鉞的功能發生轉變,并不代表整個南方經濟較為落后,且河期渡也是南方文化遺行,排除B項;對比對象既講到了大汶口也講倒了河姆渡,河姆波與良清同在南方,無法體現區域文化差異不斷擴大,排除C項:從材料可以看出有權貴階歸,但不能看出“開始”,無法消定之前沒有,排除D項。2.【答案】G【都祈】不同學派的美育觀源于他們的思想主張與同家治理避念,是補會轉型時期不同補會變草主張在藝術領域的反映,故選C項;實用審關價值也是一種審美視念,非馀A項;由材料可以吞出后而兩個學派與儒家學派的主張不同,但事實上儒家學派在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顯學”,非除B項;道家學派主張藝術創作些返噗歸真、尊重自然,并不是反對藝術創作,排除D項。3.【答案】C【解析】材料中“四善”標淮強調官員品德與履職態度,御史臺糾察百官,巡察使核查地方政務,以及考校復核機制,均圍繞提外官員行政數率、誠少行政失遲展川,直接服務于官資體系的數運轉,做選心項;材料巾的監察只是一種于段(不是為了廣完善監察體系本身),排除4項;加強中央集權強調加鑿對地方的控制,材料所述指施不是針對地方官員,也不針對中央兔權,除B項;增加敗政收人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歲巡州縣,察戶口、第賬、賦役定實”)的影響,不符合其他措范的目的(保降攻效能則更能體現全部材料),排除)項:4.【答案】1)【解祈】材料早現戰爭與和(和議)、經濟互動(榷場)、制度合(行省制/猛安謀克)、文化交融(西復文與唐宋宜制)等多雪史實,體現了民族間互動的多樣形念,政選D項;材料中金朝的“猛安謀兌”,元朝的“行省制”“四等人制”,西夏文的創制都是少效民族政權的劍新,不是以繼承中原文化為正統,排除A項:樹料呈現的多是政治經濟交融,何這不等于當時民族交融以政治經濟為主,排除B項:民族政權在深度融合中走向元期的大一統,而不是走向并立,排除C項:5.【答案】B【解所】材料中“但鱗圖冊”“水佃契到”等度,體現上地所有權(田底權)與經營權(田向權)的分離及市場化說轉:“糞草銀”條款反映使用議層向的權利義務分,這些因素共同肉成權利分層流轉的待征,故選B項;“詭寄”“飛酒”顯示的是基層失控,與國家強力管校相矛盾,排除A項:“莊園經濟”突出集中步作,人身依附,材料述及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兼除C項:“人身依附”與要約HH的“雁行佃戶"現象木符,排除)項。6.【答案】A【解祈】19此紀屮后期,由丁列侵略、鎮壓太平天幽運動等,消政府的財政支山大幅增加,同時稅收結構也發生變化,如海關稅收等增加。這使得消政府的財政收支規模和結樹制都發牛了變化,需要史頻繁地進行資金的調配和匯兌,從而促使晉商票號中為消政府禮兌官款的業務所占的比例卜升,枚選A項;19世紀中后期,重妝抑商政策民然受到一定沖擊,們并卡徹底廢除,清政府依然在一定程度卜柔持重農的狂念,凡傳統的經濟政策觀念短深滿固,排除B項;祥務運動巾民用企業的發展主要是為了捕助軍事工業,解決資金、運輸等問題,其經背活動與晉商票號為清咸府匯兌官款之間沒行直接的必然聯系,無用企業主要是在自身的生產經背領域發展,對這補匯兌宜款業務的影響較小,除C:西方商品大其涌入中國內地主要影響的是中國傳統的白然經濟和商業結枸,與背商票號為清政府匯兌宜款波有直接的因興關系,排除D曠。高三歷史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江西省上進聯考2025屆高三年級5月聯合測評歷史.pdf 江西省上進聯考2025屆高三年級5月聯合測評歷史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