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講 細胞呼吸的方式和過程一、選擇題1.(2025·湖北荊州調研)下列有關細胞利用葡萄糖進行細胞呼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無氧呼吸時,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熱能形式散失B.劇烈運動時,人體產生的CO2來自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C.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具有線粒體D.無氧呼吸過程中有[H]積累,有氧呼吸過程中沒有[H]積累2.(2025·四川成都模擬)無氧運動過程中氧氣攝入量極低,導致肌肉疲勞不能持久,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慢跑等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是指主要以有氧呼吸提供運動中所需能量的運動方式。下列關于人進行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有氧運動中,有機物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儲存在ATP中B.無氧運動中,細胞中的有機物不能氧化分解會導致無ATP產生C.與無氧運動相比,機體有氧運動過程中的能量利用率更高D.有氧運動可以避免肌肉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和CO23.(2025·遼寧沈陽模擬)下圖表示細胞有氧呼吸過程中,線粒體內膜上合成ATP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H+從膜間隙向線粒體內膜的運輸屬于協助擴散B.通過結構①能實現細胞中ATP的大量貯存C.好氧細菌可以發生上述過程,但是效率較低D.圖示能量轉化是有機物中化學能→電能→ATP中活躍化學能4.(2025·遼寧縣級重點高中聯合體高三模擬)如圖表示人和酵母菌體內的呼吸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O2不足時,人體肌細胞CO2的產生量大于O2的消耗量B.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溶液鑒定酵母菌是否生成物質aC.在條件Y下,細胞內有機物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散失D.人在長跑過程中消耗的ATP主要來自條件X下的細胞呼吸5.(2025·江蘇南通海安期中)以葡萄糖為起始的糖酵解過程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引發階段也稱為投資階段,第二階段稱為產能階段也稱為獲利階段,如圖是真核生物糖酵解過程示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引發階段發生的場所在細胞質基質,產能階段發生的場所在線粒體基質B.一分子葡萄糖經過糖酵解過程“凈賺”2分子ATPC.產能階段產生的NADH在有氧狀態下可以將電子交給呼吸鏈進行傳遞而產生更多的ATPD.在無氧條件下丙酮酸不能進入線粒體基質進一步氧化分解6.(2025·重慶市期末)研究發現,癌細胞即使在氧氣供應充足的條件下也主要依賴無氧呼吸產生ATP,這種現象稱為“瓦堡效應”。葡萄糖在癌細胞中的代謝途徑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過程①需要癌細胞膜上載體蛋白的參與B.過程③不能生成ATPC.在癌細胞呼吸作用過程中有少量葡萄糖在線粒體中被利用D.“瓦堡效應”導致癌細胞既產生CO2又產生乳酸7.(2025·山東濟南期末)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當通入不同濃度的氧氣時,其產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氧濃度/% a b c d產生CO2的量/mol 0.9 1.3 1.5 3.0產生C2H5OH的量/mol 0.9 0.7 0.6 0A.氧濃度為a時,只進行無氧呼吸B.氧濃度為b時,經有氧呼吸產生的CO2為0.6 molC.氧濃度為c時,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發酵D.氧濃度為d時,只進行有氧呼吸8.(2025·山東濰坊模擬)將酵母菌破碎后,離心處理為只含有酵母菌細胞質基質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細胞器的沉淀物兩部分,取以上材料進行實驗,結果如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試管 有氧條件下 呼吸產物Ⅰ 上清液+葡萄糖溶液 少量CO2、酒精Ⅱ 上清液+沉淀物+丙酮酸溶液 ?Ⅲ 上清液+沉淀物+葡萄糖溶液 CO2、H2OA.上清液中不含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B.O2的存在會導致與無氧呼吸有關的酶失活C.“?”處的產物應該是CO2和H2OD.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不能在酵母菌細胞內同時進行9.(2025·山東濰坊期末)研究人員用寡霉素和DNP兩種呼吸抑制劑對離體的線粒體分別進行處理,檢測線粒體的耗氧量變化,結果如圖所示(加入的底物充足)。檢測發現,階段5 ATP的合成速率大大下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線粒體外膜比內膜上蛋白質的種類更多B.圖中加入的底物可能是葡萄糖C.寡霉素可能會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D.加入DNP后,線粒體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中熱能所占的比例變小二、非選擇題10.(2025·黑龍江哈爾濱九中開學考試)體育運動大體可以分為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有氧運動過程中骨骼肌主要靠有氧呼吸供能,如慢跑。無氧運動過程中骨骼肌除進行有氧呼吸外,還會進行無氧呼吸,如短跑等。如圖為有氧呼吸的某個階段的示意圖?;卮鹣铝袉栴}。(1)圖示過程是有氧呼吸的第 階段。人在短跑時,產生CO2的具體部位是 ,產生[H]的具體部位是 ,有氧呼吸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是 。而人在慢跑時,消耗的O2在細胞呼吸中的用途是 。(2)據圖可知,H+沿著線粒體內膜上的ATP合成酶內部的通道流回線粒體基質,推動某物質(A)合成ATP,則A為 。有的減肥藥物能夠增加線粒體內膜對H+的通透性,使得H+透過磷脂雙分子層回滲到線粒體基質,推動ATP合成酶生成的ATP量減少,該藥物能夠加快體內有機物的消耗,但會嚴重危害健康,具體危害是 (寫出一點即可)。(3)有氧呼吸是在無氧呼吸的基礎上進化產生的,從能量的角度分析,與無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能夠 ,其在進化地位上更為高等。(4)為判斷不同運動強度(高運動強度、中運動強度、低運動強度)下細胞呼吸的方式,設計了相關實驗,大體實驗思路如下:讓同一個體分別在三種不同運動強度(高、中、低)下運動相同一段時間后,測定相關指標數據。測定的指標為 。第12講 細胞呼吸的方式和過程1.C 無氧呼吸時,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儲存在酒精或乳酸中,釋放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熱能形式散失,A錯誤;人體細胞只能通過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B錯誤;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具有線粒體,如藍細菌,無線粒體,因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可進行有氧呼吸,C正確;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過程中都沒有[H]積累,D錯誤。2.C 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儲存在ATP中,絕大多數以熱能形式散失,A錯誤;無氧呼吸過程中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相同,有少量ATP合成,B錯誤;無氧呼吸有機物中的能量不能徹底氧化分解,所以與無氧運動相比,機體有氧運動過程中的能量利用率更高,C正確;人體無氧呼吸不產生二氧化碳,D錯誤。3.D 據圖分析可知,H+由膜間隙向線粒體基質的跨膜運輸是順濃度梯度進行的,屬于協助擴散,A錯誤;H+通過結構①可以合成ATP,ATP在細胞內的含量很少,故不能實現ATP的大量貯存,B錯誤;好氧細菌為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C錯誤;上述過程為有氧呼吸,其能量轉化過程是有機物中穩定化學能→電能→ATP中活躍化學能,D正確。4.C 人體細胞有氧呼吸吸收的O2量等于釋放的CO2量,無氧呼吸既不吸收O2,也不釋放CO2,因此O2不足時,人體肌細胞產生的CO2量等于O2的消耗量,A錯誤;由題圖可知,物質a為水,水不能使溴麝香草酚藍溶液變黃色,B錯誤;條件Y即有氧條件下,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細胞內有機物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C正確;人在長跑過程中消耗的ATP主要來自條件Y(有氧條件)下的細胞呼吸,D錯誤。5.A 葡萄糖分解指葡萄糖經氧化分解產生兩分子丙酮酸的過程,該過程在細胞質基質進行,A錯誤;由圖可知,一分子葡萄糖在引發階段消耗2分子ATP,在獲利階段產生4分子ATP,一分子葡萄糖經過葡萄糖分解過程“凈賺”2分子ATP,B正確;產能階段產生的NADH在有氧狀態下可以將電子交給呼吸鏈進行傳遞,最終傳遞給了氧氣,生成水,而產生更多的ATP,C正確;在無氧條件下丙酮酸在細胞質基質被還原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D正確。6.C 葡萄糖進入癌細胞的方式屬于主動運輸,所以過程①需要癌細胞膜上載體蛋白的參與,A正確;無氧呼吸第二階段不產生ATP,B正確;線粒體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被利用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C錯誤;“瓦堡效應”是指癌細胞即使在氧氣供應充足的條件下也主要依賴無氧呼吸產生ATP的現象,說明癌細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均可進行,因此既可以產生CO2,又可以產生乳酸,D正確。7.C 氧濃度為a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和產生的酒精的量相等,說明只進行無氧呼吸,A正確;氧濃度為b時,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的量為0.7 mol,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也為0.7 mol,則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為1.3-0.7=0.6(mol),B正確;氧濃度為c時,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量為0.6 mol,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也為0.6 mol,消耗的葡萄糖為0.3 mol,則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為1.5-0.6=0.9(mol),消耗的葡萄糖量為0.15 mol,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2倍,即消耗的葡萄糖有2/3用于酒精發酵,C錯誤;氧濃度為d時,無酒精產生,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D正確。8.C 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第一階段場所都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A錯誤;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酶不同,O2的存在會抑制與無氧呼吸有關酶的活性,但不會導致無氧呼吸有關酶活性喪失,B錯誤;沉淀物中含有與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有關的酶,丙酮酸進入線粒體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產物是CO2和H2O,C正確;酵母菌能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在特定條件下,酵母菌可以在同一細胞中同時進行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當環境中無氧氣時,酵母菌主要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無氧呼吸開始受到抑制,強度逐漸減小,而有氧呼吸開始進行,強度逐漸增強。當氧氣濃度達到某一特定值時,無氧呼吸完全被抑制,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D錯誤。9.C 功能越復雜的生物膜,其上的蛋白質種類與含量則越多,故線粒體內膜比外膜上蛋白質的種類更多,A錯誤;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和[H],然后丙酮酸進入線粒體進一步被氧化分解,故圖中加入的底物是丙酮酸,B錯誤;加入寡霉素后,氧濃度下降速率變緩,再加入ADP后也無影響,故寡霉素可能會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C正確;加入DNP后,耗氧量增加,但ATP的合成速率卻大大下降,說明更多的能量以熱能的形式釋放,D錯誤。10.(1)三 線粒體基質 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 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ATP中的化學能和熱能 和[H]結合形成水?。?)ADP、Pi 導致細胞供能不足和體溫過高 (3)更充分地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不同運動強度下的O2消耗速率和血漿中乳酸含量解析:(1)圖示過程發生在線粒體內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人在短跑時,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但只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產生CO2,其場所是線粒體基質;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及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均可產生[H],因此產生[H]的具體部位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有氧呼吸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是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ATP中的化學能和熱能。人在慢跑時,O2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與[H]結合生成水。(2)據圖可知,A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ATP,據此推斷,物質A為ADP和Pi。正常情況下,細胞呼吸釋放的能量少部分儲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以維持細胞的能量供應和人體的體溫,而題述減肥藥物會使得ATP合成酶合成ATP的量減少,則能量在體內的轉化率降低,造成大量的額外產熱,從而導致細胞供能不足和體溫過高。(3)與無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能更充分地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4)本實驗的目的為判斷不同運動強度(高運動強度、中運動強度、低運動強度)下細胞呼吸的方式,則觀測指標為不同運動強度下氧氣的消耗速率和血漿中的乳酸含量。3 / 3第12講 細胞呼吸的方式和過程課程標準1.說明生物通過細胞呼吸將儲存在有機分子中的能量轉化為生命活動可以利用的能量。2.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考點一 有氧呼吸1.細胞呼吸(1)概念: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 ,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并生成 的過程。(2)類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2.有氧呼吸(1)概念:是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 ,釋放能量,生成 的過程。(2)有氧呼吸過程(3)有氧呼吸總反應式(標出氧元素的來源與去向): (4)能量轉化的特點①釋放:葡萄糖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 形式散失,少部分儲存在 中。②轉化:葡萄糖中穩定的化學能轉化為 。③特點: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能量逐步釋放,徹底氧化分解。【教材拾遺】 1.(必修1 P93相關信息改編)細胞呼吸產生的[H]指的是還原型輔酶Ⅰ(NADH)。2.(必修1 P96思維訓練)科學家就真核細胞線粒體的起源,提出了一種解釋:有一種真核細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細菌,二者在共同繁衍的過程中,需氧細菌進化為宿主細胞內專門進行細胞呼吸的細胞器。1.(必修1 P93相關信息)細胞內生成的NAD+參與葡萄糖轉化成丙酮酸的反應。( )2.(必修1 P93正文)小白鼠吸入18O2后,尿中的水可能含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18O。( )3.(必修1 P93正文)丙酮酸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中分解釋放的能量都可用于ATP的合成。( ?。?br/>4.(必修1 P93正文)有氧呼吸時,生成物H2O中的氫只來自線粒體中丙酮酸的分解。( )5.(必修1 P93正文)有氧呼吸的實質是葡萄糖在線粒體中徹底氧化分解,并且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 )1.(2022·全國甲卷4題)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人肌細胞中線粒體數量通常比缺乏鍛煉的人多。下列與線粒體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有氧呼吸時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都能產生ATPB.線粒體內膜上的酶可以參與[H]和氧反應形成水的過程C.線粒體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過程需要O2的直接參與D.線粒體中的DNA能夠通過轉錄和翻譯控制某些蛋白質的合成題后歸納有氧呼吸的三個注意點(1)葡萄糖不能進入線粒體,需要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和[H]后,丙酮酸才能進入線粒體中進一步分解。(2)如果是以脂肪為底物進行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要大于產生CO2的量。2.呼吸電子傳遞鏈是指在線粒體內膜上由一系列呼吸電子傳遞體組成的將電子傳遞到分子氧的“軌道”,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圖示過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B.Cyt c所處的位置為細胞膜外C.只有線粒體基質能產生NADHD.H+借助F0和F1,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膜內3.某課題小組為了確定細胞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發生的場所,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假設: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只發生在線粒體中,不能在細胞質基質中完成。實驗過程:實驗結果:1號和2號試管中均檢測到CO2(與預測結果不相符)。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相符的原因是肝細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進行有氧呼吸,線粒體產生的CO2擴散進入細胞質基質中。改進措施: 。(2)實驗步驟⑥依據的原理是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和水徹底分解成 ,因此可以通過檢測是否有 產生來判斷丙酮酸是否被分解。(3)如果該實驗時間過長,空氣中的CO2溶入樣本中的量足以被檢測劑檢測出,為了提高實驗的科學性,排除干擾因素帶來的實驗誤差,應如何解決? 。考點二 無氧呼吸1.概念:在沒有氧氣參與的情況下,葡萄糖等有機物經過不完全分解,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2.場所:全過程是在 中進行的。3.過程4.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產物類型及原因5.無氧呼吸過程中能量的去路(1)大部分儲存在 或 中。(2)釋放的能量中大部分以 形式散失,少部分儲存在ATP中。【教材拾遺】 (必修1 P94小字部分)細胞呼吸還被稱為生物體代謝的樞紐,原因是細胞呼吸的中間產物可以轉化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質;非糖物質代謝形成的某些產物與細胞呼吸中間產物相同,這些物質可以進一步形成葡萄糖。糖類、脂質和蛋白質的代謝都可以通過細胞呼吸過程聯系起來。6.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1.(必修1 P94正文)無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參與,該過程最終有[H]的積累。( ?。?br/>2.(必修1 P94相關信息)人體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不能被再度利用。( )3.(必修1 P94正文)乳酸菌的細胞質中能產生[H]、ATP和CO2等物質。( ?。?br/>4.(必修1 P94正文)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釋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 ?。?br/>1.(2024·北京朝陽期末)近年來,全球變暖導致葡萄中糖的積累過多,造成葡萄酒中的平均乙醇含量升高,葡萄酒品質下降。如圖①②③表示釀酒酵母中特定代謝途徑,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圖中①②的發生場所是線粒體,③的發生場所是細胞質基質B.酵母菌通過②途徑能產生大量ATP,通過③途徑只能產生少量ATPC.在無氧條件下抑制③途徑會導致酵母細胞中[H]的產生和消耗失衡D.選育無法進行①途徑的釀酒酵母新品種來降低葡萄酒中乙醇含量2.(2025·山東淄博模擬)黑暗條件下,某植物種子在單位時間內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O2濃度 0 1% 2% 3% 5% 7% 10% 15% 20%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CO2釋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A.該植物種子無氧呼吸可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在O2濃度為3%和5%時,該植物種子的葡萄糖消耗速率相等C.有氧條件下,該植物種子的無氧呼吸受到抑制D.不能判斷該植物種子的無氧呼吸是否產生乳酸3.(2025·廣西部分市模擬)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如圖所示為人體運動強度與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氣消耗速率的關系。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a運動強度下只有有氧呼吸,c運動強度下只有無氧呼吸B.運動強度大于或等于b后,肌肉細胞CO2的產生量將大于O2的消耗量C.無氧呼吸使有機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其余儲存在ATP中D.若運動強度長時間超過c,會因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脹乏力題后歸納 判斷細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據(以葡萄糖為細胞呼吸的反應物)1.(2024·甘肅高考3題)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很多人喜歡在室內或庭院種植?;ɑ苄枰茖W養護,養護不當會影響花卉的生長,如蘭花會因澆水過多而死亡,關于此現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根系呼吸產生的能量減少使養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B.根系呼吸產生的能量減少使水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C.澆水過多抑制了根系細胞有氧呼吸但促進了無氧呼吸D.根系細胞質基質中無氧呼吸產生的有害物質含量增加溯源教材(1)與自由擴散相比,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方式進出細胞的。(見必修1P67正文)(2)根系細胞質基質中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對根系細胞有毒害作用。(見必修1P95正文)2.(2024·廣東高考5題)研究發現,敲除某種兼性厭氧酵母(WT)sqr基因后獲得的突變株△sqr中,線粒體出現碎片化現象,且數量減少。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br/>A.碎片化的線粒體無法正常進行有氧呼吸 B.線粒體數量減少使△sqr的有氧呼吸減弱C.有氧條件下,WT比△sqr的生長速度快 D.無氧條件下,WT比△sqr產生更多的ATP3.(2024·安徽高考3題)細胞呼吸第一階段包含一系列酶促反應,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酶。細胞中ATP減少時,ADP和AMP會增多。當ATP/AMP濃度比變化時,兩者會與PFK1發生競爭性結合而改變酶活性,進而調節細胞呼吸速率,以保證細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在細胞質基質中,PFK1催化葡萄糖直接分解為丙酮酸等B.PFK1與ATP結合后,酶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而變性失活C.ATP/AMP濃度比變化對PFK1活性的調節屬于正反饋調節D.運動時肌細胞中AMP與PFK1結合增多,細胞呼吸速率加快4.(2024·山東高考16題改編)種皮會限制O2進入種子。豌豆干種子吸水萌發實驗中子葉耗氧量、乙醇脫氫酶活性與被氧化的NADH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無氧呼吸中,乙醇脫氫酶催化生成乙醇,與此同時NADH被氧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p點為種皮被突破的時間點B.Ⅱ階段種子內O2濃度降低限制了有氧呼吸C.Ⅲ階段種子無氧呼吸合成乙醇的速率逐漸增加D.q處種子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5.(2023·全國乙卷3題)植物可通過呼吸代謝途徑的改變來適應缺氧環境。在無氧條件下,某種植物幼苗的根細胞經呼吸作用釋放CO2的速率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在時間a之前,植物根細胞無CO2釋放,只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B.a~b時間內植物根細胞存在經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CO2的過程C.每分子葡萄糖經無氧呼吸產生酒精時生成的ATP比產生乳酸時的多D.植物根細胞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跨膜運輸的過程不需要消耗ATP6.(2024·貴州高考17題)農業生產中,旱糧地低洼處易積水,影響作物根細胞的呼吸作用。據研究,某作物根細胞的呼吸作用與甲、乙兩種酶相關,水淹過程中其活性變化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正常情況下,作物根細胞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有氧呼吸,從物質和能量的角度分析,其代謝特點有 ??;參與有氧呼吸的酶是 ?。ㄌ睢凹住被颉耙摇保?。(2)在水淹0~3 d階段,影響呼吸作用強度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凰偷? d時,經檢測,作物根的CO2釋放量為0.4 μmol·g-1·min-1,O2吸收量為0.2 μmol·g-1·min-1,若不考慮乳酸發酵,無氧呼吸強度是有氧呼吸強度的 倍。(3)若水淹3 d后排水、植物長勢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從代謝角度分析,原因是 ?。ù鸪?點即可)。 (1)酵母菌需(有)氧呼吸在線粒體中進行,厭(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2023·浙江6月選考)( ?。?br/>(2)高強度運動時,糖類中的能量全部轉變為ATP。 (2023·北京高考)( )(3)供氧不足時,酵母菌在細胞質基質中將丙酮酸轉化為乙醇。 (2022·江蘇高考)( ?。?br/>(4)油料作物種子播種時宜淺播,原因是萌發時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氣。 (2021·湖南高考)( ?。?br/>(5)葡萄糖的有氧呼吸過程中,水的生成發生在線粒體外膜。 (2021·湖北高考)( ?。?br/>第12講 細胞呼吸的方式和過程【破考點·抓必備】考點一知識梳理夯基1.(1)氧化分解 ATP2.(1)二氧化碳和水 大量ATP (2) 細胞質基質 C6H12O62C3H4O3+4[H] 線粒體基質 2C3H4O3+6H2O6CO2+20[H] 線粒體內膜 24[H]+6O212H2O(3)(4)①熱能 ATP?、贏TP中活躍的化學能和熱能概念檢測1.√ 2.√ 3.× 4.×5.× 提示:葡萄糖不能在線粒體中徹底氧化分解,線粒體利用的是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后的產物丙酮酸。典題演練應用1.C 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階段都有ATP生成,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階段的場所分別為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線粒體內膜,A正確;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化學反應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有氧呼吸第一、二階段產生的[H]與O2結合生成水,該過程需要線粒體內膜上的酶催化,B正確;線粒體中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過程不需要O2的直接參與,C錯誤;線粒體屬于半自主性細胞器,其中的DNA可以通過轉錄和翻譯控制某些蛋白質的合成,D正確。2.A 圖示過程進行的是[H]與氧氣結合生成水的過程,為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A正確;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內膜,因此Cyt c所處的位置為線粒體內膜的外側,B錯誤;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也能產生NADH,C錯誤;H+借助F0和F1順濃度梯度進入膜內,不消耗ATP,屬于協助擴散,D錯誤。3.(1)用不含葡萄糖的保存液?。?)CO2和[H] CO2?。?)分別給1號和2號設置對照,對照組所加的物質分別與1號和2號相同,只是第⑤步不加丙酮酸解析:(1)為了防止肝細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進行有氧呼吸,使線粒體產生的CO2進入細胞質基質,應采用不含葡萄糖的保存液。(2)丙酮酸和水在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反應生成CO2和[H],因此可以用靈敏的CO2檢測劑檢測是否有CO2產生來判斷丙酮酸是否被分解。(3)為了排除空氣中的CO2溶入樣本對實驗結果產生的干擾,可以分別給1號和2號設置對照,對照組所加的物質分別與1號和2號相同,只是第⑤步不加丙酮酸。考點二知識梳理夯基2.細胞質基質4.基因 酒精和CO25.(1)酒精 乳酸 (2)熱能6. 線粒體基質 線粒體內膜 細胞質基質 酒精或乳酸概念檢測1.× 提示:無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參與,只有無氧呼吸的第一個階段有少量[H]生成,且[H]在第二階段被利用,所以沒有[H]的積累。2.× 3.× 4.√典題演練應用1.C 圖中①發生場所是細胞質基質,②的發生場所是線粒體,而③的發生場所是細胞質基質,A錯誤。③途徑為無氧呼吸第二階段,不產生ATP,B錯誤。無氧呼吸第二階段丙酮酸和[H]反應生成酒精和CO2,在無氧條件下抑制③途徑,[H]的產生不受影響而消耗受到抑制,所以失衡,C正確。選育無法進行③途徑的釀酒酵母新品種能降低葡萄酒中乙醇含量,D錯誤。2.B 當O2濃度為0時,細胞只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CO2,所以該植物種子無氧呼吸可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確;O2濃度為3%時,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為0.05 mol,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為0.1 mol,共消耗葡萄糖為0.15 mol,O2濃度為5%時,只進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約為0.07 mol,所以在O2濃度為3%和5%時,該植物種子的葡萄糖消耗速率不相等,B錯誤;隨著O2濃度增大,無氧呼吸產生的CO2量逐漸減少,可以得出有氧條件下,該植物種子的無氧呼吸受到抑制,C正確;不能判斷該植物種子的無氧呼吸是否產生乳酸,因為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不消耗O2,也不產生CO2,D正確。3.D a運動強度下只有有氧呼吸,c運動強度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同時存在,A錯誤;人的無氧呼吸不產生二氧化碳,故氧氣的消耗量始終等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B錯誤;無氧呼吸時,有機物中的能量大多在不徹底的分解產物乳酸中未釋放出來,釋放出來的少部分能量中,少部分用于合成ATP,C錯誤;運動強度為c或大于c時,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大量的乳酸,引起肌肉酸痛乏力,D正確。【研真題·扣教材】1.B 大多數營養元素的吸收是與植物根系代謝活動密切相關的過程,這些過程需要根系細胞呼吸產生的能量,澆水過多會導致根系呼吸產生的能量減少,使養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A正確;根系吸收水分是被動運輸,不消耗能量,B錯誤;澆水過多使土壤含氧量減少,抑制了根系細胞的有氧呼吸,但促進了無氧呼吸的進行,C正確;根系細胞無氧呼吸的整個過程都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會產生酒精或乳酸等有害物質,D正確。2.D 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在線粒體,碎片化的線粒體無法正常進行有氧呼吸,A正確;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線粒體數量減少使△sqr的有氧呼吸減弱,B正確;與△sqr相比,WT正常線粒體數量更多,有氧條件下,WT能獲得更多的能量,生長速度比△sqr快,C正確;無氧呼吸的場所在細胞質基質,與線粒體無關,所以無氧條件下WT產生ATP的量與△sqr相同,D錯誤。3.D 細胞呼吸第一階段葡萄糖最終分解為丙酮酸,需要一系列酶促反應即需要多種酶參與,而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酶,因此PFK1不能催化葡萄糖直接分解為丙酮酸,A錯誤;由題意可知,當ATP/AMP濃度比變化時,兩者會與PFK1發生競爭性結合而改變酶活性,進而調節細胞呼吸速率,以保證細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說明PFK1與ATP結合后,酶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但還具有其活性,B錯誤;由題意可知,ATP/AMP濃度比變化,最終保證細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說明其調節屬于負反饋調節,C錯誤;運動時肌細胞消耗ATP增多,細胞中ATP減少,ADP和AMP會增多,從而AMP與PFK1結合增多,細胞呼吸速率加快,細胞中ATP含量增多,從而維持能量供應,D正確。4.C 種皮會限制O2進入種子,p點是子葉耗氧量下降后突然上升的時間點,推測p點是種皮被突破的時間點,A正確。Ⅱ階段子葉耗氧量下降,原因是種皮限制O2進入種子,且Ⅰ階段種子不斷消耗O2導致其內O2濃度降低,故Ⅱ階段種子內O2濃度降低導致有氧呼吸被限制,B正確。結合題圖可知,Ⅲ階段乙醇脫氫酶活性下降,無氧呼吸合成乙醇的速率逐漸減小,C錯誤。q處種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氧化的NADH相等,產生等量NADH無氧呼吸需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故q處種子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D正確。5.C 在時間a之前,植物根細胞無CO2釋放,說明此時段植物根細胞只進行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A正確;在無氧條件下,a~b時間內植物根細胞釋放CO2,推測該時段植物根細胞存在產生酒精和CO2的無氧呼吸過程,B正確;在葡萄糖經無氧呼吸產生酒精或乳酸的過程中,只有第一階段釋放能量,這兩個過程的第一階段相同,故消耗1分子葡萄糖,這兩個過程生成的ATP相同,C錯誤;酒精跨膜運輸的方式為自由擴散,不需要消耗ATP,D正確。6.(1)需要氧氣參與;有機物被徹底氧化分解;釋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 乙 (2)O2的含量 3 (3)無氧呼吸積累的酒精較少,對細胞毒害較??;0~3 d無氧呼吸產生的能量維持了基本的生命活動;催化有氧呼吸的酶活性并未完全喪失解析:(1)正常情況下,作物根細胞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將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釋放出能量。隨著水淹天數的增多,乙的活性降低,說明乙是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2)在水淹0~3 d階段,隨著水淹天數的增加,氧氣含量減少,有氧呼吸減弱,無氧呼吸增強。水淹第3 d時,CO2釋放量為0.4 μmol·g-1·min-1,O2吸收量為0.2 μmol·g-1·min-1,可推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產生的CO2量相等。有氧呼吸葡萄糖的消耗量、氧氣消耗量和CO2釋放量的比為1∶6∶6,無氧呼吸葡萄糖消耗量和CO2釋放量的比為1∶2,所以無氧呼吸強度是有氧呼吸強度的3倍。(3)若水淹3 d后排水,植物長勢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一方面是排水后氧氣含量上升,有氧呼吸增強,產生的能量增多;另一方面,由圖可知,第4 d無氧呼吸有關的酶活性顯著降低,可能是第4 d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毒害作用達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很難恢復,所以要在水淹3 d后排水。真題重組練?。?)× 提示:有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進行。(2)×?。?)√ (4)√(5)× 提示:水的生成發生在線粒體內膜。6 / 7(共78張PPT)第12講 細胞呼吸的方式和過程高中總復習·生物1. 說明生物通過細胞呼吸將儲存在有機分子中的能量轉化為生命活動可以利用的能量。2.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課程標準1. 破考點·抓必備2. 研真題·扣教材3. 驗收效·提能力目錄Contents01破考點·抓必備梳理歸納, 鞏固基本知識考點一 有氧呼吸1. 細胞呼吸(1)概念: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 ,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并生成 的過程。(2)類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氧化分解 ATP (1)概念:是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 ,釋放能量,生成 的過程。二氧化碳和水 大量ATP 2. 有氧呼吸(2)有氧呼吸過程(3)有氧呼吸總反應式(標出氧元素的來源與去向):(4)能量轉化的特點①釋放:葡萄糖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 形式散失,少部分儲存在 中。②轉化:葡萄糖中穩定的化學能轉化為 。③特點: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能量逐步釋放,徹底氧化分解。熱能 ATP ATP中活躍的化學能和熱能 2. (必修1 P96思維訓練)科學家就真核細胞線粒體的起源,提出了一種解釋:有一種真核細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細菌,二者在共同繁衍的過程中,需氧細菌進化為宿主細胞內專門進行細胞呼吸的細胞器。【教材拾遺】 1.(必修1 P93相關信息改編)細胞呼吸產生的[H]指的是還原型輔酶Ⅰ(NADH)。1. (必修1 P93相關信息)細胞內生成的NAD+參與葡萄糖轉化成丙酮酸的反應。 ( √ )2. (必修1 P93正文)小白鼠吸入18O2后,尿中的水可能含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18O。 ( √?。?br/>3. (必修1 P93正文)丙酮酸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中分解釋放的能量都可用于ATP的合成。 ( × )4. (必修1 P93正文)有氧呼吸時,生成物H2O中的氫只來自線粒體中丙酮酸的分解。 ( ×?。?br/>√√××5. (必修1 P93正文)有氧呼吸的實質是葡萄糖在線粒體中徹底氧化分解,并且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 ( × )提示:葡萄糖不能在線粒體中徹底氧化分解,線粒體利用的是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后的產物丙酮酸。×1. (2022·全國甲卷4題)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人肌細胞中線粒體數量通常比缺乏鍛煉的人多。下列與線粒體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 有氧呼吸時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都能產生ATPB. 線粒體內膜上的酶可以參與[H]和氧反應形成水的過程C. 線粒體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過程需要O2的直接參與D. 線粒體中的DNA能夠通過轉錄和翻譯控制某些蛋白質的合成√解析: 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階段都有ATP生成,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階段的場所分別為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線粒體內膜,A正確;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化學反應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有氧呼吸第一、二階段產生的[H]與O2結合生成水,該過程需要線粒體內膜上的酶催化,B正確;線粒體中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過程不需要O2的直接參與,C錯誤;線粒體屬于半自主性細胞器,其中的DNA可以通過轉錄和翻譯控制某些蛋白質的合成,D正確。題后歸納有氧呼吸的三個注意點(1)葡萄糖不能進入線粒體,需要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和[H]后,丙酮酸才能進入線粒體中進一步分解。(2)如果是以脂肪為底物進行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要大于產生CO2的量。2. 呼吸電子傳遞鏈是指在線粒體內膜上由一系列呼吸電子傳遞體組成的將電子傳遞到分子氧的“軌道”,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 圖示過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B. Cyt c所處的位置為細胞膜外C. 只有線粒體基質能產生NADHD. H+借助F0和F1,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膜內√解析: 圖示過程進行的是[H]與氧氣結合生成水的過程,為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A正確;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內膜,因此Cyt c所處的位置為線粒體內膜的外側,B錯誤;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也能產生NADH,C錯誤;H+借助F0和F1順濃度梯度進入膜內,不消耗ATP,屬于協助擴散,D錯誤。3. 某課題小組為了確定細胞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發生的場所,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假設: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只發生在線粒體中,不能在細胞質基質中完成。實驗過程:實驗結果:1號和2號試管中均檢測到CO2(與預測結果不相符)。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相符的原因是肝細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進行有氧呼吸,線粒體產生的CO2擴散進入細胞質基質中。改進措施: 。解析:為了防止肝細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進行有氧呼吸,使線粒體產生的CO2進入細胞質基質,應采用不含葡萄糖的保存液。(2)實驗步驟⑥依據的原理是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和水徹底分解成 ,因此可以通過檢測是否有 產生來判斷丙酮酸是否被分解。解析:(丙酮酸和水在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反應生成CO2和[H],因此可以用靈敏的CO2檢測劑檢測是否有CO2產生來判斷丙酮酸是否被分解。用不含葡萄糖的保存液CO2和[H]CO2(3)如果該實驗時間過長,空氣中的CO2溶入樣本中的量足以被檢測劑檢測出,為了提高實驗的科學性,排除干擾因素帶來的實驗誤差,應如何解決? 。解析:為了排除空氣中的CO2溶入樣本對實驗結果產生的干擾,可以分別給1號和2號設置對照,對照組所加的物質分別與1號和2號相同,只是第⑤步不加丙酮酸。分別給1號和2號設置對照,對照組所加的物質分別與1號和2號相同,只是第⑤步不加丙酮酸考點二 無氧呼吸1. 概念:在沒有氧氣參與的情況下,葡萄糖等有機物經過不完全分解,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2. 場所:全過程是在 中進行的。細胞質基質 3. 過程4. 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產物類型及原因5. 無氧呼吸過程中能量的去路(1)大部分儲存在 或 中。(2)釋放的能量中大部分以 形式散失,少部分儲存在ATP中。【教材拾遺】 (必修1 P94小字部分)細胞呼吸還被稱為生物體代謝的樞紐,原因是細胞呼吸的中間產物可以轉化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質;非糖物質代謝形成的某些產物與細胞呼吸中間產物相同,這些物質可以進一步形成葡萄糖。糖類、脂質和蛋白質的代謝都可以通過細胞呼吸過程聯系起來。酒精 乳酸 熱能 6.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1. (必修1 P94正文)無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參與,該過程最終有[H]的積累。 ( ×?。?br/>提示:無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參與,只有無氧呼吸的第一個階段有少量[H]生成,且[H]在第二階段被利用,所以沒有[H]的積累。×2. (必修1 P94相關信息)人體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不能被再度利用。 ( × )3. (必修1 P94正文)乳酸菌的細胞質中能產生[H]、ATP和CO2等物質。( ×?。?br/>4. (必修1 P94正文)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釋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 ( √?。?br/>××√1. (2024·北京朝陽期末)近年來,全球變暖導致葡萄中糖的積累過多,造成葡萄酒中的平均乙醇含量升高,葡萄酒品質下降。如圖①②③表示釀酒酵母中特定代謝途徑,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 圖中①②的發生場所是線粒體,③的發生場所是細胞質基質B. 酵母菌通過②途徑能產生大量ATP,通過③途徑只能產生少量ATPC. 在無氧條件下抑制③途徑會導致酵母細胞中[H]的產生和消耗失衡D. 選育無法進行①途徑的釀酒酵母新品種來降低葡萄酒中乙醇含量√解析: 圖中①發生場所是細胞質基質,②的發生場所是線粒體,而③的發生場所是細胞質基質,A錯誤。③途徑為無氧呼吸第二階段,不產生ATP,B錯誤。無氧呼吸第二階段丙酮酸和[H]反應生成酒精和CO2,在無氧條件下抑制③途徑,[H]的產生不受影響而消耗受到抑制,所以失衡,C正確。選育無法進行③途徑的釀酒酵母新品種能降低葡萄酒中乙醇含量,D錯誤。2. (2025·山東淄博模擬)黑暗條件下,某植物種子在單位時間內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O2濃度 0 1% 2% 3% 5% 7% 10% 15% 20%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CO2釋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A. 該植物種子無氧呼吸可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 在O2濃度為3%和5%時,該植物種子的葡萄糖消耗速率相等C. 有氧條件下,該植物種子的無氧呼吸受到抑制D. 不能判斷該植物種子的無氧呼吸是否產生乳酸√解析: 當O2濃度為0時,細胞只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CO2,所以該植物種子無氧呼吸可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確;O2濃度為3%時,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為0.05 mol,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為0.1 mol,共消耗葡萄糖為0.15 mol,O2濃度為5%時,只進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約為0.07 mol,所以在O2濃度為3%和5%時,該植物種子的葡萄糖消耗速率不相等,B錯誤;隨著O2濃度增大,無氧呼吸產生的CO2量逐漸減少,可以得出有氧條件下,該植物種子的無氧呼吸受到抑制,C正確;不能判斷該植物種子的無氧呼吸是否產生乳酸,因為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不消耗O2,也不產生CO2,D正確。3. (2025·廣西部分市模擬)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如圖所示為人體運動強度與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氣消耗速率的關系。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a運動強度下只有有氧呼吸,c運動強度下只有無氧呼吸B. 運動強度大于或等于b后,肌肉細胞CO2的產生量將大于O2的消耗量C. 無氧呼吸使有機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其余儲存在ATP中D. 若運動強度長時間超過c,會因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脹乏力√解析: a運動強度下只有有氧呼吸,c運動強度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同時存在,A錯誤;人的無氧呼吸不產生二氧化碳,故氧氣的消耗量始終等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B錯誤;無氧呼吸時,有機物中的能量大多在不徹底的分解產物乳酸中未釋放出來,釋放出來的少部分能量中,少部分用于合成ATP,C錯誤;運動強度為c或大于c時,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大量的乳酸,引起肌肉酸痛乏力,D正確。題后歸納 判斷細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據(以葡萄糖為細胞呼吸的反應物)02研真題·扣教材探究分析, 培養核心技能1. (2024·甘肅高考3題)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很多人喜歡在室內或庭院種植。花卉需要科學養護,養護不當會影響花卉的生長,如蘭花會因澆水過多而死亡,關于此現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 根系呼吸產生的能量減少使養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B. 根系呼吸產生的能量減少使水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C. 澆水過多抑制了根系細胞有氧呼吸但促進了無氧呼吸D. 根系細胞質基質中無氧呼吸產生的有害物質含量增加√解析: 大多數營養元素的吸收是與植物根系代謝活動密切相關的過程,這些過程需要根系細胞呼吸產生的能量,澆水過多會導致根系呼吸產生的能量減少,使養分吸收所需的能量不足,A正確;根系吸收水分是被動運輸,不消耗能量,B錯誤;澆水過多使土壤含氧量減少,抑制了根系細胞的有氧呼吸,但促進了無氧呼吸的進行,C正確;根系細胞無氧呼吸的整個過程都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會產生酒精或乳酸等有害物質,D正確。溯源教材(1)與自由擴散相比,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方式進出細胞的?!。ㄒ姳匦?P67正文)(2)根系細胞質基質中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對根系細胞有毒害作用。 (見必修1P95正文)2. (2024·廣東高考5題)研究發現,敲除某種兼性厭氧酵母(WT)sqr基因后獲得的突變株△sqr中,線粒體出現碎片化現象,且數量減少。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碎片化的線粒體無法正常進行有氧呼吸B. 線粒體數量減少使△sqr的有氧呼吸減弱C. 有氧條件下,WT比△sqr的生長速度快D. 無氧條件下,WT比△sqr產生更多的ATP√解析: 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在線粒體,碎片化的線粒體無法正常進行有氧呼吸,A正確;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線粒體數量減少使△sqr的有氧呼吸減弱,B正確;與△sqr相比,WT正常線粒體數量更多,有氧條件下,WT能獲得更多的能量,生長速度比△sqr快,C正確;無氧呼吸的場所在細胞質基質,與線粒體無關,所以無氧條件下WT產生ATP的量與△sqr相同,D錯誤。3. (2024·安徽高考3題)細胞呼吸第一階段包含一系列酶促反應,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酶。細胞中ATP減少時,ADP和AMP會增多。當ATP/AMP濃度比變化時,兩者會與PFK1發生競爭性結合而改變酶活性,進而調節細胞呼吸速率,以保證細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 在細胞質基質中,PFK1催化葡萄糖直接分解為丙酮酸等B. PFK1與ATP結合后,酶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而變性失活C. ATP/AMP濃度比變化對PFK1活性的調節屬于正反饋調節D. 運動時肌細胞中AMP與PFK1結合增多,細胞呼吸速率加快√解析: 細胞呼吸第一階段葡萄糖最終分解為丙酮酸,需要一系列酶促反應即需要多種酶參與,而磷酸果糖激酶1(PFK1)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酶,因此PFK1不能催化葡萄糖直接分解為丙酮酸,A錯誤;由題意可知,當ATP/AMP濃度比變化時,兩者會與PFK1發生競爭性結合而改變酶活性,進而調節細胞呼吸速率,以保證細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說明PFK1與ATP結合后,酶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但還具有其活性,B錯誤;由題意可知,ATP/AMP濃度比變化,最終保證細胞中能量的供求平衡,說明其調節屬于負反饋調節,C錯誤;運動時肌細胞消耗ATP增多,細胞中ATP減少,ADP和AMP會增多,從而AMP與PFK1結合增多,細胞呼吸速率加快,細胞中ATP含量增多,從而維持能量供應,D正確。4.(2024·山東高考16題改編)種皮會限制O2進入種子。豌豆干種子吸水萌發實驗中子葉耗氧量、乙醇脫氫酶活性與被氧化的NADH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無氧呼吸中,乙醇脫氫酶催化生成乙醇,與此同時NADH被氧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p點為種皮被突破的時間點B. Ⅱ階段種子內O2濃度降低限制了有氧呼吸C. Ⅲ階段種子無氧呼吸合成乙醇的速率逐漸增加D. q處種子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解析: 種皮會限制O2進入種子,p點是子葉耗氧量下降后突然上升的時間點,推測p點是種皮被突破的時間點,A正確。Ⅱ階段子葉耗氧量下降,原因是種皮限制O2進入種子,且Ⅰ階段種子不斷消耗O2導致其內O2濃度降低,故Ⅱ階段種子內O2濃度降低導致有氧呼吸被限制,B正確。結合題圖可知,Ⅲ階段乙醇脫氫酶活性下降,無氧呼吸合成乙醇的速率逐漸減小,C錯誤。q處種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氧化的NADH相等,產生等量NADH無氧呼吸需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故q處種子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D正確。5. (2023·全國乙卷3題)植物可通過呼吸代謝途徑的改變來適應缺氧環境。在無氧條件下,某種植物幼苗的根細胞經呼吸作用釋放CO2的速率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 在時間a之前,植物根細胞無CO2釋放,只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B. a~b時間內植物根細胞存在經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CO2的過程C. 每分子葡萄糖經無氧呼吸產生酒精時生成的ATP比產生乳酸時的多D. 植物根細胞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跨膜運輸的過程不需要消耗ATP√解析: 在時間a之前,植物根細胞無CO2釋放,說明此時段植物根細胞只進行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A正確;在無氧條件下,a~b時間內植物根細胞釋放CO2,推測該時段植物根細胞存在產生酒精和CO2的無氧呼吸過程,B正確;在葡萄糖經無氧呼吸產生酒精或乳酸的過程中,只有第一階段釋放能量,這兩個過程的第一階段相同,故消耗1分子葡萄糖,這兩個過程生成的ATP相同,C錯誤;酒精跨膜運輸的方式為自由擴散,不需要消耗ATP,D正確。6. (2024·貴州高考17題)農業生產中,旱糧地低洼處易積水,影響作物根細胞的呼吸作用。據研究,某作物根細胞的呼吸作用與甲、乙兩種酶相關,水淹過程中其活性變化如圖所示。(1)正常情況下,作物根細胞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有氧呼吸,從物質和能量的角度分析,其代謝特點有 ;參與有氧呼吸的酶是 (填“甲”或“乙”)。解析:正常情況下,作物根細胞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將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釋放出能量。隨著水淹天數的增多,乙的活性降低,說明乙是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需要氧氣參與;有機物被徹底氧化分解;釋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乙回答下列問題。(2)在水淹0~3 d階段,影響呼吸作用強度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水淹第3 d時,經檢測,作物根的CO2釋放量為0.4 μmol·g-1·min-1,O2吸收量為0.2 μmol·g-1·min-1,若不考慮乳酸發酵,無氧呼吸強度是有氧呼吸強度的 倍。O2的含量3解析:在水淹0~3 d階段,隨著水淹天數的增加,氧氣含量減少,有氧呼吸減弱,無氧呼吸增強。水淹第3 d時,CO2釋放量為0.4 μmol·g-1·min-1,O2吸收量為0.2 μmol·g-1·min-1,可推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產生的CO2量相等。有氧呼吸葡萄糖的消耗量、氧氣消耗量和CO2釋放量的比為1∶6∶6,無氧呼吸葡萄糖消耗量和CO2釋放量的比為1∶2,所以無氧呼吸強度是有氧呼吸強度的3倍。(3)若水淹3 d后排水、植物長勢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從代謝角度分析,原因是 (答出2點即可)。無氧呼吸積累的酒精較少,對細胞毒害較??;0~3 d無氧呼吸產生的能量維持了基本的生命活動;催化有氧呼吸的酶活性并未完全喪失解析:若水淹3 d后排水,植物長勢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一方面是排水后氧氣含量上升,有氧呼吸增強,產生的能量增多;另一方面,由圖可知,第4 d無氧呼吸有關的酶活性顯著降低,可能是第4 d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毒害作用達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很難恢復,所以要在水淹3 d后排水。(1)酵母菌需(有)氧呼吸在線粒體中進行,厭(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023·浙江6月選考) ( ×?。?br/>提示:有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進行。(2)高強度運動時,糖類中的能量全部轉變為ATP。?。?023·北京高考) ( ×?。?br/>(3)供氧不足時,酵母菌在細胞質基質中將丙酮酸轉化為乙醇?!?br/>(2022·江蘇高考) ( √?。?br/>(4)油料作物種子播種時宜淺播,原因是萌發時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氣。?。?021·湖南高考) ( √?。?br/>××√√(5)葡萄糖的有氧呼吸過程中,水的生成發生在線粒體外膜。 (2021·湖北高考) ( ×?。?br/>提示:水的生成發生在線粒體內膜。×03驗收效·提能力跟蹤訓練,檢驗學習效果一、選擇題1. (2025·湖北荊州調研)下列有關細胞利用葡萄糖進行細胞呼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 無氧呼吸時,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熱能形式散失B. 劇烈運動時,人體產生的CO2來自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C. 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具有線粒體D. 無氧呼吸過程中有[H]積累,有氧呼吸過程中沒有[H]積累√12345678910解析: 無氧呼吸時,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儲存在酒精或乳酸中,釋放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熱能形式散失,A錯誤;人體細胞只能通過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B錯誤;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具有線粒體,如藍細菌,無線粒體,因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可進行有氧呼吸,C正確;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過程中都沒有[H]積累,D錯誤。123456789102. (2025·四川成都模擬)無氧運動過程中氧氣攝入量極低,導致肌肉疲勞不能持久,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慢跑等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是指主要以有氧呼吸提供運動中所需能量的運動方式。下列關于人進行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有氧運動中,有機物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儲存在ATP中B. 無氧運動中,細胞中的有機物不能氧化分解會導致無ATP產生C. 與無氧運動相比,機體有氧運動過程中的能量利用率更高D. 有氧運動可以避免肌肉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和CO2√12345678910解析: 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儲存在ATP中,絕大多數以熱能形式散失,A錯誤;無氧呼吸過程中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相同,有少量ATP合成,B錯誤;無氧呼吸有機物中的能量不能徹底氧化分解,所以與無氧運動相比,機體有氧運動過程中的能量利用率更高,C正確;人體無氧呼吸不產生二氧化碳,D錯誤。123456789103. (2025·遼寧沈陽模擬)如圖表示細胞有氧呼吸過程中,線粒體內膜上合成ATP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 H+從膜間隙向線粒體內膜的運輸屬于協助擴散B. 通過結構①能實現細胞中ATP的大量貯存C. 好氧細菌可以發生上述過程,但是效率較低D. 圖示能量轉化是有機物中化學能→電能→ATP中活躍化學能√12345678910解析: 據圖分析可知,H+由膜間隙向線粒體基質的跨膜運輸是順濃度梯度進行的,屬于協助擴散,A錯誤;H+通過結構①可以合成ATP,ATP在細胞內的含量很少,故不能實現ATP的大量貯存,B錯誤;好氧細菌為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C錯誤;上述過程為有氧呼吸,其能量轉化過程是有機物中穩定化學能→電能→ATP中活躍化學能,D正確。123456789104. (2025·遼寧縣級重點高中聯合體高三模擬)如圖表示人和酵母菌體內的呼吸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O2不足時,人體肌細胞CO2的產生量大于O2的消耗量B. 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溶液鑒定酵母菌是否生成物質aC. 在條件Y下,細胞內有機物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散失D. 人在長跑過程中消耗的ATP主要來自條件X下的細胞呼吸√12345678910解析: 人體細胞有氧呼吸吸收的O2量等于釋放的CO2量,無氧呼吸既不吸收O2,也不釋放CO2,因此O2不足時,人體肌細胞產生的CO2量等于O2的消耗量,A錯誤;由題圖可知,物質a為水,水不能使溴麝香草酚藍溶液變黃色,B錯誤;條件Y即有氧條件下,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細胞內有機物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C正確;人在長跑過程中消耗的ATP主要來自條件Y(有氧條件)下的細胞呼吸,D錯誤。123456789105. (2025·江蘇南通海安期中)以葡萄糖為起始的糖酵解過程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引發階段也稱為投資階段,第二階段稱為產能階段也稱為獲利階段,如圖是真核生物糖酵解過程示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引發階段發生的場所在細胞質基質,產能階段發生的場所在線粒體基質B. 一分子葡萄糖經過糖酵解過程“凈賺”2分子ATPC. 產能階段產生的NADH在有氧狀態下可以將電子交給呼吸鏈進行傳遞而產生更多的ATPD. 在無氧條件下丙酮酸不能進入線粒體基質進一步氧化分解√12345678910解析: 葡萄糖分解指葡萄糖經氧化分解產生兩分子丙酮酸的過程,該過程在細胞質基質進行,A錯誤;由圖可知,一分子葡萄糖在引發階段消耗2分子ATP,在獲利階段產生4分子ATP,一分子葡萄糖經過葡萄糖分解過程“凈賺”2分子ATP,B正確;產能階段產生的NADH在有氧狀態下可以將電子交給呼吸鏈進行傳遞,最終傳遞給了氧氣,生成水,而產生更多的ATP,C正確;在無氧條件下丙酮酸在細胞質基質被還原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D正確。123456789106. (2025·重慶市期末)研究發現,癌細胞即使在氧氣供應充足的條件下也主要依賴無氧呼吸產生ATP,這種現象稱為“瓦堡效應”。葡萄糖在癌細胞中的代謝途徑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過程①需要癌細胞膜上載體蛋白的參與B. 過程③不能生成ATPC. 在癌細胞呼吸作用過程中有少量葡萄糖在線粒體中被利用D. “瓦堡效應”導致癌細胞既產生CO2又產生乳酸√12345678910解析: 葡萄糖進入癌細胞的方式屬于主動運輸,所以過程①需要癌細胞膜上載體蛋白的參與,A正確;無氧呼吸第二階段不產生ATP,B正確;線粒體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被利用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C錯誤;“瓦堡效應”是指癌細胞即使在氧氣供應充足的條件下也主要依賴無氧呼吸產生ATP的現象,說明癌細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均可進行,因此既可以產生CO2,又可以產生乳酸,D正確。123456789107. (2025·山東濟南期末)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當通入不同濃度的氧氣時,其產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氧濃度/% a b c d產生CO2的量/mol 0.9 1.3 1.5 3.0產生C2H5OH的量/mol 0.9 0.7 0.6 0A. 氧濃度為a時,只進行無氧呼吸B. 氧濃度為b時,經有氧呼吸產生的CO2為0.6 molC. 氧濃度為c時,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發酵D. 氧濃度為d時,只進行有氧呼吸√12345678910解析: 氧濃度為a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和產生的酒精的量相等,說明只進行無氧呼吸,A正確;氧濃度為b時,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的量為0.7mol,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也為0.7 mol,則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為1.3-0.7=0.6(mol),B正確;氧濃度為c時,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量為0.6mol,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也為0.6 mol,消耗的葡萄糖為0.3 mol,則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為1.5-0.6=0.9(mol),消耗的葡萄糖量為0.15mol,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2倍,即消耗的葡萄糖有2/3用于酒精發酵,C錯誤;氧濃度為d時,無酒精產生,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D正確。123456789108. (2025·山東濰坊模擬)將酵母菌破碎后,離心處理為只含有酵母菌細胞質基質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細胞器的沉淀物兩部分,取以上材料進行實驗,結果如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試管 有氧條件下 呼吸產物Ⅰ 上清液+葡萄糖溶液 少量CO2、酒精Ⅱ 上清液+沉淀物+丙酮酸溶液 ?Ⅲ 上清液+沉淀物+葡萄糖溶液 CO2、H2OA. 上清液中不含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B. O2的存在會導致與無氧呼吸有關的酶失活C. “?”處的產物應該是CO2和H2OD.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不能在酵母菌細胞內同時進行√12345678910解析: 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第一階段場所都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A錯誤;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酶不同,O2的存在會抑制與無氧呼吸有關酶的活性,但不會導致無氧呼吸有關酶活性喪失,B錯誤;沉淀物中含有與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有關的酶,丙酮酸進入線粒體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產物是CO2和H2O,C正確;酵母菌能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在特定條件下,酵母菌可以在同一細胞中同時進行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當環境中無氧氣時,酵母菌主要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無氧呼吸開始受到抑制,強度逐漸減小,而有氧呼吸開始進行,強度逐漸增強。當氧氣濃度達到某一特定值時,無氧呼吸完全被抑制,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D錯誤。123456789109. (2025·山東濰坊期末)研究人員用寡霉素和DNP兩種呼吸抑制劑對離體的線粒體分別進行處理,檢測線粒體的耗氧量變化,結果如圖所示(加入的底物充足)。檢測發現,階段5 ATP的合成速率大大下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線粒體外膜比內膜上蛋白質的種類更多B. 圖中加入的底物可能是葡萄糖C. 寡霉素可能會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D. 加入DNP后,線粒體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中熱能所占的比例變小√12345678910解析: 功能越復雜的生物膜,其上的蛋白質種類與含量則越多,故線粒體內膜比外膜上蛋白質的種類更多,A錯誤;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和[H],然后丙酮酸進入線粒體進一步被氧化分解,故圖中加入的底物是丙酮酸,B錯誤;加入寡霉素后,氧濃度下降速率變緩,再加入ADP后也無影響,故寡霉素可能會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C正確;加入DNP后,耗氧量增加,但ATP的合成速率卻大大下降,說明更多的能量以熱能的形式釋放,D錯誤。12345678910二、非選擇題10. (2025·黑龍江哈爾濱九中開學考試)體育運動大體可以分為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有氧運動過程中骨骼肌主要靠有氧呼吸供能,如慢跑。無氧運動過程中骨骼肌除進行有氧呼吸外,還會進行無氧呼吸,如短跑等。如圖為有氧呼吸的某個階段的示意圖?;卮鹣铝袉栴}。12345678910(1)圖示過程是有氧呼吸的第 階段。人在短跑時,產生CO2的具體部位是 ,產生[H]的具體部位是 ,有氧呼吸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是 。而人在慢跑時,消耗的O2在細胞呼吸中的用途是 。三線粒體基質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ATP中的化學能和熱能和[H]結合形成水12345678910解析: 圖示過程發生在線粒體內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人在短跑時,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但只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產生CO2,其場所是線粒體基質;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及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均可產生[H],因此產生[H]的具體部位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有氧呼吸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是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ATP中的化學能和熱能。人在慢跑時,O2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與[H]結合生成水。12345678910(2)據圖可知,H+沿著線粒體內膜上的ATP合成酶內部的通道流回線粒體基質,推動某物質(A)合成ATP,則A為 。有的減肥藥物能夠增加線粒體內膜對H+的通透性,使得H+透過磷脂雙分子層回滲到線粒體基質,推動ATP合成酶生成的ATP量減少,該藥物能夠加快體內有機物的消耗,但會嚴重危害健康,具體危害是 (寫出一點即可)。ADP、Pi導致細胞供能不足和體溫過高12345678910解析: 據圖可知,A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ATP,據此推斷,物質A為ADP和Pi。正常情況下,細胞呼吸釋放的能量少部分儲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以維持細胞的能量供應和人體的體溫,而題述減肥藥物會使得ATP合成酶合成ATP的量減少,則能量在體內的轉化率降低,造成大量的額外產熱,從而導致細胞供能不足和體溫過高。12345678910(3)有氧呼吸是在無氧呼吸的基礎上進化產生的,從能量的角度分析,與無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能夠 ,其在進化地位上更為高等。解析: 與無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能更充分地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更充分地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12345678910(4)為判斷不同運動強度(高運動強度、中運動強度、低運動強度)下細胞呼吸的方式,設計了相關實驗,大體實驗思路如下:讓同一個體分別在三種不同運動強度(高、中、低)下運動相同一段時間后,測定相關指標數據。測定的指標為 。解析: 本實驗的目的為判斷不同運動強度(高運動強度、中運動強度、低運動強度)下細胞呼吸的方式,則觀測指標為不同運動強度下氧氣的消耗速率和血漿中的乳酸含量。不同運動強度下的O2消耗速率和血漿中乳酸含量12345678910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2講 細胞呼吸的方式和過程.docx 第12講 細胞呼吸的方式和過程.pptx 第12講 細胞呼吸的方式和過程(練習,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