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固始縣永和高中、外國語高中二模聯考高三歷史試題卷注意事項: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選擇題)兩部分??荚嚂r間75分鐘,滿分100分??忌鷳紫乳喿x答題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交卷時只交答題卡。第I卷(選擇顆,共48分)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在答題卡中正確填涂。)1.考古人員在我國鄂爾多斯高原及其臨近地區,發現了從商代至西漢時期的青銅和金銀制品,被稱為“鄂爾多斯青銅器”。該青銅器以動物紋樣為主,在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受到中原、北方草原、中亞及歐洲草原文化的影響。鄂爾多斯青銅器體現了( )A.文明交流 B.民族遷徙 C.華夏認同 D.技術先進2.西漢末年,一些士大夫家族由經學入仕,進而累世公卿,儒學宗師有門生“眾至千人”者;東漢以后,宗師的門生數百上千更是尋常之事,多的可達數千、上萬。這( )A.瓦解了地方諸侯國的勢力 B.推動了兩漢選官制度變革C.對中央集權產生雙重影響 D.導致了門閥士族地主發展3.秦始皇陵的兵馬俑肅穆剛烈,動作單一;漢陽陵(漢景帝的陵墓)中的漢俑則顯得平和而從容,如下圖。這一變化反映出西漢初年( )A.統治者治國理念的變化 B.陶俑制作技術發達C.社會審美觀念發生變化 D.社會政治較為穩定4.如表為北宋部分時期主要河道向汴京運送物資情況,結合《北宋漕運圖》可知這一時期( )河道名稱 981年 1065年汴河 江淮米3000000石;菽1000000石 5750000石黃河 粟500000石;菽300000石 一惠民河 粟400000石;菽200000石 267000石廣濟河 粟120000石 740000石A.技術改進推動糧食產量增加 B.運輸物資增長得益于均輸法實施C.北方地區農業生產逐漸衰退 D.東南地區成為京師糧食供給中心5.李贄提出了“夫私者,人也”的命題。顧炎武說,“天下之人,各懷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人之有私,因情之所不能免矣”。據此可推知,這些看法( )A.體現了個人權利意識的覺醒 B.借鑒了明清鼎革進程的教訓C.凸顯出經世致用思潮的效果 D.動搖了封建君主專制的基礎6.按照共產國際的思維邏輯,工人成分的黨員,就具有無產階級思想;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成分的黨員就具有農民意識和小資產階級思想。如果按照這種出身決定思想的固化模式發展黨員,將自身發展組織的范圍僅僅局限于大城市和工業中心這些狹小地帶,就無法將黨建設成為群眾性的大黨,也就無法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中國共產黨不拘泥于教條主義的束縛,得出了關于黨的建設的正確結論。以下地點與解決這一問題直接相關的是( )A.湖北漢口 B.河北平山 C.福建上杭 D.陜西延安7.1905年起,上海工商界人士先后成立滬學會體育部、商業體操會、商余學會、商學補習會、滬西士商體操會,時稱“五體育會”,其成員包括工商店主、職員、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等。其宗旨為“講求體育,力矯柔弱,以振起國民尚武之精神,而結成商界完全之團體,并望人會者研究衛生”,這表明,近代中國( )A.體育衛生觀念趨于成熟 B.勞工階層政治意識覺醒C.自強求富觀念走向深入 D.商人反帝愛國思想萌發8.1908年8月,清廷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其內容共23條,大多采自日本明治憲法。正文是“君上大權”,附錄之中列有臣民權利義務。大綱規定:“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這說明了( )A.清末立憲開始探索民主政治 B.清廷有改變落后的強烈愿望C.日俄戰爭促成中日關系改善 D.清末革命風潮高漲的必然性9.1941年,西南地區的成都市人口較1939年增加了13.6%,1942年初又較1941年增加了6.4%,年末又較上年增加了20.8%。其主要原因是( )A.戰爭加速了成都地區的人口出生率 B.戰爭造成了東部人口向西部的遷移C.國民政府在成都的城市化政策見效 D.成都地區免受日軍侵略之殘酷屠殺10.如圖所示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畫家潘絜茲創作的《土改與生產》。據此可知,這一作品( )現在農民翻了身,家家戶戶生產勤,先行減租后土改,一片解放歌唱聲。A.突出了土改的必然性 B.贊揚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C.彰顯了農村的新氣象 D.強調了糧食生產的重要性11.在古代斯巴達,國王和長老會地位顯赫,長老會一般通過為公民大會準備議案影響大會的議程,但公民大會的主持權掌握在監察官手中。由于城邦沒有職業常備軍,因此一旦由全體戰士組成的公民大會希望行使權力時,沒有任何機關能阻止。這說明( )A.公民大會逐步掌握城邦司法權 B.斯巴達政治體制具有一定民主特征C.監察官已經壟斷了軍事統帥權 D.君主專制導致了公民大會形同虛設12.列寧指出:“現在我們發現了私人利益即私人買賣的利益與國家對這種利益的檢查監督相結合的合適程度,發現了私人利益服從共同利益的合適程度,而這是過去許許多多社會主義者碰到的絆腳石?!睋送浦?,這一結合( )A.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 B.適應了蘇聯工業化的需要C.奠定了社會主義物質基礎 D.沖破了西方國家技術封鎖13.下表描述了1951—1985年蘇聯經濟的年增長率(單位:%)變化情況。該表可以說明這一時期的蘇聯( )1951-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蘇聯官方統計 10.1 6.5 7.8 5.7 4.4 3.5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 5.6 4.9 5.1 3.0 2.3 0.6麥迪森的估計 5.2 4.8 4.8 2.9 1.8 1.7蘇聯學者的估計 7.2 4.4 4.1 3.2 1.0 0.6A.國民經濟比例仍然嚴重失調 B.企業經營自主權尚未擴大C.經濟模式影響社會經濟發展 D.公有制經濟主導地位削弱14.1949年3月,美國國務院強調,促進東南亞與大西洋共同體以及其他“自由世界”的和諧發展,是我們持續的目標。1955年初,艾森豪威爾呼吁建立一個亞洲經濟發展總統基金,這得到了國會的批準,并作為共同安全法案的一部分。這些舉措說明美國( )A.力圖建立地區集體防御機制 B.意在爭奪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C.承擔起重建戰后世界的責任 D.積極緩和日益緊張的國際局勢15.北京在成功舉辦第11屆亞運會后,正式提出申辦2000年奧運會。經過多次商討,北京奧申委于1992年6月確定并公布了申奧主題口號——“開放的中國盼奧運”。這一口號體現了中國( )A.積極地傳播奧運精神 B.適應新的世界政治格局C.改革開放的堅定姿態 D.鞏固經濟體制改革成果16.世界銀行官網2023年12月發布《中部非洲國家經貨共同體報告》指出,2022年財政盈余占GDP的3.2%,經常賬戶余額占GDP比例從2021年-1.3%增至2022年1.9%,然而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依賴油、礦等原材料出口,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這表明( )A.中部非洲國家承擔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B.全球化浪潮沖擊了非洲區域經濟合作組織C.國際經濟秩序使中非國家面臨諸多挑戰D.類似發展中國家亟待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第Ⅱ卷(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學術界普遍認為,野生西瓜原產于非洲?!芭f傳種來自西域,故名西瓜?!边@樣看來,西瓜名字的由來與西瓜在中國的引種和傳播有一定關系。根據最早關于西瓜的文獻記載,五代后晉(936—947年)的胡嶠從契丹歸來后撰《陷虜記》,記載在契丹見聞,其中提到西瓜。北宋時期相關文獻較少,有說法當時黃河地區可能已經種植西瓜,《清明上河圖》展現了汴京街市,“其中一個水果攤前案上放有數塊切開的西瓜”。南宋時期西瓜的記載多處可見,如詩人范成大在《西瓜園》中寫道:“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詩注里有:“西瓜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種,今河南皆種之?!蔽奶煜椤段鞴弦鳌分校骸跋卵暑D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痹傩揶r書《農桑輯要》中不但首次出現西瓜的栽培方法,還有西瓜子仁的介紹。而《日用本草》記載:“西瓜,味甘寒,無毒,消暑解熱,解煩渴,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泵鳌侗静菥V目》也有關于西瓜引種、生理特性、用途、食用等各方面的詳細記載;《群芳譜詮釋》記載“子取仁可薦茶,皮可蜜煎、糖煎、醬腌”。清代各地方志中關于西瓜的記載內容逐漸出現多樣化,涉及西瓜的形狀、種植、用途、產量、傳播、貿易等各方面。——摘編自石慧、王思明《西瓜在中國的引種推廣及動因探析》材料二 水果歷來是屬于溫飽之外的奢侈品,20世紀80年代以來,水果已逐漸成為北京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的重要內容。以西瓜為例,在1982年居民還為買瓜走遠路、排長隊,而到1985年西瓜市場放開后,西瓜上市量大,質量好,購買方便。到90年代初期,北京人均消費水果47公斤,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美國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亞的毛丹、新西蘭的楊桃、韓國的豐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紅提子……來自世界十幾個國家的50多種水果擺滿商廈柜臺。鮮瓜果58.80公斤,其中西瓜就將近40公斤。——摘自張太原《改革開放以后北京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生活的變化》(1)根據材料一、概括我國歷史上種植利用西瓜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分析其廣泛種植的原因。(8分)(2)材料二反映出北京居民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分析變化的原因。(4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43年,《中華醫學雜志》在重慶復刊,其卷頭語寫道:“本志自民元四年創刊以來,出版已達二十八卷??倳ㄖ钢腥A醫學總會)遷渝后,學術空氣,甚為濃厚,檢以為本志有復刊之必要……俾國內醫學學術之研究,際茲抗戰期間,不僅得以賡續,并能產生新的收獲,庶合中央抗建之旨,本會之幸,亦國家之幸”。 ——摘編自張愛林《近代醫療衛生雜志的傳播》材料二:《中華醫學雜志》復刊初期的部分內容卷號及期號 部分文章主題1943年第29卷第2期 國產抗瘧藥材之研究蜂蜜對于治療凍瘡潰瘍及小外傷之用途重慶市衛生新聞介紹1944年第30卷第4期 神經病科醫師之訓練1945年第31卷第1期 海外空運服務社之醫療問題1945年第31卷第3期 空運手術隊之降落問題1945年第31卷第5期 國外麻醉問題 ——據張愛林《近代醫療衛生雜志的傳播》(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華醫學雜志》復刊的歷史背景。(4分)(2)據材料二,概括復刊初期《中華醫學雜志》內容的特點。(4分)(3)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華醫學雜志》復刊的時代價值。(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移居墨西哥托雷翁城的華人辛苦勞作,經營餐館、商店、旅店等小本商業積累了財富。1911年,墨西哥發生叛亂,叛軍出于仇富心理,殺害華人300余人。清政府向墨西哥政府發出了最為嚴正的抗議,并任命張蔭棠為特命公使趕赴托雷翁城實地勘查,后來兩國達成《墨國賠償華僑損失證明書》,確定墨西哥對大清賠禮道歉,賠償遇難僑民損失。墨西哥雖口頭答應,卻一直拖延不肯支付,加之中國政局變動而不了了之。1912年,中華民國重申兩國之前簽訂的證明書有效,但“托雷翁慘案”遲遲未得到解決。新中國成立后,中墨于1972年建交,2013年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雙邊關系發展進入快車道。2021年5月17日,墨西哥總統洛佩斯為110年前的“托雷翁慘案”向中國和墨西哥華人社群道歉,并修建紀念館。——摘編自馮秀文《中墨關系:歷史與現實》等材料二 2016~2023年中國與墨西哥雙邊貨物進出口額——摘自華經產業研究院《中國與墨西哥雙邊貿易額與貿易差額統計(2016~2023)》(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托雷翁慘案”長期未能解決的政治原因。(4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當代中墨雙邊貿易額增長的意義。(4分)(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墨關系對處理國家關系的歷史啟示。(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建筑是文化的載體,是無聲的藝術,我們從歷史建筑中能夠直觀地品味特定時期的精神風貌和燦爛文化。某文旅公司要打造若干條精品旅游路線,假設你是策劃人員,請從下列建筑中選出三個建筑,提煉出一個主題作為該旅游路線的主打名片,并寫出該路線的推介詞。(要求:明確寫出建筑名稱和主題,推介詞要史實準確、符合歷史邏輯。)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 (部分)2025屆固始縣永和高中、外國語高中二模聯考高三歷史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D D A C C D B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C B C D17.(1)特點:種植歷史較為悠久;外來物種逐漸本土化;種植范圍逐漸向南推廣,最后全國廣泛種植;對勞動人民實踐經驗的總結與推廣開發出多種用途(藥用、餐飲、零食等)逐漸具有鮮明的商品化性質。原因:絲綢之路的開通;西瓜自身是優質水果,用途廣泛;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西瓜種植技術的進步;南北交流、民族交融。(2)變化:水果品種豐富,由奢侈品變成普通商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因: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對外開放促進經濟文化交流;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市場的活躍提供了保障。18.(1)背景:全民族抗戰;部分高校、醫療機構內遷。(2)特點:內容多樣;中西兼顧;注重實用(服務現實);戰時特征或地方特色(3)價值:傳播醫學知識;振興醫療衛生事業;樹立學術榜樣;助推抗日救亡運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9.(1)墨西哥社會動亂;晚清政府實力衰弱;中國政權更替,影響了該事件的解決;中華民國仍未實現國家的獨立。(2)意義:有利于兩國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互動有無,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力于發展中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有利于合作、共贏及國際新秩序的構建。(3)啟示:國家實力是能否處理好國際關系的關鍵;要尋求共同利益促進合作;外交關系的處理要從本國利益出發。20.示例一:所選建筑: 景福宮、澳大利悉尼唐人街、法隆寺 主題: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推介詞:中華文化不斷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輻射和傳播,推動著世界文明的發展。在東亞地區,中國的漢字、儒家思想、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等都深深影響了朝鮮、日本等地區,在建筑上更是深受唐文化影響。著名代表有韓國的景福宮,其結構和樣式是中國皇宮的翻版,匾額書寫漢字,鮮明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的法隆寺建于7世紀,不僅建筑風格深受中國南北朝風格的影響,其本身也是中國化佛教東傳的見證。以上兩個代表建筑是中華文化圈在東亞地區影響深遠的見證。近代以來,隨著各地區聯系的加強,人口遷徙成為文化傳播和文化重構的重要動因,在西方殖民者尋找廉價勞動力的驅使下,來自中國的華工遍布世界各地,他們為當地的開發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澳大利亞悉尼的唐人街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牌坊是典型的中國式建筑,見證了華人在海外傳播和保留中華文化,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并且推動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示例二:所選建筑:洛陽白馬寺、上海先施百貨公司大樓、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主題:中國文化的包容與復興推介詞:中華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積極吸納外來文化。東漢初期皇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并邀請高僧在洛陽傳教,在他們居住地修建白馬寺。因此以白馬寺為代表的佛教建筑是中華文化包容性的鮮明體現,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豐富中華文化的見證。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文化受到巨大沖擊。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生活方式和建筑風格都對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上海先施百貨公司是引入西方經營形式的近代企業之一,其公司大樓也是典型西方建筑風格,體現了在歐風美雨下近代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和西方商業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2010年中國成功舉辦世界博覽會,中國館恢宏大氣的東方之冠形象充分展現了鼎盛中華的文化氣質,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哲學、藝術之美,其豐富的中國元素向世界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印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