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8張PPT)大單元一 宇宙中的地球1.地方時和區時計算(1)步驟與方法(2)挖掘光照圖中特殊地方時進行相關時間計算2.日期變更(3)若全球日期相同,則180°經線與0時(或24時)經線重合,此時太陽直射0°經線。除此以外的每一時刻地球上都同時具有兩個日期。3.與行程有關的三種時間計算考向一 地方時換算(2024·江蘇徐州)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圖1)于2023年12月7日開始建設,2024年2月7日正式開站。秦嶺站建設期間,某日某科研人員每間隔4小時對太陽拍攝一張照片,并合成了太陽視運動軌跡圖(圖2)。完成下面小題。1.拍攝甲位置太陽時,該科研人員面朝( )A.東北方 B.東南方C.西南方 D.西北方2.拍攝乙位置太陽時,北京時間約為( )A.5時 B.9時C.19時 D.23時3.為期兩個月的建站過程中,秦嶺站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最接近( )A.0° B.8°C.16° D.23.5°【答案】 1.A 2.C 3.B【解析】 第1題,由圖示甲的位置和太陽視運動方向可以看出,甲與后一次拍攝位置的太陽高度基本相同且鄰近最大太陽高度,結合材料可知,相鄰兩次拍攝間隔4小時,所以甲位于當地正午之前2小時,秦嶺站位于南極地區,正午太陽位于觀測者的正北方,正午之前太陽相對靠東,所以拍攝甲位置太陽時該科研人員面朝東北方,A正確。第2題,由上題可知,甲為10時,相鄰兩次拍攝間隔4小時,則乙為22時。讀圖可知,秦嶺站的經度大致為165°E,故165°E為22時,則北京時間為22-(165°-120°)÷15=19時,C正確。第3題,據圖結合所學知識,秦嶺站的緯度大致為75°S,12月22日左右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為90°-(75°-23.5°)=38.5°;2月7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小,按照太陽直射點一個月移動8°左右,2月7日太陽直射南緯11.5°,正午太陽高度為90°-(75°-11.5°)=26.5°,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為38.5°-26.5°=12°,但由于該段時間位于冬至日附近,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幅度較小,故最后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小于12°,四個選項中的8°符合題意,B正確。考向二 區時換算(2024·廣東廣州)“云中鐵路”始建于20世紀20年代,連接阿根廷薩爾塔(使用西三區區時)和智利安托法加斯塔(使用西四區區時),目前運營旅游觀光專列。觀光專列全程運行時間約10.5小時,行車速度基本均勻。某年12月22日,小明同學乘觀光專列從安托法加斯塔出發,出發時火車站掛鐘顯示6:30,到達薩爾塔后拍攝城市風光(薩爾塔該日晝長13小時40分)。如圖示意“云中鐵路”路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小明同學從安托法加斯塔出發時,太陽位于列車行進方向的( )A.左前方 B.右前方C.左后方 D.右后方5.到達薩爾塔后,小明同學趕在日落前進行城市風光攝影的時間還剩約( )A.30分鐘 B.1小時C.2小時 D.4小時【答案】 4.B 5.C【解析】 第4題,根據圖示可知,當地位于南半球,12月22日南半球晝長夜短,太陽日出東南,掛鐘顯示西四區區時為6點30分,安托法加斯塔經度約為70°W,地方時約為6點50分,此時太陽方位向東偏北方向移動,據材料可知,列車自西南向東北方向前進,因此太陽位于列車行進方向右前方,B正確。第5題,安托法加斯塔使用西4區區時,出發時安托法加斯塔區時為6:30,運行10.5小時后,區時為17時,即到達時西四區中央經線60°W地方時為17時,薩塔爾經度約為65°W,此時地方時約為16時40分;正午12時為一天中晝長中點,薩爾塔該日晝長13小時40分,13小時40分÷2=6小時50,日落時刻地方時為12時+6小時50分=18時50分,最佳取值,還剩約2小時,C正確。考向三 日期占比計算(2024·江西宜春)某旅游團計劃于北京時間2024年3月2日8:55從北京出發,乘坐飛機(飛行時間3小時5分鐘)前往曼谷,于當地時間2024年3月8日14:35從曼谷返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該旅游團落地曼谷時,與曼谷處于同一日期的范圍約占全球的( )A.2/3 B.1/3 C.3/4 D.1/47.若飛機從北京出發,以1 110千米/小時的速度沿經線飛行8小時,可能到達的緯度約是( )A.30°S B.60°SC.30°N D.60°N8.旅游期間,與北京相比,曼谷地區( )A.晝更長 B.北極星仰角更大 C.地球自轉的速度更慢 D.日出的時間更晚【答案】 6.A 7.D 8.A【解析】 第6題,由所學知識可知,該旅游團出發時間2024年3月2日8:55,為120°E的地方時,經過3小時5分鐘的飛行,落地時為120°E的地方時2024年3月2日12:00,此時180°的地方時為16:00,地方時為3月2日0:00所在的經線為60°W,為西四區,則與曼谷處于同一日期的范圍是西四區到東十二區,共16個時區,即2/3,選A。第7題,結合所學知識,在經線圈上,相差1緯度實地距離差111 km。飛機從北京沿經線飛行,飛行的距離為1 110×8=8 880 km,飛越80個緯度。若向正北飛行,則越過北極點到60°N,D正確。若向正南飛行,則越過赤道到達40°S。故選D。第8題,據題可知,旅游期間為2024年3月2日~2024年3月8日,在此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并往北移動,與北京相比曼谷緯度更低,故晝更長、日出時間更早。北極星仰角等于當地緯度,與北京相比曼谷緯度更低,故北極星仰角更小。除極點外,地球自轉角速度處處相等,緯度越高地球自轉線速度越小,故曼谷地區地球自轉線速度更快。故選A。主題2 晝夜長短的變化【嘗試作答】 (1)B (2)D1.晝夜長短的四個規律規律 表現對稱規律 南北半球緯度數相同的地區晝夜長短“對稱”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晝長與南半球相同緯度的夜長相等,例如22°N的晝長等于22°S的夜長;同一條緯線晝長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為24小時規律 表現遞增規律 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另一半球晝短夜長,且緯度越高,夜越長;太陽直射點向哪個方向移動,哪個半球白晝變長,黑夜變短變幅規律 赤道處全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越大(極圈及以內除外,都是24小時)極晝、極夜規律 極晝(極夜)的起始緯度=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緯度越高,極晝(極夜)出現的天數越多2.太陽方位與晝夜長短關系的分析技巧3.日出、日落方位對應的晝夜長短分布狀況(1)北半球夏半年→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2)北半球冬半年→日出東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晝長夜短。(3)春分、秋分→日出正東、日落正西→全球晝夜平分。4.晝夜長短計算的技巧(1)計算方法晝長時間=日落時間-日出時間=2×(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4-夜長。(2)應用技巧:①白天,日出、日落時間關于12∶00對稱;②夜間,日出、日落時間關于0∶00(24∶00)對稱;③上午時長=下午時長;④前半夜時長=后半夜時長。如圖所示:考向一 日出日落方位與晝夜長短關系(2024·湖南懷化)生活在北京的小王參加了學校以“生活中的地理”為主題的綜合探究活動。如圖為小王家小區平面略圖,小王家所在樓棟在超市的西南方向。完成下面小題。1.小王每天從家出發沿小區綠道鍛煉身體,關于他在一年中不同時間鍛煉時相關地理事實的描述正確的是( )A.夏季出發鍛煉較早,日出方位為東北 B.夏季出發鍛煉較晚,日出方位為東南C.冬季出發鍛煉較早,日出方位為東南 D.冬季出發鍛煉較晚,日出方位為東北2.2024年3月21日當地6時,小王鍛煉時發現身影剛好與道路平行,且位于其身后。小王當時所處的位置及前進方向為( )A.①向東 B.②向西 C.③向西 D.④向東【答案】 1.A 2.D【解析】 第1題,夏季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日出時間早,小王每天從家出發時間早;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全球(極晝和極夜范圍除外)各地日出東北、日落西北,A正確,B錯誤。冬季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日出時間晚,小王每天從家出發時間晚;太陽直射南半球時,全球(極晝和極夜范圍除外)各地日出東南、日落西南,C、D錯誤。第2題,該地經度為120°E,北京時間即為當地地方時。該日為春分日,當地日出時刻為6時,日出正東方。依據圖中小王家所在樓棟在超市的西南方向,可判斷④線路前行方向最可能向東,日出前后小王的影子朝向西方,位于其身后且與線路平行。因此,小王所處的位置是④,其前進方向最有可能是向東,D正確。考向二 晝夜長短計算及變化規律(2024·河南南陽)如圖為我國甲、乙兩城市2023年4月21日手機日出日落時間截圖,完成下面小題。3.甲城市位于乙城市( )A.東南 B.西南 C.東北 D.西北4.次日( )A.甲城市正午日影變長 B.乙城市日出時間提前 C.甲城市日出東南方向 D.乙城市晝夜差值變小【答案】 3.B 4.B【解析】 第3題,4月份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白晝越長,甲城市的晝長為19:35-6:30=13小時5分鐘,乙城市的晝長為18:58-5:29=13小時29分鐘,所以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南側;甲城市日出時間為6:30,日落時間為19:35,則其正午時北京時間為13:02:30,乙城市日出時間為5:29,日落時間為18:58,則其正午時北京時間為12:13:30,對比甲、乙兩城市正午時刻對應的北京時間可知甲城市在乙城市的西側,所以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西南方向,B正確。第4題,4月份太陽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動,甲城市晝長較長,說明其緯度位置較高,太陽直射點距離其越來越近,甲城市正午日影變短,A錯誤;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半球晝長變長,則乙城市日出時間提前,B正確;北半球的夏半年,除極晝極夜區域外,均日出東北方向,所以甲城市日出東北方向,C錯誤;乙城市位于北半球,此時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晝夜差值變大,D錯誤。考向三 晝夜長短對稱規律(2024·海南三亞)如圖為小蘭在某節假日拍攝的日落景觀,手機APP顯示該地日出6:56、日落17:10(北京時間)。完成下面小題。5.下列關于小蘭拍攝日落景觀的地點及節日,正確的是( )A.北京香山約(40°N,116°E)、國慶節 B.杭州西湖約(30°N,120°E)、元旦節C.臺灣玉山約(22°N,120°E)、勞動節 D.海南五指山約(18°N,109°E)、兒童節6.小蘭若想在該地再拍攝出相似的日落景觀圖,應選擇( )A.12月12日 B.8月11日 C.3月12日 D.1月10日【答案】 5.B 6.A【解析】 第5題,由材料“手機APP顯示該地日出6:56、日落17:10”,可知當地晝長10小時14分,從而進一步計算出當地正午北京時間為12:03(在6:56的時間上加上5小時7分鐘),與當地地方時12時相差3分鐘,不到1經度,所以當地經度約為120°E,排除A、D兩項;此時夜長大于晝長,太陽直射點應該在南半球,元旦(1月1日)太陽直射點才在南半球,勞動節(5月1日)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B正確。 第6題,由上題可知,該照片在元旦拍攝,日期大概是1月1日,小蘭若想在該地再拍攝出相似的日落景觀圖,應選擇與1月1日關于冬至日對稱的日期,故大概是12月12日,A正確。主題3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嘗試作答】 (1)D (2)C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類”題目的思維流程2.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1)從太陽直射點的角度分析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①分布看“遠近”——遠小近大。距離直射點所在的緯度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反之則越小。②變化看“移動”——來增去減。太陽直射點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來時,該地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移去時則逐漸減小。(2)從太陽的視運動狀況分析太陽高度的日變化規律①極點:極晝期間,太陽高度一天之內無變化,等于直射點緯度。②除極點外的其他區域:太陽高度由日出開始逐漸增大,到正午時達一天中最大,隨后到日落逐漸減小。3.正午太陽高度的三大規律(1)對稱規律:以太陽直射的緯線為對稱軸,在其南北對稱分布的緯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相等。(2)相等規律:極點的太陽高度(包括正午太陽高度)等于直射點的緯度。(3)互余規律①出現極晝、極夜的最低緯度與直射點緯度互余。②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能集熱板(放在樓頂平面上)的傾角互余。4.正午太陽高度的四大應用判斷時間 確定太陽直射點所在地地方時為12時判斷空間 求出當地的地理緯度(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除極夜區外,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日影永遠朝向北方,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日影永遠朝向南方,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正午日影則有南、北朝向的變化判斷方向 (根據房屋朝向)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正午時太陽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相反服務生活 確定樓間距、樓高:為了使各樓層都有良好的采光,樓與樓之間應當保持適當距離光伏發電設施傾角調整:太陽高度角較小時,光伏發電板的傾角較大;反之傾角較小考向一 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及對稱規律(2024·山東臨沂)我國某學校高三(2)班地理興趣小組在校園內開展日照觀測活動,發現從9月23日開始,正午太陽光可透過窗戶照射進本班教室(如圖),10月23日之后因南側高樓對陽光的遮擋,本班教室內的正午光照消失。一段時間后,正午太陽光再次照進本班教室。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校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南省 C.福建省 D.云南省2.10月23日之后,正午太陽光照再次照進高三(2)班教室的時間約為( )A.當年11月23日 B.當年12月22日C.次年2月21日 D.次年3月21日【答案】 1.A 2.C【解析】 第1題,結合圖示可知,9月23日(秋分,太陽直射赤道)該校所在地正午太陽高度為48°,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計算可知,該地位于42°N,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吉林、河南、福建和云南四省被42°N穿過的是吉林省,A正確。第2題,結合材料“10月23日之后因南側高樓對陽光的遮擋,本班教室內的正午光照消失”可知,10月23日正午陽光恰好被南側高樓遮擋,之后該地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每天正午陽光都會被南樓遮擋,冬至之后,正午太陽高度漸大,但仍被南樓遮擋,直到下一次太陽直射緯線和10月23日相同時,正午太陽高度和10月23日相同,正午陽光再次恰好被南樓遮擋,之后正午陽光可以照進教室內。根據對稱原則可知,太陽直射同一緯線對應的兩個日期關于冬至或夏至對稱,10月23日到冬至約兩個月,即下一個日期為冬至后約兩個月,即次年2月21日前后,C正確。考向二 太陽方位角變化與正午太陽高度分布規律(2024·江蘇鎮江)2024年2月21日江蘇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開展太陽高度與方位角測算活動。方位角是指從正北方向線起,依順時針方向到目標方向線之間的水平夾角。如圖為“該小組繪制的當日不同地區太陽高度與方位角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代表該校所在地太陽高度與方位角變化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甲~丁四地,由南向北排序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丙乙 D.丙乙甲丁【答案】 3.B 4.C【解析】 第3題,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江蘇的坐標位于東經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依據圖文材料可知,2月21日,時間為冬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推測太陽直射點約接近8°S(通過計算:23.5°/3≈8°)附近,所以該校所在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范圍為:90°-緯度差,即在46°~51°之間;2月21日,為冬半年,日出于東南,日落于西南,而方位角是指從正北方向線起,依順時針方向到目標方向線之間的水平夾角,所以,方位角應該在90°~270°之間,看圖中較為符合的為乙,B正確。第4題,對比圖中給出的四個地區來看,最大太陽高度角為一天中的正午時間,看四處正午太陽高度角,丁處為90°,說明太陽直射該處,此時為2月21日,說明丁處所在緯度為0°~23.5°S之間;從給出的方位角中可以看出,正午太陽高度甲、丁在0°(360°)最大,說明正午太陽方位在北,證明了甲、丁都在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乙、丙在180°最大,正午太陽方位在南,證明了乙、丙都在北半球;由于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逐漸減少,圖中乙處正午太陽高度約為50°,丙處正午太陽高度約為60°,說明乙處對比丙處更靠北一些;甲處正午太陽高度為60°,丁處正午太陽高度為90°,說明甲處相比丁處更靠南一些。由此判定甲乙丙丁四地由南向北排序為甲丁丙乙,C正確。考向三 正午太陽高度應用(2024·黑龍江大慶)圖1示意我國某地二分二至日時的正午太陽高度,其中α-β=2°,圖2示意該地夏至日北京時間15∶00拍攝的某停車場景觀,此時汽車車頭與車影方向一致,停車位與道路垂直。完成下面小題。5.該地最可能位于( )A.海口市 B.上海市C.北京市 D.哈爾濱市6.根據該日停車場中的車影朝向,可知( )A.車頭的朝向為西北方 B.圖中道路為西南—東北走向C.車影面積為一日最小 D.車影將向車頭右側方向移動【答案】 5.D 6.D【解析】 第5題,由圖1可看出該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可判斷該地位于北回歸線及以北地區,排除海口市,A錯誤;春秋分的正午太陽高度與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相差α,根據正午太陽高度H=90°-|緯度差|,可得出α≈23.5°;根據材料α-β=2°,可知β≈21.5°,即該地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21.5°,因此該地緯度=90°-21.5°-23.5°=45°,最可能位于哈爾濱市,D正確。第6題,圖2示意該地夏至日北京時間15:00時拍攝的某停車場景觀,此時該地太陽位于西南天空,車影朝向東北方向,故車頭的朝向為東北方向,A錯誤;車影與圖中道路走向大致垂直,因此圖中道路為西北—東南走向,B錯誤;當地正午時車影面積最小,哈爾濱位于120°E以東,此時已過正午,車影面積不是最小,C錯誤;15:00時過后,太陽向偏西方向移動,車影方向應由東北向偏東方向移動,即車影將向車頭右側方向移動,D正確。主題4 太陽視運動【嘗試作答】 (1)B (2)A (3)D1.太陽視運動軌跡圈太陽視運動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見太陽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運行狀況。其中日出東方,日落西方,正午12時(地方時)位于觀察者的正南方、正北方或正上方。如圖反映的是北緯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陽視運動軌跡。該圖可反映日出時間,日落時間、晝夜長短、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正午太陽高度等。2.全球日出、日落及正午時刻太陽方位的變化規律(1)不存在極晝或極夜現象的地區,太陽直射北半球時,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陽從東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陽直射南半球時,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陽從東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陽直射赤道時,日出正東、日落正西。(2)出現極晝的地區(極點除外)一天內太陽不落,正午太陽高度最大,O時(24時)太陽高度最小,若位于北半球,太陽升落方位均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陽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南。(3)極晝期間的極點一天內太陽高度不變。3.太陽視運動規律的應用(1)推知時間(季節)信息①判斷季節(或節氣):若太陽東北升起、西北落下,則為北半球的夏半年(夏至);若太陽東南升起、西南落下,則為北半球的冬半年(冬至);若太陽正東升起、正西落下,則為北半球的春、秋分。②判斷時間:若太陽在東南天空、太陽高度逐漸增大,則為上午;若太陽在西南天空、太陽高度逐漸減小,則為下午。太陽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陽高度最大時,則為當地的12時。(2)推知空間(方位)信息(極晝、極夜地區除外)夏至日太陽升起的方位是東北方,太陽落下的方位是西北方;冬至日太陽升起的方位是東南方,太陽落下的方位是西南方。春、秋分日日出正東,日落正西。(3)太陽視運動與物體影子①影子長短:與太陽高度大小呈負相關,日出時影子最長,之后變短;正午時最短,之后變長;日落時達最長;直射點上無影子。②影子方向:與太陽方位相反。③影子移動方向:與太陽視運動方向相反。考向一 極晝地區太陽視運動判讀(2024·山西晉中模擬)如圖示意世界某地6月22日太陽高度角日變化狀況,該地位于11°E經線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月22日,該地太陽高度最小的時刻,北京時間約為( )A.6月21日07時16分 B.6月22日16時55分C.6月22日07時16分 D.6月23日16時55分2.圖中能反映該地6月22日太陽視運動方向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答案】 1.C 2.D【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6月22日該地出現極晝現象。該地太陽高度最小的時刻是該地地方時0時,該地位于11°E經線上,北京時間為120°E的地方時,與11°E相差經度為109°,時間相差7小時16分,由于北京位于該地東側,該地太陽高度最小的時刻(該地地方時0時),對應的北京時間為6月22日07時16分,C正確。第2題,讀圖可知,6月22日該地整日都可以看到太陽,說明該地有極晝現象,且最小太陽高度大于0,應位于北極圈以內。北極圈以內極晝區太陽正北升,正北落,太陽升起后往偏東方向移動,至正午太陽移動至正南方,接著逐漸西移,因此太陽的視運動方向為順時針,圖中甲和丙為逆時針方向,乙和丁為順時針方向,D正確。考向二 太陽視運動與影子朝向關系(2024·湖南衡陽)仰儀是我國古代天文觀測儀器。主體為銅質半球面,在其南部放置東西向橫桿和南北向縮桿,縮桿末端延伸到半球中心,并裝有一塊中間有小孔、可以旋轉的小方板(如圖所示)。觀測時,讓小方板正對太陽,使太陽光通過小孔在球面上形成光點,讀取球面內刻度可以判斷太陽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題。3.若4月1日天氣晴朗,在常州使用仰儀,觀察光點在銅質半球內面的移動軌跡可能為( )A.由西南逆時針轉向東南 B.由西南順時針轉向東南C.由西北逆時針轉向東北 D.由西北順時針轉向東北4.夏至日正午時,北京、常州(約31°N)光點位置顯示正確的是( )【答案】 3.B 4.D【解析】 第3題,4月1日太陽直射北半球,此時我國常州東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午時太陽在正南方位,結合仰儀的示意圖可知,仰儀投影應與太陽方位相反,即由西南到正北再到東南,方向應為順時針,B正確。第4題,北京和常州均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所以夏至日正午時,太陽在正南方向,光點應在北方,A、B錯誤;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常州31°N的正午太陽高度約為82.5°,光點比較接近半球底端,C錯誤,D正確。考向三 日出、日落太陽視運動判讀(2024·湖北黃石模擬)某攝影師在湖邊三天同一時間拍攝太陽,并畫了示意圖,第一次拍攝日期為5月1日,第二次為5月11日,第三次為5月21日,太陽均離湖面較近。春分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為60°。完成下面小題。5.該攝影師面朝( )A.東南 B.西北 C.西南 D.東北6.第三次,太陽可能朝哪個方向運行( )A.① B.② C.③ D.④7.該攝影師三次拍攝期間,下列說法可以確定的是( )A.當地晝短夜長,晝在變短B.地球公轉速度在加快C.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變大D.日落時間不斷提前【答案】 5.D 6.A 7.C【解析】 第5題,讀圖可知,太陽在湖面附近,說明當時是日出或日落;同一時間,太陽一次比一次更高,說明當地晝長在變長,結合三次日期(從5月1日到21日),判斷當地在北半球。圖中看太陽一次比一次更偏左,若為日落,則面朝偏西方,太陽一次比一次更偏南(西的左側為南),日落方位的變化是由太陽直射點移動導致的,而5月1日到21日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晝長逐漸增長,日落方位應越來越偏北,自相矛盾,B、C錯誤。因此,圖為日出后的場景,太陽此時東北升,攝影師面朝東北方,太陽一次比一次偏北(東的左側是北),A錯誤,D正確。第6題,由上題分析可知,當地在北半球,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為60°,說明當地緯度為30°N,第三次為5月21日,該地位于北半球,太陽應東北升,西北落,正午太陽位于正南方。因此太陽升起往東南方向運動,①符合,A正確。第7題,從5月1日至21日,北半球晝長夜短,晝變長,A錯誤;趨向于遠日點(7月初),地球公轉速度減慢,B錯誤;30°N在此期間正午太陽高度角是增大的,C正確;當地晝長變長,日落時間推后,D錯誤。主題5 二十四節氣判讀與應用【嘗試作答】 (1)C (2)B1.與季節相關的知識結構如下圖2.二十四節氣(1)基本規律①任意相鄰的兩個節氣,時間上相隔約15天。②相對于夏至或冬至對稱的兩個節氣,太陽直射點大致位于同一緯度。對任何一地,這兩天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等均相同。如芒種與小暑、立冬與立春。(2)二十四節氣與人類活動二十四節氣源于我國黃河流域,各節氣冠以反映自然氣候特點的名稱,反映一年四季變遷,是指導農事活動的主要依據。考向一 二十四節氣判讀(2024·河北邢臺)二十四節氣對應著太陽黃道上的24個位置(相鄰節氣之間太陽黃經相差15°),可反映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等。如圖為2023年我國某地相鄰節氣平均氣溫變量(本月與上月平均氣溫的差值)曲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節氣中,反映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的節氣分別是( )A.清明、立春、小暑 B.雨水、小滿、大寒C.冬至、白露、驚蟄 D.立秋、芒種、小雪2.據圖判斷該地2023年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的節氣分別是( )A.清明、立冬 B.小暑、大寒C.夏至、冬至 D.大暑、大寒3.該地一年中氣溫最高時( )A.太陽直射點向北移 B.日出東北,日落西北C.白晝最長,黑夜最短 D.午間日照入室最多【答案】 1.D 2.B 3.B【解析】 第1題,立秋反映季節變化,芒種反映物候現象,小雪反映氣候變化,D正確;清明反映物候現象,立春反映季節變化,A錯誤;雨水反映氣候變化,B錯誤;白露反映氣候變化,驚蟄反映物候現象,C錯誤。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從立春到小暑平均氣溫變量均大于0 ℃,說明氣溫是逐漸上升的,而小暑以后平均氣溫變量小于0 ℃,說明氣溫下降了,由此可以判斷小暑時平均氣溫最高;同理可以判斷大寒時平均氣溫最低,B正確。第3題,該地一年中小暑氣溫最高,此時為7月,我國日出東北,日落西北,B正確;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A錯誤;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是在夏至,C錯誤;該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午間日照入室最多是在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的冬至,D錯誤。考向二 農事諺語與二十四節氣(2024·江西新余)2016年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讀“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和“二十四節氣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若①是1月22日,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是立春 B.②是立夏C.③是大暑 D.④是大雪5.從立春至春分這段時間內,新余地區( )A.晝夜長短變幅增大 B.晝短夜長 C.日落時間逐漸提前 D.正午旗桿影子變長6.讀我國兩則農諺“清明早,立夏遲,谷雨種棉正當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兩則農諺可能分別適用于( )A.江淮地區和黃淮平原 B.南疆和松嫩平原C.江漢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D.三江平原和太湖平原【答案】 4.C 5.B 6.A【解析】 第4題,若①為1月22日,地球公轉的方向為逆時針,兩個節氣相差半個月左右,冬至日為12月22日,1月22日與其相差30天,因此①為大寒,同理可推知,②為小滿,③為大暑,④為小雪,C正確。第5題,從立春到春分,此時太陽直射點由南向赤道移動,因此新余地區晝夜長短變幅減小,A錯誤;此時仍然為冬半年,因此新余晝短夜長,B正確;日落時間逐漸推遲,C錯誤;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變大,正午旗桿的影子逐漸變短,D錯誤。第6題,江淮地區種植棉花,且清明期間適合種植棉花;華北地區在秋分前后種植冬小麥,A正確;松嫩平原種春小麥,為春季播種,珠江三角洲主要種水稻,秋分不會種麥,三江平原不種棉花,B、C、D錯誤。考向三 二十四節氣的應用(2024·陜西商洛)湖南省長沙市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針對二十四節氣展開研究,發現我國南北方對二十四節氣的使用存在差異。右圖示意二十四節氣與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的關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在下列各組節氣中,長沙市的晝長時間基本相等的是( )A.立春、小寒 B.芒種、小暑C.立冬、立夏 D.寒露、處暑8.南方的農民反映寒霜多出現于秋季晴朗夜間,這是因為( )A.大氣逆輻射弱 B.地面輻射強C.大氣保溫作用強 D.粉塵顆粒較多9.據小組調研,東北平原開始種植春小麥的節氣最有可能是( )A.立春 B.清明C.芒種 D.大寒【答案】 7.B 8.A 9.B【解析】 第7題,兩個節氣長沙市的晝長時間相等的條件是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相同。其應該關于夏至日對稱分布,選項中只有芒種、小暑兩個節氣直射點的位置相同,B正確;立春與立冬關于夏至日對稱,A錯誤;立夏與立秋關于夏至日對稱,C錯誤;谷雨與處暑關于夏至日對稱,D錯誤。第8題,秋季夜晚地面輻射損失能量,晴朗的夜晚云層稀薄,大氣逆輻射弱,地表降溫快,形成寒霜,A正確;秋季晴朗的夜晚,地面降溫較快,氣溫較低,地面輻射較弱,B錯誤;晴朗的夜晚云層稀薄,大氣保溫作用弱,C錯誤;空氣中粉塵多,水汽凝結,大氣保溫作用強,D錯誤。第9題,立春時節,太陽直射點還位于南半球,東北為冬季,氣溫較低,不適宜播種,A錯誤;清明時節,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動,東北為春季,氣溫回升,適宜播種春小麥,B正確;芒種時節為我國北方冬小麥的收獲時節,C錯誤;大寒為冬季,氣溫較低,不適宜播種春小麥,D錯誤。單元集訓(一)(2024·廣東佛山模擬)2024年2月7日,我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秦嶺站正式開站,科考人員在這個南極新家度過了龍年春節。下表示意我國五個南極科考站的經緯度信息(各科考站在日常生活中均使用當地的區時),完成下面小題。科考站點 經緯度長城站 (62°13′S,58°58′W)中山站 (69°22′S,76°22′E)昆侖站 (80°25′S,77°07′E)泰山站 (73°51′S,76°58′E)秦嶺站 (74°56′S,163°42′E)1.當龍年春節聯歡晚會零點鐘聲敲響時,已進入農歷新年的南極科考站點有( )A.1個 B.2個C.3個 D.4個2.為保障供電,秦嶺站安裝的是雙面均能發電的太陽能電池片,主要是考慮當地( )A.日照時間長 B.地面冰雪多C.天氣變化大 D.太陽輻射強【答案】 1.A 2.B【解析】 第1題,龍年春節聯歡晚會零點鐘聲敲響時,說明東八區區時為0時,從東八區向東到東十二區進入新年,長城站(58°58′W)西四區,中山站(76°22′E)東五區,昆侖站(77°07′E)東五區,泰山站(76°58′E)東五區,秦嶺站(163°42′E)東十一區,只有秦嶺站進入農歷新年,A正確。第2題,雙面均能發電的太陽能電池片主要是因為南極地區地面多冰雪,反射率高,能夠更充足的利用太陽能,B正確;日照時間長主要影響電池板的旋轉角度(依據太陽方位旋轉),A錯誤;天氣變化大與安裝雙面太陽能發電關系不大,C錯誤;極地地區太陽高度角小,太陽輻射較弱,D錯誤。(2024·廣東惠州模擬)谷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是介于大行星與小行星之間的矮行星。下圖為谷神星最近一個公轉周期(2018年5月1日—2022年12月8日) 內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變化曲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與地球相比,谷神星( )A.距太陽較近 B.太陽高度角較大 C.極晝范圍較小 D.四季較分明4.在公轉軌道中,谷神星近日點時間可能臨近( )A.升分日 B.北至日C.降分日 D.南至日【答案】 3.C 4.D【解析】 第3題,據圖可知,谷神星的太陽直射點的范圍大致為南北緯5°之間,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范圍比地球小,故極晝范圍較小,四季較不分明,C正確,D錯誤;谷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距離太陽較遠,A錯誤;兩個天體均有太陽直射,太陽高度角均可達到90°,B錯誤。第4題,據材料可知谷神星最近一個公轉周期(2018年5月1日—2022年12月8日),大概為4年零218天,從升分日到北至日經歷了1年零66天,從北至日到降分日經歷了1年零113天,從降分日至南至日經歷了1年零39天,由此可知,從降分日至南至日公轉速度越來越快,故在公轉軌道中,谷神星近日點時間可能臨近南至日,D正確。(2024·重慶九龍坡模擬)東非高原是指非洲埃塞俄比亞高原以南,剛果盆地以東,贊比西河以北的高原地區。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約1 200米。某公司派駐一名技術人員在東非高原某地開展為期一年的項目管理,他在工作日志中記錄了派駐地某地物一年內正午日影變化情況(圖1)。讀“東非高原簡圖”(圖2),完成下面小題。5.該技術人員的派駐地可能位于圖中( )A.Ⅰ地 B.Ⅱ地 C.Ⅲ地 D.Ⅳ地6.①—②時段,該技術人員在派駐地可能觀察到的地理景觀是( )A.晝長夜短且晝漸短 B.大草原草木蔥蘢 C.日出東北日落西北 D.湖水透明度很高【答案】 5.C 6.B【解析】 第5題,讀圖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為秋分(9.23),太陽直射赤道,②為冬至(12.22),太陽直射南回歸線,該地春秋分時日影朝南,說明該地位于赤道以南,冬至日的日影較長,秋分的日影較短,說明該地更靠近赤道,C正確;Ⅰ地位于北半球,A錯誤;Ⅱ地位于赤道上,B錯誤;Ⅳ地更靠近南回歸線,D錯誤。第6題,①—②時段,即從秋分(9.23)到冬至(12.22),結合所學知識,派駐地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秋分(9.23)到冬至(12.22)為南半球的夏半年,為濕季,大草原草木蔥蘢,B正確;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動,該地晝長夜短且晝漸長,A錯誤;日出東南日落西南,C錯誤;降水量較大,湖水透明度較低,D錯誤。(2024·遼寧本溪)晷針投影在晷盤上的影子會分別出現在晷盤的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朝上。下圖為“赤道式日晷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天津夏半年晷針投影的移動方向正確的是( )8.當天津晷針投影指向晷盤正下方的刻度時,與天津同一日期的范圍約占全球( )A.1/2 B.3/4 C.1/3 D.2/3【答案】 7.A 8.D【解析】 第7題,結合所學可知,日晷的晷針朝向北極星(正北方向),圖中日晷正面朝向北方,其背面為南方。夏半年晷針投影在晷盤上的影子會出現在晷盤的正面,面對日晷正面,即面向南方,選項圖中左邊為東右邊為西,下方為北上方為南。結合所學可知,天津夏半年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日出東北,日落西北;由于天津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故正午時刻太陽位于正南方。結合判斷出的方向和日出日落、正午太陽方位可知,日出時晷針的投影在軌面的右上方,正午時位于正下方,日落時位于左上方,旋轉方向為順時針,A正確。第8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當晷針投影指向晷盤正下方的刻度時,太陽位于正南方,應為當地正午12點,天津位于東八區,即東八區時間大致為12點,據此可計算得知西四區為0時,西四區往東至東十二區與天津同一日期,共占16.5個時區,約占全球的2/3,D正確。(2024·湖南益陽)中國南極長城站位于南極半島附近的喬治王島上(圖1),圖2中四個點示意長城站白晝最短和最長時的日出日落方位,其中A為6月21日日出方位。完成下面小題。9.6月21日過后半年內,長城站日落方位( )A.從C往D移動 B.從D往B移動 C.從B往D移動 D.從D往C移動10.夏季長城站霧較多,可能原因是夏季( )A.偏北風帶來暖濕氣流B.氣溫高冰雪消融C.東南風利于水汽蒸發D.風力小霧難以擴散【答案】 9.C 10.A【解析】 第9題,6月21日,長城站白晝最短,A為日出方位,則A為東北方,B為西北方位(日落方位),C為白晝最長時日出方位東南,D為對應的日落方位西南;6月21日過后半年,日落方位由西北往西南移動,即B往D移動,C正確。第10題,南半球夏季,氣壓帶、風帶南移,長城站受西北風影響較大,從北方海面帶來暖濕氣流遇冷凝結成霧,A正確。(2024·江蘇徐州)圖為“2024年元旦部分地區北京時間整點時刻晨線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表示北京時間8:00的晨線是( )A.L1 B.L2 C.L3 D.L412.該日甲、乙兩地的晝長差值約為( )A.40分鐘 B.1小時20分C.2小時 D.2小時40分【答案】 11.C 12.D 【解析】 第11題,北京時間是指東八區中央經線120°E的地方時。讀圖可知,晨線L3與赤道相較于90°E,根據所學可知,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時間為6時,則此時晨線L3與赤道交點的時間為6時,即90°E為6時,則此時120°E的時間為8時,則晨線L3是表示北京時間8:00的晨線,C正確。第12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甲日出時刻為8時,而乙所在晨線L2與赤道相較于105°E,即105°E此時為6時,則可推知乙(乙地經度約為115°E)的日出時刻為6:40。則甲乙兩地日出時間相差1小時20分,則其晝長相差1小時20分×2=2小時40分,D正確。(2024·浙江杭州)2023年冬至日,我國某平原鄉村中學的地理興趣小組開展太陽方位觀測活動,該校西側是一片廣闊的湖面。下圖為該小組繪制的當日日落時太陽位置示意圖,∠α為25°。完成下面小題。13.該小組據此推斷,夏至日該地日落太陽光線與教學樓北立面的夾角應為( )A.50° B.47° C.25° D.23.5°14.該日后一個月,該地日落的北京時間( )A.一直變大 B.先變小后變大 C.一直變小 D.先變大后變小【答案】 13.C 14.A【解析】 第13題,通過材料中“冬至日”“平原鄉村”“西側廣闊的湖面”“日落時太陽位置”“∠α為25°”等提示,以及對示意圖中指向標、教學樓走向(東西走向)的觀察,冬至日的日落方位為西南,冬至日該地日落太陽光線與教學樓南立面的夾角應為25°;根據對稱原理,可以判定夏至日日落方位應為西北,且與教學樓的北立面夾角為25°,C正確。第14題,題干指出“冬至日后一個月內”,該地晝漸長夜漸短,日落時間應延后,日落的北京時間應一直變大,A正確。(2024·山東濟南)為了研究太陽視運動特點,三位中學生于同一天在北溫帶的甲、乙、丙三地分別觀測了太陽高度的變化情況,并繪制了太陽高度曲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甲、乙、丙三地的方位關系排序依次是( )A.自東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東南C.自東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東北16.若此日為夏至日,天氣為晴天,根據該圖信息可推測( )A.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越低,晝越短 B.甲地正午時新的一天約占一半C.乙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 D.丙地日出日落位置更偏南【答案】 15.C 16.C【解析】 第15題,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圖中三地均在北回歸線以北,故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因此圖三地由南到北排序為甲、乙、丙。地球自西向東轉,越東的點越早經過正午,讀圖中三地正午出現時間早晚可知,三地由東向西排序為甲、乙、丙。綜上所述,圖中甲、乙、丙三地的方位關系排序依次是自東南向西北,C正確。第16題,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越低,緯度越高,晝越長,A錯誤;甲地正午時約為北京時間12點,此時東12區為16點,新的一天范圍大于一半,B錯誤;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結合圖中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可計算得知乙地的緯度,再根據乙地的緯度可計算乙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C正確;丙地晝長更長,日出日落位置更偏北,D錯誤。(2024·天津河東)高考結束后小明同學馬上隨父母外出自駕旅行,出發時為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時。此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緯23°,汽車正由北向南行駛,此時手機顯示時間為12:16,太陽高度為73°,下圖為汽車玻璃反射太陽光的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7.出發時小明一家駕車行駛的區域最可能位于( )A.南昌市(29°N,116°E) B.北京市(40°N,116°E)C.拉薩市(29°N,91°E) D.西寧市(36°N,101°E)18.旅行到夏至日時同樣情況再次出現,而鐘表顯示時間為14:16,則其位置位于出發地( )A.東北 B.西南 C.西北 D.東南【答案】 17.B 18.C【解析】 第17題,由圖可知,該日正午太陽高度角約是73°,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緯23°,由正午太陽高度角公式計算得出當地緯度是40°N;出發時為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時,而此刻顯示北京時間為12:16,所以該地的經度為116°E,故該地為北京,B正確。第18題,由材料可知,高考結束小明一家出發時太陽直射23°N,旅行到夏至日時,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若需出現同樣情況,即正午太陽高度角應保持一致,則該地與回歸線的緯度差應與出發地北京與23°N的緯度差保持一致,該地應位于北京以北;該地地方時的12時,鐘表顯示時間(北京時間)為14:16,可知其位置在96°E上,于出發地北京市(40°N,116°E)西面。結合上述分析可知,該地位于北京市(原出發地)的西北方向。(2024·山東菏澤)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于每年5月20~22日交節。小滿之名,有兩層含義,一與氣候降水有關,小滿小滿,江河漸滿;二與農業有關,將滿未滿,恰得圓滿。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將滿未滿,恰得圓滿”指的是我國( )A.北方地區,炎夏將至,小麥顆粒漸滿 B.東北地區,暖意融融,玉米顆粒漸滿C.南方地區,江河將滿,水稻顆粒漸滿 D.青藏地區,冰雪消融,青稞顆粒漸滿20.2024年小滿節氣為北京時間5月20日10時37分,小滿節氣時刻( )A.全球舊的一天占比較大B.巴西高原大部分草木茂盛C.太陽直射點的經緯度約為(15°30′N,140°30′E)D.南京市物體影子朝向正西【答案】 19.A 20.C【解析】 第19題,小滿時,我國北方地區的小麥正處于乳熟后期,小麥的籽粒剛飽滿但還沒有完全飽滿,因此小滿也指小麥的飽滿程度,正如農諺所說“小滿小滿,麥粒漸滿”,A正確;東北地區,玉米顆粒漸滿出現在秋季,不是5月份,B錯誤;小滿節氣期間在5月中下旬,南方暖濕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華南一帶交匯,這時華南地區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正如民諺云“江河漸滿”,與氣候降水有關,C錯誤;青藏地區,青稞顆粒漸滿,出現在秋季,D錯誤。第20題,據題干知,北京時間(東八區)5月20日10時37分可計算出0時的時區為西3區,從西3區到東12區為新一天,故新的一天跨15個時區,舊的一天跨9個時區,全球新的一天占比較大,A錯誤;5月時,北半球為春季,南半球為秋季,巴西高原為熱帶草原氣候,處于干季,草木枯黃,B錯誤;3月20日(接近春分)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附近,夏至(6月22日)時太陽直射點位于23°26′N,可計算出5月20日太陽直射的緯度約為15°30′N;據北京時間(東八區)5月20日10時37分,可知12點時的經度為140°30′E,故小滿節氣時刻太陽直射點的經緯度約為(15°30′N,140°30′E),C正確;南京市物體影子朝向正西時,說明太陽位于正東方向,此時南京的地方時應該為6點,D錯誤。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主題突破大單元1宇宙中的地球課件.ppt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單元集訓(一)練習含答案(教師用).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