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3張PPT)素能三 五類常用圖讀圖技能技能1 等值線圖【嘗試作答】 (1)B (2)C1.等值線圖的六大判讀要素判讀要素 判讀技法看圖名 讀圖名,明確等值線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如等高線、等壓線、等人口密度線、等太陽高度線等看數值 ①同線等值。②相鄰兩條等值線差值相等或等于0。③計算兩點差值時,可先讀出兩點的數值,再對比求差判讀要素 判讀技法看疏密 等值線越密集,差值越大;等值線越稀疏,差值越小看延伸 ①觀察等值線走向。②分析等值線分布、變化規律及原因看彎曲 ①根據“值低凸高,值高凸低”進行判斷。②結合圖中信息分析彎曲原因判讀要素 判讀技法看閉合 ①若閉合等值線位于兩條不相等的等值線之間時,則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規律判斷,如下圖中,A的數值小于400,B的數值大于500。②若閉合等值線位于兩條相等的等值線之間時,則其數值可大于、也可小于相鄰等值線且與其相差一個等值距,如下圖中,A的數值大于600或小于400。2.等值線圖的“三步”判讀法考向一 等高線圖(2024·江蘇淮安) 下圖中虛線為等高線(單位:米),實線為地層界線。完成下面小題。1.推測圖示區域最大高差( )A.248 B.288C.365 D.4002.圖中大規模構造運動最有可能發生在( )A.D1之前 B.K之后C.P2之前 D.T1之后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河流流向自西南流向東北B.有過地殼抬升現象C.T1和J之間存在平行不整合面D.河流處的構造地貌為背斜谷【答案】 1.C 2.D 3.B【解析】 第1題,圖示區域最高處為400 m~450 m,最低處海拔為50 m~100 m,故圖示區域相對高度為300 m~400 m,故圖示區域最大高差365 m,C正確。第2題,由圖可知T1之前的巖層大致平行分布,而在J處出現明顯的斷層現象,所以圖中大規模構造運動最有可能發生在T1早三疊紀之后的侏羅紀,D正確。第3題,結合圖中等高線,可知圖中河流自東北流向西南,A錯誤;由圖可知地層T1、P2、P1、D2、D1出現不連續分布,出現斷層,有過地殼抬升,B正確;T1和J之間存在斷層,不存在平行不整合面,C錯誤;由圖可知,河流處中間為比較新的T1早三疊紀,南北兩側為較老的晚二疊紀、早二疊紀,中心新南北兩側巖層老,故河流處為向斜,D錯誤。考向二 生物量等值線圖(2024·吉林高考)水體性質、運動和庫區環境等因素影響水庫浮游動物生物量及其分布。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庫,周邊植被以草原為主。水庫消落區主要分布在南岸。如圖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層浮游動物生物量等值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影響6月恰甫其海表層浮游動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透明度 B.流量 C.營養鹽 D.流向5.9月恰甫其海南岸豐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動物聚集,這些碎屑食物主要來源于( )A.底泥擾動上浮 B.水位漲落攜帶C.表層水流匯集 D.河川徑流輸入【答案】 4.A 5.B【解析】 第4題,由材料可知,6月為豐水期,因為豐水期為水庫蓄水期,上游冰雪融水形成的洪水經庫尾進入水庫后流速減緩,水體的物理狀態發生改變,如泥沙沉降、沖刷力降低,水體透明度升高,此時氣溫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浮游生物繁殖較快,數量較多,因此,6月恰甫其海表層浮游動物生物量較為豐富,A正確。第5題,由材料可知,水庫消落區主要分布在南岸。9月是豐水期過后的平水期,恰甫其海南岸豐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動物聚集,這些碎屑食物主要來源于水位漲落攜帶,且消落區為草原分布,有機質含量較多,B正確;9月份入庫水量較少,不會引起大規模的底泥擾動上浮,A錯誤;9月份平水期,不會有大規模的表層水流匯集,C錯誤;9月份是平水期,河川徑流輸入較少,D錯誤。考向三 等潛水位線6.(2024·湖南株洲)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寧夏平原位于賀蘭山以東的黃河兩岸,青銅峽至石嘴山之間,作為寧夏的主要灌區之一,歷史悠久,物產豐富,農業發達,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寧夏平原有著“有水賽江南,無水似荒漠”的特點,地下水是其重要的水源。潛水是指地下水中,埋藏在第一隔水層(不透水層)之上含水層中的水。等潛水位線是指地下自由水面海拔相同點的連線。一般地勢越高,潛水位越高。右圖示意寧夏平原等潛水位線分布。(1)據圖描述寧夏平原潛水的徑流特征。(2)從地形角度,推測寧夏平原土壤鹽分含量最高的區域,并說明判斷理由。【答案】 (1)寧夏平原潛水整體上自西南流向東北;潛水自平原周邊地區流向平原,流速較快;平原南部潛水流向黃河,流速較快;平原中部和北部潛水流向東北,流速較慢。(2)北部。理由:寧夏平原地勢整體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起伏導致地下徑流和地表徑流流向北部,因此土壤水鹽在北部匯集,北部地下水水位高。【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一般地勢越高,潛水位越高,潛水由高值處向低值處流。讀圖從等潛水位線的分布可以看出寧夏平原潛水整體上自西南流向東北;周邊地區地勢較高,水壓較大,所以流速快。平原南部潛水流向黃河,地勢落差相對較大,水流速度快。平原中部和北部潛水流向東北,東北部地勢較為平坦,水壓相對較小,所以流速較慢。第(2)題,北部區域土壤鹽分含量可能最高。因為平原整體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這種地形起伏會使得地下徑流和地表徑流都傾向于流向北部,從而導致土壤水鹽在北部匯集,再加上水往低處流,北部地下水水位相對較高,更容易出現鹽分積聚的情況。技能2 示意圖【嘗試作答】 (1)D (2)C1.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原理示意圖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規律的圖形。常見的有地球公轉示意圖、太陽光照示意圖、大氣環流示意圖、氣旋與反氣旋形成示意圖、季風成因示意圖、臺風示意圖、地質構造示意圖、背斜和向斜示意圖、城市中工業布局示意圖等。解讀地理原理示意圖的方法如下:2.地理過程示意圖的判讀地理過程示意圖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時間、空間變化過程及規律的圖形。常見的有我國東部雨帶推移示意圖、水循環示意圖、河流徑流變化示意圖、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城鎮化過程示意圖、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等。解讀該類示意圖的一般步驟是:(1)扣準圖示主題:圖名可以直接顯示主題,如題“下圖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該地區大熊貓棲息地范圍的變化”。(2)著眼時空變化:過程示意圖反映地理事物的時間、空間變化過程,一定要著眼于圖中的時空信息。(3)抓住構圖要素:根據圖中箭頭、數據或曲線變化、空間變化、階段劃分等要素,描述變化特點。(4)分析變化規律①構建變化過程:依據圖示信息,建立完整的變化過程或規律。②判斷主導因素:依據變化過程,推斷影響地理事物變化的最主要因素。③推斷變化趨勢:聯系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推斷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趨勢。3.地理關聯示意圖的判讀技巧地理關聯示意圖的分析其實是一個邏輯推理過程,關聯圖的各構成部分都有對應的因果關系,析圖的關鍵在于地理原理、過程或規律的文字表述與關聯圖之間的互譯,透析各部分的成圖原理及因果推理,讓整圖“動”起來。因此在判讀關聯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考向一 地質結構示意圖(2024·北京昌平)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是開展粒子與核物理學、天體物理學及宇宙學等領域的暗物質探測研究、中微子物理實驗研究等一些重大基礎性前沿課題的重要研究場所。該實驗室位于四川省錦屏山公路隧道中部側向開挖的山體中,是目前世界上埋藏最深、規模最大的地下實驗室。圖為實驗室所在區域的地質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推斷錦屏地下實驗室位于圖中( )A.① B.②C.③ D.④2.錦屏地下實驗室建在山體深處的主要原因( )A.工程技術水平高 B.交通較為便利C.屏蔽多數宇宙射線 D.水能資源豐富【答案】 1.B 2.C【解析】 第1題,由材料可知,該實驗室位于四川省錦屏山公路隧道中部側向開挖的山體中,開挖隧道位于背斜構造,圖中的②是背斜,B正確;①位于斷層,地殼不穩定,A錯誤;③位于向斜,向斜易積水,不能開挖隧道,C錯誤;④位于山體的邊緣,與材料不符,D錯誤。第2題,結合材料分析,宇宙射線是高能粒子流,會對極為敏感的中微子探測實驗造成嚴重的背景干擾,深埋于地下的實驗室利用厚厚的巖石層作為天然屏障,能夠有效阻擋來自宇宙空間的宇宙射線,從而創造出一個極低輻射背景的環境,這對于捕捉極其微弱的中微子信號至關重要,C正確。考向二 演化過程示意圖(2024·河南鄭州)如圖a、b、c、d分別示意我國西南地區某河段在地質時期內的階地發育與河谷地貌演化歷程。完成下面小題。3.a、b、c、d四幅圖按階地發育與河谷地貌演化歷程先后順序排列為( )A.a→d→c→b B.b→d→c→aC.c→b→a→d D.d→c→b→a4.該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的( )A.上游段 B.中游段C.下游段 D.入海口處【答案】 3.B 4.A【解析】 第3題,據圖分析可知,河流發育的初期,以下切作用和溯源侵蝕為主,即為圖b;后河流的側蝕作用加強,河床變寬,河流沉積物增多,即為圖d;接著河流受堰塞影響,流速變慢,出現湖相沉積,即為圖c;最后河流沖破堰塞體,以下切作用為主,形成V形谷,即為圖a。因此,按階地發育與河谷地貌演化歷程先后順序排列為b>d>c>a,B正確。第4題,據上題分析可知,該河段階地發育與河谷地貌演化歷程的開始(圖b)與最后(圖a)均以下切作用為主,故該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的上游段,A正確;中游段下蝕減弱,側蝕增強,河道較寬,B錯誤;下游以側蝕為主,河道變寬,C錯誤;入海口,泥沙沉積,形成沉積地貌,D錯誤。考向三 發展歷程圖(2024·湖南岳陽)1959年成立于法國的家樂福,英文名carrefour,音譯“十字路口”,是大賣場(新零售業態)的全球首創者。右圖是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1959年,零售新業態大賣場在布局時最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A.交通 B.市場C.勞動力 D.技術6.1995年,家樂福進軍中國時率先選擇在北上深落地的原因是( )A.交通通達性高,人口消費水平高B.自然環境優越,地價便宜C.歷史文化悠久,外地組團游客多D.市場廣闊,競爭壓力小7.家樂福最終逐漸走向衰落的原因不包括( )A.電子商務的普及,人們的消費習慣出現變化B.其他超市提供的服務種類越來越多C.商品價格低廉,品質低下 D.本土超市和外國超市數量增多,導致競爭壓力增大【答案】 5.A 6.A 7.C【解析】 第5題,根據材料可知,家樂福是大賣場服務的首創者,大賣場具有種類多、占地大的特點,所以各地貨物如何方便地運輸過來是首要考慮因素,因此最初布局時,主導因素是交通,家樂福英文名carrefour,音譯“十字路口”,也說明交通對其選址影響很大,A正確;零售新業態大賣場一般都是分布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市場因素不是布局時最需要考慮的因素,零售新業態大賣場對勞動力需求不大,法國技術優勢明顯,零售新業態大賣場技術難度不高,故市場、勞動力和技術都不是布局時最需要考慮的因素,B、C、D錯誤。第6題,北京作為首都,上海、深圳受到改革開放的政策福利,經濟發展迅速。經濟水平高、交通便利、人口數量多。交通通達性高,人口消費水平高, A正確;北京人口眾多,地價并不便宜;外地組團游客以旅游參觀為目的,不是最主要的消費人群;雖然市場廣闊,但同類型的服務業數量也多,競爭壓力大, B、C、D錯誤。第7題,電子商務的普及,人們的消費習慣出現變化,從線下到線上;其他超市提供的服務種類越來越多,例如盒馬鮮生通過冷鏈服務提供新鮮平價的海鮮;本土超市和外國超市數量增多,導致競爭壓力增大都是導致家樂福衰落的原因;商品價格和品質從始至終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只是時代大環境發生變化并未作出及時調整。因此,C不是原因之一,C正確。技能3 統計圖【嘗試作答】 (1)A (2)C (3)B地理統計圖是根據地理數據資料繪制成的直觀圖形,其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柱狀圖、曲線圖、扇形圖、玫瑰圖等,其中地理坐標圖和結構圖一直是命題主角,掌握地理統計圖的基本特點是判讀的關鍵。1.地理統計圖的判讀步驟2.二維坐標圖判讀技法平面直角坐標圖上的點、線(折線、曲線)、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數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解讀此類統計圖需注意以下幾點:(1)認清圖名及縱、橫坐標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圖注的內容,再根據“點”“柱”或“線”所表示的數值信息分析其變化趨勢。一般來說,線狀圖側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時間或空間分布規律,點狀圖和柱狀圖側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相對或絕對數值。(2)讀圖時不僅要注意圖中地理事物多少、強弱、增減的變化,還要進一步區分出發展的不同階段、增減趨勢和程度。(3)解讀坐標圖不能因忽視圖中定量信息而判斷錯誤,如對比兩幅降水柱狀圖的降水量,不能僅看降水柱高度就認定降水量相同或不同,還要看清縱坐標單位數值。3.三維坐標圖判讀技法平面正三角坐標圖由一個等邊三角形構成,判讀時,需要把握以下幾個關鍵點:(1)因為是構成圖,所以圖中數據只表示相對量,即“比重”或“比例”;(2)各構成要素所占比重的總和必須是100%;(3)這種圖的構成要素只有三項,而不像其他構成圖的要素可以任意增減;(4)三項要素在數軸上的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即均按順時針或逆時針由0到100%。如圖:4.多維坐標圖判讀技法(以風頻圖為例)判讀玫瑰圖時應明確坐標中心點頻率一般為0,離中心處越遠,頻率越高。其判讀步驟是:(1)圖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圓表示頻率,頻率高低與同心圓的大小成正相關關系;(2)呈輻射狀分布的線段表示方向;(3)根據玫瑰圖形的輪廓線與方向線的交點,就可讀出不同風向出現的頻率,通過比較就可確定最大風頻風向和最小風頻風向。如下圖:5.結構統計圖判讀技法(1)看圖例,讀數據。結合圖例,對應結構圖中所反映內容之間的關系,尤其要注意圖中數值是絕對值還是百分比,圖示柱狀(扇形)體中各個構成項目的含義。(2)看數值,定范圍。觀察不同地理事物的數值大小、比例高低,特別注意每種地理事物的范圍(即歸納出各地理事物的構成特點)。(3)看變化,找聯系。對比觀察柱狀、扇狀、曲線等數據載體的變化特征,分析相互之間的聯系,應主要把握:①地理數據隨坐標的變化特征。②不同圖示地理事物的變化特征。考向一 線狀圖(2024·河南鄭州)總和生育率是生育水平的度量指標,指某國家或地區一年內出生人數與同期育齡(通常指15~49歲)婦女人數之比。學界將總和生育率2.1作為保持人口數量長期穩定的生育更替水平。圖為世界、中國、日本、韓國總和生育率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四條曲線代表中國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為提高中日韓三國的總和生育率,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鼓勵晚婚晚育 ②為產后女性提供再就業培訓 ③加大移民力度 ④延長產假、育兒假、陪產假等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答案】 1.C 2.D【解析】 第1題,據圖可知,③曲線早期總和生育率高,1990年后趨于低水平,結合我國國情,說明其為中國,C正確;與韓國相比,日本人口移民較多,且移民主要以青壯年為主,目前其人口總和生育率相對較高,②表示日本,④表示韓國,B、D錯誤;①為世界總和生育率,A錯誤。第2題,結合所學知識,由于經濟的發展,生育觀念的轉變,使得中日韓三國的總和生育率低,可以通過為產后女性提供再就業培訓,保障其就業,減輕壓力,②正確;可以延長產假、育兒假、陪產假,減輕負擔,完善社會保障制度,④正確;鼓勵晚婚晚育可能會降低總和生育率,①錯誤;加大移民力度不可行,不能作為主要措施,③錯誤,②④正確,選D。考向二 柱狀圖(2024·浙江臺州)下圖為我國2005—2020四個年份能源消費結構圖。完成下面小題。3.近20年來,我國能源消費( )A.煤炭消費比重逐年下降 B.石油消費比重上升最大C.煤炭消費量呈增加趨勢 D.清潔能源超過石油比重4.為盡早實現碳達峰,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實行碳排放交易 ②減少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 ③擴大經濟林種植 ④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3.C 4.B【解析】 第3題,煤炭消費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但圖中只有4年的數據,無法得知是否逐年下降,A錯誤;清潔能源消費比重上升最大,B錯誤;雖然煤炭消費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下降幅度不大,而能源消費總量上漲速度更大,因此煤炭消費量呈增加趨勢,C正確;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雖有增加,但還是低于石油比重,D錯誤。第4題,實行碳排放交易可以激勵企業主動降低碳排放量,控制碳排放總量,①正確;應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②錯誤;經濟林種植對實現碳達峰影響較小,③錯誤;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量可以減少石油的使用,減少碳排放,④正確,①④正確,選B。考向三 點狀圖(2024·河北保定)某機構對南京市2016年高校畢業生在31省市間的流入流出情況進行統計,其中,“流出比率”和“流入比率”均值分別為1.78%和1.32%。以均值為界將31省市劃分為雙向流動、流入、流出、弱流動4種類型(如圖,未包含江蘇省及港澳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根據流入比率和流出比率,對四類省份分類正確的是( )A.類型Ⅰ—雙向流動型B.類型Ⅱ—弱流動型C.類型Ⅲ—流出型D.類型Ⅳ—流入型6.甲省市可能是( )A.貴州省 B.上海市C.北京市 D.四川省【答案】 5.A 6.C【解析】 第5題,讀圖可知,類型Ⅰ為高流入率和高流出率省區,為雙向流動型,A正確;類型Ⅱ為高流入率,低流出率省區,為流入型,B錯誤;類型Ⅲ為低流入率和低流出率省區,為弱流動型,C錯誤;類型Ⅳ為低流入率和高流出率省區,為流出型,D錯誤。第6題,甲省位于類型Ⅱ區域,為流入型。貴州省和四川省經濟發展欠發達,應為流出型,排除A、D;上海市與北京市相比,上海市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且受首都經濟、房價、交通、政策等綜合因素影響,上海的流入比例比北京略高,因此圖中的乙為上海,甲為北京,B錯誤,C正確。技能4 景觀圖【嘗試作答】 (1)C (2)C (3)C1.地理景觀圖判讀的一般步驟2.兩類景觀圖的判讀(1)自然景觀圖的判讀(2)人文景觀圖的判讀考向一 梯田景觀(2024·河北滄州)紫鵲界梯田地處湖南婁底市新化縣水車鎮,這里為中國最古老的梯田。從海拔500米到1 100米之間,共400余級梯田,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這里沒有一口山塘、一座水庫,也無需人工引水灌溉,天然自流灌溉系統令人嘆為觀止。如圖為紫鵲界梯田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紫鵲界梯田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蒸騰旺盛,山地空氣濕潤B.山地抬升氣流,山頂雨水充盈C.位于夏季風迎風坡,地形雨多D.夏秋兩季臺風侵襲,暴雨連綿2.紫鵲界梯田穩定的自流灌溉水源主要有( )①雨雪 ②山間溪流 ③地下徑流 ④泉水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梯田,紫鵲界梯田地域文化特色是( )A.稻作文化與漁獵文化的融合B.南方與北方農耕文化的融合C.牧業文化與漁獵文化的揉合D.東部和西部牧業文化的揉合【答案】 1.B 2.D 3.A【解析】 第1題,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水包括雨水、霧滴、地表徑流、地下徑流等,但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依賴雨水的補給,故水就有多高的主要原因是山上有豐富的降水,B正確;植被蒸騰空氣濕潤、夏季風迎風坡多地形雨及臺風帶來降水都是山頂水分充盈的部分影響因素,A、C、D錯誤。第2題,雨雪量具有季節差異,故雨水轉化為地表徑流后可以作為自流灌溉水源,雪經融化變為地表徑流后可作為自流灌溉水源,但不穩定,①錯誤;在植被涵養水源作用下,山上的山間溪流比較穩定,成為灌溉梯田的主要水源,②正確;地下徑流經打井或泉水涌出才能夠灌溉梯田,非主要灌溉水源,而自然出露的泉水已成為穩定的地表水,可以為灌溉水源,③錯誤,④正確。②④正確,選D。第3題,根據紫鵲界梯田所在的地理位置可知,這里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適宜水稻種植,稻作文化得以傳承;紫鵲界梯田位于山地,原始森林廣布,水域較多,適宜狩獵和魚類的捕撈和養殖,漁獵文化也得以傳承,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這里的稻作文化與漁獵文化得到高度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A正確;紫鵲界梯田位于南方,氣候濕潤,沒有北方農耕文化及牧業文化的傳承,排除B、C、D。考向二 海岸景觀(2024·山東臨沂)恐龍探海景觀(下左圖)位于大連市金石灘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內,周邊的海岸線具有獨特的山形地貌、奇絕的礁石形態、豐富的巖層古生物化石。下右圖為海壇島某處海岸地貌剖面圖,③地分布有較多沙丘。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目前規模仍在不斷擴大的地貌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5.海壇島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A.海浪沉積和風力沉積 B.流水沉積和海浪沉積C.海浪侵蝕和海浪沉積 D.海浪侵蝕和風力沉積【答案】 4.D 5.A【解析】 第4題,隨著海浪沖刷侵蝕和風化作用加劇,④海蝕柱可能會倒塌,規模縮小;②海蝕洞穴會擴大,①海蝕崖下部會坍塌掉落而變小;而隨著海蝕洞穴擴大、海蝕崖坍塌以及海浪堆積作用影響,③處堆積物會因此增多,②③規模擴大,D正確。第5題,由于海壇島③處分布有較多沙丘,因此可能是當地巖石風化后變成碎屑物質,進而形成沙粒物質,這樣在海浪和風力的作用下,經過搬運沉積最終形成③地沙丘,A正確。考向三 城市景觀(2024·遼寧沈陽)“盆存留”是陜西省西咸新區獨有的城市“海綿體”景觀(如圖),由多個類似鐵籠的過濾網罩裝置組成,其周圍均稍微凹陷且鋪有少量大小不一的石子。該裝置對于緩解城市內澇問題功不可沒。完成下面小題。6.“盆存留”較周圍區域稍微凹陷,主要目的是( )A.道路規劃要求,追求美觀B.利于暴雨時匯水,增加下滲C.利于綠植生長,減弱蒸發D.防止土壤沙漠化,減少揚塵7.“盆存留”周圍鋪有少量大小不一的石子,主要作用是( )①減弱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 ②攔污過濾地表徑流 ③增大地表晝夜溫差 ④減輕風力侵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6.B 7.A【解析】 第6題,讀圖及聯系材料,陜西西安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多暴雨,“盆存留”較周圍地區稍微凹陷利于暴雨時匯水,增加下滲,B正確;“盆存留”主要考慮的是實用,美觀不是考慮的主要因素,A錯誤;“盆存留”中鋪設的石子有利于抑制雜草,不利于綠植生長,C錯誤;與防止沙漠化無關,D錯誤。第7題,“盆存留”周圍鋪有少量大小不一的石子,可減緩流速,減弱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攔污過濾地表徑流,①②正確;增大地表晝夜溫差對該地意義不大,③錯誤;該區域鋪設石子對風力影響不大,鋪設石子主要是應對內澇,而不是風力侵蝕,④錯誤。①②正確,選A。技能5 區域圖【嘗試作答】 (1)C (2)A (3)C1.宏觀區域圖宏觀區域圖指大尺度、小比例尺的地圖,圖幅空間范圍較大,承載的地理要素(信息)相對較少,判讀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2.微觀區域圖微觀區域圖是大比例尺的區域分布圖,展示的區域范圍小、地理要素(信息)相對豐富。微觀區域圖通常呈現陌生的、未知的、具有特殊地理事象的區域。判讀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獲取地圖信息 解讀地圖信息看典型地理事物 可識別相對地理位置。微觀區域多為島嶼、海峽或熱點地區,可根據比例尺、海陸輪廓對典型地理事物進行空間定位看圖例(注記) 讀圖時,可對照圖例(注記)描述要素分布狀況及特征看空間聯系 探討成因和影響。自然環境的成因主要從自然因素角度來分析,產業的發展和變化可依據區位因素來分析考向一 區域位置圖(2024·廣東高考)峽灣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沒而形成的槽形谷。極地氣候峽灣幾乎常被海冰或冰川覆蓋。而溫帶氣候峽灣全年幾乎沒有海冰覆蓋。如圖示意在北半球發育極地氣候峽灣的甲地和發育溫帶氣候峽灣的乙地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與甲地對比,溫帶氣候峽灣在乙地發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 )A.冬季白晝的時長更長B.受到了暖流增溫影響C.經歷了更強的構造運動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2.研究發現,極地氣候峽灣沉積物中有機碳的累積速率往往較溫帶氣候峽灣低,主要是因為極地氣候峽灣區( )①植被覆蓋度更低 ②入海的徑流更少 ③海水的鹽度更低 ④波浪的動力更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1.B 2.A【解析】 第1題,乙地位于歐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溫的影響,海水溫度較高,幾乎沒有海冰覆蓋,B正確;乙地緯度略高于甲地,冬季白晝的時長更短 ,A錯誤;構造運動強弱沒有信息顯示,且海冰主要與水溫、氣溫有關,而不是構造運動,C錯誤;同位于大西洋高緯度,海平面上升幅度差別不大,D錯誤。第2題,極地氣候峽灣區,氣溫更低,不利于植被生長,植被覆蓋度更低,固碳速率慢,①正確;極地氣候峽灣區,氣溫更低,河流結冰期長,入海徑流更少,攜帶的營養鹽類少,海洋浮游生物少,固碳速率慢,②正確;因海水大量結冰,海水的鹽度可能更高,③錯誤;受極地東風影響,波浪的動力可能較大,④錯誤。①②正確,選A。考向二 區域自然要素分布圖(2024·海南海口)2023年9月2日上午,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最后一臺機組正式投產發電,標志著大藤峽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全面完工。下圖為“珠江水系及大藤峽水利樞紐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珠江流域( )A.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地勢西高東低B.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河流的徑流量大C.上游水能豐富,解決珠三角能源問題D.屬常綠闊葉林帶,黑土深厚土壤肥沃4.大藤峽水利工程建成后,下游( )A.水生生物增產 B.徑流總量增加C.河口咸潮增多 D.河床侵蝕增強【答案】 3.B 4.D【解析】 第3題,珠江流域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沒有高原和盆地,A錯誤;該區緯度較低,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的影響,形成了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大,河流的徑流量大,B正確;上游水能資源豐富,但是珠三角人口和產業密集,能源需求量大,珠江上游的水能不能解決珠三角的能源問題,C錯誤;該區域在亞熱帶季風氣候下發育了常綠闊葉林,降水多,溫度高,有機質分解快,土壤為紅壤,D錯誤。第4題,大藤峽水利工程建成后,會調節下游河流水量,使河流下游在枯水期水量增加,河床侵蝕增強,D正確;下游水量在豐水期減少,枯水期增加,使原有適合生存的水生生物環境改變,增產不明顯,A錯誤;水利工程調節水量的季節分配,未增加整體徑流量,B錯誤;枯水期下游水量增加,河口咸潮減少,C錯誤。考向三 區域人文要素分布圖(2024·湖北武漢)方言是區別于標準語的某一地區性語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由于地理、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湖北省方言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性。發掘方言的文化內涵,已越來越被重視。右圖示意湖北省方言區域分布。完成下面小題。5.下列屬于非物質的地域文化是( )①服飾 ②語言 ③餐飲 ④習俗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②③6.從地理視角看,湖北省方言復雜多樣的原因主要是( )①地形復雜,河湖眾多 ②水陸交通便利,外來人口遷入多 ③距離標準語地區較遠 ④少數民族大雜居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7.能體現挖掘方言文化內涵的重要價值的是( )A.發展現代旅游 B.保護多元文化C.豐富生活內容 D.普通話的推廣【答案】 5.C 6.A 7.B【解析】 第5題,語言和習俗屬于非物質的地域文化,②④正確;服飾和餐飲既有物質方面的體現,也包含文化內涵,①③錯誤。選C。第6題,湖北省地形復雜,河湖眾多,導致不同地區相對隔離,語言容易產生差異,①正確;水陸交通便利,外來人口遷入多,帶來了不同的語言元素,使得方言更加復雜多樣,②正確;距離標準語地區較遠并不是主要原因,③錯誤;湖北省少數民族大雜居,有利于語言統一,不是方言復雜多樣的主要原因,④錯誤。①②正確,選A。第7題,挖掘方言文化內涵的重要價值在于保護多元文化,每種方言都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和歷史,保護方言有利于維護文化的多樣性,B正確;發展現代旅游、豐富生活內容雖然也是方言可能帶來的影響,但不是最重要的價值體現,A、C錯誤;普通話的推廣與挖掘方言文化內涵關系不大,D錯誤。素能集訓(三)一、選擇題構造地貌是指由地質構造作用形成的地貌,常見的構造地貌有板塊構造地貌、斷層構造地貌、褶曲構造地貌、火山構造地貌等。下圖為某島嶼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島嶼甲地附近的湖泊可能是( )A.堰塞湖 B.火山口湖C.冰川湖 D.風成湖2.該島嶼的主要構造地貌在地質歷史時期海拔時高時低,主要是由于( )A.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B.板塊抬升和沉降相互作用C.熱脹和冷縮共同作用D.海進和海退相互作用3.若要在該島嶼上新建一座城市,從避災角度看最適宜的位置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答案】 1.B 2.A 3.C【解析】 第1題,根據圖示區域的經緯度位置和陸地形態判斷,該島嶼位于印度尼西亞,該島處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巖漿活動活躍,圖中甲地附近等高線閉合,地形大致呈錐狀,最有可能是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構造地貌,因此該地附近的湖泊可能是火山口湖,B正確。第2題,由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可能是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噴發形成火山錐后,由于處在雨林氣候區,雨水多,流水的侵蝕作用強烈,使火山高度變低,由于火山繼續噴發,使海拔又升高,故海拔時高時低,其受內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形成,A正確;由于處于板塊消亡交界處,沉降的可能性小,B錯誤;熱脹和冷縮影響小,C錯誤;海進和海退不會影響較高地區,D錯誤。第3題,由圖可知,甲位于火山口附近,容易受巖漿影響,A錯誤;乙丁靠近海岸,易受海嘯影響,B、D錯誤;丙地勢較高,受海嘯影響小,且遠離火山口,受巖漿影響小,C正確。圖1所示景觀是位于內蒙古中部的阿斯哈圖花崗巖石林,其形成過程主要與冰川有密切關系,亦被稱為冰川石林。圖2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4.形成圖1石林景觀的巖石屬于圖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5.冰川石林形成過程是( )A.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冰川侵蝕→石林←流水沉積←大氣降水B.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冰川侵蝕→石林←流水侵蝕←冰川融水C.巖漿噴出→地殼抬升→冰川侵蝕→石林←流水侵蝕←冰川融水D.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冰川沉積→石林←流水沉積←大氣降水【答案】 4.C 5.B【解析】 第4題,巖石為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有三個箭頭指向①,①為巖漿,③由巖漿冷卻形成,為巖漿巖。②④可以相互轉化,為沉積巖和變質巖(無明確對應關系),選C。第5題,結合上題,花崗巖由巖漿侵入形成,與巖漿噴出無關,C錯誤;花崗巖形成后,地殼抬升,巖石出露地表接受冰川侵蝕,與冰川沉積無關,D錯誤;結合材料“其形成過程主要與冰川有密切關系”,由此可知,受冰川融水影響,流水侵蝕進一步塑造了石林地貌的形成,而與流水沉積無關,A錯誤,B正確。大高加索山位于亞歐大陸交界處、黑海與里海之間,是全球山地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區之一。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大高加索山的冰川處于持續退縮狀態。下圖示意1960、2020年大高加索山不同坡向的冰川面積百分比圖(a)、冰川數量百分比圖(b)。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與1960年相比,指出2020年大高加索山北向坡冰川面積百分比、數量百分比變化的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①偏北向坡的冰川總面積較小,受氣候變暖影響消融更顯著 ②偏北坡為陰坡,冰川數量小,消融顯著 ③偏南向坡為陽坡,接受的太陽輻射較多,消融更顯著 ④北向坡的冰川總面積較大、數量較多,冰川消融分裂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冰川區限制放牧對冰川帶來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A.增加冰川熱量損失B.減少冰川表面反射率C.減少對太陽輻射的吸收D.增強冰川輻射吸收【答案】 6.D 7.C【解析】 第6題,由圖可知,北向坡冰川面積百分比(小幅)增加、數量百分比(顯著)增加。北向坡冰川數量較多、總面積較大,偏南向坡冰川數量較少、總面積較小。偏南向坡的冰川總面積較小,受氣候變暖影響更大,①②錯誤;偏南向坡為陽坡,接受的太陽輻射較多,消融更顯著,③正確;北向坡的冰川總面積較大,冰川消融分裂成更多數量的小冰川,④正確。③④正確,選D。第7題,限制放牧,植被破壞減輕,揚塵減少,揚塵在冰川區的沉降減少,冰川反射率增加,冰川對太陽輻射的吸收減少,可使該地區下墊面溫度下降,A錯誤;增大了反射率,B錯誤;反射率增大,冰川對太陽輻射吸收少,D錯誤,C正確。中央廚房有利于餐飲企業實現標準化、工業化管理。餐飲企業通過集中采購、集約生產、統一配送等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實現降本增效。某火鍋餐飲企業起步于河南省安陽市,現擁有超百家直營店、3個中央廚房、1個底料加工廠,店面覆蓋北京、上海、深圳、武漢、西安等30多個城市,下圖示意該企業發展歷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從成本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屬于該餐飲企業自建中央廚房的原因( )A.利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B.集中采購,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C.集約生產,減少庫存,降低能耗D.統一配送,降低運輸成本9.該企業將火鍋底料加工廠建在重慶的主要原因( )A.地價較低,工廠建設的成本低B.契合當地飲食習慣,市場廣闊C.產業鏈完整,生產協作條件好D.人口多,勞動力豐富且廉價【答案】 8.A 9.C【解析】 第8題,由材料可知,餐飲企業通過集中采購、集約生產、統一配送等方式,可降低原材料、人力、物流、場地、配送等成本,降低損耗,節約開支,實現降本增效。在采購環節,可通過大批量集中進貨壓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在生產環節,可采用集約生產方式,提高原料的綜合利用率,從而保證產品合格率,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在統一配送環節,可降低運輸成本,B、C、D不符合題意;A不屬于從成本角度分析,符合題意,選A。第9題,重慶地價較高,建廠成本較高,A錯誤;重慶由于長期的飲食習慣導致火鍋底料的市場飽和度高,市場需求增加量少,且火鍋底料的市場是面向全國的,B錯誤;重慶火鍋歷史悠久,產業基礎好,當地相關產業鏈完整,火鍋底料生產協作條件好,C正確;火鍋底料生產需要一定的生產協作條件,故勞動力豐富不是其在重慶建廠的主要原因,D錯誤。人工智能產業是引導未來城市轉型發展的關鍵變量。受區域資源稟賦和初始技術等發展條件影響,我國城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目前,我國少數超大城市的人工智能產業增長遇到瓶頸,開始向外擴散,出現空間溢出效應。調查發現,人口規模越大的城市越有利于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圖1示意2000—2019年中國城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水平重心的遷移軌跡,圖2為影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作用框架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2000—2019年中國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水平重心遷移方向的趨勢是向( )A.東北 B.西北 C.西南 D.東南11.超大城市有利于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主要原因是( )A.外來直接投資巨大 B.人均文化水平較高C.產業結構層次較高 D.本地市場需求龐大12.能顯著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產生空間溢出效應的舉措是( )A.外資涌入 B.政策鼓勵 C.人才聚集 D.產業升級【答案】 10.D 11.C 12.B【解析】 第10題,讀圖1可知,根據經緯網定位,從2000年到2019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水平重心的遷移方向整體上是向東向南遷移,D正確。第11題,人工智能產業位于城市產業鏈的頂端,屬于當前最高端的產業之一,需要完善的基礎產業體系支撐,因此,所在城市的產業結構層次很高,C正確;圖2表明,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資本要素中既有外商投資,也有本地金融發展,不一定是外商直接投資巨大,A錯誤;在勞動要素中,人口密度側重于勞動者數量,人力資本側重于勞動者素質,綜合起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需要大量專業人才,與當地人均文化水平沒有明顯的直接聯系,B錯誤;人工智能產業屬于高端產業,其市場往往面向全國甚至全球市場,本地市場過于狹小,不足以支撐其發展,D錯誤。第12題,結合材料可知,溢出效應(不是指產業轉移或者遷出)是人工智能產業在本地發展遇到瓶頸,如政策局限、資金、土地、勞動力等,需要到其它城市尋找更優越的發展條件。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政策局限是最主要的因素,還可影響其它因素發揮作用。產生溢出效應的地區是少數超大城市,當地已經出現一些制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瓶頸,鼓勵性政策能促進當地人工智能產業走出去,尋找更優的發展條件,促進當地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B正確;“外資涌入”“人才聚集”都能夠改善當地發展條件,不利于產生溢出效應,A、B錯誤;“產業升級”能促使當地產業走向高端化和智能化,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需求增加,不利于產生溢出效應,D錯誤。中緯度天氣系統的移動方向會受高空西風環流的影響。下圖示意亞洲局部地區某年11月7日20時至8日20時期間不同時刻的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單位:hPa)。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按圖示天氣系統出現的先后順序排,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14.丙圖中鋒面( )A.①為暖鋒,②為冷鋒 B.①為冷鋒,②為暖鋒C.①②均為暖鋒 D.①②均為冷鋒【答案】 13.C 14.D【解析】 第13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天氣系統的移動受高空西風環流的影響,該天氣系統應逐漸向東移動,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低壓中心的位置由西至東依次為乙、甲、丙,所以天氣系統出現的先后順序為乙甲丙,C正確。第14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位于北半球,①②受高空西風環流影響,且結合圖中鋒線和等壓線可知,①②處氣流表現為西北冷氣團吹向東南暖氣團,為冷鋒,D正確。河南省濟源市北部廟街村位于濟源盆地,宋時,該村居民按“甲”“米”等字的形狀布局開溝,再蓋瓦成渠,最后覆土種植,獨創出“合瓦地”。在合瓦地上種植的大蒜,被譽為“濟瀆金蒜”,蒜皮紫紅透明,品質優良,比當地其它蒜種成熟早,曾作為貢品進入皇宮。下圖為“合瓦地”及該種植方式剖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修建合瓦地可以緩解當地( )A.土壤沙化 B.土壤酸化C.土壤有機質減少 D.土壤鹽堿化16.該地采用此方法種植的越冬農作物早熟主要得益于( )A.吸收的太陽輻射增加B.受冬季風影響減小C.水渠向土壤輸送熱量D.土壤水分含量增加【答案】 15.D 16.C【解析】 第15題,結合材料信息可知,該村居民按“甲”“米”等字的形狀布局開溝,再蓋瓦成渠,最后覆土種植,獨創出“合瓦地”。且由右圖可知該地土壤中水分多,水渠附近地下水位低,因此修建合瓦地可緩解土地鹽堿化,D正確;沙化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土壤問題,A錯誤;酸性土壤是南方地區的土壤問題,B錯誤;土壤有機質減少應采取休耕自然恢復、種植綠肥作物或者施用有機肥等,不是修建合瓦地可以緩解的,C錯誤。第16題,該地采用此方法種植的越冬農作物早熟原因,是由于天氣寒冷時段,水渠中匯集的地下水水溫高于土壤溫度,熱量向上傳遞,提高土壤溫度,為紅蒜生長提供熱量,促進紅蒜早熟,C正確;吸收的太陽輻射未增加,A錯誤;受冬季風的影響不變,B錯誤;土壤中的水分減少,D錯誤。二、綜合題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澳大利亞降水時空分布差異大,中部地區沙漠廣大,分布有許多獨有的小動物。材料二 圖1是澳大利亞降水分布圖,圖2中①、②為澳大利亞甲、乙兩地氣候圖。(1)乙地年降水量比甲地____________,自然帶是__________(森林/草原)帶,從氣候特征的角度,分析乙地自然帶的成因。(2)甲地雨季降水主要受西北季風影響,西北季風是由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形成的,請從海陸熱力性質角度分析同緯度南太平洋諸島上未形成西北季風的原因。(3)根據圖示信息,簡述丙地野生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答案】 (1)少 森林 乙地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炎熱干燥,降水少,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降水多,形成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2)同緯度南太平洋諸島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不顯著,受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氣旋影響更多,而且多被海洋環繞,陸地相對較少,大陸性特征不強;南太平洋諸島的氣候高溫多雨,且常年處于雨季,其溫度變化幅度都相對較小,熱力差異也較小。(3)丙地小動物多為草食性動物,耐旱適應性強,習慣夜間活動。【解析】 第(1)題,根據圖示和所學知識可知,甲地緯度低,氣溫更高,②代表甲地的氣候資料,乙地為地中海氣候,①代表乙地的氣候資料,可看出甲地降水量更大。澳大利亞西南部的地中海氣候形成主要是西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交替控制。當地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炎熱干燥,降水少,植被為適應相對干旱的環境多為硬葉林;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降水多,適合森林植被生長,所以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乙地的自然帶是森林帶。第(2)題,甲地位于南半球低緯度,受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該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而同緯度南太平洋諸島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不顯著,主要原因是南太平洋諸島陸地面積小,海洋面積更加廣闊,受赤道低氣壓帶和熱帶氣旋的影響更多,而且陸地面積小,四周被海洋環繞,大陸性特征不明顯,而海洋性特征明顯;南太平洋諸島的氣候多屬于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由于常年處于雨季,其溫度變化幅度都相對較小,所以熱力差異也較小。第(3)題,丙地位于澳大利亞中部,靠近沙漠與草原,生態環境獨特,獨有的小動物多。這些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因種類而異,但大多數都適應了澳大利亞中部干旱或半干旱的氣候條件,多為草食性動物,耐旱適應性強。一些小型哺乳動物通常具有在夜間活動的習性,以避開白天的高溫。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國東北西部地區地處過渡帶,生態環境較脆弱,冬季易發火災,冬季局地環流是該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調查研究冬季局地環流的形成機制及其影響,可為當地保護環境提供決策依據。受局地環流影響,該區域冬季氣溫較高,出現了一條向北顯著凸出的暖脊(如圖所示)。下圖示意東北西部地區1月海平面平均氣溫分布;海平面氣溫是由實測近地面氣溫按標準的垂直遞減率換算而成,可以更好地體現局地環流對氣溫的影響。(1)說明東北西部地區冬季氣溫較高的原因。(2)①據上圖在下圖中補充高程和(1月海平面平均)氣溫變化曲線及其圖例。②指出AB、BC兩段增溫幅度的差異并分析其成因。(3)從局地環流的角度說明東北西部地區冬季易發火災的原因。【答案】 (1)冬季盛行偏西風(或西北風);該區域地處山地東坡(或冬季風背風坡);氣流下沉,焚風效應導致增溫。(2)①②差異:AB段增溫幅度大(BC段增溫幅度小)原因:AB段坡面陡(或坡度大),氣流下沉運動顯著(焚風效應顯著/增溫顯著)或BC段地形和緩(或坡度小),氣流下沉運動弱(或焚風效應弱/增溫弱)(3)焚風產生減濕、大風(多風)效應。【解析】 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地冬季盛行偏西風(或西北風);據圖中等高線可知東北西部地區受山脈的影響,位于冬季風的背風坡;盛行下沉氣流,形成焚風效應,導致增溫。第(2)題,①海平面氣溫是由實測近地面氣溫按標準的垂直遞減率換算而成,AB段等高線密集,坡度陡,高程下降速度快,受焚風效應影響大,氣溫升高;BC段地形緩和,焚風效應影響小,氣溫下降,圖略。 ②差異:據圖可知,AB段增溫幅度大,BC段增溫幅度小。原因:AB段等高線密集,坡面陡,下沉氣流顯著,焚風效應顯著,BC段等高線較為稀疏,地形和緩,下沉氣流較弱,焚風效應弱。第(3)題,焚風效應,盛行下沉氣流,氣溫較高,產生減濕,風力較大,多大風(多風)效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素能提升素能3五類常用圖讀圖技能課件.ppt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素能集訓(三)練習含答案(教師用).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