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宜昌市部分省級示范高中2025春季學期高一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1.下圖為秦公一號幕遺址,墓葬主人是春秋時期的秦景公,這是迄今所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先秦幕葬,面積5000余平方米。其中180多具人牲、人殉,是自商周以來墓葬中數量最多的。據此可推知秦國A,神權與王權相結合B,中央集權體制建立C.有廣泛的群眾基礎D.突破周朝禮樂制度2.唐代《開元傳信記》載:“毗沙門天王第三子哪吒,護持佛法,擁護國土,手持金剛杵,足踏夜叉鬼。”而宋元時期,哪吒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是“中壇元帥哪吒,玉帝駕前大羅仙”,明朝《封神演義》中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兒子,為了不連累父母自刎而死。哪吒形象的變化說明A,佛教逐漸本土化B,主流思想的演變C.專制統治的強化D.藝術風格的發展3.康熙四十七年,朝廷歷時十年編成了《皇奧全覽圖》,但該圖缺少哈密以西、天山南北的西域地圖。雍正時期,根據貴州地區改土歸流的進展完善了該輿圖。乾隆三十七年,隨者準噶爾叛亂的平定,對新疆地區進行了實地測繪,繪制成《乾隆內府輿圖》。這些輿圖的繪制A,反映了國家版圖意識增強B,擴大了清朝的統治疆域C.反映了地圖測繪技術提升D.說明邊疆問題得以解決4.19世紀中后期,中國農村傳統家庭手工業中“紡”與“織”逐漸分離,部分農戶轉向專門種植茶葉、蠶桑等經濟作物: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專業化農產品市場,如湖州絲市、無錫米市;同時,洋紗、洋布輸入量激增,上海、漢口等通商口岸成為新的商品集散中心。這些現象反映了A,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B,傳統經濟結構逐步瓦解C.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展D.中國經濟日益殖民地化5.1937年,陜甘寧政府機關報面向18歲以下的兒童刊登了一系列報道:《春耕中首先優紅》《大家來做衛生運動!》《認真識字,努力優紅!》等。這些報道意在A,擴大民族革命的基礎B,團結兒童建設邊區政權C.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D.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6.在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代中國、古印度)及希臘人、瑪雅人的神話故事里,都有大水甚至洪水滅世的傳說,只是原因和過程不盡相同。古代希伯來人和古代希臘人的洪水傳說其源頭是蘇美爾神話。古埃及是水神發怒,被神選中之人幸存。中國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但與上述神話差異較大。這說明A.文明的交流與互鑒B.文明的共性與多元C.文明的繼承與發展D.文明的開放與包容宜昌市部分省級示范高中2025春季學期高一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評分參考一、選擇題題號123456>810答案DAA分ADCCA題號1112131415答案BCCBB1.【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秦公一號墓是春秋時期秦國的國君墓葬,該墓葬的特點一是先秦墓葬中規模最大的,二是人牲、人殉數量最多的,由此可推斷秦景公的墓葬超出了其他諸侯甚至周王的規格,而墓葬規格屬于禮樂制度規范的內容,故選D項:該墓葬無法體現神權與王權的結合,排除A項;春秋時期中央集權體制并未確立,排除B項:墓葬規模大并不能說明秦國的統治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排除C項。2.【答案】A【解析】唐代哪吒的形象是佛教護法神,而到宋元時期則被編入道教神仙譜系,到明朝時,他又與李靖成為父子,有了為不連累父母自刎的情節,體現儒家的倫理綱常。從這些變化中可以體現佛教融合道教、儒家思想,逐漸本土化的過程。3.【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輿圖完善過程體現了清朝逐步將邊疆地區納入官方輿圖體系,反映出中央政權對疆域管轄的重視和版圖意識的強化,故選A項:清朝疆域的擴大是通過軍事征服或行政調整實現的,輿圖繪制僅是對已有疆域的記錄和確認,并非直接擴大統治范圍,排除B項:材料僅提及不同時期填補輿圖空白區域,未涉及測繪技術革新或方法進步的具體內容,無法體現技術提升,排除C項;“問題得以解決”的結論過于絕對,排除D項。4.【答案】B【解析】題干中“紡”與“織”分離,農戶轉向種植經濟作物,專業化農產品市場形成,以及洋貨輸入激增、通商口岸成為商品集散中心,均體現了傳統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手工業分工細化、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外國工業品沖擊國內市場,均是傳統經濟結構瓦解的表現,故選B項:農業生產技術進步強調耕作工具、種植技術等革新,但材料中農戶轉向經濟作物和農產品商品化屬于經濟結構變化,排除A項:題干現象主要反映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對傳統經濟的沖擊,而非民族工業發展,排除C項:中國經濟殖民地化指列強直接控制中國經濟命脈,材料無法體現,排除D項。5.【答案】A【解析】由材料“面向18歲以下的兒童”“衛生運動”“認真識字”可知,這些報道通過展示邊區人民積極參與農業生產、公共衛生和識字教育等活動,強調了邊區人民的團結和奮斗精神,有助于吸引更多民眾參與和支持民族革命,從而擴大民族革命的基礎,故選A項:雖然報道面向兒童,但主要目的是通過兒童影響家庭和社會,而非直接讓兒童參與政權建設,排除B項:這些報道通過兒童這一視角,展示了邊區的革命精神和民族團結,而非專注于兒童的全面發展,排除C項:1937年9月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報道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展示邊區人民的團結和奮斗精神,擴大民族革命的基礎,排除D項。6.【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可知幾大文明中都有關洪水的傳說,這說明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背景下,各地區文明都存在對自然的敬畏等共性,但各文明傳說并非出自同一個源頭,不是繼承與發展的結果,也并非都是文明交流后的互鑒,他們的內容不盡相同,體現多元的特點,故選B項。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聯合考試歷史答案.pdf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聯合考試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