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1張PPT)亞洲自由行第一站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國家的地理位置、范圍、領土構成和首都。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國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聯系某國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結合實例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途徑。結合某國家的實例,簡要說明該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聯系及其意義。《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學習目標01content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03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02日本的經濟東西方融合的文化人口與主要城市PART FOUR04與世界聯系密切的經濟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發揮自身的人力資源和海上運輸優勢, 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再加上美國的戰略扶持,經濟快速發展。到 20 世紀 60 年代末,日本就成為僅次于美 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是,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日本經濟長期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情況。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日本礦產資源貧乏,工業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賴進口,工業產品大量銷售到海外市場。對外貿易主要面向美國、中國及歐洲各國。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說一說,日本進口的鐵礦石、石油、煤炭主要來自哪些國家和地區?1.鐵礦石進口地?★澳大利亞、南北美洲2.煤炭進口地?★澳大利亞、東南亞、北美洲3.石油進口地?★中東、俄羅斯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日本工業高度發達,以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具備節能節材、高科技的特征。主要部門有電子電器、汽車、機械制造、造船、鋼鐵、 化學和醫藥工業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日本主要工業區大多集中在太平洋及瀨戶內海沿岸。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找出日本主要工業城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想一想,日本工業為什么大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及瀨戶內海沿岸?日本群島工業分布日本礦產資源貧乏,工業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工業產品大量銷售到海外市場。太平洋及瀨戶內海沿岸多優良港灣,海運發達,工業臨港分布便于工業原料、燃料的進口與產品的出口;沿海多平原,人口、城市相對密集,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勞動力和廣闊的消費市場。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進 口原料出 口產品加 工大量進口原材料大量出口工業產品科技實力加工經濟模式:“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又稱外向型經濟)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佳能索尼松下電器吉野家說出下列品牌名稱為什么我們身邊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日本產品呢?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簡要分析日本發展對外貿易對本國和其他國家的影響。對日本:彌補國內資源不足等問題,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拓展國際市場,提高經濟效益;一定程度上保護本國的生態環境。對其他國家:引進資金和技術,拓展國際市場,增加外匯收入;大量資源的開發,對生態環境有一定影響。海運發達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面對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土地緊張、 國內需求減少、貿易摩擦等一系列問題,日本依靠資金、技術等優勢, 通過海外投資,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資源、勞動力等,建立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基地。2020年日本投資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材料來源:日本貿易振興會)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2020年日本投資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材料來源:日本貿易振興會)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想一想日本選擇海外投資地的目的是什么?躲避關稅壁壘投資美國和歐洲利用當地原材料投資巴西和澳大利亞利用廉價勞動力投資東亞和東南亞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日本發達的交通運輸保障了原料的輸入和工業產品的輸出,已形成以海運為主,海、陸、空密切結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其國際貿易中,貨運以海運為主,客運以航空為主;國內運輸中,貨運以公路和海 運為主,客運以鐵路和公路為主。日本最大的港口——橫濱港夜景日本擁有龐大的海洋船隊,與世界各地都有航線相通,著名海港有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等。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閱讀:日本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日本四大島之間有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相聯結。本州島與北海道島之間的津 輕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日本海的重要通道,穿越海峽的青(森)函(館)海底 隧道,全長 53.85 千米,是世界著名的海底隧道。瀨戶大橋是本州島與四國島之 間的鐵路和公路兩用橋,全長 37.3 千米,跨海長度為 9 400 米。瀨戶內海瀨戶內海,意即狹窄的海峽。位于日本本州、四國之間。沿岸散布的工業區統稱瀨戶內工業地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的工業地帶,有“工業運河”之稱。閱讀:日本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日本高速鐵路“新干線”最高時速可達 380 千米。連接東京和大阪的東海道 新干線于 1964 年通車,是日本第一條高速鐵路。各大城市之間均有高速公路聯 結。不少大城市還建有地鐵、大型地下停車場和繁華的地下商業街。日本高速鐵路“新干線”日本實施了一系列填海造陸工程,日本大阪關西國際機場就是通過填海造陸 的方式修建的。日本大阪關西國際機場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日本農業現代化程度高,實行專業化分工、工廠化生產,重視農 業科技,以使用小型農機具為主,精耕細作。日本除稻米基本自給外,小麥等其他農產品需要大量進口。日本是世界主要漁業國家,海洋捕 撈業和海水養殖業都比較發達,漁獲量居世界前列。日本的海洋漁業日本沿海大陸架面積寬廣,寒、暖流在北海道附近海域交匯,餌料充足,魚類資源豐富,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漁場。日本的海洋漁業北海道漁場北海道漁場北海道漁場是北太平洋漁場的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漁場,位于北海道東南海域,浮游生物豐富,故魚群密集,主要是鮭魚、鯡魚、秋刀魚。PART FIVE05東西方融合的文化東西方融合的文化古代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東方傳統文化特色濃郁;近現代, 又受到西方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等廣泛影響,具有東西方文化兼容的 特征。東西方融合的文化日本人平時大多穿西裝和便 服,在節慶之日才穿和服。和服是日本傳統民族服裝的稱呼。它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是仿照中國隋唐服式和吳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和服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現在日本人已經接受了這個稱謂,但是很多賣和服的商店,還是寫著"吳服"。東西方融合的文化東西方融合的文化日本人的飲食有多樣化的特點, 壽司是日本人的傳統食品。亞自由行第一站壽司是一種由米飯和各種海鮮魚類捏制組合的日本料理,保留了食材原本的鮮味,是日本的代表性美食之一東西方融合的文化日本清酒可是日本的國酒,源自中國黃酒的釀造法。日本人甚至說清酒是上帝的恩賜。1000多年來,清酒已經成為日本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大型宴會、婚禮還是酒吧,甚至是普通家庭的餐桌上,都能看到清酒的身影。亞自由行第一站東西方融合的文化日本的茶道是一種儀式化的奉茶文化,追求“和、敬、清、寂”。除了飲食,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的布置、品鑒茶室的書畫布置、庭院的園藝以及飲茶的陶器。京都是日本綠茶的發源地,表演茶道時所用的茶粉就是抹茶,入口時非常苦澀,但品過之后卻是無盡的余香。亞自由行第一站東西方融合的文化亞洲自由行第一站日本動漫,是日本動畫(Anime)和日本漫畫(Manga)的合稱,簡稱為日漫。日本動漫憑著劇情的創新和趣味性在全球占有著重要地位,是世界動漫文化的領軍人。亞自由行第一站東西方融合的文化亞洲自由行第一站猜一猜下圖兩個動漫人物是誰?亞自由行第一站東西方融合的文化琥珀川之主琥珀主找千尋洗澡河神猜一猜下圖兩個動漫人物是誰?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柔道”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指“溫柔的方式”。它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斗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柔道還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東西方融合的文化相撲是日本的國粹,也是日本人特別喜歡的一項傳統體育運動。相撲運動員被視為這項具有宗教象征的民族運動的英雄。相撲最初源于日本神道教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神殿為豐收之神舉行比賽,盼望能帶來好的收成。如今,相撲作為群眾性體育活動,在各地民間仍頗為盛行。亞自由行第一站東西方融合的文化日本奈良東大寺日本人民善于學習外來文化。日本與我國很早就有文化交流,在其文字、傳 統建筑、宗教、傳統服飾和飲食等方面都反映出我國文化的影響。1868 年明治維 新之后,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積極吸收西方國家的先進科技文化,形成 了東西方融合的文化特征。比如,有些日本青年結婚,先到教堂舉行西式婚禮,再穿上和服在傳統的氛圍中舉行日式婚禮。PART SIX06人口與主要城市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經濟2021 年日本總人口 1.26 億人,城市人口約占總人口的 92 %。居民 絕大部分為大和民族,通用日語,多信奉神道教或佛教。東京地處關東平原南端、東京灣西北岸,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之一,2021 年人口約 1 400 萬。東京位于東京東北約 50 千米的筑波,是日本著名的科學城,科研機構云集。筑波奈良東大寺活動我們可以用關鍵詞來概括日本的地理特征,如東亞島國、海岸曲折、地狹人稠……是的,這些關鍵詞并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活動1 結合本節內容,你還能列出哪些反映日本地理特征的關鍵詞?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河流短急,水能豐富港灣優良多火山、地震季風氣候,海洋性強礦產貧乏,市場狹小外向型經濟海運為主,工業集中精耕細作,漁業發達東西融合,城市眾多2. 按照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繪出這些關鍵詞的聯系圖。3. 根據所繪的聯系圖,歸納日本的主要地理特征。地理位置領土組成海岸線東亞島國地形特點多火山、地震多山的地形類型與特征氣象災害深受海洋影響的氣候日本與世界聯系密切的經濟經濟地位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東西方融合的文化發展歷程特色文化人口與主要城市人口、民族、語言和宗教主要城市日本日本亞洲自由行第一站感謝觀看2025年2月25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