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2025年為農歷乙已蛇年,春晚吉祥物“已升升”眉眼設計的靈感就來源于“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蛇身上的歧羽紋、臣字目。其中臣字目紋樣也廣泛出現在中原地區的青銅器和玉器上。這說明( )A.當時青銅鑄造技術臻于成熟 B.青銅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強C.藝術創作審美觀念趨向統一 D.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征2.《論語》記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孟子·離婁上》提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這兩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 )A.無為而治,遵循自然 B.為政以德,注重民心C.克己復禮,嚴守秩序 D.嚴刑峻法,依靠法治3.歷史學習小組搜集了以下史料,他們研究的主題是秦朝統一的( )《荀子·強國》 (秦國關中地區)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商君書·農戰》 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史記·商君列傳》 秦據河山之固、東鄉(向東發展)以制諸侯,此帝王之業也A.條件 B.過程 C.結果 D.影響4.《史記》記載,漢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2021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陜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漢文帝霸陵,其出土的文物大部分是陶俑,還有銅器、鐵器小件。這表明( )A.考古發現可以證實文獻記載 B.《史記》所有記載都真實可信C.歷史記載必須經過考古發現證實 D.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5.下圖是李旭同學制作的隋朝歷史大事件年代尺,但有一處沒有完成。圖中“ ”處應該填寫A.定都長安 B.統一全國 C.創立科舉 D.遠征遼東6.宋代商鋪林立,有的商鋪為了招攬生意,開始以印刷廣告的方式宣傳自己的商品;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 )A.坊市制被打破 B.商業貿易繁榮 C.紙幣廣泛使用 D.政府重視商業7.鄭和下西洋后,明朝社會出現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勝覽》《星樓勝覽》《西洋番國志》等,記錄海行見聞。反映當時東南亞、印度以及阿拉伯、東非等地的風土人情、山川形勝。這表明鄭和下西洋( )A.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B.促成明朝調整對外政策C.推動中國社會轉型 D.增進對亞非國家的了解8.梳理時間軸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式。下圖時間軸反映了( )A.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 B.選官制度的持續發展C.地方行政機構的調整 D.對外交往的深入推進9.吳曉波在《歷代經濟變革得失》一書中寫到:在改革方式上,這是史上第一次輸入式改革,意識形態上的破冰難乎其難。而就經濟來說,這又是本民族從千年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驚險一躍”。材料反映的是( )A.商鞅變法 B.孝文帝改革 C.洋務運動 D.戊戌變法10.甲午戰爭前,李鴻章認為“海戰唯恃船炮”軍事優勢是戰爭的關鍵。但慈禧太后的意識比李鴻章的見識更能發揮影響:每年“由海軍經費內騰挪三十萬兩”以建造頤和園。這說明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A.軍備廢弛B.觀念落后C.資金短缺D.制度腐敗11.下列這組油畫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其反映的主題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 B.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C.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D.開啟中國歷史新紀元12.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狀元張謇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到家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 )A.“自強”“求富”道路 B.變法圖強道路C.“實業救國”道路 D.民主共和道路13.下面是某同學在進行探究性學習時設計的年代尺,其中①處中國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可概括為( )A.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B.探索建設,曲折發展C.改革開放,繼往開來 D.嶄新篇章,民族復興14.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隨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同年,我國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這說明( )A.特區的建立為改革提供了示范 B.改革開放呈現“點線面體”的格局C.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同步進行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國建立15.“……方略在香港、澳門問題上的成功應用,為世界各國和平解決相互之間的沖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為處理歷史上遺留下來仍未了結的國際爭端,找到了一條嶄新的解決道路。”材料評價的是(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 B.“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 D.“一國兩制”構想的實踐16.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宣布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指( )A.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B.全面建成小康社會C.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D.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17.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創立了作為神權象征的法老,建造了規模宏大且數量眾多的金字塔,創造了表音與表意相結合的象形文字。該文明是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倫文明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臘文明18.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從公元8世紀開始先后傳入阿拉伯,再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貢獻是( )A.創造完整的代數學 B.創造燦爛的文學成就C.創造輝煌的醫學成就 D.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19.有學者指出:1688年英國政變使一個國王失去了王位,“下議院逐漸把國王的權力納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材料意在說明英國( )A.開始了海外擴張 B.逐漸形成君主立憲制C.成立了國民議會 D.成為第一個工業國家20.1885—1890年期間,日本棉紡廠從20家增至30家,紗錠從7萬個增至28萬個,棉紗的產量增加了大約8倍。這些變化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日本( )A.實施了“殖產興業” B.開展了倒幕運動C.提出了“文明開化” D.推行了廢藩置縣21.如圖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示意圖,其中空白處應填的是( )A.第一國際 B.工業革命 C.十月革命 D.憲章運動22.某專題片中有一段解說詞:“此時,距離九一八事變已過去10年。羅斯福發電報給蔣介石說,中國不再孤獨……”中國之所以“不再孤獨”,是因為( )A.《聯合國家宣言》簽署 B.歐洲第二戰場開辟C.雅爾塔會議召開 D.蘇聯參加對日作戰23.創作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國際政治格局演變思維導圖中,?號處應填寫( )A.多樣化趨勢 B.全球化趨勢 C.多極化趨勢 D.信息化趨勢24.伴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2023年以來,人工智能(AI)領域的突飛猛進令世人矚目。某AI領域專家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核心就是“以人為本”,要讓人工智能真正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是成為威脅。這啟示我們( )A.必須使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 B.發展人工智能要趨利避害C.技術創新必然威脅人類社會 D.應立即停止發展人工智能二、綜合題25.中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對邊疆地區的有效治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廣闊的胸襟觀二十一年(647)在唐太宗晚年總結統治經驗時,就曾以“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向群臣宣揚。唐朝沿襲漢朝的做法,對于歸附的西域各國君長都加以冊封,設置羈縻(意為籠絡、拉攏進而控制)州的即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由于唐朝皇室有少數民族血統,吸取歷史經驗,承繼兩漢和親、通婚政策更為積極廣泛,經常用之解決爭端,改善與西北少數民族的關系。——摘編自李大龍《西北民族研究》(1)材料一中唐太宗實行了怎樣的民族政策?依據材料歸納唐朝時期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至少答出兩種)。材料二 廣袤的疆域 圖1 元朝形勢圖(1330年)滿族入主中原建立起統一的大帝國后,面對眾多的民族和廣袤的國土,……清政府一方面堅持“恩威并重”,另一方面積極奉行“因俗而治”的傳統政策,并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從長遠角度看,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摘編自馬大正《古代中國邊疆政策》(2)為加強對圖中A地區的管理,我國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正式行政機構的名稱是什么?與唐代相比,清朝前期在治理邊疆方式上既“因俗而治”又“大膽創新”,請以西藏地區為例分別列舉相關史實證明。材料三 廣泛的爭論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陜甘總督左宗棠“新疆不復,于肢體無傷;海疆不防,則腹心之大患愈棘。”“海防西征,力難兼顧……移西餉以助海防。”——直隸總督李鴻章(3)上述兩位歷史人物在邊疆安全方面分別提出了怎樣的主張?你更認同哪一方的觀點,請你為此提供一個可信的史實依據。(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邊疆治理的認識。26.18世紀中葉以來,世界各國先后進入工業時代,在社會生產力得到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某校九(1)班開展項目式學習,請你參與完成。【項目名稱】大國崛起的工業密碼【項目目標】通過解鎖密碼,了解并探究世界大國工業化發展歷程,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項目任務】密鑰一:“技術革命引擎”材料一 19世紀的工業發展以1870年為界,大體上分為兩個完全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或稱為英國時期。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煤和鐵。當數不清的蒸汽動力應用于鐵制機器的時候,規模上的變化已擴大到種類方面的變化,早期工業化制度建立起來了。第二階段或稱德國和美國時期(至1917年),化學家和冶金家們已經把早期工業化的兩位孿生“大王”(煤和鐵)變成了大批種類繁多的全新物質。——摘編自[美]威廉·麥克尼爾《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列出第一階段“英國時期”與第二階段“德美時期”的代表科技創新成果一例。密鑰二:“國家意志驅動”材料二 蘇聯的工業化建設始于1928年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當時他們將資金投入重工業和機械生產,大型工廠在蘇聯非常普遍。建設成就的取得依賴于國家制定計劃來協調各方的行為,規定企業產量,引導企業生產。這些措施當時推動了蘇聯經濟迅速發展,但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增長突然放緩,到80年代末,經濟停止增長。——摘編自(英)羅伯特·C·艾倫《全球經濟史》(2)蘇聯工業化建設有何顯著特點?作者對蘇聯的工業化有怎樣的評價。密鑰三:“強國戰略方略”材料三 《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新華社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3)恭喜你獲得了三把密鑰!請你圍繞解鎖的“大國崛起的工業密碼”,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有總結提升)三、材料題27.中國精神是推動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強大動力,它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始終一脈相承,激勵著中國人民不斷前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抗戰烽火的持久信念】材料一 1938年毛澤東發表的《論持久戰》,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明確提出,通過三個階段,在雙方的力量對比上,中國必將由劣勢到平衡再到優勢。《論持久戰》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簡史》(1)根據材料一,歸納《論持久戰》對指導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所作的貢獻。【保家衛國的無畏擔當】材料二 近期,紀錄片《忠骨》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該片分《犧牲》《歸來》上下兩集,以講述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的動人故事為主線,在展現抗美援朝戰爭艱苦卓絕的戰斗場景、志愿軍將士舍生忘死保家衛國的英雄風貌的同時,著力突出社會各界70多年來對志愿軍英烈的深切緬懷。——摘編自《青山埋忠骨 山河念英魂》(2)舉一例抗美援朝中能體現“戰爭艱苦卓絕”的戰役。概述接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的現實意義。【和平外交的大國風范】材料三與新中國建交國家增長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24年1月,中國已與世界上183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中國舉辦①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摘自部編版八下歷史教材(3)根據材料三分析,與新中國建交國家不斷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為橫線處補充一個展現我國大國風范的例子。【破舊立新的時代先聲】材料四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每一次理論創新,都深刻回答了不同時代面臨的重大課題。——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4)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首次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什么?請為下圖填寫一個恰當的主題。【強國時代的精神綻放】中國空軍正式確認第六代戰機首飛成功 中國外交天團 Deepseek量子計算突破 中國代表團創造境外參加奧運會最佳戰績 《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熱映(5)結合圖片概括新時代“中國精神”的內涵。(答出兩點)《2025年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參考答案1.D2.B3.A4.A5.B6.B7.D8.A9.C10.D11.A12.C13.A14.C15.D16.B17.A18.D19.B20.A21.C22.A23.C24.B25.(1)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時期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有冊封、設置羈縻州、和親、通婚。(2)澎湖巡檢司。“因俗而治”:冊封達賴、班禪;“大膽創新”:設置駐藏大臣。(3)左宗棠主張海防和塞防并重;李鴻章主張側重海防。若認同左宗棠觀點,史實是左宗棠收復新疆。若認同李鴻章觀點,史實可列舉鴉片戰爭等列強從海上的侵略。(4)邊疆是國家領土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邊疆治理有利于國家統一、穩定和發展;不同朝代邊疆治理方式不斷發展演變,促進了邊疆開發和民族融合等。26.(1)第一階段英國時期:瓦特改良蒸汽機。第二階段德美時期:美國愛迪生發明耐用碳絲燈泡;德國西門子發明發電機。(2)特點:國家制定計劃推動;優先發展重工業。評價:積極:快速建立工業體系,推動經濟發展,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為二戰抵御侵略奠定物質基礎。消極:農輕重比例失調,影響人民生活;計劃經濟體制逐漸僵化,阻礙經濟進一步發展。(3)觀點:科技創新是大國崛起的核心動力。論述: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通過科技創新成為世界工廠;美、德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靠科技創新崛起;蘇聯后期缺乏創新活力經濟受阻;中國重視創新推動發展。所以科技創新在大國崛起中起關鍵作用。總結提升:各國應重視科技創新,加大投入,培養人才,完善機制,以推動國家全面發展和可持續崛起。27.(1)科學地預見并明確指出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強調通過三個階段,在雙方力量對比上,中國將由劣勢到平衡再到優勢,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提出“兵民是勝利之本”。(2)上甘嶺戰役;體現了對志愿軍烈士的尊重與緬懷,告慰烈士英靈;傳承和弘揚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發民眾的愛國情懷;彰顯了國家對英烈的重視,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3)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吸引力。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包括經濟發展、軍事強大、科技進步等提供堅實支撐。積極開展多邊和雙邊外交,先進外交理念和行動得到廣泛認可。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4)首次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毛澤東思想;主題:新時代中國的輝煌成就與精神展現(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5)科技創新精神、擔當精神(或拼搏奮斗精神、文化創新精神等,答出兩點即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