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03040201親子代基因型的推斷和概率計算正推和逆推,先拆分成若干個分離定律單獨分析,再組合,利用乘法原理計算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驗證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育種和人類遺傳病概率計算9:3:3:1變式新學案18所謂“單獨處理、彼此相乘”法,就是將多對性狀,分解為單一的相對性狀,然后按基因的分離規律來單獨分析,最后將各對相對性狀的分析結果相乘。其理論依據是概率理論中的乘法定理。根據子代表型及比例推測親本基因型的方法(逆推)新學案18子代表現型比例 親代基因型3 : 11 : 19 : 3 : 3 : 11 : 1 : 1 : 13:3:1:1Aa × AaAaBb × AaBbAa × aaAaBb × aabbAabb × aaBbAaBb × aaBbAaBb × Aabb新學案18【典例2】根據親代基因型求配子、子代基因型和表現型(正推)例1.(1)AaBbCc自交,求:①親代產生配子的種類 。②子代表現型種類及出現生物新類型的種類 。③子代基因型種類及新基因型的種類 。88和727和26新學案14【典例3】(2)AaBbCc×aaBbCC,則后代中①雜合子的概率 。②與親代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個體的概率 。③與親代具有相同表現型的概率 。④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的概率 。⑤表現型與親代都不同的個體的概率 。7/81/43/401/4根據親代基因型求配子、子代基因型和表現型(正推)例2.某種哺乳動物的直毛(B)對卷毛(b)為顯性,黑色(C)對白色(c)為顯性,兩對相對性狀自由組合。基因型為BbCc的個體與“X”交配,子代的性狀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3:1:1,個體“X”是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3:3:1:1 = (3:1) × (1:1)親本應為一對雜合子自交類型和一對測交類型分析:直:卷=1:1 親本:Bb×bb黑:白=3:1 親本:Cc×CcX:bbCc新學案20升格訓練3例3.番茄高莖(T)對矮莖(t)為顯性,圓形果實(S)對梨形果實(s)為顯性(這兩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現將兩個純合親本雜交后得到的F1與表現型為高莖梨形果的植株雜交,其雜交后代的性狀及植株數分別為高莖圓形果120株,高莖梨形果128株,矮莖圓形果42株,矮莖梨形果38株。產生該的F1兩個親本的基因型是( )A.TTSS ttSS B.TTss×ttssC.TTSs ttss D.TTss ttSS新學案23章末檢測7D例4.黃色圓粒和綠色圓粒雜交,其子代的表現型統計結果如圖所示,則雜交后代中新表現型個體所占的比例為( )A.1/3 B.1/4 C.1/9 D.1/16新學案23章末檢測8B圓粒皺粒黃色綠色例5.具有兩對相對性狀(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純合體雜交,于二代中重組性狀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例為 ( )A.3/8 B.5/8 C.3/8或5/8 D.1/16或9/16C1、P:AABB×aabb2、P:aaBB×AAbbF1AaBbF2 9A_B_ : 3aaB_: 3A_bb: 1aabb1組的重組型為aaB_和A_bb 占比6/16 = 3/82組的重組型為A_B_和aabb 占比10/16 = 5/8新學案16能力提升3新學案P14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和適用條件實質雜合子在形成配子時,控制同一性狀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的同時,控制不同性狀遺傳因子自由組合1適用條件2真核有性生殖生物的細胞核遺傳兩對或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遺傳例6.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分離定律。下列有關分離定律的幾組比例中最能說明分離定律實質的是( )A.Dd×Dd,后代的表現型之比為3:1B.Dd×Dd,后代基因型的比為1:2:1C.Dd產生配子中含D和d的比為1:1D.Dd×dd,測交后代之比為1:1新學案P11溫故知新2C例7.在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A.F1遺傳因子組成的比例B.F2性狀表現比例C.F2測交后代所表現的比例D.F1測交后代所表現的比例新學案P14【典例2】D遺傳因子組成 = 基因型,且F1的遺傳因子組成為YyRrF1產生配子的比例F1測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本質例8.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發生于下圖中哪個過程( )AaBb 1AB:1Ab:1aB:1ab 配子間16種結合方式9種基因型4種表現型(9:3:3:1)①②③④新學案P16基礎演練6A.① B.② C.③ D.④A例9.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實現3∶1的分離比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是①觀察的子代樣本數目足夠多 ②F(Dd)形成的兩種配子(D和d)數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結合的機會相等 ④F1不同遺傳因子組成的個體存活率相等⑤F2體細胞中各遺傳因子表達的機會相等 ⑥一對遺傳因子間是完全的顯隱性關系A.①②⑤6 B.①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B新學案P15【變式3】例10.孟德爾豌豆實驗中,F2中出現了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和綠色皺粒四種表現型,其比例為9:3:3:1。與此無關的解釋是( )A.F1產生了4種比例相等的配子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數量相等C.F1的4種雌雄配子自由組合D.必須有足量的F2個體B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本質自由組合定律的驗證方法3自交法雙雜合子自交后代看是否會出現9:3:3:1測交法雙雜合子和隱性純合子交配,看后代是否出現1:1:1:1花粉鑒定法例11.在豚鼠中,黑色(C)對白色(c)是顯性,毛皮粗糙(R)對毛皮光滑(r)是顯性。下列能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最佳雜交組合是 (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DP14【變式2】P16基礎演練7例12.玉米子粒的有色對無色為顯性,子粒的飽滿對皺縮為顯性。現提供純種有色飽滿子粒與純種無色皺縮子粒若干。設計實驗,探究這兩對性狀的遺傳是否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假設實驗條件滿足實驗要求)。(1)實驗步驟:①選取 與 作為親本雜交得F1。②取F1植株(20株) ,另取F1植株(20株) 。③收獲種子并統計不同表現型得數量比。(2)結果預測①F1自交后代有4種表現型,且比例為9:3:3:1,F1測交后代有 種表現型,比例為 ,說明 。②F1自交后代不符合9:3:3:1,F1測交后代也不符合 ,說明 ,。純種有色飽滿子粒純種無色皺縮子粒自交測交41:1:1:1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1:1:1:1遺傳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這兩對相對性狀的例13.水稻花粉粒中淀粉的非糯性(A對糯性(a)為顯性,非糯性的花粉粒遇碘—碘化鉀溶液呈藍黑色,糯性的花粉粒遇碘—碘化鉀溶液呈橙紅色。圓花粉粒(B)對長花粉粒(b)為顯性。已知A、a與B、b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請利用花粉粒作為研究對象,設計實驗驗證自由組合定律。(1)所選親本的表現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兩親本的交配方式是____________。(3)取__________________加碘染色后,經顯微鏡觀察花粉粒的____________,并記錄數目。(4)當花粉粒的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則可驗證自由組合定律是正確的。純種的非糯性圓花粉粒和純種的糯性長花粉粒(或純種的非糯性長花粉粒和純種的糯性圓花粉粒)雜交F1(AaBb)的花粉藍黑色圓花粉粒∶藍黑色長花粉粒∶橙紅色圓花粉粒∶橙紅色長花粉粒=1∶1∶1∶1A與a分離、B與b分離的同時,A/a與B/b自由組合,故要有AaBb個體,產生AB、Ab、aB、ab四種配子即可AABB×aabb或 AAbb×aaBB形狀和顏色例14.小麥的高稈(D,易倒伏)對矮稈(d,抗倒伏)是顯性,抗銹病(T)對易染銹病(t)是顯性,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現有三個純系品種:高稈抗病、高稈易染病、矮稈易染病小麥,請設計一個培育最符合生產要求的品種的方法,并寫出育種步驟:(1)雜交親本應選擇什么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產生雜種一代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產生雜種二代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不發生____________為止。(4)最符合生產要求的品種是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高稈抗病和矮稈易染病讓其自交選出矮稈抗病植株并讓其自交性狀分離矮稈抗病植株ddTT矮稈和抗病純合ddTTF1:DdTtF2 : D_T_ dd T_ D_tt ddttddTt子代ddT_和ddtt ddTT子代ddTT雜交育種1 P高稈抗病矮稈易感病DDRRddrrF1高稈抗病DdRrF2高稈抗病矮稈抗病矮稈易感病高稈易感病9D---R---3ddR---3D--rrddrr1ddRR2ddRr雜交自交選優自交選優連續自交,直至不發生性狀分離,獲得矮稈抗病A和B個體分別有一個優良性狀,A和B個體雜交,而后連續自交,篩選所需優良性狀個體,一般選育純合子,如果有些物種具有雜種優勢,直接培育雜合子即可。雜交育種1兩種病的概率計算2畫遺傳系譜圖,注明各個成員患病情況拆分成若干個分離定律,判斷病與非病的顯隱性確定基因型利用乘法原理計算新學案P20 升格訓練7、89:3:3:1變式改變的僅僅是表現型的種類和比例,本質上不改變基因型的種類和比例,所以本質上依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解題思路關鍵是根據表現型比例或題目給定的代謝網絡確定基因型和表現型的對應關系新學案P16 能力提升4例15.甜豌豆的紫花與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由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基因共同控制。只有當同時存在兩個顯性基因(A和B)時,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為9:7B.若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3:5,則親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C.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是3:1D.白花甜豌豆與白花甜豌豆雜交,后代不可能出現紫花甜豌豆A新學案P19 【典例】4例16.人類的皮膚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膚中黑色素的多少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和a,B和b)控制;顯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兩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純種黑人與一純種白人婚配,后代膚色為黑白中間色;如果該后代與同基因型的異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現的基因型種類和不同表現型的比例為( )A.9種 1 ∶4 ∶6 ∶4 ∶1 B.3種 1 ∶2 ∶1C.9種 9 ∶3 ∶3 ∶1 D.3種 3 ∶1累加效應(數量遺傳)A例17.報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黃色(含黃色錦葵色素)由兩對等位基因(A和 a,B和b)共同控制,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顯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為前體物合成黃色錦葵色素的代謝過程,但當顯性基因B存在時可抑制其表達。現選擇AABB和 aabb 兩個品種進行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基因B基因A白色素(前體物質)黃色錦葵色素抑制A.黃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B.F1的表現型是白色C.F2中的白色個體的基因型種類是7D.F2中黃色:白色的比例是3:5D新學案P23 章末檢測A卷 第13題例18.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自由組合,如果三對組合的F2的分離比分別為9:7,9:6:1和15:1,那么F1與雙隱個體個體測交,得到的分離比分別是( )A.1:3,1:2:1和3:1B.3:1,4:1和1:3C.1:2:1,4:1和3:1D.3:1,3:1和1:4A新學案P25 B卷第5題例19.南瓜的遺傳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請分析回答以下問題:以能穩定遺傳的南瓜品種和扁盤形果為親本,子一代均為扁盤形,可據此判斷 為顯性, 為隱性。若上述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A、a),則雜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預測子二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應該是 。用遺傳圖解來說明所作的推斷。扁盤形長圓形扁盤形:長圓形 = 3:1新學案P25非選擇題15AaF1扁盤形 P扁盤形長圓形aaAAF21AA2Aaaa扁盤形長圓形(3)實際上該實驗的結果是:子一代均為扁盤形果,子二代出現性狀分離,表現型及其比例為扁盤形:圓球形:長圓形 = 9:6:1.依據實驗結果判斷,南瓜果形性狀受 對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 (分離/自由組合)定律。用遺傳圖解說明這一判斷。兩自由組合P扁盤形長圓形F1扁盤形 F2扁盤形圓球形長圓形9 : 6 : 1AaBb9A--B--3A--bb3aaB--1aabb圓球形扁盤形長圓形(4)若用測交的方法檢驗對以上實驗結果的解釋,測交的親本基因組合是 。預測測交子代性狀分離的結果應該是 。AaBb×aabb扁盤形:圓球形:長圓形 = 1:2:1新學案P191.正常情況:(1)AaBb 雙顯 :一顯一隱 :一隱一顯 :雙隱9 : 3 : 3 : 1(2)測交:AaBb×aabb雙顯 :一顯一隱 :一隱一顯 :雙隱1 : 1 : 1 : 12.異常情況:(略,見講義)例20.已知番茄的紅果(R)對黃果(r)為顯性,高莖(D)對矮莖(d)為顯性,這兩對基因是獨立遺傳的。某校科技活動小組將某一紅果高莖植株測交,對其后代再測交,用柱形圖來表示第二次測交后代中各種表現型的比例,其結果如下圖所示:請你分析最先用來做實驗的親本紅果高莖番茄植株的基因型是( )A.RRDd B.RRDDC.RrDD D.RrDd新學案P24 B卷5紅果矮莖黃果矮莖紅果高莖黃果高莖12340表現型比例A玉米籽粒中的紫色和黃色由一對遺傳因子控制。將純合的紫粒玉米與純合的黃粒玉米間行種植。收獲時,發現紫粒玉米的果穗上只有紫色籽粒,黃粒玉米的果穗上卻結有紫色和黃色籽粒。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紫色為隱性性狀 B.黃色為顯性性狀C.子代黃粒玉米都是純合子 D.子代紫粒玉米都是雜合子C(變式訓練)豌豆中,子粒黃色(Y)和圓形(R)分別對綠色(y)和皺縮(r)為顯性,現將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皺粒豌豆雜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9∶3∶15∶5,則親本的基因型為( )A.YYRR×yyrr B.YYRr×yyrrC.YyRR×yyrr D.YyRr×yyrr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