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單元 第25講 基因在染色體上、伴性遺傳的類型和特點(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單元 第25講 基因在染色體上、伴性遺傳的類型和特點(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2026屆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第25講 基因在染色體上、伴性遺傳的類型和特點
一、選擇題
1.(2025·廣東韶關一模)摩爾根用紅眼雌果蠅和白眼雄果蠅為親本進行了系列的雜交實驗,證明了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下圖是該雜交實驗的部分過程,據此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P 紅眼(♀) × 白眼(♂)
  ↓
F1    紅眼(♀ ♂)       
↓F1雌雄交配
F2  紅眼(♀ ♂) 白眼(♂)
  3/4    1/4
A.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圖中過程為演繹推理
B.實驗結果表明控制眼色的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C.F2中的紅眼果蠅自由交配,子代中紅眼果蠅的比例為3/4
D.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雜交,其實驗結果可驗證摩爾根的假說
2.(2025·江蘇南通模擬)下列有關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的敘述(不考慮突變),正確的是(  )
A.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都與性別決定有關
B.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Y染色體總是比X染色體小
C.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D.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3.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紅綠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某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男患者與一表型正常的女性結婚,該女性的母親表型正常,父親為紅綠色盲。該夫婦生出一個表型正常男孩和表型正常女孩的概率分別是(  )
A.25% 0% B.0% 50%
C.50% 0% D.0% 25%
4.(2025·廣東梅州質檢)某種人類遺傳病是由X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A控制的,但不會引起男性發病。現有一女性患者與一表型正常的男性結婚,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人群中該病的發病率正好等于50%
B.親代中的正常男性不攜帶致病基因
C.若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AXa,則該夫婦的后代患病率為25%
D.若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AXA,則該夫婦的后代患病率為50%
5.(2025·廣東一模)如圖為果蠅的性染色體簡圖,Ⅰ為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Ⅱ、Ⅲ是非同源區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也存在X、Y染色體聯會行為 B.若等位基因位于Ⅰ區段,則性狀表現與性別無關聯
C.控制果蠅紅眼與白眼的基因位于Ⅲ區段 D.若基因E、e位于Ⅰ區段,則種群中相關的基因型有7種
6.(2025·四川巴中統考)家雞(2n=78)的性別決定方式是ZW 型,其羽毛的蘆花和非蘆花這對相對性狀由Z 染色體上的B/b決定, W 染色體上無其等位基因。現有一只蘆花雌雞和一只非蘆花雄雞作為親本,經過多次交配, F1表型及比例均為蘆花雄雞∶非蘆花雌雞=1∶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親本基因型為ZBW和ZbZb
B.F1雌雄相互交配,可通過羽毛特征區分F2的性別
C.研究家雞的基因組需要測定40條染色體的DNA 序列
D.自然狀態下的家雞種群中,非蘆花雌雞多于非蘆花雄雞
7.(2025·貴州畢節高三監測)某種動物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a控制,且黑色對棕色為顯性。基因B、b只位于X染色體上,當基因B存在時會抑制黑色和棕色色素的形成,導致毛色變成白色,基因b無此作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動物種群中黑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4種 B.該動物種群中白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6種
C.控制該動物毛色的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D.黑色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后代不會出現白色個體
8.(2024·湖北鄂州統考)家兔長腿(E)對短腿(e)為顯性,抗病(W)對不抗病(w)為顯性,兩對基因均位于X染色體的S片段上。用“+”表示S片段存在,“-”表示S片段缺失,且S片段缺失的X-Y個體表現為缺失純合致死。染色體組成為X+X-的短腿抗病雌兔與染色體組成為X+Y的長腿不抗病雄兔交配得到F1。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的互換。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E/e、W/w中的每對基因遺傳時,仍遵循分離定律
B.F1中雄兔全是短腿,長腿全是雌兔
C.F1中長腿抗病雌兔與短腿抗病雄兔的比例為1∶1
D.F1雌雄兔相互交配,F2中長腿不抗病雄兔占1/7
9.(2025·泰安一中模擬)黑腹果蠅X染色體存在缺刻現象(缺少某一片段)。缺刻紅眼雌果蠅(XRX-)與白眼雄果蠅(XrY)雜交得F1,F1雌雄個體雜交得F2。已知F1中雌雄個體數量比為2∶1,雄性全部為紅眼,雌性中既有紅眼又有白眼。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X-與Y結合的子代會死亡
B.F1白眼的基因型為XrXr
C.F2中雌雄個體數量比為3∶4
D.F2中紅眼個體的比例為1/2
10.(2025·山東濰坊一模)鳥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某種鳥的正常眼和疤眼是一對相對性狀(相關基因為A、a);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bb可使部分應表現為疤眼的個體表現為正常眼,其余基因型無此影響。從群體中隨機選取三對組合進行雜交實驗,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雜交組合 子代
組合一:疤眼雄鳥×正常眼雌鳥 正常眼雄鳥∶疤 眼雌鳥=1∶1
組合二:正常眼雄鳥×疤眼雌鳥 全為正常眼
組合三:正常眼雄鳥×正常眼雌鳥 出現疤眼雄鳥
A.疤眼由Z染色體上的a基因控制 B.組合一親本疤眼雄鳥可能含有b基因
C.組合二子代正常眼雄鳥全為雜合子 D.組合三子代疤眼雄鳥不可能為純合子
二、非選擇題
11.(2025·山西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已知控制果蠅三對性狀遺傳的相關基因與染色體的位置關系如下(不考慮互換),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顯性性狀 紅眼(W) 正常翅(P) 灰身(B)
隱性性狀 白眼(w) 翅外展(p) 黑身(b)
相應染色體 X Ⅱ Ⅱ
(1)現有若干純合紅眼正常翅灰身雌果蠅與白眼翅外展黑身雄果蠅雜交,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F2中雄果蠅的基因型有    種,其中白眼正常翅灰身雄果蠅的基因型為                      。
(2)取自然繁育的果蠅幼蟲,用正常飼料飼養,成蟲有灰身和黑身,若用含有銀鹽的飼料飼養灰身果蠅幼蟲,成蟲卻全為黑身(表型模擬)。現有一黑身果蠅,若想通過實驗確定該果蠅的基因型,可用該黑身果蠅與          果蠅雜交,子代幼蟲用    飼料飼養,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觀察成蟲體色及比例。
預期結果和結論:若子代果蠅中              ,則該黑身果蠅的基因型為BB;
若子代果蠅中                    ,則該黑身果蠅的基因型為Bb;
若子代果蠅中全為黑身,則該黑身果蠅的基因型為bb。
(3)有同學認為用含有銀鹽的飼料飼養獲得的黑身成蟲不一定是表型模擬的結果,(2)中支持這一觀點的實驗結果是                           。
第25講 基因在染色體上、伴性遺傳的類型和特點
1.D 題圖為雜交實驗,為發現問題過程,A錯誤;F2中性狀分離比為3∶1,說明眼色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其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B錯誤;果蠅的眼色性狀的遺傳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假設相關基因用B、b表示,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XBXB、XbY,F1的基因型為XBXb、XBY,故F2中紅眼雌果蠅有兩種基因型,即1/2XBXB和1/2XBXb,紅眼雄果蠅只有XBY一種基因型,F2中的紅眼果蠅自由交配,后代中白眼果蠅的概率為(1/2)×(1/4)=1/8,故子代中紅眼果蠅的比例為1-1/8 =7/8,C錯誤;白眼雌果蠅(XbXb)和紅眼雄果蠅(XBY)雜交即測交,則子代雄果蠅均為白眼,雌果蠅均為紅眼,子代性狀與性別有關,其實驗結果可驗證摩爾根的假說,D正確。
2.C 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并不都與性別決定有關,如與人類紅綠色盲有關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但其不決定性別,A錯誤;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中,人類的Y染色體比X染色體小,但果蠅的Y染色體比X染色體大,B錯誤;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對于女性而言要兩個致病基因同時存在時才發病,而對于男性而言只要有一個致病基因就會發病,因此人群中男患者遠多于女患者,C正確;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產生的含X染色體的配子可能是雌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而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D錯誤。
3.A 設抗維生素D佝僂病和紅綠色盲的相關基因分別用D/d、B/b表示,根據題目信息判斷這對夫婦的基因型是XDBY和XdBXdb,他們生一個表型正常男孩(XdBY)的概率是25%,所生女孩的基因型為XDBXdB和XDBXdb,女孩表型正常的概率是0%。
4.D 男性全部表型正常,女性有的患病有的正常,且人群中男性個體數∶女性個體數≈1∶1,因此人群中該病的發病率低于50%,A錯誤。男性的基因型為XAY時也表型正常,故親代中的正常男性也可能攜帶致病基因,B錯誤。若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AXa,該正常男性的基因型為XaY,則后代的基因型及表型為XAXa(女兒患病)、XaXa(女兒正常)、XAY(兒子正常)、XaY(兒子正常),后代患病率為25%;若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AXa,該正常男性的基因型為XAY,則后代的基因型及表型為XAXA(女兒患病)、XAXa(女兒患病)、XAY(兒子正常)、XaY(兒子正常),后代患病率為50%,C錯誤。若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AXA,該正常男性的基因型為XaY,則后代的基因型及表型為XAXa(女兒患病)、XAY(兒子正常),后代患病率為50%;若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AXA,該正常男性的基因型為XAY,則后代的基因型及表型為XAXA(女兒患病)、XAY(兒子正常),后代患病率為50%,D正確。
5.D X、Y染色體屬于同源染色體,但是聯會行為只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A錯誤;X、Y染色體同源區段的基因在遺傳時也與性別相關聯,如XeXe和XeYE的子代性狀表現與性別相關聯,B錯誤;控制果蠅紅眼與白眼的基因位于Ⅱ區段,C錯誤;若基因E、e位于Ⅰ區段,則種群中的相關基因型為XEXE、XEXe、XeXe、XEYE、XEYe、XeYE、XeYe,共7種,D正確。
6.B 現有一只蘆花雌雞(ZW)和一只非蘆花雄雞(ZZ)作為親本,經過多次交配, F1表型及比例均為蘆花雄雞(ZZ)∶非蘆花雌雞(ZW)=1∶1,說明蘆花為顯性性狀,非蘆花為隱性性狀,因此親本基因型分別為ZBW和ZbZb,A正確;親本基因型分別為ZBW和ZbZb,F1的基因型分別為ZBZb、ZbW,F1雌雄相互交配,F2的基因型分別為ZBZb、ZbZb、ZBW、ZbW,F2雌雄個體中都有蘆花和非蘆花,因此不可通過羽毛特征區分F2的性別,B錯誤;家雞體細胞中含有39對同源染色體(38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且家雞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因此研究家雞的基因組需要測定40條染色體(38條常染色體+Z+W)上的DNA序列,C正確;非蘆花為隱性性狀,且雌雞的性染色體為ZW,因此自然狀態下的家雞種群中,非蘆花雌雞(ZbW)多于非蘆花雄雞(ZbZb),D正確。
7.A 由題意可知,黑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A_XbXb,故該動物種群中黑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2種,即AAXbXb、AaXbXb,A錯誤;只要該動物含有B基因,毛色就為白色,白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_ _XBX-,故該動物種群中白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6種,即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Xb,B正確;已知A、a位于常染色體上,B、b只位于X染色體上,故控制該動物毛色的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正確;黑色雌雄個體均不含B基因,二者相互交配后代不會出現白色個體,D正確。
8.D E/e、W/w這兩對基因遺傳時均遵循分離定律,A正確;F1中雄兔全是短腿(X+eWY),長腿全是雌兔(X+EwX+eW、X+EwX-),B正確;F1中長腿抗病雌兔(X+EwX+eW)與短腿抗病雄兔(X+eWY)的比例為1∶1,C正確;F1雌雄兔相互交配(1/2X+EwX+eW×X+eWY,1/2X+EwX-×X+eWY),F2中長腿不抗病雄兔(X+EwY)占2/7,D錯誤。
9.A 缺刻紅眼雌果蠅(XRX-)與白眼雄果蠅(XrY) 雜交得F1,F1中雌雄個體數量比為2∶1,據此可知,X-Y個體死亡,F1白眼的基因型為XrX-,A正確,B錯誤;F1雌雄個體雜交得F2,由于F1雌蠅產生的配子XR∶Xr∶X-=1∶2∶1,雄蠅產生的配子為XR∶Y=1∶1,由于X-Y致死,所以F2中雌雄個體數量比為4∶3,F2中雌蠅都是紅眼,雄蠅中紅眼∶白眼=1∶2,即F2中紅眼個體的比例為5/7,C、D錯誤。
10.D 組合二中正常眼雄鳥與疤眼雌鳥雜交,子代全為正常眼,說明正常眼為顯性性狀;由組合一與組合二為正反交實驗,且結果不同可推測,正常眼和疤眼與性別相關聯,該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故疤眼由Z染色體上的a基因控制,A正確;組合一:疤眼雄鳥(ZaZa)×正常眼雌鳥(ZAW)→正常眼雄鳥(ZAZa)∶疤眼雌鳥(ZaW)=1∶1,根據bb可使部分應表現為疤眼的個體表現為正常眼,推斷親本疤眼雄鳥可能含有b基因,如疤眼雄鳥(bbZaZa)×正常眼雌鳥(BBZAW)→正常眼雄鳥(BbZAZa)∶疤眼雌鳥(BbZaW)=1∶1,B正確;組合二中,子代全為正常眼,可確定正常眼雄鳥(ZAZA)×疤眼雌鳥(ZaW)→正常眼雄鳥(ZAZa)、正常眼雌鳥(ZAW),則組合二子代正常眼雄鳥基因型一定為ZAZa,全為雜合子,C正確;根據題干信息“bb可使部分應表現為疤眼的個體表現為正常眼”可知,組合三子代中疤眼雄鳥的基因型為__ZaZa,這樣可以推出親本正常眼雌鳥的基因型為bbZaW,雄鳥的基因型可能為__ZAZa或bbZaZa,子代中疤眼雄鳥的基因型可能為BbZaZa或bbZaZa,可能為純合子,D錯誤。
11.(1)6 PPBBXwY、PpBbXwY (2)多只正常飼料飼喂長大的異性黑身 正常 全為灰身 灰身∶黑身=1∶1 (3)子代全為黑身
解析:(1)根據題表信息可知,純合紅眼正常翅灰身雌果蠅的基因型為PPBBXWXW,白眼翅外展黑身雄果蠅的基因型為ppbbXwY,二者雜交,F1雌雄果蠅的基因型為PpBbXWXw、PpBbXWY,由于B/b、P/p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因此F1相互交配產生的F2中雄果蠅的基因型有3×2=6(種),其中白眼正常翅灰身雄果蠅的基因型為PPBBXwY、PpBbXwY。(2)取自然繁育的果蠅幼蟲,用正常飼料飼養,成蟲有灰身和黑身,若用含有銀鹽的飼料飼養灰身果蠅幼蟲,成蟲卻全為黑身(表型模擬)。現有一黑身果蠅,該果蠅的基因型可能是bb,也可能是BB或Bb,若想通過實驗確定該果蠅的基因型,則需要通過測交實驗進行,即可用該黑身果蠅與多只正常飼料飼喂長大的異性黑身果蠅雜交,子代幼蟲用正常飼料飼養,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觀察成蟲體色及比例。預期結果和結論:若該黑身果蠅的基因型為BB,則子代果蠅中全為灰身;若該黑身果蠅的基因型為Bb,則子代果蠅中灰身∶黑身=1∶1;若該黑身果蠅的基因型為bb,則子代果蠅中全為黑身。(3)有同學認為用含有銀鹽的飼料飼養獲得的黑身成蟲不一定是表型模擬的結果,即黑身成蟲的基因型為bb,因此(2)中子代全為黑身的實驗結果支持該觀點。
3 / 3第25講 基因在染色體上、伴性遺傳的類型和特點
課程標準
  概述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傳遞和性別相關聯。
考點一 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與證據
1.薩頓的假說
2.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假說—演繹法)
(1)觀察現象,提出問題
①觀察現象:
②提出問題:為什么白眼性狀的表現總是與性別相關聯?
(2)提出假說,解釋現象
①假說:果蠅紅眼基因(用W表示)、白眼基因(用w表示)只位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
②對雜交實驗的解釋(如圖)。
(3)演繹推理,實驗驗證
①演繹推理:測交,親本中的白眼雄蠅和F1中的紅眼雌蠅交配→子代應為紅眼雌蠅∶白眼雌蠅∶紅眼雄蠅∶白眼雄蠅=       。
②實驗驗證:實驗的真實結果和測交的預期結果完全相符合。
(4)結論:控制果蠅紅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提醒 ①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也會出現教材上的實驗結果,圖示如下:
②探究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可將白眼雌果蠅與野生型紅眼雄果蠅(純合體)交配,若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雜交結果是后代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全為白眼;若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則雜交結果是后代雌、雄果蠅全為紅眼。
P  白眼雌果蠅 紅眼雄果蠅
    XwXw × XWY
F1    XWXw  XwY
  紅眼雌果蠅 白眼雄果蠅
P  白眼雌果蠅 紅眼雄果蠅
    XwXw × XWYW
F1    XWXw  XwYW
  紅眼雌果蠅 紅眼雄果蠅
實驗結果是后代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全為白眼,說明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
3.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
(1)數量關系: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
(2)位置關系:基因在染色體上呈    。
提醒 生物體細胞中的基因不一定都位于染色體上,原因是:①真核生物的細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體上,而細胞質基因位于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的DNA上。②原核細胞中無染色體,原核細胞的基因在擬核DNA或質粒DNA上。
1.(必修2 P29正文)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體上。(  )
2.(必修2 P29正文)“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可作為薩頓假說的依據。(  )
3.(必修2 P31正文)孟德爾和摩爾根都是通過雜交實驗發現問題,用測交實驗進行驗證的。(  )
4.(必修2 P31正文)若讓紅眼雄果蠅與白眼雌果蠅雜交,則可通過子代的眼色來辨別性別。(  )
5.(必修2 P31正文)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且呈線性排列。(  )
1.(2022·江蘇高考11題)摩爾根和他的學生用果蠅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下列相關敘述與事實不符的是(  )
A.白眼雄蠅與紅眼雌蠅雜交,F1全部為紅眼,推測白眼對紅眼為隱性
B.F1互交后代中雌蠅均為紅眼,雄蠅紅、白眼各半,推測紅、白眼基因在X染色體上
C.F1雌蠅與白眼雄蠅回交,后代雌雄個體中紅白眼都各半,結果符合預期
D.白眼雌蠅與紅眼雄蠅的雜交后代有白眼雌蠅、紅眼雄蠅例外個體,顯微觀察證明為基因突變所致
2.(2025·東北師大附中摸底)下列有關果蠅基因和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控制果蠅性狀的所有基因平均分布在果蠅的染色體上
B.位于果蠅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狀
C.果蠅的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D.位于果蠅X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其相應的性狀表現與一定的性別相關聯
3.野生型果蠅存在以下隱性突變的類型,相關基因及位置關系如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摩爾根等人測出了果蠅的上述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具體位置
B.上圖中兩條染色體上的所示基因均屬于非等位基因
C.在減數分裂Ⅱ后期,上述基因不會位于細胞的同一極
D.白眼雄蠅與野生型雜交,可根據F1表型驗證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
考點二 伴性遺傳的類型和特點
1.伴性遺傳的概念
位于      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在遺傳上總是與    相關聯。
2.伴性遺傳的類型
(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實例——紅綠色盲
(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實例——抗維生素D佝僂病
(3)伴Y染色體遺傳——外耳道多毛癥
提醒 人體內X、Y染色體的來源及傳遞規律
①X1Y中X1來自母親,Y來自父親,向下一代傳遞時,X1只能傳給女兒,Y只能傳給兒子。
②X2X3中X2、X3一條來自父親,一條來自母親。向下一代傳遞時,X2、X3任何一條既可傳給女兒,又可傳給兒子。
③一對染色體組成為X1Y、X2X3的夫婦生育兩個女兒,則女兒染色體中來自父親的都為X1,且是相同的;但來自母親的可能為X2,也可能為X3,不一定相同。
3.伴性遺傳的應用
(1)推測后代發病率,指導優生優育
婚配實例 生育建議及原因分析
男性正常×女性色盲 生   ;原因:                                           
抗維生素D佝僂病男性×女性正常 生   ;原因:                                           
(2)根據性狀推斷性別,指導生產實踐
1.(必修2 P34黑體字)與性別相關聯的性狀遺傳都是伴性遺傳,都遵循孟德爾的遺傳規律。(  )
2.(必修2 P35思考·討論)人類紅綠色盲患病家系的系譜圖中一定能觀察到隔代遺傳現象。(  )
3.(必修2 P37正文)抗維生素D佝僂病女患者的父親和母親可以都正常。(  )
4.(必修2 P36圖2-14)女性的某一條X染色體來自父親的概率是1/2,男性的X染色體來自母親的概率是1。(  )
5.(必修2 P38正文)讓非蘆花雄雞和蘆花雌雞雜交,可通過性狀判斷雞的性別。(  )
1.(2024·安徽淮北一模)染色體缺失的部分若包含某些顯性基因,同源染色體上與缺失相對位置上的隱性等位基因就得以體現,此現象稱為假顯性。果蠅控制紅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某果蠅種群一只純合正常翅紅眼雌蠅偶然突變成一只缺刻翅紅眼雌蠅,將此果蠅與正常翅白眼雄蠅雜交,F1中缺刻翅白眼雌蠅∶正常翅紅眼雌蠅∶正常翅紅眼雄蠅=1∶1∶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果蠅缺刻翅由X染色體缺失片段引起,此缺失片段中包含控制果蠅紅眼的基因
B.由上述F1性別比例可知,雌雄果蠅含一條缺失片段的X染色體均不能存活
C.F1中出現白眼雌蠅,是一條X染色體缺失讓白眼隱性基因得以體現的假顯性
D.若上述F1果蠅隨機交配,理論上F1中紅眼∶白眼=5∶2,缺刻翅∶正常翅=1∶6
題后歸納
性染色體相關“缺失”下的遺傳分析
2.若控制小鼠某性狀的D、d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其中某基因純合時能使胚胎致死(XDY或XdY也能使胚胎致死)。現有一對小鼠雜交,F1中雌雄小鼠數量比為2∶1,則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若致死基因為d,則F1中雌鼠有2種基因型,1種表型
B.若致死基因為D,則F1中雌鼠有2種基因型,2種表型
C.若致死基因為D,則F1中小鼠隨機交配,F2存活的個體中d基因頻率為5/7
D.若致死基因為D,則F1中小鼠隨機交配,F2雌鼠中的顯性個體∶隱性個體=1∶3
題后歸納
伴性遺傳中的致死問題(以XY型為例)
(1)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使雄配子(花粉)致死
(2)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使雄性個體致死
   正常♀  正常♂
   XAXa × XAY
XAXA  XAXa  XAY  XaY 
正常♀ 正常♂ 正常♂ 死亡♂
3.(2024·河南信陽模擬)科學家對人類的X、Y兩條染色體進行研究發現,兩條染色體既有同源區段,又有非同源區段(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則患者均為男性
B.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區段Ⅱ的隱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則該病發病情況與性別無關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Ⅰ上的顯性基因控制的,則男性患者的女兒全為患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Ⅰ上的隱性基因控制的,則一個表型正常女性的兒子患病、正常均有可能
題后歸納
X、Y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
(1)在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基因是成對存在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區段則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如圖:
(2)XY同源區段遺傳(用B/b表示相關基因)
基因的位置 該區段存在等位基因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可聯會
雌性基因型 3種:XBXB、XBXb、XbXb
雄性基因型 4種:XBYB、XBYb、XbYB、XbYb
遺傳特點 遺傳與性別有關,如以下兩例: XbXb×XbYB   ↓ XbXb XbYB  XbXb×XBYb   ↓ XBXb XbYb
4.(2025·河北邯鄲模擬)家蠶按幼年體表的透明程度分為正常皮和油皮,已知正常皮基因(A)對油皮基因(a)為顯性,位于Z染色體上。雄蠶食桑少、蠶絲質量高,在生產上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a基因的遺傳符合孟德爾的遺傳定律
B.ZAZa與ZaW雜交,后代雄性個體全為純合子
C.若后代均為正常皮,則父本必須為雜合子
D.生產上可將油皮雌蠶和正常皮雄蠶雜交,在F1中篩選出油皮個體進行培養
1.(2024·浙江6月選考17題)某昆蟲的翅型有正常翅和裂翅,體色有灰體和黃體,控制翅型和體色的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且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研究人員選取一只裂翅黃體雌蟲與一只裂翅灰體雄蟲雜交,F1表型及比例為裂翅灰體雌蟲∶裂翅黃體雄蟲∶正常翅灰體雌蟲∶正常翅黃體雄蟲=2∶2∶1∶1。讓全部F1相同翅型的個體自由交配,F2中裂翅黃體雄蟲占F2總數的(  )
A.1/12 B.1/10 C.1/8 D.1/6
2.(2024·全國甲卷6題)果蠅翅型、體色和眼色性狀各由1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彎翅、黃體和紫眼均為隱性性狀,控制灰體/黃體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某小組以純合體雌蠅和常染色體基因純合的雄蠅為親本雜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在翅型、體色和眼色性狀中,F2的性狀分離比不符合9∶3∶3∶1的親本組合是(  )
A.直翅黃體♀×彎翅灰體♂ B.直翅灰體♀×彎翅黃體♂
C.彎翅紅眼♀×直翅紫眼♂ D.灰體紫眼♀×黃體紅眼♂
3.(2024·江西高考15題改編)某種鳥類的羽毛顏色有黑色(存在黑色素)、黃色(僅有黃色素,沒有黑色素)和白色(無色素)3種。該性狀由2對基因控制,分別是Z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A/a(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和常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H/h(H基因控制黃色素的合成)。對圖中雜交子代的描述,正確的是(  )
黑羽雌鳥HhZAW  ×  白羽雄鳥hhZaZa
  黑羽雄鳥  黃羽雌鳥  白羽雌鳥
A.黑羽、黃羽和白羽的比例是1∶2∶1 B.黑羽雄鳥的基因型是HhZAZa
C.黃羽雌鳥的基因型是HhZaZa D.白羽雌鳥的基因型是hhZaW
4.(2024·甘肅高考20題)自然群體中太陽鸚鵡的眼色為棕色,現于飼養群體中獲得了甲和乙兩個紅眼純系。為了確定眼色變異的遺傳方式,某課題組選取甲和乙品系的太陽鸚鵡做正反交實驗,F1雌雄個體間相互交配,F2的表型及比值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要求基因符號依次使用A/a,B/b)
表型 正交 反交
棕眼雄 6/16 3/16
紅眼雄 2/16 5/16
棕眼雌 3/16 3/16
紅眼雌 5/16 5/16
(1)太陽鸚鵡的眼色至少由兩對基因控制,判斷的依據為    ;其中一對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判斷依據為    。
(2)正交的父本基因型為    ,F1基因型及表型為                       。
(3)反交的母本基因型為    ,F1基因型及表型為                       。
(4)下圖為太陽鸚鵡眼色素合成的可能途徑,寫出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和色素的顏色             
                              。
5.(2023·新課標卷34題)果蠅常用作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果蠅翅型的長翅和截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眼色的紅眼和紫眼是另一對相對性狀,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組以長翅紅眼、截翅紫眼果蠅為親本進行正反交實驗,雜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別為,長翅紅眼雌蠅∶長翅紅眼雄蠅=1∶1(雜交①的實驗結果);長翅紅眼雌蠅∶截翅紅眼雄蠅=1∶1(雜交②的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雜交結果可以判斷,翅型的顯性性狀是    ,判斷的依據是                      
                                          。
(2)根據雜交結果可以判斷,屬于伴性遺傳的性狀是    ,判斷的依據是                          
                                      。
雜交①親本的基因型是                       ,
雜交②親本的基因型是                       。
(3)若雜交①子代中的長翅紅眼雌蠅與雜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紅眼雄蠅雜交,則子代翅型和眼色的表型及其比例為                                           。
(1)摩爾根依據果蠅雜交實驗結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2022·河北高考)(  )
(2)摩爾根等基于性狀與性別的關聯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2022·江蘇高考改編)(  )
(3)研究者在培養野生型紅眼果蠅時,發現一只眼色突變為奶油色的雄蠅。為研究該眼色遺傳規律,將紅眼雌蠅和奶油眼雄蠅雜交,結果如圖。由圖可知奶油眼色至少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 (2022·河北高考)(  )
P      紅眼(♀)×奶油眼(♂)
           ↓
F1      紅眼(♀∶♂=1∶1)
           ↓互交
F2 紅眼(♀) 紅眼(♂) 伊紅眼(♂) 奶油眼(♂)
    8  ∶  4  ∶  3  ∶ 1
(4)一個色覺正常女性,其父親是色盲,則該女生含有色盲基因,且一定來源于她的父親。 (2024·貴州高考)(  )
第25講 基因在染色體上、伴性遺傳的類型和特點
【破考點·抓必備】
考點一
知識梳理夯基
1. 獨立性  父方  母方  非等位基因
2.(1)①紅眼 分離 雄性 (3)①1∶1∶1∶1
3.(2)線性排列
概念檢測
1.× 提示:基因不是全部位于染色體上,比如線粒體中含有少量基因,但不位于染色體上。
2.× 提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不可作為薩頓假說的依據,因為薩頓還不知道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
3.√ 4.√
5.× 提示: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只是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該實驗不能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典題演練應用
1.D 白眼雄蠅(XaY)與紅眼雌蠅(XAXA)雜交,F1全部為紅眼果蠅(XAXa、XAY),雌、雄比例為1∶1,推測白眼對紅眼為隱性,A正確;F1中紅眼果蠅相互交配,F2代出現性狀分離,雌蠅均為紅眼,雄蠅紅、白眼各半,雌雄表型不同,推測紅、白眼基因在X染色體上,B正確;F1中雌蠅(XAXa)與白眼雄蠅(XaY)雜交,后代出現四種基因型(XAXa∶XaXa∶XAY∶XaY=1∶1∶1∶1),白眼果蠅中雌、雄比例1∶1,后代雌雄個體中紅白眼都各半,結果符合預期,C正確;白眼雌蠅(XaXa)與紅眼雄蠅(XAY)雜交,后代雄蠅(XaY)全部為白眼,雌蠅全為紅眼(XAXa),若后代有白眼雌蠅、紅眼雄蠅例外個體,可能是基因突變所致,但不能用顯微觀察證明,D錯誤。
2.D 控制果蠅性狀的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但不是平均分布,此外在線粒體中也含有少量的基因,A錯誤;位于果蠅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控制同一種性狀,B錯誤;同源染色體上也含有非等位基因,C錯誤;X、Y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有關,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其相應的性狀表現總是與一定的性別相關聯,D正確。
3.B 摩爾根等人測出了果蠅的題述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A錯誤;圖示的兩條染色體為非同源染色體,這兩條染色體上的基因為非等位基因,B正確;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結果,而圖中的基因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可能移向同一極,C錯誤;白眼雄蠅與野生型雜交,F1雌雄均為紅眼,無法驗證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D錯誤。
考點二
知識梳理夯基
1.性染色體 性別
2.(1) 女兒  母親  父親  兒子  母親和女兒  隔代遺傳  多于 (2) 女兒  母親  母親  女兒  父親和兒子  多于  世代連續遺傳 (3)男性代代相傳的特點
3.(1)女孩 該夫婦所生男孩均患色盲,女孩均正常 男孩 該夫婦所生女孩全患病,男孩均正常 (2)ZW ZZ
概念檢測
1.× 提示: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遺傳時與性別相關聯的現象稱為伴性遺傳,但并不是與性別相關聯的性狀遺傳都是伴性遺傳。
2.×
3.× 提示:抗維生素D佝僂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女患者的父親和母親至少有一個患該病。
4.√ 5.√
典題演練應用
1.B 由題干可知,是一只純合的正常翅紅眼雌蠅突變為缺刻翅紅眼雌蠅,而這只缺刻翅紅眼雌蠅與白眼雄蠅雜交得到了白眼的雌蠅,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體上,假設與果蠅紅白眼有關的基因用A、a表示,所以要得到白眼雌蠅親本只能是 XAX-和XaY,可以判斷缺刻翅是由X染色體缺失片段引起的,并且該缺失片段中包括A基因,也就是包含紅眼基因,A正確;親本XAX-中染色體片段缺失導致缺刻翅,但是F1中出現的白眼雌蠅就包含這個X-,所以含一條片段缺失的X染色體的雌性可以存活,B錯誤;F1出現的白眼雌蠅是一條XA染色體缺失了含A的染色體片段,讓白眼基因顯現的假顯性,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C正確;F1中雌蠅是XaX- 和XAXa,產生的配子是XA∶X-∶Xa=1∶1∶2,雄蠅是XAY,1/8X-Y不能存活,所以白眼占2/7,即紅眼∶白眼=5∶2。缺刻翅只能是含有X-(缺失片段)的雌蠅XAX-,所以占比=1/4×1/2=1/8,因為X-Y致死,所以是1/7,即缺刻翅∶正常翅=1∶6,D正確。
2.C 若致死基因為d,F1中雌雄小鼠數量比為2∶1,說明親本基因型為XDY和XDXd,則F1中雌鼠有2種基因型,分別為XDXD和XDXd,只有1種表型,A正確;若致死基因為D,說明親本基因型為XdY和XDXd,F1中雌鼠有2種基因型,分別為XDXd和XdXd,有2種表型,B正確;若致死基因為D,F1中雌性基因型為XDXd和XdXd,雄性基因型為XdY, 隨機交配后代雌性個體比例為XDXd∶XdXd=1∶3,雄性個體只有XdY,且XDXd∶XdXd∶XdY=1∶3∶3,因此d基因頻率=(1+6+3)÷11=10/11,C錯誤,D正確。
3.B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X染色體上無對應的部分,則患者均為男性,表現為限雄遺傳,A正確;Ⅱ為X、Y的同源區段,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區段Ⅱ的隱性致病基因控制的,由于相關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則該病發病情況會表現出與性別有關的現象,B錯誤;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Ⅰ上的顯性基因控制的,即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男性患者的女兒全為患者,C正確;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Ⅰ上的隱性基因控制的,即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一個表型正常女性有兩種基因型,為XAXA或XAXa,則其兒子患病、正常均有可能,D正確。
4.A 遺傳定律適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細胞核遺傳,A、a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符合遺傳定律,A正確;ZAZa與ZaW雜交,后代的基因型為ZAZa、ZaZa、ZAW、ZaW,雄性個體中純合子占1/2,B錯誤;若后代均為正常皮,即子代中都是ZAW、ZAZ-,則父本必須為純合子ZAZA,C錯誤;由于雄蠶在生產上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生產上可將正常皮雌蠶(ZAW)和油皮雄蠶(ZaZa)雜交, F1的基因型為ZAZa、ZaW,篩選出正常皮個體進行培養,D錯誤。
【研真題·扣教材】
1.B 翅型有正常翅和裂翅,假設控制翅型的基因為A、a,體色有灰體和黃體,假設控制體色的基因為B、b。控制翅型和體色的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可知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研究人員選取一只裂翅黃體雌蟲與一只裂翅灰體雄蟲雜交,F1表型及比例為裂翅灰體雌蟲∶裂翅黃體雄蟲∶正常翅灰體雌蟲∶正常翅黃體雄蟲=2∶2∶1∶1,分析F1表型可以發現,雌蟲全為灰體,雄蟲全為黃體,又因為控制翅型和體色的兩對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因此可推測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黃體為隱性性狀。裂翅黃體雌蟲與裂翅灰體雄蟲雜交,F1出現了正常翅的性狀,可以推測裂翅為顯性性狀,正常翅為隱性性狀。由以上分析可以推出親本裂翅黃體雌蟲的基因型為AaXbXb,裂翅灰體雄蟲的基因型為為AaXBY。AaXbXb和AaXBY雜交,正常情況下,F1中裂翅∶正常翅=3∶1,實際得到F1中裂翅∶正常翅=2∶1,推測應該是AA存在致死情況。AaXbXb和AaXBY雜交,F1表型及比例為裂翅灰體雌蟲(AaXBXb)∶裂翅黃體雄蟲(AaXbY)∶正常翅灰體雌蟲(aaXBXb)∶正常翅黃體雄蟲(aaXbY)=2∶2∶1∶1。AaXbXb和AaXBY雜交,將兩對基因分開計算,先分析Aa和Aa,子代Aa∶aa=2∶1,讓全部F1相同翅型的個體自由交配,即2/3Aa和Aa,1/3aa和aa雜交,2/3Aa和Aa雜交,因AA致死,子代為1/3Aa、1/6aa;1/3aa和aa雜交,子代為1/3aa,因此子代中Aa∶aa=2∶3,即Aa占2/5,aa占3/5。再分析XBXb和XbY,后代產生XbY的概率是1/4,綜上可知,F2中裂翅黃體雄蟲(AaXbY)占F2總數的比例為(2/5)×(1/4)=1/10。B正確,A、C、D錯誤。
2.A 設控制果蠅翅型、體色、眼色的基因分別為A/a、B/b、D/d。由題意知,果蠅翅型、體色和眼色性狀各由1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彎翅、黃體和紫眼均為隱性性狀,控制灰體/黃體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由于三對基因獨立遺傳,故控制翅型和眼色的基因位于不同的常染色體上。某小組以純合體雌蠅和常染色體基因純合的雄蠅為親本雜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如果親本組合為直翅黃體♀×彎翅灰體♂,則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相互交配所得的F2中直翅灰體個體(A_XBXb、A_XBY)所占的比例為3/4×1/2=3/8,直翅黃體個體(A_XbXb、A_XbY)所占的比例為3/4×1/2=3/8,彎翅灰體個體(aaXBXb、aaXBY)所占的比例為1/4×1/2=1/8,彎翅黃體個體(aaXbXb、aaXbY)所占的比例為1/4×1/2=1/8,即F2中直翅灰體∶直翅黃體∶彎翅灰體∶彎翅黃體=3∶3∶1∶1。法一 F1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相互交配得F2,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1∶1)=3∶3∶1∶1,A符合題意。如果親本組合為直翅灰體♀×彎翅黃體♂,則兩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aXbY, F1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相互交配所得的F2中直翅灰體個體(A_XBX-、A_XBY)所占的比例為3/4×3/4=9/16,直翅黃體個體(A_XbY)所占的比例為3/4×1/4=3/16,彎翅灰體個體(aaXBX-、aaXBY)所占的比例為1/4×3/4=3/16,彎翅黃體個體(aaXbY)所占的比例為1/4×1/4=1/16,即F2中直翅灰體∶直翅黃體∶彎翅灰體∶彎翅黃體=9∶3∶3∶1。法二 F1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相互交配得F2,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3∶1)=9∶3∶3∶1,B不符合題意。如果親本組合為彎翅紅眼♀×直翅紫眼♂,即aaDD×AAdd,則F1的基因型為AaDd,F1相互交配得F2,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3∶1)=9∶3∶3∶1,C不符合題意。如果親本組合為灰體紫眼♀×黃體紅眼♂,即ddXBXB×DDXbY,則F1的基因型為DdXBXb、DdXBY,F1相互交配得F2,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3∶1)=9∶3∶3∶1,D不符合題意。
3.D 根據圖中雜交組合,親本為HhZAW和hhZaZa,則子代為HhZAZa(黑羽雄鳥)、hhZAZa(黑羽雄鳥)、HhZaW(黃羽雌鳥)和hhZaW(白羽雌鳥),黑羽∶黃羽∶白羽=2∶1∶1,D正確,A、B、C錯誤。
4.(1)6∶2∶3∶5(3∶5∶3∶5)是9∶3∶3∶1的變式 正交、反交結果不同 (2)aaZBZB AaZBZb、AaZBW,表型均為棕色 (3)aaZBW AaZBZb、AaZbW,表型分別為棕色、紅色 
(4)①為基因A(或B);②為基因B(或A);③為紅色;④為棕色
解析:(1)依據表格信息可知,無論是正交6∶2∶3∶5,還是反交3∶5∶3∶5,均是9∶3∶3∶1的變式,故可判斷太陽鸚鵡的眼色至少由兩對基因控制;但正交和反交結果不同,說明其中一對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2)依據正交結果,F2中棕眼∶紅眼=9∶7,說明棕眼性狀為雙顯性個體,紅眼為單顯性或雙隱性個體,鸚鵡為ZW型性別決定的生物,在雄性個體中,棕眼為6/8=3/4×1,在雌性個體中,棕眼為3/8=3/4×1/2,故可推知,F1中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表型均為棕色,親本為純系,其基因型為aaZBZB(父本)、AAZbW(母本)。(3)依據反交結果,結合(2)分析可知,親本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則F1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對應的表型依次為棕色、紅色。(4)結合(2)分析可知,棕眼性狀為雙顯性個體,紅眼為單顯性或雙隱性個體,故可知①為基因A(或B),控制酶1的合成,促進紅色前體物合成紅色中間物,②為基因B(或A),控制酶2的合成,促進紅色中間物合成棕色產物。
5.(1)長翅 親代是長翅和截翅果蠅,雜交①子代全是長翅 (2)翅型 翅型的正反交實驗結果不同 RRXTXT和rrXtY rrXtXt和RRXTY (3)紅眼長翅∶紅眼截翅∶紫眼長翅∶紫眼截翅=3∶3∶1∶1
解析:(1)分析題意可知,雜交①親代長翅紅眼果蠅與截翅紫眼果蠅雜交,子代全部表現為長翅紅眼,則長翅和紅眼為顯性性狀,截翅和紫眼為隱性性狀。(2)僅分析眼色性狀,正反交結果相同且子代的表型與性別無關,其屬于常染色體遺傳。再分析翅型性狀,正反交結果不同且子代的表型與性別相關聯,進一步分析可知其為伴X染色體遺傳。進而推出雜交①和雜交②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RRXTXT和rrXtY、rrXtXt和RRXTY。(3)若雜交①子代中的長翅紅眼雌蠅(RrXTXt)與雜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紅眼雄蠅(RrXtY)雜交,兩對基因逐對考慮,則Rr×Rr→R-∶rr=3∶1,即紅眼∶紫眼=3∶1,XTXt×XtY→XTXt∶XtXt∶XTY∶XtY=1∶1∶1∶1,即表現為長翅∶截翅=1∶1,則子代中紅眼長翅∶紅眼截翅∶紫眼長翅∶紫眼截翅=3∶3∶1∶1。
真題重組練
 (1)× (2)√ (3)√ (4)√
8 / 8(共91張PPT)
第25講 基因在染色體上、伴性遺傳的類型和特點
高中總復習·生物
  概述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傳遞和性別相關聯。
課程標準
1. 破考點·抓必備
2. 研真題·扣教材
3. 驗收效·提能力
目錄
Contents
01
破考點·抓必備
梳理歸納, 鞏固基本知識
考點一 
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與證據
1. 薩頓的假說
2. 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假說—演繹法)
(1)觀察現象,提出問題
①觀察現象:
②提出問題:為什么白眼性狀的表現總是與性別相關聯?
(2)提出假說,解釋現象
①假說:果蠅紅眼基因(用W表示)、白眼基因(用w表示)只位于X染色
體上,Y染色體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
②對雜交實驗的解釋(如圖)。
(3)演繹推理,實驗驗證
①演繹推理:測交,親本中的白眼雄蠅和F1中的紅眼雌蠅交配→子代應為
紅眼雌蠅∶白眼雌蠅∶紅眼雄蠅∶白眼雄蠅= 。
②實驗驗證:實驗的真實結果和測交的預期結果完全相符合。
1∶1∶1∶1 
(4)結論:控制果蠅紅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基因位于染色
體上。
提醒 ①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也會出現教
材上的實驗結果,圖示如下:
②探究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
段上,可將白眼雌果蠅與野生型紅眼雄果蠅(純合體)交配,若控制果蠅
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雜交結果是后代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
蠅全為白眼;若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則雜
交結果是后代雌、雄果蠅全為紅眼。
P 白眼雌果蠅 紅眼雄果蠅
XwXw × XWY
F1 XWXw XwY
紅眼雌果蠅 白眼雄果蠅
XwXw × XWYW
F1 XWXw XwYW
紅眼雌果蠅 紅眼雄果蠅
實驗結果是后代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全為白眼,說明控制果蠅眼色的
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
P 白眼雌果蠅 紅眼雄果蠅
3. 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
(1)數量關系: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
(2)位置關系:基因在染色體上呈 。
提醒 生物體細胞中的基因不一定都位于染色體上,原因是:①真核生物的
細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體上,而細胞質基因位于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的
DNA上。②原核細胞中無染色體,原核細胞的基因在擬核DNA或質粒
DNA上。
線性排列 
1. (必修2 P29正文)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所以基
因全部位于染色體上。 ( × )
提示:基因不是全部位于染色體上,比如線粒體中含有少量基因,但不位
于染色體上。
2. (必修2 P29正文)“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可作
為薩頓假說的依據。 ( × )
提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不可作為薩頓假說的
依據,因為薩頓還不知道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
×
×
3. (必修2 P31正文)孟德爾和摩爾根都是通過雜交實驗發現問題,用測
交實驗進行驗證的。 ( √ )
4. (必修2 P31正文)若讓紅眼雄果蠅與白眼雌果蠅雜交,則可通過子代
的眼色來辨別性別。 ( √ )
5. (必修2 P31正文)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且呈線
性排列。 ( × )
提示: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只是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該實驗不能證明
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
1. (2022·江蘇高考11題)摩爾根和他的學生用果蠅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
色體上。下列相關敘述與事實不符的是(  )
A. 白眼雄蠅與紅眼雌蠅雜交,F1全部為紅眼,推測白眼對紅眼為隱性
B. F1互交后代中雌蠅均為紅眼,雄蠅紅、白眼各半,推測紅、白眼基因在
X染色體上
C. F1雌蠅與白眼雄蠅回交,后代雌雄個體中紅白眼都各半,結果符合預期
D. 白眼雌蠅與紅眼雄蠅的雜交后代有白眼雌蠅、紅眼雄蠅例外個體,顯
微觀察證明為基因突變所致

解析: 白眼雄蠅(XaY)與紅眼雌蠅(XAXA)雜交,F1全部為紅眼果
蠅(XAXa、XAY),雌、雄比例為1∶1,推測白眼對紅眼為隱性,A正
確;F1中紅眼果蠅相互交配,F2代出現性狀分離,雌蠅均為紅眼,雄蠅
紅、白眼各半,雌雄表型不同,推測紅、白眼基因在X染色體上,B正確;
F1中雌蠅(XAXa)與白眼雄蠅(XaY)雜交,后代出現四種基因型
(XAXa∶XaXa∶XAY∶XaY=1∶1∶1∶1),白眼果蠅中雌、雄比例
1∶1,后代雌雄個體中紅白眼都各半,結果符合預期,C正確;白眼雌蠅
(XaXa)與紅眼雄蠅(XAY)雜交,后代雄蠅(XaY)全部為白眼,雌蠅
全為紅眼(XAXa),若后代有白眼雌蠅、紅眼雄蠅例外個體,可能是基因
突變所致,但不能用顯微觀察證明,D錯誤。
2.(2025·東北師大附中摸底)下列有關果蠅基因和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控制果蠅性狀的所有基因平均分布在果蠅的染色體上
B.位于果蠅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狀
C.果蠅的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D.位于果蠅X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其相應的性狀表現與一定的性別相關聯

解析: 控制果蠅性狀的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但不是平均分布,此外在線粒體中也含有少量的基因,A錯誤;位于果蠅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控制同一種性狀,B錯誤;同源染色體上也含有非等位基因,C錯誤;X、Y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有關,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其相應的性狀表現總是與一定的性別相關聯,D正確。
3. 野生型果蠅存在以下隱性突變的類型,相關基因及位置關系如圖。下列
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摩爾根等人測出了果蠅的上述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具體位置
B. 上圖中兩條染色體上的所示基因均屬于非等位基因
C. 在減數分裂Ⅱ后期,上述基因不會位于細胞的同一極
D. 白眼雄蠅與野生型雜交,可根據F1表型驗證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

解析: 摩爾根等人測出了果蠅的題述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A錯
誤;圖示的兩條染色體為非同源染色體,這兩條染色體上的基因為非等位
基因,B正確;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
染色體自由組合的結果,而圖中的基因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因此可能移向同一極,C錯誤;白眼雄蠅與野生型雜交,F1雌雄均為紅
眼,無法驗證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D錯誤。
考點二 伴性遺傳的類型和特點
1. 伴性遺傳的概念
位于 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在遺傳上總是與 相
關聯。
性染色體 
性別 
(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實例——紅綠色盲
2. 伴性遺傳的類型
(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實例——抗維生素D佝僂病
(3)伴Y染色體遺傳——外耳道多毛癥
③一對染色體組成為X1Y、X2X3的夫婦生育兩個女兒,則女兒染色體中來
自父親的都為X1,且是相同的;但來自母親的可能為X2,也可能為X3,不
一定相同。
提醒 人體內X、Y染色體的來源及傳遞規律
①X1Y中X1來自母親,Y來自父親,向下一代傳遞時,X1只能傳給女兒,Y
只能傳給兒子。
②X2X3中X2、X3一條來自父親,一條來自母親。向下一代傳遞時,X2、X3
任何一條既可傳給女兒,又可傳給兒子。
3. 伴性遺傳的應用
(1)推測后代發病率,指導優生優育
婚配實例 生育建議及原因分析
男性正常×女性色盲 生 ;原因:

抗維生素D佝僂病男性×
女性正常 生 ;原因:

女孩 
該夫婦所生男孩均患色
盲,女孩均正常 
男孩 
該夫婦所生女孩全患
病,男孩均正常 
(2)根據性狀推斷性別,指導生產實踐
1. (必修2 P34黑體字)與性別相關聯的性狀遺傳都是伴性遺傳,都遵循
孟德爾的遺傳規律。 ( × )
提示: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遺傳時與性別相關聯的現
象稱為伴性遺傳,但并不是與性別相關聯的性狀遺傳都是伴性遺傳。
×
2. (必修2 P35思考·討論)人類紅綠色盲患病家系的系譜圖中一定能觀察
到隔代遺傳現象。 ( × )
3. (必修2 P37正文)抗維生素D佝僂病女患者的父親和母親可以都正常。
( × )
提示:抗維生素D佝僂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女患者的父親和母親至
少有一個患該病。
4. (必修2 P36圖2-14)女性的某一條X染色體來自父親的概率是1/2,男
性的X染色體來自母親的概率是1。 ( √ )
5. (必修2 P38正文)讓非蘆花雄雞和蘆花雌雞雜交,可通過性狀判斷雞
的性別。 ( √ )
×
×


1. (2024·安徽淮北一模)染色體缺失的部分若包含某些顯性基因,同源染色體上與缺失相對位置上的隱性等位基因就得以體現,此現象稱為假顯性。果蠅控制紅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某果蠅種群一只純合正常翅紅眼雌蠅偶然突變成一只缺刻翅紅眼雌蠅,將此果蠅與正常翅白眼雄蠅雜交,F1中缺刻翅白眼雌蠅∶正常翅紅眼雌蠅∶正常翅紅眼雄蠅=1∶1∶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果蠅缺刻翅由X染色體缺失片段引起,此缺失片段中包含控制果蠅紅眼的基因
B. 由上述F1性別比例可知,雌雄果蠅含一條缺失片段的X染色體均不能存活
C. F1中出現白眼雌蠅,是一條X染色體缺失讓白眼隱性基因得以體現的假顯性
D. 若上述F1果蠅隨機交配,理論上F1中紅眼∶白眼=5∶2,缺刻翅∶正常翅=1∶6

解析: 由題干可知,是一只純合的正常翅紅眼雌蠅突變為缺刻翅紅眼
雌蠅,而這只缺刻翅紅眼雌蠅與白眼雄蠅雜交得到了白眼的雌蠅,控制眼
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體上,假設與果蠅紅白眼有關的基因用A、a表示,所
以要得到白眼雌蠅親本只能是 XAX-和XaY,可以判斷缺刻翅是由X染色體
缺失片段引起的,并且該缺失片段中包括A基因,也就是包含紅眼基因,A
正確;親本XAX-中染色體片段缺失導致缺刻翅,但是F1中出現的白眼雌
蠅就包含這個X-,所以含一條片段缺失的X染色體的雌性可以存活,B錯
誤;F1出現的白眼雌蠅是一條XA染色體缺失了含A的染色體片段,讓白眼
基因顯現的假顯性,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C正確;F1中雌蠅是XaX- 和XAXa,產生的配子是XA∶X-∶Xa=1∶1∶2,雄蠅是XAY,1/8X-Y不能存活,所以白眼占2/7,即紅眼∶白眼=5∶2。缺刻翅只能是含有X-(缺失片段)的雌蠅XAX-,所以占比=1/4×1/2=1/8,因為X-Y致死,所以是1/7,即缺刻翅∶正常翅=1∶6,D正確。
題后歸納
性染色體相關“缺失”下的遺傳分析
2. 若控制小鼠某性狀的D、d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其中某基因純合時能使
胚胎致死(XDY或XdY也能使胚胎致死)。現有一對小鼠雜交,F1中雌雄
小鼠數量比為2∶1,則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若致死基因為d,則F1中雌鼠有2種基因型,1種表型
B. 若致死基因為D,則F1中雌鼠有2種基因型,2種表型
C. 若致死基因為D,則F1中小鼠隨機交配,F2存活的個體中d基因頻率為
5/7
D. 若致死基因為D,則F1中小鼠隨機交配,F2雌鼠中的顯性個體∶隱性個
體=1∶3

解析: 若致死基因為d,F1中雌雄小鼠數量比為2∶1,說明親本基因型
為XDY和XDXd,則F1中雌鼠有2種基因型,分別為XDXD和XDXd,只有1種
表型,A正確;若致死基因為D,說明親本基因型為XdY和XDXd,F1中雌鼠
有2種基因型,分別為XDXd和XdXd,有2種表型,B正確;若致死基因為
D,F1中雌性基因型為XDXd和XdXd,雄性基因型為XdY, 隨機交配后代雌
性個體比例為XDXd∶XdXd=1∶3,雄性個體只有XdY,且XDXd∶XdXd∶XdY=1∶3∶3,因此d基因頻率=(1+6+3)÷11=10/11,C錯誤,D正確。
題后歸納
伴性遺傳中的致死問題(以XY型為例)
(1)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使雄配子(花粉)致死
(2)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使雄性個體致死
正常♀ 正常♂
XAXa × XAY
XAXA XAXa XAY XaY
正常♀ 正常♂ 正常♂ 死亡♂
3. (2024·河南信陽模擬)科學家對人類的X、Y兩條染色體進行研究發現,兩條染色體既有同源區段,又有非同源區段(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
則患者均為男性
B. 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區段Ⅱ的隱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則該病發病情況與性別無關
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Ⅰ上的顯性基因控制的,則男性患者的女兒全為患者
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Ⅰ上的隱性基因控制的,則一個表型正常女性的兒子患病、正常均有可能

解析: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X染色
體上無對應的部分,則患者均為男性,表現為限雄遺傳,A正確;Ⅱ為
X、Y的同源區段,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區段Ⅱ的隱性致病基因控制
的,由于相關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則該病發病情況會表現出與性別
有關的現象,B錯誤;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Ⅰ上的顯性基因控制
的,即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男性患者的女兒全為患者,C正
確;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區段Ⅰ上的隱性基因控制的,即為伴X染色
體隱性遺傳病,則一個表型正常女性有兩種基因型,為XAXA或XAXa,
則其兒子患病、正常均有可能,D正確。
題后歸納
X、Y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
(1)在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基因是成對存在的,存在等位基因,而
非同源區段則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如圖:
(2)XY同源區段遺傳(用B/b表示相關基因)
基因的位置 該區段存在等位基因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可聯會
雌性基因型 3種:XBXB、XBXb、XbXb
雄性基因型 4種:XBYB、XBYb、XbYB、XbYb
遺傳特點 遺傳與性別有關,如以下兩例:
XbXb×XbYB
 ↓
XbXb XbYB  XbXb×XBYb
 ↓
XBXb XbYb
4.(2025·河北邯鄲模擬)家蠶按幼年體表的透明程度分為正常皮和油皮,已知正常皮基因(A)對油皮基因(a)為顯性,位于Z染色體上。雄蠶食桑少、蠶絲質量高,在生產上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a基因的遺傳符合孟德爾的遺傳定律
B.ZAZa與ZaW雜交,后代雄性個體全為純合子
C.若后代均為正常皮,則父本必須為雜合子
D.生產上可將油皮雌蠶和正常皮雄蠶雜交,在F1中篩選出油皮個體進行培養

解析: 遺傳定律適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細胞核遺傳,A、a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符合遺傳定律,A正確;ZAZa與ZaW雜交,后代的基因型為ZAZa、ZaZa、ZAW、ZaW,雄性個體中純合子占1/2,B錯誤;若后代均為正常皮,即子代中都是ZAW、ZAZ-,則父本必須為純合子ZAZA,C錯誤;由于雄蠶在生產上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生產上可將正常皮雌蠶(ZAW)和油皮雄蠶(ZaZa)雜交, F1的基因型為ZAZa、ZaW,篩選出正常皮個體進行培養,D錯誤。
02
研真題·扣教材
探究分析, 培養核心技能
1. (2024·浙江6月選考17題)某昆蟲的翅型有正常翅和裂翅,體色有灰體
和黃體,控制翅型和體色的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且均不位于Y染色體
上。研究人員選取一只裂翅黃體雌蟲與一只裂翅灰體雄蟲雜交,F1表型及
比例為裂翅灰體雌蟲∶裂翅黃體雄蟲∶正常翅灰體雌蟲∶正常翅黃體雄蟲
=2∶2∶1∶1。讓全部F1相同翅型的個體自由交配,F2中裂翅黃體雄蟲占
F2總數的(  )
A. 1/12 B. 1/10
C. 1/8 D. 1/6

解析: 翅型有正常翅和裂翅,假設控制翅型的基因為A、a,體色有灰
體和黃體,假設控制體色的基因為B、b。控制翅型和體色的兩對等位基因
獨立遺傳,可知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研究人員選取一只裂
翅黃體雌蟲與一只裂翅灰體雄蟲雜交,F1表型及比例為裂翅灰體雌蟲∶裂
翅黃體雄蟲∶正常翅灰體雌蟲∶正常翅黃體雄蟲=2∶2∶1∶1,分析F1表
型可以發現,雌蟲全為灰體,雄蟲全為黃體,又因為控制翅型和體色的兩
對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因此可推測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
上,且黃體為隱性性狀。裂翅黃體雌蟲與裂翅灰體雄蟲雜交,F1出現了正
常翅的性狀,可以推測裂翅為顯性性狀,正常翅為隱性性狀。
由以上分析可以推出親本裂翅黃體雌蟲的基因型為AaXbXb,裂翅灰體雄蟲
的基因型為為AaXBY。AaXbXb和AaXBY雜交,正常情況下,F1中裂翅∶正
常翅=3∶1,實際得到F1中裂翅∶正常翅=2∶1,推測應該是AA存在致死
情況。AaXbXb和AaXBY雜交,F1表型及比例為裂翅灰體雌蟲
(AaXBXb)∶裂翅黃體雄蟲(AaXbY)∶正常翅灰體雌蟲(aaXBXb)∶正
常翅黃體雄蟲(aaXbY)=2∶2∶1∶1。AaXbXb和AaXBY雜交,將兩對基
因分開計算,先分析Aa和Aa,子代Aa∶aa=2∶1,讓全部F1相同翅型的個
體自由交配,即2/3Aa和Aa,1/3aa和aa雜交,2/3Aa和Aa雜交,因AA致死,
子代為1/3Aa、1/6aa;1/3aa和aa雜交,子代為1/3aa,因此子代中Aa∶aa=
2∶3,即Aa占2/5,aa占3/5。
再分析XBXb和XbY,后代產生XbY的概率是1/4,綜上可知,F2中裂翅黃體
雄蟲(AaXbY)占F2總數的比例為(2/5)×(1/4)=1/10。B正確,A、C、
D錯誤。
2. (2024·全國甲卷6題)果蠅翅型、體色和眼色性狀各由1對獨立遺傳的
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彎翅、黃體和紫眼均為隱性性狀,控制灰體/黃體性狀
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某小組以純合體雌蠅和常染色體基因純合的雄蠅
為親本雜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在翅型、體色和眼色性狀中,F2的性
狀分離比不符合9∶3∶3∶1的親本組合是(  )
A. 直翅黃體♀×彎翅灰體♂
B. 直翅灰體♀×彎翅黃體♂
C. 彎翅紅眼♀×直翅紫眼♂
D. 灰體紫眼♀×黃體紅眼♂

解析: 設控制果蠅翅型、體色、眼色的基因分別為A/a、B/b、D/d。由
題意知,果蠅翅型、體色和眼色性狀各由1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
彎翅、黃體和紫眼均為隱性性狀,控制灰體/黃體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
上。由于三對基因獨立遺傳,故控制翅型和眼色的基因位于不同的常染色
體上。某小組以純合體雌蠅和常染色體基因純合的雄蠅為親本雜交得F1,
F1相互交配得F2。如果親本組合為直翅黃體♀×彎翅灰體♂,則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相互交配所得的F2中直翅灰體個體(A_XBXb、A_XBY)所占的比例為3/4×1/2=3/8,直翅黃體個體(A_XbXb、A_XbY)所占的比例為3/4×1/2=3/8,彎翅灰體個體(aaXBXb、aaXBY)所占的比例為1/4×1/2=1/8,彎翅黃體個體(aaXbXb、aaXbY)所占的比例為1/4×1/2=1/8,即F2中直翅灰體∶直翅黃體∶彎翅灰體∶彎翅黃體=3∶3∶1∶1。
法一 F1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相互交配得F2,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1∶1)=3∶3∶1∶1,A符合題意。如果親本組合為直翅灰體♀×彎翅黃體♂,則兩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aXbY, F1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相互交配所得的F2中直翅灰體個體(A_XBX-、A_XBY)所占的比例為3/4×3/4=9/16,直翅黃體個體(A_XbY)所占的比例為3/4×1/4=3/16,彎翅灰體個體(aaXBX-、aaXBY)所占的比例為1/4×3/4=3/16,彎翅黃體個體(aaXbY)所占的比例為1/4×1/4=1/16,即F2中直翅灰體∶直翅黃體∶彎翅灰體∶彎翅黃體=9∶3∶3∶1。
法二 F1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相互交配得F2,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3∶1)=9∶3∶3∶1,B不符合題意。如果親本組合為彎翅紅眼♀×直翅紫眼♂,即aaDD×AAdd,則F1的基因型為AaDd,F1相互交配得F2,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3∶1)=9∶3∶3∶1,C不符合題意。如果親本組合為灰體紫眼♀×黃體紅眼♂,即ddXBXB×DDXbY,則F1的基因型為DdXBXb、DdXBY,F1相互交配得F2,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3∶1)=9∶3∶3∶1,D不符合題意。
3. (2024·江西高考15題改編)某種鳥類的羽毛顏色有黑色(存在黑色素)、黃色(僅有黃色素,沒有黑色素)和白色(無色素)3種。該性
狀由2對基因控制,分別是Z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A/a(A基因控制黑色
素的合成)和常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H/h(H基因控制黃色素的合
成)。對圖中雜交子代的描述,正確的是(  )
黑羽雌鳥HhZAW  ×  白羽雄鳥hhZaZa

  黑羽雄鳥  黃羽雌鳥  白羽雌鳥
A. 黑羽、黃羽和白羽的比例是1∶2∶1
B. 黑羽雄鳥的基因型是HhZAZa
C. 黃羽雌鳥的基因型是HhZaZa
D. 白羽雌鳥的基因型是hhZaW

解析: 根據圖中雜交組合,親本為HhZAW和hhZaZa,則子代為HhZAZa(黑羽雄鳥)、hhZAZa(黑羽雄鳥)、HhZaW(黃羽雌鳥)和hhZaW(白羽雌鳥),黑羽∶黃羽∶白羽=2∶1∶1,D正確,A、B、C錯誤。
4. (2024·甘肅高考20題)自然群體中太陽鸚鵡的眼色為棕色,現于飼養
群體中獲得了甲和乙兩個紅眼純系。為了確定眼色變異的遺傳方式,某課
題組選取甲和乙品系的太陽鸚鵡做正反交實驗,F1雌雄個體間相互交配,
F2的表型及比值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要求基因符號依次使用A/a,B/b)
表型 正交 反交
棕眼雄 6/16 3/16
紅眼雄 2/16 5/16
棕眼雌 3/16 3/16
紅眼雌 5/16 5/16
(1)太陽鸚鵡的眼色至少由兩對基因控制,判斷的依據為
;其中一對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
判斷依據為 。
解析:依據表格信息可知,無論是正交6∶2∶3∶5,還是反交3∶5∶3∶5,均是9∶3∶3∶1的變式,故可判斷太陽鸚鵡的眼色至少
由兩對基因控制;但正交和反交結果不同,說明其中一對基因位于Z染
色體上。
6∶2∶3∶5
(3∶5∶3∶5)是9∶3∶3∶1的變式
正交、反交結果不同
(2)正交的父本基因型為 ,F1基因型及表型為

解析:依據正交結果,F2中棕眼∶紅眼=9∶7,說明棕眼性狀為雙顯
性個體,紅眼為單顯性或雙隱性個體,鸚鵡為ZW型性別決定的生物,在
雄性個體中,棕眼為6/8=3/4×1,在雌性個體中,棕眼為3/8=3/4×1/2,
故可推知,F1中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表型均為棕色,親本為純
系,其基因型為aaZBZB(父本)、AAZbW(母本)。
aaZBZB
AaZBZb、
AaZBW,表型均為棕色
(3)反交的母本基因型為 ,F1基因型及表型為

解析:依據反交結果,結合(2)分析可知,親本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則F1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對應的表型依次為棕色、紅色。
aaZBW
AaZBZb、
AaZbW,表型分別為棕色、紅色
(4)如圖為太陽鸚鵡眼色素合成的可能途徑,寫出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和
色素的顏色

解析:結合(2)分析可知,棕眼性狀為雙顯性個體,紅眼為單顯性
或雙隱性個體,故可知①為基因A(或B),控制酶1的合成,促進紅色前
體物合成紅色中間物,②為基因B(或A),控制酶2的合成,促進紅色中
間物合成棕色產物。
①為基因A(或B);②為基因B(或A);③為紅色;④為
棕色
5. (2023·新課標卷34題)果蠅常用作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果蠅翅型
的長翅和截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眼色的紅眼和紫眼是另一對相對性狀,翅
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組以長翅紅眼、截翅
紫眼果蠅為親本進行正反交實驗,雜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別為,長翅
紅眼雌蠅∶長翅紅眼雄蠅=1∶1(雜交①的實驗結果);長翅紅眼雌蠅∶
截翅紅眼雄蠅=1∶1(雜交②的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雜交結果可以判斷,翅型的顯性性狀是 ,判斷的依據
是 。
長翅
親代是長翅和截翅果蠅,雜交①子代全是長翅
解析: 分析題意可知,雜交①親代長翅紅眼果蠅與截翅紫眼果蠅雜交,子代全部表現為長翅紅眼,則長翅和紅眼為顯性性狀,截翅和紫眼為隱性性狀。
(2)根據雜交結果可以判斷,屬于伴性遺傳的性狀是 ,判斷的
依據是 。
雜交①親本的基因型是 ,
雜交②親本的基因型是 。
翅型
翅型的正反交實驗結果不同
RRXTXT和rrXtY
rrXtXt和RRXTY 
解析:僅分析眼色性狀,正反交結果相同且子代的表型與性別無關,其屬于常染色體遺傳。再分析翅型性狀,正反交結果不同且子代的表型與性別相關聯,進一步分析可知其為伴X染色體遺傳。進而推出雜交①和雜交②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RRXTXT和rrXtY、rrXtXt和RRXTY。
(3)若雜交①子代中的長翅紅眼雌蠅與雜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紅眼雄蠅雜
交,則子代翅型和眼色的表型及其比例為

紅眼長翅∶紅眼截翅∶紫眼長翅∶紫眼截翅=3∶3∶1∶1
解析:若雜交①子代中的長翅紅眼雌蠅(RrXTXt)與雜交②子代中
的截翅紅眼雄蠅(RrXtY)雜交,兩對基因逐對考慮,則Rr×Rr→R-∶rr
=3∶1,即紅眼∶紫眼=3∶1,XTXt×XtY→XTXt∶XtXt∶XTY∶XtY=
1∶1∶1∶1,即表現為長翅∶截翅=1∶1,則子代中紅眼長翅∶紅眼截
翅∶紫眼長翅∶紫眼截翅=3∶3∶1∶1。
(1)摩爾根依據果蠅雜交實驗結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2022·河北高考) ( × )
(2)摩爾根等基于性狀與性別的關聯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2022·江
蘇高考改編) ( √ )
×

(3)研究者在培養野生型紅眼果蠅時,發現一只眼色突變為奶油色的雄
蠅。為研究該眼色遺傳規律,將紅眼雌蠅和奶油眼雄蠅雜交,結果如圖。
由圖可知奶油眼色至少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 (2022·河北高考)
( √ )
P      紅眼(♀)×奶油眼(♂)
           ↓
F1      紅眼(♀∶♂=1∶1)
           ↓互交
F2 紅眼(♀) 紅眼(♂) 伊紅眼(♂) 奶油眼(♂)
8 ∶ 4 ∶ 3 ∶ 1
(4)一個色覺正常女性,其父親是色盲,則該女生含有色盲基因,且一
定來源于她的父親。 (2024·貴州高考) ( √ )


03
驗收效·提能力
跟蹤訓練,檢驗學習效果
一、選擇題
1. (2025·廣東韶關一模)摩爾根用紅眼雌果蠅和白眼雄果蠅為親本進行了系列的雜交實驗,證明了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如圖是該雜交實驗的部分過程,據此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P 紅眼(♀) × 白眼(♂)
  ↓
F1    紅眼(♀ ♂)  
       ↓F1雌雄交配
F2  紅眼(♀ ♂) 白眼(♂)
  3/4    1/4
A. 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圖中過程為演繹推理
B. 實驗結果表明控制眼色的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C. F2中的紅眼果蠅自由交配,子代中紅眼果蠅的比例為3/4
D. 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雜交,其實驗結果可驗證摩爾根的假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題圖為雜交實驗,為發現問題過程,A錯誤;F2中性狀分離比為
3∶1,說明眼色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其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B錯誤;果蠅的眼色性狀的遺傳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假設相關基因用
B、b表示,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XBXB、XbY,F1的基因型為XBXb、XBY,
故F2中紅眼雌果蠅有兩種基因型,即1/2XBXB和1/2XBXb,紅眼雄果蠅只有
XBY一種基因型,F2中的紅眼果蠅自由交配,后代中白眼果蠅的概率為
(1/2)×(1/4)=1/8,故子代中紅眼果蠅的比例為1-1/8 =7/8,C錯
誤;白眼雌果蠅(XbXb)和紅眼雄果蠅(XBY)雜交即測交,則子代雄果
蠅均為白眼,雌果蠅均為紅眼,子代性狀與性別有關,其實驗結果可驗證
摩爾根的假說,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5·江蘇南通模擬)下列有關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的敘述(不考慮
突變),正確的是(  )
A. 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都與性別決定有關
B. 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Y染色體總是比X染色體小
C. 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D. 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并不都與性別決定有關,如與人類紅綠色盲
有關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但其不決定性別,A錯誤;XY型性別決定的生
物中,人類的Y染色體比X染色體小,但果蠅的Y染色體比X染色體大,B
錯誤;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對于女性而言要兩個致病基因同時存在時
才發病,而對于男性而言只要有一個致病基因就會發病,因此人群中男患
者遠多于女患者,C正確;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產生的含X染色體的配子
可能是雌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而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紅綠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
遺傳病。某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男患者與一表型正常的女性結婚,該女性
的母親表型正常,父親為紅綠色盲。該夫婦生出一個表型正常男孩和表型
正常女孩的概率分別是(  )
A. 25% 0% B. 0% 50%
C. 50% 0% D. 0% 25%
解析: 設抗維生素D佝僂病和紅綠色盲的相關基因分別用D/d、B/b表
示,根據題目信息判斷這對夫婦的基因型是XDBY和XdBXdb,他們生一個表
型正常男孩(XdBY)的概率是25%,所生女孩的基因型為XDBXdB和
XDBXdb,女孩表型正常的概率是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2025·廣東梅州質檢)某種人類遺傳病是由X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A控
制的,但不會引起男性發病。現有一女性患者與一表型正常的男性結婚,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人群中該病的發病率正好等于50%
B. 親代中的正常男性不攜帶致病基因
C. 若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AXa,則該夫婦的后代患病率為25%
D. 若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AXA,則該夫婦的后代患病率為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男性全部表型正常,女性有的患病有的正常,且人群中男性個
體數∶女性個體數≈1∶1,因此人群中該病的發病率低于50%,A錯誤。
男性的基因型為XAY時也表型正常,故親代中的正常男性也可能攜帶致病
基因,B錯誤。若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AXa,該正常男性的基因型為
XaY,則后代的基因型及表型為XAXa(女兒患病)、XaXa(女兒正常)、
XAY(兒子正常)、XaY(兒子正常),后代患病率為25%;若該女性患
者的基因型為XAXa,該正常男性的基因型為XAY,則后代的基因型及表型
為XAXA(女兒患病)、XAXa(女兒患病)、XAY(兒子正常)、XaY(兒
子正常),后代患病率為50%,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若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AXA,該正常男性的基因型為XaY,則后代的基
因型及表型為XAXa(女兒患病)、XAY(兒子正常),后代患病率為50%;
若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AXA,該正常男性的基因型為XAY,則后代的基
因型及表型為XAXA(女兒患病)、XAY(兒子正常),后代患病率為50%,
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5·廣東一模)如圖為果蠅的性染色體簡圖,Ⅰ為X、Y染色體的同源
區段,Ⅱ、Ⅲ是非同源區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也存在X、Y染色體聯會行為
B. 若等位基因位于Ⅰ區段,則性狀表現與性別無關聯
C. 控制果蠅紅眼與白眼的基因位于Ⅲ區段
D. 若基因E、e位于Ⅰ區段,則種群中相關的基因型有7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X、Y染色體屬于同源染色體,但是聯會行為只發生在減數分裂
過程中,A錯誤;X、Y染色體同源區段的基因在遺傳時也與性別相關聯,
如XeXe和XeYE的子代性狀表現與性別相關聯,B錯誤;控制果蠅紅眼與白
眼的基因位于Ⅱ區段,C錯誤;若基因E、e位于Ⅰ區段,則種群中的相關基
因型為XEXE、XEXe、XeXe、XEYE、XEYe、XeYE、XeYe,共7種,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2025·四川巴中統考)家雞(2n=78)的性別決定方式是ZW 型,其
羽毛的蘆花和非蘆花這對相對性狀由Z 染色體上的B/b決定, W 染色體上
無其等位基因。現有一只蘆花雌雞和一只非蘆花雄雞作為親本,經過多次
交配, F1表型及比例均為蘆花雄雞∶非蘆花雌雞=1∶1。下列說法錯誤的
是(  )
A. 親本基因型為ZBW和ZbZb
B. F1雌雄相互交配,可通過羽毛特征區分F2的性別
C. 研究家雞的基因組需要測定40條染色體的DNA 序列
D. 自然狀態下的家雞種群中,非蘆花雌雞多于非蘆花雄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現有一只蘆花雌雞(ZW)和一只非蘆花雄雞(ZZ)作為親本,
經過多次交配, F1表型及比例均為蘆花雄雞(ZZ)∶非蘆花雌雞(ZW)
=1∶1,說明蘆花為顯性性狀,非蘆花為隱性性狀,因此親本基因型分別
為ZBW和ZbZb,A正確;親本基因型分別為ZBW和ZbZb,F1的基因型分別為
ZBZb、ZbW,F1雌雄相互交配,F2的基因型分別為ZBZb、ZbZb、ZBW、
ZbW,F2雌雄個體中都有蘆花和非蘆花,因此不可通過羽毛特征區分F2的
性別,B錯誤;家雞體細胞中含有39對同源染色體(38對常染色體+1對性
染色體),且家雞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因此研究家雞的基因組需要
測定40條染色體(38條常染色體+Z+W)上的DNA序列,C正確;非蘆花
為隱性性狀,且雌雞的性染色體為ZW,因此自然狀態下的家雞種群中,
非蘆花雌雞(ZbW)多于非蘆花雄雞(ZbZb),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5·貴州畢節高三監測)某種動物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常染色
體上的基因A、a控制,且黑色對棕色為顯性。基因B、b只位于X染色體
上,當基因B存在時會抑制黑色和棕色色素的形成,導致毛色變成白色,
基因b無此作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該動物種群中黑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4種
B. 該動物種群中白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6種
C. 控制該動物毛色的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D. 黑色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后代不會出現白色個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題意可知,黑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A_XbXb,故該動物種群
中黑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2種,即AAXbXb、AaXbXb,A錯誤;只要該動
物含有B基因,毛色就為白色,白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_ _XBX-,故該
動物種群中白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6種,即AAXBXB、AAXBXb、
AaXBXB、AaXBXb、aaXBXB、aaXBXb,B正確;已知A、a位于常染色體
上,B、b只位于X染色體上,故控制該動物毛色的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
定律,C正確;黑色雌雄個體均不含B基因,二者相互交配后代不會出現白
色個體,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2024·湖北鄂州統考)家兔長腿(E)對短腿(e)為顯性,抗病
(W)對不抗病(w)為顯性,兩對基因均位于X染色體的S片段上。用
“+”表示S片段存在,“-”表示S片段缺失,且S片段缺失的X-Y個體
表現為缺失純合致死。染色體組成為X+X-的短腿抗病雌兔與染色體組成
為X+Y的長腿不抗病雄兔交配得到F1。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的互換。下列
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E/e、W/w中的每對基因遺傳時,仍遵循分離定律
B. F1中雄兔全是短腿,長腿全是雌兔
C. F1中長腿抗病雌兔與短腿抗病雄兔的比例為1∶1
D. F1雌雄兔相互交配,F2中長腿不抗病雄兔占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E/e、W/w這兩對基因遺傳時均遵循分離定律,A正確;F1中雄
兔全是短腿(X+eWY),長腿全是雌兔(X+EwX+eW、X+EwX-),B正
確;F1中長腿抗病雌兔(X+EwX+eW)與短腿抗病雄兔(X+eWY)的比例
為1∶1,C正確;F1雌雄兔相互交配(1/2X+EwX+eW×X+eWY,1/2X+EwX-
×X+eWY),F2中長腿不抗病雄兔(X+EwY)占2/7,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2025·泰安一中模擬)黑腹果蠅X染色體存在缺刻現象(缺少某一片段)。缺刻紅眼雌果蠅(XRX-)與白眼雄果蠅(XrY)雜交得F1,F1雌雄個體雜交得F2。已知F1中雌雄個體數量比為2∶1,雄性全部為紅眼,雌性中既有紅眼又有白眼。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X-與Y結合的子代會死亡
B.F1白眼的基因型為XrXr
C.F2中雌雄個體數量比為3∶4
D.F2中紅眼個體的比例為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缺刻紅眼雌果蠅(XRX-)與白眼雄果蠅(XrY) 雜交得F1,F1中雌雄個體數量比為2∶1,據此可知,X-Y個體死亡,F1白眼的基因型為XrX-,A正確,B錯誤;F1雌雄個體雜交得F2,由于F1雌蠅產生的配子XR∶Xr∶X-=1∶2∶1,雄蠅產生的配子為XR∶Y=1∶1,由于X-Y致死,所以F2中雌雄個體數量比為4∶3,F2中雌蠅都是紅眼,雄蠅中紅眼∶白眼=1∶2,即F2中紅眼個體的比例為5/7,C、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5·山東濰坊一模)鳥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某種鳥的正常眼和疤眼是一對相對性狀(相關基因為A、a);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bb可使部分應表現為疤眼的個體表現為正常眼,其余基因型無此影響。從群體中隨機選取三對組合進行雜交實驗,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雜交組合 子代
組合一:疤眼雄鳥×正常眼雌鳥 正常眼雄鳥∶疤眼雌鳥=1∶1
組合二:正常眼雄鳥×疤眼雌鳥 全為正常眼
組合三:正常眼雄鳥×正常眼雌鳥 出現疤眼雄鳥
A. 疤眼由Z染色體上的a基因控制
B. 組合一親本疤眼雄鳥可能含有b基因
C. 組合二子代正常眼雄鳥全為雜合子
D. 組合三子代疤眼雄鳥不可能為純合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組合二中正常眼雄鳥與疤眼雌鳥雜交,子代全為正常眼,說明正常眼為顯性性狀;由組合一與組合二為正反交實驗,且結果不同可推測,正常眼和疤眼與性別相關聯,該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故疤眼由Z染色體上的a基因控制,A正確;組合一:疤眼雄鳥(ZaZa)×正常眼雌鳥(ZAW)→正常眼雄鳥(ZAZa)∶疤眼雌鳥(ZaW)=1∶1,根據bb可使部分應表現為疤眼的個體表現為正常眼,推斷親本疤眼雄鳥可能含有b基因,如疤眼雄鳥(bbZaZa)×正常眼雌鳥(BBZAW)→正常眼雄鳥(BbZAZa)∶疤眼雌鳥(BbZaW)=1∶1,B正確;組合二中,子代全為正常眼,可確定正常眼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鳥(ZAZA)×疤眼雌鳥(ZaW)→正常眼雄鳥(ZAZa)、正常眼雌鳥(ZAW),則組合二子代正常眼雄鳥基因型一定為ZAZa,全為雜合子,C正確;根據題干信息“bb可使部分應表現為疤眼的個體表現為正常眼”可知,組合三子代中疤眼雄鳥的基因型為__ZaZa,這樣可以推出親本正常眼雌鳥的基因型為bbZaW,雄鳥的基因型可能為__ZAZa或bbZaZa,子代中疤眼雄鳥的基因型可能為BbZaZa或bbZaZa,可能為純合子,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非選擇題
11. (2025·山西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已知控制果蠅三對性狀遺傳的相關
基因與染色體的位置關系如下(不考慮互換),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顯性性狀 紅眼(W) 正常翅(P) 灰身(B)
隱性性狀 白眼(w) 翅外展(p) 黑身(b)
相應染色體 X Ⅱ 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現有若干純合紅眼正常翅灰身雌果蠅與白眼翅外展黑身雄果蠅雜
交,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F2中雄果蠅的基因型有 種,其中白眼正常
翅灰身雄果蠅的基因型為 。
解析: 根據題表信息可知,純合紅眼正常翅灰身雌果蠅的基因型為
PPBBXWXW,白眼翅外展黑身雄果蠅的基因型為ppbbXwY,二者雜交,F1
雌雄果蠅的基因型為PpBbXWXw、PpBbXWY,由于B/b、P/p位于一對同源
染色體上,因此F1相互交配產生的F2中雄果蠅的基因型有3×2=6(種),
其中白眼正常翅灰身雄果蠅的基因型為PPBBXwY、PpBbXwY。
6
PPBBXwY、PpBbXw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取自然繁育的果蠅幼蟲,用正常飼料飼養,成蟲有灰身和黑身,若
用含有銀鹽的飼料飼養灰身果蠅幼蟲,成蟲卻全為黑身(表型模擬)。現
有一黑身果蠅,若想通過實驗確定該果蠅的基因型,可用該黑身果蠅
與 果蠅雜交,子代幼蟲用
飼料飼養,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觀察成蟲體色及比例。
預期結果和結論:若子代果蠅中 ,則該黑身果蠅的基因型為
BB;
若子代果蠅中 ,則該黑身果蠅的基因型為Bb;
若子代果蠅中全為黑身,則該黑身果蠅的基因型為bb。
多只正常飼料飼喂長大的異性黑身
正常
全為灰身
灰身∶黑身=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取自然繁育的果蠅幼蟲,用正常飼料飼養,成蟲有灰身和黑
身,若用含有銀鹽的飼料飼養灰身果蠅幼蟲,成蟲卻全為黑身(表型模
擬)。現有一黑身果蠅,該果蠅的基因型可能是bb,也可能是BB或Bb,
若想通過實驗確定該果蠅的基因型,則需要通過測交實驗進行,即可用該
黑身果蠅與多只正常飼料飼喂長大的異性黑身果蠅雜交,子代幼蟲用正常
飼料飼養,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觀察成蟲體色及比例。預期結果和結
論:若該黑身果蠅的基因型為BB,則子代果蠅中全為灰身;若該黑身果蠅
的基因型為Bb,則子代果蠅中灰身∶黑身=1∶1;若該黑身果蠅的基因型
為bb,則子代果蠅中全為黑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有同學認為用含有銀鹽的飼料飼養獲得的黑身成蟲不一定是表型模
擬的結果,(2)中支持這一觀點的實驗結果是 。
解析: 有同學認為用含有銀鹽的飼料飼養獲得的黑身成蟲不一定是
表型模擬的結果,即黑身成蟲的基因型為bb,因此(2)中子代全為黑身
的實驗結果支持該觀點。
子代全為黑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远县| 凤阳县| 华容县| 桐柏县| 高邑县| 宜川县| 余庆县| 黄冈市| 关岭| 公主岭市| 道真| 黄浦区| 巴楚县| 鄂托克前旗| 含山县| 望城县| 凌海市| 东乡| 凤阳县| 娱乐| 鸡东县| 汝州市| 勃利县| 宜兰县| 丹棱县| 郎溪县| 清水河县| 仙居县| 岚皋县| 阳春市| 星座| 和顺县| 六安市| 恭城| 镶黄旗| 保德县| 崇仁县| 五常市| 灵武市| 鄂伦春自治旗|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