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DNA復制與細胞分裂中染色體標記問題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標記情況分析 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標記情況用15N標記細胞的DNA分子,然后將其放到含14N的培養液中進行兩次有絲分裂,情況如圖所示(以一對同源染色體為例):復制一次(母鏈標記,培養液不含標記同位素):轉至不含放射性的培養液中再培養一個細胞周期:(注:體細胞染色體為2n條) 第一次 有絲分裂 中期 第一次 有絲分裂 后期 第二次 有絲分裂 中期 第二次 有絲分裂 后期15N標記的染色體數 2n 4n 2n 2n15N標記的染色單體數 4n 0 2n 01個細胞經兩次有絲分裂產生的4個子細胞中有2或3或4個細胞含有15N標記的染色體;每個子細胞含15N標記的染色體為0~2n條。1.(2021·浙江6月選考22題)在DNA復制時,5-溴尿嘧啶脫氧核苷(BrdU)可作為原料,與腺嘌呤配對,摻入新合成的子鏈。用Giemsa染料對復制后的染色體進行染色,DNA分子的雙鏈都含有BrdU的染色單體呈淺藍色,只有一條鏈含有BrdU的染色單體呈深藍色。現將植物根尖放在含有BrdU的培養液中培養,取根尖用Giemsa染料染色后,觀察分生區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色情況。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第一個細胞周期的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都呈深藍色B.第二個細胞周期的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著色都不同C.第三個細胞周期的細胞中染色單體著色不同的染色體均為1/4D.根尖分生區細胞經過若干個細胞周期后,還能觀察到深藍色的染色單體2.(2025·河北省級聯測)一個含有2n條染色體的生物體細胞,其染色體中DNA的兩條鏈都被標記,在不含標記的原料中進行有絲分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細胞中有4n條帶標記的染色體B.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個細胞中有2n條帶標記的染色單體C.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每個細胞中有4n條帶標記的染色體D.第二次分裂結束后有的子細胞中可能不帶有標記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標記情況分析 用15N標記細胞的DNA分子,然后將其放到含14N的培養液中進行正常減數分裂,情況如圖所示(以一對同源染色體為例):由圖可以看出,子細胞中的所有染色體都含15N。3.將全部DNA分子雙鏈經32P標記的雄性動物細胞(染色體數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養液中培養,經過連續減數分裂后產生4個子細胞。下列有關推斷正確的是( )A.減數分裂Ⅰ后期,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40條B.減數分裂Ⅱ后期,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40條C.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為1/2D.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4.(2025·河北保定一模)將某二倍體動物精原細胞(2n=38)全部DNA中的一條單鏈被32P標記后置于不含32P的培養液中培養,經過減數分裂最終得到4個子細胞,檢測相應細胞中標記的情況。若不考慮染色體互換和染色體變異,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最終出現2個子細胞中含32P、2個不含32P的情況B.最終可能出現3個子細胞中含32P、1個不含32P的情況C.減數分裂Ⅰ得到的2個子細胞均含有32PD.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中全部染色體均含32P加強提升課5 DNA復制與細胞分裂中染色體標記問題即學即用1.C 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在第一個細胞周期的間期,DNA復制一次,中期每條染色單體上的DNA分子中都含有1條母鏈不含BrdU,1條子鏈含BrdU,染色單體呈深藍色,A正確;第二個細胞周期的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有一條染色單體中的DNA是一條鏈含BrdU另一條鏈不含BrdU,另一條染色單體中的DNA是兩條鏈都含BrdU。故一條染色單體呈深藍色,另一條呈淺藍色,B正確;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被紡錘絲牽引著移向細胞兩極,形成的子細胞內的染色體深藍色的和淺藍色的數目不確定,故第三個細胞周期的細胞中染色單體著色不同的染色體不一定占1/4,C錯誤;根尖分生區細胞經過若干個細胞周期后,還會有染色單體上的DNA是一條鏈含BrdU另一條鏈不含BrdU,故還能觀察到深藍色的染色單體,D正確。2.C 含有2n條染色體的生物體細胞,其染色體中DNA的兩條鏈都被標記,在不含標記的原料中進行有絲分裂,根據DNA的半保留復制原理可知,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細胞中有4n條染色體,且均帶標記,A正確;第一次分裂結束后,每條染色體的DNA分子中均為一條鏈帶標記而另一條鏈不帶標記,DNA復制后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由一個著絲粒相連,因此第二次分裂中期每個細胞中有2n條帶標記的染色單體,B正確;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形成的子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兩極,每個細胞中有2n條帶標記的染色體,C錯誤;由于有絲分裂后期含有標記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形成的子染色體隨機移向兩極,故第二次分裂結束后有的子細胞中可能不帶有標記,D正確。3.D 減數分裂Ⅰ后期只有20條染色體,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20條,A錯誤;減數分裂Ⅱ后期,同源染色體已分離,著絲粒分裂,所以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20條,B錯誤;減數分裂,DNA只復制一次,細胞經過連續兩次分裂后產生4個子細胞,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C錯誤,D正確。4.D 精原細胞全部DNA中的一條單鏈被32P標記后置于不含32P的培養液中培養,經過減數分裂最終得到4個子細胞,由于DNA是半保留復制,細胞中DNA復制后每條染色體上有一條姐妹染色單體含32P,另一條姐妹染色單體不含32P,由于減數分裂Ⅰ后期發生同源染色體分離,因此經過減數分裂Ⅰ后得到的兩個子細胞均含有32P,減數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形成的子染色體隨機移向兩極,最終可能出現2個子細胞中含32P、2個不含32P的情況,也可能出現3個子細胞中含32P、1個不含32P的情況,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中一半染色體含32P,A、B、C正確,D錯誤。2 / 2(共14張PPT)加強提升課5 DNA復制與細胞分裂中染色體標記問題高中總復習·生物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標記情況分析 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標記情況用15N標記細胞的DNA分子,然后將其放到含14N的培養液中進行兩次有絲分裂,情況如圖所示(以一對同源染色體為例):復制一次(母鏈標記,培養液不含標記同位素):轉至不含放射性的培養液中再培養一個細胞周期:(注:體細胞染色體為2n條) 第一次有絲分裂中期 第一次有絲分裂后期 第二次有絲分裂中期 第二次有絲分裂后期15N標記的染色體數 2n 4n 2n 2n15N標記的染色單體數 4n 0 2n 01個細胞經兩次有絲分裂產生的4個子細胞中有2或3或4個細胞含有15N標記的染色體;每個子細胞含15N標記的染色體為0~2n條。1. (2021·浙江6月選考22題)在DNA復制時,5-溴尿嘧啶脫氧核苷(BrdU)可作為原料,與腺嘌呤配對,摻入新合成的子鏈。用Giemsa染料對復制后的染色體進行染色,DNA分子的雙鏈都含有BrdU的染色單體呈淺藍色,只有一條鏈含有BrdU的染色單體呈深藍色。現將植物根尖放在含有BrdU的培養液中培養,取根尖用Giemsa染料染色后,觀察分生區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色情況。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 第一個細胞周期的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都呈深藍色B. 第二個細胞周期的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著色都不同C. 第三個細胞周期的細胞中染色單體著色不同的染色體均為1/4D. 根尖分生區細胞經過若干個細胞周期后,還能觀察到深藍色的染色單體√解析: 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在第一個細胞周期的間期,DNA復制一次,中期每條染色單體上的DNA分子中都含有1條母鏈不含BrdU,1條子鏈含BrdU,染色單體呈深藍色,A正確;第二個細胞周期的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有一條染色單體中的DNA是一條鏈含BrdU另一條鏈不含BrdU,另一條染色單體中的DNA是兩條鏈都含BrdU。故一條染色單體呈深藍色,另一條呈淺藍色,B正確;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被紡錘絲牽引著移向細胞兩極,形成的子細胞內的染色體深藍色的和淺藍色的數目不確定,故第三個細胞周期的細胞中染色單體著色不同的染色體不一定占1/4,C錯誤;根尖分生區細胞經過若干個細胞周期后,還會有染色單體上的DNA是一條鏈含BrdU另一條鏈不含BrdU,故還能觀察到深藍色的染色單體,D正確。2. (2025·河北省級聯測)一個含有2n條染色體的生物體細胞,其染色體中DNA的兩條鏈都被標記,在不含標記的原料中進行有絲分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細胞中有4n條帶標記的染色體B. 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個細胞中有2n條帶標記的染色單體C. 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每個細胞中有4n條帶標記的染色體D. 第二次分裂結束后有的子細胞中可能不帶有標記√解析: 含有2n條染色體的生物體細胞,其染色體中DNA的兩條鏈都被標記,在不含標記的原料中進行有絲分裂,根據DNA的半保留復制原理可知,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細胞中有4n條染色體,且均帶標記,A正確;第一次分裂結束后,每條染色體的DNA分子中均為一條鏈帶標記而另一條鏈不帶標記,DNA復制后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由一個著絲粒相連,因此第二次分裂中期每個細胞中有2n條帶標記的染色單體,B正確;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形成的子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兩極,每個細胞中有2n條帶標記的染色體,C錯誤;由于有絲分裂后期含有標記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形成的子染色體隨機移向兩極,故第二次分裂結束后有的子細胞中可能不帶有標記,D正確。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標記情況分析 用15N標記細胞的DNA分子,然后將其放到含14N的培養液中進行正常減數分裂,情況如圖所示(以一對同源染色體為例):由圖可以看出,子細胞中的所有染色體都含15N。3. 將全部DNA分子雙鏈經32P標記的雄性動物細胞(染色體數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養液中培養,經過連續減數分裂后產生4個子細胞。下列有關推斷正確的是( )A. 減數分裂Ⅰ后期,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40條B. 減數分裂Ⅱ后期,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40條C. 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為1/2D. 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解析: 減數分裂Ⅰ后期只有20條染色體,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20條,A錯誤;減數分裂Ⅱ后期,同源染色體已分離,著絲粒分裂,所以1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為20條,B錯誤;減數分裂,DNA只復制一次,細胞經過連續兩次分裂后產生4個子細胞,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C錯誤,D正確。4. (2025·河北保定一模)將某二倍體動物精原細胞(2n=38)全部DNA中的一條單鏈被32P標記后置于不含32P的培養液中培養,經過減數分裂最終得到4個子細胞,檢測相應細胞中標記的情況。若不考慮染色體互換和染色體變異,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最終出現2個子細胞中含32P、2個不含32P的情況B. 最終可能出現3個子細胞中含32P、1個不含32P的情況C. 減數分裂Ⅰ得到的2個子細胞均含有32PD. 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中全部染色體均含32P√解析: 精原細胞全部DNA中的一條單鏈被32P標記后置于不含32P的培養液中培養,經過減數分裂最終得到4個子細胞,由于DNA是半保留復制,細胞中DNA復制后每條染色體上有一條姐妹染色單體含32P,另一條姐妹染色單體不含32P,由于減數分裂Ⅰ后期發生同源染色體分離,因此經過減數分裂Ⅰ后得到的兩個子細胞均含有32P,減數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形成的子染色體隨機移向兩極,最終可能出現2個子細胞中含32P、2個不含32P的情況,也可能出現3個子細胞中含32P、1個不含32P的情況,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中一半染色體含32P,A、B、C正確,D錯誤。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加強提升課5 DNA復制與細胞分裂中染色體標記問題.docx 加強提升課5 DNA復制與細胞分裂中染色體標記問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