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理第講 專題:碰撞的拓展模型考點一 “滑塊—彈簧”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兩個物體與彈簧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若系統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則系統動量守恒。(2)在能量方面,由于彈簧形變會使彈性勢能發生變化,系統的總動能將發生變化;若系統所受的外力和除彈簧彈力以外的內力不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3)彈簧處于最長(最短)狀態時兩物體速度相等,彈性勢能最大,系統動能通常最小(完全非彈性碰撞拓展模型)。(4)彈簧恢復原長時,彈性勢能為零,系統動能最大(彈性碰撞拓展模型,相當于碰撞結束時)。例1 (2025·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三上期中)如圖甲所示,一輕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質量為m1和m2的兩物塊相連接,并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F使m1瞬間獲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 m/s,以此刻為計時零點,兩物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從圖像信息可得( )A.在t1、t3時刻兩物塊達到共同速度1 m/s,且彈簧都處于壓縮狀態B.從t3到t4彈簧由伸長狀態逐漸恢復原長C.兩物塊的質量之比為m1∶m2=1∶3D.在t2時刻兩物塊的動量大小之比為p1∶p2=1∶2例2 (多選)光滑水平面上用輕彈簧相連的A、B兩物體,以6 m/s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質量均為2 kg。在B的正前方靜止放置一質量為4 kg的物體C,B、C碰后粘在一起,則在之后的運動過程中( )A.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12 JB.A、B、C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損失的機械能是36 JC.物體C的最大速度為4 m/sD.整個運動過程中A的速度不可能向左考點二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和懸繩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最高點:m與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共。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m)v共;系統機械能守恒,mv=(M+m)v+mgh,其中h為滑塊或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不一定等于圓弧軌道的高度或細繩的長度(完全非彈性碰撞拓展模型)。(2)最低點: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v1+Mv2;系統機械能守恒,mv=mv+Mv(彈性碰撞拓展模型)。例3 如圖所示,有一質量為m的小球,以速度v0滑上靜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帶有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的滑塊。滑塊的質量為3m,小球在上升過程中始終未能沖出圓弧,重力加速度為g,在小球運動過程中,( )A.小球和滑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B.小球在圓弧軌道最高點的速度大小為C.小球在圓弧軌道上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D.小球離開圓弧軌道時圓弧軌道的速度大小為例4 (多選)如圖所示,質量均為m的小球和小環用長為l不可伸長的輕繩相連,小環套在光滑固定的水平細桿上,將小球拉至輕繩與桿夾角為θ時,由靜止釋放,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小球和小環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B.小球向右擺到的最高點和釋放點的高度相同C.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速度為D.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輕繩對環的拉力為mg(2-sinθ)考點三 “滑塊—木板”模型和“子彈打木塊”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M與m相互作用的過程中,M的速度一直增大,m的速度一直減小,系統的動量守恒,但機械能不守恒,摩擦力與兩者相對路程的乘積等于系統減少的機械能。(2)若滑塊未從木板上滑下或子彈未打穿木塊,當兩者速度相等時M的速度最大,兩者的相對路程取得極值(完全非彈性碰撞拓展模型)。(3)該類問題既可以從動量、能量角度求解,也可以從力和運動的角度借助圖像求解。例5 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質量為m且足夠長的木板,木板上放一質量也為m、可視為質點的小木塊?,F分別使木塊獲得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0和2v0,兩次運動均在木板上留下劃痕,則兩次劃痕長度之比為( )A.1∶4 B.1∶4C.1∶8 D.1∶12例6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靜止放置一個質量為980 g的長方形勻質木塊,現有一質量為20 g的子彈以大小為300 m/s的水平速度沿木塊的中心軸線射向木塊,最終留在木塊中沒有射出,和木塊一起以共同的速度運動。已知木塊沿子彈運動方向的長度為10 cm,子彈打進木塊的深度為6 cm。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保持不變。(1)求子彈和木塊的共同速度以及它們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內能;(2)若子彈是以大小為400 m/s的水平速度從同一方向水平射向該木塊,則在射中木塊后能否射穿該木塊?課時作業[A組 基礎鞏固練]1.(2024·遼寧省鞍山市高三下二模)(多選)如圖所示,光滑的半圓槽質量為M,半徑為R,靜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質量為m的小球(視為質點)恰好能沿槽右邊緣的切線方向釋放滑入槽內,小球沿槽內壁運動直至槽左邊緣。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關于小球和半圓槽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和半圓槽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B.小球和半圓槽組成的系統,動量不守恒,機械能守恒C.小球滑到底端時的速度大小等于D.小球滑到底端時的速度小于2.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兩個質量都是m的小車A和B,兩車之間用輕質彈簧相連,它們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運動,另有一質量為m的粘性物體,從高處自由落下,正好落在A車上,并與之粘合在一起,則這以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為( )A.mv B.mvC.mv D.mv3.(多選)矩形滑塊由不同材料的上、下兩層粘合在一起組成,將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子彈以速度v0水平射向滑塊,若射擊下層,子彈剛好不射出,若射擊上層,則子彈剛好能射穿一半厚度,如圖所示,則上述兩種情況相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子彈的末速度大小相等B.系統產生的熱量一樣多C.子彈對滑塊做的功相同D.子彈和滑塊間的水平作用力一樣大4.(多選)如圖所示,水平面內有兩個光滑平行導軌,導軌足夠長,其間距為L。質量分別為m、2m的環A、B(可視為質點)套在導軌上,兩環之間連接一輕彈簧,輕彈簧原長為L。開始時彈簧與桿垂直,兩環均靜止。某時刻,給環B一水平向右的瞬時速度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和彈簧組成的系統動量不守恒、機械能守恒B.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若A的速度為vA=,則B的速度為vB=C.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若A的速度為vA=,則彈簧與導軌之間的夾角為30°D.若彈簧恢復原長時,環B速度為水平向右的2v,則初始狀態時彈簧的彈性勢能Ep=5mv25.(多選)如圖甲所示,一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上表面PQ是以O為圓心、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左端P與平臺等高且平滑對接(不粘連)。一小球以某一水平速度沖上小車。測得在水平方向上小球與小車的速度大小分別為v1、v2,作出v2 v1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P點距地面高h=,重力加速度為g,則( )A.小車質量是小球質量的2倍B.小球上升到最高點時的速度為C.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D.小球落地時與小車左端P點的水平距離為R6.(2022·河北高考)如圖,光滑水平面上有兩個等高的滑板A和B,質量分別為1 kg和2 kg,A右端和B左端分別放置物塊C、D,物塊質量均為1 kg,A和C以相同速度v0=10 m/s向右運動,B和D以相同速度kv0向左運動,在某時刻發生碰撞,作用時間極短,碰撞后C與D粘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物塊,A與B粘在一起形成一個新滑板,物塊與滑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0.1。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1)若0(2)若k=0.5,從碰撞后到新物塊與新滑板相對靜止時,求兩者相對位移的大小。[B組 綜合提升練]7.(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復習與提高]B組T8改編)如圖所示,質量均為m的木塊A和B,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上固定一豎直輕桿,輕桿上端的O點系一長為L的細線,細線另一端系一質量為m0的球C,現將球C拉起使細線水平伸直,并由靜止釋放球C,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B兩木塊分離時,A、B的速度大小均為B.A、B兩木塊分離時,C的速度大小為2C.球C由靜止釋放到最低點的過程中,A對B的彈力的沖量大小為2m0D.球C由靜止釋放到最低點的過程中,木塊A移動的距離為8.(2024·安徽高考)如圖所示,一實驗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表面有粗糙水平軌道與光滑四分之一圓弧軌道。圓弧軌道與水平軌道相切于圓弧軌道最低點,一物塊靜止于小車最左端,一小球用不可伸長的輕質細線懸掛于O點正下方,并輕靠在物塊左側?,F將細線拉直到水平位置,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與物塊發生彈性碰撞。碰撞后,物塊沿著軌道運動。已知細線長L=1.25 m,小球質量m=0.20 kg,物塊、小車質量均為M=0.30 kg。小車上的水平軌道長s=1.0 m,圓弧軌道半徑R=0.15 m。小球、物塊均可視為質點。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求小球運動到最低點與物塊碰撞前所受拉力的大??;(2)求小球與物塊碰撞后的瞬間,物塊速度的大??;(3)為使物塊能進入圓弧軌道,且在上升階段不脫離小車,求物塊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μ的取值范圍。[C組 拔尖培優練]9.(2025·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9月月考)(多選)如圖,有n個相同的物塊緊密排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n足夠大),每個物塊質量為m,一質量為m0的子彈(可以看成質點)以某一初速度從左端水平射入物塊中,剛好能穿過第一個物塊。設物塊給子彈的阻力大小不變。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子彈和物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B.若只增加物塊個數,子彈可能穿過更多的物塊C.若只增加物塊個數,子彈不能穿過第一個物塊D.若只改變物塊個數,子彈能穿過的物塊個數不超過(答案及解析)例1 (2025·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三上期中)如圖甲所示,一輕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質量為m1和m2的兩物塊相連接,并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F使m1瞬間獲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 m/s,以此刻為計時零點,兩物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從圖像信息可得( )A.在t1、t3時刻兩物塊達到共同速度1 m/s,且彈簧都處于壓縮狀態B.從t3到t4彈簧由伸長狀態逐漸恢復原長C.兩物塊的質量之比為m1∶m2=1∶3D.在t2時刻兩物塊的動量大小之比為p1∶p2=1∶2[答案] B[解析] 由題圖乙可知,兩物塊的運動過程如下:開始時m1逐漸減速,m2逐漸加速,彈簧被壓縮,t1時刻二者達到共同速度1 m/s,系統動能最小,彈性勢能最大,彈簧被壓縮至最短,然后彈簧逐漸恢復原長,m2繼續加速,m1先減速為零,然后反向加速,t2時刻,彈簧恢復原長狀態,且彈簧的長度將繼續增大,t3時刻,兩物塊再次達到共同速度1 m/s,系統動能最小,彈簧被伸長至最長,之后彈簧逐漸恢復原長,t4時刻與0時刻狀態相同,即從t3到t4過程中彈簧由伸長狀態逐漸恢復原長,故A錯誤,B正確;從0時刻到t1時刻,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1v0=(m1+m2)v1,將v0=3 m/s、v1=1 m/s代入得m1∶m2=1∶2,故C錯誤;在t2時刻,m1的速度為v2=-1 m/s,m2的速度為v2′=2 m/s,又m1∶m2=1∶2,則動量大小之比為p1∶p2=m1|v2|∶m2|v2′|=1∶4,故D錯誤。例2 (多選)光滑水平面上用輕彈簧相連的A、B兩物體,以6 m/s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質量均為2 kg。在B的正前方靜止放置一質量為4 kg的物體C,B、C碰后粘在一起,則在之后的運動過程中( )A.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12 JB.A、B、C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損失的機械能是36 JC.物體C的最大速度為4 m/sD.整個運動過程中A的速度不可能向左[答案] ACD[解析] B、C碰撞瞬間,B、C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選水平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Bv0=(mB+mC)v,代入數據解得,碰后瞬間B、C的速度v=2 m/s;三個物體速度相同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Av0+mBv0=(mA+mB+mC)v共,代入數據解得:v共=3 m/s,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Ep=mAv+(mB+mC)v2-(mA+mB+mC)v,代入數據解得:Ep=12 J,A、B、C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損失的機械能ΔE=mBv-(mB+mC)v2=24 J,故A正確,B錯誤;當彈簧由壓縮狀態恢復原長時,C的速度最大,設此時B、C的速度為v1,A的速度為v2,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Av0+(mB+mC)v=mAv2+(mB+mC)v1,mAv+(mB+mC)v2=mAv+(mB+mC)v,代入數據解得v1=4 m/s,v2=0(另一組解v1=2 m/s,v2=6 m/s不符合題意,故舍去),故C正確;由于A、B、C系統的總動量守恒,總動量p=(mA+mB)v0=24 kg·m/s,若A的速度向左,則B、C的合動量一定向右且大于p,則B、C的速度向右且一定大于=4 m/s,與C項分析沖突,所以A的速度不可能向左,故D正確。考點二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和懸繩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最高點:m與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共。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m)v共;系統機械能守恒,mv=(M+m)v+mgh,其中h為滑塊或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不一定等于圓弧軌道的高度或細繩的長度(完全非彈性碰撞拓展模型)。(2)最低點: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v1+Mv2;系統機械能守恒,mv=mv+Mv(彈性碰撞拓展模型)。例3 如圖所示,有一質量為m的小球,以速度v0滑上靜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帶有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的滑塊。滑塊的質量為3m,小球在上升過程中始終未能沖出圓弧,重力加速度為g,在小球運動過程中,( )A.小球和滑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B.小球在圓弧軌道最高點的速度大小為C.小球在圓弧軌道上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D.小球離開圓弧軌道時圓弧軌道的速度大小為[答案] C[解析] 在小球運動過程中,小球和滑塊組成的系統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為零,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小球上升和下落過程,豎直方向的分速度變化,則系統在豎直方向上動量不守恒,則小球和滑塊組成的系統動量不守恒,故A錯誤;小球在圓弧軌道上升到最高點時,小球與滑塊速度相同,設為v,規定v0的方向為正方向,水平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0=(m+3m)v,解得v=,故B錯誤;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v=×4mv2+mghmax,解得小球在圓弧軌道上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max=,故C正確;小球離開圓弧軌道時,設小球和圓弧軌道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mv0=mv1+3mv2,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v=mv+×3mv,聯立以上兩式可得v1=-,v2=,故D錯誤。例4 (多選)如圖所示,質量均為m的小球和小環用長為l不可伸長的輕繩相連,小環套在光滑固定的水平細桿上,將小球拉至輕繩與桿夾角為θ時,由靜止釋放,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小球和小環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B.小球向右擺到的最高點和釋放點的高度相同C.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速度為D.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輕繩對環的拉力為mg(2-sinθ)[答案] BC[解析] 小球擺動的過程,有豎直方向的加速度,小球和小環組成的系統豎直方向上所受合力不為零,則系統動量不守恒,故A錯誤;根據題意可知,系統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為零,則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小球運動到最高點時,豎直方向上速度為零,水平方向速度與小環相等,由動量守恒定律知,小球水平方向速度也為零,則由機械能守恒定律知,此時小球的重力勢能與釋放點的相等,則高度也相同,故B正確;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設小球速度的大小為v1,小環速度的大小為v2,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1-mv2=0,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l(1-sinθ)=mv+mv,解得v1=v2=,此時小球相對于小環的速度大小為v=v1+v2=2,對小球,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g=m,解得F=mg(5-4sinθ),則此時輕繩對環的拉力為mg(5-4sinθ),故C正確,D錯誤。考點三 “滑塊—木板”模型和“子彈打木塊”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M與m相互作用的過程中,M的速度一直增大,m的速度一直減小,系統的動量守恒,但機械能不守恒,摩擦力與兩者相對路程的乘積等于系統減少的機械能。(2)若滑塊未從木板上滑下或子彈未打穿木塊,當兩者速度相等時M的速度最大,兩者的相對路程取得極值(完全非彈性碰撞拓展模型)。(3)該類問題既可以從動量、能量角度求解,也可以從力和運動的角度借助圖像求解。例5 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質量為m且足夠長的木板,木板上放一質量也為m、可視為質點的小木塊?,F分別使木塊獲得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0和2v0,兩次運動均在木板上留下劃痕,則兩次劃痕長度之比為( )A.1∶4 B.1∶4C.1∶8 D.1∶12[答案] A[解析] 木塊從開始運動到相對木板靜止的過程中,木塊和木板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取水平向右為正方向,當木塊的初速度為v0時,有mv0=(m+m)v,解得v=;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s=mv-(m+m)v2,解得劃痕長度s=;同理,當木塊的初速度為2v0時,則劃痕長度s′=,故兩次劃痕長度之比為s∶s′=1∶4,故A正確,B、C、D錯誤。例6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靜止放置一個質量為980 g的長方形勻質木塊,現有一質量為20 g的子彈以大小為300 m/s的水平速度沿木塊的中心軸線射向木塊,最終留在木塊中沒有射出,和木塊一起以共同的速度運動。已知木塊沿子彈運動方向的長度為10 cm,子彈打進木塊的深度為6 cm。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保持不變。(1)求子彈和木塊的共同速度以及它們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內能;(2)若子彈是以大小為400 m/s的水平速度從同一方向水平射向該木塊,則在射中木塊后能否射穿該木塊?[答案] (1)6 m/s 882 J (2)能[解析] (1)設子彈的質量為m,木塊的質量為M,子彈的初速度大小為v0,子彈射入木塊后與木塊的共同速度大小為v,對子彈和木塊組成的系統,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v代入數據解得v=6 m/s它們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內能Q=mv-(M+m)v2代入數據解得Q=882 J。(2)假設子彈以v0′=400 m/s的速度入射時沒有射穿木塊,子彈射入木塊后與木塊的共同速度大小為v′,則對子彈和木塊組成的系統,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0′=(M+m)v′此過程產生的內能為Q′=mv0′2-(M+m)v′2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大小為F阻,兩個過程子彈打入木塊的深度分別為d、d′,則有Q=F阻dQ′=F阻d′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d′= cm因為d′>10 cm,所以假設不成立,子彈能射穿該木塊。課時作業[A組 基礎鞏固練]1.(2024·遼寧省鞍山市高三下二模)(多選)如圖所示,光滑的半圓槽質量為M,半徑為R,靜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質量為m的小球(視為質點)恰好能沿槽右邊緣的切線方向釋放滑入槽內,小球沿槽內壁運動直至槽左邊緣。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關于小球和半圓槽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和半圓槽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B.小球和半圓槽組成的系統,動量不守恒,機械能守恒C.小球滑到底端時的速度大小等于D.小球滑到底端時的速度小于答案:BD解析:根據題意可知,小球滑入槽中后,在豎直方向上具有加速度,小球和半圓槽組成的系統在豎直方向上受力不平衡,所以動量不守恒,但在水平方向上,系統不受外力作用,故水平方向上系統動量守恒,整個過程中,只有重力對系統做功,故系統的機械能守恒,故A錯誤,B正確;當小球滑到底端時,設小球的速度大小為v1,半圓槽的速度大小為v2,對小球和半圓槽組成的系統,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R=mv+Mv,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有mv1-Mv2=0,解得v1=<,故C錯誤,D正確。2.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兩個質量都是m的小車A和B,兩車之間用輕質彈簧相連,它們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運動,另有一質量為m的粘性物體,從高處自由落下,正好落在A車上,并與之粘合在一起,則這以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為( )A.mv B.mvC.mv D.mv答案:C解析:粘性物體和A相互作用的過程,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取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0=2mv1,解得v1=。之后三個物體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當B車與A車速度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3mv2,解得v2=v0,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mv+×2mv-×3mv=mv,故C正確,A、B、D錯誤。3.(多選)矩形滑塊由不同材料的上、下兩層粘合在一起組成,將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子彈以速度v0水平射向滑塊,若射擊下層,子彈剛好不射出,若射擊上層,則子彈剛好能射穿一半厚度,如圖所示,則上述兩種情況相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子彈的末速度大小相等B.系統產生的熱量一樣多C.子彈對滑塊做的功相同D.子彈和滑塊間的水平作用力一樣大答案:ABC解析:以v0的方向為正方向,子彈射入滑塊的過程,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共同速度v=,可知兩種情況下子彈的末速度是相同的,A正確;子彈射入下層或上層滑塊的過程中,兩種情況下子彈及滑塊初、末狀態均相同,系統產生的熱量都等于系統減少的動能,故系統產生的熱量一樣多,B正確;根據動能定理,滑塊動能的增加量等于子彈對滑塊做的功,所以兩次子彈對滑塊做的功一樣多,C正確;由Q=Ff·s相對知,由于s相對不相等,所以兩種情況下子彈和滑塊間的水平作用力Ff不一樣大,D錯誤。4.(多選)如圖所示,水平面內有兩個光滑平行導軌,導軌足夠長,其間距為L。質量分別為m、2m的環A、B(可視為質點)套在導軌上,兩環之間連接一輕彈簧,輕彈簧原長為L。開始時彈簧與桿垂直,兩環均靜止。某時刻,給環B一水平向右的瞬時速度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和彈簧組成的系統動量不守恒、機械能守恒B.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若A的速度為vA=,則B的速度為vB=C.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若A的速度為vA=,則彈簧與導軌之間的夾角為30°D.若彈簧恢復原長時,環B速度為水平向右的2v,則初始狀態時彈簧的彈性勢能Ep=5mv2答案:BCD解析:平行導軌光滑,對A、B和彈簧組成的系統受力分析,該系統沿桿方向不受外力,垂直桿方向A、B各自均始終受力平衡,故系統所受的合力為0,系統動量守恒,系統內除彈簧的彈力,沒有其他力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故A錯誤;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若vA=,對A、B和彈簧組成的系統分析,由動量守恒定律可得2mv=mvA+2mvB,解得vB=,設初始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A的速度為vA=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mv2+Ep=×2mv+mv+Ep′,解得Ep=Ep′,開始時彈簧被壓縮了L-L=,而vA=時彈性勢能與初始彈性勢能相等,故vA=時彈簧伸長量為,此時彈簧長度為L′=L+L=2L=,故vA=時彈簧與導軌間夾角為30°,故B、C正確;當環B速度為水平向右的2v時,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得2mv=mvA′+2m·2v,解得vA′=-2v,即A的速度大小為2v,方向向左,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2mv2+Ep=×2m(2v)2+m(-2v)2,解得Ep=5mv2,故D正確。5.(多選)如圖甲所示,一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上表面PQ是以O為圓心、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左端P與平臺等高且平滑對接(不粘連)。一小球以某一水平速度沖上小車。測得在水平方向上小球與小車的速度大小分別為v1、v2,作出v2 v1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P點距地面高h=,重力加速度為g,則( )A.小車質量是小球質量的2倍B.小球上升到最高點時的速度為C.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D.小球落地時與小車左端P點的水平距離為R答案:BCD解析:設小球質量為m,小車質量為M,小球和小車組成的系統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為零,所以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由圖乙數據可得,v2=0時總動量p1=m,v1=0時總動量p2=M,又p1=p2,解得m=M,故A錯誤;小球上升到最高點時與小車具有共同速度,設為v共,則m=(m+M)v共,解得v共=,故B正確;設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對小球、小車組成的系統,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2=(m+M)v+mgH,解得H=,故C正確;小球滑回至P點時,設小球和小車的速度分別為v球和v車,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分別有m=mv球+Mv車,m()2=mv+Mv,解得v球=0,v車=,則小球離開小車后做自由落體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有h=gt2,t時間內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小球落地時與小車左端P點的水平距離為x=v車t=R,故D正確。6.(2022·河北高考)如圖,光滑水平面上有兩個等高的滑板A和B,質量分別為1 kg和2 kg,A右端和B左端分別放置物塊C、D,物塊質量均為1 kg,A和C以相同速度v0=10 m/s向右運動,B和D以相同速度kv0向左運動,在某時刻發生碰撞,作用時間極短,碰撞后C與D粘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物塊,A與B粘在一起形成一個新滑板,物塊與滑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0.1。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1)若0(2)若k=0.5,從碰撞后到新物塊與新滑板相對靜止時,求兩者相對位移的大小。答案:(1)5(1-k) m/s m/s 方向均水平向右 (2)1.875 m解析:(1)物塊C、D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設碰撞后物塊C、D形成的新物塊的速度為v物,C、D的質量均為m,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則有mv0-m·kv0=(m+m)v物解得v物=v0=5(1-k) m/s>0可知碰撞后瞬間新物塊的速度大小為5(1-k) m/s,方向水平向右滑板A、B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設碰撞后滑板A、B形成的新滑板的速度為v滑,滑板A和B質量分別為mA、mB,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則有mAv0-mB·kv0=(mA+mB)v滑解得v滑=v0= m/s>0可知碰撞后瞬間新滑板的速度大小為 m/s,方向也水平向右。(2)若k=0.5,可知碰撞后瞬間新物塊的速度為v物=5(1-k) m/s=2.5 m/s新滑板的速度為v滑= m/s=0分析可知,從碰撞后到二者相對靜止,新物塊向右做勻減速運動,新滑板向右做勻加速運動,設相對靜止時二者的共同速度為v共,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得2mv物=(2m+mA+mB)v共解得v共=1 m/s根據功能關系及能量守恒定律可得μ×2mgx相=×2mv-(2m+mA+mB)v可解得兩者相對位移的大小為x相=1.875 m。[B組 綜合提升練]7.(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復習與提高]B組T8改編)如圖所示,質量均為m的木塊A和B,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上固定一豎直輕桿,輕桿上端的O點系一長為L的細線,細線另一端系一質量為m0的球C,現將球C拉起使細線水平伸直,并由靜止釋放球C,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B兩木塊分離時,A、B的速度大小均為B.A、B兩木塊分離時,C的速度大小為2C.球C由靜止釋放到最低點的過程中,A對B的彈力的沖量大小為2m0D.球C由靜止釋放到最低點的過程中,木塊A移動的距離為答案:C解析:球C下落到最低點前,A、B受到細線的作用力斜向右下方,向右做加速運動,球C越過最低點后A受到細線的作用力斜向左下方,開始向右做減速運動,則球C下落到最低點時,A、B開始分離,將A、B、C視為一個系統,從釋放球C至球C下落至最低點的過程,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0gL=m0v+×2mv,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有m0vC=2mvAB,聯立解得A、B分離時C的速度大小vC=2,A、B的速度大小vAB=,故A、B正確;球C由靜止釋放到最低點的過程中,選B為研究對象,由動量定理得IAB=mvAB-0=m0,故C錯誤;球C由靜止釋放到最低點的過程中,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設C對地水平向左的位移大小為x1,A、B對地水平位移大小為x2,則有m0x1=2mx2,又x1+x2=L,可解得x2=,故D正確。本題選說法不正確的,故選C。8.(2024·安徽高考)如圖所示,一實驗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表面有粗糙水平軌道與光滑四分之一圓弧軌道。圓弧軌道與水平軌道相切于圓弧軌道最低點,一物塊靜止于小車最左端,一小球用不可伸長的輕質細線懸掛于O點正下方,并輕靠在物塊左側?,F將細線拉直到水平位置,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與物塊發生彈性碰撞。碰撞后,物塊沿著軌道運動。已知細線長L=1.25 m,小球質量m=0.20 kg,物塊、小車質量均為M=0.30 kg。小車上的水平軌道長s=1.0 m,圓弧軌道半徑R=0.15 m。小球、物塊均可視為質點。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求小球運動到最低點與物塊碰撞前所受拉力的大??;(2)求小球與物塊碰撞后的瞬間,物塊速度的大??;(3)為使物塊能進入圓弧軌道,且在上升階段不脫離小車,求物塊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μ的取值范圍。答案:(1)6 N (2)4 m/s (3)0.25≤μ<0.4解析:(1)設小球運動到最低點與物塊碰撞前的速度大小為v0,此時細線上的拉力大小為FT,對小球擺動到最低點的過程,由動能定理有mgL=mv-0在最低點,對小球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T-mg=m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FT=6 N。(2)設碰撞后瞬間小球的速度為v1,物塊的速度為v2,小球與物塊的碰撞為彈性碰撞,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v1+Mv2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v=mv+Mv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v2=4 m/s即碰撞后瞬間,物塊速度的大小為4 m/s,方向水平向右。(3)若物塊恰好運動到圓弧軌道的最低點時兩者共速,此時動摩擦因數μ有最大值μmax,設共同速度的大小為v3,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對物塊與小車整體,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2=2Mv3由能量守恒定律有Mv=×2Mv+μmaxMgs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μmax=0.4若物塊恰好運動到與圓弧軌道圓心等高的位置時兩者共速,此時動摩擦因數μ有最小值μmin,設共同速度大小為v4,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對物塊與小車整體,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有Mv2=2Mv4由能量守恒定律有Mv=×2Mv+μminMgs+MgR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μmin=0.25綜上所述,物塊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μ的取值范圍為0.25≤μ<0.4。[C組 拔尖培優練]9.(2025·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9月月考)(多選)如圖,有n個相同的物塊緊密排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n足夠大),每個物塊質量為m,一質量為m0的子彈(可以看成質點)以某一初速度從左端水平射入物塊中,剛好能穿過第一個物塊。設物塊給子彈的阻力大小不變。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子彈和物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B.若只增加物塊個數,子彈可能穿過更多的物塊C.若只增加物塊個數,子彈不能穿過第一個物塊D.若只改變物塊個數,子彈能穿過的物塊個數不超過答案:BD解析:子彈射入物塊的過程中,二者間的摩擦阻力做功,產生熱量,子彈和物塊組成的系統機械能不守恒,故A錯誤;由于物塊給子彈的阻力大小不變,所以子彈每穿過一個物塊產生的熱量相同且為定值,設為Q,設子彈射入緊密排列的n個物塊后,與物塊相對靜止時損失的機械能為E損,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0v0=(nm+m0)v共,由能量守恒定律有E損=m0v-(nm+m0)v,解得E損=·m0v=·m0v,由題意可知Q=E損,若只增加物塊個數n,則E損將增大,將大于Q,所以子彈能穿過第一個物塊,可能穿過第二個物塊,故B正確,C錯誤;若只改變物塊個數,子彈穿過物塊時損失的機械能不超過E損max=m0v,子彈能穿過的物塊個數不超過kmax===1+,故D正確。13(共50張PPT)第七章 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第4講 專題:碰撞的拓展模型目錄12考點一 “滑塊—彈簧”模型考點二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和懸繩模型考點三 “滑塊—木板”模型和“子彈打木塊”模型課時作業34考點一 “滑塊—彈簧”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兩個物體與彈簧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若系統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則系統動量守恒。(2)在能量方面,由于彈簧形變會使彈性勢能發生變化,系統的總動能將發生變化;若系統所受的外力和除彈簧彈力以外的內力不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3)彈簧處于最長(最短)狀態時兩物體速度相等,彈性勢能最大,系統動能通常最小(完全非彈性碰撞拓展模型)。(4)彈簧恢復原長時,彈性勢能為零,系統動能最大(彈性碰撞拓展模型,相當于碰撞結束時)。例1 (2025·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三上期中)如圖甲所示,一輕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質量為m1和m2的兩物塊相連接,并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現使m1瞬間獲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 m/s,以此刻為計時零點,兩物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從圖像信息可得( )A.在t1、t3時刻兩物塊達到共同速度1 m/s,且彈簧都處于壓縮狀態B.從t3到t4彈簧由伸長狀態逐漸恢復原長C.兩物塊的質量之比為m1∶m2=1∶3D.在t2時刻兩物塊的動量大小之比為p1∶p2=1∶2解析 由題圖乙可知,兩物塊的運動過程如下:開始時m1逐漸減速,m2逐漸加速,彈簧被壓縮,t1時刻二者達到共同速度1 m/s,系統動能最小,彈性勢能最大,彈簧被壓縮至最短,然后彈簧逐漸恢復原長,m2繼續加速,m1先減速為零,然后反向加速,t2時刻,彈簧恢復原長狀態,且彈簧的長度將繼續增大,t3時刻,兩物塊再次達到共同速度1 m/s,系統動能最小,彈簧被伸長至最長,之后彈簧逐漸恢復原長,t4時刻與0時刻狀態相同,即從t3到t4過程中彈簧由伸長狀態逐漸恢復原長,故A錯誤,B正確;從0時刻到t1時刻,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1v0=(m1+m2)v1,將v0=3 m/s、v1=1 m/s代入得m1∶m2=1∶2,故C錯誤;在t2時刻,m1的速度為v2=-1 m/s,m2的速度為v2′=2 m/s,又m1∶m2=1∶2,則動量大小之比為p1∶p2=m1|v2|∶m2|v2′|=1∶4,故D錯誤。例2 (多選)光滑水平面上用輕彈簧相連的A、B兩物體,以6 m/s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質量均為2 kg。在B的正前方靜止放置一質量為4 kg的物體C,B、C碰后粘在一起,則在之后的運動過程中( )A.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12 JB.A、B、C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損失的機械能是36 JC.物體C的最大速度為4 m/sD.整個運動過程中A的速度不可能向左考點二 “滑塊—光滑斜(曲)面”模型和懸繩模型1.模型圖示考點三 “滑塊—木板”模型和“子彈打木塊”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M與m相互作用的過程中,M的速度一直增大,m的速度一直減小,系統的動量守恒,但機械能不守恒,摩擦力與兩者相對路程的乘積等于系統減少的機械能。(2)若滑塊未從木板上滑下或子彈未打穿木塊,當兩者速度相等時M的速度最大,兩者的相對路程取得極值(完全非彈性碰撞拓展模型)。(3)該類問題既可以從動量、能量角度求解,也可以從力和運動的角度借助圖像求解。例6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靜止放置一個質量為980 g的長方形勻質木塊,現有一質量為20 g的子彈以大小為300 m/s的水平速度沿木塊的中心軸線射向木塊,最終留在木塊中沒有射出,和木塊一起以共同的速度運動。已知木塊沿子彈運動方向的長度為10 cm,子彈打進木塊的深度為6 cm。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保持不變。(1)求子彈和木塊的共同速度以及它們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內能;(2)若子彈是以大小為400 m/s的水平速度從同一方向水平射向該木塊,則在射中木塊后能否射穿該木塊?答案 (1)6 m/s 882 J (2)能課時作業3.(多選)矩形滑塊由不同材料的上、下兩層粘合在一起組成,將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子彈以速度v0水平射向滑塊,若射擊下層,子彈剛好不射出,若射擊上層,則子彈剛好能射穿一半厚度,如圖所示,則上述兩種情況相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子彈的末速度大小相等B.系統產生的熱量一樣多C.子彈對滑塊做的功相同D.子彈和滑塊間的水平作用力一樣大6.(2022·河北高考)如圖,光滑水平面上有兩個等高的滑板A和B,質量分別為1 kg和2 kg,A右端和B左端分別放置物塊C、D,物塊質量均為1 kg,A和C以相同速度v0=10 m/s向右運動,B和D以相同速度kv0向左運動,在某時刻發生碰撞,作用時間極短,碰撞后C與D粘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物塊,A與B粘在一起形成一個新滑板,物塊與滑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0.1。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1)若0各自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若k=0.5,從碰撞后到新物塊與新滑板相對靜止時,求兩者相對位移的大小。8.(2024·安徽高考)如圖所示,一實驗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表面有粗糙水平軌道與光滑四分之一圓弧軌道。圓弧軌道與水平軌道相切于圓弧軌道最低點,一物塊靜止于小車最左端,一小球用不可伸長的輕質細線懸掛于O點正下方,并輕靠在物塊左側?,F將細線拉直到水平位置,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與物塊發生彈性碰撞。碰撞后,物塊沿著軌道運動。已知細線長L=1.25 m,小球質量m=0.20 kg,物塊、小車質量均為M=0.30 kg。小車上的水平軌道長s=1.0 m,圓弧軌道半徑R=0.15 m。小球、物塊均可視為質點。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求小球運動到最低點與物塊碰撞前所受拉力的大小;(2)求小球與物塊碰撞后的瞬間,物塊速度的大?。?br/>(3)為使物塊能進入圓弧軌道,且在上升階段不脫離小車,求物塊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μ的取值范圍。答案:(1)6 N (2)4 m/s (3)0.25≤μ<0.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講 專題:碰撞的拓展模型.docx 第4講 專題:碰撞的拓展模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